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为何凤穿牡丹变成了风穿牡丹?
星期五 四月 03, 2009 10:18 am
继续看,继续《凤穿牡丹》。
有网友告诉我看到第二集就放弃了。并且表示纯粹是浪费时间精力。
看到那么大的卡斯以及大代价的绣品,恐怕浪费的还有很多很多金钱。
上次忘了写的一条是郁无暇做新娘,那发型是偏分然后右面的头发遮去的前额部分明显地多得多。这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不对称。
可是凤穿牡丹是在民国初期,革命党都还没有怎么成气候——不是动则要抓革命党吗?霍家郁家都是大户人家殷实人家,怎么会在那个时代梳这么个发型呢?
我们家的女博士当时就忍不住说了一句话——这种发式不是媒婆就是巫婆!确实是,怎么会以丑为美呢?中国人的传统是讲究平衡讲究对称。不对称的发式都是带洋味儿的。
郁无暇宣称自己得乃父真传,这又是弥天大谎!他从来没有教过她这个克父的灾星,只有母亲偷偷每月初一十五借着烧香拜佛的名义前往庵堂一事两格当顺便教教女儿这个戴发修行的尼姑。
郁无暇竟然还说她师父教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底下的就不再码出来)这样的孔孟之道求取功名利禄成名成家出将入相的名句。佛门子弟不是应该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吗?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那么伟大的功业,佛祖菩萨唐朝太宗也不会用这样的词句来告诫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啊!
那题材本意很好,就像上海沪剧院迎接世博的大戏新戏突出上海露香园的顾绣这一文化遗产一样。但是,根本上的错误是刺绣这一门传统手艺来自南方——因为丝绸嘛。比如苏绣杭绣湘绣顾绣等等。根本不可能霍家一声令下找来那么些北京城的姑娘媳妇会刺绣马上办起霍家绣房!
而郁家绣房在郁无暇出嫁霍家帮助还清全部债务后不可能有再解散的必要(曾经要解散而后众志成城的样子作罢)。可是郁太太却说家里穷得来,三个女性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据说都会刺绣(仅仅就是水平不如郁无暇而已),那绣房就不能赚钱谋生再要卖老宅子?!
郁无暇初次登门入室霍家,大显身手,于是被老爷发现在竞争商会会长时候成为一个关键筹码。那场展示也很奇怪——两幅刺绣,没有眼的龙和没有冠的凤究竟是谁准备的呢?
后来的剧情越发离奇。从无华夏举行万国博览会的事实——上海世博要到明年这也是百年圆梦。
至于比利时女王的油画像要刺绣,那复杂层次要开始绣的时候居然不用在绸子上划出线条,直接就下针开绣。这能行吗?
又有研究出来西洋油画颜色是透光的,所以国产的刺绣水墨颜料不行的。但是别忘记那幅女王画像是放在镜框里的有衬底,哪又为啥必须要有透光效果呢。
玉高峰显然应该来自妙高峰——可是刚嫁到北京不久的深宅大院的新媳妇就知道玉高峰才两天路程。小两口出远门带上烧饼饮水,家里却无人知道去向反而认为他俩逃走——这又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
更奇妙的事情——那玉高峰才有的花刚采下来放在手掌中就变色。就算是吧,有这么一种神奇的花朵。可就算你用雪来保持鲜艳的红色,可拿回家你怎么去染,还不得用水化开配成染液才能染色——这可正巧是我的第一个专业。到时候如何保持零下温度呢?难道是“冰染”?!哇塞!!!
并且刺绣讲究的就是层次,更不用说绣出油画效果。那么,染色也得染出不同深浅的丝线。小两口回家就剩下两三天时间,连染丝线带晒干如果再要染出不同深浅色泽那就是不可能的任务——何况谁来染啊?!郁无暇仅仅听说有这么一种奇妙的植物之前看也没看见过。却一手包办从配液到染色到烘干的全部工艺。再要从头绣起更不可能!
总算熬夜完成,可又出差错。不料阴差阳错滴了一滴血在上面。本来,一看就知道这就是《桃花扇》故事要来了——
编导费劲让大家陪着着急。好啦,救命王菩萨又是连夜绣好弥补了那个缺陷。少爷将要被押出去迎面来了郁无暇手里拿着绣像——卷起来拿着的。丈夫扑上去当众与她拥抱,不怕那绣像被压着被折坏?
小两口终于同房,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山洞里。
要去那里也是够奇怪的,男的头部受伤,居然说我不行了,于是女的有一个滑撬(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绳子也不知道谁有工具能够做成)要肩拉着下山。其实这儿稍微变动一下要合理得多——只需要搀扶着下山就可。
但那样恐怕就没有山洞那场戏。男的连烧饼都嚼不动,要女的嚼烂了嘴对嘴喂。这才有了初吻,这才有了进一步的置生死于不顾的初夜。
回过头来就知道突然好几个月公公婆婆家里的桂姨刘妈都早就放弃了验看处女血的要求。新婚时那么急如星火,怎么就一下子过关了呢?!
就算是小两口子搞鬼也得有个交待吧——比如采用啥“点绛唇”之类蒙混过关。
至少漏了一个关键情节。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0008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为何凤穿牡丹变成了风穿牡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