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何谓真相”——片尾曲


星期四 九月 07, 2017 9:14 am


“何谓真相”
人生只有一次
在那韶光河中淌过
历史的长河曲曲又弯弯
里面究竟有多少漩涡
几重欣喜几行泪
几样悲欢逐逝波
时间老人匆匆走过
人间来回忙着穿梭
你能否告诉我
可曾对世人隐瞒过什么
否则眼神怎会那样闪烁
牛郎织女隔银河
心底有话不能好好说
满腹苦衷情哀怨几许多
青春年华早已蹉跎
挥手咏叹调
开口阿弥陀佛
颠来倒去是南无
我想要问你
他偏要问我
那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
要到何时才能够石出水落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域外闲读》:一场灵魂的找寻


星期四 九月 07, 2017 9:08 am


导语: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哈佛大学任职15年的美籍华裔作家朱小棣是知名的双语作家,1998年,其英文处女作《红屋三十年》出版后,立刻引起热议,还入选了全美“杰出学术图书奖”。之后,他陆续推出了《新狄公案》、《闲书闲话》、《地老天荒读书闲》等作品。近日,他携新作《域外闲读》出现在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侨报记者颜语北京报道】近日,知名华裔作家朱小棣携新书《域外闲读》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读书,怎样写作——谈谈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分享会。知名作家周国平作为嘉宾讲述了自己对阅读与写作的心得体悟。他建言年轻读者直接读经典,避免走弯路。
带着放松的心态阅读收获更大
《域外闲读》是朱小棣在中国出版的第五部散文集,内分三辑:谁懂中国、宝岛探幽和文字百味。在这本书中,作者大胆地对鲁迅、张爱玲、毕淑敏、史铁生、苏童、余华、陈丹青等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并涉及诸多现当代历史人物。
分享会上,朱小棣多次谈到了鲁迅,他对鲁迅有一种植入于血液里的喜爱。他坦言,八九岁时赶上了“文革”,父母不在家时,他就独自在书柜前翻书,以当时的身高,他能顺手够到的书就是鲁迅的书,因此,读了不少鲁迅的书。那时,没人告诉他鲁迅的书应该怎么去读,他 “看懂一句算一句”,看不懂的部分直接跳过,不会刻意去理解,带着简单放松的心态阅读反而读得出美妙,收获也越大。在他看来,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功利地读书,一种是不计功利地读书,纯粹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灵魂去寻找另一个灵魂”。
他认为,平时分分秒秒没被安排的“闲暇”时间,你必须把它用了,否则它就不属于你。这种时间用来“闲读”和写作,最适合不过。他强调“闲读”不仅是一种心情,还需要有眼光,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心的人。
或许受了鲁迅的影响,朱小棣的性格也颇为直率敢言,文字较为率真。他坦言不少文学作品研讨会是用学术化的语言来为作者捧场,并无实质意义,他不注重形式化的东西,更看重的是实质内容、真实的感情。
而最近让朱小棣义愤填膺甚至“睡不着觉”的事是,因《我是范雨素》一文迅速走红网络的家政人员范雨素被质疑所写的内容不真实、有硬伤,文学水平不够高。对此,朱小棣表示,范雨素的文字质朴、感情真实,反映了底层生活状态以及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动了万千网民,这就足矣,而捕捉文章“硬伤”则是“鸡蛋里挑骨头”。
谈及首部作品《红屋三十年》的创作过程,朱小棣表示,1987年,他刚到美国,一位华人女士所写的文革回忆录出版引发关注,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封读者来信,说这本书好极了,只是不明白为何这位资本家太太1949年之后能养尊处优长达17年之久,直到1966年才被抄家?朱小棣一下子明白了,美国读者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过程,也不知道中国革命都有哪些磨难,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出灾难的。“如果我把我们家族的故事写出来,会有助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于是,便有了朱小棣的英文处女作:《红屋三十年》。
写作者要有自己的“仓库”
嘉宾周国平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感悟。他坦言,阅读时,他坚持“三不主义”:第一个“不”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不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什么书都看。他读北大哲学系,但他看得最多的是文学书。第二个“不”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他认为一个人一辈子用来读书的时间很有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较平庸的书上了,就应该直接读大师的经典之作。第三个“不”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读书不用死抠涵义,在不求甚解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是在受熏陶,人文素养在提高。阅读就是一种发现自己的过程。有时,自己有与书中类似的想法,但自己的想法还在沉睡,读到了别人的文字,自己的想法就苏醒了,像一粒种子一样生根发芽。
谈及写作,周国平认为要有真实的感受、独立的思考与诚实的表达。他坦言,人生的每段经历都是财富,没有一种经历是负面的。写作者要有自己的“仓库”,堆积其中的是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点滴感受与思考。他习惯将生活中一闪而过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个字。只有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时才能调动出大量素材。周国平还直言,写作时不要把自己当作家,自己纯粹是出于喜欢而读书和写作,“创造的快乐在于创造本身”。 每一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应该去读书、写作。
(文/颜语)

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7/0526/1107518.shtml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人生就在戏里说


星期三 九月 06, 2017 11:59 am


人生就在戏里说

人生一场戏,
人生戏里说。
请不要对我说——
人生岔路空蹉跎。
也不用对你说——
这该是谁的过错。
请你别说,
我也不必说,
抱歉那两个字,
千万千万不要说。
两情若是长久时,
朝朝暮暮等闲过!
啊,一首鹊桥仙,
古人早就那样说过——
我知道我心中有你,
我知道你心中有我。
让我们从头来过,
这一回可不是戏说!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小媳妇之死


星期三 九月 06, 2017 10:56 am


小媳妇之死

小媳妇叫小芹,嫁来农场时才17岁,所以大家都叫她小媳妇。17岁么,本是不符合婚姻法的。但是在天高皇帝远的云南边疆,政府也好糊弄。“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么,”就凭阿二这么一句话,政府就被说服了。阿二高高兴兴地娶了小媳妇过门儿。

小媳妇瘦瘦小小的,却也是个蛮喜性儿的人,虽然话不多,可是不笑不说话,一笑俩酒窝,性子也好,慢言慢语的,从来不和人争辩,很快就在村里得了个好人缘儿。那天我从她家门口路过,她叫住了我说:“看你的褂子都破了,脱下来嫂子给你补补。”我犹豫了一下,她又笑着说:“快点儿啰,大男人家脱光膀子怕那样。”我不好意思地脱下上衣交给她:“不是怕,是这衣服好多天没洗了,臭烘烘的。”“没有啦,”她一针一针地补着我的衣服,天真地说,“你们城里人的气味比我们农村人好闻多了。”我默默地看着她,哪里像是什么嫂子,分明是个未发育成熟的小姑娘么。

农村人家娶个媳妇是要下地干活的。小媳妇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发烧,不能下地。一来二去,婆家就不乐意了,开始甩脸子给她看。好在她老公阿二对她还行。那天煮了几个鸡蛋给她吃,她嫂子看见了,就嘟囔:“哪里有那么金贵啦,我生孩子的时候都没得鸡蛋吃。”她婆婆见了说:“哎呀,可惜了,”就把鸡蛋夺走了。

面色憔悴的小媳妇坐在门口晒太阳,身边摆个竹篾子编的针线笸箩,哆哆嗦嗦地纳鞋底儿。旁人劝她好好歇着别干了,她眼圈红红的,却什么都不说。后来才知道,她婆婆总是唠叨:“你老不出工,也不干活,谁养活你呀,白吃白喝的。”就这样,一直拖着,也不让她去看病。到后来实在不行了,才送她去分场卫生所。

那个星期天下午,我们几个知青正在晒场上打篮球,就听得会计吆喝:“队长,城子里来电话,说省宣传队来演样板戏,叫你也去。”“阿二,你怎么还在这儿啊,分场卫生所来电话,说你老婆是脑型疟疾,送城子医院了。”阿二一楞,赶紧上县城去了。

70年代初的云南边疆地区,疟疾是常见病,几乎谁都得过,烧几天就好了,大家也不把它当一回事儿。可是脑型疟疾就严重了,瘧原虫会破坏大脑,死亡率极高。

这卫生所么,说来也好笑。一个老医生,说是历史不清,被弄下去劳动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刘大夫,总在外面开会写材料。剩下几个赤脚医生,就全凭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看病开药,而且又老是自以为是,不到实在没辙了,总不肯往县医院送。

几个小时以后,县城医院来电话,说小媳妇病情危险,要队里派人去输血。农村人迷信,说抽血会大伤身体。小媳妇婆家人一听要被抽血,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了,只是谁也不肯去。自家人都不肯去,村里其他人就更不肯去输血了。

消息传到知青那排房子,大家一下子都怒了。热血青年么,你们不去输血,我们去!二十几个小伙子,浩浩荡荡地匆匆赶奔县城而去。

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县城,天已经黑了。县电影院灯火辉煌,门前挂着大字横幅:“热烈欢迎省宣传队来我县演出”,“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喧闹的人群从四面赶来。

县医院却是一片凄静冷清。大家都看样板戏彩排去了,只留下一个值班的小护士。问明我们的来意后,她说你们等一下,就转身出去了。

我们转到后面,看到卫生所的刘大夫,坐在椅子上大口地抽着烟。原来他是今天中午才回到卫生所,到病房转了一圈儿,觉得小媳妇不像是一般的疟疾,像是脑型疟疾。再一化验血红素,只有4克了(正常人是12-14克),才赶紧送来县医院。可是今天是星期天,医院里人都放假了,值班医生也找不到了。还是他自己自作主张叫村里来人输血的。

我问刘大夫: “那她现在怎么样?”

刘大夫一抬头,“不好。”

我顺着刘大夫的目光看去,一个很小的房间,灯火昏暗。阿二双手抱着头坐在床前。床上,小媳妇已经脱形了,面无血色,脖子僵直,眼睛痛苦地翻着,映着雪白的被单,显得分外渗人。夜静静的,只听得见她喉咙里呼噜噜的声音。

那个值班小护士跑了进来:“大夫找不到,去看样板戏彩排了。要不,等明天?”

“明天?”刘大夫冷冷地说:“明天该装棺材了。”说完把烟一摔就走了出去。

20分钟以后,跟在刘大夫身后,一个戴眼镜的医生老大不情愿地走进了病房。一见到小媳妇铁青的脸,他的面色马上变了:“为什么才送来?”不等回答,他命令护士:“马上化验,准备输血。”床上的小媳妇仿佛苏醒了过来,哀切地,希望地,乞求地看着医生。我们不忍心看下去了,转身走出了病房。

前面四个人有两个血型合适的。轮到我了,护士在我胳膊上用酒精绵擦着,凉飕飕的。忽然,灯灭了。死一样的寂静。

“搞什么鬼!快查线!”医生怒骂道。

月光从窗子照进来,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苍白而诡异。

电工来了,他无奈何地耸耸肩膀,“没办法,是停电了。”

发电机在农机厂。护士急忙给农机场打电话,得到的答复是:县革委会通知,为了保障样板戏彩排顺利进行,其它地方一律停电。

远处传来一阵锣鼓声,彩排开始了。

医生抢过话筒:“喂,我们这里有重病人,要马上抢救,绝不能停电!”

话筒里传来冷冷的声音:“宣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是全县人民的大事。”

“那,”医生似乎有几分怒了,“你也不能见死不救啊!”

只听得喀嚓一声,对方把电话挂了。

阿二急冲冲地走了进来,“大夫,病房灯灭了。”

医生长叹了一口气,“是啊,所有的灯都灭了。”

我把事情原委告诉了阿二。他一楞,而后噗通一声跪在了医生面前:“救救她吧,大夫,救救她吧,她没有过过一天顺心的日子。”

屋子里静静的,只有阿二的抽泣声,病房里小媳妇的喘息声,和远方时紧时慢的锣鼓点声。

医生扶起阿二:“我们一起去找他们!”

凄冷的月色显得阴森可怖。我们又走进病房,月光下,小媳妇似乎安静了,脸上也仿佛有了光彩。是回光返照?忽然,她的眼睛睁开了,又是一阵混浊痛苦的呼噜声。我们默默地退了出去。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医生和阿二沮丧地回来了。医生命令护士去找汽灯,又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这群混蛋!”

一会儿,护士提着汽灯走进来,犹犹豫豫地说:“可是,找不到油。”

简直要把人气疯了。医生怒吼道:“电棒!”

十几只电筒放到了桌子上。

在电筒昏黄的光线下,继续验血。我的血型也合适。

护士走进来:“你们快点儿啊,血红素只有2克了,正在输氧。”

殷红的鲜血从我的胳膊流入针管。血柱一点点上升。

忽然一声野兽般的嚎叫撕破了寂静,撕心裂肺。

护士一哆嗦,针管从手中滑了下来,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医生推开门:“不必了。你们都回去吧。”

猛然间,所有的电灯都亮了,白晃晃的,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是彩排结束了。

我下意识地低下头,地板上血红一片,还在流着。那是血,是我的血。

一年后,阿二又娶了个新老婆。

小媳妇之死 by 特务 at 2017-09-06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问苍天 vs. 问青天


星期一 九月 04, 2017 9:10 am


先搁在这里,大家对照一下。回头再来阐发。

两段净场唱——问苍天 vs. 问青天:

野猪林 豹子头

大雪飘,扑人面,
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
荒村沽酒慰愁烦。
望家乡,去路远,
别妻千里音书断,
关山阻隔两心悬。
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
空怀雪刃未除奸。
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
满怀激愤问苍天。
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
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
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
诛尽奸贼庙堂宽。
壮怀得舒展,
贼头祭龙泉。
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怨?
天哪天!
莫非你也怕权奸?
有口难言?
风雪迫屋瓦断苍天弄险,
你何苦林冲头上逞威严?
埋乾坤难埋英雄怨,
忍孤愤山神庙暂避风寒。

天下归心 郑庄公

古柏寒流云卷河汉惨淡
坐幽苑心烦闷意兴阑珊
星点点 月弯弯
点点弯弯落杯盘
低头怅望杯中月
我仰面把酒问青天
天行有道阴晴转
月缺可期月再圆
为何壮怀多磨难
情义关前举步艰
忆当年
忆当年 整河山
兴百业 开乾元
旰食宵衣沥肝胆
为国为民为家园
我曾披甲平战乱
我将沙场变桑田
我叫百姓得饱暖
我令那千家和睦万家团圆四海晏然
到如今普天同乐国泰民安我的心难安
彷徨高处不胜寒
形影相吊何孤单
孤单
身为人主却孤单
问天 问天
我抚膺长叹问青天
天哪天
你为何不睁公道眼
你为何缄口不开言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八卦及意义


星期五 九月 01, 2017 5:47 pm


八卦及意义
第一次知道曹可凡这个人物,是多年前在碟片上看他主持过一台苏州评弹演唱会,后来听说他还有个《可凡倾听》的访谈节目,却从来也没有看过。再后来又听说他写了一部家族史《蠡园惊梦》。于是那天在图书馆邂逅一本《可凡倾听——天机一片》,就拿回家中闲翻。没想到前面居然还有李辉写的序言,阅读时便稍许认真。序里介绍说作者拥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一个主持人,钟爱历史,深谙文化,他便能赋予访谈形式以深厚的内涵”。
序言里还举例,说到采访台湾的吴念真和大陆的麦加。“‘请勿为死者流泪,请为生者悲哀。’吴念真提到一本书的扉页上的这句话,穿透人心。念过一次,不再会忘记”。“可凡与麦加对话,深深触动我的同样是麦加的一句话:‘在亲情面前,名利都是零’”。其实,李辉在这里被打动的,均是采访对象的话,反映的是他本人的人文情怀,很难看得出和采访人到底有多大关系。
采访人的本事,其实往往很难看得出来。倒是很容易露拙,一不小心,还会引火烧身,让被采访人绽放异彩。最近在江苏发展大会上,我就亲眼目睹。郎永淳采访李昌钰。他先是介绍了李昌钰的母亲一连培养了十四个孩子,个个都是博士。李接着夸赞了她两句。不料郎又追问,母亲对你为什么那么重要。于是李笑而做答:没有母亲,哪里来的我呢?顿时全场笑翻。不知他们是否有意要如此逗弄我们,总之郎永淳当时显得很二。
要说从书里看见采访人有什么真知灼见,我倒是至少能够认同一下他对陆毅的这句分析点评。陆毅1998年因电视剧《永不瞑目》成名,“可以说,他刚好在对的时间,遇上了一个对的角色,帅气俊朗的外表令人眼前一亮,即使表演上有些青涩稚嫩,也刚好和大学生肖童的气质相吻合”。当然,功劳首先要归于导演赵宝刚。而在采访黄磊时,我们就听出了这位导演的厉害。是他,邀请了黄磊来演《婚姻保卫战》,因为生活中黄很爱开玩笑,有幽默感,而一般人都还陷在《人间四月天》的印象里拔不出来。说句实话,其实《人间四月天》那部戏,当年我并看不下去。
有些个见识,则是需要读者自己去感悟完成的,访谈八卦只是提供了些许素材而已。这次看曹可凡采访越剧明星吕瑞英,说到两件事我就感觉挺有意思。1951年,越剧皇帝尹桂芳重组芳华越剧团,邀请吕瑞英担纲头肩花旦。她居然谢绝了,执意放弃高薪,投奔华东戏曲研究院向袁雪芬学戏。如果没有这次的毅然决然,她就不会得到袁派真传,尔后也就不会从袁派花旦里派生出一个吕派来。更妙的是,后来吕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用一个流派的固定模式唱腔去套角色,她情愿自己的流派“断子绝孙”。作者说,这与许多其他流派创始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看书至此,我不禁莞尔,因为恰恰尹桂芳也是在不断告诫自己的门徒们要创新,要按照各自的条件去走出尹派的局限。所以才会有赵志刚、肖雅、茅威涛的不同传承与革新。在这一点上,吕与尹,刚巧又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当然,八卦有时也会显得十分有趣。在采访《黄金时代》里扮演萧红、肖军的汤唯、冯绍峰时,曹可凡问:什么样是你最期待的爱情或者婚姻?汤唯答:反正不要萧红、肖军似的就行。曹说,这谁也不愿意。汤说,也不要端木。冯于是插问,那你要什么样的?汤答:就正常一点就行。这时冯绍峰立马补了一句,打趣地说:就是像“欧巴”(韩语哥哥)那样的。这个玩笑开的可真好,因为汤嫁给了韩国导演金泰勇,这可绝对不是“就正常一点就行”的。两人何况连语言都相互不通呢,哪里能够算得上是“正常一点”哟!
采访名人,乃至采访那些专门采访名人的名人,就会有许多八卦听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曹可凡采访水均益,水均益说起他有一回采访基辛格。两个问题之后,老头居然睡着了。连摄像师都没有发现。当时水均益心里想,这怎么弄?我还是把问题全都问完吧。可是等最后问到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时,老头儿居然又醒了。水均益写道,“他立马接上,我想中国是一个最好的朋友是我们要永远记住的。太神了”。是啊,基辛格可真机敏,绝对是个天才人物!
麦加笔下的主人翁也全都是天才。他说:人家说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我说是天才创造了历史。但是是谁创造了天才?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天才。这个过程其实是这样的,一百个人当中不一定有一个天才,但一万个人当中肯定有一个奇人、天才,这就是华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精英人士,是因为它本身的人口基数特别大。
天才不一定被识别和承认,麦加的处女作《解密》就曾被反复退稿,一共退了17次。他还曾经同时寄给南北两家出版社,一个认为写得太逼真了,一个认为写得太虚假了。麦加说,“有的人觉得太真了,那只能说我的小说仿真效果非常好,还有的人对这个职业不了解,也没有这种想象的热情,或者说想象的翅膀比较短,可能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那他可能觉得比较假”。
有些才华是天生的。冯绍峰提到肖军来到上海以后的苦闷,因为身边许多朋友跟他讲,萧红的创作才华高于他,男性的自尊心让他有点受不了。汤唯对萧红的解读则是,其实她并没有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位作家,她其实是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想,甚至有点像在写日记。而麦加的写作才能,倒的确是从写日记开始,因为从四岁起,他家就变成了一个“黑五类”,被打倒了,既是反革命,又是右派,五类分子当中占了两类。爷爷还是个基督徒,更是“魔鬼”。由于家庭地位特别低下,连老师都欺负他,被安排坐在最冷的座位,窗外飘雪吹到脖子里。他说,“我就是一个受气包、是一个观众。但是人天生是有交流欲望的,尤其是一个孩子,我没有朋友怎么办?最后我自己创造了一个朋友,日记”。“确实也是我这种苦难的童年,造就了我写作的才华、才能。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辛酸的童年是作家最好的训练,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
以上是我从《可凡倾听》里所能倾听到的故事,也许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厚厚一本将近450页的书,大都全是这样的无聊八卦。但是书中也还有过白岩松的这么一小段话:“意义没什么意义,意义都在细节和过程里。中国是一个格外讲究意义的国度,毁掉了无数人的趣味。我们从小到大,就是在写着各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来的,因此无数的人拖着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沉沉的尾巴。别看你80后90后,我依然能够看,只要你一张嘴没多久我就知道,你不比你爷爷新锐多少,甚至有时候比你爷爷还不如,为什么?你爷爷饶了一大圈之后解放了,般涅了,重生了,你还在那儿呢”。
这段话可真有些不凡哟,尤其是最后一句,分明含着微言大义,隐藏天机一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在倾听吗?听明白没有?倒底又听懂多少?

朱小棣2017年7月9日

发表人: 主持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Blog 拥有人: 主持
作者群: (没有)
Blog(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八月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连络 主持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

Yahoo Messenger :

AIM Address :

ICQ 号码 :

关于 主持

注册时间 : 星期四 十月 13, 2005 7:13 am

来自 :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主持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48 pm

问好,肖今!

肖今
星期日 四月 13, 2008 12:13 pm

又来喝酒了!可比咱家女儿红

主持
星期四 二月 07, 2008 1:11 pm

各位网友,新春快乐!

谢谢来访,继续关注!

黑色闪电
星期二 二月 05, 2008 12:12 pm

来看主持
久违了,春节快乐!

肖今
星期二 一月 01, 2008 3:29 am

呵呵,相信这是一个深深的老酒坛子!

祝新年快乐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11:27 pm

问好主持,圣诞快乐!

frankjiang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9:38 am

祝福圣诞快乐!

山城子
星期六 十二月 22, 2007 10:32 am

问好!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7:24 am

找来看戏来了。一直以为你这里戏特多。 Laughing

黄崇超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7:28 am

祝国庆节快乐!

 成员名称: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 星期日 二月 25, 2007 3:08 pm
文章数量 : 6358
Blog(博客)历史 : 6747 天
回响总数 : 836
观看人数 : 4215215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