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萬 沐· 聽 風 聽 雨集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金正日玩弄中美


星期日 八月 30, 2009 7:14 pm


目前朝鲜半岛的形势其所以依然复杂、反复,说白了,其实与东北亚后冷战格局的维持有很大的关系。

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对抗重点在大西洋地区, 对抗的前沿是东西德国,标志是柏林墙。美苏马耳他会议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前南接着分崩离析,可以看出,冷战的政治因素目前已在欧洲逐渐消退,文化和民族的影响正在迅速上升。

亚太是冷战的次重点,现在却变成了后冷战的重点地区,前沿阵地就是朝鲜半岛,其标志则是三八线。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抗,其实主要是美苏在欧洲的对抗,后冷战时期则主要是美中在东亚的对抗。美中虽然表面不像冷战时期美苏剑拔弩张的军备竞赛,但文化的冲突和市场的竞争却表现得更为激烈,其核心已经由冷战时期资本主义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的对抗,转化为个体主义的民主价值观与集体主义的专制统治意识的思想对抗。而作为最后防线的军事力量依然是双方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中美只在经济上合作,政治上依然对立的后冷战国际态势的存在,才导致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维持了冷战时期的格局。同时加上俄国与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其实形成了以中俄对美日,朝鲜依附于中俄、韩国则倾向于美日的后冷战格局。

近年来,朝鲜半岛其所以成为世界的火药桶,关键就在于其中积聚了来自四个大国尤其是中美两国的巨大对抗能量。金正日也是盯准了中国舍不得放弃他,美国又不能贸然消灭他的这种局面,玩弄软硬两手,一手就是通过军事手段搞核讹诈,一手则是通过外交手段敲诈国际社会的援助。吊诡的是,朝鲜核讹诈威胁的潜在对象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外交手段也是利用中国而靠拢美国。

我们发现,朝鲜的策略往往是通过对美国撒野来稳住中国,又通过对美暗送秋波来威慑中国。当中美分歧较大时,往往就会来硬的一手,当中美联手对其施压时,则又玩软的一手。最近几个月来,朝鲜军事外交政策的纵横捭阖,就是企图在中美之间渔翁得利的精心布局。目前朝鲜带给中国的困惑,远比带给美国的困惑大得多;同时,带给中国的麻烦比好处也大得多。

中国其所以目前在朝鲜问题上备受金正日摆布,主要是外交思想依然没有走出已往的冷战思维,而忽视了中国应有的地缘政治利益。依我看,中国应该突破亚太地区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既有国际关系体系,疏远俄国,防范日本,交好美国,在朝鲜半岛支持一个符合中国长远国家利益的政权。其最好的途径就是停止对朝鲜的援助,支持南韩统一朝鲜半岛。如此,既可以遏制俄国向东往太平洋的发展,也可防止日本在西太平洋势力的过度膨胀,同时,以一个和平统一的半岛局势,更可以逼退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

原载纽约《世界日报》2009-8-30

发表人: 万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人道高于政治


星期六 八月 22, 2009 5:41 pm


台湾水灾,大陆政府和民间积极参与救灾,这本是一桩好事,好像去年台湾政府和民间参与四川抗震救灾一样,合情合理也合乎人道。

可是最近在大陆支持台湾救灾一事上,却出现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声音,尤其是大陆支援的活动板房,刚刚运抵屏东县,又被以产品有毒拒绝,绿营传媒也大肆炒作大陆的所谓有毒产品,妖魔化大陆产品,政治化大陆援助。似乎大陆的金钱和物资成了倒不掉的垃圾。

笔者是一介平民,对于政治是门外汉,但却深知人道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人道的重要在于能够超越民族、宗教、国界及各种意识形态的壁垒,在人类面对自然、以及人类本身造成的各种灾难面前,保持最基本的爱和同情。

远的不说,就说二战时期聂荣臻将军,就将一对日本人的孤儿,托一位当地的农民用箩筐挑着送到了日本人的据点,当然,你可以说是“统战”、“虚伪”,但这样的“统战”如果在任何敌对的阵营都能按照规矩进行,这不就是人类的大幸吗?这种“虚伪”比起日本军人烧杀抢掠的“真实”,难道不是人类更需要的吗?再退一步说,就算聂荣臻是做政治秀,长期被日本人戕害的东三省老百姓战后收养许多日本遗孤难道也是在做政治秀吗?要知道当时他们自己都没饭吃、没衣穿,却要将敌人的孩子养活成人,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境界、何等的至高无上的爱!

说实话,二战后日本民间都十分感念我们中华民族的仁慈宽厚,奇怪的是作为同文同种的台湾同胞,有的人却在救灾的紧急关头玩弄低级的政治手腕,对大陆同胞送到台湾的活动板房极尽嘲弄,未等检验就说板房甲醛超标,绿营的媒体也大肆炒作“大陆的黑心产品”,正如前两天一位台湾时事评论员讲的那样,“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没有黑心产品?”难道大陆出过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就是所有的产品都有问题吗?比如台湾也有犯罪分子,难道我们对每个台湾人都可以这样看吗?

在目前全球华人都心系“八八”水灾的危急时刻,竟然有些人对着大陆的援助说“我们是灾民,不是难民”,作为一名大陆百姓,我也要说:“我们是你们的同胞,不是你们的朝贡者” !我们送到台湾灾区的板房,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但肯定却是大陆最好的!最可笑的是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说马英九想让大陆垄断台湾救灾,这简直是无知加无耻,难道大陆人自贱、自虐到了非求着给台湾出钱出力不可?和你们拉上关系我们就光荣啦?就有国际地位啦?我这里不禁就想起李义山的一句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清末的义和团,文化革命中的红卫兵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的笑话,但台湾绿营的一些人却时光倒错,竟然玩起了当代义和团、红卫兵的丑剧,无事生非、故作深沉、撕裂族群,煽动对立。也许他们的家人并不在受灾者之列,自己站着说话腰不痛,就以灾民为人质上下其手,其愚昧冷酷和大陆唐山地震时拒绝并妖魔化西方援助没有什么两样!

实在地讲, 现在已进入全球化和地区化分工协作的时代,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经济正辐射带动着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我想大陆也没有必要给予台湾地区更多的合作优惠,愿来就来,不愿来就请他们自己在岛上独自去发展吧!

前几天在电台做节目时木然问我,如果我是大陆负责对台湾灾区援助的官员,面对绿营质疑大陆救灾物资的声浪将做如何反应?我的回答是,如果他们不需要,我们就没有必要提供援助。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句,如果我是大陆负责对台政策的人,我当然希望和台湾搞好关系,但也绝不会主动套近乎。还是小平那句话说得对“先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扯得远了,但也是大实话,依我看以绿营这种政治思维发展下去,弄不好要将台湾变成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当然,怎样变,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必在意,以免皇民们觉得我们又在高攀。

只是要提醒的是,不要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过于无聊,大陆个别救灾产品有问题,如果检验出来不用也罢,但实在没有必要大加炒作并自我炫耀,冒昧问一句,某些人士莫不是要借着救灾的时机,要制造个“万国来朝”的海市蜃楼吧?这,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请集中精神救灾吧!很多灾民现在还没有栖身之处,你可以批评大陆的导弹,但最好不要拿大陆同胞的救灾物资开涮,毕竟人道高于政治!

原载《北美周末》2009-8-22

发表人: 万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儒家思想与建安风骨


星期六 八月 08, 2009 9:20 pm


汉末被视为儒家思想的衰落时期,其论据往往是曹操对所谓儒家正统的挑战。其实,在笔者看来,从以曹操为代表建 安文学 中,恰恰更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中积极、生动和人性化的一面。

首先,我们看什么是儒家思想。笔者以为儒家思想最关键的要素,就在于社会关怀。无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还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儒学最 核心的价值“仁”、“义”、“礼”、“智”、“信”,最终的目标都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建安文学是汉獻帝建 安年间前后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 为代表。其作品内容贴近社会现实,笔法洗练刚健,风格慷慨悲凉,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其思想打破了汉代维护大一统为目的的儒学藩篱,发扬了原始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怀,在某种程度上有文化复兴的意义在其中。

曹操的《举贤勿 拘 品行令》等,固然有颠覆儒家重德的观点,但事实上,儒学经过重重改造,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环境下, 不独为专制者所利用,也成了许多别有用心者沽名钓誉的工具,汉乐府民歌中“举孝廉,父 别居”,就是这个现实的讽刺,曹操抛弃用人中所谓品行的考量,其实很大程度上出于对伪 道德的否定。

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作家,在汉末 大乱中,他们怀着深深的悲悯意识,关注军阀混战带给人民的离乱之苦,表现忧时伤乱之心和匡济天下的志向。是建安文学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关键价值所在。

曹操因其社会地位和政治视野,对当时的战乱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理解,如《蒿 里行》、《薤 露行》《苦寒行》、《却出东门行》等写战争的诗篇,不仅写出了战场的惨烈,更能从 战士常年征战、生活颠簸 、思乡悲切的角度去表达,这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来说,绝对是不容易的事情,更难能的是作为当时国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还写出了像《善哉行》这样描写孤儿凄苦的作品,这明显可以看出曹操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与关心,虽然思想不一定来源于儒家,但其 根本精神却是与早期儒家思想实质是相通的。像〈步出夏门行〉、《短歌行》都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

曹丕、曹植 尽管生存环境优越,但都不乏对社会的关怀、对民生疾苦的体念,如曹丕的〈饮马长城窟行〉、〈燕歌行〉,曹植 的〈送应氏〉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建 安七子”中王粲的诗歌多伤时感怀之作,其〈登楼赋〉写尽了作者离乱之世的思乡羁旅愁怀和报国无门的人生失意。其〈七哀〉对战乱中一对母子生离死别的描述,千古之下,仍令人深深感受到汉末战乱中人民命运的悲惨和哀痛。
另外,蔡琰 的作品〈悲愤诗〉将个人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乱离动荡结合,笔触细腻,感情哀伤,读之令人泪下,还可体会到当时国家之间丛林政治状态。

总之,建安文学已经走出了汉代文学中宫殿文学和帝国文学的夸张、宏阔与俯视天下的精神意境,走出了帝王儒学的精神辖制。上承 〈古诗 十九首〉和汉乐府民歌的平民情怀,远接先秦儒学的人文精神,风格深沉、情感悲凉,许多作品具有很高的史诗价值,对后世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及民本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得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因此,许多文学史家说建安文学的精神即建安风骨摆脱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说它脱离了汉代经学 的影响可能更恰当一些!

原载《北美周末》2009-8-8



发表人: 万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全球化与族群融合


星期日 八月 02, 2009 3:32 pm


全球化带动了地区化的发展,也使文化冲突日益明显。中国西北部接近中亚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纠结,未来的复杂程度我相信将大大超过东南部的台海问题和西南部的西藏问题。因此,对这一地区稳定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建立认真研究历史、充分分析现实,且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基础上,务必使其问题最小化。

第一、 民主化、多元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正因为民族地区的复杂性,才更体现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在民族的多元化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有加拿大和美国表现得这么复杂,但这两个国家却是解决民族矛盾的典范。笔者私下以为,正是民主制度基本保证了每个人的自我利益和价值观念,不至于使某个民族、某个宗教与整个国家形成对立。正是民主化、多元化使社会整体性的矛盾得到了化解,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和睦共处。

第二、 法制化是解决民族矛盾的保障。中国不仅要保护少数民族的人权,也要充分保护汉人的权利。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认为,给予少数民族在升学、就业方面一些照顾是可以的,但在牵涉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如对少数民族“两少一不”的政策,不仅对汉人造成了歧视,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也形成了鼓励。因为这样只可能给少数不法之徒带来好处,却让广大的少数民族徒招汉人怨恨,不但没有促进民族团结,弄不好还很容易伤害民族关系。并给社会的安定和国家法制建设带来危害。

第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准则。对于民族地区出现的问题,切忌无限上纲。不要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上升为民族矛盾。更不要将民族情绪的发泄,提高到恐怖主义的高度。对于境内出现的问题,首先要着手境内政策的调整解决,不要一味将责任推向境外,以免为真正的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张目。如果不能对民族问题实事求是、对症下药,非但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恐怕还会给别有用心者带来可乘之机。

第四、 全球化时代的观念和意识是民族和谐的基础。现在毕竟到了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态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各个民族人口流动,各个宗教之间相互交流已经成为常态,相互包容也应成为不同文化体系的共识。中国国内各地各民族应少一点属地观念,多一点国家意识,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稳定,也有利于民族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西北地区从汉代开始,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所在地,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的多元和复杂,使其与许多政治与文化名人和历史事件相联系,有过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承平年代,也有过刀光剑影的血腥岁月。究竟如何经营,就很考验政治家的智慧和各民族的文明程度了!

原载纽约《世界日报》2009-8-2

发表人: 万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悼亡词的绝唱


星期日 七月 26, 2009 2:33 pm


——苏轼《江城子- 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一首著名词作,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据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载:王弗十六岁适轼、善事公婆,“敏而静”,知书达理,生子苏迈,对轼立身处世多有匡助,夫妻之情甚笃。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年二十七卒于京师(今开封),次年移柩眉州(今四川眉山),葬于苏轼先父母之墓侧。

该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写夫妻生死殊途、幽显难接的哀痛及丧偶后自己的落魄凄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十年”,王氏治平二年亡至熙宁八年刚好十年。“茫茫”,这里指无所知晓。全句意为:“漫漫十年,你我人间地下,音尘隔绝,互相之间一无所知。”岁月流逝,往事如烟,丧妻之痛似应随着时过境迁而淡漠。然而,“不思量,自难忘。”——即使不用想起,也难以将你忘记。苏轼于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除丧,娶王弗堂妹闰之,但对发妻的思念却未尝稍减,可是亡妻葬于眉州,词人又远在密州,就是想在其墓前哭诉一番也难办到,故词人在这里悲怆喊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思念凄苦至极,作者也自我安慰:“纵然亡妻有灵相见恐也难以相识,而今我已尘埃满面,两鬓秋霜。”词人丧妻时年方而立,风华正茂,此时已年届不惑,垂垂老矣!妻亡后,词人又因政治之争,仕途备受坎坷,先后数次被贬外任,十年的思念、十年的人生风雨,其愁苦之心于此可见一斑。

这句似在自慰,但这自慰之中却更添几多无奈,几多凄凉,使词作的悲剧气氛达到了高峰。

下阙写梦境及词人对亡妻身后此刻的推想。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在梦中词人见到妻子,千言万语,一时无从说起,其死别之恨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有任凭泪水泉涌而出,寥寥数笔,写出了作者同亡妻朴实无华,至真至诚的感情。而“小轩窗”、“梳妆”、“相顾无言”、“泪千行”等细节描写,则更增添了词作的真切感和感染力。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句是作者梦醒后设想亡妻此刻的孤苦,也是对梦境虚无而短暂的慨叹:“(你我夫妻今生怎可能相见!)我知道你年年为我肝肠寸断的地方,远在蜀地的眉州,此刻一轮冷月正照着你那栽着短松的墓地。”

结尾推想亡妻对自己的刻骨思念,呼应上阙词人对亡妻的时刻难忘,更见其夫妻之情的真挚,而通过“明月夜、短松冈”的环境描写与梦中词人夫妻团聚场面的前后对比,则更酝酿了一种令人怅惘辛酸的愁苦气氛。

以词悼亡,苏轼《江城子》首开其例。全词起伏宕荡,层层推进,前后呼应,通过抒写十年来对亡妻悲切的思念、梦中短暂的团聚和梦后对亡妻孤寂凄苦的推想,表达了词人至诚至真的夫妻之情,语句朴素清丽,词风深沉悲凉,历来被视为至性过人之作。

原载《北美周末》2009-7-25



发表人: 万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北韩中东 恐怖合流 ?


星期日 七月 12, 2009 3:55 pm


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与大国间的各怀鬼胎,使得朝鲜这只恐怖的肿瘤近几年迅速肿大并扩散。影响所及,不仅使东北亚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火药桶,也使伊朗依靠其策应,在核武问题上,更加有恃无恐,就连缅甸这只过街的老鼠,也变得昂首阔步起来。联合国安理会及相应的核武方面的国际公约,反而成了一种摆设和一纸空文,国际社会的正义力量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其实,事情仅仅到此为止还好,怕就怕如果朝鲜下一步和拉登及塔利班极端实力合流,展开全球恐怖活动,问题可能就大了。

我们知道,足以毁灭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微型核武器也就只有几公斤重,一个人提在手提包里是可以周游世界的。如果那些殉道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得到它,那美国得到的报复,恐怕就不仅仅是世贸大楼的倒塌,弄不好整个华盛顿或纽约就会变成1945年的长崎和广岛,而且此中滋味,任何不与其合作的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都可能尝到。

当然,以朝鲜的技术,核武小型化,可能几年之内还难以实现,但如果制造其他类型的小型化、大杀伤的武器却并非没有可能,况且,朝鲜如果执意要挟国际社会,即使靠自身的极端力量,将这个世界搞得“球无宁日”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作为美、日、韩,不要只看到目前在朝鲜长、短程导弹携带核弹头所造成的危机,也要看到核武小型化及朝鲜与中东伊斯兰极端势力结合 所带来的潜在危机。

世界各国不要只看美、日、韩所面临的威胁,同时也要切实面对朝鲜穷兵黩武对人类所造成的巨大威胁。

笔者以为,未来最大的恐怖集团基地,不是在中东和中亚,而是在东北亚。弄不好中国东北也会变成反恐的前沿阵地。
至于如何消除朝鲜这个威胁?答曰:立即经济封锁、政治瓦解、军事打击,直捣黄龙府。

原载纽约《世界日报》2009-7-12

发表人: 万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沪上两文人


星期六 七月 11, 2009 10:59 am


沪上两文人指的是沙叶新和余秋雨。这两个文人年纪仿佛,又都是戏剧方面的专才,一个曾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一个曾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在华人文学界都是享有盛誉的作家。

但不同也是泾渭分明的,一个是独立知识分子,一个却是御用知识分子。沙叶新讲话做事狂放中带着真实,余秋雨在“真诚”中却让人无法不觉得虚伪。

沙叶新在创作上敢于突破禁区,以致许多作品如《江青和他的丈夫们》被禁,在许多次运动中受到批判。其实,他的被批判,与其说是出于独立的思想,还不如说是出于独立的人格。从沙叶新一系列对社会正义呼唤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的他的思想,显然不属于某种政治理念的阐释,而完全处于知识分子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一种自然情怀的流露。例如他在宁夏一次文化研讨会上,关于回族文化的自我批判,在香港关于学习温家宝总理讲话中发自内心的欣喜,以及关于中国社会道德堕落直言不讳的批判。其情殷殷,没有个人利益的精心算计,只有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

特别难得的是,沙叶新在八九运动中既没有隔岸观火,也没有火上浇油,而是主动扮演了一个政府与民间沟通者的可贵角色。六四过后,在许多人纷纷见风使舵的时候,作为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他,却不避风险,从行动和语言上传达了社会的声音和民众的价值判断。

尤其是在零 八 宪章一事上,沙叶新不仅是发起人,而且在刘晓波被抓以后又公开声明和刘晓 波承担同样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凛然风骨。

余秋雨就不同了,在文革中参加了石一歌的写作班子,为四人帮的路线推波助澜,但以后就是不肯承认,不肯反省。余秋雨的散文确实有成就,尽管有些学者指出了其 中的一些文化性或文字性的明显错误,但我觉得这些都不能遮盖他作为一个著名作家的光芒。然其中透露出的某种精神理念却无法让人认同,如《道士塔》关于王道士的那篇文 章,将敦煌文物的丢失完全归罪于一个湖北来的农民,实在有失公允,也可以看出余秋雨那种对下层民众居高临下的贵族文人的傲慢心态和情感冷漠。

去年四川大地震后那篇著名的《含泪劝告请愿灾民》的文章,更可以看出其御用文人的媚骨、政治伎俩以及对灾区群众的冷酷无情。而且仔细一点的朋友通过了解他的其它作品,还可以看出其世界观的颠三倒四。

可笑的是,这个在四川地震中出尽风头的红顶作家最近又被曝出“诈捐”的笑话,真不理解此人已年过花甲,还会有这么多的花花肠子和如此强的功利心。

沙叶新、余秋雨,当今沪上两位著名文人,一个坚持不为权力写作,一个却痴迷不悟地为权力写作;一个常常受权力压迫,一个却是权力的宠儿。一个在社会上往往很“黑”,一个却红得发紫!当然这是权力社会的必然特色,但如果公民社会到来时,就不知权力社会的“权力”该对这两个文人的人生际遇负什么道义责任?也不知两位文人的历史地位在将来发生怎样的倒转?

原载<北美周末〉2009-7-11

发表人: 万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Permalink
Blog 拥有人: 万沐
作者群: (没有)
Blog(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十一月 20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连络 万沐

Email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 (PM)
MSN Messenger
[email protected]

Yahoo Messenger

AIM Address

ICQ 号码

关于 万沐

注册时间
星期三 五月 19, 2004 4:29 pm

来自
Canada
职业

兴趣

留言板

天涯飘零客
星期三 七月 27, 2011 11:05 pm

万沐仁兄:朝阳遥祝:
老而不朽;腐而不败;
色思色想,春见春爱。

天涯飘零客
星期三 七月 27, 2011 11:02 pm

万沐仁兄:朝阳遥祝:
老而不朽;腐而不败;
色思色想,春见春爱。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日 九月 19, 2010 7:26 pm

拜读,深思!

杯中冲浪
星期四 十二月 31, 2009 4:21 am

第一次来串门,文章写得的确好,大饱眼福,收益颇深。问好。

肖今
星期三 十一月 04, 2009 1:21 am

说江南了,还说了女子
最近的文章更文化了哦

胡说八道
星期日 十二月 07, 2008 12:07 pm

“拳击比赛中,亚军和季军合起来打败冠军自己不就成了冠军了吗?” 这不叫拳击比赛,叫打群架。

虽然反对党和保守党都是垃圾,但是他们是利用了规则,利用了选民赋予的规则,明白了吗。

黑色闪电
星期二 二月 05, 2008 8:14 pm

今天是大年三十
我的祝福来是正是时候
祝你春节快乐!

秋天的枫叶林
星期日 十二月 23, 2007 11:09 pm

圣诞快乐!

黄崇超
星期六 九月 29, 2007 7:21 am

祝万沐国庆节快乐!

肖今
星期六 九月 15, 2007 10:00 am

思想的勤奋者
令人尊敬

 成员名称: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Blog(博客)

Blog(博客)启始于
星期六 七月 29, 2006 10:59 pm
文章数量
304
Blog(博客)历史
6693 天
回响总数
30
观看人数
2720428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