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许蔚 blog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过去的一篇作业,大约快两年了
星期日 八月 19, 2007 8:51 pm
孔门子羽事迹考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许蔚
子羽,澹台灭明字,《左传》亦见郑行人子羽,为二人。马迁、孟坚皆以澹台子羽入孔门弟子列,《史记》载《仲尼弟子列传》,又见《儒林列传》,《汉书》见《儒林传》。另澹台灭明事迹亦尝见载于《博物志》、《搜神记》诸书,并《类聚》、《御览》等书时有引文。以《史记》,传次曾子,署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家语》卷九以为“少孔子四十九岁”,未知孰是)。曾子为南武城人,司马贞索引以武城属鲁,张守节引《括地志》、《地理志》以为南武城在兖州,即“子游为宰者”,而武城复在定襄、清河。又子游为武城宰,张守节引《括地志》云“在兖州,即南城也”,及《舆地志》云“南武城县,鲁武城邑,子游为宰者也,在泰山郡。”《左传•昭二年》正义孔颖达引《土地名》以楚之武城在南阳宛县北;鲁之武城在泰山南武城县,曰“有澹台子羽冢”,则以澹台子羽属南武城。另《哀六年传》吴伐武城,“王犯尝为之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国人惧。”《论语•雍也》子游宰武城,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云云。澹台子羽故为武城人,而南武城即武城也,按《正义》亦南城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谓“史迁之传,曾参曰南武城人者,创加也;子羽传次曾子,省文但曰武城”,亦以南武城即武城。其又援《孟子》、《新序》、《国策》并《哀八年传》、《续汉志》等以为武城即南城,且数引书以为南城即南成,在费邑。与上述不悖,录于此以为参考。
传以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家语》、《韩非》皆谓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称其貌”。三者以《家语》为折中,曰“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传所谓“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并《论语•雍也》“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要亦在律己修身,唯依正道,不由邪径也。《御览》卷三百七十引《论语摘辅象》曰:“澹台灭明歧掌,是谓正直。”又《家语》卷三“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律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若以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则似以《史记》为是。又《博物志》卷七载“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至中流,阳侯波起,两蛟挟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击蛟,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跃而归之,子羽毁而去”(《御览》卷九百三十引《博物志》同)。及《文选•吴都赋》李善注引《搜神记》“澹台子羽赍璧渡河,风波忽起两龙夹舟。子羽奋剑斩龙,波乃止。登岸,投璧於河,河伯三归之,子羽毁璧而去。”同事《水经注》卷五所载较详:“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挟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波休,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示无吝意”(《御览》卷六十一引《博物志》同)。其所谓“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便是“取与去就以诺”,便是“仁者必有勇”,可见古儒如子羽者好勇尚义,类于墨而近乎侠。实在这也不过是章太炎所说的“体气”罢了(《国学讲演录》)。孔门好勇者按章老的说法,孔子以下皆如是,其尤则当推子路了。
另《博物志》载子羽子溺死事,异文颇多。《博物志》卷八载“澹台子羽子溺水死,欲葬之。灭明曰:此命也。与蝼蚁何亲,与鱼鳖何仇。遂使勿葬。”(《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百五十四圣门诸贤部、礼仪典卷九十九丧葬部引《博物志》同)《御览》卷三百九十六引《博物志》“澹台子羽渡水,子溺死。将葬之,灭明曰:此命也,吾岂与蝼蚁为亲戚,鱼龟为仇雠?遂以葬之。”前者“使勿葬”,后者“以葬之”似相抵牾,且“欲葬之”、“将葬之”主事者谁皆省而不书。又《御览》卷五百五十六引《博物志》较之为详“澹台子羽渡水而子溺死,人将葬之。灭明曰:此命也。吾岂与蝼蚁为亲、鱼鳖为仇?于是,遂以水葬之。”谓人将葬之,而子羽“以水葬之”,说得明白,也较符合子羽“蝼蚁何亲”、“鱼鳖何仇”的话,故知上引二条缺文遗漏之处。另《笛赋》李善注引《博物志》“澹台灭明之子,溺死于江,弟子欲收而葬之。明止之曰:蝼蚁何亲?鱼鳖何仇?弟子曰:何夫子之不慈乎?对曰:生为吾子,死非吾鬼。遂不收葬”(《图书集成》家范典卷十八父子部引《博物志》亦曰“溺死于江”。)。“不收葬”即与“水葬”无悖,其要在俭,近于墨家。“溺死于江,弟子欲收而葬之”与子羽“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相合,未知其实,或为附会。而“生为吾子,死非吾鬼”于礼似无悖,而亦如斩蛟事迹,截然若侠者。
《家语》以子羽仕鲁,其实不可知。而传谓子羽“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儒林列传》载“澹台子羽居楚”(《儒林传》同)。索隐以吴澹台湖(《吴地记》“澹台湖,在吴县东南十里。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宅陷为湖,湖侧有坟。”)为其遗迹,又《能改斋漫录》卷九载“洪州东湖总持院之侧,有一旧坟,极高大,无铭志,无敢樵采者。好事者以巨碑镌径尺字,曰:呜呼!有鲁澹台子羽之墓。”(按《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百五十一南昌府部汇考古迹考、卷八百五十三南昌府部汇考祠廟考,又卷八百五十三南昌府部艺文《澹台祠友教堂记》,墓在府城总持寺东,傍则澹台祠)子羽墓,凡数见。陈留所谓澹台子羽墓,《水经注》疏引《名胜志》以为行人子羽之误。苏州亦有所谓澹台湖及墓,未知其实,《水经注》疏引《寰宇记》“澹台墓在吴县地十八里平城。盖因子羽南游至江而附会之”。武城及洪州子羽墓,笔记及县志载之颇详,二处亦皆有祠。武城以子羽鲁人故而有墓,人或以为信实,或以为衣冠之冢。若按子羽居楚,苏州吴地近楚,洪州楚地,当以苏州、洪州二者为是,且以洪州者较为可信,或皆为衣冠冢,亦未可知。洪州子羽墓已不存,遗址在今南昌市东湖畔心远中学(南昌二中)内,叶挺指挥部侧。
发表人: 许蔚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221) Permalink
|
尘封许久了,翻出来,算新作吧
星期二 八月 14, 2007 9:31 pm
七月的诗
许蔚
我在你的呼吸里翻腾
粉色的泡沫落入尘埃
2007年7月15?16?
黑色8210•唐镇
发表人: 许蔚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1996) Permalink
|
最近忙着论文,没写什么东西,贴旧文一篇
星期日 七月 22, 2007 11:15 pm
知堂的文字
读知堂的文字,印象中他该也是鲁迅那样的一袭长衫,当然不似鲁迅那般铮骨,只是些许清瘦,沏了茶,点了烟,坐在明式靠椅上,微寐。在文章,知堂和鲁迅自是不同。鲁迅的文字常常是嗖嗖的生出许多寒风,硬硬朗朗得吓人,总叫人亲近不得;知堂的笔墨则似月夜清茗,袅袅淡淡的捎带着许多的性灵,很有可回味的妙处。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读知堂的《鬼念佛》,随随便便的列些小抄,讲些掌故,似乎茶寮闲谈的风味。想想那时候还是颇不以为意的。
年来,知堂的文字,颇读了些。买了止庵校的《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却都没有读完。读《欧洲文学史》,总在那些英文的名字上犯糊涂,常常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转身去翻《外国文学史》,恍然之余,实在麻烦得很。除去文字上的一些困难,可能比较喜欢知堂的那些“随便”的小品也是一个原因。《艺术与生活》倒颇能看进去,觉得虽然是故时的论文,现在来看还是颇有些意思,而且文字上也不乏高妙。虽是说了一些惹人的话,却又做得自然隐蔽,招不得人家来骂。
颇读了些而能常常加以回味的还是那些“琐细”的小文章。说是“琐细”,无非是些平常的话题,讲吃,讲喝,许多的生活总在里面转,文字上也是平常的困人,总有随口为文的意思。可是,也就是这些个平常,写尽了人生,回味也在于此。所以有人说,知堂后来的小品适合于老年,里面有着太多的岁月。我自然未到老年,然而还常常吃茶,就像他的题目一样,《喝茶》、《吃茶》、《再论吃茶》、《关于苦茶》,一杯水、几片茶叶。在家的时候有用茶盏的,现在只有水杯了。
原本想学着知堂也做些书抄放在这里,但又不知从何抄起。想想谈些理论的东西,要把书抄和自己的文字结合紧密已属不易;然而就是那些寻常事情,吃茶沽酒之类的闲话,知堂都能配合得顺畅柔和。抄书实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许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未可知。知堂的苦雨斋里总应该堆了不少的线装书吧。
2003.12.9文茂于南开园
发表人: 许蔚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白云拾得三:乌鸦,问候早起的羔羊
星期三 六月 27, 2007 1:39 am
白云拾得三:乌鸦,问候早起的羔羊
许蔚
夕阳归巢
光着膀子
坠入梦乡
燥热的羽毛
拥挤在天堂
没有宿命
没有吉祥
拖着疲惫的身体
问候早起的羔羊
10:56
2007.6.25
时客海上白云观
发表人: 许蔚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1980) Permalink
|
白云拾得二:乌鸦,宿命凶祥
星期三 六月 27, 2007 1:39 am
白云拾得二:乌鸦,宿命凶祥
许蔚
蹲在枝头
打着喷嚏
拽出羽毛
扔在地上
摇头晃脑
仔细端详
一只乌鸦
一地羽毛
长河落日
宿命凶祥
10:56
2007.6.25
时客海上白云观
发表人: 许蔚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帮哥们儿糊弄的一篇作业
星期三 六月 20, 2007 12:46 am
漫谈全真道的流变——从《红楼梦》里的全真道士说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许蔚
小说《红楼梦》涉及道士处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明文提到全真道士的却只有一处,便是在小说的第十三回。这一回讲秦可卿的死,因为某些原因,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的热门。秦可卿死了,贾珍给儿媳妇做七,找钦天监阴阳司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这里明文提到的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醮,九十九自然是取其阳数,而所谓全真道士其实也未必指宗属全真的道士,大概和前述以“禅僧”代指一切僧众一般,不过是一切道士的泛称。另外解冤洗业醮在“全真道士”来说似乎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所谓的道教并非铁板一块,它不是一个完全的独立意义上的宗教,毋宁说它更像是一个宗教联合体。在这一个“道教”之名下包含着诸多的教派,甚至于其他外来宗教的教团以及许多民间宗教的教团[1] 。明清时代的道教,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派别,就影响而言以邋遢张三丰为标杆的武当派则于永乐朝达其鼎盛,然而后来也渐渐地融于全真与正一两派,而正一派的势力相对较强,清末以至于今,基本上正一派已经一统天下。不过,无论就文献的记录而言,还是就田野的实际来说,以传法、分香以及宗奉的神明等诸多因素而区别开来的支派教团依然并长期存在于正一派的内部。全真派一般来说比较重视自身内修功夫和道典的研读,这也是和王重阳创教时重视文教的传统分不开的,所以王重阳和七子身后都留下了不少的诗篇。当然斋醮仪式特别是符箓法术[2] 显然是正一派(以及划归正一派的诸多教团)的特长,而这里明文所指的“全真道士”恐怕未必就属于全真一派。我们暂且不论正一派的内部差异,首先来搞清楚何为全真道。
前引《红楼梦》的“全真道士”一般来说就是指属于道教全真派的道士,但是由于全真道的社会影响比较大,有时候人们也用“全真道士”来泛指其他教派的道士,比如《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孙悟空“变作一个游方的云水全真”这“全真”便是泛指道士而言了[3] 。全真道由王重阳所创立,按王重阳生于辽天庆二年(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曾应武举,后离家弃官,在终南山下刘蒋村掘地筑庵室居之号曰“活死人墓”,又自号“王害风”,于苦思数年后填毁庵室,逍遥而去。相传他于金正隆四年(1159年)在甘河镇遇吕洞宾点化,后游方至山东,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初遇马钰。作为地方豪绅的马钰为其异行所动,为王重阳筑室名曰“全真堂”(此为“全真”一词之始),后携妻孙不二双双入重阳子门下。之后王重阳多方宣化,化度、吸纳包括马钰在内的邱、刘、谭、马、郝、王、孙 [4]等七位高徒成为日后全真教的骨干(“北七真”),后于大定十年(1170年)仙逝,葬刘蒋村。之后马钰接任全真教第二代掌教,继续宣教活动,后由于籍属问题依照金律被迫回返故里,并于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羽化。继马钰之后成为全真教第三任掌教的便是后来声明卓著的邱处机。邱处机,山东栖霞人,少年出家入重阳子门下,于大定十四年穴居悟道,后于龙门山创全真龙门派。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邱处机受金世宗召见。不久世宗下世,继位的章宗诏禁诸道教,邱处机回返故里,后于金兴定三年(1219年)应成吉思汗之召,远赴西域面圣。邱处机的出入宦门与审时度势为后来全真道特别是龙门派在金元之际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5] ,而他所创立的龙门派也成为元明以降全真道的主流,以致于他之后的全真教掌教几乎都出自龙门一派[6] 。全真道自金初(南宋初)产生以来,随着教团的扩张,教派影响日益扩大,从最初的北方山陕一带的地方教团,逐渐发展为金元皇室倚重的全国性大教派。
入元以后,全真道(或者说全真龙门派)以燕京白云观为中心,开坛传戒。从元初的皇帝都赐邱处机等全真高道以封号来看,当时的全真道在朝廷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的。而元代《道藏》的编撰工作也由全真道士主其事[7] ,这其实也是邱处机的一个心愿。但是随着佛子番僧的活动,寺院田产成为佛道磨擦的焦点,双方械斗时有发生。佛道庙产的争夺战最终导致了元代几次三番的佛道大论争,其结果便是元代道经的数次禁毁。佛道论争的失利,佛教的咄咄逼人自然是重要的原因,还有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全真道内部的骄奢不学,更重要的是全真道自身内容的缺陷。全真道自王重阳开始就强调内修参悟,讲求心性,而排斥符箓法术、仙药金丹、房中辟谷等传统道教内容。但是番僧、喇嘛们则有的是奇异法术,这东西实实在在看得见,较之仅有口舌之功而无实绩的全真道士,自然存在优势。加之主事的道士判断失误,选派出战的道士全是辩才,无意中上了番僧(毋宁说蒙古人)的当。文化程度较低的元蒙统治者自然注重实际,能言善辩道士不懂得法术,油锅面前自然失利。
元蒙的焚经给道教的发展带来了重创,但是全真道并没有因此消亡。随着道士的游方布化,加之人们逐渐发觉金石丹剂不能利生反能速死的事实,全真道的内丹学早已在神州大地传播开来[8] ,后世明代著名东派内丹家陆西星[9] 便曾是宗主全真的道士。全真内丹学对于后世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神魔小说、元明神仙道化剧方面。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全真道与《西游记》的关系问题。《西游记》的争议颇多,有一种观点认为小说参照内丹修炼而作[10],这种说法从小说流行之初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不算理由的理由便是,小说长期以“邱处机” 为作者流传。又比如杨慎、杨悌等人也明确指出《西游记》出自内丹家言,后来清代高道刘一明更有《西游原旨》解释小说内丹原旨,而汪澹漪等人宣称得古本《西游记》并更以《西游证道书》之名刊行[11] 。
注意到全真道虽在文化领域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就明朝的宗教实况而言,全真道继续着元朝的颓势。明朝是与唐宋遥应的道教盛世,古代帝王死于丹药的也以这几朝为最多,而宋明两朝又以青词的撰写为特色。明代帝王多崇道,多次诏道士入宫,并赐厚爵,而宰辅也多凭青词见幸。纵观明代获幸的高道,没有一个来自全真道,大多是江西、福建等地以符箓、丹药和风雷法术见长的正一派道士。而全真道的大本营白云观就在皇帝眼皮底下,这充分说明全真道的见弃。另外,明清两代都由龙虎山张天师[12] 统领天下道教,明《正统道藏》及《万历续道藏》就是以张天师主其事的。《道藏》的编撰是道教的盛事,但《明藏》却存在着不少的质量问题。这一方面与张宗演等人的个人文化修养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重视文化修养的全真道的没落。
至于清代,满族统治本对道教就不大感冒,所以衰退是整个道教的现象,并不只是全真一家的问题[13] 。就张天师而言,明代还是二品高禄,到了清代已降为三品(一度恢复二品),并且原与曲阜衍圣公一样每年的进京面圣一再被延长以至终于被取消。当然有清一代也出现了像雍正那样的佞道君王,但是他所信赖的还是丹药方伎,不是全真的心性之学。所以说《红楼梦》虽然明文写到了“全真道士”,但是恐怕实在是一般的道士吧。
[1]外来宗教比如摩尼教(关于摩尼教的问题,则许地山、朱越利等人曾有相关论文)。实际上许多民间教派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称为道教或民间道教,但由于民间宗教的复杂性和多源性等问题,这是否合适,还将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当然某些民间宗教有时也逐渐演变并被吸纳成为道教某一派别的支派。另外所谓民间佛教实际上道教化倾向或者说斋醮法术化的倾向也比较明显,那么民间佛教与民间道教及一般认识的道教之间的异同也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这方面现有欧大年、马西沙、韩秉方、邵雍、三石善吉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是对于细节问题还不够深入。
[2]实际上,使用符箓这个词在教派划分上也会引起问题,因为这一层面的用语将涉及丹鼎、炼养等概念,而不是正一、全真等概念。这里暂时使用的符箓一词,以标明正一派及其诸教团的一个特征。另外南北宗的问题更涉及内丹学的理论分歧,用来划分道教派别也还存在问题。当然就《抱朴子》而言已出现内丹修炼的端倪。
[3]参见柳存仁《和风堂文集》中多篇关于《西游记》的考证文章。
[4]化度七真,教内美为“金莲七朵”,其中丹阳真人马钰创遇仙派、长真真人谭处端创南无派、长生真人刘处玄创随山派、长春真人邱处机创龙门派、玉阳真人王处一创嵛山派、广宁真人郝大通创华山派、清静散人孙不二创清静派。
[5]其弟子后有《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这次雪山之会。关于丘处机此次西行的意义,潘雨廷先生认为“迄今道教而仍有全真之裔,全在长春西行之德。当时轰动北国之情,足与玄奘媲美。”说见潘氏《道藏提要》。
[6]继邱处机之任者清和真人尹志平,其后李志常、张志敬等人均出自龙门派。
[7]全真道士宋披云、秦志安、李志全等人主其事。参见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8]宋元时期的内丹学主要分南北二宗,以性命双修为本,如追溯法源则南北二宗或出一源,不同的是一者重性,一者主命。北宗则推全真,南宗则张伯端以下。此处暂且不论南北宗,文中所谓“内丹学”皆指全真而言。
[9]柳存仁先生曾考证陆西星为小说《封神演义》作者。参见柳氏《和风堂文集》。
[10]这方面,中野美代子、李安纲等人有多部论著问世,柳存仁先生也有相关文字。
[11]柳存仁先生曾考证《西游记》在定本出现之前应该有一个确为邱处机所作的本子流传。参见柳氏《和风堂文集》。
[12]朱元璋以为皇帝贵为天子,天何有师,故去“天师”之号,改以“大真人”。
[13]实际上,若以内丹学的发展来说,道教内丹理论在清代还有大发展(比如宗祖全真的伍、柳),但是否将这完全归诸全真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发表人: 许蔚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2000) Permalink
|
白云拾得一:流连
星期三 六月 20, 2007 12:19 am
白云拾得一:流连
许蔚
朝无云
暮无雨
不是巫山
只是江南
怎奈
贪问
梅子黄
愿淋淋
千秋伤感
一笺飞燕
几树春风
捎来捎去
无人流连
乱把巫山
比江南
14:21
07.6.19
时客海上白云观
发表人: 许蔚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
|
|
Blog 拥有人: |
许蔚 |
作者群: |
(没有) |
Blog(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十一月 2024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连络 许蔚
Email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email protected]
Yahoo Messenger
AIM Address
ICQ 号码
关于 许蔚
注册时间
星期三 十一月 03, 2004 8:55 pm
来自
南昌01天津05上海
职业
兴趣
留言板
许蔚
星期日 十月 07, 2007 9:42 pm
感谢各位的问候与支持!
黄崇超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6:44 am
拜访,祝你国庆节快乐!
风动
星期五 一月 19, 2007 7:41 pm
问好许蔚。
星子
星期五 十二月 22, 2006 10:04 pm
Merry Christmas!
星子
星期二 十一月 07, 2006 10:11 am
interesting.
good
frankjiang
星期日 九月 03, 2006 10:28 am
这里的诗歌还有剧本不错.拜读了一些.学习了
李智强
星期一 五月 29, 2006 3:32 am
问许老兄好!。。。
枕书然笛
星期二 五月 09, 2006 6:19 am
用小手爪子在这里按一下,嘻嘻~`
许蔚
星期日 四月 23, 2006 6:02 am
大家好!嗬嗬!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星期一 三月 20, 2006 5:01 am
文章数量
79
Blog(博客)历史
6824 天
回响总数
15
观看人数
1646254
RS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