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托遗响于悲风:阿炳与他的《二泉映月》
星期三 三月 08, 2017 9:35 am
《二泉映月》是阿炳真正的伟大创造,它通俗、平民化而又高雅。琴音是世俗的,阿炳拉着二胡,面对的是他自己和最普通、最下层的百姓。那弦上流淌着的琴音,富有民间通俗的音素,马上就能被稍具二胡乐感的人所感悟。
********************
上了年纪的无锡人谈起瞎子阿炳时,心情总是很复杂。一方面,相当鄙视阿炳的生活状态。阿炳21岁时,死了父亲,开始主持无锡崇安寺北边的雷尊殿道观,但随即染上了旧社会的多种恶习,后来把道观做斋事的法器都卖了,生活无着,穿着邋遢,真是吃尽当光,行迹猥琐;30多岁时,身上毒病发作,无钱治疗,双眼都烂瞎了,成了瞎子阿炳。另一方面,对阿炳的为人又很佩服。阿炳穷极潦倒,平时他身背琵琶,手提胡琴,由妻子拿根竹竿在前扶引,穿街走巷,卖艺演唱,自食其力,或是说唱当时发生的新闻,苦苦维持生计。阿炳大骂过汉奸,对于国民党的利诱不为所动,是很有骨气的。
阿炳小时学艺,十分认真、刻苦。我听老人讲过,就是在夏天他也不间断,晚上蚊虫多,阿炳就把双脚伸进储水的瓮头里,避开蚊虫的叮咬。他的二胡拉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将胡琴放在头上他也能拉,还能模仿多种动物叫声、小孩哭声等。新中国成立前,我曾两次看过阿炳卖艺。一次是在城中公园的西南角大四角亭里。我刚进公园,就见一群孩子在跑,嘴里连喊“瞎子阿炳,瞎子阿炳”。我好奇地跟了过去。来到四角亭,亭子三面已坐满了人,只见瞎子阿炳坐在长条板凳上调弦,接着就随琴声唱了起来。胡琴拉的是《苏武牧羊》曲,但唱词是他新编的,这是他在“唱新闻”。由于这曲子是我熟悉的,他新编的歌词也通俗好记,他反复唱了几次,所以开头几句我至今不忘。唱词是:“金钱,实在太可恨。想我戴志成,谋财又害命……”原来不久前,老北门外发生了一件惨案:一家老太拿了儿子寄来的信叫侄儿戴志成去看,侄儿见是汇款单,于是把钱领出后,就设法把老太杀了,案件侦破后,侄儿被判死刑。瞎子阿炳就把这段新闻编成了可唱的新闻。
另一次是在崇安寺北的王兴记小馄饨店上面的茶楼上,也是一些小孩赶热闹把我引上去的。来到楼上,四处都是茶客,阿炳就站立中间,先是拉几声胡琴,引得大家叫好。然后又打竹板,说起新闻来。开头说的是:“说新闻,话新闻,新闻说嘞啥场哏(地方),说的是南北四城门。”接着,阿炳把发生在各处的新闻说了一遍,说完,茶客们就知道了无锡最近发生的事,丢钱给他,他则连连道谢。被引下茶楼后,他又在附近一家旧衣拍卖商场门口再次说起新闻来。我们这些孩子觉得好玩,就把这开头的四句话记住了,到了学校里,也学说起这四句闹着玩。阿炳走到哪里,总会吸引一些孩子跟随,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
1950年初,阿炳的几位同乡音乐家找到濒死的阿炳,在他临死前,把他大部分的音乐创作抢救了下来,录下了阿炳自己的演奏。这些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响,要是没有这个偶然的机会,阿炳的传世佳作也就湮没无闻了。
今天的阿炳,是进入了世界音乐大家之列的阿炳。在他的二胡、琵琶作品中,最使人感动的是《二泉映月》。二泉说的是“茶圣”陆羽品天下泉水,将惠泉山脚下泉水品为天下第二,于是,惠泉山泉水遂有“天下第二泉”之称。我少时常去惠山“远足”,这“天下第二泉”是必去之地。从山门进去,大约爬上二三十级石级,一口大井就在右边,上面盖有亭子,已很破旧,井北石墙上刻有“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井上有一尺多高的青石井圈,井圈边沿有被井绳勒出的多条深痕,传说此井已使用千百年了。井的两边各有茶馆,左边的较大,地势较高;右边的稍小些,名“漪澜堂”。由此往下走一二十级石级处为一长方形石池,面积较大,池西面离水面高约一尺光景处,置有石雕龙头,通向泉源,龙嘴终年吐水不断。两个茶馆使用的泉水,皆汲自二泉。所谓“月映二泉”的说法,与事实恐怕不符。因为只有阴历初十至二十日间,月华才有可能洒入石池,真正的泉水井里是照不到的。
1980年前,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极少在电台上播放,1980年后,播放的次数多了,我才知道有这么一曲极为感人的二胡曲。1985年春,我在巴黎的书店里,见到了《二泉映月》的录音磁带,一看是我国西安某个乐团演奏和出品的,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盘。以后多次听过这个曲子,有时听到电台播放它,我也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去聆听。
《二泉映月》是阿炳真正的伟大创造,它通俗、平民化而又高雅。琴音是世俗的,阿炳拉着二胡,面对的是他自己和最普通、最下层的百姓。那弦上流淌着的琴音,富有民间通俗的音素,马上就能被稍具二胡乐感的人所感悟。琴音又是高雅的,它已不具民间小调浓烈的地方性,没有了旋律较为简单的小唱,也没有阿炳卖艺时模仿的各种动物叫声、女人吵架声。这是阿炳在西风簌簌、长街夕照、孤月冷夜、昏暗陋室中,引自心灵深处的“依心曲”, 它诉说着阿炳自身的遭际与痛苦、身世与不幸、不可逆转的个人命运的悲哀,吞饮着无尽忧伤的干涸之泪,体验着真正的人生况味。这就是一种超越,正是这种超越,使《二泉映月》高于世俗之上,显得超凡脱俗。
阿炳对传统音乐有着广泛涉猎,所以他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一听就是民族的、中国的。稍早于阿炳的刘天华,是一位二胡革新家、演奏家,他的《月夜》、《病中吟》、《空山鸟语》,注入了时代的新声,融入了西乐的音素,文人的气息较为强烈,独具个性创造,是当时的“新时调”。《二泉映月》则无疑是纯粹传统的,但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来说却又是全新的,同样是一种“新时调”,这是一种真正融会贯通了的个性化的“自来腔”、独创性的“新时调”。
《二泉映月》之所以一下子能震慑听众的心,在于它那迤逦的琴音,“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能很快将每位听者导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境地。《二泉映月》所深藏的悲凉凄清的意蕴,不仅为阿炳的同乡和国人所懂得,也为外国人所感悟和理解,显示了一种震动心灵的审美价值。曲子中不断重复的音段,既是作者自身凄苦的生存体验,又像是一次次对命运的叩问。这是他更高层次上的超凡脱俗,显示了对于人的生存的深刻理解。以至于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后,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这就是动人心魄的伟大艺术的价值所在。
在外国音乐里,表现人的生存困境的,有《命运交响曲》、《悲怆交响曲》等。其中,有些表现命运的叩问声、不断的抗争与最后归于静寂的段落,总会使人听得心潮起伏。阿炳的琴声将生存的悲凉,以东方的形式表达出来,它曲折、舒缓、凄怆,而在结尾处又有短暂的激越。那多次回环往复的音段,近于诗歌中的一唱三叹,令人回肠荡气,一次次加深我对于人生存的苍凉处境的感叹、对于人间的大悲大悯的领悟,使我陷入沉思,在感同身受中,提升了精神境界。
每位音乐家都各有其独特的感悟之灵泉,他们在乐感突发的瞬间,能够捕捉到人间的一缕缕天籁之音,将它们作为一个曲子的主调,加以丰富并演绎出来,传播于人世,这是一种幸福。托遗响于悲风!《二泉映月》正是一缕高妙的天籁之音,它进入了艺术的“长远时间”,有如一枝奇葩,绽放于我们的精神家园,同我们一起面对生存的艰辛,慰藉着我们都曾有过创伤的心灵。
来源:钱中文《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百年过后看杨绛
星期二 三月 07, 2017 12:55 pm
年过百岁的老人杨绛去年逝世了。如今我手捧一本她的《杂忆与杂写》,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位历史人物的身世地位、来龙去脉、过往喧嚣、杂陈往事、处世品味、人格深浅。想的是她百年来的文化贡献,以及从今往后她与尘世人间的亲疏远近。
她那蜚声中外的《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那年她刚好七十岁,处于她长寿一生的三分之二节点。与许多人生不同的是,那刚巧也才是她的第二春。无论是从作家的写作生涯,还是世俗人生的荣耀辉煌来看,那都是她的第二次高潮。甚至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讲,杨绛是一株晚开的蔷薇,尽管早就绽放过蓓蕾。
说起来,出生于1911年的她,成名不算太晚。三十刚刚出头,就已经崭露头角,因喜剧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受到大众和专家们热捧。当年的夏衍,就曾为之赞不绝口:“你们都捧钱锺书,我却要捧杨绛!”
可是说来也怪,1949年至1966年之间,这位才女虽然供职于北京的“翰林院”,却受到无形打压,活得并不春风得意。创作型写作都已基本停止,翻译也属于旁敲侧击式的打游击。抽空自学西班牙文以后,她翻译了《唐吉诃德》,可是尚未出版,便遭遇“文革”风暴。译稿能够幸存,实属侥幸。
反倒是“文革”结束以后的她,捷足先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占领了文坛的制高点。正当她那一辈的老知识分子们刚刚从九死一生中缓过劲儿来,脚跟尚未站稳,她的《唐吉诃德》就已破土而出,得以出版,倍受好评。若是“文革”中遗失了译稿,一时半会儿也来不及重译,如果“文革”前就已出版,这会儿怕是也抢不到风头。刚刚好,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就是“命”与“运”。听说1978年邓小平出国访问时,还带去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随后,她又以一批新旧散文的陆续问世与重印,获得了老中青三代读者们的欢迎,遂奠立了她作为文化人、翻译家、散文大家的基本形象。再后来,因丈夫女儿的相继生病逝世,她暂时放弃了写作。迈步21世纪跨入九十高龄后,她竟又以《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散文著作,获得第三度辉煌,重新享誉文坛极盛。
作为散文家,她有一篇《读书苦乐》,将读书比作串门,深得吾心。我在一本现代汉语散文精选100篇里读到它,曾赞叹它是为数不多的好散文,“万绿丛中一点红”。今日里又从这本《杂忆与杂写》里,看见一篇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听话的艺术》,惊为当今泛滥网络成灾的心灵鸡汤的文学祖母。
“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说话是创造,听话是批评。说话的目的在表现,听话的目的在了解与欣赏。不会说话的人往往会听说话”,“听话不像阅读能自由选择。话不投机,不能把对方两片嘴唇当作书面一般拍的合上,把书推开了事”。“听话而要逞自己的脾气,又要不得罪人,需要很高的艺术。可是我们如要把自己磨揉得海绵一般,能尽量收受,就需要更高的修养”。
“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假如一位女士叹恨着说,‘唉,我这一头头发真麻烦,恨不得天生是秃子。’谁信以为真呢!”,因为可以“推知她一定自知有一头好发”。“假如有人说:‘某人拉我帮他忙,某机关又不肯放,真叫人为难。’他大概正在向某人钻营,而某机关的位置在动摇,可能他的钻营尚未成功,认真在为难”。
“假如一个人过火的大吹大擂,他必定是对自己有所不足,很可能他把自己也哄骗在内,自己说过几遍的话,便信以为真”。“假如一个人背后太热心的称赞一个无足称赞的人,可能是最精巧的谄媚,准备拐几个弯再送达那位被赞的人,比面谀更入耳洽心”。
“听话而如此逐句细解,真要做到‘水至清则无鱼’了。我们很不必过分精明;虽然人人说话,能说话的人和其他艺术家一般罕有”。“我们钦佩羡慕巧妙的言辞,而言词笨拙的人,却获得我们的同情和喜爱”。
要知道,杨绛当年写出这么多人生妙语时,也还刚刚只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她所处的社会究竟是比我们今日的社会更为复杂还是简单?她对人性的洞察,究竟比我们深刻几许,才能有着这样的成熟或早熟?难怪她能在70岁时写出那样透彻的人物写生,例如《老王》和《林奶奶》。她的这批小人物造型,很可以和汪曾祺笔下的民国人物比肩。所不同的是,她写的还都是真人真事,不是小说。她比汪要年长将近十岁,写的反倒是后来发生的历史故事。
说到底,正是因为她对那一段历史,特别是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小人物的冷静观察与描写,为她自己奠定了身后的地位。正如黄永玉点评《十日谈》,说它的作者也写过其他许多不错的作品,可是不错的作品在世界文学里漫山遍野。如果不是《十日谈》,他只能活在那漫山遍野里,而不能享受独特的地位。
而杨绛,则会由于《干校六记》等作品流芳,原因是她为后代人留下了信史,可信之史。当那一历史阶段的记录正在不断地被删除、遗忘、篡改、歪曲、伪造、以及不怀好意地利用,杨绛的笔,让这段历史幸存,可信的留存。
朱小棣2017年1月22日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的奥斯卡最佳歌曲
星期二 三月 07, 2017 10:48 am
I Need To Wake Up
我该醒来
Have I been sleeping? 我已经睡着了吗?
I've been so still 我一直
Afraid of crumbling 惧怕梦境幻灭
Have I been careless? 我是否故意疏忽?
Dismissing all the distant rumblings 远离所有看似与我无关的喧嚣
Take me where I am supposed to be 带我去我想去的地方
To comprehend the things that I can't see 去领悟我无法看清的东西
Cause I need to move 因此我要行动
I need to wake up 我要醒来
I need to change 我要改变
I need to shake up 我要振作
I need to speak out 我要表达
Something's got to break up 摧毁那些障碍
I've been asleep 我已经昏睡太久
And I need to wake up 我需要醒来
Now 就在此刻
And as a child 当我还是个孩子
I danced like it was 1999 我翩翩起舞就像在1999年
My dreams were wild 我的梦想如此狂放无忌
But the promise of this new world 仿佛美妙新世界
Would be mine 必将为我到来
Now I am throwing off the carelessness of youth 现在我放下所有年轻的无忧无虑
To listen to an inconvenient truth 去倾听一个难以察觉的真理
Well I need to move 好吧我要行动
I need to wake up 我要醒来
I need to change 我要改变
I need to shake up 我要振作
I need to speak out 我要表达
Something's got to break up 摧毁那些障碍
I've been asleep 我已经昏睡太久
And I need to wake up 我需要醒来
Now 就在此刻
I am not an island 我不是身处荒岛
I am not alone 我不是孤独一人
I am my intentions 不被他人左右
Trapped here in this flesh and bone 付出全部身心
And I need to move 我要前行
I need to wake up 我要清醒
I need to change 我要改变
I need to shake up 我要振作
I need to speak out 我要表达
Something's got to break up 摧毁那些障碍
I've been asleep 我已经昏睡太久
And I need to wake up 我需要醒来
Now 就在此刻
I need to change 我要改变
I need to shake up 我要振作
I need to speak out 我要表达
Something's got to break up 摧毁那些障碍
I've been asleep 我已经昏睡太久
And I need to wake up 我需要醒来
Now 就在此刻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托尼译信——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星期二 三月 07, 2017 10:46 am
我双膝跪求你原谅,
我欺骗了你也欺骗了我自己。
不要怨恨我,
我如今还爱着你。
就像我说过我将会爱上你,
而如今没有任何改变。
……
倘若,
你是他多好,
他是你又有多好,
我倘若能爱上两个人该多好。
哦,上帝!
……
上帝知道我现在该为你做什么,
他了解你的悲伤。
我也了解你,
既然爱了,受了委屈是不会记很久的,何况——
你还爱着我!
当时您像兄弟一样向我敞开,
那么宽宏地接受了我破碎的心,
这一切像一场甜美的梦,
在我心灵中早已升格为一种永恒的感激。
感激之情不会消失,我将无时不保留这种情感并对它忠贞不二始终如一永不改变绝不背叛自己的心,昨天……
可惜它还是那么快回到了它应该归属于那个人的身边,
你会原谅它,
因为你仍旧深爱着我。
……
仍旧爱我吧,
不要抛弃我们,
我们会见面的,
你会来看我们,因为你是我们永远的兄弟和朋友。
下星期我就将和他结婚,
他是带着深深的恋情回来的,从来没有忘记我。
我在信中提到他你千万不要生气,
你也会爱上他的,对吗?
原谅我!
最后的署名是:爱你的也是你爱的纳斯金卡。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他处旧文系列贴在此地:关于山楂树
星期二 三月 07, 2017 10:39 am
回过头来看一看那只小狗
我在写静秋妈妈的分系列时,把“一个看来并不真实的细节”作为连续三篇的第一篇。——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2288d01008ipv.html
起因是那只小狗。小狗虽然是静秋作为回忆它可怜巴巴和老三的可怜巴巴对比联想出现在文字里面的,可静秋当时还太小,所以就把领养喂养小狗的由头算到她母亲头上。列为静秋母亲分系列的第一块豆腐干。
我在那里讨论的只是小说中的那条狗。与现实生活无关——也就是说读着读着即感到精彩,那种比喻的恰当和联想的丰富。同时也不无疑惑,城市里那个时代能够养狗?学校宿舍里面能够养狗?静秋家那么困难,家徒四壁,能够在在牙缝里省出一口来喂狗食?
读者有这样的疑问是很正常的。完全可能有许多读者并不曾有如此的疑问,这也很正常。很高兴,有网友持同感——既对可怜巴巴印象深刻又会有个问号在心头涌起。
可是,在说了许多中听的评议之后,第一次提出有那么一个并非绝对肯定的疑问——一个看来并不真实的细节——强调的是“看来并不真实”,居然艾米一反常态——她自己说她是很少跟帖的——马上指出我并不了解事实(嘿,我又不是静秋和静秋家的人,也不认识),举出一些事实来证明我的错误。
万幸的是——艾米的偶然一次跟帖说明了不仅有静秋的真实存在,静秋哥哥还是养小狗的发起者。
不单单是如此,除了小狗的真实存在,连得猫鸭鸡兔子都有存在。不知道艾米她如何自圆其说?为啥要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那些静秋家养的猫养的鸭养的鸡养的兔子,难道也是艾米在那一刻纯粹是码字码出来的么?难道也是为了让读者感到真实变造的么?
包里归堆一句话——艾米不是这儿说了谎言就是那儿说了谎言。硬要说都对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否定了静秋的真实存在,那些派生出来的静秋狗静秋猫静秋鸭静秋鸡静秋兔还能够说是铮铮有词的真实存在吗?
我码字码到这儿,巧得很——倒是发现了“黄颜”和谎言正好是一模一样的拼音。那也是太巧了吧。
附:
回过头来看一看那只小狗 艾米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8-03-09 10:00:15
你这纯粹是想当然,静秋家不仅养过狗,还养过猫,养过鸭,养过鸡,养过兔子.不同的时代,狗有不同的养法,农村一向都养狗,难道是那些人富有?你说的那些都是现代富人的养法,根本脱离当时的实际.
静秋家的狗是她哥哥从朋友那里弄来的,因为不许养狗的规定也是一时一时执行的,并非一贯如此.人民群众都是在夹缝中生存,揣摩着政府的意图,没人管的时候就以为那是能做的,政府管来了大家就知道那不能做.
[匿名] 直言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8-03-09 20:53:51
看到书中描写这一段时,“可怜巴巴”几个字印象特别深。博主的“豆腐干”分析也曾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
继续吧,我还等着看呢!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他处旧文系列贴在此地:关于山楂树
星期二 三月 07, 2017 10:35 am
一个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典型人物——真实的细节和细节的真实:静秋篇(1)
人们都知道,现居美国的卢新华写的“伤痕”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也是最早的伤痕小说之一。
又有说法是——如果在当年静秋再努力一把的话,山楂树那就会是"伤痕"之前的最早伤痕小说了。当然,真的如此,就绝不会再有艾米的这本《山楂树之恋》。
要我来说,《山楂树之恋》并非是“伤痕”一类伤痕文学,应该属于另外一种伤痕文学,应该是在更为广阔深远意义上的伤痕文学。当然,它必定是一部代表作——不仅仅是作者的代表作,而且是那样一个“伤痕文学”范畴里的代表之作!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山楂树之恋》里面浓笔彩墨描写了一个在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典型人物——静秋。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典型,强调的是之前从未出现在小说里面的一个女性典型。
静秋和老三是我所写的这个系列中的重点。在静秋这个分系列中把这样一个标题提出来作为这个分系列的第一第二篇。
静秋是黑五类子弟——可是在伤痕文学里写黑五类子弟也并不少见。黑五类这三个字眼本身就浸透了伤痕——这种惨痛的伤痕决不是姜文王朔他们大院子弟所能体验到的,即使曾有一天有一段时期他们的父辈也沦落成了走资派叛徒特务仍然不能够等同。
静秋是那十年浩劫的受害者——可受害者多多,相比之下静秋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幸运的。我知道的就有因故不能上初中的,更别说静秋她还能够写出一手好文字拉 得一手手风琴。就是说所谓的地主子女,静秋她也完全不同于真正生活在农村最底层的作为农民户口的地主子女——那才叫做一个“苦”字。我在四清时待过大半年 农村近距离接触过一个年方十八的地主女儿——她母亲是逃亡地主在小四清中被清政治清出来理由就是她在苏北土改时尚未出嫁,即使她逃到江南嫁了一个工人照样 被揪出来。同样近距离接触过两个富农儿子一个富农孙子。能轮得到他们写教材?!能轮得到他们文艺演出?!可别做梦!
那末,你倒说说看静秋深刻地代表着的是哪一类人呢?
看出来了没有——静秋她所代表的是有着相当数量的性无知青少年。作者落笔的时候连她自己恐怕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至少是创造文学的历史,创造中国伤痕文学的历史。
具体的事实在这一篇纪实小说里写得很多,不再一一列举。相信各位网友自己不用再去查对也能回忆起好多好多。什么叫做“失身”?“同床”到底是同了点啥? “一失足成千古恨”大概从政治概念上来理解路人皆知——当叛徒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而在两性关系上的真实内涵恐怕就演变成了朦胧诗句。
整整要有多少代人啊!性知识的混沌害了多少年轻人。记得上海计生所有过一个笑话——两个博士成婚多时没有小孩,去检查后医生发现他俩以为睡在一张床上(这就是同床?!)电子跳来跳去就会有下一代诞生。
因此,静秋的性无知是绝对真实的细节,也是绝对丰富细致的性无知描写。作者用最简朴的语言直言不讳地写出了一个高中少女第一次被动的接吻第一次胸背的接触 乃至进一步的接近。白描的手法把静秋的性空白过渡到逐步的性觉醒(当然,在小说当时环境下并未彻底)写得如此之准确,真实的作者非那个时代那个具备代表性 的本人莫属。换句话说,晚生了好多年的人士当然错过了那段再也不会倒流的时代背景自身也决无这样深刻的体验。这正像现在的小孩不会真切理解三年自然灾害时 期饿肚子一样。——没有饭吃,干吗不喝肉粥呢?
由此可知,静秋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其自身故事中好多重要的经历都是由于千百年来中国儒家所倡导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封建理学而造成的悲剧。把握这样的生活现实反映这样的生活现实,我们必须要感谢静秋——这个从西村坪走出来的女文人女写手。
中国的文坛从古到今写过多少受封建迫害的女性——那不是“伤痕文学”吗。可由于那样的封建环境致使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女青少年性无知的累累伤痕却从未见诸于笔墨——至少难免孤陋寡闻的我没有读到过也没有听说过。
备注:
一个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典型人物——真实的细节和细节的真实:静秋篇(1)
这一个小标题未完待续.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
|
Blog 拥有人: |
主持 |
作者群: |
(没有) |
Blog(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八月 2025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连络 主持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
Yahoo Messenger :
AIM Address :
ICQ 号码 :
关于 主持
注册时间 : 星期四 十月 13, 2005 7:13 am
来自 :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主持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48 pm
问好,肖今!
肖今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2:13 pm
又来喝酒了!可比咱家女儿红
主持
星期四 二月 07, 2008 1:11 pm
各位网友,新春快乐!
谢谢来访,继续关注!
黑色闪电
星期二 二月 05, 2008 12:12 pm
来看主持
久违了,春节快乐!
肖今
星期二 一月 01, 2008 3:29 am
呵呵,相信这是一个深深的老酒坛子!
祝新年快乐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11:27 pm
问好主持,圣诞快乐!
山城子
星期六 十二月 22, 2007 10:32 am
问好!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7:24 am
找来看戏来了。一直以为你这里戏特多。 
黄崇超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7:28 am
祝国庆节快乐!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 星期日 二月 25, 2007 3:08 pm
文章数量 : 6358
Blog(博客)历史 : 6755 天
回响总数 : 836
观看人数 : 4215513
RS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