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高梁 blog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纪念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9:07 am
纪念
一个人就是一个宇宙,我对宇宙知之甚少
只看到星辰在转动,黄沙吹过的天空
太阳的面孔模糊不清。
我已经很久没有,抬头,看看天空
那盛大的天空在我抬头的瞬间铺天盖地的压下来
使我站立不稳。我需要放弃一切重量
让自己变轻
我也很久没有探究人的心灵
凭着姓名和面孔,我将他们记在心中
可我是那么容易遗忘,
分不清这个和那个,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就是一个国度
在善于自我保护的年代,一个人的探究、窥视
就是侵略的行径 那温和眼神中闪现的寒光
就像这一场场的倒春寒,让人在温暖中不断感到寒冷
没有人会主动颁发一张往来于心灵的通行证
太阳在天上孤独地运行。
大海收缩自己的阵线
象要凝成一块水晶
太阳的光芒照耀多少年,
我们有多少光芒存储在心中?
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没有人发出光明 ,
就像一个人的宇宙
存在着太多的黑洞
星辰在缓慢地转动
在这世上
有多少人能够把自己看清?
精神的交锋不亚于一场场战争
每天我们都经历着死亡和重生
在诞生以后,我们又诞生多次
在死亡之前,我们已死亡多次
你这次看到的我,和再次看到的我已经不同
这是不为人知的战争。当感情上的惊涛骇浪
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宁愿相信,它是经过了
炼钢炉的高温,被烧得通红、它经历了倒模、冷却和成型
也许它就像冬天的河流,覆盖着厚厚的冰层
冷漠的后面也许藏着奔涌的岩浆,
但我不想,再长久地凝望你的眼睛
一个整天守护自己的人,早晚会崩溃
一个放弃自己的人,有时会觉得没有归宿
我看到大批的人倒向了平庸,他们获得了平庸的快乐
今天,在纪念海子的日子,在这大海边
我想起来,到目前我还没有崇高的行为
并且远离了崇高的词语。
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
这一次我的目的纯粹
并且感到了生活的诗意
如同树木和大地在这个季节
泛起了丝丝缕缕的绿意
发表人: 高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怀孕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9:05 am
怀孕
在葡萄架下睡觉的女人
生出了葡萄
生出鸽子的女人,穆云,没有和鸽子睡过
她羡慕飞行的一切
她在身体上安装过翅膀
模仿鸟类的飞翔
她选择在低矮的土墙上振翅
振翅欲飞的穆云
重重地摔在地上 清秀的脸
和尘土混为一谈 最惨的是小巧、圆滑的鼻尖
摔成了三角平面 幸好这场面无人看见
没人能够往她的伤口上撒盐
穆云用尘土暂时将伤口封住
她摇着头,一脸疑惑的表情 弄不清
人为何不能飞行 她想也许是一双翅膀拍打得太慢
不能带着沉重的身体上升
她将脸清洗干净 是否会留下疤痕
这个问题让她担心 随后的心思让她的脸飞上
一丝娇羞的红云
她在脸上刮了自己一指头
这是母亲的习惯动作
经常刮她 说她不知道害羞
记得八岁的时候,母亲这样
是因为她说她要嫁给对门的狗狗
她现在不想嫁给狗狗 因为狗狗东游西逛
天生好偷
她每天锻炼她的胳膊 上下左右不断地摇晃
拍打、振动 村里的人对她指指点点
怀疑她发了神经 得了什么癔病
尤其是老年的妇女 纷纷和她的母亲说
尽快找大仙看看 看看是神仙附体
还是魔鬼缠身
她的母亲娇惯她 问清了原因
母亲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会飞的人
也从来没有听说过
兴许是没有人试过”
母亲的默认鼓舞了她 她更加勤奋
以致于在梦里也挥舞手臂
另外一次的飞翔之旅很快来临
这一次她将地点订在平坦的房顶上
时间是在中午 放眼看去
村庄里没有一个人在街上晃荡
她在房顶上奔跑助力 脱离房顶的时候
她真的飞起来 在风中她的飞翔并不优美
她的翅膀扇动得太快了
一双手臂如同机器 她的飞行高度没有超过房顶
她的飞行过程不如说是降落的过程
她降落在离房5米的地方 吓得山羊贴在墙上
她感到心脏跳动得太快,象要从心里蹦出来
她觉得她是受了心脏的拖累
她想不出怎样锻炼一颗心脏
让它适应飞翔 飞翔的愉悦是短暂的
绝望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看不到飞翔的曙光
道士明理在一天黄昏来到穆云的家里
告诉她修炼可以成仙 张果老、何仙姑
都是通过修炼成为神仙 八仙过海就发生在
碣石山以南 他们各显神通就在那渤海上面
穆云拒绝明理的游说 没有翅膀
她不相信能够飞翔 她断了飞的念头
整天看着鸟儿陷入呆想
她想自己要是一只鸟,那该有多好
她没有做成鸟
但她做了鸟的母亲
她还没有看清那是儿子还是闺女
那鸽子就飞走了
她在怀念中老去
透明
穆云一生中在也没有迈出大门
但是她仍然知道村庄发生的一切
家惠生了一个儿子
儿子生下来有一对透明的耳朵
透明得可以看见血液的流动
家惠和勤劳的丈夫把孩子抱到医院
医院检查不出任何毛病 医生认为
这是世界唯一的一例 他们要为此设立一个课题
家惠将孩子带到中医李锦堂那里
李锦堂认为没有问题 不要枉费钱财
家惠将孩子带到大仙那里
大仙在神仙附体后,说这孩子是小鬼投胎
需要终生穿着红色的衣服
红色的衣服穿在身上 孩子仍然在成长中
逐渐透明 从耳朵开始向头上发展
发表人: 高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归乡之路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9:01 am
归乡之路
阳光越是热烈
大地越是充满倦意
几条小溪躲藏在水草下,湿润的泥土里
路边的村庄空无人迹 一座无人的村庄
空洞得让人恐慌 担心这座村庄出了问题
一座村庄空洞得仿佛神灵会出现在这里
往日张狂的狗吐着舌头 好象吃了自己的骨头
一条不再出声的狗感觉它是在呜咽
这条凹凸不平的路,通向我的家
我曾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 即使不靠眼睛
我也能平安回到丘陵上的瓦舍
我在城市不断地向这条路上张望
在城市的这边,国道向北搬迁,就在韩庄村南
再向北,过了一座果园,高速公路宽阔地穿过丘陵
挖断丘陵的土可以堆出小小的平原
丘陵的背后是鹿头山 鹿头山是一座村庄的名字
那里开始是我最为熟悉的地盘 ,翻上一个小小的斜坡
几座村庄围着寺儿山座落 山的西南
魏家沟在山窝里面
山的正西是南王庄和北王庄
一对兄弟临着河谷居住 河谷多年干枯
几座村庄分布得均匀、有序 间隔三里、五里
王庄说完,就到了麻捻庄 我想这里大概做过麻绳
并且形成了规模 现在做麻绳的全都消失了
谁知道是因为什么。
麻捻庄再往前走百米,顺着大山往右
就到了陆庄地段 那是我的陆庄
是我精神上的心脏
所有的村庄里
我最爱的村庄
在城市的这端,这条路已经成为我的负担
一个无能为力的人在这条时光倒流的路上
无力把它走完
一个无能为力的人,掐不断这条路
这条路分布着静脉、动脉和血管
发表人: 高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大路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8:57 am
大路刚生下来没有户口。他父母举行了婚礼,没起结婚证。他妈妈晚上睡觉睡得死,孩子怎么哭,她都不醒。她睡觉还不老实。翻个身,大路到了她身下,大路的小脸憋得,青里带紫。大路的奶奶不放心,就把大路揽过来,带在身边。大路的妈有点儿颟顸,不爱说话,可也有自己的主意。借故回娘家后,不再回来。大路的爸爸对这么个媳妇不太心甜。被爹妈逼着,去接了两次。大路的妈就是不借这个坡下驴。人没接回来,大路的爸爸倒借了这个坡,下了驴,不再去接。两个人一拍两散。
大路的妈后来嫁到了镇上温家。给温家添了丁。还是两个,一儿一女。这回不知道,孩子是谁带大的。这个婆婆恨不得把她当祖宗供起来。她在温家过的是享福的日子。男人把饭都端到她跟前儿。这正应了村里人常说的话:啥人啥命。这里一铁球,到那就成了宝贝疙瘩。
大路有妈等于没妈。他的后脚跟,比别人多了一块肉。两脚都有,挺对称。大仙说那是龙爪。恐怕不是一个乡下,贫困人家养活得了的。认个干亲好活一些。院子里有一大簇马莲草,长得很旺。大路在马莲草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马莲草做了大路的干娘。
隔辈人最亲。家里拿苞米、粟米换成大米、白面,给大路吃。大路的叔叔回家,逼着他吃粗粮,他一口也咽不下。说粗粮划他的嗓子。
大路上学了。每天带五角钱。从不迟到,从不早退,风雨无阻。上课也不捣乱。可是遇到考试他就露馅了。数学、语文没有超过八、九分的时候。三年级的时候,他连拼音字母还认不全呢。
他说,思考让他头疼。但他特别愿意上学。让人搞不懂。为了早些到校,他学骑自行车。摔了一个又一个跟头,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他就是经摔,摔了还学,终于学会了。
他的堂弟和他简直是两类人。自己宝贝自己,五六岁,生病了,赶紧吃药,严重一点,自己跑到卫生所去打针、输液。他天生敏感,他爸爸说话声音打了一点,眼泪就在眼窝里打转。他爸爸骑车带他上下学,下车他说腿麻了,他爸爸说:“自己会骑车就好了”。他一声不吭,不接话茬。每次他爸爸带着他,都说他沉得像一块大石头,他也装着没听见。一天晚上,他和妈妈说悄悄话,他说他知道爸爸的意思。他也想学,可是摔一下,把自己摔坏了怎么办?
村子通了公共汽车。大路不时摘些新鲜的时令水果,给司机和乘务员尝鲜。大路每天不用步行了,免费坐车上下学。他在路上走,车也会停下。
他叔看他见人不打怵,让他在暑假的时候,到城里卖报纸。挣点儿零花钱。一上午,他从车站跑回书店三次。卖了一张报纸。叔叔给了他找零的钱,钱数却对不上。叔叔考他,一张报纸卖一元八角,人家给了两元,你找给人家多少。大路想了半天,说了一个又一个答案。把他叔都气乐了。
那是大路的五年级的暑假。五年级的人了,还挑不动一担水。他叔叔想起自己小时侯,十岁吧,就开始挑水了。挑多挑少没关系,把水缸挑满就行。挑担的活敢多了,两个肩膀,一头高,一头低。
大路的堂弟没让爷爷奶奶带过。堂弟和他妈妈来到奶奶家,就像走亲戚。大路看着堂弟和妈妈亲密的样子,有些眼热,眼窝潮乎乎的。他躲开这温馨的场面,到别人家窜门。象个大人似的,盘腿坐在人家的炕上,述说他的感受。说他可怜,连个妈也没有。到了晚上,他嚷嚷要和婶婶睡。奶奶死说活说,把他拦住了。一个是他埋汰,脖子上的泥都结了壳,一个是他也半大不小了。他不情愿地钻进奶奶的被窝,攥着奶奶的妈头睡了。
睡得沉沉的大路眼角挂着一滴清泪。
堂弟和大路在一起,上树摘桃;下河洗澡,形影不离。玩着玩着就玩疯了,堂弟跟村里的孩子打成一片,野了。两人也有急眼的时候,堂弟真打,大路打着打着,变成招架、应付,故意挨堂弟的打。堂弟打得气消了,他搂着堂弟的肩膀,一起回家。堂弟破泣为笑,两个人又变得亲密无间。
大路没上初中。他到处说奶奶不让他上。奶奶抹着泪说:“你到处说我坏话,你说,你要是学习好,能不让你上吗?你就是上了,你能跟得上吗?”大路知道自己错了,再遇到人,或是和人拉家常,就说都怨他自己不好好学习。
不上学的大路有工夫去走亲戚。路过林子的时候,碰见了姥姥,他叫了一声姥姥,姥姥没搭理他;他又叫了一声姥姥,他姥姥还是没有认下他这个外甥。
大路一路沉默到了姨姥家。转身他就忘了让他伤心的一幕,和姨姥的两个四五岁的外甥到河套去捞鱼。回来他兴奋地告诉姨姥,他比他们两个捞得还多。快乐得忘了自己的年岁。
从姨姥家回来,他的快乐渐渐消失。一路上他路过,他妈妈生活的城镇,他姥姥生活的村庄。
他的快乐随时都会翻过去。就像六月的天空,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却乌云密布,刮起狂风,下起暴雨。
我估计他能够扛住。因为他学会了原谅。
发表人: 高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燕山等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8:48 am
1、《燕山》
这座城市的背后是燕山
燕山的背后是鹰的天空
城市巨大的靠山 每天都处在消失中
每天一次的夜晚以及瓢泼的雨、漫天的雪
浓重的雾,都会把它吞下去
但每一次都被完整地吐出
没有人能够将它贪污
从燕山发源的众多河流
就像一条条蚯蚓
仿佛忘掉目的 与大地纠缠 摩擦和缠绵
它们有的升上天空
有的渗入地下
地上的河流献给大地
地下的河流献给灵魂
没有灵魂不需要养分
升上天空和渗入地下
它们最终都在大海中安身
在大海中领到生命的盐分
我们再也不能把它们找出
它们比死亡更干净地献身
如此众多的河流归入大海
海平面却没有上升 和仰望的天空相逢
我带来的孩子在燕山之巅
正在从事这项伟大的工程
他们在山顶堆积石头
真的有人踏上人工的山顶
并且祝愿孩子们成功
石头堆积的台阶不断扩充,直到铺展至整个山峰
从游戏开始,在中间变得正经 终止于不可能
没有人能够让一座山峰到达天庭
众多的河流在大地上曲折、跌宕着前行
蔓延的支流犹如枝条 一条条枝条上
无数小溪环绕着村庄
它们是村庄的黄河与长江
燕山如此巨大,在山势舒缓的地段
慢慢形成了平原。那是高山上的平台
让人间的盛况在此呈现
在充盈着海水的地方
每天都见的高山被大海隔断
水下的燕山 变成了海的疆域
这是真正的失身
一条条河流犹如闪电
从万物回到了一
一不回去
当燕山 这巨大的一
被散落的村庄和城市割据
它被再次命名 燕山之名萎弃于地
2、《寺儿山》
寺儿山的双峰浑圆,饱满。
双峰之间的乳沟
弯出舒畅的曲线
我喝过它的乳汁。但从不把它喊作:母亲
我的母亲年老体衰。
寺儿山背阴的山坡没有树木。
寺儿山将荒草上的天空让给了大风。
大风吹过——我的母亲
心中生出无用的仇恨。
蓝天下挺立的寺儿山
向阳的山坡树木茂盛。
我甚至听到松涛——树木的清香
洒在风中。
我知道背阴的山坡,长满了青草。
吹过青草的风冲上了天空
我的母亲就在青草的轮回中。
牙齿稀松、掉落 我身上的灰尘
她再也拍打不动。
寺儿山的寺庙只剩下废墟。
这世上还有谁,想我想到哭泣?
我已经接受人类的命运
但我想永远拥有母亲。
随时可以躺在母亲的怀里
哭泣!
我和母亲之间 是寺儿山
寺儿山郁郁葱葱
这一次一路南去
母亲再也无力到村口送行
这一次 我频频回头
感到空荡和疼痛。
风沙引出泪水
寺儿山在我的眼中模糊
终于走到这一天:不忍看——寺儿山!
3、《南墙下》
村庄和村庄 就象孪生的,长着相似的面孔
我说的是渤海以北 每一座村庄都让我
沉浸在故乡里 我要说的是南墙
随处可见的南墙 南墙之南,无一例外没有建筑
形成空场 空场上没有人 只有鸡在踱步
昂首、缓慢前行的鸡,尽显傲慢和高贵
我说的不是它们,说的是老人
他们黄土一样的面容 没有悲,没有喜
一张张相似的脸,一样的表情
他们衰老得使一堵堵南墙失去年龄
又使村庄变得厚重
他们或蹲或站。在南墙下
他们甚至一整天互不搭言: 无言地看
或闭着眼打盹
只在饭时,他们才迟缓地动身
这样衰老,身体变成灵魂的负担
甚至承担不了一丝微风
已经走了一生,话已说尽
生命的延续,需要节省每一分力气
南墙下的老人
每天就是为了互相看见
这些老人,看似无用
当南墙空无一人,我的心也跟着变空
这样的村庄啊,让我顿感荒芜
这些老人,南墙的一部分
不知不觉中,我把他们当作村庄的灵魂
在南墙下 在渤海的北面 这些老人
让我内心塌实、安稳
我知道一个老人在那里给我占位
我是替他在外疯跑的那个人
风从南墙头上吹
到时候我就回去
4、《有赠》
燕山与渤海,生与死
都与它有关
更多的山 更多的海
更高的心
不能记得更多
无需记忆的是:
燕山与渤海之间的———一切
山是燕山 海是渤海
一面稳固 一面激荡
一切处在未完成
5、《收获》
这一年的丰收在我的心里堆积
埋在深处的劳作,让一个人的梦想成灰
这一年的秋天,我只关心大地
这一年的大地,我只关心丘陵间,
这一小片田地
我不断地搬运,胜过一只工蚁
我要赶在霜冻之前,将大地的盛装收起
这一年的秋天,我将诗篇束在高阁
不关心天空、落花和流水
一场收获就是一场大累
这一年的夏天,我还年轻
这一年的秋天,我已经老态龙钟
这一年的秋天过后,我一直负重而行
发表人: 高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回答简简的问题
星期日 十一月 04, 2007 11:34 am
简简柔风对高梁的采访
简简:从王树彬(高梁原名)到高梁你认为是必然还是蜕变?变与不变你是以什么为基调的?
高梁:有必然也有蜕变。必然是因为我天生就喜欢美好的事物。我有想把它们变成文字的冲动。同时在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陶冶和熏陶。反过来使我这个人变得宽容、自信。其中的关键是我坚持宽容。这和善良不同,和没有信仰不同。这就是蜕变吧。变与不变,我想是以真为基调吧。诗中的我是真实的,生活中的我也是真实的。
简简:你给人的印象是极其大众化的,性格淡定。你是如何把平淡的生活和暗流汹涌的诗歌合二为一的?
高梁:其实这个人和那个人是不同的。只是我们为了把生活力图简单化,所以习惯于归类。只有在平淡中,一个人才能看得更清楚。才能进行深入的表达。才能通过表象进入事物的内部。这只是不同的人对事物的切入点不同而已。
简简:在工作和家庭中,你会被很多人贴上新好男人的标签。如此从众的角色是怎样让你在自己的诗歌领域独树一帜并形成风格的?
高梁:我不是太喜欢好男人这个说法。我倒愿意人家说我是个负责任的男人。我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我有自己的思想(这个词有点大)。
简简 :一个诗人对诗歌的痴迷达到忘我的程度,会对他所扮演的其他社会角色产生负面影响。你是如何处理这样的角色转换的?
高梁:产生影响是很早以前的事。我现在把写作和其他的事情分得很清。人本来就有多重身份。
简简:你从19岁开始文学创作,许多年来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在诗歌风格方面是不是一直在求变?
高梁:很多时候我都想放弃诗歌。因为我也有自卑的时候。我的底子太薄。我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高中毕业以前,我很少接触课外书。一是太穷,二是太闭塞。我记得我第一次买的书就是诗刊。是哪一期我不记得了,发了谁的诗也不记得了。当时的情况是,我看到一位女同学买了一本。我那时很害羞、敏感。不知道怎样和女同学接触,想借也说不出口,只好自己买了一本。那已经是84年的事了,我对诗还一无所知。我之所以爱上诗,是因为在我们学校读报栏上读到北岛的《生活》-—那首一字诗。当时使我的灵魂受到了震动。转年我接触了几个写诗的人,才开始练笔。两三年也没写出象样的作品。当那种狂热的状态过去后,写不写就成为我面临的问题。这是在90年前后,在我们那个小城市也算有了点小名气。在省里也发了诗。但我总是底气不足。那时将走进生活,我开始一边上班,一边经营一个书店。我想开书店读书方便啊。
没想到我真的沉入到生活中去了。差点上不来。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生意需要认真对待。它牵扯我很多精力。我最起码要做到收支平衡,我赔不起。我记得当时进了很多获诺贝尔奖的文学书籍,卖得很差。我那时对铅字有一种迷恋。这件事使我想了很多。也使文学在我的心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我不再诗歌放在第一位。书店也慢慢适应市场,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现在我的书店几乎全是报纸了。根本不做书。
但诗歌是我一生的热爱。不写的时候,我就读诗,不使自己远离诗歌。我读了很多诗人的作品。我有一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诗选》、《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喜欢过很多诗人。弗罗斯特、叶芝、李尔克、艾略特、庞德,迷恋过埃利帝斯、蒙塔莱、夸西莫多、莱斯、还有丘特切夫、莱蒙托夫、费特、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等。当然中国的诗人的诗读得更多。那些有名的,都读过。目前来说,喜欢谯达摩、雷平阳、大解等人的,读他们的诗,能读到灵魂。
说到风格,总体没有什么变化,一直追求简洁、有力,节制。你要是看出变化的话,只能说是越写越好吧。呵呵。
简简:一直以为你是倔强的,且很强烈。这是不是一个普通人成为诗人的一个必要条件?
高梁:不是吧?我很随和啊。也许是我自己没有感觉到?自己其实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我不认为这是成为诗人的必要条件。我倒是觉得诗人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普通人。写诗其实和钓鱼这样的爱好没什么区别。
简简:有诗歌陪伴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如何才能保持一股子当初的冲动与激情?
高梁:人们习惯把诗歌理解成是青春的产物。因为很多诗歌都是冲动的,带有激情的。这其实是中国诗歌的悲哀所在。诗歌也应该是理性的产物。靠着热情、冲动和激情写诗是远远不够的。诗有无数种表达方式。
简简: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你把自己融入诗歌失去常态,在诗歌的冲动状态下放下自己已往的沉重?你如何解释这种失态或者放纵?
高梁:人不能总背着包袱走路。我好象只在喝酒的时候失态过。放纵?这个词与道德的关联太大。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简简:当下诗坛和80年代朦胧诗鼎盛时期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可以说诗人和诗歌都已走下神坛,而诗人已成为众矢之的?
高梁:那时侯的诗人都具有使命感。当下的诗歌更艺术化个性化、私人化、平民化。如果这两者能够很好的融合,应该会硕果累累。诗人和诗歌在神坛上,或在神坛下,都是政府行为。走下神坛对诗歌来说,应该是好事。而诗人已成为众矢之的,只是诗人在顾影自怜罢了。如果不是,诗歌就不会边缘化了。
简简:如果有一天你站在辉煌的领奖台上,你最想说什么?你最该感激的人是谁?
高梁:真的没有想过。如果说的话,应该感谢感激爱诗的人们。
简简:让自己的诗歌从纸刊转换到网络,对你来讲是一次艰难的转折。因为网络对你是全新的天地。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并适应这样的变化的?
高梁:我并不是特别注重在纸刊发表与否。我更喜欢网络的互动性。我希望一首诗能够得到反馈。无论是批评还是夸奖。上网以后,我的诗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比以前写得多了。勤奋了。
简简:假使给你一次脱产学习的机会,让你选择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或是文学上的诗歌创作,你如何二选一?
高梁:如果能够增加收入,我首选专业学习。诗歌写作是学不来的。主要靠悟。
简简:细数当下诗人,可以记得名字的不少,可以背诵出诗句的不多。你如何看待这种怪现象?
高梁:这个问题其实和你自己有关。我倒是看到了不少好诗。好诗自动走进你的心里。在生活中,你有时会突然想起某句诗。你没这种感觉,也许是没有进入“诗歌生活”。当然,有很多好诗也需要进一步提炼。
简简:回顾已往的诗歌创作道路,感觉最难忘的是什么?畅想未来的诗歌创作道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高梁:最难忘的是写完诗歌的瞬间的愉悦。和诗人朋友。这也是我写下去的动力。我想一直写到写不动了,最好。
简简:诗歌是灵魂的花朵,诗人是童心未泯的少年。少年持花朵迎风而立,那么诗便源源不断的产生。你是如何保持一颗童心的?
高梁:真情、真心。我心中总有一块最柔软的部分。
简简:做为一个从村庄走出来的诗人,对故土总是情牵意惹的难以忘怀。那么村庄对你的诗歌创作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高梁:它使我面对自然的时候,更有诗情。而在深入工业时代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总觉得象变压器呀,车床啊,软件啊,这样的词本身就没有诗意。远不如庄稼、麦子这样的词更容易进入诗歌的场景。但同时故乡使我有归属感。
简简:有这样一种说法,诗人离不开三个人:母亲、妻子、情人(或父亲、丈夫、情人)。针对男人而言,你怎样看待这一心理依托?
高梁:我可以把情人看作是我热爱的一切吗?她们使我活得塌实。使我感到温暖和爱。
简简:都说文如其人。你怎样看这个问题?当文不如其人,我们又持什么样的态度去欣赏他的文?
高梁:这应该是文人之间的客套话。文不如其人,我们就去欣赏这个人。如果是朋友,我们可以通过文,去了解他。这时,艺术性就是微不足道了。如果这个人不值一提,我们干嘛要浪费时间呢?
简简:李叔同这样说: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请你以一个诗人的角度谈一下友情。同性、异性或忘年交。
高梁:真正的友情如同亲情。没有猜疑。在一起很舒服。
简简:什么是曾经相信的并矢志不移的?当纷繁的世相击碎过往的意志,还有没有盘亘于心的东西?(理想信念或者人物)
高梁:美是永在的。
发表人: 高梁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
|
Blog 拥有人: |
高梁 |
作者群: |
(没有) |
Blog(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七月 2025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连络 高梁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
Yahoo Messenger :
AIM Address :
ICQ 号码 :
关于 高梁
注册时间 : 星期日 四月 09, 2006 8:57 am
来自 : 秦皇岛
职业 : 报刊经销商
兴趣 : 写作
留言板
黄崇超
星期五 十二月 05, 2008 5:15 am
拜访高版的家。
乡村生活富有诗意,我觉得。
高梁
星期五 十一月 16, 2007 10:33 am
谢谢星子来读
星子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8:48 am
很不错的心态.
问好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 星期日 十一月 04, 2007 11:18 am
文章数量 : 103
Blog(博客)历史 : 6456 天
回响总数 : 1
观看人数 : 755847
RS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