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人民文学》“近作短评”2015上半年获奖名单揭晓
星期一 七月 27, 2015 5:38 pm
2015上半年,我刊“近作短评”征文收到来稿一百余篇,非常感谢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经过认真筛选和评比,七名作者获得《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金奖,八名作者获得《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银奖,十名作者获得《人民文学》“近作短评”佳作奖。
“近作短评”金奖
阙维杭《折射一代科技人的隐私安全缺失感》
——评《人民文学》2015年1期陈谦中篇小说《无穷镜》
赵振杰《反腐新常态下的“官场启示录”》
——评《人民文学》2015年4期周大新长篇小说《曲终人在》
张 驰《春天醒来的精灵》
——评《人民文学》2015年2期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
汪茶英《但愿“爷爷”是最后一个饮鸩者》
——评《人民文学》2015年3期麦家短篇小说《日本佬》
辛 茜《你是大自然的尤物》
——评《人民文学》2015年2期蒋蓝散文《豹典》
田 妮《沦陷区的最后一抹曙光》
——评《人民文学》2015年1期艾伟长篇小说《南方》
李 健《用情感充实纯粹的塑像》
——评《人民文学》2015年3期李彦非虚构《尺素天涯——白求恩最后的情书》
“近作短评”银奖
马 忠《洗尽铅华见真淳》
——读《人民文学》2015年1期陈忠实散文《不能忘却的追忆》
宸之韬《平平淡淡才是真》
——评《人民文学》2014年11期颜歌中篇小说《江西巷里的唐宝珍》
吴正毅《悲歌一曲慨而慷》
——评《人民文学》2015年6期史雷中篇小说《将军胡同》
李庶铭《挣扎在阴阳两界的心灵守候》
——评《人民文学》2014年11期葛亮短篇小说《问米》
毕 亮《坦露的命运》
——评《人民文学》2015年2期王族散文《判断者说》
曾学远《从<墟土>到<行砖小史>》
——评《人民文学》2015年5期朱强散文《行砖小史》
高 璟《另类女性的史诗》
——评《人民文学》2015年3期刘建东中篇小说《阅读与欣赏》
阿苏越尔《面对无常人生,谁能不动声色?》
——评《人民文学》2015年1期谢小青组诗《不动声色》
“近作短评”佳作奖
陈法玉《纸上丰碑》
——评《人民文学》2014年8期徐剑散文《新李将军列传》
尹宗义《人性:是虫还是草》
——读《人民文学》2015年1期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的思考
朱 斌《“非虚构”英雄及其物欲时代的精神传承》
——评《人民文学》2015年3期李彦非虚构《尺素天涯——白求恩最后的情书》
赵振杰《“恶之花”的逍遥与拯救》
——评《人民文学》2015年3期刘建东中篇小说《阅读与欣赏》
丛 棣《一条用卵石或璞玉铺就的小路》
——评《人民文学》2015年2期吴雨初非虚构《藏北十二年》
冀卫军《名节也是一把双刃剑》
——评《人民文学》2015年3期麦家短篇小说《日本佬》
阿 探《<普通话>:无根时代的行吟》
——评《人民文学》2014年12期甫跃辉短篇小说《普通话》
迟增昌《母题下非理性的升华》
——评《人民文学》2014年9期秦岭短篇小说《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下午》
林晓波《怎一个“破”字了得》
——评《人民文学》2015年4期刘年组诗《破阵子》
李文凯《腾达胸怀的温情善意》
——评《人民文学》2015年2期刘心武短篇小说《煤球李子》
希望有更多读者朋友关注我刊,继续支持我刊的“近作短评”,谢谢!
《人民文学》杂志社
2015年7月20日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凤尾香罗》
星期一 七月 27, 2015 7:37 am
高阳小说——详尽低诠释了李商隐的朦胧诗。
一 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大腹便便的李夫人,重复吟哦着这两句诗,终于领悟了,叹口气说,“原来五年前他们就有意了。”
长寿寺的钟声,随着西风飘到枕边,她心中一动,下床掀开帷幕一角,窗纸上随即出现了微芒,堂后画楼中人,显然还未归寝。是一个人呢还是两个?她在心中自问,随即轻轻唤道:“阿青,阿青!”
在她床前打地铺的侍女阿青,从梦中惊醒,一仰身坐了起来,揉着眼问:“娘子叫我?”“轻一点!你到对面去看一看,郎君是不是睡着了?”李夫人叮嘱,“你不要出声,只在外面细听,有没有打鼾的声音好了。”“我知道。”
小青披衣起身,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很快地转回来复命:“屏门虚掩着,房门也是开的。”小青又说,“郎君今晚上服了药,必是药力发作,上东厕去了。”“喔!”李夫人心里稍为宽松了些,“你去睡吧!”
小青一睡下来,便有轻微的鼾声,李夫人却了无睡意,不由得又捡起枕边那张黯旧的诗笺,低声吟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五年了,”她又自语,“七年了。”
七年前——先帝文宗开成三年六月,她的身份改变了,由泾原节度使的第十四小娘子,成为前一年刚成进士的李商隐字义山的续弦夫人。
这头亲事,是她的十姊夫,也是李商隐的同年韩瞻促成的。本来前一年新进士发榜,举行“曲江宴”时,长安有及笄之女的贵盛之家,依照开元以来的习俗,都驱车城南,选新贵做女婿,韩瞻与李商隐都在被选中之列。但李商隐是再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不愿爱女作填房,因而作罢,以后心意的改变,发端于韩瞻的力劝。
“李义山是才子,”韩瞻这样向王茂元说,“他是彭阳公的得意门生。”“彭阳公”指令狐楚,由河东节度使拜相后,进封彭阳郡开国公,李义山十七岁时,令狐楚正任天平军节度使,以偶然的机缘,激赏李义山的才气及好学。令狐楚工于章奏制勒,典丽堂皇,号称第一,李义山尽得其传。韩瞻认为他将来一定会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入阁拜相,迟早间事。
王茂元为他说动了,邀至泾原,请他代草章奏,果然不同凡响,于是不以爱女作填房为嫌,结为翁婿。
其时李义山尚无官职。原来唐朝的进士虽很名贵,只是取得任官的出身,入仕尚须经过另一次铨选,由吏部主持,通称为“释褐试”,由于人数众多,过程繁复,每年自十一月初一开始,至第二年三月底,历时五月,方始毕事。铨选的项目,共有“身言书判”四事,“身言”是看容貌、听语言,“书”是书法,“判”是判断是非,假设离奇古怪的情况,要应试者作判三条。
李望山所“判”的三题之一是,有一妇人之夫,为盗所杀,此妇求人杀盗报夫仇,而以身相许,作为报恩。有人责备她失节,此妇不服,试问如何判决?
他认为其夫为盗所杀,应该由官府缉盗,置之于法,做妻子的,并无采取此种手段的必要。引《诗经·柏舟》,谓妇人既嫁,“之死矢靡他”,又引《礼记·郊特牲》所言:“一与之齐,终生不改,故夫死不嫁。”援笔判云:“夫仇不报,未足为非;妇道有亏,诚宜有耻。诗著‘靡他’之誓,百代可知;礼垂‘不嫁’之文,一言以蔽。”引诗礼之文,是倒装句法,结句更为有力,自然是选中了。
唐朝选官,定制“三注三唱”。选中以后,由吏部主办官员,拟定应授何职,通常都是从几品的县尉,这便是所谓“注”。注后唱名,不愿者可以申请改注,改注两次为限,总计即是“三注三唱”。
一改再改,李义山仍不满意。主管的吏部官员对他说:“以你的判来看,一定是个好地方官,你为什么不愿意尽你所长呢?”“说实话,我不愿意当风尘俗吏,我自以为我应该在秘书省供职。”
进士“释褐”只能当九品官,外则县尉,内则秘书省校书郎,出身于清要之地,是第一等的资格,所以“人人要争”。但编制多寡,不成比例。开元以后,天下疆域分十五道,统辖郡府三百二十八,有县一千五百七十三,便有等数的县尉,而秘书省只得四个校书郎,简直争都无从争起了。
“足下如果不愿屈就,那就‘冬集’吧!”意思是到下一个十一月初一,重新铨选。下一回虽是如愿以偿了,但不能久居其位,不过几个月的工夫,仍旧外调为弘农尉。
其时李义山家住洛阳——王茂元曾为韩瞻在长安起造新宅,及至李义山入选出仕后,以洛阳祟让坊的住宅相赠。李夫人记得,丈夫在接到外调的命令后,万分不愿,经她多方劝解,方决定在洛阳过了年,只身赴任。
开成五年正月里,她的两个哥哥王十二、王十三,都来聚会,最小的同母妹妹十七姨原就一直跟着她住,连日家宴话别,热闹非凡。最后一天更是长夜之饮,到得五更时分,李义山就在筵前上马,迤逦西去,到函谷关的弘农县上任。
不久,他就寄来这一首七律。十七姨盛赞这首诗,说一望而知是在马上所作。清晨所见的星辰,所吹到的风,与昨夜无异,但酒暖灯红、藏钩射覆的欢娱境界,一变而为踽踽独行的凄凉,两相对照,其情之难堪可想,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起句真是神来之笔。
然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何所指呢?当时心里怀疑,却不便问十七姨,后来跟丈夫提起,他说得好:“我在路上,恨不得插翅飞回你身边,这虽是妄想,不过可以断定的是,我之想你,犹如你之想我,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当时对他的解释非常满意,现在才知道,他如果身有双翼,是飞向画楼。
至于画楼芳心,是不是也有一点灵犀呢?她希望根本没有,但看样子是要失望的。“姊夫真是才子!”她想到十七姨常常当着李义山说这句话时,水汪汪的双眼中所流露出来的仰慕的情意,尤其是最近,已不能用“爱才”二字来形容了。
如果真有这一点灵犀,无论如何要塞住它!这是不容易的事,最要紧的是不能操之过急。
突然,她听得帷幕外面有轻微的响动,似乎是关屏门的声音。他回来了,如厕要这么久吗?她抚着自己膨脝的腹部,滚下两颗热泪,不知道是恨丈夫无情,胞妹无知,还是自己无能?
发表人: 主持 25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倩影魅影
星期一 七月 27, 2015 7:31 am
独幕悬疑推理剧:倩影魅影
编剧:[美] 赵燮雨
前言:
请先看下面这段文字——
Earl Derr Biggers (1884~1933)
厄尔•德尔•比格斯以华人警探为主角的构想来自于1919年在檀香山渡假时,看到报上一篇赞扬华裔警探杰出表现的报导。在此之前毕格斯就已经是一位相当有成就的作家,早年他为地方报纸写剧评和幽默小品,1913年他的第一本小说《Seven Keys to Baldpate》出版后一炮而红,不仅改编为百老汇舞台剧,还两度改拍成电影。
1925年华人警探陈查礼正式与读者见面,后来还跃上大银幕,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拍成陈查礼系列电影,于1930和40年代风靡一时。事实上毕格斯总共只创作了六部陈查礼系列小说便于1933年辞世。
有感于当今推理剧目话剧舞台到处被一个白人老太太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占领着,决定编写两出有华人警长陈查礼出场的戏曲剧本(当然,本着编剧一以贯之的做法还包括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话剧电影剧本以及中篇弹词脚本)。
显然,这个意图适当揭露影视圈黑幕的剧本糅合了陈查礼系列小说《黑骆驼》的相关线索,特意将场景完全移植至中国某海滨城市。虽然人人都可能有杀人嫌疑,但编剧采用的是和那位比利时老太太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侦探波洛破解《东方列车谋杀案》著名案完全不同的手法,彻底颠覆了小说《黑骆驼》的本意。
虽然都是由陈查礼机智破案,和拙作《一只电话引发的血案》的不同点是他在这个本子里由男配角升格为男主角。
郑重声明——和世界名著改编的剧本《巴黎圣母院》以及新编剧本《一只电话引发的血案》一个样,希望在剧场海报和说明书上特别注明:因有惊栗画面,谢绝少年儿童入场,凡心脏不适和血压偏高者事先和医生沟通后慎入。
备注:剧名创意来自《剧院魅影》。
场景:著名女影星周静如在度假优选胜地海亚市的海滨别墅大客厅。房间敞亮布置豪华,正门面对大海(天幕),风光秀丽。进出侧幕分别表示通往主卧室、书房、厨房,以及前往楼上客房的楼梯通道和楼下客用洗手间的门前通道。
时间:周静如的获奖影片《黑骆驼》颁奖归来,其余上场人物(除了海滨别墅内的管家保姆之外)都和她一起乘坐国际游轮从檀香山出发刚停泊海亚市港口回到豪宅。
出场人物
陈查礼,夏威夷华人警长,周静如超级粉丝,受她的富商追求者邀请一同前来海亚度假
周静如,国际著名女影星,昵称薇薇,她主演的最新影片《黑骆驼》刚刚获得某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歌曲等奖项
郑熙熙,因《黑骆驼》而获最佳女配角奖的女演员
夏伟琪,追求周静如的富商,视陈查礼为朋友
章惠平,获奖影片《黑骆驼》制片人,主要投资方
郝大为,获奖影片《黑骆驼》导演
陈伟歌,获奖影片《黑骆驼》男一号,奶油小生
余一氓,周静如男跟班兼保镖,矫健帅哥
黎遇春,周静如私人女秘书,靓丽,富有心机
邹芳芳,获奖影片《黑骆驼》周静如某些镜头的裸替
张芝仪,获奖影片《黑骆驼》周静如的武打替身
冯笑侬,海滨别墅管家,老于世故,善于应付
宋萏萏,海滨别墅保姆,平时不苟言笑,看上去低眉顺眼
备注:所有出场脚色均属虚构人物,与现实的电影业无关,有关人士切记,万勿自行对号入座。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大幕拉开,此时,豪宅面对大海的正门敞开着。
〔注意到播放的音乐是女主人周静如获奖影片《黑骆驼》的最佳歌曲(歌词见剧本正文最后的附录)。
〔面孔一本正经的冯笑侬上场。
冯笑侬唱:
豪宅聘用当管家,
活得滋润又潇洒。
主人忙碌拍电影,
整年奔波在天涯。
前日来电说行程,
获奖归来含笑花。
(呼喊,接白)宋萏萏,宋萏萏!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宋萏萏应声上场。
宋萏萏:报告管家,都已准备妥当。
冯笑侬: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了?
宋萏萏:报告管家,都打扫干净了。
冯笑侬:卧室书房饭厅和客房的鲜花都摆好了?
宋萏萏:报告管家,是的。
冯笑侬:好,让我再来巡视一遍。(接唱)
要知道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差事得来实在不容易。
〔冯笑侬宋萏萏下场。
〔幕后传来好几部桥车刹车停车的声音。
〔冯笑侬疾步上场,奔出大门迎接。
〔幕后传来欢声笑语,啧啧赞叹。
冯笑侬:(画外音)主人,按照您的吩咐,都准备好了。
〔周静如由黎遇春小心搀扶着领头上场,夏伟琪和陈查礼紧随其后;剧组其余人等像众星捧月般地一并上场,余一氓殿后。
〔众人上场后,大门关上,换成落地长窗,一样透视大海景观。
〔继续有好些人不断赞叹,诸如——哇哦!/Wonderful!/被邀请来这里作客,我真是高兴死了!等等。
周静如:(对冯笑侬)管家,这一位是福布斯财富榜上的大款,夏伟琪夏董。
冯笑侬:(点头哈腰)夏董好,欢迎夏董!
周静如:(对冯笑侬)这一位是夏董的好朋友,美籍华人陈查礼。
冯笑侬:欢迎欢迎,欢迎远道而来的远洋贵客!
周静如:(宣布)大家都辛苦了,各自先到安排好的房间里休息,行李会由管家安排送到客房。接风晚宴在傍晚六点准时开席。有想去海里游泳的请随意——告诉大家,这里附近的海滨没有污染没有鲨鱼,尽管放心就是。
〔一些来宾表示感谢。
〔宋萏萏上场。
宋萏萏:各位来宾,请跟我来。
〔除周静如和冯笑侬之外,其余人等随同宋萏萏下场。
周静如:(疑惑)这是新来的保姆?
冯笑侬:是的。原先的那位她回老家照顾儿媳坐月子去了。聘用宋萏萏,上次向您请示过的。
周静如:(思索,想起来了)对了,就是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误认为宋丹丹她怎么会来当保姆?后来你解释——不是仙丹灵药碧血丹心的丹。
冯笑侬:是的。是草字头下面,去掉饺子馅的食字旁,那样的一个字。
周静如:好奇怪的名字!
冯笑侬:那大概她父母应该是宋丹丹的超级粉丝吧。
周静如:走吧,去饭厅看看你准备的菜肴。
〔冯笑侬手一摆,引领着周静如下场
〔幕后传来余一氓黎遇春的欢笑声,随即他们两人上场。注意到余一氓穿着三角游泳裤,黎遇春穿着三点式,两人都趿着拖鞋,披着浴巾。
余一氓:怎么样?一路上,游轮游泳游得不过瘾——再去海里比试比试?
黎遇春:谁怕谁啊,比就比!
〔余一氓黎遇春嘻嘻哈哈你追我赶一并下场。
〔邹芳芳张芝仪携手上场。
邹芳芳/张芝仪唱:
安排别人是单间,
偏偏我俩合一房。
邹芳芳唱:
替身职场被看轻,
她吃饺子我喝汤。(两人摊手。)
张芝仪唱:
天壤之别差距远,
岂止饺子和混汤!
上阵打斗全靠我,(摆了一个武打pose。)
她空有一副好皮囊!
邹芳芳唱:
银幕亮相她挂帅,
洗澡露背邹芳芳。
秀足亦非周静如,
玉手本是我这双。
〔邹芳芳伸出双手,自我欣赏。
〔陈伟歌悄然上场。
陈伟歌:(挑逗地)两位大美人,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邹芳芳/张芝仪:哟,瞧你,吓了我一跳!
陈伟歌:真的假的?让我来听听心跳——是不是心动过速?
〔陈伟歌作势要凑上前去。
〔邹芳芳张芝仪一起把他推开。
邹芳芳/张芝仪:去去去!你还是向影后去献殷勤吧!别来招惹我们。
陈伟歌唱:
月里嫦娥玉兔伴——(邹芳芳/张芝仪插白:就是那个福布斯?!)
何用伐桂傻吴刚?
我又不曾选影帝,
哪有资格陪女王!
邹芳芳/张芝仪唱:
所以你——奶油小生落了单,
只在银幕充才郎。
谈情说爱全是假,
镜头外一副吊儿加郎当。
陈伟歌唱:
假作真来真亦假,
逢场作戏是本行。
世上美女多多少,
何必吊死在这一棵树上?
(接白)影后影后,仅不过就是上照而已。眼前就是实实在在两位美女,能否赏光一起海滩漫步散散心?
〔邹芳芳张芝仪被他伸开双臂一边一个,簇拥着下场。
〔章惠平上场,他后面紧跟着郑熙熙。
郑熙熙:(发嗲)哎呀,章大制片,您看啊——(接唱)
周静如众香国里花最艳,
只不过影后她马上要退隐。
大名鼎鼎夏伟琪,
财神一路盯得紧。
嫁到豪门福分享,
只等男家花轿迎。
大户人家有规矩,
哪会复出拍电影?
好歹我一样捧金像,
从今后还望章大制片您多照应!
章惠平唱: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有情却无情。
听说追求未定局,
谁知她答应不答应!(夹白:当然了——)
一定留心找机会,(乘机把手搭上去。)
如果她真的要息影!
郑熙熙唱:(拉着章惠平的手,转过身来面对面。)
《黑骆驼》原本我是女一号,
半路上杀出程咬金。
她在圈内兜得转,
想想真是不公平!
章惠平唱:
你不要看她兜得转,
红得发紫一样有难念的一本经。
难道你没有看出来——,
影后获奖照样心不定!
郑熙熙:哦?我倒没有注意。
章惠平:注意保守秘密——听她的贴身秘书黎遇春讲——她还收到过恐吓信!
郑熙熙:啊?!
章惠平:嘘,禁声。(把食指放在嘴唇上。)
〔章惠平神秘兮兮地拉着郑熙熙下场。
〔冯笑侬上场。
冯笑侬:(对着落地长窗外面,呼喊)喂,还在海滩上的几位俊男美女,快要开饭啦!
〔幕后传来余一氓黎遇春的回应:来啦,来啦。
〔余一氓黎遇春同步上场,湿漉漉地各自分头下场(去更换衣服)。
〔舞台灯光渐暗。意味着早就吃完晚餐,已是深晚——落地座钟显示出时间。
〔夏伟琪陈查礼相偕上场。
夏伟琪:查礼,感觉怎么样?海岛风光总还难及夏威夷吧?
陈查礼:不是号称东方夏威夷么?再说,踏上祖先故土,感觉很是亲切啊。
夏伟琪:查礼,你我相识多年,可谓忘年之交,无话不可谈——。只是?
陈查礼:伟琪老兄,有话待讲无妨。
夏伟琪唱: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言者无二三。
世人只道穷人愁,
哪知富翁亦兴叹。
陈查礼:那就不妨说来听听——你这位亿万富豪有什么难处。
夏伟琪唱:
金钱哪会是万能,
感情面前遇难关。
铁扇公主不贪财,
怎样越过火焰山!
陈查礼唱:
欲擒故纵,
司空见惯;
半推半就,
寻常手段;
欲迎还拒,
不肯就范;
天后巨星,
非同一般;
多少男人,
虎视眈眈;
若是她轻易松口来答应,
还怎算什么银海第一旦!
夏伟琪唱:
可叹我儿女情长,
偏偏是英雄气短。
害得我神魂颠倒,
愁得我不思茶饭!
陈查礼:(晒笑)至于这样吗,你的心理素质也太差劲啦——哪像在实业界金融界叱咤风云快刀乱麻检得起放得下的你哦。
夏伟琪:对喽——老弟你是出了名的国际大侦探,心理素质超强一级棒!你来帮我探探口气,看看到底症结在什么地方?
陈查礼:你是要我出马来打探她究竟为什么迟迟不肯应允?
夏伟琪:是啊!我的银弹攻势,我的殷勤赔笑,我的低头服小,全都在薇薇她的铜墙铁壁面前败下阵来——弄得我好没面子!
陈查礼:如此说来,看在你我忘年交多日的情分上,我还得接手你的这个特殊案例了啊。好!(夏伟琪大为感动,上前与陈查礼紧紧握手。陈查礼挣脱,摊开双手)但是,你必须创造一个让我们两个可以单独交谈的机会。
夏伟琪:(不断搓手)这,这,这——?还是老弟你来策划就是,省得我再绞尽脑汁。
〔陈查礼招手,夏伟琪凑近,两人耳语。
〔舞台灯光转暗,最后熄灭。
〔舞台上大放光明。显示时间为第二天上午。
〔冯笑侬引领下,除开女主人周静如之外,其余人等悉数上场。
冯笑侬: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按照预定安排,大家出发前往观景台,中午是烧烤野餐。
〔群情振奋,一片欢呼。陈查礼夏伟琪郝大为除外。
郝大为:不会是烤鸡腿吧?
冯笑侬:当然不是!夏董赞助——夏董旗下公司赞助的烧烤野餐,绝对上档次。烤牛排、烤鳕鱼、烤小龙虾、烤双色玉米,色拉饮料名牌红酒一应齐全。可不是什么都教授外星人“烤鸡加啤酒”小儿科那样的容易满足哦。
〔又是一阵欢呼。陈查礼夏伟琪郝大为除外。
陈查礼:(对夏伟琪)恐怕我要等会儿再去——必须和夏威夷警方视屏通话,有一个重要案子经手。
夏伟琪:知道知道。你是工作狂大忙人,这次能邀请到你长休假来陪我到海亚,已经面子足够。(故意询问)怎么不见我们的女主人?
冯笑侬:各位,女主人她片场新闻发布媒体见面颁奖领奖接二连三很是辛苦,还没起床呢。她昨晚关照不要打扰,大家只管先去,自己动手吧!
〔场上众人蜂拥下场。唯陈查礼还留在场上。
陈查礼唱:
一阵喧嚣已散尽,
静候仙子下玉楼。
〔周静如一副慵懒娇羞模样,轻曼莲步上场。
周静如唱:
悄无声息下楼来,
早已预约人背后。
(接白)陈先生,累您久等了。
陈查礼:哦,没有——他们才走了一会儿。另外,请周小姐和夏董一样叫我查礼就是。
周静如:那我就不客气了——查礼,(接唱)
有劳探长遵相约,
知道财神将你此地留。
夏伟琪巧妙来安排,
要问我为何订婚钻戒不接受?
陈查礼唱:
周小姐真是七窍玲珑心,
确实是约你面谈探缘由。
周静如唱: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不碰头。
即便有缘若无份,
照样只能握握手。
陈查礼唱:
夏董他财富榜上前几位,
何况是一片至诚来追求。
周静如:我接拍一部片子,片酬就是好几千万——(接唱)
腰缠万贯何足奇,
哪用他福布斯上榜来炫耀。
我演艺圈中称一姐,
至诚追求者知多少。
陈查礼唱:
一枝红艳露凝香,
花国女王称头挑。
现在众位男神都退避,
只剩赵公元帅最相巧。
周静如唱:
年过半百还续弦,
老夫少妻怎合调。
终究青春不再有,
吃煞伟哥不当饱。
陈查礼:那,原来你不喜欢老少配?
周静如:不单单这个,还有——(接唱)
哪怕金银满腰包,
尽有大款是土豪。
附庸风雅凑热闹,
绅士品位实难找。(陈查礼插白:说起品位,夏董还是挺不错的。)
第一桶金从何来,
值得深究细思考。
不是产品伪劣和假冒,
便是四下活动拿批条。
(接白)马克思不是说过,资本来到人间,就是血淋淋的吗?
陈查礼:真不简单啊,想不到周小姐还读过《资本论》!
周静如:演员演员,不是常说拼到底是拼文化底蕴吗。告诉你,为了这一匹《黑骆驼》,我还找来读过当年毕格斯创作的六部陈查礼系列小说大全!我猜想,他应该是你爷爷的爷爷吧。他是Senior,你是Junior,对吗?
陈查礼:哇哦,周小姐真令人刮目相看。佩服佩服,真叫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周静如: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这感情两字最难参透。有的女人要嫁一个她爱的男人;有的女人要嫁一个爱她的男人。我嘛——,(被陈查礼接上。)
陈查礼:周小姐是想要嫁一个既爱她同时又是她爱的男人,对吗?
周静如:啊呀,查礼,你真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接唱)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言者无二三。
只当凡夫俗子愁,
哪知明星亦感叹。
陈查礼唱:
世人只道行路难,
寻觅知己更是难上难。
周静如唱:
眼下流行姐弟配,
选一个少年才子来作伴。
陈查礼:哦,周小姐也想向伊能静看齐,找一个秦昊?
周静如:(放声大笑)哈哈哈哈,跟你开个玩笑!(接唱)
小鲜肉啊喷喷香,
老干爹嘛步蹒跚,
一个是心计忒沉重,
一个是阅历太简单。(夹白:说实在的,我最中意的年龄段是——,)
就同查礼你这样,
成熟男子顶座山。
身怀绝技走天下,
千斤重任敢承担。
若问幸福是什么——
好人一生求平安。
陈查礼:请周小姐不要扯到我身上来——虽然我是你的一名铁杆粉丝,但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
周静如:(又大笑起来)嘿嘿嘿嘿,朋友妻不可欺?!正经是个笑话!你和他是朋友,算不错的朋友!但是我呢?难道我是他的妻子?我连未婚妻都不是!又几曾答应过他的求婚,我和他有婚约吗?(逼上一步)
陈查礼:(后退一步)不谈这个,还请周小姐言归正传。究竟是为什么——?
周静如:其实,我是不想连累夏董——,
陈查礼:(接上)此话怎讲?
周静如:我,我是恐怕——,
陈查礼:(接上)怕什么?
周静如:恐怕一旦应允,便会有杀身大祸!
陈查礼:(接上)怎么?
周静如:刚才说过——好人一生求平安。查礼,我,我前不久收到了一封恐吓信!
陈查礼:(兴趣倍增)哦?
周静如唱:(沉痛地)
接到一封匿名信,
全部行程盯得紧。
所到处处有采访,
图片打叉判死刑。
陈查礼:(冷静地)这类信件都是匿名,司空见惯。
周静如:(紧张地)查礼,你是警长,要不要去检查一下,会不会有指纹?
陈查礼:按照惯例,应该采集不到指纹——早被揩干净了,或者事先戴着手套。
周静如:(恳求地)那怎么办呢?
陈查礼:还有谁知道这件事?
周静如:除了我的私人秘书——不过,她也就是代我收信。通常她可以代拆,但是这封匿名信写明要我亲拆。
陈查礼:这样吧,给我一点时间——我需要调查一下你周围这些人的背景。还有那封匿名信件。当然,你也必须如实坦陈你自己的一切,包括不为他人所知的隐私。
周静如:(好似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连连点头)一定一定。
陈查礼:好吧,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干扰破案——我必须安排秘密会面。
周静如:可以可以。我全都听你的!
陈查礼:(单刀直入)今天晚上,夜深人静,你卧室不要推上锁钥。当然,即使推上,其实也难不倒我。
周静如:(毫不慌张 )你要“宝玉夜探”?
陈查礼:(解释)众目睽睽,这里很难找到其他幽会密谈的地点和时间。说实在,我很不喜欢这个贾宝玉。
周静如:啊哈,我们又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我还一点都不喜欢林妹妹。当初我出道就是海选,结果潜规则——我选上了却又被换了角。
陈查礼:就算我们都不喜欢宝哥哥林妹妹,那么,这“红楼夜探”?
周静如:当然欢迎你来!我可以为你敞开一切!(带有别样意味,暗送秋波)
陈查礼:(异常冷静)请周小姐不要想叉了。我是公事公办。
周静如:对对对,公事公办,公事公办!
陈查礼:快到午餐时间了。我先走,隔二十分钟你再走出大门。
周静如:(调皮地,敬礼)陈探长,遵命。(看到陈查礼转身)——哦,等一等!
陈查礼:(回身)周小姐,还有什么吩咐?
周静如:一个小小的要求,不会让你为难吧?
陈查礼:周小姐,待讲无妨——只要我做得到,哦,还有——不触犯任何法规。
周静如:触犯法规?!哈哈哈哈,哪能呢!还有——你肯定做得到!
陈查礼:(坦然地)请讲!
周静如:(甜甜地)那就叫我一声薇薇!
陈查礼:(闻声一惊,僵立,定格)啊?!
〔舞台灯光转暗。
〔舞台灯光再次亮起时,座钟显示时间是第二天近中午。
〔来宾都齐集在场上,既耐心又无奈地等待着久久没有音讯的午饭开张。
他们七嘴八舌地抱怨(陈查礼冷静站立一旁纹丝不动除外):怎么搞的?/我可是饿坏啦!/女主人又睡过头了?!/到底什么时候开饭哪?等等。
〔宋萏萏冯笑侬急步上场。
宋萏萏:怎么办呢?女主人的房门喊了半天也不开!
夏伟琪:敲门了没有?
冯笑侬:敲了啊,也没用。
夏伟琪:查礼,我们赶紧上楼去看看。
〔夏伟琪陈查礼冯笑侬宋萏萏一起疾步下场(上楼)。
〔上楼梯的声响之后,紧接着开门声,好几声恐怖的叫声传来。
宋萏萏:(幕后)天哪!
冯笑侬:(幕后)Oh,my God!
夏伟琪:(幕后)这,这会是谁干的?!
〔场上众人一齐涌向侧幕(楼梯口),急步下场。
〔上楼梯的声响之后,又一阵嘈杂声音传来。诸如——我的妈呀!/吓死我了!/怎么会这样?!/我,我不敢再看了!等等。
陈查礼:(幕后,厉声)等一等!谁都不准进去!免得破坏现场!
〔下楼梯的声响之后,来宾逃也似的跌跌冲冲涌上场来。其中,有的看来是深受刺激心惊胆颤;有的好像是踏空楼梯滚下楼来狼狈不堪;有的故作镇静却仍然掩饰不了内心恐惧。
陈查礼:(幕后)请管家马上报告市局,就说夏威夷警长陈查礼要向他报告一起凶杀案。
冯笑侬:(幕后)是是是!马上,马上!
场上众人合唱:
香消玉殒周静如,
银海凋零一影后。
〔天幕上闪现周静如被害现场的镜头,迅即消失。
〔合唱声中,陈查礼冯笑侬宋萏萏一起上场。冯笑侬将手机递给陈查礼,陈查礼接听。在以下众人唱段过程中,可见陈查礼不断地低声交谈,时而点头。
场上众人继续轮唱:
一把匕首扎心口,
鲜血淋漓染床头。
三分气在千般用,
一旦无常万事休!
可叹绮年玲珑女,
匆匆离去忍淹留。
满怀羡慕嫉妒恨,
谁人居然先出手?!
陈查礼:管家,你来接听——海亚市公安局局长有指令。
〔冯笑侬接过陈查礼递过来的手机。场上其余人等围过来紧张地注视着。
冯笑侬:(不断点头)是,是,是。我马上宣布局长您的指令。
〔冯笑侬关机,用手揩擦额头上的冷汗。
冯笑侬:(郑重地)海亚市公安局长让我代他宣布——出了命案,事涉国际巨星,本来要立即派出专案组人员前来踏勘。涉案嫌疑人都要带回局里审讯——(陈查礼除外,被场上其余众人的惊呼声打断)呃,现在决定委托陈查礼陈探长就地先行查询。给,给我们大家半天的时间。
〔场上众人又是一阵嘈杂,陈查礼冯笑侬夏伟琪除外。
夏伟琪:对啊,查礼,有你来出面,再好也没有了。(环视左右)陈探长也是国际巨星哦,一定能有结果。省得大家都要请到公安局刑侦队审讯室审问。
〔场上众人再起一阵嘈杂,有的越发紧张,有的有所放松——陈查礼冯笑侬夏伟琪除外。
陈查礼:不客气,既然此地公安局长指定了我就当仁不让。何况周小姐从出道以来始终是我崇拜的偶像。(对冯笑侬)先请管家去准备一些吃食吧,大家一定都饿得很了。
宋萏萏:(越级插嘴)正好,今天中午是室内自助餐。
〔冯笑侬对宋萏萏白了一眼,两人下场。
场上众人:(七嘴八舌,陈查礼夏伟琪除外)我可没心思了。/谁还吃得下啊。/没胃口,真倒胃口。/还是赶快找出凶手再说。等等。
陈查礼:(含笑环视)那就开始!需要就餐吃点东西的请自便。
〔冯笑侬宋萏萏一人推着一辆三层餐车上场。他们陆续把盘子和餐具安放准备起来。但是,期间却无人问津。
陈查礼:各位,昨夜你们的卧室都没有出现异常吧——比如有外人破窗而入?
场上其余众人:(一起否认)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陈查礼:当然,室内警报器也没有响过。那末,再加上这幢别墅与最近的邻居也相隔好长一段距离,海滩上别无异样动静,别墅门窗没有破损迹象——可以肯定,凶手就在我们中间。
场上其余众人:(虽然是明摆着的推理,大家还是一阵惊呼,相互注视)啊?!
陈查礼:这也是市局不准备立即派出刑侦队的原因——这里有十多个人,一起带走惊动面太大。(笑笑)当然,狗仔队肯定高兴。(众人相互注视)贵国不是有句口号——叫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吗。各位请注意,局长是让我查询,不是审讯。如实供认一律算自首归案。(众人相互注视,好像松了一口气)究竟从哪里开始呢?哦,Lady’s first。就从女士开始吧。
场上众女士都嚷起来:(宋萏萏除外)干吗呀!/别,我不要嘛。/不公平!等等。
夏伟琪:(出面打圆场)静一静!大家安静——说是查询,其实,现在查礼就等于代表海亚市局。所以,还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好。
〔场上众女士总算平静下来,个个都低下头来,眼观鼻鼻观心。
〔在以下逐个查询过程中,围观人士分别流露疑惑/惊讶/担心/同情等神态,间或时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陈查礼:(来回踱步,然后一指)好吧。黎遇春,周静如私人女秘书,先从你开始!
黎遇春:啊?!(几乎要哭出来)怎么?!(委屈地,接唱)
女人总共有五位,
为啥偏我先调查?
陈查礼唱:
理由实在太简单,(夹白:黎小姐是被害者私人秘书,)
形影相随好比姐妹俩。
黎遇春唱:
周小姐本是我东家,
我干吗要去谋害她?
(嘟囔)那不就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吗。
陈查礼唱:
老板伙计关系在,
可知晓,有时候顶头上司是冤家!
黎遇春唱:
我并无动机要杀人,
陈探长您不要硬拉扯。
陈查礼唱:
我来提醒一桩事,
那一封匿名信——(黎遇春惊呼:啊?!后迅即掩口)
你是否先期私开拆?
黎遇春:没有,没有!我怎么会私自开拆写明周静如本人亲拆的信件呢。
陈查礼:可是,如果没有偷拆,怎么你会告诉了另外一个人匿名信的内容呢?
黎遇春:(震惊)啊?!这,这您也知道啦?!
〔黎遇春她紧张地瞟了章惠平一眼,章惠平赶紧躲到郑熙熙背后。
陈查礼:(诈供成功,不露声色,继续紧逼)现在,你总不会再否认具备犯罪动机了吧。
黎遇春唱:
(我)一向忠心耿耿来办事,
女东家她依然常责骂。
鞍前马后来奔走,
少有笑脸从不夸。
总不称心难服伺,
鸡蛋里挑骨头渣。
看到匿名信一封,
梦中也曾笑哈哈。
盼望有人来动手,
除掉这个女恶霸!
(接白)不过,不过,凶手实在不是我!我怎么敢拿着匕首去行凶呢。
陈查礼:(微笑)那么,黎小姐是承认有犯罪动机,但是从来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喽。
黎遇春:(仿佛捞到救命稻草)对,对对对!
陈查礼:好吧,暂且搁下——诸位也可以继续掂量掂量黎小姐作为犯罪嫌疑人是否解除了嫌疑。
〔场上其余众人面面相觑,黎遇春赶紧躲到后面。
陈查礼:(再次环视)现在,请郑熙熙郑小姐来回答——(马上被她打断)
郑熙熙:不,不是我!
陈查礼:不要紧张嘛。我并没有说你就是罪犯!只是总得要排查一下。请问,获奖影片《黑骆驼》原先定下的女一号是不是由你担纲?
郑熙熙:是又怎么样?!
陈查礼:周静如把你挤到了配角位置,难道你内心深处不恨她?
郑熙熙唱:
若说我——
内心深处不恨她,
老古话——
即生瑜来何生亮?
每每被她压一头,
无时无刻不惆怅。
倘若(她)退出影视圈,
到那时——
影后宝座非我莫属荣登头条美名扬!
(接白)可是,我怎么会去杀害她呢?我是吃素念佛的人,连得鸡啊鱼啊都从来不杀!
陈查礼:那么,你也是有贼心没贼胆喽。
郑熙熙:(连连点头)对对对!
陈查礼:不过,周静如一死,你就会是很大的得益者啊。
郑熙熙:可以这样讲。不过,除开我铁定不是凶手之外,为了对得起周静如她这样死于非命给我带来了多好的机会,我还要揭发——我来揭发章惠平。(接唱,场上其余众人大吃一惊。尤其是章惠平——在郑熙熙以下唱段时,她步步紧逼,章惠平他步步后退。)
章大制片心机深,
早有图谋脑海中。
他昨天透露给我听,
匿名信内杀机凶。
周静如图像都打叉,
眼看不久命断送。
待等她一命呜呼后,
就准备把我捧上塔九重!
〔章惠平退无可退,脸色发白,怒火冲天。
章惠平:你,你,你不要血口喷人!(接唱)
周静如是棵摇钱树,
出道来票房知多少。
电影圈把她捧到女皇这位子,(夹白)我又不曾脑子进水——
难道我会愚蠢到把树来砍掉!
郑熙熙唱:(对众人)
就是他,
就是他告诉我影后接到匿名信,(陈查礼瞄一眼黎遇春,她赶紧躲到旁人身后。)
高兴得下巴合不牢,
口风显露提拔我,
片酬打折真不少。
(接白)即使同样是女一号,我的片酬肯定至少减半!大家想想看,章大制片会多进账多多少少!
章惠平唱:(气极)
不知好歹郑熙熙,
竟敢恩将仇来报。
回头雪藏封杀你——,
休再空想能当女一号。
陈查礼:好啦,好啦——听说国人喜欢相互揭发窝里斗,果不其然。章大制片,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能证明你不可能是杀人凶犯。
章惠平:这,这——,(下定决心,接唱)
昨夜我不曾在我客房睡,(场上好多人不由自主地:啊?!陈查礼除外)
我,我,我在他人房内一觉睡到骄阳照。
〔场上又是一阵骚动。
余一氓:(追问)是谁?男的,女的?
〔场上其余众人相互扫视。章惠平目不斜视,保持镇静。
章惠平:我不想在此地讲出来。
场上又是一阵骚动:哇哦——!
陈查礼:大家静一静,静一静!我觉得这件事可以暂时放一放。只要有人证明没有作案时间,不可能在作案现场就行。回头当事人个别来交谈便成。那就是说即便有作案动机,没有作案时间也是白搭。刚才跳到男士这面了——接下来,回到女士,请问,邹芳芳——?
邹芳芳:(立即打断)慢!陈探长,不好意思,刚才章大制片说他昨儿个晚上不是一个人,那我邹芳芳可给安排的本来就是双人房间。
张芝仪:(立马接上,显然有怨气)对啊,我们两个和别人都不同——没住单人客房,住的是双人房间!
陈查礼:你们的意思是——?
邹芳芳/张芝仪:(同时)我们可以相互作证——昨晚,谁也没有离开过房间!
〔场上其余人等交头接耳,似乎觉得有道理。陈查礼心如止水,不为所动。
陈查礼:(异常冷静)可别忘了——你们也有可能协同一起作案。
邹芳芳/张芝仪:(一阵紧张)啊?!(冷静下来)什么啊?怎么可能呢!
陈查礼:你们给安排住双人房间,既可以说因为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客人,而且都是单身一人,客房再多也还不够;也可以说是你们两个正好都是替身演员,就稍微委屈了你们一点。
邹芳芳/张芝仪:(反讥)稍微委屈了一点点?!哼!
陈查礼:你看,你看看——这不怨气就来了吗?
邹芳芳/张芝仪:你陈大探长再怎么身手矫健,应该没有做过替身吧。要知道,小冬皇还亲口问过陈凯歌——你们给章子怡多少钱?就因为章大明星根本不会唱京剧,何况要唱女老生,还得唱到和孟小冬那样几可乱真的地步!(接唱轮唱合唱)
邹芳芳唱:
雪肤玉肌(她)几曾有?
一旦露真要出丑!
张芝仪唱:
上乘武功非等闲,
冲锋陷阵(我)生生受。
邹芳芳/张芝仪唱:
她那里享尽了绮丽风光,
我这里受够了践踏躏蹂。
李代桃僵苦楚尝,
演员表上空白留。
叫人如何不感叹,
换你怎样肯甘休!
(接白)不过嘛,虽然我代替周静如她出手(两人分别展示身手,一个袒露玉腕,一个摆个架势),绝对没有对她本人下手!(相互对视,紧紧握手,然后一起面对陈查礼)我可以替她作证!
陈查礼:如此说来,倘使没有你们两个统共作案的证据,最多只能猜测你们有怨恨有动机有幸灾乐祸的心态,而没有真正实施作案。
邹芳芳/张芝仪:(一脸释然)本来就是嘛!
陈查礼;你们俩看来不像狼狈为奸之徒!(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到冯笑侬宋萏萏面露惊惶)女客都已查询,女士还剩一人。
〔场上众人目光都集中在宋萏萏身上。她略显尴尬地由人背后出列。
宋萏萏:(能看出她有点哆嗦)陈, 陈探长,您,您是说我?
陈查礼:正是。(接唱)
虽然你是帮佣非来客,
一样要查询不能来拉下。
请你老实告诉我真名姓,
为何前来应聘进周家?
〔场上再起一阵骚动。
宋萏萏:(尽量想掩饰慌乱)我,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陈查礼:那好——我来提醒你,你的本名是曹——。
宋萏萏:(立即接上,随即低下头来)曹丽虹。
陈查礼:很好。那么,再请说说你和你东家除了雇佣之外的关系。
宋萏萏:(不自觉地退后一步)我,我,我……。
〔冯笑侬大为紧张。
陈查礼:还是让我来代替你坦陈吧。(接唱)
你本姓曹来名丽虹,
你化名来到豪宅中。
你前夫原是谢开祥,
和周静如的前夫名字正相同!
〔场上众人大为骚动,陈查礼冯笑侬除外。
宋萏萏:(不自觉地再退后一步)我,我,我……。
陈查礼:谢开祥和曹丽虹,你们是一对隐婚男女。(上前一步,再又一步,接唱)
为了步入演艺圈,
谢开祥从未公开这隐衷。
见影坛新星冉冉在升起,
他刻意接近成竹怀在胸。
周静如经不起他花功,
终于答应两人结鸾凤。
眼看婚期将接近,
他狠心让你怨东风。
虽然你是他糟糠妻,
七年之痒前情一笔来断送。
你误认周静如是小三,
却不知谢开祥多欺哄。
何况他谎称是单身,
到后来方始明了变色龙。
两人闹翻离了婚,
谢开祥如意算盘一场空。
演技拙劣无人问,
染上毒瘾一命终。
你不责怪陈世美,
反而记恨女娇容。
本末倒置等时机,
里应外合来勾通。(宋萏萏插白:我,我没有同伙——。陈查礼夹白:嘿嘿!)
此地无银三百两,
果然不打自招供。
若问同伙哪一个,
就是你的远房表哥冯笑侬!
〔宋萏萏大为紧张,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冯笑侬。
〔冯笑侬出列,他拉着宋萏萏的手,走到陈查礼面前。
冯笑侬:陈探长,既然你都知道了——(接唱)
我们两小无猜办家家,
自然又是青梅并竹马。
后来她嫁给谢开祥,(松开手)
误托终身苦菜花。
我再三劝解不听从,
始终不认路歪斜。
一再要我寻路子,
无奈只能答应她。
辗转南北找机会,
最后如愿当管家。
伺机引进曹丽虹,
可是我不曾参与去谋杀。
〔宋萏萏一下子跪倒在陈查礼面前。
陈查礼:起来起来,快起来!
〔在陈查礼示意下,冯笑侬上前将宋萏萏搀扶起来。
陈查礼:曹丽虹,你不要这样子——如果你是凶犯,下跪也没用;如果你不是凶犯,那更不必下跪。只要你如实坦白就行。
宋萏萏:我,我真的没有去杀害周静如。
陈查礼:这很可能是老实话。不过,对一名心怀叵测的女佣来说,最好的的办法恐怕是下毒。
宋萏萏/冯笑侬:(一阵心悸)下毒?!
陈查礼:对啊,比如采摘些毒蘑菇熬汤下面条。即使毒发身死一时也很难说清楚谁是凶手。再有,周静如经常要服用安眠药,在咖啡中多加点碾细的粉末,也可以说女主人自己厌世自杀。或许,你的下房里就藏有耗子药。
宋萏萏:(连连摆手)不,不,不不不!
陈查礼:要不要让人来搜上一搜?
宋萏萏:(一阵恐慌)别,别,别别别!
陈查礼:(微笑)不要那么紧张嘛,我又没有搜查证。看来,你不像是手握匕首的杀人犯。最多是个投毒嫌疑犯。哦,还并没有发生投毒事件。
冯笑侬:那我们是不是洗清嫌疑了?!
陈查礼:记住,我是查询,结论不该由我来下。男士问了两位,还有四名。下一个,余一氓,你请。
〔余一氓踏出来,一脸不屑。
余一氓:问什么,说吧。
陈查礼:很简单。你如何摆脱干系,说说!
余一氓:没啥可说的。
陈查礼;你不说我来说。(接唱)
你在追求黎遇春,
若即若离心内揪。
东家明言曾反对,
满腔怨艾埋胸口。
性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时之间难成就。
还担心她被潜规则,
怪罪雇主心恨透。
余一氓:随你怎么说!你有证据吗?匕首柄上查到有我的指纹?
陈查礼:好!倒确实是个硬汉!不愧是复转军人!
余一氓:我还是特种兵呢!要杀人,还用什么匕首,把脖子这么一扭,立马就上西天!
〔余一氓做一个虚拟动作,场上众人散开,女士们更吓得有的掩口,有的遮眼,陈查礼除外。
陈查礼:厉害!身手不凡!
余一氓:你准备怎么样?
陈查礼:对你的查询暂时告一段落。
余一氓:哼!
〔余一氓走到一旁,陈查礼转向陈伟歌。
陈查礼:让我来询问咱们的大帅哥吧。
陈伟歌:(局促不安)要问什么?!
陈查礼:说起来,我和你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陈伟歌稍稍安定下来)同样,你如何撇清啊。
陈伟歌:我,我怎么可能呢?我在戏里,和周静如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哦。
陈查礼:不是说“夫妻是前世的冤家”嘛,有没有什么私情勾当让你起了杀心?
陈伟歌:没有,没有,哪能啊。
陈查礼:是不是周静如她请你吃了一记耳光?
陈伟歌:(不自觉地用左手捂住左脸颊)这,这您怎么会知道?
陈查礼:哪里来的消息来源无关紧要,只说有没有吧。
〔陈伟歌低头不语。
陈查礼:我稍微披露一下,其实算不得什么隐私。(接唱)
拍电影难免有床戏,
男演员往往占便宜。
有一回假戏想真做,
结果是弄巧成拙碰了壁。
是否你色胆曾包天,
可是你心中起歹意?
陈伟歌:不,不是我!(猛然醒悟)对了,正像余一氓说的——匕首上有没有我的指纹?没有证据,走遍天下我也不怕!
陈查礼;哈哈哈哈,都学乖巧了。那么,下一位,夏董,我的好友,轮到你了。
夏伟琪:(大吃一惊,十分气愤)查礼,你,你太不可理喻了。(接唱)
我是她的追求者,
最最不该有怀疑。
其他人员都可能,
我断乎不会起歹意!
陈查礼:不好意思,为公平起见,必须查询。
夏伟琪:好吧,要问什么?
陈查礼:听说周静如始终不应允你的求婚?
夏伟琪:是啊,那又怎么样?
陈查礼唱:
由爱生恨常时见,
屡遭拒绝心内焦。
咫尺蓬山难如愿,
胸中犹如火油浇。
夏伟琪唱:
由爱生恨常时见,
屡遭拒绝心内焦。
咫尺蓬山难如愿,
胸中犹如火油浇。
火油浇,心内焦,
何致送她赴阴曹?
〔场上众人低声交流,陈查礼除外。
陈查礼:老朋友,就这样了。最后一位——郝大为郝导。
郝大为:嘿嘿,我还是压台呢。请吧——我的大探长。
陈查礼:那郝导能否排除嫌疑呢。
郝大为:(反问)我是《黑骆驼》的导演,请教有什么可能的嫌疑?
陈查礼:我说的不是片场拍摄,而是片场外的潜规则。
郝大为:潜规则?笑话!在整个拍片过程中,我几曾对周静如潜规则过?倒说说看!恐怕人一死百事了,要想莫须有,只怕是妄想!
陈查礼:我来简单提个头——(接唱)
有人你曾非礼过,
左拥右抱有几多。
圈内深藏不轻露,
偏教女主来撞破。
你唯恐身份来揭穿,
难保不会闯大祸!
郝大为:算啦,算啦,还说不揭他人阴私呢。真正是一派胡言!难道这也是周静如生前告诉您的,还是先告诉了夏董,他再转告给您。也是看在死无对证的份上,我不和你计较!你说,准备怎么样吧!
陈查礼:不要激动嘛。例行公事——好,现在,可以说查询已经结束。被查询者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可能,但是无法提供犯罪证据。我这就可以交差了。
〔场上众人都松了一口气,陈查礼郝大为除外。有的男士女士走向餐车,开始挑选美餐。
郝大为:(挥手,招呼大家)大家等一等!陈探长,有个问题要向您请教。
陈查礼:请讲。
郝大为唱:
出面排查您尽心,
看似结束已消停。(陈查礼微笑着插白:此话怎讲?)
轮番查询来过关,
在场嫌犯十余名。
其实尚有漏网者,(场上其余众人着急地问:是谁?!)
就剩你——(注意到不再称呼您)
你这探长自身未分明!
(接白)难道你就不是嫌疑犯吗?
〔场上其余众人七嘴八舌,有的嘀咕,有的起哄,有的和郝大为一样直接指责陈查礼。唯有夏伟琪例外。
陈查礼:(异常镇静)到底是郝大为郝导啊,名不虚传!被你说中了——我就是那位“凶手”!
〔场上众人惊愕万分,不由得退后。
陈查礼:别害怕,我是“凶手”,但不是杀手!我和各位才刚认识没几天——哦,夏董除外——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怎么会对你们下手呢。至于我和周静如有什么冤结,还是让她本人来告诉大家为好。
〔场上众人面面相觑,疑惑不解。
〔陈查礼走向侧幕(楼梯口)手按在嘴边吹了个很响亮的口哨。
〔只见周静如款款地下楼(出场)现身,一手按着“插入”左胸的匕首柄,一手提搭着一件披风,向大家鞠躬示意。
〔场上众人一阵惊呼,有的还叫出恐怖声来。
陈查礼:(赶紧安抚)静一静,这不是诈尸!别害怕啊。
〔周静如首先拔出匕首——原来那是一把弹簧刀,插入左胸只是假象。人们也看清了睡裙上是红药水,并不是鲜血。
场上众人: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陈查礼周静如除外)
〔在以下唱段过程中,周静如放下匕首披上披风后逐一和场上众人握手(陈查礼除外),最后轮到夏伟琪时和他拥抱,然后分开,环视众人接唱。
周静如唱:
想想觉得有点对不起,
千万原谅大家别气恼。
红楼梦里有首好了歌,
借用来叙缘由开心窍。
自从踏进电影界,
一帆风顺果然好。
多蒙伯乐有赏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多少粉丝来追捧,
不离不弃铭记牢。
银海一姐固然好,
人在峰巅怎生了。
琼楼高处不胜寒,
早就萌生退意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
弹弓专打出头鸟。
闪光灯下风头健,
其实都是虚热闹。
娱乐圈内潜规则,
疲于应对受不了。
明枪容易躲,
暗箭最难防,
银海处处有惊涛——
实实在在厌倦了。
曹雪芹他讲得好,
好了一曲是正道。
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
啊呀呀,这名利场的争斗何时了。
山口百惠好榜样,
息影回家金光道。
相夫教子守本分,
小康之家乐陶陶!(场上众人惊呼:真的?!陈查礼除外。)
金银堆山有何用,
何必亟亟捞钞票。
适可而止识大体,
急流勇退为首要。
告别操办一盛宴,
举杯共把块垒消。
同饮到酒醉饭饱,
直饮到月上柳梢。
痛饮卸下心头锁,
携手归来回眸笑!
(接白)宴会已预订下在市里希尔顿大酒店包房,可容纳十六人的圆台面。
宋萏萏/冯笑侬:(惊讶)我们也去?
周静如:是的。
夏伟琪:(走上前来)薇薇,太高兴了——你终于要息影了,我保证会对你好的。
周静如:抱歉,夏董,你又会错意了。我要嫁的人绝对不是你——否则又何必几次三番拒绝你的求婚呢。
夏伟琪:(焦急地)那是谁?!
场上其余众人:(周静如陈查礼除外)对啊,是睡啊?
〔周静如走过来,拉着陈查礼的手。
周静如:就是他!
场上其余众人:(一阵惊呼)啊?!
郝大为:(气急败坏)原来,原来你才是导演!
周静如:不好意思,我来披露一个隐私吧——也好让大家再消消气。我出入影坛阅人无数,唯有他,他是能把衣裤鞋袜整整齐齐地摆好叠好才上床的。就算给狗仔队加点料吧。
〔场上其余众人一番嘈杂。
夏伟琪:你,你们这是闪婚!
周静如:夏董恐怕说错了——他是我的超级粉丝; 我嘛,拍《黑骆驼》我又对陈大探长有了新的认知。并不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再说,是他帮我认识了人心险恶危机四伏。我很庆幸,我找到了我的保护神。
陈查礼:晚宴是我们的告别宴会。等我们回到檀香山,定下婚礼日子,再给大家发送请帖。请务必赏光。
〔场上其余众人有的欣慰,有的嫉妒,有的愤懑。
陈查礼:这次回到故土,非常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特别感谢夏董的邀请,还得感谢写匿名信的那个人。在此,我想背诵一首古诗,来表达我的心情同时也总结这一场喜剧:(念)
误到蓬山顶上游,
明珰玉女动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
应照琼芝雪艳愁。
〔张芝仪邹芳芳带头鼓掌,其余人等响应。
〔周静如陈查礼携手向大家致意。
〔在《黑骆驼》主题歌曲中大幕合拢。
〔剧终。
获最佳歌曲奖的影片《黑骆驼》最佳歌曲《黑骆驼》歌词:
黑骆驼,黑骆驼,
你别停留我门口。
黑骆驼,不肯走,
你真想把我带走?
黑骆驼,黑骆驼,
世道险恶怎甘休!
黑骆驼,赶快走,
我还眷恋尘世游。
黑骆驼,黑骆驼,
好人将我来搭救。
黑骆驼,快开溜,
白费心思莫停留!
黑骆驼,黑骆驼,
看谁能笑到最后。
发表人: 主持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江岩声介绍格丘山(附文: 《十斤鸡蛋的故事》、《从农场回家》by
星期六 七月 25, 2015 11:46 am
介绍格丘山(附文: 《十斤鸡蛋的故事》、《从农场回家》by 格丘山) - 江岩声 - 江岩声
格丘山是座死火山,地处北大荒,也是美籍华裔作家黄建仁的笔名,出版作品有《心灵的挣扎》和《北大荒》。最近在华夏文摘上,有一条讨论线,关于格丘山,引起我的注意,去看了格丘山的一些作品,产生如下感想。
一,格丘山小传
DR. Jian Ren Huang was put in a labor camp around Russian border in 1965 when he just completed his undergraduate study of University. He spent eight years at the camp. Later he came to US and received PH.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age of 51. After retirement he devoted fully time to Chinese writing with a pen name Ge Qiu Shan, which is a hill located near the camp he worked. His interests are in seeking 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human life and human society. He is one of well know Chinese writers overseas (引自Amazone).
亚马逊这个介绍太笼统了,兹根据我读到的信息,拟格丘山小传如下:
1942年出生,上海人,上有一姐(得过脑膜炎,中学毕业后进江西共产主义大学),下有二弟一妹,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家庭妇女(出身地主家庭,文化程度初中)。格丘山童年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小学就读(题图左一)。1960年考进北京石油学院(题图左二)。1964年下半年,在毕业集训运动(大学里的四清运动)中,格丘山被定为反动学生。1965年3月2日,他与十个也被定为反动学生的同届同学一起被押离北京,送往黑龙江省北安农场劳动教养(题图左三)。劳动教养期间,每月工资28元。这十一个学生,之所以被定为反动,各有各的原因。例如其中一位写的一首歌颂农村建设的诗中有肥猪二个字,被指暗喻毛泽东,而他又承认了。另一位因为揭发自己的哥哥的反“反修”言论。格丘山是因为什么言论被定为反动学生,尚未看见。劳动教养期限原定为三年,但因文革的变故,格丘山在北大荒农场一共待了八年(题图左三),其间经过上访,于1969年摘除反动学生帽子,转为农场正式职工(算作大学毕业分配),工资从28元增加到46元,一年有一次探亲假。1972年调到大庆钻井研究所工作,并结婚,妻子的父母是医生。格丘山1974年得子,1979年得女(名黄小力,见附文,题图左四)。关于这次婚姻,格丘山后来写道:“我的婚姻是政治恐惧的产物,那个荒唐的婚姻不但毁坏了自己的幸福,毁坏了另外一个女人的幸福,还给这场婚姻的产品,二个孩子留下了无法补偿的心灵创伤。”格丘山1979年考取教育部出国进修生(访问学者),发表关于喷射钻井的论文,被誉为石油界的陈景润。1981年调离大庆到东北石油大学任教。1981年初到美国进修。1986年离婚。1987年放弃东北石油大学教职,持J1签证,到美国留学。1993年,51岁上,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空气动力学)。后在PICO (做宇航CHIP 软件), TECHMSEH, CROSCILL等公司工作。 这期间,曾与之坪女士同居。1996年,之坪16岁的女儿楠楠因肠癌去世。1997年,格丘山(55岁)在网上登征婚启事,周萍应征,两人交往一段时间,未果。2001年,格丘山与邵艾结婚,回国探望母亲(《母亲走了》)。2008年,66岁,退休。2009年与邵艾分居。2011年结束令格丘山身心财俱疲的离婚官司。2012年移居夏威夷,住进老人公寓。2015年离开夏威夷。
二,格丘山作品的特点
格丘山作品的特点就是他本人的特点。也就是说,格丘山既是下蛋的鸡,也是鸡下的蛋,吃格丘山下的蛋,而不看看格丘山本人,会失去历史的真实感。格丘山的作品可当作现代《史记》来读,但格丘山与司马迁有所不同: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是叙述人,而格丘山在他的《史记》里不仅是叙述人,也是历史的载体,甚至还经常是历史的创造者。
试举一例:在《十斤鸡蛋的故事(原题:在女儿出生的日子里),见附文》里,格丘山写了1979年,女儿出生后,他买产妇配给鸡蛋的故事。当时在大庆,生孩子凭准生证可以买十斤鸡蛋,但格丘山在女儿出生前没办准生证,为了买那十斤鸡蛋,他便去大庆计划生育办公室补办准生证。他认为这只是程序问题,因为女儿符合生二胎与一胎相距五年的规定。但办公室主任不给他办,给他拖,每次他去问,主任便推诿,说研究研究。格丘山最后Burn out了,在计划生育办公室,当着众人的面,抖落那主任的性丑闻,说她能坐在那个主任的位置上,完全是因为帮钻井指挥部的总指挥生了一个男孩子。
当着掌握一方大权的女官员的面,抖落其性丑闻,这个历史,就我所知,那个时代,在格丘山之前,还没发生过。格丘山创造了历史。
为什么说格丘山的作品可当作现代《史记》来读?因为它记录了历史,而且记录方法与《史记》相同,就是给一个一个的人物立传。通过阅读这一个一个的人物,读者看到了这些人物所生活的时代的一个一个的侧面。
附文:
十斤鸡蛋的故事(原题:在女儿出生的日子里)
格丘山
1979年农历二月初八,深夜,女儿出生了。像很多大庆职工一样,第二胎都不去医院,在家里生。助产师八九点钟就来我家了,但是女儿迟迟不出来,这样我就得为助产师做夜宵。家里什么也没有,就给她炸了一些花生米,熬了些粥,她也看不上眼,没有吃几口。等到午夜女儿才发出第一声哭声,姗姗来到世界。
助产师走后我忙得一团糟,首先想秤秤女儿多少重。那是一杆中国老秤,就是有秤砣的那种。我将女儿放到秤盘中,挂上秤砣,然后手提秤上的线,移秤砣平衡,这时线断了,女儿从秤盘中滚了出来,没法再秤了。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女儿出生时有多重。
然后就是泡奶粉,铺尿布……,忙到天亮也没有能睡一眼。就在那天的清晨六点钟,我去公共汽车站搭第一班12路车从八百晌到萨尔图,大庆市总部,参加出国考试。考了一整天,从英语考到数学和力学等基础课,我一夜没有睡觉,糊里糊涂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胡做了些什么。可是奇怪的是在回家的路上,一股自己不可控制的心酸眼泪从眼睛中涌流出来,一种恍恍惚惚我的苦日子快到头的预感,在我前面闪烁,好象命运正在为我打开一尊新门。
它终于来了,虽然像我女儿一样姗姗来迟,来在我身心交瘁,已经快要挺不住的时候,一个阴冷的晚冬初春交接的时节。以后我再撰文讲那一段催人泪下的经历。
根据大庆的规定,女儿出生凭准生证可以买十斤鸡蛋,这十斤鸡蛋对于我们这些在大庆无权无势的物资极度蹇乏的人是很大的诱惑,所以我的第一件事是去计划生育办公室领准生证。
像中国那时候的所有办公室一样,人浮于事,办公室里坐着二排女人,中间挂着个毛泽东像。我直接走向中间那个大桌子,那个一看就地位比其他人高的女人,后来知道她叫李XX,是办公室主任。
我告诉了我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强调我的第一胎孩子已经五岁了,符合政策规定,得到计划生育办公室批准生第二胎,现在来领准生证,报户口。她看了看我,对我说要研究研究,让我回去等回音。我说不是早已经批准了,为什么还要研究?她说这是手续,你也不能例外。
一周后,我没有得到回音,而且同事告诉我,他们一去就拿到了,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我也觉得蹊跷,又去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李XX说不是让你等回音吗,你怎么又来了?我说你要研究多长时间?她被我逼得没有办法,就说二个星期吧。
二个星期后我又去了,李说不是告诉你不要来了吗?研究完了我们会通知你。我知道碰上麻烦了,可是我女儿已经生下来了,总不能没有户口,成为黑人吧。没有户口在当时中国意味着没有粮票,没有布票,没有油票,没有肉票……,她将来怎样生活?我作为一个小人物,拿李XX没有办法,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每天去缠着她。过天我又去了,她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知识分子现在都成了国家的宝贝了(当时报纸电台每天都在叫四个现代化,改善知识分子地位),你应该努力工作,不要天天往这里跑,报答党和人民对你们的信任。我被她气得七窍生烟,讲又讲不过她。每次去都给她奚落一番。好在我的领导黎孔昭不为难我,只要我说去计划生育办公室,多长时间他都不管。
我终于无法忍受了,发起驴劲了。这个驴劲是不能随便发的,搞得不好,在那个社会中会惹祸上身,身败名裂,尤其对我这样过去是被定过反动学生有历史问题的人。在大庆的日子,我一共发过三次驴劲,其中二次都是为孩子,所幸三次都没有翻船。
我首先打听这个李XX是何方神圣,她的后面是哪尊菩萨?原来她只是一个普通的非常老实的工人的家属,她发迹成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是因为借枝结木。指挥部有一个指挥的老婆生不出孩子,也可能是生不出男孩子,我今天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李XX的功劳是帮指挥生了一个男孩子,得到了这个主任职位。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敢公开讲的。我既然发起驴劲,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那一天,我在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氛围中走进计划生育办公室,直奔李XX。李XX没有注意到我脸上的神色,要不那天她怎么也会躲开我的锋芒,用好话将我打发走。她说怎么又来了,我没有理她的问题,只是说,请你给我准生证。她说,不是告诉你了吗,正在研究。我没有理她,又说了一遍,请你给我准生证。她怒气冲冲的说,没有。我说,好吧,我觉得你这个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不合格,你代生一个孩子就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吗?她脸都白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全办公室变得鸦雀无声,大家吓坏了,一片死静。我更大声地重复一遍,我说你这个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不合格,你代生一个孩子就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吗?这会儿她反映过来了,竭斯底里地叫了起来,你给我出去!我说给我准生证,我就走,要不我就问你你的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怎么来的?可能最后是几个人将我推出去了,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我惹大祸了,我大闹计划生育办公室的消息,马上传遍钻井指挥部。有的人高兴,有的人为我担心,也有的人等着看我倒霉,我也忧心忡忡,在家里,等待倒霉。
当天晚上,研究所的付教导员张庆华,来到我家中。她说,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你有事情找我,要准生证你怎么不找我?你跟她们闹什么,记住,不准再去那里了,这事我去想办法。张庆华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研究所担任付书记,她丈夫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现在是指挥部的第二书记,他们俩个出面,我松了口气,知道我没有事了。
当然背后这个事情是怎么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我就不知道了。一个可能是当时正在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对我讨伐不合当时形势。另外一个可能是张庆华在背后帮我,这个女性对我深情厚意的真情,到她死的时候我才知道。知道后,回忆起过去当年的种种往事,才如梦初醒,忍不住流下眼泪,在书房里独坐了一个整夜。最后一个可能,我的出国考试已经通过了,只是还没有通知我。钻井指挥部的上司,大庆领导人正在安排大庆战报访问我,要将我打造成一个轰动大庆的类似于陈景润式的人物,这种情况下要批判我难度太大了。
一周后,张庆华给了我准生证,我问这是我原来的准生证吗?她说这是从大庆二号院专门要的,你的那张被李XX给了一个木匠的女孩。那个木匠生了四个女儿,生不出儿子来不肯停,我才恍然大悟。当时大庆没有家具店,全靠自己找木头求木匠打,木匠是炎手可热的人物。我女儿的准生证十有八九被李拿去换家具了。
拿到准生证,我就可以去买鸡蛋了。全大庆的产妇鸡蛋都在萨尔图的第三百货公司供应,每周供应一天。我想这应该是举手之劳,还不是去就买回来了吗? 像我对领准生证的设想一样,这次我又错了。
八百晌到萨尔图的公共汽车是每小时一次,早上六点从萨尔图发第一辆,到八百晌就是七点了,开回萨尔图是八点,从汽车站走到第三百货公司就是八点半了。这时买鸡蛋的人都排成长队了,一个紧挨一个,每个人身上都被维持秩序的人用粉笔写了个号码。一个紧挨一个,就是你的胸紧紧挨着前面人的背,后面的人的胸紧紧贴着你的屁股。如果是异性,这种情况是很令人情乱思迷,胡思乱想的,但那个时候谁也顾不得讲究这个了。就这样排着,还有人在叫挨紧些,挨紧些,不要让人夹进来。这个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城市司空见惯的“国景”,奇怪的至现在竟然没有一个电影画面将它表现出来,没有一张照片拍过这个镜头,没有一个作家描写过这个场面。
据说排在最前面的几个人竟然是隔夜就排在那里。我从八百晌过去,最早到那里的时间是八点半,已经是排尾了,就是这个八点半,我也得清晨五点就在八百晌汽车站排队,才能保证挤上七点发的车。如果上不了七点发的车,坐八点发的车,到百货公司已经是九点半了,还买什么鸡蛋?
商店九时开门,我一连去八个星期,商店都是挂出今天无鸡蛋供应,排队的人白排,大家只能悻悻散去。
由于买鸡蛋,我被搞的内外交困,焦头烂额。外边每个星期要旷一天工,虽说领导黎孔昭从来不为难我,但是别人都在冷言冷语,我只能装听不到。里边老婆大发脾气,鸡蛋是为了做月子的,三个月过去了,还做屁的月子。老婆的父母是医生,从来都是别人送鸡蛋上门,跟了我后要什么没有什么,成天骂我是个废物,嫁了我倒了八辈子霉。
第九个星期,我已经被逼到买不到鸡蛋,无脸回来的惨痛处境。果然九点钟,百货公司一开门又挂出今天无产妇鸡蛋供应的牌子。我豁出去了,叫大家不要散去,我去找大庆领导讲理。那时候我瘦得像根葱,风一吹就要倒,大家看着我那付尖嘴猴腮的样子,不像有那个能耐,将信将疑。我说你们选一个人和我一起去,其余人等在这里,如果十二点我们不回来,你们就散去。
那个选出来的人跟着我走进二号院(大庆总部),我直奔组织部。那个人说,你又不调动工作,去组织部干什么?我怎么告诉他呢? 告诉他这是我唯一认识的二号院办公室吗?我说别问,跟我走就是了。我们一走进组织部,组织部的老李看到我先是一愣,但马上就万分热情的过来握我的手。跟我来的那个人顿时松了口气,相信这小子果然有些邪门。但是他也不会
相信我有太大的神通,哪个通天的人物会亲自在那里排产妇鸡蛋?
其实我认识老李,也只是几天前的事。我考上了大庆唯一的出国名额,又被石油部选中去中国石油学会成立大会宣读论文,使组织部确定无疑这是一个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埋藏在大庆的人才。那时全国都在找陈景润式的人才,报纸天天叫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大庆组织部对我是如获至宝。可是组织部啊,你知道人才是怎么度过这漫长艰难的岁月的吗?如果再不被发现,我真的不知道我的生命还能延续多久了(写到这里我不禁流下眼泪)?现在认识你们才几天,人才就不得不厚着脸皮来乞求你们帮助了,因为,因为,我实在实在没有别的方法,我的日子太难了,太难了。
老李立即将我领去见部长,虽说这与组织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部长听了后,一句多余话都没有说,他默默地神色凝重地拿起电话给商业供应部通话,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不供应产妇鸡蛋。那边回答说,鸡蛋有,但是没有车拉。部长说,你们准备一卡车鸡蛋,我马上派车去拉。接着部长给生产部挂电话,让他们马上派一个卡车拉鸡蛋到第三百货公司。
回去路上,那个跟我来的人一脸疑闷,为什么这些当官的这样愿意帮助我,我也没有对他解释。
到了三百,已经十一点多钟。鸡蛋十二点就拉来了,可是到了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大家只能饿着肚子等到下午一点半才能开卖。到了快到一点半的时候,商店的工作人员都到了食品部,每个人都端了一脸盆鸡蛋喜气洋洋的走了。这个百货公司有近一百职工,鸡蛋顿然下去了近四分之一。
大家认为这下应该给我们买了,可是她们还没有卖的意思,显然是在等什么人。
过了十分钟,来了一个解放军军车,这个商店与解放军有着特殊关系,告诉他们有鸡蛋,他们立即来车了。他们要半车的鸡蛋,这下排队的人群情鼎沸了,几个人上去与解放军评理,告诉他们这是产妇鸡蛋。经过激烈的争辩,解放军同意减少一半,这样剩下还有不到半车蛋了。
我是排在很后面的,当我发现鸡蛋还剩下一点,我肯定买不到了的时候,我上去求大家让我买了。大家想起了我的功劳,没有一个人反对,这样我买了十斤鸡蛋离开了百货公司。等到我提着十斤鸡蛋,到了公共汽车站,已经是五点多钟了,在寒风冽冽中我搭上最后一班车回到家中的时候,天已经是一片漆黑了,这时候我才感到又饿又累,我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
我几乎是流着眼泪写下这些故事,那个艰难困苦,充满劫难的时代,今天有多少人能懂得啊!
从农场回家
格丘山
(1970年,摘掉反动学生帽子后的格丘山,从北大荒农场回家探亲,时年28岁。自1964年底,他被定为反动学生后,已六年没回过家了)从沈阳到上海的火车上,大部分时间我都伏在座位前的那个小桌子上假装睡觉,唯怕人们问我的来历。那时候盛行一种火车文化,人们一上火车就自报家门,摆龙门阵,过一会儿就亲热得不得了,像老朋友一样。可是一下火车就各奔东西,将对方忘得干干净净,这对我的探亲是一个事先没有想到的灾难。在北京到上海的这一段路上,上来一个非常健谈的中年人。在他的夸夸其谈影响下,邻近座位的人都七嘴八舌的卷到谈话中了。只有我一个人,被围在谈笑的人群中,将头沉沉的埋在两个交叉的胳膊上睡觉,与周围的气氛非常不合。但是我别无选择,否则让他们知道我是在农场改造的摘帽反动学生,这个小小的尚没有被政治占据的中国江湖,就会罩上阶级斗争的阴影。我伏在那里,头上冒着汗,心里非常惆怅,他们的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多年未见父母,回家探亲,于我是喜悲参半。站在门口,半天没有敲门,不知父母看到我会是什么感情? 不久前读到一个右派的回忆录,他十七年阔别故里,回家探亲,妹妹开门的第一句话 “怎么回来了?”,他回答“我有证明”,妹妹依旧不相信“不是逃跑吧?” ……。我不知道外国人和以后正常的中国人是不是会不理解这些对话后面隐含的巨大恐惧,而责怪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失去了起码的人性。事实上这些恐惧若非亲自在那个时期的中国生活过,又怎能懂得?当一个社会变成人人自危的时候,所有的道德、亲情、礼貌、尊严……都被恐惧严严实实地压盖到人们看不到的地底下面去了……。
母亲开开门后,脸上显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没有惊喜,没有嫌弃,我确实找不到一个恰到好处的中国字来表现出母亲的神态。母亲让我进房子的时候,哪像是在招呼她八年没有看到的儿子,但是也不像在对待一个回头的浪子,更不是对待一个被打入社会谷底的所谓五种人。那一刻气氛凝重,悲恸多于重见的欢乐,还夹带着在那个无形的巨大社会压力下,怎么来对待我这个五类分子的不知所措和无奈。在家的日子,非常压抑,给家庭带来的不是欢乐和喜悦,而是恐惧和对我将来命运的深深担忧。母亲不喜欢我出门,总让我待在家中,怕里弄中的人问起来不好说。母子,父子往往相对无言。我终于明白这个政治的处罚不仅毁灭了我的将来和前途,而且也在无形中毁灭了我的过去,我的亲情。我有时会感觉到母亲常常远远地,默默地看着我,目光中充满痛苦,怜悯,但是一发现我知道了,就将目光移开了。
一个下午,有人敲门。母亲通常是不允许我去开门的,那次不知道为什么我去开了,一个身体残废背驼的,和我年龄相仿的人站在门口。他看见了我,高兴得惊呼起来,叫着我的名字。看着我一脸茫然,他非常不解,黄XX,是我啊,我们是小学的同学啊!我还是记不起来,八年的劳改生活使我不得不用我的全部心神,精力去对付残忍的社会和严酷的大自然,而差不多忘记了我是谁,我从什么地方来的。只是在那扇久已关闭的记忆之门的地方,远远地,模糊地,好像在隐闪他的影子,我不忍让他失望,假装记起来了。 他兴高采烈的说,我看到你太高兴了,太高兴了,我走了那么多家,谁也没有碰到……。 可是,如果你知道你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个摘帽反动学生,你还会高兴吗?我心里想。 你还记得林和伦吗?我们班中最小的小姑娘,就坐在你的斜对面……,他接着说。 我说记得。 可是我能记得吗?十几天之前, 我还是一个比这里街上你看到的乞丐还肮脏,还破烂,穿着满身窟窿和油腻的衣服的农工,在东北凛冽的北风中刨着粪堆。 她死了。 是吗? 死?八年前,听到死,我会震撼,我会痛哭,我会愤怒。而现在,对于一个在死亡边缘游离挣扎了八年的人,它只是一只围绕在头上嗡嗡叫的苍蝇。 你不想知道她怎么死的吗?他好像对我的麻木和冷漠有些奇怪。 哪里?哪里?我在听着。 我真想听吗?过几天,我就会回到北大荒去,在那里刨土,扛麻袋,……。我耳边响起了北大荒冬天暴风雪像狼哭一样的啼声……。 她死在武汉,死在百万雄师的枪弹下。她是钢二司的,她是真正的造反派,她死得非常英勇,死后手里还捏着誓死保卫毛主席的旗帜……。 是的,很英勇。 可是什么是英勇?英勇死去又是什么呢?这些词汇似乎已经属于另外一个世界,我的词典中已经不存在。 她的父母非常悲哀,他们留着她住的房子,一切都像生前的样子……。 我终于记起来了,她父亲是交大的名教授,她还有一个哥哥在我们班里,那是一个有着非常可爱圆脸的小姑娘。她真的已经从人间消失了吗?比我还脆弱,还不经一击?人生真是奇妙 ……。 我想给她写一个回忆录,所以我访问过去的同学,希望他们能够提供我一些资料。可是谁都找不到…… 能够遇到你,我真的很高兴,很高兴,……。 什么?写回忆录? 为一个臭老九的女儿? 他一定是疯了……。我想他一定是因为身体的缺陷,不能进大学,所以他就像“孤星血泪”电影里面的那个老女人一样,时光停住了,停在十年前我们的中学时光,……。 我的老同学啊,你知道什么是大学吗?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吗? 你知道公元二十世纪的今天,中国发生和正在发生多少事情吗? 你知道什是没有峭烟炮火的战场吗?你知道什么是吃肉不吐骨头的盛宴吗?……。 不,我确实不知道,我实在不能帮助你。 时间太久了?一下子记不起来了?我可以隔几天再来……。他满怀希望的说。 不,不行。我斩钉截铁。 为什么?他迷茫的眯起了眼睛。 为什么?让我怎么告诉你呢? 告诉你我是反动学生吗?告诉你如果你和我搅在一起,那么这个回忆录,就不是回忆录,是反党毒草,是反党宣言,是反动纲领,你我很也就会变成以写回忆录为名,组织反党小集团的现刑反革命,这样平凡的故事不是在这一刻的中国的城镇乡社,到处发生着吗? 不行,因为我明天就要走了,我不得不用说谎马上结束和离开这一个危险的陷阱。 将这个同学打发走了后,我决计不去开门了。
过了几天我又给家庭带来另一个麻烦。这就是我姐姐的定婚。 姐姐从小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好, 学习很困难, 成绩也不好。 我们上中学的那个时期,尤其我们那个学区,资本家的子弟是蛮领风骚的。干部子弟刚进城,土头土脑,成绩也不好,不被人看在眼里。他们要到文化革命,狠狠教训了那些狗崽子后,才真正风光起来。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也许正是这些干部子弟多年来饱受白眼的爆发和反弹。扫除了这些资本家狗崽子的威风后,他们才开始在这个他们老子用刀枪强占的土地上,真正享受到当太子公主的甜头。那时的资本家子弟没人愿当干部,干部子弟尚未从自卑中走出来,这样我这个学习非常困难,脑筋也不好使的姐姐,就凭她的听话和苦干精神被老师看好,一直被钦定为班长,思想非常进步。 听妹妹说,文化革命初期,姐姐从江西回来探亲,以为父亲这个老知识分子肯定会被揪斗的,先打了电话打听父亲的情况,肯定父亲一切平安时,才踏进家门。后来妹妹将这件公案告诉了父亲,父亲只是啐了一句“死丫头”, 一笑而已。
姐姐的对象姓顾,与她一起是江西共产主义大学的同学。我上中学时与顾下过棋,他人蛮聪明的。如果我姐姐进不了正规大学是因为成绩实在太差,那么顾肯定是因为他的宗教背景了。顾住在徐家汇,那一带住的全是天主教徒,以徐光启盖的天主教堂为中心。顾全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解放前全家就在教堂中做事,这个教堂的主持就是后来被捕关在监狱里几十年的龚品梅主教。一解放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解放军进那个教区时,很多教民受教堂的煽动,拿着剪刀去剪站岗的解放军衣服, 而解放军不还手的军队爱民故事。不管这个传说的真伪根据,可以看出双方的敌对情绪从一解放就栽下了。所以那个区域的教民以后每况愈下,变得家境潦倒,是必然的事情。
因为顾与姐姐定婚,顾家就请我们全家去吃饭,但是请帖上却没有我的名字。我的父母都是以躲事和宁事息人为本的人, 在社会上待人处世非常恭谦退让。但是令我出乎意料的是,父母这次反应非常激烈,拒绝去顾家吃饭,而且不给原因,连推逶的借口都没有。直到顾家下不了台,不得不出来道歉,说不小心将我的名字漏掉时,父母才勉强接受了邀请。
父母现在已经都双双离开人士了,写到这里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为什么温顺的父母在这件事上这么认真和激烈呢? 父亲从心里相信和热爱共产党,他常常说,共产党结束了兵荒马乱的日子,现在日子安定多了。父亲也相信报纸上报导的那些经济建设飞跃的数字,常常感叹地说:他们发展得真快,言里语间,充满对共产党的敬佩。即当那些共产党犯的明显的过失,例如反右,三年灾害……,被提到的时,父亲也只是眨眨眼睛,想一想,不会有一句评论,现在对于自己的儿子成了党的敌人,他能够去责备共产党吗?说党不对吗? 或者党冤枉了自己的儿子吗?但是性格温顺的父亲,也不能够忍心去骂已经像条落水狗的儿子,父亲只是自己沉湎在无言可喻的痛苦中,常常坐在那里发呆。现在当顾家将我排在请客的名单之外时,一向对人谦让的父母,突然将无法言表的痛苦都泄到倒霉的顾家身上。好像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在说我儿子再坏,也是我儿子。
那次吃饭是我一生最难忘记的饭席之一。我想人类作家能够创作出鸿门宴之类的令人津津有味的戏剧场面来,像我碰到的这样颠三倒四,不伦不类和令人断肠碎心的场景,也许却只有生活,大自然或者上帝自己来创作时,才有这样的故事。
顾家爸爸,一个解放后,被逼到子女进不了正规大学,家境潦倒,一脸忧愁和倒霉样的老人,现在被可笑的放到代共产党受过的位置,左一个,弟弟(他跟着儿子对我的称呼),右一个,XX,不断地为我夹菜。 尤其当他也非常生硬的操着共产党对我们这样类人常用的语言,来鼓舞我,什么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改了就是好同志等等的时候,这个宴席的滑稽和催人泪下到了令人不可忍受的程度。父母坐在那里,严肃、沉重、忧愁、阴沉、一脸的尴尬。当我这个不祥物,坐在那里,像一个阴影压在姐姐的定婚饭席上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我是不应该去这个饭局的。我真的想对姐姐,对姐夫,对顾家爸爸说SORRY……。
写到这里,我心里不禁在问已经过世的父母,为什么。冥冥中,浮起了满头白发的父母亲切,熟谙的面容: “大建(我的小名),我们不能,不能将你一个人扔在家里……” 我终于不能自制,对着虚幻中父母的影像哭了起来。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歷史的寫真與散文的自由——論高陽的歷史小說創作
星期五 七月 24, 2015 2:51 pm
“落拓青衫載酒行”,這是高陽愛以自況的一句詩。至今寶島的文學圈內人士傳說起來,仍為他左手黃酒一斛,右手援筆立成美文千言的瀟灑才情艷羨不已。遺憾的是,至今天我們學界終于能夠從較深層次上來理解他的存在意義的時候,斯人卻早已駕鶴而去了。只有那不滅的文字還存留在文學歷史的檔案中,足慰后人長想。
高陽,本名許晏駢,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從1952年開始進行小說創作的嘗試,但直到1962年在臺灣《聯合報》副刊上發表了取材唐傳奇的歷史小說《李娃傳》,才一舉成名。高陽也從此找到了自己創作的突破口和最佳支點,開始專門從事歷史小說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拾。根據粗略統計,到他逝世為止,這三十年來,他先后發表了近八十部作品,計三千余萬字,其可謂著作等身了。其中,代表作有《金縷鞋》、《乾隆韻事》以及系列小說《慈禧全傳》、《胡雪巖》等。
在對高陽的歷史小說創作進行具體的分析評論之前,讓我們先就他走過的文學道路稍作簡略的回顧。高陽的小說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51年—1961年之間,可謂是他的“孕育期”。高陽這時期只寫了一些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小說,沒有什么重要作品問世。他主要的精力,倒是花在了對祖國上下五千年浩瀚史料的研讀、掌握上。從中,他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并形成了獨到的史家式的識斷眼光——這是他日后創作個性張揚的重要基石。但這里,高陽卻顯然還不能將史家式求真、求知的識斷力內化為作家主體感知客體世界的藝術推動力,也無法使之成為作家尋求藝術突破和創作的理性睿智。直到1962年,問題才開始得到解決,高陽很自信地宣稱,他已能在藝術創造和客觀歷史真實之間,尋找到歷史文類所特有的一種“實中求虛,虛中見實”的創作方法:“小說憑想象,歷史講真實,真實與虛構之間形成兩極端,須想辦法給予調和、貫通,而在這調和過程中,歷史本質不能給予改變”(注:引自《歷史小說創作如何水到渠成——臺灣小說家高陽談創作》,載《文學報》1987年3月27日。)。以《李娃傳》為發端, 高陽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從中國豐富斑斕的民間傳說、傳奇故事、稗官野史中搜求靈感,接連寫下了《緹縈》、《荊軻》、《少年游》等一系列作品,頗獲讀者與評論界的青睞。由此而至70年代初期,都可算是高陽創作的“成名期”。這階段高陽的歷史小說文風清新可人,情節文字亦多姿多彩,尤其是對中國歷史的熟稔,營造歷史小說文本結構的技巧,以及在重現過去年代特定歷史氛圍、歷史情境等方面的功力,更是受到時人的普遍稱道。應該說,這一時期,高陽已擁有大量的讀者與較高的文學地位了。但高陽并未就此駐足。相反,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到70年代中后期,他又推出了《慈禧全傳》等作品。這標志著他的歷史小說創作已進入了全面豐收、個性趨于穩定的“成熟期”。在“成熟期”中,高陽雖亦間或寫過一些輕松的文字,但就總體來看,他的創作風格轉向了凝重,小說題材的來源也明確起來:以清代尤其是晚清時期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種種歷史事件和保存在民族記憶里的東西,作為文學創作的主要對象。假如算上與清代具有銜接性關系的時代及民間等有關政治、文學風情描繪的小說創作,高陽這一歷史時期的創作計算有《鐵面御史》、《百花洲》、《小白菜》、《金色曇花》等近四十部左右。其中,系列小說《慈禧全傳》、《胡雪巖》當是壓卷之作。此時,高陽以驚人的博學和開闊的視野,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倫理、道德、法律、社會生活等多方面描寫了這數百年來中國晚近歷史無可挽回的頹勢,并對中華民族為此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心靈痛苦作了筆濃意深的顯現。雖然高陽并未有意標新立異,甚至在主觀上他還持有較濃的傳統小說的基本構架方式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意趣,但在事實上,他對于歷史對象所作的整體藝術把握卻已脫離了傳統的羈絆并運用現代文明觀念的諸價值尺度對之進行批判。這便使得他的小說在富有傳統儒雅審美意趣的同時,又令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超越于傳統的精神氣質來。因此,盡管高陽的歷史意識與藝術表現之間的融合,最終尚未臻化境。但他的創作從整體而論,仍然匯入了那一股推動整個海峽兩岸中國文學轉型、建立新型“民族——現代”文學價值觀念的澎湃潮流之中。蓋棺論定,我們認為以“十年磨劍,一朝成名,百年文章”,來概括高陽的歷史小說創作歷程和應有地位,應該說大體是符合實際的。
一、政治型位意識與現代歷史小說創作
高陽在接受臺灣《幼獅文藝》采訪時,曾指出一位歷史小說作家所應具備的首要素質條件,是要先搞清楚歷朝政治勢力結構等情況,作家只有“掌握與政治與經濟背景,加上其他的小說技巧,從事歷史小說創作,則水到渠成。而認識政治背景,首先要明白的,(則)是誰為中心司令。每個時代中心司令不同,他們通過政治、軍事來領導群眾,影響了整個社會結構。”(注:引自《歷史小說創作如何水到渠成——臺灣小說家高陽談創作》,載《文學報》1987年3月27日。)在這里, 高陽透露了他多年來從事歷史小說創作的心得體會。
高陽的歷史小說,幾乎都與政治具有密切的關系。作者在將歷史轉化為藝術的過程中,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好以政治型位意識來整合文本的經驗材料,結構故事情節。且不說他的充滿濃厚政治斗爭色彩的《慈禧全傳》、《金色曇花》,就是傳奇和愛情類小說如《漢宮春曉》、《紅樓夢斷》、《小白菜》等,也都離不開對那一個時代政治關系和政治權力斗爭的揭示,在作品中大量融進有關政治性方面的內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鐵面御史》似乎只是高陽的一部輕松游戲之作。它沿襲了傳統民間那種清官懲霸、巧救民女的老套子,講述一個發生在明中葉巡按御史劉天鳴與地方惡霸衛虎之間的斗爭故事。對于這一類題材,一般作家往往都習慣于從善惡斗爭關系的角度入手。但由于善與惡本來只是一對對立的概念范疇,僅僅注目于此,那就很容易使創作成為某種概念觀念的演繹。那樣,寫成的故事雖可以表現出在讀者心中“被拯救”的原型意象,但無形之中也將使作品社會歷史內涵單薄膚淺。而高陽的《鐵面御史》則不然,他筆下的劉、衛斗爭,既是清官與惡霸之間的矛盾,也是二種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交鋒。在寫及他們彼此斗爭日趨激化的時候,作者甚至有意宕開一筆,以與小說整體緊張氣氛不甚相諧的筆調,敘述宮廷內部宦官勢力的更迭、皇帝與宦官間畸形的主仆關系;以犧牲藝術的有序性的代價來呈現當時的權宦為“中心司令”的特殊政治背景和政治結構。不僅如此,小說的結尾,就在衛虎原來的權宦靠山一夜之間垮臺之后,面對形勢的如此逆轉,作者進而揭示衛虎不僅繼續無礙地生存,而且還輕松自如地在新崛起的宦官勢力那里找到新的靠山。要不是這個新權宦一時還不能一手遮天,以及靠了一些機智和運氣等因素,劉天鳴還真的不能在這個一閃而過的權力真空間隙除去衛虎,為民伸張正義。如此這般,原有簡單對立的故事構架中自然就充進了相當廣袤的理性內涵。它告訴我們:善惡斗爭并不是善惡彼此本身的事,它從根本上說則是現實的政治條件下人類現實生存的一種斗爭方式。衛虎魚肉鄉里數十年不倒并不是因為當時當地善的勢力過于孱弱,而是在于善的背后沒有政治力量的支持而根本沒有辦法壓倒惡——不同政治勢力的消長才是善惡勢力轉化的先決條件。在高陽的小說中,類似《鐵面御史》的還有不少,像《大將曹彬》、《漢宮春曉》等等都是。作者正是因為目光開闊地將其故事納入文本社會政治視野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頗有意味地強化了胸臆中的政治型位意識,遂使得一些極易流于平庸的作品不同程度地獲得了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效應。
盡管高陽的歷史小說普遍存在強化政治背景、注目于政治權力運行的特點,但由于作者創作時主體審視的層次角度不同,立意有別,因此反映到不同的作品中,他在這方面的成就特色也不能一概而論。就高陽的大部分作品來說,其政治類型位意識的表現比較隱匿,似乎不那么觸目可睹。這類作品不妨可稱之為“隱性的政治型位意識”。它一般取材于裨官野史或根據民間傳說加以點綴、敷衍成篇。如《李娃傳》、《荊軻》、《金縷鞋》等等。對于此類小說,高陽的創作指向主要像是在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因而通常寫作就比較隨意放縱。像《金縷鞋》,一開篇就用了近二百頁左右的篇幅鋪寫李煜與大周后、小周后之間濃艷的三角戀愛關系,頗有點離奇和不著邊際。然而高陽畢竟是高陽,當他把思維與視野投向官幃之外南唐小王朝的現實,其固有的政治型位意識和文史涵養就不期然而然地激活了他主體把握社會政治宏觀大歷史的潛能。他一方面描寫李煜作為天才藝術家的敏感與才氣,但另一方面從當時的中國政治形勢出發,又不能不如實揭示李煜政治上的昏庸、無知和無能。小說的后半部分,作者其實就是在描寫李煜作為一個藝術天才怎樣被他人性有機組成的另一面——政治庸才所窒扼以及由此帶來的無比痛苦和悲哀。如最后南唐小王朝即將滅亡之際,李煜與小周后在花園中相對無言的情節場面,便耐人尋味地把我們導向這樣的悲劇境地。于是,作品愈后藝術天地便漸趨開闊。宮墻內外,遂成當時社會歷史的化身;李煜的愛情生活,成為當時政治生活的紐結。
與上面《金縷鞋》不同,高陽還有一些作品內含的政治型位意識不僅鮮明強烈,而且從里到外都頗呈放射之勢。因此,作為一種藝術特色或傾向,它往往打上更鮮明的“高氏”印記,尤有必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高陽有關的這方面作品,可稱為“顯性的政治型位意識”,它大多寫于70年代以后的成熟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胡雪巖》、《金色曇花》、《紅樓夢斷》、《小白菜》。尤其是《慈禧全傳》(內依次分為《慈禧前傳》、《玉座珠簾》、《清宮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臺落日》六部),更是這類模式最重要、最具個性特色的典型范例。關于慈禧題材的作品,迄今海內外已不算少了。但說實在的,較為成功之作卻鳳毛麟角。不少作家沉迷于官幃秘聞,把歷史內容不適當地庸俗化。更有甚者,從個人的隱私或女性身分對其進行鞭笞。高陽這部小說盡管也未能完全免俗——整部《慈禧全傳》也間或地流露了對于慈禧作為一個女人的熱衷權力的熱辣嘲諷。但就大的方面論,他到底還是不就慈禧具體的權事手段多作感慨,而是頗自覺地從中國當時的整體政治關系和政治結構入手,把對慈禧個人經歷描寫與清廷內部的權力角逐結合在一起。小說第一部《慈禧前傳》,圍繞著咸豐皇帝的熱河駕崩,高陽自如地揮灑如桷大筆,一邊極寫肅順等“顧命大臣”打著維護先帝遺命的旗號,咄咄逼人地“贊襄一切政務”,擴張勢力;一邊細敘慈禧拉拢恭親王和慈安太后默契配合,不露聲色地發動“辛酉政變”,邁出了“垂簾聽政”的關鍵一步。這里寫的是慈禧與肅順的兩強相斗,其實也是在寫當時的政治關系和統治秩序的分崩離析、爾虞我詐。而且無論從立意、切入點還是從具體的展開把握來看,都頗具挫萬物于筆端的藝術氣魄。以下五部,隨著矛盾沖突的日益激化和深化,作者更充分發揮長篇多卷體創作的文體優勢,從權力意志、權力執行、權力基礎等諸方面展開全景式的描寫:先是慈禧與恭親王君臣之間明爭暗斗,慈禧玩弄權術,削弱了恭親王的權力,恭親王以退為進,慎與周旋;繼之是慈禧與慈安兩宮之間的矛盾沖突,慈禧大權獨攬,專橫跋扈,慈安忠厚仁慈,一再容忍隱讓,但在許多關鍵之時也站出來與之抗爭;還有慈禧與同治的矛盾,慈禧與光緒的矛盾,慈禧與同治皇后、光緒皇后的矛盾,慈禧與康有力等革新派的矛盾,等等。它們互相交織發展,不時地打破和重組晚清每況愈下政治權力系統,在作品中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情節波瀾。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如是描寫的同時,還目光開闊地注意到政治腐敗和民族積弱必然導致喪權辱國,在文本中如實揭示我們中華民族在當時所遭受的五千年來未曾經歷的深重災難:如在第二部《清宮外史》里,圍繞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和法軍進攻馬尾、臺灣等戰爭,一方面突出了朝廷內部主戰派與主和派、言官與權官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執意引進和編織了有關慈禧致疾、慈安暴崩、醇親王參政、恭親王被讒等情節。此處家事、官事和國事融為一體,民族矛盾與統治者內部矛盾犬牙交錯,從而使小說從較深廣的政治文化反思層面上實現了對清末中國時代社會關系和政治權力運行日趨衰落因素的深入考察,這不僅給人以審美的愉悅,而且還具有相當高的歷史認識的價值。
高陽的政治型位意識及其藝術表現值得肯定。眾所周知,政治和政治關系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和社會矛盾的集中體現,它原本就在整個意識形態領域處于重要地位,對全局社會和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政治和政治關系雖然不是歷史的全部,但卻可以容量最大地反映歷史。這就誠如法國勒高夫所說:“如果政治史已不是歷史的骨架,它至少是歷史的核心,因為一切社會都建立在‘權力’上面,而權力關系是必須研究的,不應忽視。”(注:引自張芝聯:《從高盧到戴高樂·法國年鑒派史學》,三聯書店1988年出版。)就中國歷史來說,由于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和社會矛盾因素的催化,我國封建社會從秦漢到晚清的政治和政治權力斗爭的因素向來慘烈人寰,在社會生活中占據突出的中心位置,政治的歷史化與歷史的政治化已成為我們民族歷史及其發展的一個顯著表征。正因此,所以作者從政治型位意識出發抓住了政治和政治權力關系,這實際上也就抓住了歷史生活和社會矛盾的根本關鍵,抓住了歷史“合力”的綱目所在,從而使作品的有關描寫不僅自然合理而且真實可信,真正高屋建瓴地寫照了當時的歷史本真和本質。為什么高陽的《鐵面御史》特別是《慈禧全傳》雖也明顯存在著粗疏乃至粗糙之弊,但較之其他同題材的作品卻顯得高邁博大、恢宏豐厚,在總體吞吐風云,不失為大家佳作的風范;且寥寥數筆,就能將歷史運動的主潮流向準確予以勾勒,具有它們無法比擬的宏觀性和真實性,我們認為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當然,高陽這種聚焦于政治與政治關系的作法也有不足。如《金色曇花》、《在將曹彬》等一些作品(主要是60年代的作品)就寫得比較拘板,缺少豐腴的血肉。這個中的原因細究起來,當然與作家藝術經驗不足乃至與這種政治型位意識創作模式的先天不足不無關系;但另一方面,過多地依傍中國傳統歷史文學如《三國演義》、《清宮譜》的經驗作法,將藝術描寫定位在“政治權力與歷史同步發展”之上,用王朝權力更替與反更替的社會政治斗爭史的歷史感知方式來概括歷史,恐怕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潛在的制約因素。70年代以后,基于對歷史和藝術認識的日臻深化,高陽歷史小說的這一缺陷就較好地得到了避免。如《乾隆韻事》、《慈禧全傳》、《胡雪巖》等,他一面繼續保留過去那份稔熟地由政治而寫歷史的從容瀟灑,一面卻追求更深一層的藝術穿刺力和更宏大的藝術概括力,在注目于政治的同時將筆墨全景式地伸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使作品的有關政治描寫無意成為凝結其他“許多單個的意志”和“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注:《恩格斯致約·布洛赫》。)的樞機所在。成為歷史“合力”意義上的的一種概括方式,從文本結構思維方式角度看,則是對傳統歷史演義僵化故事模式的一個突破,它不僅“會給獨立實在的文學要素產生壓力,有時甚至會達到產生一種新的次類型的程度”(注:引自拉爾夫·科恩:《文學理論的未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380頁。)可見, 高陽的政治型位意識也是在發展的,他認真不懈、艱行不已的探索精神由此也可見一斑。
二、“歷史的人”的描寫與自然天成的典型化手法
人物形象塑造歷來是歷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棘手難題。怎樣做到神情畢至而在仰俯之間又能充分體現濃郁深沉的歷史氣息呢,這是很難達到一種藝術境界。高陽在這方面所表現出的藝術才情和造詣,在臺灣文學界獲得很高的評價。臺灣著名作家司馬中原曾由衷贊嘆道:“高陽寫的歷史小說堪稱一絕。《水滸傳》不過幾個章回的“野豬林”、“林沖夜奔”,他卻有本事加工成書,更絕的是主要人物的氣質、口吻,照原書的精髓,不會走樣。”(注:引自《歷史小說創作如何水到渠成——臺灣小說家高陽談創作》,載《文學報》1987年3月27日。)其實, 就高陽來說,又何止是《水滸傳》中那些“照原書有本可摹的人物,就是完全根據有限歷史傳說材料加工創造的人物形象,如《少年游》中憂郁落拓的周邦彥、《金縷鞋》中多情寡斷的李煜、《漢宮春曉》中深明大義的王昭君等等,他何嘗不是信手拈來,寥寥幾筆而做到形神俱至、酷肖逼似于歷史事實。“小說中的人物,要求其生動、突出;歷史小說中的人物,還得要求他或她能反映時代的特色,武則天是武則天,慈禧是慈禧,她們的不同,不僅僅是服飾的不同。”(注:引自《歷史小說創作如何水到渠成——臺灣小說家高陽談創作》,載《文學報》1987年3月27日。)。高陽這段話,看似平常實則道出了他對歷史小說人物塑造頗具深度的理解,這就是形象描寫的歷史時代感問題,它并不單純就是形象塑造的問題,同時還是歷史小說文類或曰歷史小說獨特審美屬性的具體寫照和生動體現。從歷史小說與一般小說的異同比較中把握其人物塑造的特質,這正是高陽的過人和獨到之處。
當然,任何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都具有歷史的時代感。像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羅貫中筆下的亨利四世、哈吉穆拉特、曹操、諸葛亮等,都無不打上特定時代的印記。而且這些人物外在歷史與內在心史描寫水乳交融,在寫史的內化、心靈化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確也在高陽之上。相比這些文學大師,高陽筆下的人物不免顯是單薄,這一點毋須諱言。然而,除去心史描寫不足之外,在其他方面高陽筆下的人物卻是成功的。尤其是對人物固有的歷史時代真實準確把握的程度上,高陽更是可堪稱道,他完全可以與上述這些大家媲美。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恐歸因于作者不僅高度重視歷史生命實體的描寫,而且對它之于人類的承續性和規約性有著特別清醒的認識。具體到人物形象塑造上,就是突出表現為“歷史的人”的描寫而不是單純的“人的歷史”的描寫。高陽的這個特點貫穿于他筆下所有各色人等之中,包括他最尊重、最心愛的歷史人物。像清末極富傳奇色彩的商業巨子、民族資產階級先驅人物胡雪巖,他既是高陽老輩的通家至好,也是高陽極佩服的歷史人物,但高陽在系列小說《胡雪巖》中寫他時,照樣不作毫無制約的虛構創造,處處不忘將其具體行為規范納入風云詭譎的歷史潮流中進行考察。如第一部開除的小伙計始,傾刻之間在杭州商界崛起之前,便是通過落拓之人王有齡的“捐班”晉職入筆,至少化了六萬余字的篇幅,從各個側面形象地揭示了當時滿清財政的捉襟見肘、滿清官方財政運行的無能、西方先進交通工具的引進、外國殖民地在中國交通上處于的特殊優勢等種種歷史合力交織而成的歷史大環境;在此基礎上,再從容不迫地引出胡雪巖,淋漓盡致地將筆墨投向官衙、商行、幫會、青樓、賭場、書肆等地,在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下進而展示對胡雪巖際會風云發家史的描寫。如此濃重的“史影”的映現,這在以往同類的歷史小說中似不多見。于是,胡雪巖就自然而然成為“歷史中的胡雪巖”,而不是高陽主觀臆念中任可搓捏、毫無定性的胡雪巖了。
然而,僅僅這樣讀解還為不夠;僅僅寫出這些,高陽也還不能說是高陽。因為,“歷史的人”的描寫,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歷史的還原。它當然可給作家的人物形象真實塑造提供非常理想的時空環境,但問題是歷史中的人除了接受歷史制約之外還有反作用于歷史的另一方面,在人與歷史的關系問題上,人向來都扮演著主體性的角色。更何況作為一種藝術創造,歷史小說求真只是前提而不是目的;而寫人,誠如一位評論家所說:寫出形似意義的真實歷史人物易于達到,“寫出一個個活的靈魂怎樣進入歷史,參與創造過程,充分顯現出歷史運動的偶然性,或然性,千變萬化,柳暗花明,而且還能揭示出主體選擇背后的潛在的必然性,就不是那么容易抵達的境界。這涉及到作家把握歷史,‘重構’歷史的能力。”(注:雷達:《歷史的人與人的歷史——〈少年天子〉沉思錄》,載《文學評論》1992年第1期。)高陽對此是如何處理的呢?他主要是通過“恢復史實的偶然性”(注:引自《接受美學譯文集》,三聯書店1989年出版。)來解決人與歷史的辯證關系:一方面把握住歷史發展的必然的趨勢,強調歷史人物所處環境對歷史個體的巨大規約作用;另一方面又描繪出這必然趨勢又存在著許多千變萬化“史實”的“偶然性”,于是每人人物的參與都有其自身的能動價值。就說胡雪巖吧,在《一代巨賈》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寫了胡雪巖應時而起的具體歷史環境,但高陽并沒有就此賦于胡以“因勢而成事”的宿命色彩。恰恰相反,而是在尊重歷史必然性的基礎上,對其個人主動參與歷史的能力和價值作了充分的肯定。因為他知道,胡雪巖的脫穎而出雖然從根本上說是得益于當時的歷史新際遇,但胡雪巖怎樣把握這樣際遇,歷史上無一定之規。高陽正是吃透了這一點,才在作品中著力描寫了胡雪巖作為近代商人的犀利遠見以及精明老辣的經營才能。小說第十章一段關于胡搶購生絲的描寫就頗能說明這個問題。此時,正值上海小刀會行將起義的前夕,又恰逢絲價最高的“五荒六月”,別的絲行包括織造衙門自然都不敢輕舉妄動。但胡雪巖根據對時間的分析,卻出人意外地“大量購絲”。因為他深知:“小刀會一鬧事……那時候外路的絲運不到上海,洋商的生意還要照做,絲價豈不是要大漲。”在非常的歷史時機行非常大道,他的“如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的經商謀略,的確讓人佩服。不僅如此,在具體的購絲過程中,為了低價吃進,他在拒絕對老百姓行官府逼繳的“太毒辣”手段的同時,一邊卻不露聲色地從鄉下和織造衙門的存貨那里下手,終于如愿以償。此舉不僅精明而且高明,真可謂獲利又不損名,得其所哉。胡雪巖的個性特征是“又狠又忠厚”、“狠”,是他商務上的刁鉆圓滑,極富心計;“忠厚”,則是他頗有中國傳統的可然諾、守信義、寬厚待人的做人品質。這種“又狠又忠厚”,既是他性格的基調,也是他之所能在歷史必然性因果鏈上作出自己貢獻的內在行為動因。揭示歷史必然性時不忘人(歷史主體)的偶然性因素的能動作用,表現人的偶然性能動因素作用時又不離歷史必然趨勢的統攝,用作品中王有齡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要發達,也要本事,也要運氣。李廣不侯,是有本事沒有運氣;運氣來了,沒有本事,不過曇花一現,好景不長。”——高陽就是這樣,在他的作品中實踐著雙重合一的寫人藝術。所以,難怪他筆下的人物形象真實、生動、自然,達到了時代性與個性的較好統一。
與“歷史的人”的描寫相對應,高陽的典型也頗為特別。傳統的歷史小說,包括現今大陸和臺灣的歷史小說,在形象的塑造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同向合成或異向合成的方式,即讓人物性格中相近、不同的特征朝著性格心理基質規定的方向凝聚集中,以此來顯現創造主體是非判斷的思想情感。姚雪垠先生對李自成形象塑造“在性格和事跡方面基本上根據他本人原則,但也將古代別的人物優秀品質和才干集中到他身上”(注:姚雪垠:《李自成》(修訂本)第一卷前言,中國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的作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高陽歷史小說的人物塑造不是這樣。他在將歷史原型轉化為藝術形象的過程中,誠然也按照一般藝術強化集中的原則“加以修正、補充、刪減”(注:引自《歷史小說創作如何水到渠成——臺灣小說家高陽談創作》,載《文學報》1987年3月27日。),這一點他并無與眾不同,而且還有自己深刻的經驗教訓。 他寫于《李娃傳》之前的幾部小說的失敗,主要也就在于過份拘泥歷史,缺乏應有的藝術加工。不過那是他創作的嘗試階段。《李娃傳》以后,他就較好把握了這一點。并基于自己嚴謹的現實主義歷史小說觀和對生活與藝術辯證法的理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到風格:這就是在進行人物塑造時執意追求一種天然自然的狀態,不愿對其性格的歷史原生質作太多同向合成或異向合成的人為強化處理。高陽這種作法,不妨可稱之為自然天成的典型化手法,他在高陽的整個創作中具有統領全局的意義,不啻成為與他“歷史的人”的描寫相諧的、求取形象塑造真實自然、極具為史質感和實感的一個最主要的藝術途徑。如前文曾經舉例過的慈禧,有關她如何入宮、得勢、垂簾聽政及統治中國近五十年之久的生平故事,《清史稿》、《庚子國變記》、《晚清宮廷生活見聞》及《清季宮闈秘史》、《慈禧外紀》、《慈禧寫照紀》等各種筆記均有所記載,民間流傳也有很多。但它們大多都從慈禧的“性實乖戾”、“極善狡謀權變”(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71頁。)及荒淫奢侈落筆,施以斧鉞。高陽在《慈禧全傳》中塑造的“這一個”慈禧形象,應該說與歷史上的慈禧太后的總體性格是吻合的。然而作者在突出慈禧上述特征時,并沒有據此將慈禧遭人唾罵的性格強調到唯一絕對的程度,使之成為單極化的“惡”的化身,而是根據歷史邏輯和人學的原理,努力揭示出慈禧身上以獨裁性格基質為核心的矛盾對立的多重性格,進行具體的審美(主體)的把握和評價。一方面,作為一個嚴謹的歷史現實主義作家,也是基于傳統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以及對中國近代歷史責任的考慮,高陽首先當然是對慈禧極為厭惡和反感的。他在辛酉政變、玉座珠簾、母子君臣等一系列事件中花費大量篇幅引進慈禧有關嗜權、善妒、殘忍、陰毒、奢侈等描寫,其落墨份量之重,筆調之峻厲,都為以前所罕見。如她對慈安外示謙蘗而內懷專橫,對恭王的笑里藏刀而背后搗鬼,對義和團的先是利用后剿殺等等,這些都筆裹嚴霜,寫得細致入微,入木三分,從而為我們活畫出一個令人發指的專制女皇。但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深通藝術三味、具有現代意識的作家,也是根據自己獨到的史家式的識斷眼光,他在揭示慈禧“惡欲”的同時又不能不注意到慈禧畢竟具有一種駕馭群臣、處理軍國大事的才干,她畢竟是一個女人,是宮廷的一個女性;她的一生被卷入寵辱尊卑的宮廷斗爭的漩渦中心,究其實,乃是帝妃制度和宮廷政治斗爭對一個女人的荼毒,她的人性正在被貪欲吞噬。她的為所欲為、蠻橫專斷,有時往往也正是表現了她的精明強干。當然,她濫施權力,反過來也使她為權力所累,不知不覺地異化為權力的工具,她自己活得并不輕松愜意。作者準確揭示:作為一個女強人,慈禧在處理國事方面有時也有她的一套,甚至不乏有明智之智,如對曾國藩去世的體恤,小說就描寫是她首先想到曾的生前有無留下什么“遺疏”:“這一問,自恭王以次,無不在心里佩服,慈禧太后真是政事嫻熟,才能想到遺疏舉賢”。不僅如此,在議及誰去接這個“第一等的要緊地方,一定得找一個第一等的人才”的兩江總督重任時,她還進而提名山東巡撫丁寶楨作為人選,而丁恰恰是依法處斬她貼心太監安德海的當事人。所以此舉“連慈安太后在內,無不有意外之感”,才知她以前對丁寶楨的稱道并非是“故意做作”,而是“真的賞識!這雅量卻實在難得”。作者也準確揭示:作為同治皇帝的母親,作為一個年輕喪夫的寡婦,盡管在母性,女性深處埋藏著嫉妒和狹隘。她常流露出慈母之情和難以言傳的痛苦傷感,渴望享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人倫之樂。在這方面,書中也有一些細致入微的精彩描寫。如《清宮外史》有關聽李蓮英讀奏折時,對死去了七年的丈夫咸豐充滿“悲悼”的回憶,《母子君臣》有關對指婚而早寡的榮壽公主產生“愛、重、憐、歉”之情甚至“畏悼之心”,尤其是《慈禧前傳》所描寫的其孤影自憐與苦守空房的痛苦心境:由眼前明月引發“竟不知如何打發”漫漫長夜的感慨,在夜靜更深時觸景生情,產生“為什么大家總是羨慕太后的尊嚴,沒有一個人想到寡婦的苦楚,尤其是一位三十歲的太后”的憂怨,甚至對“天下第一”的尊銜也感到“二十分厭惡”……。類似這樣的筆意,在他晚期的其他小說《漢宮春曉》、《紅樓夢斷》的漢文帝、李紳等形象塑造中也多少可以找到。從中,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作家人性體驗乃至歷史二律背反或曰歷史荒謬意識的大量投入,而給作品別添一種“雜色”的美,一種“自然的真”。
當然,說到作者對慈禧這種自然天成的人性描寫,我們還不能忽略它的嚴肅性。他雖表現慈禧經常望花興嘆、觀月自憐,以至萌生按捺不住的情欲,但他卻沒有正面去表現慈禧如何偷情泄欲。《胭脂井》開頭提到的太后“小產”,作者僅此點了一筆,以后對這可疑的奇聞幾乎就避而不談了。同樣是對民間、裨史流傳甚廣的慈禧與榮祿“有染說”,作者也采取類似的態度,點到為止,不作張揚。凡此種種,這既反映了他藝術格調和旨趣的高雅(如若正面展開“小產”和“有染”之類的描寫,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使作品滑向庸俗化)。因為高陽一俟對慈禧思想性格進行非強化的自然天成的藝術處理,他可能便認為慈禧即使偶爾與人有染,也不足為奇,只要不給中國政局帶來什么影響,就可存而不論,是用不著去渲染的。所以,盡管他對慈禧不耐空房寂寞多少含有幾分譏誚之意,但是從藝術出發,從個人生存方式著眼,他還是對她給于合乎人性的認可。可見,高陽不寫慈禧偷情,并不是有意規避人性或非人性、反人性,恰恰相反,而是建立在對人性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深得人性之真諦。像臺灣不少作家一樣,在傳統倫理道德與現代價值觀念之間,高陽有時不無矛盾,但由于藝術和生活所使然,他最終還是作出了自己的理性抉擇。
上面分析,主要指意于反面形象的塑造。然而一部歷史小說不可能都是此類人物的薈集,一個歷史小說作家也不可能都是通過對被貶斥人物的描寫來體現主體的審美評價;與之相對應的,它還必須正視正面人物的歷史存在,濃墨重彩地對他們進行藝術轉化和創造。高陽也是這樣。所不同的他是采用自然天成的典型化手法,在人物塑造時更多看到原型身上非英雄偉岸的、俗化的一面。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象《胡雪巖》、《紅樓夢斷》、《慈禧全傳》中的人物塑造就更明顯地擺脫了“指向‘英雄’楷模和效果的個人”(注:引自《接受美學譯文集》,三聯書店1989年出版。)、有異于傳統英雄理想的審美觀照方式,將其“中心關懷”化為歷史客觀存在理由與現代發展必要之兩大價值判斷系統對一切人物的重新評判。早先曾經有過的曹彬(《大將曹彬》)、劉天鳴(《鐵面御史》)等一類具有崇高復古意義的傳統人文精神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再也見不到了。有的只是他們自身的矛盾:是與非、善與惡的矛盾,理想與現實、情感與理智的矛盾,倫理道德與功利實欲的矛盾。高陽這類頗具“非英雄化”特色的人物遍及他的眾多作品。如《百花洲》中的唐寅,對于這位婦孺皆知的大才子,作者就未依傳統模式將其寫成一個對封建王朝如何忠貞不二的英杰人物,更未有意凸現其作為一個歷史正面形象應有的許多光燦燦的思想情感。他只是選擇明成德年間寧王朱宸濠謀叛作為具體環境,通過唐寅脫離朱宸濠的三次延宕來展示一個封建知識分子固有的矛盾痛苦及其文化心態。第一次延宕出現在唐寅與朱宸濠初次見面,作者寫道,以狂狷自命的唐演在重大歷史選擇的關口,其實仍然是以封建正統觀念權衡一切,這使他無法容忍寧王作為“臣子”的謀反,堅決不與寧王合作;但另一方面他又對寧王的豪霸之氣相當欣賞,這一點又使他對寧王產生某種幻想,結果為渴求建功立業、投靠明主的傳統思維定勢所驅,差點使他上了賊船永世不得翻身。第二次延宕則出現在他明白自己處境、意欲脫身之時,但又担心遭到報復,于是就寄期望于寧王的回心轉意。總之,優柔寡斷,不免給人以一副庸人的藏頭縮尾相。第三次延宕最具意味,此時寧王發動叛亂已即在眼前,他幾乎已經沒有什么脫身的機會,但就在他出逃寧王府的節骨眼上,出于一位藝術家的愛美之情,他又牽腸掛肚于兩個服侍他的侍女。為她們日后可能遭到傷害猶豫不決起來。總之,整個過程的描寫,唐寅其人非但毫無英雄力挽狂濤、扭轉乾坤的氣度,甚至連許多作家常用的“煮酒論英雄”,話是非說短長的藝術感慨也全然略去。作家只是寫出唐演作為一個藝術家面對歷史的無奈與渺小,他的可笑、可愛和可嘆以及自覺不自覺地顯現出來的藝術家的精神閃光。但恰恰因為是作家采用一種順乎自然的非人為強化集中的作法來表現唐演“進亦憂、退亦憂”的生存狀態,所以,這就遂使得他筆下這個正面人物無意獲得了某種“天然去雕飾”的藝術效應;形象的鮮明性雖不甚強烈,但真實性和豐富性卻大大加強,離歷史與人學的距離也更近了。而這,則是一般同向合成或異向合成的藝術轉換所往往不能及的。
三、史傳式敘事藝術與小說散文化傾向
高陽的小說作為“歷史小說”這樣一種約定俗成的特殊文體,其表現風格也與通常流行的歷史小說顯得很不一樣,頗引入注目。但若欲詳考其風格形成的原因與諸多特點,則非對他豐富復雜的創作文本、創作年譜、創作思想的變遷等有詳盡的了解不可。然而,考慮目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種種客觀事實,高陽本人又已作古,看來要做到這點難度很大。因此在這里,我們只能大體而論,先就他自家自道的“對于文學,我是理性主義者,走寫實路線,而所謂的理性,最重要的是講究邏輯。影響我最深的書,大概是《史記》”(注:引自《歷史小說創作如何水到渠成——臺灣小說家高陽談創作》,載《文學報》1987年3月27日。)。從此點出發,來探討中國史傳敘事傳統對他小說敘事方式和情節結構的深刻影響了。
眾所周知,中國史傳中所包蘊的文學內容,千百年來,它一向是中國小說發展獲得精神動力和形式技巧借鑒的一個重要源泉。如以人物生平與事跡為中心的結構模式,第三人稱全知視有與限知視解的客觀敘述,以文運事的修辭方法等等,這些都直接孕育和啟迪著后世的小說創作尤其是歷史小說創作。遺憾的是在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乃至近現代以來,史傳對后世小說(歷史小說)的影響,竟一般只限于“其補正史之闕的寫作目的”和“以小人物寫大時代的結構技巧”(注: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277頁。),而其他多少優秀的藝術傳統,被我們小說家和小說理論家們棄之如敝屣。這不僅是一個莫大的誤解,更是一個莫大的損失。當然,繼承傳統并不是要排斥外來小說敘事技巧和手法的借鑒。事實上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并且橫的借鑒對中國歷史小說的提高和發展確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學創作畢竟“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03頁。)的一種精神活動的凝結。就藝術淵源角度看,中國歷史小說畢竟也不同于西方歷史小說,它不是從史詩而是從史傳發展而來,所以,這就天生必然地決定了我們的創作與史傳的特殊營養臍帶關系,從而使其對史傳傳統技法的繼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成為題中的應有之義。
那么,高陽是如何繼承史傳的敘事傳統,他在這方面進行哪些獨到的創造呢?
從表象上看,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他的史傳式的閉合式敘事法。即用“歷史話語”去表達出富有文學性效果的內容。對這一點,高陽看來是有頗為明晰意識的。這從他在文本中大量采用史傳敘事所常用的閉合式敘事可以知曉。所謂閉合式敘事是針對開放式敘事而言的:在開放式敘事中,作家可以“添上任何想象到的東西”(注: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8、78、78、80、78、79、177~182頁。),再在這無比瑰奇的想象出選出一個他認為最有意義的敘事目的來;而在閉合式敘事中,作家則倒果為因,從結果出發,在“沒有一個可被改變”(注: 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8、78、78、80、78、79、177~182頁。)了的復雜無比的史事中,倒推出一個在作家看來必定如是的發展脈絡。這時,作家對任何一個史事的描繪、敘述,實際上就變成了對自己想象的閉合,直至敘事終點。高陽在其創作尤其是后期創作中,就充分發揮了這種“閉合”的功能,這使他的歷史小說藝術創作因此平添了歷史的自足性、有序性、決絕性。如《漢宮春曉》、《金色曇花》,作者在牢牢地把握昭君出塞和二次復辟、軍閥混戰的時候,對其歷史合力作用下如何一步一步地嬗變發展,就作了充分的敘述交代。無論是毛延壽的搗鬼,老太后的壓力,還是漢國關系的利害,昭君與元帝相愛的現實;無論是溥儀復位后街上盛行的“跑祖宗”,張勛太太和心腹諫阻復辟,還是省、府、院互相拆臺的三角關系,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之間的勾心斗角,所有這些大小巨細的人物和事情,都在歷史給定的大框架內作循序漸進的閉合發展,服膺并指向敘事的終點。甚至那嚴謹的邏輯,包括簡潔明快的工筆白描,均本于史傳敘事技巧。或者用敘事學的語言來講,叫作“始于一個充分飽和的時間系列”(注: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8、78、78、80、78、79、177~182頁。)和“不用自己的聲音說話……即形成這一正被講述的故事的不是任何主觀判斷或具體個人”(注: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8、78、78、80、78、79、177~182頁。)。
當然,僅僅這樣看是很不夠的,也嫌簡單膚淺。其他有的歷史小說特別是嚴謹的現實主義歷史小說往往也采用類似的閉合式敘事。而且歷史小說敘事畢竟不同于史傳的敘事,它屬于文學的范疇,以形象生動的藝術描寫取勝。就此看,高陽確尚存在過于拘泥史傳規范、重史輕詩的缺點,但他的不少作品在敘述每一個重大歷史關節,凸現每一個歷史“歧路”走向既定終點的時候,終究十分重視內中因果關系的梳理,尤其是人性契合點的尋找,使小說對歷史進程閉合敘述與人性本質的開放描寫融為一體。像《漢宮春曉》所寫的昭君在多種歷史合力之下的出塞和番。隨著故事情節在閉合的規定情境中的漸次展開,作者筆醮感情,就幾乎一刻也沒有放松對主人公感情世界的揭示:進宮時的喜悅,遭冷遇時的怨恨,得恩澤時的慰藉,割皇愛時的痛苦,離別時的悲切。這樣,整部作品歷史與情史交相輝映,它既閉合又開放。其間主人公的最后出塞,在敘事描寫中,它既是歷史發展的邏輯結果,也是人性嬗變的必然歸宿。當代敘事學認為,歷史敘事與小說敘事之間是既對立又存在著“某些重要的相似之處”(注: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8、78、78、80、78、79、177~182頁。),因為這兩種敘述者無論怎樣不同,但在涉及被描寫的事件與“一個主體”、“人的利益”和“因果關系”(注: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8、78、78、80、78、79、177~182頁。)方面還是具有異質同構的關系的。也許正是基于這樣的事實和道理吧,所以高陽的歷史小說文本結構具有理性的、邏輯的、寫實的而又充溢著藝術精神和張力的特征,他的一些優秀作品,都達到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
傳統史傳的敘事還有個敘事焦點問題。對此如何繼承掌握,高陽亦有相當出色的表現。文學的敘事焦點是指作家通過敘述者對人物行動透視和人物之間互為透視的視點變化技巧的把握,而造成那由視點聚焦而成的文本意義的一種特定的情境的釋讀規定性(注: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三聯書店1994年版,第99頁。)。高陽采用的閉合式敘事,本來敘述焦點的表現比較簡單,敘述者只要對人物的行動進行透視就可以了。但由于他還要進而表現對人的問題的富有意味的多方面關注,那原先單一平面的透視聚焦手法變顯得很不夠了。于是,在多數情況下,他便借鑒了傳統史傳中的呈現式敘事技巧并融進了自己不少的創意:這就是對于史事發生的背景和場合,作家既能通過敘述予以概括透視,又盡量以客觀立場對文中人物的語言、心態進行代擬,使其最大限度地見出人的個性與人的活動價值。以《清宮外史》中的“諍言回天”一節描寫為例,它寫的是慈禧袒護宦宮而輿論大嘩,二位言官張之洞、陳寶琛決心上書犯顏的一段故事。此節一開頭寫到,“上諭一發,清流大嘩”云云,自是典型的敘述者對于人物行動的透視。但接著筆鋒一轉,說“他(指張之洞)”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可有所表現的機會,立刻去訪陳寶琛”,這就無意將小說的視點從敘述者的客觀觀照又轉到了二位人物之間的相互透視之中。到此,高陽文筆微微一宕,略有一番具體描寫后,筆鋒再一轉,轉到了陳寶琛身上:“陳寶琛的筆下得快,振筆疾書,寫的是……”,這就意味著,小說從這里開始,是以陳寶琛的視角來看事情乃至自己的情感變化了。直到一句“張之洞的折子也是如此,如石投水,毫無蹤影,怕的是一定留中了”,結束了陳、張上書事件的敘述,敘述者將透視人物行動的筆鋒又收了回來,呼應開頭,作了一個客觀陳述總括。不過這里也很微妙,“怕的是一定要留中了”,似又有些借陳、張乃至全體朝臣看問題的樣子。如此這般,這與司馬遷《史記》中的有關“鴻門宴”描寫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鴻門宴”中,司馬遷先通過全知敘述者透視,交代出此一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和具體環境,嗣后便筆觸淋漓盡致地轉至劉邦、項羽、范增、張良、項伯等歷史人物互為透視的變化多端的觀點把握。不同的地方在于高陽這里的視點變化更豐富,描寫更細致,它通過無數個此種敘事焦點的組合,在具體而微的文本表達上,透露了作者閉合式敘事文本表現人性關懷的消息。
與上面的敘事方式相比,高陽歷史小說的情節結構更能體現他鮮明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色彩。他前期的創作,倒也還重視小說情節的構筑,甚至在《鐵面御史》等作品中還借鑒了現代推理小說的一些筆法。但到了后來,也許是由于藝術旨趣和審美理想的嬗變,他的敘事結構就愈來愈明顯地向史傳中的“揉合世家列傳為一體,按時間順序對……歷史進行綜合性敘述”(注:喬納森·卡勒:《結構主義詩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306~331頁。)的“雜傳”靠拢,并融匯吸收了中國傳統歷史散文頗為通脫自由的表達方式。自然,高陽小說中還有大量的經濟、地理、稱謂、名物、制度、風俗等有關歷史人文知識的精彩描寫,在這方面他簡直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過,傳統中的以“事件——情節”結構文本的方式,此時卻不多見了。至少,在他諸多的歷史長篇如《慈禧全傳》、《胡雪巖》、《紅樓夢斷》、《小鳳仙》中,已見不到一個貫穿始終的、對整個小說流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或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代之而起的是對歷史生活片斷在大容量化入基礎上的自由切入和自由組合。這樣,我們就可非常清晰地看到了高陽作品對付傳統小說文類的一個重要構成——情節因素的冷漠。而對于這樣一種強烈表示高陽藝術個性、不重情節重細節片斷的結構方式,我們不妨將它名為“高陽歷史小說的散文化傾向”或稱“散文化的歷史小說”。雖然,我們不能說高陽這種形式就是歷史小說致真求美的最理想形式,但卻可以說是他對此的運用掌握的確具有最自由不拘、天籟自成的表現力,有利于深化細化作家對歷史的思索,達到對特定的時代“社會關系總和”的全面反映。順便拈個例子,如《清宮外史》中的有關死刑犯人“掉包”一段文字:河南某一捕快為了使其在光州犯下的搶劫案能蒙混過關,不惜以重金上下行賄疏通,買來一個貧民來“頂兇”搪塞。這樁案事相對于清宮內外政治風云自然微不足道,它的出現和展開乍看也非常突兀,與小說前面敘述的故事情節幾乎毫無關系。但它的插入并未破壞小說的敘事流程,也沒有與其文本的主旨內容相悖,恰恰相反,它倒是因此而使作者的藝術視點從上層建筑自然地轉到了對下層平民百姓生存狀態的考察,即對于其政治型位意識中心有關清王朝政治秩序所屬的統治基礎歷史狀況的考察。于是,這一段看似“脫軌”于故事情節主干的散文化的閑筆,它形散而神不散,反而從一個必要的藝術側面豐富充實了該書的歷史內涵。
最能體現高陽小說散文化傾向的要數《乾隆韻事》。乍一看,這部小說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寫康熙謀奪帝座和雍正鏟除異己,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才寫到乾隆與大臣傅恒之妻孫佳氏的暖昧關系——這才是正題:乾隆韻事。以“韻事”作題,當然含有某種商業的考慮,但撇開這層不談,而就作品描寫本身而言,它的主線還是很明確的,神意始終未斷,那就是圍繞著對帝王情理關系處理的態度,表達了高陽自己主體審美意向的褒貶臧否。對于康熙皇帝,作者雖肯定他的文韜武略,但用情理眼光來看,他對其情重于理的作法始終略有諷意。而對雍正奉行的一切從冷冰冰現實私利出發的理過于情的行為準則尤其是陰謀奪嫡之舉,高陽更是十分厭惡、極盡鞭笞。相比之下,乾隆可算是他心目中情理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的皇帝。乾隆敢做敢愛,是真性情之人。為了情婦,他絲毫不怕皇后翻臉,說:“我是皇帝”。但他也柔情綿綿,他對孫佳氏說:“你的好處很多,都是我在別處所得不到的。最要緊的一點是,你讓我覺得我是一個人,能享受人的樂趣。”一般來說,婚外戀是被中國禮法所不能容的,皇帝越出宮闈與臣妾發生關系更是有損私德。但高陽在這兒顯然不是從倫理而是通過對人性本真自由的透徹洞察和理解,對乾隆此舉作了充分的肯定。所以,在《乾隆韻事》中,高陽盡管侃侃而談,有點信馬由韁,離題萬里,而其實他是胸有成竹。他將藝術焦點緊緊契住情、理矛盾關系,以此作為情結,漂亮地建構了全書。及此,我們不能不對他小說散文化的藝術匠心和造詣表示佩服了。
需要指出,高陽的散文化實踐,不僅為他本人的藝術個性增彩添色,同時對傳統歷史小說情節結構的革新也不乏有一定的啟迪意義。大家知道,傳統意義上的情節建構,就是作家根據經驗材料中固有的“故事基本類型”、“功能性規范”的個性化理解,對于“故事的起始狀況中,有助于形成問題與問題的解決之間的對立的那些成份”(注:保羅·利科爾:《解釋學與人文科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8頁。)進行組合排列。然而,由于文化傳統繼承、積淀的關系,這“個性化理解”常常在無意識中已被打上了模式化的痕跡。特別是歷史小說創作,它一面是歷史認識的集體無意識印記,一面是文學作品情節建構的模式化。故其給讀者造成閱讀上的“套式心理結構”,也較其他類型小說作品要來得堅硬。正是緣于此,散文文類因素在小說中的引入,便有可能在有意無意之間抹去浸滲在作家“個性化理解”之中的許多司空見慣的東西,從而構成對既定情節套式的顛覆。仍以《乾隆韻事》為例,它的文本既然是康熙立儲、雍正得權、乾隆得情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構成,那么,人們在閱讀時,一般是很自然很容易地產生有關宮斗殘酷和封建婦女地位卑下之類套式化的解讀心理。然而,高陽如今寫到乾隆時,卻筆鋒一轉,抱持認同的態度寫起了乾隆與孫佳氏風月霽光的情愛關系。這樣一來,就使人們對這個描寫康乾盛世宮廷生活歷史小說的既定解讀套板,統統失效,甚至小說意謂的人性指向,也要沉潛一番才能品領。可見,這里情節結構之散,它不但包孕了對傳統敘事模式的突破,更增添了小說文體解讀的多義與復雜性,使得小說的審美傳達別具空靈之感。從這個意義上說,稱譽《乾隆韻事》為中國當代歷史小說中的一株奇葩,是不算太過份的。不過,任何事情不能做得太過,太過就會適得其反。就高陽來說,他的散文化的描寫畢竟具有反文類的性質。因此,在對既有情節套式破壞顛覆的同時,又如何保持并最大限度地發揮情節因素的作用,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須知,在小說這一敘事文類中,情節原本就不是小說可有可無的一種附加存在,而是小說文本結構中的一個須臾不可或缺的一個本質要素:“事件必須根據它在推動情節發展中的作用來確定”,正是情節對“事件的安排”,才使小說文本釋讀成為可能;而且就創造主體而論,情節因素還有誘發一種強大審美意向內傾力的功能。尤其是對長篇歷史小說這種文體,由于它的大關節目的主要人事大多來自彰明昭著的歷史,而這些彰明昭著的歷史人事往往又以邏輯的格式先驗地凝結于讀者的接受心理中,所以過分缺乏情節,更易造成藝術接受的阻遏。高陽對此,當然也作了相當的努力,但總的來說,他的小說創作中對情節套式破壞顛覆有余,而對其審美功能的開掘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重細節而輕情節、平均使力而藝術升華不夠的傾向。故他不少作品顯得枝蔓冗繁,讀來沉悶不堪;勝處不少,敗筆也多。甚至是優秀之作《慈禧全傳》也概莫能外,更不用說那些從小說意義上講是失敗的作品如《恩怨江湖》、《名妓小鳳仙》、《金色曇花》等。象《乾隆韻事》這樣文本結構大致洗煉的,實屬少見,這也便影響到了他歷史小說整體的藝術質量了。
以上,我們分別從政治型位意識、歷史的人的描寫和史傳式敘事藝術諸方面論述了高陽歷史小說的成就和特色。應該需要說明,這種論述是初步的,也是很不完全的。這一來是因為高陽的歷史小說數量實在太多,近八十部左右的歷史中長篇,對于我們這樣的業余研究者來說,的確有點力不勝逮;再就是是囿于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現狀,他的不少作品目前大陸還暫付闕如,尚無可讀的版本,這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當然會給本文確當全面的論述乃至概括帶來一定的影響。這一點我們并不想隱瞞,只能在這里向讀者表示歉意了。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小說領域中,我們認為高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從許多方面看,他的創作都堪可稱得上是一個奇跡。在數量上,可以與之媲美的歷史小說作家,大概只有清末民初的蔡東藩(蔡是浙江蕭山人,與高陽只相隔一條錢塘江)。如此的多產、高產,這個事情的本身就足以說明高陽不凡的文史功底,他的勃發過人的創作熱情。在質量上,將高陽的作品擺在海峽兩岸的歷史小說文苑中予以考察,他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其中有些篇目還可稱得上是中國當代歷史小說的優秀之作。至于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了,他的作品從《李娃傳》以來,不僅在臺灣及海外華人中一直盛行不衰,而且也備受大陸讀者的廣泛歡迎。所謂的“有水井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一說,就從一個側面道出了這樣的事實。正是立足于此,所以我們才不揣冒昧,在閱讀不全、材料不足的情況下寫下了以上這些文字。目的是為了給高陽以一個盡量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他的創作研究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希望這一工作,能得到國內有關的臺灣文學研究專家尤其是臺灣學界同仁的批評指正,藉以求得海峽兩岸歷史小說及其文學、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和溝通。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1~23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吳秀明/陳擇綱19981998 作者單位:杭州大學中文系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1~23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吳秀明/陳擇綱19981998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断章】我不着急
星期二 七月 21, 2015 8:05 am
【】
七月
风把自己染成红色
企图收复半壁江山
字句之外
江火萎靡
亭台高远
【】
赶路
奔命
知音在路上
你沉迷如春的曲中
画面是那样安排
要和你相识
清算一段毫不相干的孽缘
【】
容颜于掌心走失
垂柳拂乱诗行
黄昏青睐女子的暮年
长河
浅滩
渡口被人遗忘
还好,古书肯收留舟子
【】
说好的故事,走失
时渐稀疏,前途愈发模糊
残局,谁来收拾
你天生就要是我的作品
在出炉之前,我想
我该去问问意象中的花开
当时,她是如何把自己奉献给英雄
作者:轻轻走来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
|
Blog 拥有人: |
主持 |
作者群: |
(没有) |
Blog(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九月 2025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连络 主持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
Yahoo Messenger :
AIM Address :
ICQ 号码 :
关于 主持
注册时间 : 星期四 十月 13, 2005 7:13 am
来自 :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主持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48 pm
问好,肖今!
肖今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2:13 pm
又来喝酒了!可比咱家女儿红
主持
星期四 二月 07, 2008 1:11 pm
各位网友,新春快乐!
谢谢来访,继续关注!
黑色闪电
星期二 二月 05, 2008 12:12 pm
来看主持
久违了,春节快乐!
肖今
星期二 一月 01, 2008 3:29 am
呵呵,相信这是一个深深的老酒坛子!
祝新年快乐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11:27 pm
问好主持,圣诞快乐!
山城子
星期六 十二月 22, 2007 10:32 am
问好!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7:24 am
找来看戏来了。一直以为你这里戏特多。 
黄崇超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7:28 am
祝国庆节快乐!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 星期日 二月 25, 2007 3:08 pm
文章数量 : 6358
Blog(博客)历史 : 6776 天
回响总数 : 836
观看人数 : 4217011
RS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