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半句实话几句真
星期二 二月 07, 2017 10:19 am
自从看过电视剧《蜗居》之后就一直记住了六六这个作者的名字,所以那天在图书馆里邂逅一本她的散文随笔集《半句实话》,就顺手拿回来看了。说句实话,如果这是一部剧本或小说,我是绝对不会去读的,因为早过了看虚构文字的年龄。何况到了今天这个影视作品的年代,虚构文字的生存价值,都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小说成功的一个标志,或者说是一个最低的门槛,就在于是否能够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然后才是文字的意义,是否触及灵魂。时至今日,好的虚构文字,只要能有画面感,一定会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文字本身简直成了半成品,事后毫无独立存在的必要,除非另有搬不上银幕的干货。而这正是今日虚构文字的致命伤,连诺贝尔文学奖也很难下得去手,往往不再惠顾小说家。即使给了,争议也会比给非小说家要大。
人到中年,我看非虚构文字的热情反倒愈来愈高,大半是有一个好奇心和窥视欲在那里作怪。谁都想看一看名人的八卦,窥伺一下别人的隐私。我自然也不能免俗,所以要透过《半句实话》来看一看六六的私人生活。果然看见不少私人故事,原来她从小就总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里,有一个所谓“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对子女,她有重男轻女的偏心,对丈夫,却又施以绝对强权的统治。丈夫在她眼里只有一样好,会做菜,胜过任何餐馆里的大厨师。六六女承父技,也习得一手好厨艺,以至于成名后,徒儿们一致地认为,“跟着六六老师学习,写剧本的技巧没什么提高,家务活儿功夫见长”。
我读《半句实话》,除了满足窥视欲,透视名人隐私----这当然也包括要能够容忍作者不遗余力地作秀,秀恩爱,秀小孩,秀宠物,秀品味,秀父母(哪怕毁誉参半),更大的动机和收获还在于通过作者来了解女性心理,尤其是对恋爱婚姻两性关系的看法。作为一个离过婚、有小孩的中年女性,一个过来人,她对青年读者的忠告是这样的:“肯定有破釜沉舟的爱情,问题是没两年,又会归于平淡了。多让你销魂的男人或女人,也就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过后都一样。所以,把无处消耗的精力放在男女关系上,肯定不如消耗在挣钱上有回报”(178页)。可是才刚刚翻过去几页纸(184页),她又接着写道:“想跟姑娘们说:如果让我回到20岁,我依旧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男人跟他从零开始享受一段美好的爱情。原因是我到了40岁知道结果,那些房子汽车,只要我踏实过日子努力工作,不论好坏高低我总会有,但20岁时候的两情相悦,年轻的朝气健美的身体,一起挨苦的欢笑与眼泪,那些宝贵的人生经历,过去了,就再不会回来”。
作者前后矛盾吗?哪句是实,哪句是虚呢?我看是句句是实,更何况她还说过,“对漂亮的女人来说,在青春年纪找到老公比找到工作重要;对不漂亮的女人来说,在青春年纪开始打拼事业比找老公重要”。这样的忠告,当然也就更加的务实可靠了。
在一篇题为《男人如车位》的随笔中,她还交待自己属于那种不太有主见的类型,经常需要男性给指引个方向,得到指引后还会顶礼膜拜。她甚至自嘲,妇女革命之路,都被她给毁了,懒得去走,因为她认为男人就如车位一样,不管专属与否,女人都需要。可是从另一方面,她又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品味出男人的不成熟,以及漫长的成长过程,所以写下了这样的金句:“男人都会变好,只是你不一定会等到”。真的是入木三分呐。教训深刻,大约是来自于切身体会吧。
六六喜欢男人幽默,自己也能幽默,所以写着写着,就能让我读得笑出声来。例如在读者来信中,有位女青年说,她妈不让她和男朋友继续要好下去。六六在回信中给她的忠告是:“你的问题是你是否爱你男友。你要是爱,怎样都能在一起。告诉你娘你怀孕了,他不肯娶你,医生说打掉你会死。你娘抄刀就去逼他结婚了”。
更有意思的是,说到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里有一次在讨论,“大家认为保护感情最好的方式是沟通。我不能苟同。我认为保护感情最好的方式一定是肌肤之亲的舒适感,愿意亲亲腻腻。俩人要是老不和谐,肯定不能长久”。她还说她的男友不同意,“他也是沟通派,我说:‘你看,咱俩有分歧,就是沟通不畅’”。看得我顿时笑出声来,这也太幽默了吧。可是转念一想,难道肌肤之亲就不叫沟通吗?更是笑得我差点背过气去。
当然,除了八卦隐私,我总算也还能够看出一些微言大义来。例如说到艺术,她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那么多片子里“唯一能看上眼的。的确好!”“终于度过他艰难的《色戒》中年危机。十年。”这才是大实话。我么,就是喜欢读到这样的实话,管它只是一句还是半句。
《半句实话》里还说,“在六十岁上拍《山楂树之恋》这样怀旧的电影,只能说明老谋子与时代脱节了”。“我想老谋子内心里始终觉得,他和年轻的时候没两样,有热情,有干劲儿,有思想也很敏锐,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已经到了可以用别人的钱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时候了。但我个人觉得,你的理想,不能代表全中国的理想。所以花别人的钱要谨慎”。这也是大实话,而且远远不止半句。这些,的确都是我所喜爱读到的句子,尽管类似的语言书中并不多见。这也是大实话,是我自己的一句实话,不止半句。
朱小棣---原贴财新网。此处张贴得到作者允许。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享虐”与“性越境”——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的日本体验及
星期一 二月 06, 2017 3:15 pm
摘要: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是他们从日本体验以及文学书写中萃取而成的独具个性的性别话语。
关键词:享虐 性越境 陈希我 林祁
“一个落后民族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结到女人的问题。女人牵动着他们的耻的神经。” ——陈希我《风吕》
“只有回到性别的‘祖国’,成为一个女性时,我的灵魂才能安息。”
——林祁《性别中国》
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往往以西方女性主义为参照系,后发现代国家的焦虑深深影响着女性学界对女性主义在中国本土实践的判断。董丽敏认为,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背后几乎都可以看到西方女性主义“母亲”的巨大身影: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自觉不自觉的借鉴与模仿,欧化色彩十足的术语概念的普遍运用。 戴锦华、陈顺馨、贺桂梅等在女性主义研究领域很有建树的学者都指出,对西方女性主义学说的非历史性的挪用,有意识地遗忘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主义实践,必然也导致女性主义研究的“悬浮化”。 长期以来,女性主义研究的普适性追求与差异性存在一直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试图突破的现实困境。另一方面,中国女性主义话语与民族国家话语的缠绕式叙述,“风骨” 传统内在制约了女性话语的表述自主性。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女性文学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国族寓言。 女性主义指导了女性文学的写作,但也使其无意识中陷入自我设限的境地,“突围” 成为女性文学“走向深水”的必须。如何调整、获取女性主义新的活力源,成为一个问题。曾经作为中国现代化“转运使”的日本,在此当下无疑是一个有效的可供凝视的对象。
相对而言,日本的女性主义发展在接受西方理论影响的同时,强调与本土的“物哀” 传统对接,体现更多的“亲民”性,而与张扬、激进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当代作家陈希我、林祁都曾于1980年代末留学日本,“泡”日本之久,对日本的性别文化体验之深入,使他们的写作颇具“日本味”。但性别的差异也赋予两位作家对日本性别文化的体验与表现出现“口味”与“趣味”的似同且异。
(一)
晚清以来,留学日本一直被笼罩在国家伤痕的阴影之中,留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态度往往与民族感情、国家意识纠缠不清。但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日关系已经与晚清时期大不相同,“日方从政府到民间,真心地帮助中国留学生,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作为个人也许各自的主观意愿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出于对战争的反省和对华的‘赎罪意识’,真诚希望与日本在文化上渊源极深的中国能够振兴,能够长期友好合作。也有少数人当时是出于一种优越感,或者说是将中国看作对自己不造成威胁的对象而有一种心理上的自信,还有人认为要培养‘知日派’乃至‘亲日派’(持这一观点的人在近几年中国迅速崛起之后就对招收中国留学生不那么热心甚至提出要加以限制了)。” 因此,当代中国的留日学生虽有历史阴影,但这些不至于主导他们对留日生活的基本判断。反而是留学方式、留学身份的不同,以及留日前后不同的人生境遇决定了他们对日本(性)文化采取的立场和态度。
学者李怡重视日本文化“体验”的真实场域对现代留日作家的影响,这种“深度体验”的影响区别于远距离地从知识和概念的角度接受异域文化的方式。首先,这是一种全新的异域社会的生存,影响所致是全方位的。其次,这种生存体验往往与具体的“小群体”的生存环境、活动方式直接相关,与抽象的族群整体体验的概括性不同。第三,个体的人生经验与群体构成某种对话与互动的关系,形成不同的“流”与“潮”之关系。 因此,陈希我、林祁虽然同期赴日,但对日本的书写,以及表现在作品中的性别意识大相径庭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一个有着5年侨居日本经验的留学生,陈希我后来的写作屡屡回首他“痛感”出发之处——日本体验。陈希我来自“流乡”,这个叫“流乡”的地方有着移民的传统,最初,流乡人从中原移民到南方,后来又移民到海外,下南洋,闯东洋,入西洋……生命不息,流动不已。他的家族历史的基本姿势都是“跑路”,源源不断上演着“胜利大逃亡”的戏剧。家族的历史和自身的经历让陈希我对“外人”的身份、生活的表现更具有穿透力。陈希我涉及日本题材的小说有《风吕》、《罪恶》、《大势》、《移民》。留学之初,陈希我经历了与王中国相似的生存空间极度逼仄的切身体验。 “阵地”——这座二层楼的旧公寓在二房东王国民的“运作”下挤满了各色人等近40个,没有身份或身份低微的中国男人混居,仅见的极少数女人如入狼窝。这群来自中国的“流民”集中了长期黑暗的底层生存所滋生的劣根性,他们自卑自贱,又自尊敏感,相互作践,又相互理解,相互施虐,又彼此受虐,直至“享虐”。
“享虐”是一种将痛感与快感相联系的活动,它包括对施虐行为和受虐行为的享受。根据心理学研究,享虐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抵御”功能,“享虐行为往往源自被进攻的受害者自我保护的策略,通过接受苦难,甚至是自动作践,将被动接受虐待变成主动接受,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者。”二是“索取”功能,享虐者往往认同这样的心理逻辑:被惩罚即是关注,即是爱。三是“销魂”功能,通过夸张痛苦,将沉浸于现实中的痛苦的自己催眠。从美学角度来看,享虐(包括施虐和受虐)能超越生存困境,产生崇高美;追求“恶”的极致,使“恶”因深刻而更具美学价值。从信仰角度考察,享虐者以伤害肉身获得精神救赎。
长篇小说《大势》中,教师王中国因生活困顿偷渡日本,其女儿王女娲不得不在中国人混居的“阵地”中与男性同处一屋。王中国无法抑制地陷入对女儿身体受玷污的恐惧中。王中国更无法接受与女娲与日本青年佐佐木的爱情,他在自虐性的想象中,心态越来越扭曲,对女儿从言语暴力不断升级为身体暴力。《大势》借男性对女性身体的暴力强制,对自我的心灵自戕,延续着百年中国男性面对日本的屈辱感。由于二战的民族创伤性记忆,中国女性身体被作家赋予更复杂的隐喻性,“她是我的家,我的祖国”。郁达夫时代由于青春期性压抑,以及弱者子民的屈辱感而导致的自戕自虐行为,到当代留日小说作家陈希我的笔下,转而为以变态而激烈的方式保护女儿——王中国的尊严。在捍卫中国男人的尊严过程中,陈希我让王中国精神自虐、心理自虐以至于濒临崩溃。日本性文化越无禁忌,对女儿的保护意识越强烈。王中国既要对付杂居于“阵地”的一群来自中国的性饥饿的“群狼”,又要对付日本风化对女儿的改造。从一个人的防堵到一群“阵地”中国人集体寻找与日本青年佐佐木谈恋爱的女儿王女娲,直至骗婚的闹剧,从个人的疯魔变成集体性的梦魇,陈希我透过王中国以及中国留日边缘群体弥散着的夹杂着历史创痛的现实困境,重述自己留日的不堪体验,其载体往往就是女性的身体。混居在日本社会黑暗角落的中国男性是一群被“去势”的男人,他们唤醒乃至张扬自己性属性的方式是变态地在女人身上宣泄。
从本质上说,享虐哲学事实上是一种弱者哲学(有时也表现为强者不堪重负转而求弱),体现在两性关系中,尤为突出。对持“耻感文化”认同的日本人而言,享虐是雪耻和升华。受难才是真正的雅,受难是一种高级,受难是灵魂的狂欢。 陈希我和林祁都注意到了日本战后女性文学的“狂气”——现代“核家庭”压抑下的“主妇病”。女性由“意念偷情”、沉默的自虐与反抗,到“通奸小说”的通奸、外遇、不伦等反制度的出格行为,表现了女性深深的绝望。在陈希我看来,中日女性在反抗男权的方式上有“阴毒”与“阳毒”之别,日本女性往往表现为“阴毒”——以自虐而虐人,中国女性往往表现为“阳毒”——虐人而自虐。“阳毒”则多以行动示人,推进情节的发展。“阴毒”连接着“物哀”的传统,更多显现为心理上或精神上的病症——自闭、抑郁、歇斯底里。压抑越深,“阴翳”(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越甚。以此病症反映于文学,则揭示人性更尖锐而深刻。陈希我对日本女作家圆地文子小说《女坂》思考颇深,“女坂”即与男人区别的女性世界,这个幽闭阴翳的女性世界呈退守自虐的姿态,以“小”而示其美,以“小”示其深。日本文学日本著名评论家、日本女性学研究会原理事长富士谷笃子曾感慨:日本是主要靠女性确立了民族文化特点的国家,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就女性基本上不能进行社会参与的现状而言,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也是绝无仅有。即使到了“二战”后,日本社会开始实行民主体制,女性生活变化显著,但也并未根本改变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认知。 影响所至,日本文学传统以微观“物语”展现极致的精巧,也往往导致病态的自我暴露。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享虐有着深刻的文化基础,也是一种普遍(或隐或显)的存在。但在中国,不仅研究有限,且只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文学创作更是乏人问津。陈希我从早期的留学体验结合回国后对享虐现象的理性认知,在文学创作上自成“硬”、“狠”、“阴郁深黑”而至于“粗暴”的特质。“在亢奋、窒息、狂怒和恐惧中深刻地感受着我是‘在’的。”(李敬泽)这些都是陈希我呈现于文学的“享虐”之实证。
(二)
“越境”是林祁的生活常态,“性越境”是其作为一个女性主义作家的书写姿态。从身体的越境到观念的越境,林祁从出征的女战士转身为回归的女学者。
林祁的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福建文坛,从《唇边》、《情结》出发。那是一个属于诗的时代,一个新的美学原则崛起的时代(多年以后,林祁戏言“乳峰突起如美学原则”)。林祁写诗有家学使然,也幸有名师指点,更重要是她自己执著的因“舍”而“得”。她本可以做一个幸福的知识女性,但是“渴望太多真不妙,这是痛苦的诗”(蔡其矫)。此时,林祁的女性意识在觉醒中,但更多想向外界证明一个“解放”了的女性的独立价值。她曾经崇尚假小子风格,“六十年代而后的一段时间里,整个社会试图消泯女性和性别特征,无疑是严重病态社会观念对社会心理和对个体生命权利的扭曲”。出生于书香门第,作为“内定右派”父亲的长女,“林祁带有类似‘原罪’的负疚感,希望摆脱命运的被歧视地位”。 她奔跑于“半边天”的广阔天地:插队,串联,出国;上峨眉,溯闽江,执教鞭;上大学,进省报,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然而“只在白天潇洒、赢得好名声”的“我”非我,真正的“我”“宁愿选择黑夜,梦能卸去伪装,幸福只在瞬间”。 她要不断寻找本原的自我。留学日本为了“读得书,赚得钱,看得世界”,林祁的新选择丰富着“我看”。
尽管也有过“荒岛”的底层体验,但相较于陈希我“流民”式的挣扎,林祁的生存压迫感并不强烈,因而她的写作更多表现为“踏过樱花”之后的从容。“门”与“窗”可谓是荒岛时期林祁文学创作的核心意象。诚然门是一种需要,窗是一种奢侈。在国内从入学到就业到出国,林祁挤进、挤出过各种“门”可谓幸运,但“门”的获得是一种基本权利的获得,“窗”才是自然的进出口。“无窗”的末等舱、“无窗”的和式公寓,在“荒岛”、“空船”——无窗的岁月中,林祁的随笔散文突破了文化的边界,进入一个更挣扎更深层的思考。同时,在幽闭的空间中表达对“窗”的渴望也是林祁女性意识滋长旺盛的时期。在日本,她第一次了解“性快乐”!
我的心是漂流之舟
认定在你的眼里寻到了河流。
——《归来的陌生人 题记》
从情诗爬出遍体鳞伤的我
让该发生的发生
——《辻》
真想是你指尖的烟蒂
被吮吸成烟圈
也柔柔地将你缠绕
……
没有丧家之痛就该沉默
——《中年风景》
留学日本六年后,林祁回到北大的课堂,由女诗人向女学者转型。“近年来,我于冥冥中被一种生命本体召唤,牵引着投身女性学研究。” 1998年林祁以《“风骨”与“物哀”——二十世纪中日女性叙述比较》获得北大博士学位。此间,她依然从事创作,同时与他人合译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的《望乡——底层女性史序章》、水田宗子的《女性的自我与表现:近代女性文学的历程》。
林祁后期的创作受女性主义研究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9年林祁回到故乡厦门,穿行于两种文化之间。这一期间,她“在地”重新深度体验了陌生又熟悉的 “中国”,以跨文化学者理性的眼睛重审故乡的风物,以“裸诗”宣告走过人生的半个世纪后的再出发。“强调身体在漂流与写作之间的在场,意将身体从黑暗处解救出来,让身体与精神具有同样的出场机会,不被这种或那种意识形态所遮蔽。” 从出发时极具革命色彩的“出征”话语,到归来宣告“裸诗”,林祁的女性主义染上了浓浓的“和风”。
林祁将中日两国1980、90年代的女性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弑母——审母——寻母(对母性/生育性的表现)”的发展过程。而20世纪中日女性文学则沿着“女人是人——不是女人——现代女人”的历程。重审女性自我,塑造现代女性成为当下女性文学重要的表现领域。经由对女性文学的研究,以及日本文学物哀传统——女性气质的影响,以及当代日本女性随笔作家“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日常体验进行透视并以‘身体语言’作直截了当的叙述”的启发,林祁的创作观念与写作风格有了明显的改变。“文笔坦诚犀利,充满反讽的智慧。”“这类女性散文结体自由,文无定法,不再期待美文的感化,力求简化艺术与生活的中介式中间层次,以最大限度缩小语符与读者之间的空间期待而带给读者出其不意的震撼。” 将以上林祁对日本当代女性随笔作家的评论移置到她本人的诗文集《莫名“祁”妙》上,也是十分妥当的。从“铁姑娘”的非女性化的历史解放到“女”学者的自我认同,林祁用日常心态、反讽手法写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铁姑娘“天生这旗的色彩/当然迎风潇洒……我伸张自己/敢向地平线/吻响我的性别”(《唇边》)。如今她自我介绍:林祁,字“莫名祁妙”,号“丰乳肥臀”。彷徨日本,无歌可泣。在水中亦敢作狂想:“人被世俗包裹得太厚,脱光便成了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幸福。”然而,“美,就在裸与不裸之间。”作者坦然宣告:“‘本胖胖’认为,阴道就是阴道,一裸露还叫‘阴道’吗?的确,阳具拥有崛起之美;而阴道之美,正在于阴之隐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男女有别,非性别歧视,是阴阳各具。当然,‘阴道’一直背光,一直阴之隐之,会不会成为阴曹地府呢。”
长篇纪实小说《莎莎物语》获日本新风舍出版大奖头等奖。林祁在中国第一例变性人——张克莎性别转换的决绝中,在“他”者的境遇中进一步自审“女人”。中国变性第一人要实现比女人更女人的梦。“正是这个女人在我的灵魂深处,顽强地要成为女人,要按女人的方式生活,要按女人的情感恋爱,还要按女人的性心理来完成性爱。” 还要执着于辨析,我的情欲到底是属于原来男性的情欲,还是属于女性的情欲,是来自同性恋在性爱过程中幻想出的女性情欲,还是从性爱方式到性心理都来自彻底的女性意识。张克莎不仅要确认生理、心理上的性别,她还顽强地自我建构社会性别意识。“只有回到性别的‘祖国’,成为一个女性时,我的灵魂才能安息。”
(三)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政策所致 ,当代留学日本的群体年龄相对偏大,陈希我和林祁都是1989年去往日本,此时,他们都已在国内工作多年,陈希我26岁,林祁32岁。他们在中国“大时代”成长的“原风景”已经为他们的生命打上底色,留日体验尽管深刻,也无法根本改变他们写作的中国视角,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被重新塑造了。相对而言,日本性别体验对陈希我是一种书写素材,影响其写作视角与方法的调整,对林祁却是其性别意识与性别身份的再造。两位学者型的留日作家在性观念上都较为成熟理性,即便对一些极端的性取向,性行为,包括横亘在中日之间的敏感话题——“慰安妇”,也极少道德判断。陈希我多人性暴露,多在心理开掘。与陈希我在享虐中恶狠狠地暴露性关系的不堪相比,林祁对现实中“越境”的性更多作为知识女性的理解而宽容。林祁多现实关怀,这与其记者出身的正义感有关。林祁认同《望乡》原著作者山崎朋子的写作初衷:关注近代日本百年史上作为资本与男性附属物被损害的女性,尤其是最底层的“南洋姐” ;修正男性研究者的研究方式——调查诱拐妇女的方法与经济组织,深入“南洋姐”的生存实态和心理结构,不把女人当成“第二性”,当成研究的数据、资料,力图还原其“女人性”。
陈希我的女性意识,其小说对女性的书写既是滞后的,又是先锋的。 一方面,充斥着百年中国民族主义论述压抑下的暴力叙述,一方面又表现为对变态性行为与性心理的理性分析。陈希我小说有女性却无主义,或者说陈希我的写作无女性主义自觉。“女性解放搞了几十年,女人最后却自己束手就擒,可见不是一句解放那么简单。” 陈希我回答女性学者的尖锐问题时,态度是缺乏真诚的,或者他并未意识到男性的轻慢对女性解放的负面影响。陈希我小说中的女性往往缺少主体性、精神性,更多成为男性的(权力)欲望表达的对象。尽管他也自我开脱:“我的小说里虽然有着对女性身体的肆虐,但这跟流行的并不一样。它们是贬女人而抬高男人自己,即使是自我贬低,其本质也是不甘。可是我的男主人公却也自戕。也许你会说,这恰是显示了男性的主体性。但是这里有所区别,当男性用自戕显示壮烈的时候,或者他用自戕抗议的时候,或者他用阳痿博取社会主流同情的时候,他仍然显示出男权,但是如果他只是自戕本身,就是自我否定。” 即便如此,陈希我男性中心的创作视角仍然是非常突出的。《抓痒》写的是中国版的“主妇病”,但对女性意识开掘并不深,也验证了中国女性婚内反抗更多采取的方式——“阳毒”的一面。小说隐约可见渡边淳一《失乐园》的影响痕迹,但由于社会差异、文化差异,乃至作者性别趣味差异导致的审美趣味却大相径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陈希我深受日本性文化的影响,了解日本社会中女性的“狂气”,能突破男女两性之大防,敢于面对性之“恶”,客观上对女性深沉意识的开掘起了推动作用。
将身体尤其是女性的身体与国家民族的沉重关联,是中国传统女性身体观与近代中国屈辱历史共同作用所致。陈希我的小说钟情日语“风吕”的洁净、更新、重生。“风吕”日文的意思是“洗澡”,洗澡是中国人的隐私,是不可道之处,而对于日本则是一种寓于日常习俗中的深层文化心理。中国人视女人身上的性污点为不可饶恕之过,它不是病毒细菌,靠洗澡能洗得干净,它镌刻在中国男人的灵魂。女人一旦身体沾染上性污点,永远不可能重获洁净之身。日本人对洗澡非常的重视,且可以混浴、裸浴、露天浴。他们认为,洗澡并不只是为了身体的清洁,裸体容易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甚至恩怨也可以在裸体中相互谅解。更为重要的是,“在洗澡中,新陈代谢加快,细胞更新,所有的细胞更新过了,这身体又变成新的身体了。一个有着很强再生力的民族,必定是个强调洗澡的民族”。
然而,诚如水田宗子所言,“将女性身体象征化和神话化反映了现代男性无力化的自我的苦闷。”20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更应该聚焦于对父权制度及其文化影响下的人类文明的负面后果,对其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和批判。 这种自觉意识更应寄望于女性作家。林祁自谓一生“系”水,她的诗文更爱“泡”日本的自在与融入。在细细咀嚼中,学习欣赏日本的“快”与“慢”,寻找现代中国人应对“速度”、“发展”的救赎之道。超越男性主宰的世界之沉重,化“泡”的“沉沦”为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与修正。归来后的林祁喜欢“和文汉读”—— 用汉语的语意重释或挪用日本语,有时也斜解日语。“和文汉读”对国内长期受革命话语、消费主义话语侵蚀而逐渐僵化的汉语具有解放意义,回到语言本身,体味作为独立女性的生存方式的语言之精美。“一生悬命”即拼命之意。“放题”、“人生放题”指自由随意,真实地记录下这些来自生命的某一时刻的暗示和信号,不拘泥于任何方式。“傻必戏”是孤独,是独立女性既自省又自娱的反讽意识。在挪用日本语汇的过程中,林祁重新理解了一个“出征”的女性的生命意义。正如她重读《警世通言》后的感悟:“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将自己“裸祭” ,日语把狂欢的时刻称作“祭”,沉湎于“祭”的仪式与庄重,林祁只想是一个彻底的女人——“原谅我只是女人/女人的狂欢/宁可是一束光/惨白如病/炽烈如冰”(《雪中狂欢》)“回归赤裸/一把抱住风/或者被抱入柔怀”。对女人情爱有如献祭般的苛求。
林祁爱谈“之间”,艺术总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她思考的女性解放之路也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女性研究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参照。之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之间是不被规范的。之间是一种最佳状态。之间不仅有空间意义,意味着自由,不定点,还有时间意义,意味着不曾完结。她“泡日本”而不沦陷,她思考革命、政治使男人性无能、性无趣,女性主义的发展和最后走向究竟在何方?她将此思考凝结为“石船”意象:保持永远出征的姿态,梦想已凝固,依旧要扬帆。
事实上,女性主义探索的女性文学的价值不在于排他性的独立,也不存在一个终极的理想的女性主义文学,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与男性文学形成“参差对照”之中,陈希我和林祁的性别书写形成富有意味的对照组。
裸祭是日本冈山县的传统习俗,是日本三大“奇异节日”之一。参加者都是男性,他们只系日本传统的兜裆布,几近全裸。通过狂欢仪式祈求富足平安。
董丽敏.性别、语境与书写的政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贺桂梅.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朱建荣.留学是我们回顾历史、观察当今、面向未来的一面镜子,大潮涌动:改革开放与留学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李怡.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陈曦(陈希我).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D].2007.
陈希我.真日本. [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日]富士谷笃子.女性学入门,张萍译[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
孙绍振、林焱.林祁评传,林祁.归来的陌生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林祁.,裸诗.国际华文出版社,2012年。
林祁.望乡 译后记,山崎朋子.望乡,陈晖、林祁、吕莉译[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林祁.裸诗宣言,裸诗[M].厦门:国际华文出版社,2012.
林祁.风骨与物哀——二十世纪中日女性叙述比较[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林祁.莫名其妙——林祁诗文集[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林祁.性别中国:莎莎自述:从大陆将军之子到港台酷女[M].台北: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97.
李昱.1978年以来的自费留学政策及其影响,廖赤阳.大潮涌动:改革开放与留学日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日]山崎朋子.望乡:底层女性史序章,陈晖、林祁、吕莉译[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陈希我 张莉.写作同时也审视写作者自己——张莉VS陈希我对话录[J].《南方文坛》2010(2).
同上。
陈希我.风吕,我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日]水田宗子.女性的自我与表现:近代女性文学的历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Enjoying Sadism” and “Crossing Sex Border”
---On the Present Overseas Chinese Writer Chen Xiwo’s and Lin Qi’s Japanese Experience and Their Gender Discourse
Chen Qingfei
Abstract: The current overseas Chinese writer Chen Xiwo and Lin Qi have been submerged in Japan’s typical sex culture for an extending time. They employed the different sex discourse and writing to present the Chinese writer’s trying to understand and refl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set in the backgrounds of society and culture, history and reality, developing a multi-lateral reading space. “Enjoying Sadism” and “Crossing Sex Border” are two terms they extracted from their experience in Japan and molded in their writing.
Key words: Enjoying Sadism, Crossing Sex Border, Chen Xiwo, Lin Qi
文/陈庆妃
《湘潭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中国外交部昔日的内斗
星期日 二月 05, 2017 6:10 pm
一个美国朋友送了我一本《the man on mao’s right》。作者是冀朝铸。冀朝铸这个名字早就熟悉,还在电视上某个采访节目中看过他几眼。这就莫名其妙觉得这本书是熟人写的,平添了一点兴趣。把书翻开,看了前面几页,发现该书是自传,还发现作者童年到了美国,一直读到哈佛,却半途辍学,回到红色中国帮祖国…..我的神经立时被拨动了,就把书放在床头柜上,计划慢慢读下去。
说是慢慢读下去,就这样读了很多日子。有时没有读,有时读几页。如此这般懈怠,却还是最终读完了这本书。可见愚公移山的寓言是有实证意义的。
冀朝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迫不及待地要回国,主要是受了他大哥的影响。他大哥叫冀朝鼎,早就是中共地下党员,跟周恩来单线联系。抗战一开始,冀朝鼎就被周恩来指派,带领父母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到了美国纽约。他们的父亲叫冀贡泉,早年留日,后来做过山西教育厅长和司法厅长。冀朝鼎是父亲的骄傲,屡屡在一家人面前得到父亲激赏。大哥也就成了冀朝铸的偶像。冀朝鼎在1949年后先期回国,对冀朝铸形成了遥远的精神召唤。乃父到美国后,在唐人街跟唐明照(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联合国副秘书长)一起办报(如今《侨报》的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他们的父亲也告别妻子和子女,一个人回到了北京,为新政府做事。父兄前后回到祖国怀抱,冀朝铸也拿定主意,回到祖国。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小哥哥却对家国毫无感觉,没有追随父兄的足迹,也没有受弟弟的影响,就一直在美国呆了下去。
韩战开打,冀朝铸心急如焚,决定立刻回国,报效祖国。这个时候,他已经读到了哈佛二年级。他找到校方,要求退学。接待他的一个女士听他把理由陈述了,大为惊异,也大为抱憾,劝他再读两年,拿到学位再作计议。怎奈冀朝铸决心已定,一定要回国。这个女士只好作罢,为他开了学历证明,还把一部分奖学金也退还给他,好让他有盘缠回国。
冀朝铸回到祖国,立即要求上前线,不过负责接待归国留学生的有关方面却没有应允,而是让他到清华大学学习。冀朝铸选择了化学专业,立志要为中国的化工作出贡献。不久,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外交部找到他,要他立即到板门店为谈判服务。多年以后,他在美国,面对听众,这样表白在此期间的工作:“我没有射出过一粒子弹,做的只是速记工作。”
凯旋后,他获得一枚勋章,父亲为之骄傲。他本来还计划回到清华,却再被召唤,到日内瓦、到万隆……外交生涯一发不可收。后来参加了中美密谈,并赴任驻美联络处。再后来,担任驻斐济大使和驻英国大使,在联合国副秘书长任上退休。
书里关于他人生的这些篇章固然引人入胜,但最不同凡响的是他对外交部人事的披露。在中共高官们的回忆录中,有个潜规则,提到人事纠葛,如果对方的政治生命尚存,往往用XXX指代。而冀朝铸却难得的直率,在书中无所顾忌,对王海容、唐闻生和韩叙多有微词。
要说起来,唐闻生跟冀朝铸是世交,唐闻生的父亲跟冀朝铸的父亲在美国曾经是肩并肩的战友。唐闻生的英文名叫南希,小时候跟冀朝铸一家来往甚密,冀朝铸回国后,受周恩来的指派,到北外找翻译人才,就找了南希。后来,南希如日中天,跟王海容一起成了文革中外交部炙手可热的实权派。唐闻生后来还当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个头衔乃外交部女性中第一。唐闻生在政治上相当激进,在外交部得罪了好多人。她跟冀朝铸有过几次争辩,并渐行渐远,终成水火。文革后,唐闻生失势,在五七干校劳动了好久。有一次,她在地里正好跟冀朝铸相遇,主动对冀朝铸示好,说:“我们可以谈一下吗?”冀朝铸一边走开,一边说:“有什么好谈的?”
王海容和唐闻生在冀朝铸笔下,被称为“那两个年轻女人。”这两个女人在外交部一手遮天,连外交部长乔冠华都惧她们几分。大约1975年的光景,乔冠华和章含之还把冀朝铸秘密找来,商议如何整掉这两个女人。乔冠华的计划是把冀朝铸派给毛泽东当翻译,接近江青,通过江青把两个女人拿掉。在乔冠华看来,江青和这两个女人势不两立,他亲眼见过她们争吵。冀朝铸不同意,认为江青没有人气,此计很危险。乔冠华说,他这招是以毒攻毒。后来,冀朝铸果然被派去给毛泽东当翻译,只是通过江青斗王唐的事却不了了之。
冀朝铸跟这两个女人之所以结下梁子,主要还是因为了一桩事。冀朝铸到驻美国联络处工作前,周恩来决定几个外交官都可以带家眷。但冀朝铸到美国后,他的妻子却一直不能前来。冀朝铸后来终于明白,他妻子因为父亲在台湾这一层关系,被两个女人扣在了国内。
如王海容和唐闻生这样的人其实是打下那个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她们的性格已经没有了个性,只具有时代烙下的政治印记。这类人在那个时代数不胜数,他们遍布在各个角落。比如我就读的川大哲学系的党总支书记吴绍希也是其中一个。这些人只有鲜明的所谓党性,而常人身上所具有的温情都泯灭得干干净净。
韩叙在书中也是一个丑角。他不如长征老战士黄镇开明,在任何外交场合,总是对冀朝铸贴身盯防,生怕冀朝铸干了什么坏事。韩叙后来回国当外交部副部长,再后来,被派往美国接替章文晋做大使。冀朝铸也认为是章的同伙,也被召回,改派弹丸小国斐济做大使。冀朝铸要求多呆一个月,处理一些家事,也被拒绝。韩叙声言:他到美国后,不愿再看到冀朝铸。
按照冀朝铸夫人的说话,他和她是幸存者;在我看来,他和她还是幸福的。
文/木愉
http://wxs.hi2net.com/home/news_read.asp?NewsID=93694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回忆我与著名剧作家苏叔阳的友谊
星期六 二月 04, 2017 11:59 am
我年轻的时候居住在北新桥。听友人讲:在交道口电影院附近居住着一位大剧作家叫苏叔阳。
当时苏叔阳先生的话剧《丹心谱》和《左邻右舍》正在中国美术馆附近人艺的小剧场演出。在北京友人的介绍下,我在一个普通的北京四合院中见到了苏叔阳先生。
苏先生是河北省保定人,1938年出生,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要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苏叔阳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苏叔阳先生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
初次见到苏先生,苏先生给我的印象是:“普通、平常、温和、真诚、满头银发的老师的形象。”
第二次见到苏叔阳先生,是在北京图书馆特藏室。我母亲刘淑琴家居住在雍和宫附近,在这座藏传佛教的古刹后面有座和尚大庙叫柏林寺。文化大革命时改作了北京图书馆特藏室。1978年夏天的某一天,我正在图书馆查找有关大刀王五的历史资料,突然在阅览室巧遇到了苏叔阳先生。苏先生讲:著名电影导演谢添先生请他到图书馆查找《燕子李三》的一本民国出版的书籍,当时苏先生没有查找到,我因为与该馆的馆长宋克夫先生是好朋友。在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很快第二天我查找到了《燕子李三》这本书。燕子李三大名叫李靖华(?~1934年)又名李凤三,绰号“燕子李三”,河北沧县人,早年住天津,自幼习武,擅轻功,穿墙越脊如履平地,行侠尚义,被迫为盗,常劫富济贫,曾夜入军阀万福麟私室劫取巨金散发路人。常出没于鄂、沪、京、津间,曾在武汉与中共地下党蒋有良关押在一间牢房。他深明大义,毅然协助其越狱脱险,并赠与钱物。1934年,故宫国宝被盗,落入外夷手中,冒险盗回,在放回故宫时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我后来给苏先生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讲到了“燕子李三”,讲到我们北新胡同有位著名评书艺人叫陈荫荣,陈先生会说《燕子李三》这段评书。据我哥哥燕生讲:随后有一天,著名导演谢添先生、苏叔阳先生,演员秦怡女士还乘小汽车找过我。我那天没在家中,我哥燕生带苏老师找到陈府。
据说,1978~1998苏叔阳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话剧作品有《丹心谱》、电影作品有《夕照街》、长篇小说有《故土》、《理想的风筝》、《西藏读本》等。
苏先生曾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多个奖项。2010年7月曾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苏叔阳先生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是我国当代杰出作家。先生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德语、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日文、波兰语、捷克斯洛伐克文、意大利语等外文。
《丹心谱》话剧曾荣获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奖。
听《昌平报》席立娜记者介绍:今年4月份将邀请嘉宾苏叔阳先生作客昌平读书会。
我作为昌平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的读者,热情欢迎著名剧作家来我们昌平作客读书会。我们回龙观有历史古迹——《真武庙》,欢迎苏先生有空暇时光能来参观游览一下。祝先生身体健康。
---李春生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精选剧本故事推荐”上线欢迎关注
星期三 二月 01, 2017 2:27 pm
黄埔开疆/文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中国影人平台在业界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感谢所有的行业从业者一直以来对平台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的影视行业正处在高速成长的发展期,不同领域的机构和优秀人才正不断涌入,未来20年将会是中国影视行业的黄金期,谁抓住了这新一轮的机遇,谁就将在在这个舞台上获得意想不到荣誉和满足。以下简单分析一下影视行业的未来可见趋势。
电影行业,自2002年年产不足100部到2012年年产800多部;票房从2002年不足10亿到2013年9月底达到161亿预计年底突破230亿,排名为全球第二大票房;观影人次从4千多万到5亿人次;电影屏幕从02年1800多块,到2013年9月16118块预计年底突破18000块,3年后预计突破30000块,5年后突破40000万块,可见电影产品的渠道已快速构建成熟。近年来,好莱坞的影视公司已经通过合资、合作、合拍、设立独立机构等各种途径和手段正在渗透中国的影视领域,中国的影视从业者不不再是内部竞争,而是将参与到全球博弈。而在好莱坞剧本平均成交价格在200万美元左右,高达600-800万美元的剧本也不少见。在未来5年,中国出现单片30亿-50亿票房的电影将水到渠成。可以预见,中国电影行业对优质电影剧本和好故事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好剧本的价格价格达到千万或数千万不会遥远。
电视剧行业,中国正处在全速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电视是观众获取娱乐和资讯不可或缺的媒介,当下年产电视剧在18000多集,是行业内风险相对稳定的行业。未来电视剧的质量将会越来越高,采取电影化的拍摄条件进行电视剧的制作已是行业中的共识,谁还在糊弄观众,谁必将被淘汰。随着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这些社会生活的主流构成的代际,正经历着传统和现代、理想和现实、心灵和物化、东方和西方等种种元素多层面的碰撞、交融,这为创作者提供了海量素材。整个社会分工细化、互联网宅文化引起的交流虚拟化,都让个体情感的现代化龟裂特别渴望从电视等大众媒体获得情感共鸣的滋养,观众比以往更有兴趣去了解和深入不熟悉的行业,因此,可以推断,随着电视剧类型的更像换代,编剧的更新换代在所难免,求新求变,才将是电视剧行业生存之道,电视剧编剧的价格从平均150万到上千万的价格向上提升,有着更明显的趋势。
网络剧行业,网络剧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在悄然发力。腾讯视频重磅推出的自制剧《我为宫狂》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目前网络播放量已破两千万。腾讯与金立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金立将以2000万元冠名支持腾讯大型自制剧《快乐ELIFE》的拍摄,打造中国最大规模网络自制剧营销推广合作。此前,优酷推出了《嘻哈四重奏》和《泡芙小姐》等系列剧,乐视网推出了《我叫郝聪明》《唐朝好男人》等自制剧,搜狐视频推出了《钱多多嫁人记》和《秘密天使》等门户自制剧。这些自制剧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视频网站的商业模式开始从重金买入影视剧作向自己拍“大片”转变。随着互联网视频的大力发展,国内视频网网剧剧将会从投入成本低,题材同质化,向针对互联网特色、互联网用户的独特审美习惯,符合互联网用户的喜好题材,短小精悍、风格鲜明、笑料百出的剧集能够产生强烈互动的方向发展,未来,网络剧将可以直接与观众互动,边拍边播,观众的意见甚至可以直接决定剧情的发展走向。基于网络剧的特点,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将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事,为互联网创作故事的编剧也将从互联网一代的写手中脱颖而出,优秀的网络剧编剧的价值将会出现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以上简单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的竞争中,优秀的编剧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事脑力劳动的创意者的编剧们,无论是创作电影,还是电视剧、网剧或者其他,只有紧随时代,创作符合时代特色的故事才会拥有广泛的受众群和粉丝。未来,真正的明星,不仅是拥有粉丝最多的演员,更会是那些会讲故事的编剧们。
除此之外,那些会策划、会讲故事、会写剧本的编剧和作家,无论在电影、电视剧、网络剧、话剧、舞台剧、音乐剧、小品、相声等领域,都将焕发更大的光芒,被各种资本追逐,因此欢迎所有需求好故事好剧本的机构和个人关注“精选剧本故事推荐”,从中淘到让你们赚取进真金的“剧本”,更欢迎有志于创作好故事写作好故事的编剧和作家们关注,让你们的作品最终都能搬上大银幕。黄埔开疆
精选剧本故事推荐
------------------------------------------------------------------------------------------
【订阅】新浪微博/微信搜索 “精选剧本故事推荐”或“jubenku”
【宗旨】为影视机构挖掘好故事 为好剧本故事找到出路
【职责】本账号推荐精选电影、电视剧、微电影、网剧、栏目剧等剧本;推荐可供改编影视剧的小说故事;挖掘并推荐有融资需求的影视剧项目,同时关注编剧作家行业动态。
【分享】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分享给好友
【投稿】[email protected]
【投稿要求】亲,投稿请按照如下格式
《***》故事说明
编剧/作者:
作者简介联系方式:
类型:
集数(文学作品可不填):
人物小传:
故事梗概:
作品样张:
【影人平台】中国影人平台致力于为影视媒体文化人和影视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经过两年多发展,中国影人平台已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中国影人大讲堂、中国影人编剧工作室、影人网、“精选剧本故事推荐”微信公众账号等知名品牌产品项目。平台现已汇集了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纪录片、动漫、演出等行业投资人、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美摄录、服化道等领域近万位专业注册会员,建立了产业上下游广泛的人脉,为从事影视研究、创作和投资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交流合作】黄埔开疆 电话及微信:18710196088 微博@黄埔开疆 QQ:232297193
【信息扩展】详见影人网zhongguoyingren.com和新浪微博@精选剧本故事推荐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精选剧本故事推荐”
星期三 二月 01, 2017 1:37 pm
自“精选剧本故事推荐”的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以来,得到了广大影视行业的热烈响应,更基于中国影人平台两年来的积累,为“精选剧本故事推荐”账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诸多寻找好剧本好故事的公司都在关注我们的发展。鉴于此,欢迎各位编剧、作家、作者以及有志于编剧行业的老师们投递你们的稿件,我们在您和影视制作机构及影视从业需求方中间搭建一座桥梁,助推您在点灯熬油之时经过精雕细琢创作的佳作找到伯乐。
为此,请您按照如下要求投稿: 标题: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编剧***:*集类*电视剧剧本《***》编剧***:*类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影视改编《***》 文档内容:提交文档的信息请按照如下格式推荐: 作品名:参照标题格式 编剧/作者:*** 作者简介联系方式:请写200字以内的自我介绍。 题材类型:注明作品的题材或者类型,如年代戏、历史戏、都市伦理、小清新喜剧等; 集数(文学作品可不填):标注作品的数量; 人物小传:人物小传。 故事梗概: 为了保护创作者的创作成果和版权,我们只在公众账号上推荐故事梗概,因此请用500字内容对作品进行全面介绍,以便于“精选剧本故事推荐”的公众账号推荐。如制片方对故事有兴趣并有更具体的要求时,我们会和编剧进行沟通后根据具体情况,推荐故事大纲及剧本样张等。 故事大纲:整个故事介绍。 作品样张:作品的部分内容,电视剧剧本任选三集,电影3000字或者10场左右,小说3章内容。 备注:投递稿件的老师可以增加其他内容,如市场分析,卖点,或者其他名家的推荐等。 承诺:未经编剧许可,剧本故事大纲和剧本样张不向任何第三方透漏。
精选剧本故事推荐
--------------------------------------------------
【订阅】新浪微博/微信搜索“精选剧本故事推荐”或“jubenku”
【宗旨】为影视机构挖掘好故事为好剧本故事找到出路【职责】本账号推荐精选电影、电视剧、微电影、网剧、栏目剧等剧本;推荐可供改编影视剧的小说故事;挖掘并推荐有融资需求的影视剧项目,同时关注编剧作家行业动态。
【分享】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分享给好友
【投稿】[email protected]
【交流合作】黄埔开疆电话及微信:18710196088微博@黄埔开疆QQ:232297193
【影人平台】中国影人平台致力于为影视媒体文化人和影视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经过两年多发展,中国影人平台已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中国影人大讲堂、中国影人编剧工作室、影人网、“精选剧本故事推荐”微信公众账号等知名品牌产品项目。平台现已汇集了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纪录片、动漫、演出等行业投资人、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美摄录、服化道等领域近万位专业注册会员,建立了产业上下游广泛的人脉,为从事影视研究、创作和投资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信息扩展】详见影人网zhongguoyingren.com和新浪微博@精选剧本故事推荐
---黄埔开疆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
|
Blog 拥有人: |
主持 |
作者群: |
(没有) |
Blog(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八月 2025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连络 主持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
Yahoo Messenger :
AIM Address :
ICQ 号码 :
关于 主持
注册时间 : 星期四 十月 13, 2005 7:13 am
来自 :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主持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48 pm
问好,肖今!
肖今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2:13 pm
又来喝酒了!可比咱家女儿红
主持
星期四 二月 07, 2008 1:11 pm
各位网友,新春快乐!
谢谢来访,继续关注!
黑色闪电
星期二 二月 05, 2008 12:12 pm
来看主持
久违了,春节快乐!
肖今
星期二 一月 01, 2008 3:29 am
呵呵,相信这是一个深深的老酒坛子!
祝新年快乐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11:27 pm
问好主持,圣诞快乐!
山城子
星期六 十二月 22, 2007 10:32 am
问好!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7:24 am
找来看戏来了。一直以为你这里戏特多。 
黄崇超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7:28 am
祝国庆节快乐!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 星期日 二月 25, 2007 3:08 pm
文章数量 : 6358
Blog(博客)历史 : 6759 天
回响总数 : 836
观看人数 : 4215804
RS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