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小时代》如此浅薄也配拥有悲剧?


星期三 七月 15, 2015 11:03 am


【一】

去看别的电影,路过《小时代4:灵魂尽头》的广告牌,被赫然惊倒了:《最后的晚餐》造型,华贵的西式长桌,样板间一样的陈设,时尚杂志封面一样故作惊悚造型的俊男美女……

原来这年头只要打扮得巨有钱,谈灵魂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那么,问一声凯歌导演,你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劲儿,让一个道士下山,又是美女与野兽,又是师兄与师弟,又是帅哥与基友,又是军阀与和尚,一会儿卖药,一会儿扫地,一会儿听床,一会儿谋杀,一会儿搞基,一会儿打仗,一会儿隐居……

我说,你这么折腾,找到灵魂了吗?


【二】

听电梯里一位穿热裤的女孩说,她不敢去看《小时代4》这一部,因为听说结局很悲剧。

这让我脑中不禁冒出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悲剧也可以是浅薄的吗?或者,更直截了当地说:浅薄者也配拥有悲剧吗?

如何定义浅薄?很简单。浅薄者最喜欢哀叹失去金钱、失去地位、失去爱情、失去友谊,并以为这就是他们的悲剧。而他们解决“悲剧”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找回金钱、找回地位、找回爱情、找回友谊。他们“找回”的方法更加简单,就是一边哭、哭、哭、哭……

一边大喊我要、我要、我要、我一定要……然后,金钱回来了,地位回来了,爱情回来了,友谊回来了。

可是浅薄者不知道的是,他们最大的悲剧只是浅薄本身。


【三】

如果浅薄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浅薄,那就只是浅薄而已,还算不上什么悲剧。

如果浅薄者其实不止浅薄,还很厚黑,一边浅薄,一边为浅薄裹上一层厚厚的能嗅出金钱味道的华丽外衣,并且手握金钱的权杖,把自己打扮成教主的模样,用三呼万岁一呼百应的市场策略,展示浅薄一方的浅薄力量强大无比不可对抗。

而市场对这种浅薄还真的就甘之如饴,对这种浅薄的力量还真的就五体投地不敢说一个不字,那就是这个浅薄时代的悲剧了。

你看那些股市中哀叹的人,有多少真正了解自己的悲剧是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以为失去金钱就是自己最大的悲剧,而他们解决“悲剧”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要找回金钱。

他们找回金钱的办法更加简单,就是一边哭、哭、哭、哭……一边嚷嚷救市、救市、救市、救市……然后,一千只股就涨停了。

要说什么叫“小时代”?这就是“小时代”。在这种时代生活,你不需要智慧,只需要“小”,你要活得兴高采烈的,像个孩子一样,你就有糖吃了。


【四】

但是,我也经常怀疑,这种时代的浅薄或许只是装出来的。在这个皇权根基太深的国度里,不学会扮猪吃老虎,你怎么好意思出来混?大部分人,恐怕只是把浅薄当作一种生存策略吧,不然,如何抵抗悲剧的人生呢?

你看《甄嬛传》是最懂皇权的,对皇上来说,每一个后宫嫔妃最大的美德就是没有心机,傻呵呵一派天真人畜无害的模样才能在后宫里待得最安稳。你可以要首饰要衣服要银子要宫殿要人伺候,但是,不能要爱,也不能要权利。

这正好说明,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从一出生就要接受以下家庭教育:安分守己,管好你自己,不要强出头。管好你自己的意思就是,悄悄地拿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就够了,别去管什么大多数人的权利。

活得太深沉的人,往往把自己活成真的悲剧了。

真的悲剧是什么?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好吧,深沉者确实配有悲剧,但是,悲剧是什么好东西呀,浅薄者不稀罕。

所以,真正的命题,不是浅薄者不配有悲剧,而是只有浅薄才不会有悲剧。


【五】

那么,浅薄者真的不会有悲剧吗?

这要看他假装浅薄的程度有多深,以及社会利益的池子容纳浅薄的容量有多大。

琼瑶的《还珠格格》也是很浅薄的,一群后宫新势力要颠覆后宫的权力结构,采用合纵连横的方法,美少女加帅哥一哭二闹一来二去,就颠覆了。不过那个后宫皇帝英明,天下太平富裕,大家闹来闹去也还是都能找到自己的利益。

甄嬛的后宫就不那么简单了。僧多粥少,秀女一茬又一茬进宫,后宫的女人太多,皇上的恩宠不够分,银子也不太够花,利益争夺战就比较暗黑,不管装浅薄还是真浅薄,只要涉及到恩宠分配,都可能背后被插刀子。

这样闹到最后,就不是利益分配问题了,变成了生存权问题,利益与性命息息相关,有利益才有性命,有性命才有利益,没有了利益,就连活着的权利也没有了。

浅薄本身不会有悲剧,大家都装浅薄,就悲剧了。在集体装浅薄的情况下,社会利益探查与分配机制必然装聋作哑,所有的利益交换都在悄悄地进行,皇权实质上是被架空的。

到那时,装浅薄也没有用了,所有装浅薄换来的利益,最终还是要填埋在系统重启的悲剧里。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10/20/17132703_484090456.shtml
文/李多钰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地狱之门


星期三 七月 15, 2015 11:01 am


前不久,写过两篇文字内容涉及苏童和长篇小说。顺带批评了一下苏童,说他不肯花大气力写长篇并在立意上狠下功夫。话说回来,他也有情有可原之处,那就是,当下的长篇小说写作,已经有些走火入魔,越来越离不开情色,甚至必须包容大量情色内容,而且还得开门见山,写晚了,就怕没人看了。于是就形成一种狂欢式的地狱之门,大家竞相鱼贯而入。苏童如若想要独善其身,也没错儿,尽管也许是他自己早年的《妻妾成群》,引领了今日这一股文学之风。

回想起来,今天这种严重情形,至少开启于贾平凹的《废都》,后来连池莉也要用什么《有了快感你就喊》来做书名。包括近年来相继在国际上得了大奖的莫言、阎连科,也都连篇累牍地大书特书。我以前没看过阎连科的小说,这一回手上刚好有两本,《风雅颂》和《坚硬如水》。几乎是从第一页开始,就直奔这方面的内容而去。在《坚硬如水》的后记中,作者还特地交代其写作中的精疲力竭、力不从心。天呐,像这样几乎半本书都在描写性高潮与性的亢奋,哪能不感到体力透支呢?当然,这两部书还是都有很高立意的。《坚硬如水》描绘出与性亢奋一致的革命亢奋,而《风雅颂》则更是对当代学术界做出鞭辟入里的嘲讽。但是,毕竟大量纸面,挥霍于情色性欲之间。

我无意要扮演一个道学家的角色,而且十分赞同黄永玉对色情书籍的率直看法。他说,“纵观世界咸湿之书,权威评论家数百年来都喜欢在浏览之余,给它一种历史学、社会学的非常崇高的意义”,而“一个人吃好东西,忘我大嚼,听不见别人在旁边告诉我那东西里含有多少维他命、荷尔蒙。我看咸湿书,总是先翻重点部分”。“用不着替咸湿书乔装打扮,有没有历史、社会、文学意义都无关涉,咸湿书就是咸湿书。它是人类重要智慧结晶。反它也好,压它也好,它永远会和伽利略、哥白尼一样崇高不朽”。
在论及薄伽丘的《十日谈》时,黄永玉还说,“他写过小说和诗,也都不错,但世界文学上不错的东西漫山遍野。要不是《十日谈》,薄伽丘就只能混在伟大的‘漫山遍野’里过日子”。这就更加说明了情色书籍的重要,以及在文学上应有的崇高地位。可问题是,《十日谈》是一部独特的书,在长篇小说的汪洋大海中,也只是凤毛麟角、闪身一现。曾几何时,哪朝哪代,色情内容,成了长篇小说的主打部分与功能?

我承认,情色部分的确很重要。即使是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里,长篇小说里也有《苦菜花》、《三家巷》这样包含许多情色描写的作品,而且也很有可能因此而造成洛阳纸贵。所以,个别小说以此胜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文学现象。就连我自己,在“文革”中偷看当时作为禁书的巴金、茅盾作品,也曾流连于这方面的内容。如今随着市场压力的驱动,这方面内容的增加,也是很好理解的。西方的市场经济,恐怕也对西方文坛产生过类似的影响,但至少还从没有达到像我们今天这样,长篇小说在整体上对情色描写的依赖。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与反省,我们当下的长篇小说创作,是否确已走进一个死胡同,一座危险的地狱之门。

Author: 朱小棣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星期二 七月 14, 2015 8:49 am


1、郏宗培向凌鼎年、赵智授“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旗帜(2015年7月4日)。



2、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会徽(2015年7月4日)

2015年7月3日上午,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揭牌仪式、全国书画创作与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仪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创作研讨会暨世界艺术之旅——2015米兰世博会书画艺术作品展启动仪式,同时在中央新影集团主楼礼堂举行。

海军航空兵原副政委、中国八一将星书画院院长李春明将军,总政保卫部原部长、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张双虎将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国务院新闻办原秘书长冯希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副主席董万章,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现代服务业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克扬,中央新影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微电影产业联盟副主席李道莹,2015米兰世博会KIP国际馆组委会主席熊原女士,2015米兰世博会KIP国际馆组委会首席运营官、亚非拉国际合作交流协会秘书长尹建权,意大利驻华使馆参赞菲德洛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中国电影集团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王迎庆,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台长李勤,北京南宫世界艺术城有限公司总裁庄雪昌,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郏宗培,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作家网总编辑赵智(冰峰),《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报》柳荫,《当代中国画报》社总编辑武桐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有: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原副司长、中国前驻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大使江勤政,国家旅游局原巡视员邵春,全国道德文化公益联盟秘书长关乐原,和有关方面专家学者——曾在影视剧《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小二黑结婚》中饰演主要角色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张目,曾在影视剧《喜盈门》《咱们的退伍兵》中饰演主要角色的著名演员温玉娟,曾在影视剧《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中饰演主角的著名演员臧金生等艺术家,出席活动的学者有高健、刘国喜、马晶、刘茹,来自美国纽约的主持人石依依;全国文艺界和微电影界专家学者魏光朗、海剑、许献超、白若薇、韩旭东、郑鹏飞等专家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二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艺术家、新闻记者出席了活动,著名主持人王玲玲主持了系列活动。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致辞,他说:在中央新影,我们已经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微电影合作,这次的活动更有意义。因为现在无论是微电影还是电影,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有一个需要改进文学缺位的问题。如果能够把文学缺位的问题解决好,那么我们的电影事业、电视剧事业都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我们的微小说和微电影才能够真正的建立起联盟,微电影的事业才会发展的更为良性,更有水准,才能产生更有品质的微电影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贺信中指出:微电影、微小说是时代的产物,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的成立,让文学与影视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跨界整合的方式,我相信,这一举措,一定会为推动文学与影视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郑子、副主任宋志芬分别宣读了《关于中央新影集团同意成立全国书画创作与产业发展联盟的通知》和《关于中央新影集团同意成立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的通知》的文件。作家网总编辑赵智(冰峰)、美国全美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分别宣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名誉主席蒋子龙的贺信。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为全国书画创作与产业发展联盟授旗,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郑子和中央新影书画院副院长李道莹接旗;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副主席董万章为世界艺术之旅――2015米兰世博会书画艺术作品展组委会授旗,北京南宫世界艺术城总裁庄雪昌、《亚洲微电影》杂志副主编刘玉龙接旗;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郏宗培为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授旗,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作家网总编辑赵智(冰峰)上台接旗。

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张目上台演唱《游击队之歌》,为现场的观众带来的精彩节目,引起一阵轰动。诗朗诵《不屈的精神》由著名演员温玉娟、臧金生上台朗诵,这首诗是一位旅居美国文化学者魏帼的推荐,由北京诗人蓝姗创作的,激情洋溢的诗句,声情并茂的情绪,爱国主义的情怀,给广大观众带来震憾和启迪。

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张目,国务院新闻办原秘书长冯希望,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副主席董万章,中国前驻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大使江勤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张思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现代服务业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克扬,中央新影书画院副院长李道莹,北京南宫世界艺术城有限公司总裁庄雪昌共同为世界艺术之旅――2015米兰世博会书画艺术展活动、全国书画创作与产业发展联盟揭牌、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成立启动揭幕。

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兼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评委会执行副主席郑子和《作家网》总编辑、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常务副主席赵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微电影是一个时尚的理念,而微电影产业的概念已经付诸在我们许多的实践中。比如创作精品微电影作品的宗旨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在我们成立了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亲自担任名誉主席和主席,从源头上抓住剧本创作的龙头,评选优秀微小说,把微小说改编成微电影剧本,文学是影视的根,剧本是影视的本。比如我们今天同时成立的全国书画创作与产业发展联盟,也是基于把微电影产业化向纵深拓展的理念,以后我们将拍摄百部书法家、百部画家的微电影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今天启动的“世界艺术之旅——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书画艺术作品展,也是一次集中展示中华书画艺术精品的良好机遇。感谢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步我们还将与有关方面合作,相继成立中国法治影视创作联盟,全国校园微电影创作联盟等,为繁荣微电影事业,发展微电影产业做出积极的努力。

本次活动是由中央新影集团为指导单位;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新华社手机电视台、中央新影书画院、《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报》、《当代中国画报》社、作家网为主办单位;中国视协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中央新影国际微电影频道联盟、中国微电影产业联盟、全国影视文化沙龙联盟、北京南宫世界艺术城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


附: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理事会名单

一、名誉主席
蒋子龙(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二、主席
高 峰(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三、常务副主席
郏宗培(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
凌鼎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
赵 智(作家网总编、《微型小说年度选》主编);

四、执行副主席
郑 子(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
滕 刚(《微型小说月报》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刘玉龙(《亚洲微电影》杂志常务副主编);
刘志学(《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副总编);

五、副主席
刘海涛: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湛江市作协主席;
任晓燕:《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杂志社总编辑、郑州市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永林:《微型小说选刊》主编、江西省微型小说协会会长;
马 晶、殷召辉、李 勤、李道莹、海 剑;

六、秘书长
滕 刚(兼)、刘玉龙(兼)

七、副秘书长
关勇、雷涛、何晓、凌晨、刘斌立、王维峰、尹小雁、王炜、刘不伟、梁翔、陈龙

八、联盟办公室主任:
范增

九、常务理事单位:
许 晨:山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沈祖连:广西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欧阳明:四川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蔡 楠:河北省作家协会小小说艺委会主任;
刘 公: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会长;
徐习军: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戴 希:湖南常德市小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负责人;
申 平:广东惠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惠州小小说创作基地负责人;
东 瑞:香港华文微型小说学会会长;
冰 凌: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

文/凌鼎年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你知道吗


星期一 七月 13, 2015 1:49 pm


你知道吗——美国去年一年花费在宠物身上的总消费高达60B,即600亿美元!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江南民间小调:五更天


星期日 七月 12, 2015 2:34 pm


俏冤家约定初更到。近黄昏,先备下酒共肴;唤丫鬟,等候他,休被人知觉。铺设了衾和枕,多将兰叶烧,薰得个香馥馥,与他今宵睡个饱。

二更儿,盼不见人薄幸。夜儿深,漏儿沉;且掩上房门,待他来弹指响,我这里忙接应。最难耐形单影只寒衾枕,一遍遍和衣在床上蹭。还愁失听了门儿,也常把梅香来唤醒。

三更天,还不见情人至。骂一声,短命贼!你耽搁在哪里?想冤家此际,多应在别人家里睡。倾泼了春方酒,银灯带恨吹。他万一来敲门也,梅香且不要将他理。

四更时,才合眼,朦胧睡去;只听得咳嗽响,把门腿,不知可是冤家至?忍不住开门看,果然是那失信贼,一肚子的生嗔也,不觉回嗔又变作喜。

匆匆的上床时,已是五更鸡唱。肩膀上咬一口:从实说,留滞在何方?说不明话头儿,便天亮也休缠帐!梅香劝姐姐:莫负了有情的好风光。似这般闲是闲非也,待闲了和他讲。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买椟还珠可胜慨!”--女诗人的题红篇


星期六 七月 11, 2015 12:50 pm


现今所发现的女作家题红诗词,当以宋鸣琼为最早。鸣琼字婉仙,江西奉新人,为九江教授(府学学官)宋五仁之第三女,适涂建萱。卒于嘉庆七年(一八〇二)。著有《味雪轩诗草》一卷、《别稿》一卷,又有《春秋外传》。《诗草》为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刊本,无序跋(后又有嘉庆八年世思堂刊本,宋氏家刻《心铁石斋集》等本,蔡殿齐《国朝闺阁诗钞》第六册亦见收)。其《题红楼梦》四绝句云:
  好梦惊回恶梦圆,个中包括大情天。罡风不顾痴儿女,吹向空花水月边。
  病躯那惜泪如珠,镇日颦眉付感吁。千载香魂随劫去,更无人觅葬花锄。
  欲吐还茹恨与怜,随形逐影总非缘。自来独木无连理,甘露何曾洒大千!
  幻境空空托幻身,傍徨无计渡迷津。断除祗有鸳鸯剑,万缕千丝索解人。
  诗作得不算怎么好。“罡风不顾痴儿女”,微见悲慨之意。“甘露阿曾洒大千”,则是暗对封建社会的一种相当愤激的控诉谴责,特别是在字面上也胆敢“冒犯”当时人人崇奉无比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令人为之耳目振耸,值得非常注意。所惜的是,最后的出路对她来说是不可得的,所以只能仍袭空幻之陈词,聊作解脱之设想。
  再一家较早的为熊琏。琏字商珍,号澹仙、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幼许陈生为婚,而陈后得废疾,陈父请毁婚约,琏持不可,竟嫁与陈。著有《澹仙诗钞》四卷、《词钞》四卷、《赋钞》、《文钞》各一卷,又有《澹仙诗话》四卷。其《诗钞》等刊于嘉庆二年(一七九七),为写刻极精之本。有曹龙树、徐观政、邵文鸿序,翁方纲、法式善、罗聘等名流题词,黄洙跋。她是有相当名气的,《清史稿》亦为之著录。其《词钞》卷一有《题十二金钗图·满庭芳》一首:
  日暖花梢,香飘帘幙,十分春在红楼。传杯满酌,笑语不知愁。试问偎红倚翠,东风里、谁最温柔?都猜作神仙谪降,笙鹤下瀛洲。  赏心人已醉,阑杆倚遍,一片云头。任轻翻舞袂,慢转歌喉。谁道书中有女,终输与,金谷风流。多应是,明珠买艳,花月尽钩留。
   这词没有一点意义价值可言,似乎并无引录的必要,但是正在这里,有问题值得研究。词句所写,完全是所谓“风月繁华”一面,很觉奇怪。当然,这可以认为,词是题图而作,只涉图中场面,故不及悲感一面。又可以认为,词是少女早期之作,所见尚浅。这样解释都不无道理,不过是否仅仅由于此故?还是有疑问之馀地。有一个可能,即熊琏作此词时,所见《红楼梦》还是一部八十回原本的钞本,而未见程刻。可以作参证的,如舒元炳题“己酉本”的《沁园春》词,就正是只咏及繁华盛景一面,其本正是一个八十回本。
   连带就又引起了一个问题:假使是这样,那么,比她还早的远在江西的宋鸣琼,乾隆辛亥(这年程伟元才摆印百二十回本)就刊成了《味雪轩诗草》了,其作《题红楼梦》四绝句,当然更早,然则宋鸣琼所见,又是何种本子?这个问题实在更应有所解答。
  我自己对此还得不出很好的结论。鸣琼诗中已分明写及黛玉的夭逝。就这一点说,似可证明她之所见已系当时以钞本形式流传的伪全本百二十回。不过,稍为细心的读者,谁都可以从八十回本中看出黛玉早卒这个“结局”来,未必足证一定即系见过百二十回本。如她见过的是百二十回本,则诗句所写似又不应仅此四首而止,而且只是“归结”到“鸳鸯剑”的“挥断情丝”上去。从这些迹象看,她所题咏的又不太像是百二十回本。
  总之,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特提出以待专家研究。我曾说明,研究题红诗词,也为了考察板本,这两家女诗人的作品,又可提供一种例证。
  有两首知名的《贺新凉》,在今天看来虽然不算新奇,但在嘉、道年代,自有其代表意义,故仍加叙录,--孙荪意一首,吴藻一首:
            贺新凉
 --题《红楼梦》传奇
 情到深于此。竟甘心,为他肠断,为他身死。梦醒红楼人不见,帘影摇风惊起。漫赢得,新愁如水。知有前身因果在,愿今生、滴尽相思泪。频唤取,颦儿字。  潇湘馆外春馀幾。衬苔痕,殘痕一片,断红零紫。飘泊东风怜薄命,多少惜花心事。忍重忆,葬侬句(平声)子。归去瑶台尘境杳,又争知、此恨能消未?怕依旧,锁蛾翠。
  〔附按〕此依手稿本。刊本,“知有”作“为有”,“愿今生”作“拌今生”,“频唤取”作“凭唤取”,“残痕”作“残英”,“忍重忆,葬侬句子”作“携鸦嘴,为花深瘗”。多不如稿本,笔致转俗,疑未必可据。旧日刊书者恶习,每妄为点窜原稿文字,常失本意,点金成铁。
            乳燕飞
          --读《红楼梦》
  欲补天何用!尽销魂,红楼深处,翠围香拥。騃女痴儿愁不醒,日日苦将情种。问谁个,是真情种?顽石有灵仙有恨,祗蚕丝、烛泪三生共。勾却了,太虚梦。  喁喁语向苍苔空。似依依,玉钗头上,桐花小凤。黄土茜纱成语谶,消得美人心痛。何处吊,埋香姑冢?花落花开人不见,哭春风、有泪和花锄。花不语,泪如涌。
  前首见孙荪意《衍波词》,后首见吴藻《花帘词》。巧合得很,孙、吴二位女词人,都是浙江仁和人,所作又同调同题,后先辉映。其词笔与思想感情,亦相去不远。以词论,字法句法,吴似不如孙工稳老练,以感情论,孙较深婉,却不像吴那样沉痛奔放。孙荪意字秀芬,一字苕玉,嫁贡生高第(颖楼),相倡和。与洪亮吉有交往。八岁即能吟咏,著有《贻砚斋诗稿》四卷,附《衍波词》二卷(另附骈文、尺牍),《衔蝉小录》八卷(关于猫的一部专著)。《诗稿》为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刊,与高颖楼《额粉庵集》合刻,有曹斯栋、洪亮吉序。《衍波词》另有《灵鹣阁丛书》本、《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第一集)等本,皆有许宗彦嘉庆十二年序。《贺新凉》收于卷二,当亦嘉庆初年所作。吴藻字蘋香,适黄某。著有《花帘词》、《香南雪北词》各一卷(附曲),刊于道光九年(一八二九),有张景祁、陈文述等序,《香南雪北词》有自序。《国朝闺秀正始集》、《林下雅音集》、《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第五集)等皆见收,又有评花仙馆排本。其他著作有《花帘书屋诗》、《读骚图曲》(道光五年刊),不详叙。综之,吴藻的年辈略晚于孙荪意。上文曾半就两家的题红词作数语评比。若就整个词作而言,孙实不逮吴。孙词篇幅隘,而光是为人题图册类应酬之词就占去大半,词笔工致有造诣,但比较“正统”。吴则不然,才气阔大,词笔豪迈,又较有思想性,颇有一洗绮罗香泽故态、摆脱闺阁脂粉习气的特色,不愧为清代女词人中的重要一家⑴。
  再看看女诗人的七律之作。金逸有一首。逸字纤纤,江苏长洲人,适秀才陈基,基号竹士,夫妇倡和甚勤。逸著《瘦吟楼诗稿》四卷,嘉庆刊,有杨芳灿、王文治序。她是袁枚的女弟子之一,故袁为作墓志铭,又陈文述为撰小传,经名士们宣扬,诗名也较盛。《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二亦收其诗一卷。年仅二十五岁而卒。
            寒夜待竹士不归读红楼梦传奇有作
  轻寒酿雪逼人寒,宛转香消玛瑙盘。待尔未来抛梦起,遣愁无计借书看。情惟一往深如许,魂不胜销死也难。弹尽珠泪犹道少,--细思于我甚相干?
  这篇诗题目有趣,写得也活泼自然。思想感情实与孙荪意、吴藻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结尾宕开一笔,令人觉得她似乎比较冷静豁达,但是也就大减其情韵。张问端也有一首,就更不同科了:
            和次女采芝阅红楼梦偶作韵
   奇才有意惜风流,真假分明笔自由。色界原空终有尽,情魔不著本无愁。良缘仍照钗分股,妙谛应教石点头。梦短梦长浑是梦,几人如此读《红楼》。({此诗见收于《国朝闺秀正始续集》卷七。女作家题《红楼梦》而带上道学先生口吻的,此为仅见,这大概是因为既是针对女儿原倡而作的,不得不“敦”一下“母教”之故,要顾及“立言得体”也怕女儿“中毒”太深吧。我们读者当然不免有点“煞风景”之感。不过,还要看到,母教壶仪,都没有使她训令女儿根本不得阅看《红楼》,或不得著此诗题,居然也留下笔墨,并且对小说作者的文才笔意,表示了倾倒,--这就说明很大的问题。我们这样来看待这首七律诗,或者才不算过于片面。问端,字淑徽,四川遂宁人,名诗人张问陶(船山)之妹,丁耦仙之妻。其女丁采芝,适县丞邹廷敭,著《芝润山房诗词稿》,惜其《阅红楼梦偶作》一诗不可见。我想一定有其自己的思想,这才引起她母亲的和韵和“教育”来。
      还有莫惟贤一首七律,并引于此:
            读红楼梦传奇偶感
 红楼一部特言情,情有可亲唤“可卿”。尤物从来为祸水,名花毕竟要倾城。湘江洒泪妃原死,杜宇思归婢借名。寄语聪明娇女子:莫将幻境认三生。
  惟贤,字孟徽,西园主人(失姓,名林,河南祥符人,候补知县)的继室,与元配王友兰(猗琴)等女诗人皆曾题咏《红楼》,见西园主人《红楼梦本事诗》附录(西园《本事诗》始作于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增订于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所附诸作,当亦不出此一时期)。可惜这位莫夫人也以女道学的见解和口吻来教训女流。足见在妇女读者中,也是有不同的思想在矛盾斗争着的。
  道、咸之间的一位满族女诗人扈斯哈里氏,著有《绣餘小草》六卷(光绪二十二年刊本,又有二十九年石印本),其卷二叶六、叶七有题咏《红楼梦》者数首,今选录七律二篇:
            阅葬花词有感
  春尽枝头泣老莺,葬花人自具深情。身衣细葛含风软,袖舞香罗叠雪轻。柳绿桃红空色相,茵飘溷坠判枯荣。无穷心事时怜汝,肯许芳尘压落英。
            观红楼梦有感
  真假何须辩论详,斯言渺渺又茫茫。繁华好是云频幻,富贵无非梦一场。仙草多情成怨女,石头有幸作才郎。红楼未卜今何处?--荒址寒烟怅夕阳。
  扈斯哈里氏身世不甚详,只知为诚斋德某女,夫式堂惠某,官观察,宦袁州。氏又著有《江西宦游纪事》二卷,《闺训十二则》。生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二诗则作于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其时年仅十三岁(虚岁,实只十二岁),而能作出这样的七律来,诗纵然不能说很高,但已引人注目。女诗人有时不免有父兄辈润饰之例,但是即使是如此也总得自具一定的基础水平,也不是全部代为捉刀。这位十二三岁的少女,除了对木石姻缘寄慨以外,还对繁华富贵表示了她的不甚为然的(尽管是带有空幻虚无思想色彩的)看法。作为女诗人题红七律,仍有其相当的地位。)
  总起来看,女诗人的题红七律,真正出色的却不多。现在再来看一些七律以外的作品。
  徐畹兰有《偶书石头记后》七绝句,载《鬘华室诗选》,见《香艳丛书》六集(宣统二年刊,一九一〇):
  情天同是谪仙人,两小无猜镇日亲。记否碧纱厨里事,欢呼卿字作颦颦。
  又送春归感岁华,阿侬生小恨无家。伤心一样同飘泊,凄绝东风葬落花。
  菊花香里快飞觞,斗韵分笺粉黛场。试问清才谁冠首,当时独让病潇湘。
  凉月模糊香不温,懒调鹦鹉掩重门。窗前悔种千竿竹,赢得斑斑渍泪痕。
  药炉茶鼎篆烟浮,风雨幽窗一味秋。知否多情天亦妒,罚卿消瘦罚卿愁。
  儿家因果自家知,作茧春蚕自缚丝。了尽相思还尽泪,三生误煞是情痴。
  梨花落尽不成春,梦里重来恐未真。漫道玉郎真薄倖,空门遁迹为何人?
  诗笔较工,七首全部属黛玉,格局亦与别家“分人分事”的图咏式不同。最值得提出的是结篇结句,表出了这位女诗人自己的见解,指出了向空门求取一种慰藉,其问题的本质到底何在,反对只论形迹现象的表面看法。就程本续书的结局来说,这首诗是一佳作。文章不一定每篇每节都全部正确,逐句逐字都超妙入神,只要其间有一两处真有特色,提出创见,可资启发读者的神智,也就足以传世不没了。
  上面这些女诗家,毕竟还不能说对《红楼梦》的认识已然达到了高度深度,大都还只集中在感叹“情缘”、悼惜黛玉、自伤身世这一面。这显然是受了程本的局限。但是即使同是程本的女读者,感受也并不都是雷同的。今举一例为证:
            题直侯所评红楼梦传奇⑵
  独立苍茫愁里住,古今一箇情回护,别抒悲愤入稗官,先生热泪无倾处。潇湘水上发蘅芜,香草情怀屈大夫。天名离恨无由补,泪洒苍梧竹欲枯。繁华馨艳传千载,--买椟换珠可胜慨!作者当年具苦心,那知竟有知音在。天机云锦妙无痕,指月拈花与细论。情里夺来南董笔,梦中吟醒石头魂。说部可怜谁敢伍,庄、骚、左、史同千古!纷纷说梦几痴人,--请君一听鲸鱼声。
  这首七言歌行是江西女诗人范淑之作,直侯是她哥哥,元亨的表字。元亨尝作《红楼梦评批》三十二卷(稿本已佚),这是妹为兄题《评批》而写的诗,虽然还不是直接题品《红楼梦》的,而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现在先将范淑的情况简介一下:
  淑字性宜,号种菊秋农,江西德化人,生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卒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年止二十六岁,不嫁而亡。祖父官知县,父正衍,为贡生,是一个不太高层的封建家庭。兄元亨,妹润(端宜)。大排行第六。母张氏,多病先逝。家境清寒,室无婢媪,她自幼操作一切炊汲劳动,并在屋后辟小菜园,率弟妹“荷锄抱瓮”。由于“骨肉离析,爨火常虚”,事亲抚妹,心力交瘁,竟以成疾。她短短的一生,“家庭之际,虑患操心,极于怫鬱”。兄元亨初名大濡,咸丰二年中举人,一生困顿,托于幕食,年三十七卒。妹润嫁一同邑少年,仅一年,以忧卒。“天属陵替,门内伤慼之故,尚有难可忍言者”,这样家门的一位女诗人,其遭际心情,可想而知。平生与兄倡和,感情深挚,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元亨有《问园遗稿》,淑有《忆秋轩诗钞》,附词、尺牍,合刻于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系元亨子履福刊于良乡县官廨。据元亨所撰小传,“妹虽为诗,自言己得,不务名誉,蔡编修殿齐选《国朝闺阁诗钞》,征其稿数四,妹终不愿示人,予嘉其意,不强也。”然同治十三年刊本《豫章闺秀诗钞》中已收其《忆秋轩集》一种(堂妹范涟[清宜] 《佩轩诗稿》及宋鸣琼《味雪楼集》皆在),同年刊《国朝闺阁诗钞续编》第二册亦收《忆秋轩诗集》,皆淑殁后之事,但并早于履福良乡刻。元亨除曾评批《红楼梦》外,尚有《空山梦传奇》(存),《秋海棠传奇》(佚)二剧曲。
 据说范元亨“名噪”于咸丰初,当指中举之时,那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军兴,使清朝统治集团大为惶恐的时期,这位“奇穷”之士,对于革命军的立场态度却是反动的。不过他究竟与上层人物不同,对贫苦人民尚表同情。其《冻鸟篇》写道:“……所幸我与尔,一椽托庇寓。北郊冻馁多,敝衣不掩跗;既无室庐依,何有羽毛具?岂不同体肤,安能竞霜露?愿得回春风,一为温穷庶!”他耻趋时名,自居于“不肖”之地,如《作诗》篇云:“少日任天籁,涂抹杂妍媸;中忽趋时名,风格日以卑;疵颣固云少,真味亦浇腐。此事有心得,悦人真自欺!幡然幸早悟,痛惩从前非。充此不肖心,岂惟文字疵!我有朱弦琴,弹之声逾希;亮非众耳悦,君子意何为?!”其《忧来辞》伤妹病,写困境,真切动人:“有妹弱二岁,少小最亲密;廿载共贫困,忧患难殚述。我顽尚不支,况汝闺阁质!”果然积劳致病,一卧三年,“暮从公府归,寒灯耿虚壁;呻吟苦力薄,有泪不能滴。对之不忍言。慰语复狼藉……”可是他自己的妻室也是个病人,“入室见病妇,憔悴日以益;未免私心怜,操作未尝息;为言小姑病,忧思辄形色……”最后至于感叹:“骨肉已如此,生趣那可得?呜呼彼苍天,劳人肠断绝!”--如此摘叙一下,亦足以见其兄妹境况之一斑了。
 范淑也是个有思想的人,其诗笔蕴藉,含思凄婉,读去倍觉哀恻,然而并非没有愤慨激情。《失题》诗有云:“大地不能逃愤激,谿山有路羡鸢鱼。冷心到死灰翻热,痛哭而今泪不枯”,其情怀可见。集中佳作很多,不能备引。今只录两三篇足以见其寒苦生活境界的:
            残脂即事
  断炊终不断清娱,积雪无尘未忍除。最喜柴扉人迹绝,压门三日尚如初。
            风雨夕(之二)
  误料严寒未有期,薄棉典尽落花时。窗风凄紧灯先觉,庭雨高低竹自知。传说遥山尤积雪,不堪明日又无炊。闭门无异隆冬境,消受长更静背诗。
            幾日
  幾日厨烟绝不扬,苔花碧染甑尘香。断非佳节如寒食,差免痴人笑饭囊。入瓦雪珠声琐碎,支风灯影境凄凉。鼠知求食空劳苦,衔得残书过草堂。
  处在这样景况中,一位弱女,苦支了二十五载年华,还能写出很美的诗句
            秋园晚望
   西风昨夜度重关,一片哀蝉晚未阑。化影暗扶凉意出,乱云飞送雁声还。夕阳渡水初登岸,红叶传秋渐入山。万事苍茫莫回首,别离犹幸在人间。
   中间二联,不愧名作。正惟如此,这兄妹二人不同于那些富贵俗人,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认识就要深刻得多(当然,也并不是就完全正确了)。
  范淑这首题兄作《红楼梦评批》的歌行,用笔可说是双管齐下,既是说范元亨,也在说曹雪芹,--“别抒悲愤入稗官,先生热泪无倾处”,正是如此。她慨叹那些读《红楼梦》而只知着眼于繁华香艳的,完全是买椟还珠,倒置了本末。这种见地,也和孙荪意、吴藻、金逸等江浙女士专门悲悼黛玉身世遭际的并不全同,值得我们十分重视。
  范淑妹兄,对《红楼梦》的题咏应该不止这一首,有些迹象说明她们对它兴趣很大,如元亨所作《白秋海棠》七律诗,全用小说中原韵(门、盆、魂、痕、昏),即其遗迹(其《空山梦》传奇,填词皆不设宫调曲牌,自度腔谱,成为创举,也是从《红楼梦》十二曲的体例而来)。范淑又尝追念:“丙申、丁酉间(一八三六、三七),姊妹辈结菊花诗社甚盛。自清宜姊别后,直侯兄远客,次侯辈相继析居,花事诗事俱废矣。”(《至问园感怀》诗自注)这分明也是受《红楼梦》的影响的一种痕迹,不过诗皆不存,--就连题《红楼梦评批》的这首好诗,也是元亨先已删弃,后来才又编入“续钞”而偶然幸得保存的。因此我想像范淑这位生活在道光年代的少女诗人,一定还另有专门题咏《红楼梦》的诗词,可惜因为她“所著诗不甚珍惜,遗佚者固多”(《诗钞》“例言”),已不复可见了。
  富贵俗人与贫病弱女,对《红楼梦》的感受和认识,有如此巨大的不同。有些显贵们,恨《红楼梦》入骨,必欲毁尽灭绝始快,而范淑却认为它是“香草情怀屈大夫”,“说部可怜谁敢伍,庄、骚、左、史同千古!”这种种见识上的不同,由何发生的呢?只能是他(她)们的经济生活以及随之而形成的精神生活存在着巨大差异而有以致之吧。一部“红学史”,都应作如是观                        一九六三年清明节后二日初稿
  注:
  ⑴《花帘词》道光己丑(九年)陈文述序提到“顾其豪宕,尤近苏、辛。宝钗桃叶,写风雨之新声,铁板铜弦,发海天之高唱。不图弱质,足步芳徽。”如《金缕曲》云:“生本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如《新水令》云:“疏花一树护书巢。镇安排、笔床茶灶。随身携玉斝,称体换青袍。裙屐丰标。羞把那蛾眉扫。”《步步娇》云:“侠气豪情,问谁知道?”可见一斑。至《衍波词》则风格与此略无似处,有咏“美人风筝”《沁园春》,写得很好,疑与《红楼梦》第七十回不无关系。题外一句话:其题:“东洋美人图”《念奴娇》亦颇别致,写日本女妆:“遥想弱水东头,三山宛在,定有神仙侣。玉雪双趺高屐,压倒南朝莲步。云海微茫,蓬莱缥缈,空惹愁千缕……”似未见有同类之作,很值得让中外女读者一看。同时也令人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宝琴介绍“真真国”美人作汉诗的事情。其馀女诗词家题《葬花图》等作尤多,一粟《红楼梦书录》增订本著录亦未备。
  ⑵到此为止,几篇文字所举诸例中已可见清代作者多称《红楼梦》小说为“传奇”,此例自张船山诗自注中已然。而杨恩寿《词馀丛话》竟云:“《红楼梦》为小说中无上上品。向见张船山赠高兰墅有‘艳情人自说《红楼》’之句,自注‘兰墅有《红楼梦传奇》’。余数访其书未得,所见者仅陈厚甫先生所著院本耳。”王国维竟亦据此入之《曲录》中,真可令人怪异。按“传奇”一词,最初即指唐人小说,后始用以指剧曲(别于元人杂剧者),然指小说之用法固未尝中绝。至清末翻译文事兴,则又用以指西洋之romance。清人凡提《红楼梦》,多称传奇即指小说,与剧本无涉。

文哲的博客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Blog 拥有人: 主持
作者群: (没有)
Blog(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九月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连络 主持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

Yahoo Messenger :

AIM Address :

ICQ 号码 :

关于 主持

注册时间 : 星期四 十月 13, 2005 7:13 am

来自 :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主持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48 pm

问好,肖今!

肖今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2:13 pm

又来喝酒了!可比咱家女儿红

主持
星期四 二月 07, 2008 1:11 pm

各位网友,新春快乐!

谢谢来访,继续关注!

黑色闪电
星期二 二月 05, 2008 12:12 pm

来看主持
久违了,春节快乐!

肖今
星期二 一月 01, 2008 3:29 am

呵呵,相信这是一个深深的老酒坛子!

祝新年快乐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11:27 pm

问好主持,圣诞快乐!

frankjiang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9:38 am

祝福圣诞快乐!

山城子
星期六 十二月 22, 2007 10:32 am

问好!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7:24 am

找来看戏来了。一直以为你这里戏特多。 Laughing

黄崇超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7:28 am

祝国庆节快乐!

 成员名称: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 星期日 二月 25, 2007 3:08 pm
文章数量 : 6358
Blog(博客)历史 : 6776 天
回响总数 : 836
观看人数 : 4217020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