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识味
星期六 一月 29, 2011 12:34 am
品人识味
功成名就固然好,但愿不是追名逐利的结果。老子说,自然而然,无为而治。功名即是你平时一点一滴的垒砌,一瓦一砖无人记,一楼一厦一城一墙自然有人过目不忘,风雨也要慕名而来纠缠你。
由衷地喜欢清淡,真切地体会老子的“味无味”,那里有耿直、守信、风趣,也很风俗。这就是前辈们给我的深刻印象,他们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年近花甲,淡定从容,喜新也不弃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们不是被冲散,反拧成一股力,群策群力托起民间文学的一方天地,天地虽小,却可为一枝奇葩,传扬古越之风。
商文之间,我不偏好。商奸,文酸,这应该是过去的味道,就算今天依然如故,但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明显的蜕变,这种变化的根本是民众强大起来了,商再奸民敢破,文再酸民敢遛。而且当今社会,尤其对文人而言其生存环境非常窘困,如果没有商业操作,那很有可能成为低保户。商仍可商,文却不文。不知是时代更替的后果,还是文本身落下的病根,总之,是严峻的考验。
其实很多人都怀古,那是大家知道其中所在价值,而且这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攀升,攀升的可能是一个数字,但保存下来的却是一种时代文化气息,历史的一段鲜活记录。这在古建筑上尤为体现深刻。老家开化村也是个古村落,至今还保留着雕梁画栋、四合院屋台门等。人们依然居住在那里,若是房危,自然也就搬走,也许古居有古居的好处,修修补补一翻后,又可宜居。然而,城市为了发展,大型推土机把老城一一推翻,再次平地起高楼,以此来彰显一个政府的显赫功绩,叙述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若干年后,说不定新官上任又来几把火,把眼前的新楼又当旧楼拆了,再造新城。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城市已是积木之城,只是积木可无须加工反复使用,而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则不可。
我说怀古,同样也怀念老一代文人的敬业赤诚之心。他们在编写自己的文章还是编辑他的文字,都是一字一句斟酌再三,挑灯夜读,薪水微薄,但还是倾情而作。他们对历史的一丝不苟,对字句的严谨态度,都让我辈自叹不如。过去他们兢兢业业,现在他们更不会争功近利。有些前辈为了自己一贯的阅读习惯,至今也不碰电脑,非是他们学不会,而是觉得时间宝贵,需要做的事太多,对他们来说电脑可有可无。是的,这就是取舍,懂得区分想和要。
每每与前辈们同行同路,总有许多老故事让你捧腹,他们善于怀旧,把陈年八古的事讲得活灵活现,像一口抽不干的井水,你可以从早听到晚,笑得你面肌抽筋。他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多彩,但生活中的他们却简单寻常,无非是茶酒烟饭、书文屏摄,有的不用电脑,有的从不开车,是洒脱,也是淡泊。
民研会,是小城文联旗下一个协会,后勤者皆为这些老前辈。虎年岁末,十来号人围一桌,算是过新年。酒足饭余,大家开始高歌。这些四五十年代的人们,该为他们点什么歌呢?我一首一首地过滤,想想歌越老离他们的年代就越近,于是一个劲地挑老歌。果然,一首《酒干倘卖无》,让几位老同志摇着话筒呐喊“酒干倘卖无”。埋藏多年的金嗓子,瞬时敞开,充满了爆发力。
兴至高潮,只是曲尽人须散。
听梅
新楼依山峦,
旧岁辞虎尾;
暗香添暖意,
酒浓笑声脆。
识梅
曾经闻梅不识梅,
如今一遇三色全;
其香非是雪能藏,
园中不过天色晚。
功成名就固然好,但愿不是追名逐利的结果。老子说,自然而然,无为而治。功名即是你平时一点一滴的垒砌,一瓦一砖无人记,一楼一厦一城一墙自然有人过目不忘,风雨也要慕名而来纠缠你。
由衷地喜欢清淡,真切地体会老子的“味无味”,那里有耿直、守信、风趣,也很风俗。这就是前辈们给我的深刻印象,他们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年近花甲,淡定从容,喜新也不弃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们不是被冲散,反拧成一股力,群策群力托起民间文学的一方天地,天地虽小,却可为一枝奇葩,传扬古越之风。
商文之间,我不偏好。商奸,文酸,这应该是过去的味道,就算今天依然如故,但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明显的蜕变,这种变化的根本是民众强大起来了,商再奸民敢破,文再酸民敢遛。而且当今社会,尤其对文人而言其生存环境非常窘困,如果没有商业操作,那很有可能成为低保户。商仍可商,文却不文。不知是时代更替的后果,还是文本身落下的病根,总之,是严峻的考验。
其实很多人都怀古,那是大家知道其中所在价值,而且这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攀升,攀升的可能是一个数字,但保存下来的却是一种时代文化气息,历史的一段鲜活记录。这在古建筑上尤为体现深刻。老家开化村也是个古村落,至今还保留着雕梁画栋、四合院屋台门等。人们依然居住在那里,若是房危,自然也就搬走,也许古居有古居的好处,修修补补一翻后,又可宜居。然而,城市为了发展,大型推土机把老城一一推翻,再次平地起高楼,以此来彰显一个政府的显赫功绩,叙述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若干年后,说不定新官上任又来几把火,把眼前的新楼又当旧楼拆了,再造新城。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城市已是积木之城,只是积木可无须加工反复使用,而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则不可。
我说怀古,同样也怀念老一代文人的敬业赤诚之心。他们在编写自己的文章还是编辑他的文字,都是一字一句斟酌再三,挑灯夜读,薪水微薄,但还是倾情而作。他们对历史的一丝不苟,对字句的严谨态度,都让我辈自叹不如。过去他们兢兢业业,现在他们更不会争功近利。有些前辈为了自己一贯的阅读习惯,至今也不碰电脑,非是他们学不会,而是觉得时间宝贵,需要做的事太多,对他们来说电脑可有可无。是的,这就是取舍,懂得区分想和要。
每每与前辈们同行同路,总有许多老故事让你捧腹,他们善于怀旧,把陈年八古的事讲得活灵活现,像一口抽不干的井水,你可以从早听到晚,笑得你面肌抽筋。他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多彩,但生活中的他们却简单寻常,无非是茶酒烟饭、书文屏摄,有的不用电脑,有的从不开车,是洒脱,也是淡泊。
民研会,是小城文联旗下一个协会,后勤者皆为这些老前辈。虎年岁末,十来号人围一桌,算是过新年。酒足饭余,大家开始高歌。这些四五十年代的人们,该为他们点什么歌呢?我一首一首地过滤,想想歌越老离他们的年代就越近,于是一个劲地挑老歌。果然,一首《酒干倘卖无》,让几位老同志摇着话筒呐喊“酒干倘卖无”。埋藏多年的金嗓子,瞬时敞开,充满了爆发力。
兴至高潮,只是曲尽人须散。
听梅
新楼依山峦,
旧岁辞虎尾;
暗香添暖意,
酒浓笑声脆。
识梅
曾经闻梅不识梅,
如今一遇三色全;
其香非是雪能藏,
园中不过天色晚。
发表人: 肖今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