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新时期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演唱风格之比较
星期五 四月 03, 2009 12:43 pm
新时期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演唱风格之比较及其他
龚晋文
2009年1月1日
张智、杜玉丰、郑强、王波、李天喜、李建国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他们分别供职于省晋剧院、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和晋中市青年晋剧团,并以极大的努力,分别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无限的精神享受和不尽的文化愉悦。
在这几个人中,张智是最早进入观众视线,也是最早成名的一位,他虽然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查遍祖宗八代及所有族亲,也没有一个从事戏曲工作的,但张智却少小灵性,在校求艺期间,就被老一辈晋剧小生表演艺术家郭凤英看准,给他吃了许多偏饭,那时候,“文革”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除,并不时兴“拜师”一说,但是,张智确确实实是由郭凤英老师一手提携和栽培起来的苗子,以致当2006年5月1日郭凤英去世后,他以郭派弟子身份作客山西卫视综合新闻《大戏台》嘉宾有约栏目,与郭彩萍一起和戏迷听众回忆了郭凤英生前的演艺生活。
张智是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也是上央视春晚展示晋剧表演艺术次数最多的演员,他的扮相儒雅、俊朗,演唱飘逸、大气,尤显清爽,没有一丝丝的拖泥带水,在演巾生、官生戏方面造诣很深,当属于“王子型”小生表演艺术人才。
张智还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在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中,现在,张智的位置最高,不仅但任着省晋剧院副院长职务,而且还是省晋剧院的兼职导演,也许是个人素质和个人追求不同,张智还特善于表达,并对戏曲艺术的生存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有一次他亲口对我说:把戏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错,但戏曲还没有到了进博物馆的程度,还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张智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还是一个能够见好就收、十分睿智的人,在快速、成功地塑造出郭暧(《双劝宫》)、倪俊(《富贵图》)、李桐(《崔秀英》)、叔虞(《桐叶记》)、周瑜(《小宴》)、钟馗(《嫁妹》)、李凤鸣(《陈三两爬堂》)等舞台艺术形象之后,立即转向了业务管理和戏曲导演,非有大的活动外,一般不再上妆演出。他告诉我:小生这一行,到一定年龄再演就不好了,戏曲是讲美的艺术,知道美不起来了,就不要再演了,否则,既会对不住艺术,也会对不住观众。
杜玉丰出道很早,是先在县上从艺,然后上学,从省戏校直接分配至省晋剧院工作的一名很有艺术质感的小生演员,他扮相周正,眼睛水亮,音韵饱满,行腔正宗,颇有晋剧小生表演艺术家王宝钗的唱作风范。他在其他几位男小生演员中应该是上戏最多的一位,如前期演出的《尤庚娘》(饰金大用)、《春江月》(饰阿牛)、《临江驿》(饰崔通)、《喜荣归》(饰赵廷玉)、《蝴蝶杯》(饰田玉川)、《八义图》(饰韩厥)、《辕门斩子》(饰杨宗保)、《龙凤呈祥》(饰周瑜)等,还有后来演出的《生命的诺言》(饰毛三)、《大脚皇后》(饰潘俊臣)、《孙安动本》(饰万历)、《晋文公》(饰孤偃)、《打金枝》(饰郭暧)、《金子》(饰焦大星)等,包括《芦花》(饰闵子骞)、《清风亭》(饰张继保)里的娃娃生等,都演的有血有肉,十分出彩,但是,也许是因为杜玉丰常年痴情地随团奔波在乡下演出,不大懂得宣传和营运自己的艺术,也许是因为杜玉丰长期被同时期、同院团的其他同龄男小生演员的各种“光环”所笼罩,加上“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性格所致,明显影响了他在社会上和戏曲界的知名度,包括我在内,直到2005年5月2日晚上在省演艺中心看过杜玉丰参加演出的《金子》后,才注意到了这位演技不同凡响的青年小生表演艺术家。
好在杜玉丰在山西农村戏曲市场,包括内蒙、陕西、河北等晋剧流行地区,还是有很旺的人气的,有一位网友就曾经在我的博客上倍加喜爱而又十分惋惜地留言道:我是内蒙戏迷,有很多杜玉丰的碟,我觉得他的唱功、做功相当出色,可惜这么优秀的演员居然没得过什么奖,真让人费解。
其实,奖项多点固然很好,但没有奖项也埋没不了人才,杜玉丰积几十年之功力,演出了那么多剧目,已经成为大家十分拥戴的晋剧小生演员,尤其是他所扮演的舞台人物,并不是所有演员都可以演好的,仅这一条,就足以奠定了杜玉丰自己那一份独有的艺术地位。
郑强不同于张智和杜玉丰,他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戏曲艺术,有着很深厚的表演功底,秉承传统,中规中矩,应该是郑强最主要的演唱特点,即使是在改编传统戏或新编现代戏中出演角色,其发声方法也会仍然给人觉得是从传统唱法中熏陶出来的。
我看过郑强的许多戏,可对我来说,他却是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中唯一一位没有在舞台下见过面的演员。因为不知道郑强在圈子内的工作、生活情况,所以不好讲什么更多评价的话,但有一点,郑强相对于其他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来看,在戏路上要更宽一些,不仅小生唱得好,而且老生也唱得,如在《程婴救孤》中扮演的公孙杵臼一角,黄衣白须,真情实感,声腔劲道,形象极佳;有时候郑强还以“丑生”应工,如在《尤庚娘》中扮演的王十八,厚颜无耻,满肚子的坏水,看后让人十分的憎恨,特别是最近在《麦穗儿黄了》中扮演的天贵,反角正演,赖中出新,滑稽可玩,颇有看点。
王波在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中,应该是年龄最长的一位。这位来自忻州五寨的小生演员,除巾生、官生戏,如《守节的女人》(饰沈蓉)、《审御案》(饰寇准)等,演得风流倜傥、俊美洒脱外,还最善演武生戏,如《武松杀嫂》(饰武松)、《逼上梁山》(饰林冲)、《算粮登殿》(饰高士继)等,在观众中有晋剧“活武松”、晋剧“活林冲”之美誉。近几年,他获誉最高的是在《傅山进京》中扮演的青年康熙,在我的眼里,其形象完全可以和电影、电视版的康熙媲美,是继晋剧须生大王丁果仙塑造的唐代宗之后,在晋剧舞台上塑造的又一位成功的帝王形象。
王波生性好强,但却属于在艺术上高标准、严要求,在为人上讲包容、求和谐的人,他和杜玉丰有某些相似之处,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虽艺高八斗,演出频频,而却奖项不多,其劳动付出与实际影响之间,明显存在一定差异。好在“上帝”对勤奋者还是长眼睛的,如:一次是在河南卫视《梨园春》参加打擂,当时他演的是《林冲发配》(《逼上梁山》片段),由于现场观众对武戏表演知识的局限,王波没有获得来自观众席上的“最高分”,而在专家评审时,王波却能够被在场的专家一致钦点为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又如:一次是随《傅山进京》剧组赴沪参加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由于王波扮演的青年康熙气韵绝佳,在评委中一路畅通,最后轻获白玉兰表演艺术配角奖。这两件事,充分说明,做事低调,并不等于艺术低调,王波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生活中,王波还总还有一种常人难以做到的安静,虽话语不多,但却极善于思考,是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中唯一一位在新浪网开有“博客”的演员,其中,有一篇题目为“兵、将、彩女、丫鬟、家院等龙套演员”的文章,他在列举了《雁荡山》、《三关点帅》、《齐王拉马》后说:“兵、将、彩女、丫鬟、家院等龙套演员通过表演,在有限的舞台上,可以把观众带到多种多样的生活联想中去,他们借观众的联想完成艺术的创造。所以,一出好戏的创作和生产,除了其它部门的努力之外,剧中的兵、将、彩女、丫鬟、家院等人物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还说:“参加某个剧目的演出,就是这个剧目的剧中人物,只是在剧中完成的任务不同罢了。能真正演好兵、将、彩女、丫鬟、家院等这些不同的人物也很不容易。”我以为,王波还能出戏,因为,他的身架基本没有变化,嗓子也保护的很好,这个愿望能否看到,这就看他今后的机遇了。
李天喜,我知道的不多,仅知道他出生于平遥,是老艺人郑雅楼(艺名“小三儿生”)的再传弟子,他常演的一出戏叫《淮头关》(饰姬寤生),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武打绝技。李天喜除去在该剧中有上好的表演外,他还在姬寤生演唱的“八月中秋月头高”一段中插入了晋剧小生演员几乎不用的“二音”,较好地增加了剧中人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力。看过他的戏后,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没有一定艺术功底的演员,一般是不敢碰撞此剧的。
为了更多地了解一下李天喜的才艺,我前一段还专门到音像店买了一盒由李天喜参加演出的《胭脂河》(饰高廉)碟片,他虽然在剧中戏份不多,但作为奔五之人,仍然在表演上能做到自如活泛,信手拈来。据知,新成长起来的青年小生演员王日飞已拜在李天喜名下,并通过参评演出《伐子都》,获得了第十一届“杏花表演奖”,我想,这其中一定应该有李天喜对王日飞付出的心血。
李建国在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中的年龄应该最小,在舞台下,他和王波有许多相近之处,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诚如他所说:“我最喜欢的是许仙这个角色,好像我自己就是许仙。”但在艺术上他却悟性很高,只要一上舞台,便会神采飞扬,激情四溢,表现出一种难以阻断的艺术冲击波,只要看过一次他的戏,你就必然会喜欢上他的演唱和表演。
李建国从艺早期就演出过许多剧目,如《小宴》(饰吕布)、《陈碧娘》(饰赵安)、《卧虎令》(饰刘秀)、《下河东》(饰呼延寿廷)等,但真正引起省城观众注意,还是进入本世纪以后的事情。他先是在一场晋剧名家新秀演唱会上清唱了《玉簪记》选段“小生虚度二十岁”(饰潘必正);接着出版了《游西湖》(饰裴生)、《樊梨花》(饰薛丁山)碟片;2002年参加演出《金断雷》(饰许仙)、《西域桃花》(饰柳根);2003年又以《三义亭》(饰周仁)、《过江》(饰周瑜)等拿下了“二度杏花奖”;近年来,还被北路梆子青年名家成凤英请去,跨剧种参加演出北路梆子歌舞剧《黄河管子声》(饰二柱),这样,便逐步在人们心目中立了起来。
李建国是晋剧前辈小生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王玉林(长期与晋剧小旦程派创始人程玲仙配戏)的高徒,他的唱腔真假声结合,经常在高音区寻找乐感,并依此出情、出戏,演唱起来,有时腔高调猛,有时声柔语细,既有很新潮的现代音色,又有很浓郁的传统韵致,属于敢向“歌唱型”小生唱法靠近的演员。由于有年龄优势,其艺术生命,可能在这几位男小生演员中,相对会延续的更长一些。
总之,张智、杜玉丰、郑强、王波、李天喜、李建国等晋剧男小生演员的出现,不仅切实改写了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晋剧小生舞台由女演员控制的局面,而且无疑对新时期晋剧小生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增添了活力,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相信还会有更多有才艺的青年晋剧男小生演员一个一个向我们走来,并铸就出新的辉煌。
(2009年1月1日上午9时11分开题,2009年4月3日下午17时13分续完)
from 太行老人的BLOG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011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新时期几位晋剧男小生演员演唱风格之比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