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穷开心
星期六 八月 29, 2009 11:30 pm
木棉的春天
星期一 六月 15, 2009 3:04 pm
文/林华轩
《文学观察》(华艺) 06/13/2009
画一瓣桃花,春意尽跃纸上。自有诗人持以图说:去年的人面与前年之前错落的桃事。
三月若赋予细致,当能发现:《雨巷》(戴望舒作)里出走的丁香,已碘腹在枝头仿如人妇。既不愁怨,也不构成意象。
文学艺术创作的两种形式:游移历史与现实的着笔或解构即成试图获得重构的艺术愿望。
善于谋局者能把线性的发生折作双向并置,在某个岔口让自己与自己合拢的技巧(影视常用的分镜手段)
以拨乱了的时差,成就一台戏白的重逢。后者则持创造取向对未来的建构。但多因缺少理论支撑的底气,思想面不足
及缺乏实践、重构的天赋与能力,常被阅读的人们看穿新衣的底里。如阿拉伯世界、妇女的映像--传统脸面套上一重新的面纱。
其外,架构文学艺术创作的三边之一:抵近生命核心,因生命本真而歌,因自然、性灵而足蹈的--艾玛式的谱写成为另一叙述对象:
一树火热燃烧着的青春,不倚绿叶矫作着来映衬花红的坦率。
生命予真实只为自由才奔放,为个性而炽烈。于是有春下此时木棉的盈然,纯粹。
源于《生命的堤岸》。因其不旋转于技巧,物欲年代能秉持对精神层次的追求,
恪守以人格魅力、忠实记录,以生命感创作的文学品质 ,其作品十年来感动又砥砺着多少读者,但显然,心灵沥出的文字那刻
让我如饮甘泉,从而愈加坚定且认为追索生命真义的信念不仅仅关乎个人必要。生命里程持对成长的理解,不能作如云雀的蹈空,
希冀展翅便会是扶摇直上的青天。更不能理想一路坦途,人生,偌多的“十”字岔口,每一箭头所指都很含蓄,足下方寸--即便浅浅的
脚印里也曾困锁过人的一生。需要你的智慧思辨,需要自强担负,需要良善的心灵支撑,需要爱着坚贞、沐浴,情去创造,需要:
【人若无力扛下这诺大喧嚣纷争的世界时候,可以试试看.把自己想象成一滴露珠.生命就是如此简单纯净.
在满大地绽开的草尖上自然跳跃.俯首仰望.都是一片晶莹剔透.】《论生命》
【目光再明亮些.脚步再坚定些.笑容再灿烂些.面容再鲜润光洁些.歌声再高亢些.舞步再欢快些.】《早安.青春》
有限的生命应当积极面对,艾玛还为贯穿全盘人生而必要胸怀的心态乃至眼界、把握、一份淡定,
赋予青春的颂词,追求与歌唱。
【当你体会与感受到荒凉中的自我存在.你就完全可以从红尘喧嚣中挣扎出来.获得生命的超脱及精神的自由,
那种渴望进入一种最纯真而毫无设防生命天地,与自然和谐,与人和谐的从容与豁达......】
从《生命之荒》捕捉到自然与生命与社会的联结。艾玛对人的精神面也开始提纯,以独立、尊严作为个体生命呈现;
期待人际间的和谐存在,之后并归于自然的美好愿望。当然,这种声气不是艾玛为图舒展,因短暂美好的一时情急:
【因为爱.因为不能不爱啊。这贫脊的生命薄壤,因为爱.而辽阔.因为爱.而书写.因为爱而起身飞舞.承受荒凉与苦难.
因为爱而喜悦这万物生息.纳宇宙变幻.四季更迭.因为爱而超越凡身的庸俗.抵达灵魂的饱满.精神的殿堂.
因为爱.生命从安静纯净到奔腾涌动,丰腴饱满.万象更新.万物生息.《落入静之湖泊的一片树叶》
是的,因为爱,因为人生观 ,因为着纳入视界的宇宙观。因为不忘根于现实, 艾玛关注生命形态变化之余,面对浮躁而冷漠的现世,
才会以宽容广博,独立着思考,本着良知,一份真情倾注 ,对生命的挚爱转化笔端。
当生命与爱的气息凝结,便给阅读的体验引入一股暖流。仿佛经历心灵的安抚 ,而后,沉浸沉静澄净......
初始只认为艾玛的散文别具。境阔不失深度,执情而不浅浮。后读诗歌才道,也:好!
或者对自然的亲近一直是艾玛的内心款曲。 因为只有深深的迷恋者才能把自然界的灵性纳于心湖。轻轻一击,一湖诗潮泛起。
合集文章里随处可见花鸟草树,山水烟桥星辰雨露。由此,艾玛为诗歌不但筑起阳光花园,歌唱的天赋让诗篇更是充满了百灵欢声
【我将持久地爱你/为侯鸟弥留的春天/我持久地温暖/为这雪季盛开的星光......】
【晨光正向我们歌唱/每一支歌子都生出饱满的翅膀/亲爱/不携带苦难/我与你含首微笑/幸福的泪水撒满天空.......】
又如《异国之恋》:【我只好遇到路人就讲述你的故事/象长蛇妇象布道僧/我把你的故事讲俗讲滥/此后我再无苦痛和优伤......
当手指与舌尖穿越柔情时灵魂被深深刺痛/甜蜜穿过黑暗穿越苦痛穿越你茂密幽深的爱恋/我会醉死/会醉死......】
捎上翅膀的歌子如此坦荡纯真,如此美丽而自由着飞翔。倾情放歌,总是回荡出诉不尽的爱意。
《词语的角逐》《奠葬》《饥饿的季节》《图像与往事》...... 有忧郁,有隐忍,有追求有失落,掩映艾玛青春的心迹
但因为爱的深沉,穿过世事、人性的洞灼, 艾玛常怀怜悯,为一切可赞美、祝福,生命的本真不断谱写下动人的乐章。
每一时代只是为文学开引,每一阶段发展势必引发一个时代对另一时代文学视角的争鸣。
然而生命存在的形式却要通过文学的演绎才被展示 ,于是,对文学创作的思考重心不得不落实到每一存在的归纳。
理性有助解开并揭开错综复杂的社会之谜。关于自然与人类文化的缔结,历史对现实的促成意义或现实对历史的一次义无返顾,
因了借鉴与模仿构起庞大的人类社会。随科技建设的推动,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事物更被分割具细。整体判断的失真将有赖于
对个体进行研究,必须把种种现象进一步解构找出与之千丝万缕的纠葛所在。
从当下文化作业呈现的多元性及多变性,信息化的网络生命的形成已见对传统文化下的生活进行冲击,并且扩张。当有限认知被置于无限里,
迷失与混乱是必然要涌现的现象。为此,文学研究也必定要做一次回归的审视,冷静面对百花齐放的假象同时,要求把眼光摆放到
事物发展的根系,滋养着生命的土地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梳理。
对充斥的网络文化,本着入世的态度,艾玛及时调整自己。从固守的传统作业逐步与网络接轨并写下《无声的感动》:
【我曾是个书奴。一个传统媒体和纸质文化的耕耘者和守护者,执着地排斥网络文化......感谢网络。感谢网络让我们的灵魂穿越
时空,让陌生的你和我相援。只要有你在远方真诚呼唤,关爱,以及低吟浅诉。就有我在这头永恒为你守候,为你书写,
为你无声感动,为你根植爱与希望的芳草,携手人生之梦!......】虚拟的世界,另一角度地感受人性里潜藏的纯真善良,从此也拉开
艾玛漫长的网络写作之路。但艾玛未曾失去警醒。在不尽成熟的网络世界边写边走边思:
【我仍然想.真正的伟大的作家还正在寂寞着.他们历来是这个世界的少数有灵魂的人的事】《写作状态》
《诗歌的窘境与困境(垃圾派诗歌研究与批判)》一文中不难窥见
艾玛非但没有自恃,“文化人”似的踞高度着某种虚张。而是对其时遭受针砭的垃圾派诗歌力持客观,面对文化异象,采取退守
到现实生活里进行归位思考,以文学艺术审美的宗旨提出希望。正视垃圾在现实领域的存在并且呼唤维护社会环境的洁净。
【如此我多么理解各种行走的艺术之路上的人们.不管他们采用何种方式存在.他们必然是急切,
想要为自己表达着那份对生命对爱对美的渴求与热爱吧.】
文章另外映射出一重社会文化现况。传统的文化作业操作流程与中国现代教育所缺失的精神建设尤其暴露
加剧着这些矛盾冲突。但随世界之门大开,格局变化之快往往超出世人的接受能力。当传统价值观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社会阶级分布便极速分化 ,显现弱势的一方经突围无望后产生了虚无观。
人性一面,物质与精神得不到有机统一,认识的缺乏导致功利心理大于实践。从近代文学创作名目繁多的主义挂靠者身上,
扛先锋大旗招摇的现象,其中便泄露流程操作的弊端种种与社会阶层隐含的暧昧关系,进一步促成文学作品质量与秩序的失控;
中西文化交流不能被溶解,生硬的主张及一些概念不断抽象化,于是出现固守传统与宣扬个性独立的两种话语。
艺术创造甚至被单边的阐释成“破与立”。另有艺术与政治唱双簧者,一边又相互拆台的行为。整个社会文化的横面给视觉
带来了断裂感。
【文学是艺术.它为着人类的精神文明的家园而存在.可终于有一天.你发现.文学艺术都被扭曲异化成为政治的代言.那些披着"使命"
的外衣的都赤裸裸地通向了自我个人意志和权欲角逐的彼岸.】《权利意志.虚妄与疯狂.彼岸真理》
回首历史的动机并不是为今天的某个格局寻求答案,而是为了更好地理清纹路 。对未来的文学创作,不断探索才可能为新形势下
准备创造的条件。同时,文学的声音从不曾有过寂灭,它随着人类文化积淀 ,反馈并赋予每个时代新的文明。因此,写作的倡导
及文学的定位需从人类文化的延伸着笔,为人类文明建设而呼声。 立足生命融入生命 ,以艾玛式的精神为内在, 从历史中发现、
解决并持创造未来的魄力 ,文学创作将重新泛彩。
碎语
星期日 三月 22, 2009 7:11 pm
晏 榕 《抽屉诗稿》
抽屉诗稿之一:谶语与狂欢
从一开始,这道光线就挂在那儿。
死亡。比文字间的缝隙还要狭窄,比白纸还要菲薄。
所以人们往往视而不见。作为生者,他们像石头一样径直奔跑过去,一天一天地纷纷落进去。可永远走不出光线的另一侧。
而鸟鸣就在另一侧,甚至连一声鸟鸣也走不出。那是挽歌。
我忽然想到,上帝会感到悲痛吗?他制造出了这面镜子,哦,双面镜。
一天一天,一路言笑。扭曲的身影犹如纸上舞蹈的文字。时间永远是遥远的,不论它指向前还是后,左还是右。
它像窗外叶片一般招摇。幻象复制着幻象。谎言连缀着谎言。谁能穿透它?
看,连枷锁也是遥远的,连喘息也是遥远的。所以,只剩下了喜剧。
世界乐在其中,一步步,朝向那水银的终点。光明的黑暗。意义。无意义。但在这里却被分开了。
那些躯壳儿匆匆而过,表征身份的服饰、衣帽、高贵的什物、奴卑的骨头、王者的口气……当世界全都落入那道光中,大地会在什么地方?
它们自己否定了自己,并以此构成了莫大的喜悦。
这真是些贵重物品。而我只有将躯壳打碎,才能成为观看者。
灾难。更大的灾难。欢声雷动的灾难。却无法让我与受难者和解。
打开房门,向外走出十步,再退回来。这样来拒绝,以灵魂的名义。而不是充当一个鼓掌的人。
听听,每个角落,每个片断,都在鼓掌,都在唱和。时间,唯一的绳索,被拉成了盟友。
所以必须彻底拒绝,用肉体。呼吸。用每一根竖起的汗毛和抽搐的神经。让所有的事实成为一个事实。
当血淋淋的夜幕降临,它就会把一切命名为黑色,万物似乎由此言归于好。
暖如春宵。一刻千金。
这由经验带来的无知,隐藏在我们光润的皮肤下,但我们却赖以生存。
没有心悸,不需要沉重话题。没有邪恶,不需要连连惊叫。
而春天里的末日就像染上了性病。脸蛋儿白里透红,香味儿四外弥漫,舌头幽居独处,牙齿密不透风。
因此所有的拒绝也只能是一种拒绝。水银之外,文字的呼吸,几乎成为一种怜悯。
而当咖啡里加入了菊苣,界线终于消失。
有名无实的生存,恰如一只圆圆挺腹的水果。没有核儿。也没有刀子。只能靠粗暴的想像来维持其枝头的摇曳。
一样的阳光和雨露,一样的疾病和不安。新道德。这成了秘而不宣的法则。一个时代的奇迹。
瞧,我们的世界都是机动的,马达隆隆,什么也不缺。
界线处处消失。
被粉碎的可以改头换面。被珍藏的可以丧失殆尽。独立可以妥协。利刃可以磨钝。姿态可以扭曲。少年可以老朽。
可言说的和不可言说的。可理喻的和不可理喻的。可证伪的和不可证伪的。可憧憬的和无可留恋的。
流亡的和定居的。裸露的和掩盖的。疯狂的和正常的。腐烂的和勃发的。
浪漫与伪饰。假意与真情。生者和死者。石头和灵魂。
思想。另一个思想。形式。另一种形式。
于是“大众”再次出现。涛声。更多的大众。像鱼群一样沉浸在光明深处的丑陋里。
连夜里的呻吟也毫无二致。生活,呵呵,既等同于欲望,也等同于思想。
四月的馨香漫延成了白色的海,淹没了春天的尸骨。
孩子们。稿纸。雪中道路。银铃的笑声。在心中生长的少女的树。甚至谜。存在之物和不存在之物。也溺死了。
接下来是午睡的谎言。所以月儿高挂。仿像。
但仿像抛弃仿像。恰如一座城市的地图,挂在大小街口的地摊儿上,没有摹本。这才是真正的作品。
只需一个眼神儿,就瞥见每日来临的风暴。
这颓废的白纸,堕落的词,发麻的手脚,体内的小小王朝,绝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危机。
呵呵,彼此都是一天,彼此都是观众和演员,彼此都是现实。超现实。
用谎言来谴责也能让它哭出声来!
果实开始无限膨胀,模糊了所有时节的轮廓。毁灭。在仪式的宫殿中。毁灭即宫殿。
黑白交配的时刻,鱼的影子们也燃烧起来,炫耀着各自的姿势。
陷落。大地之所。这是词语唯一的方式。在冷酷游戏中享受面具下的幸福。
花朵终于绽开,那是词语和它的服饰。它的家族。它真正的魅力在于挑逗了阳光,也撩拨了黑夜。
之后枯萎,弃绝整个花园,和充满淫意的春天。而时钟必须是静止的。
海必须是静止的才能迎接一个婴儿的诞生。
那道光线依然隐秘,露出一丝得意。一个寂灭的终点,映照着躯壳儿们弯曲的倒影。
他们幸福奔跑的姿势就像花瓣儿的颤抖。另一种死亡。
那是只双面镜,两种时间。崩溃的和悄然发育的。两种生者。死亡之下的,和死亡之上的。
而狂欢持续进行着,场面盛大,大家真的都在笑。
酷似初夜的节庆,以无目的为目的。
只有词语被击溃在墙角,保持诙谐口吻,互相插科打诨,既不是启发,也不是拯救。
只有它们,眼睛沾湿,看见了一切。 2008年12月初修订
相关链接:http://blog.sina.com.cn/u/1197408560
http://cq.netsh.com/bbs/745688/html/table_4648879.html
--
--
继《欢宴》之后已很久不见晏榕 此次一篇抽屉稿咋然还现 惊喜之余又泛起莫名的伤感
50篇之一 !我自然知道晏榕在做什么 也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仅从当代诗坛的地位、作为一种承认与肯定 作为觉醒诗人之一 晏榕是不可也不能缺席的
由于我暂时无法对文本的指涉有进一步的创造
所以取消了评论想法 只是借以做一点分析 一次记录
:谶语与狂欢作为开篇 它的展示空间还不足以宽泛来形容 所以必要期待续接的部分能有所突破当然也可以逐一地予以呈现
本次文本指涉的大部分针对诗学的现象 少量纠结是对生命哲学的询问
文本透出的强烈意识让我想起萨特 存在主义的荒谬与痛苦的立论 而诗人试图追问的正是存在的合理性
文本不乏对现实与超现实包括了自我超越的思想进行了嘲笑与自嘲 同时对虚无现象表示了批判
现代创作与生命存在的真相--关于对现象的阐释--必然性地要把眼光伸向时间潜在的作用 《献歌》里可以观察到晏容有了个人的体验 在此作为重申 【从一开始,这道光线就挂在那儿。】【那道光线依然隐秘,露出一丝得意。一个寂灭的终点,映照着躯壳儿们弯曲的倒影。】
--生命的体现方式在时间的终端失去意义 所有意义的无意义进入词语 【既不是启发,也不是拯救。】只作为视觉而存在
从现象学说的理论来考验本次文本 我相信续接的后部分将似每一次解剖 把现象送回原始状态 并期待能给出答案
诸如“时间”“创造” 虽然在我的体系里时间已不存在 至少针对文学文本来说 是否能由此消灭历史 没有故乡 没有祖国 以及神话不再满足于人类还需要系统的归纳
而对创造是一种导致死亡还是发生的解释我想留给诗人是合适的 也是诗学发展所持的无意义的意义所在
对现象产生的理解在此附上一篇:
《旅途》
戈眉
视觉最终依附什么,比如透过窗棂
一些事物格式成方块 :
红,代表热烈,玫瑰的年华;
几点新绿可以会同枯槁,或飘零,记忆如花瓣;
脚印和叶子的纹路重叠
旋转向上,向前方
触摸到什么吗 ?晃动的湖面
树影,身体,蓝或者天黑色 ,怪诞而相互扭曲
你只好把目光抽回,后退
到荆棘中,感受呼吸的艰难
--
--
旅途系列来源卡夫卡的《城堡》的一次阅读 城堡一篇存在很大不同程度的误读
对情性与理性的最高指挥权 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始终没有答案 包括了卡夫卡的系列作品所藏的寓意 众多的评论有所忽略
《旅途》的本篇表现方式运用了油画的手法 从色彩到层次的展开 从视觉化带动思维意识 从而抵达认知的目的 最终需要回到人的内在进行一次生命体验
对于“现象”再次提供了答案 :人的体验先由色彩的感知进入理性从而认知了世界 也是说人的视觉作用在前 感性在前,后由理性实行分析 归类 总结
如当代诗学的存在现象 给予视觉化的同时带动理性的思考 从而认知当代文化的异象 也是存在即合理的一种解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星期一 三月 16, 2009 4:30 pm
随赋
星期二 二月 17, 2009 6:00 am
【水之鱼】--徐红
面壁的人不是我,
我在我之外。
手在深杯中,
夜在灯上,
鱼游动着水,
花结在果里。
不是我的我,
四壁在墙里,窗开在门外。
发吹拂着风,
水之鱼饮于忘川。
无我,忘我。我在。
--
--
友发来诗。 直觉。这诗落空了
二十四品诗,各各境相去, 意蕴虽不得释义 却可辩味
随即转去一篇诗作 。
【金鱼游】 --长篙
她们说你是一只蝴蝶
扇动着翅膀
在水中飞
今天
你一动不动
沉湎于郊外的马车声中
--
-- 并附言:“让人瞬间感觉意有所指。
细微辨析 就能找到思考的方位 人与鱼的变换 人生境遇有了联系 。”
从文境探寻
《水之鱼》 手法倒装运用,还原全诗净剩前两行与后一行,虽有鱼水之意,终不辩其志。
也以类比收束于“此在”,形似但非哲非禅。( 此篇收于个人诗集 可并置解读 。 后叙)
《金鱼游》
“你是一只蝴蝶” 紧接入虚--“在水中飞”,为一条自在而生命力的金鱼赋予了情境 ,形象思维上做到了“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另一面逼使阅读脱离视觉 而须凭借个人的生活体验 -- 需从幻象中辨识现实的存在 或可说 这类似禅的发端
仅我个人的体悟 :人的生存空间也不过略大于鱼缸
群性生活制约个人的活动能力 享受自由的同时遵守俗成受绝对自由的约束 。
【今天
你一动不动
沉湎于郊外的马车声中】
--时空转移。物化的手法 嵌入时间 转化空间 赋予人性 , 鱼便活化到了现世 成了有着知觉的“鱼” --【沉湎】于郊外的马车声中
类比,联想发生
诗到语言为止 思考则是向外的 交付给不同人生的读者品味
一首成诗存在着或然率 所以在谈到手法运用上只能作为借鉴分析 非诗之首要
艺术的精髓可以多元体现 但莫过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