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非马[FAFAFA] 非马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5-10-15 帖子: 1053
|
发表于: 星期六 十月 15, 2016 4:59 pm 发表主题: 双语诗<昙花之夜><孤单>+短评 |
|
|
双语诗<昙花之夜><孤单>+饶蕾及项美静的短评发表于
《新大陆》诗双月刊第156期,2016年10月
昙花之夜
一切都准备好了
没有烈日照射的舞台
清凉宁谧
最幽雅的色泽
最泌人的清香
就等母亲把梦中的小孩摇醒
沉重的眼皮努力撑开
幕徐徐拉启
笑
一瓣瓣
舒―张――
NIGHT-BLOOMING CEREUS
all is ready
the stage is set
cool and peaceful
no lighting from the savage sun
the most elegant color
most delicate fragrance
now we just wait
for mother to wake her child
heavy eyelids lifting
curtains parting
smiles blooming
petal by petal
孤单
有你的日子
我不孤单
有诗的日子
我也不孤单
有你有诗的日子
我更不孤单
而在无你无诗的日子里
我只顾侧耳倾听
你轻盈走近的诗意脚步
浑然不觉孤单
评非马的诗《功夫茶》
文/饶蕾
第一次读诗人非马的这首《功夫茶》,我的眼睛立刻就模糊了。至今我已读过它许多遍,可是这首诗依然能搅动我人性深处的情感和共鸣。《功夫茶》的意象很简单,只有一个, 就是“功夫茶”;但是它触及的内涵覆盖了生离死别丶有家难回丶无根漂泊的“三十多年的苦涩”,这也正是诗人非马人生经历和情感纠结的真实写照。一句“不堪细啜”掩映起层层递进的“苦难和折磨”。而诗人以“一饮而尽”的气度吞下了它,塑造出一个宽宏大量丶气宇轩昂的艺术形象。诗贵在曲。诗人并没有就此搁笔,而是笔锋一转勾勒出另一个不同的艺术角色: “您”。“您”是笑着的,“您”说“好茶/该慢慢品尝”。假如“您”是一个不理解饮者“三十多年的苦涩”的人,这种出其不意的残酷对照,进一步衬托出了饮者更深入的疼痛,就像功夫茶的味道里的苦一点点浮上来。倘若“您”是一个曾与饮者同甘共苦的人,“您”的涵养修炼则是更高一筹,“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热爱生活”(注)的人,那个罗曼•罗兰所说的“真正的英雄”,令人肃然起敬。非马这首诗以短短六行成功地塑造了两三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描述出世态炎凉和曲折的人生,表达出震撼人心的情感丶人性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难能可贵。
注: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热爱生活。”
(2016年6月3日於纽约)
附:非马的诗
《功夫茶》
一仰而尽
三十多年的苦涩
不堪细啜
您却笑着说
好茶
该慢慢品尝
◇项美静
赏读非马的<醉汉>
醉汉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整首诗三小节,仅“醉汉”行走在巷子里的一个镜头。通过这个视觉意象,诗人引领读者进入思想和情感的内核。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夸张的比喻手法和再造性想像,却让人感觉恰如其份。短短十字浓缩了几十年的历程,可谓经典佳句。如其人,瘦骨嶙峋无赘肉,却蕴藏了多重意义,任凭深者深读,浅者浅读。
“努力”背後揭示的是当时中国不开放的国情。因特别的时代背景,一条短短的直巷硬生生被曲折成弯弯绕绕的万里愁肠。
“万里”不仅指相距遥远也表达了思念堆积的长远,还令人想起祖国的万里长城。
一句“母亲啊”直叫人肝肠寸断!
最後结尾的:
走
来
一字一行,是非马诗的特色,加强了节奏和语感。读来掷地有声,铿锵如马儿坚定踏实的笃笃,撼动人心。
私下,我问非马:“你会喝酒吗?”
他说:“会喝一点,偶尔借酒浇愁,但从未醉过。”
非马还告诉我说:“我母亲没念过书,却看得懂乡下流传的所谓歌册,大概就是中国式的歌剧版本。”并传了一张他画的母亲画像让我欣赏。
可见童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快乐在他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非马1936年出生在台湾。才四个多月便因战乱随父亲举家迁回故居广东潮州。
童年和少年都在故乡和母亲一起度过。十三岁那年随舅父去探望在台湾经商的父亲,便留在台湾,进入台中一中就学。後又去美国留学,在美国成家立业。
1980年离开故国三十多年後终於重返故乡,才得与母亲团聚。
〈醉汉〉 是一个清醒的饮乡愁而醉的汉子,是非马诗感性与理性平衡的代表。诗人借“醉汉”摇摇晃晃的形象,在一条短短的“直巷”跌跌撞撞绕境万里,努力地走来,以抒发对母亲对故国的那份牵肠挂肚的思念。
若延伸阅读非马的返乡组曲,尤其是〈罗湖车站〉,便能对〈醉汉〉有更深的理解。
附:
〈罗湖车站〉
──返乡组曲之八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她老人家在澄海城
十个钟头前我同她含泪道别
但这手挽包袱的老太太
像极了我的母亲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他老人家在台北市
这几天我要去探望他
但这拄着拐杖的老先生
像极了我的父亲
他们在月台上相遇
彼此看了一眼
果然并不相识
离别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亲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着拐杖的我的父亲
彼此看了一眼
可怜竟相见不相识
--- 摘录自《梦之图案》─《非马新诗自选集》第二卷(1980-1989),
秀威资讯,台北,2011.12
2016.06.20写於台北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