飞云浦
茅善玉应该这样回答媒体——“度身打造”有啥勿好
星期三 四月 15, 2009 9:40 am
在中国沪剧网看到一则消息是茅善玉回应媒体提问《瑞珏》是否度身打造时为她否认。
窃以为茅善玉她何必底气不足作如此否认。在中国戏剧史上度身打造的例子还少吗?传说中元曲大家关汉卿就是替他的相好朱帘秀写剧本——据说写的就是关汉卿名作《窦娥冤》。近代早已为大家熟知的有齐如山为梅兰芳陈墨香为荀慧生创作的杰出范例——无论是原创或是改编。
拿沪剧本身来讲,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是王雅琴让我公公宋掌经出山为她写剧本《孟丽君》。公公他在南洋桥挑灯夜战,写了上下集《孟丽君》——连演连满。我也沾光免费观看了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沪剧的连台本戏。王雅琴的孟丽君王盘声的皇甫少华(上集)皇帝(下集)小筱月珍的苏映雪真的是珠联璧合。
就是茅善玉当院长所在的上海沪剧院前身上海人民沪剧团也多的是这样的例子。比如专为石筱英度身打造的《母亲》——石筱英自从竞演小飞蛾失败出演五婶之后就此转为老旦,每一部戏都是配角即使是《杨乃武与小白菜》里戏份特重的杨淑英她也不是第一女主人公排在第三位。所以那时候的人民沪剧团就专门给她写了一个本子——以老旦为第一主人公的《母亲》。在石筱英她病重时专门开的石派演唱会上唱出来的口号里面除了她解放前的名作代表之外就是母亲这一舞台形象。
再拿样板戏《沙家浜》前身《芦荡火种》来讲,难道不正是发挥丁是娥她除了正旦悲旦之外也擅长风骚旦的特色吗?拍成电影的《星星之火》同样也是给筱爱琴一个转型的机遇并取得极大的成功。
现代这样度身打造的例子更多更多。影视界小品行就有御用文人的提法(顺便说一下子,我对御用两字始终不能苟同),歌唱业的小天王周杰伦就有那位姓方的给他专门作词。这还不必去说张艺谋为了让周董加盟,把个《雷雨》中没有的角色硬给编造进去并大大加强戏份几乎压倒了“繁漪”。
说到《雷雨》,那就有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改编的以周萍为第一主人公《雷雨声声》蒋建国院长因此得了梅花奖。改编作品把场景从江南大城市搬到安徽老宅子,应该说是很有特色的。
因此,其实茅善玉毋庸韪言《瑞珏》就是为她度身打造。为了让一个本来是第二主人公的角色成为舞台中心。瑞珏超越觉新的戏份这种情况跟周萍超越繁漪占领舞台中心一样,既应该允许况且已经成为现实。越是否认实在是越是欲盖弥彰。
所以,茅善玉应该理直气壮地承认并接受这样一个早已成为事实的事实。身为一院之长,不应该底气不足。试问,如果一个院长都不能够要求为自己度身打造一部戏那样的院长当着还有味道吗?再请问,从前的集体所有制剧团哪一家不是为团长副团长——当然也是台柱子——度身打造剧目的呢。
真正的问题是在于不要只为一个人专为一个人度身打造。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想想看,还是说当年的人沪,连得老旦都给度身打造一部大戏,何况捧出青年演员的《甲午海战》《野马》《逃犯》——难道这些也是由于沪剧团体人员结构导致的结果?!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088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茅善玉应该这样回答媒体——“度身打造”有啥勿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