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云外野鹤[大鸟] 云外野鹤作品集 六品通判 (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注册时间: 2005-06-08 帖子: 106 来自: 焦作
|
发表于: 星期一 十月 17, 2005 9:31 pm 发表主题: 《穿越陕北》 |
|
|
认识陕北是在三十年前的一首老歌里:
山丹丹滴那个开花哟
红格艳艳……
那嘹嘹的歌声一起,便叫人心醉神迷,仿佛猛然回首看见高高的土棱子上,红衣少女对着群山万壑大声欢歌,又粗又长的辫子,红头绳一撩一撩的……
如今,双鬓斑白,我终于踩着那信天游漫长的节奏来了,来到它的家,寻觅它的神、它的魂!
一
去往壶口的旅途很漫长,公路顺着河向前蔓延着,汽车走得缓慢,你尽可以放纵自己的眼睛,窗外的景色质朴得接近中世纪,路边的蒿子林或浓或淡,杨柳树稀稀疏疏,平整的庄稼沿着河岸摆开,绿绒绒的,透着一股子青气儿。间或有一方熏衣草打乱绿色,紫色的花朵随风摇曳,远远地飘逸着淡淡的香味儿。偶尔传过牛羊“哞哞”的招呼划破风声,窑洞、院落,淡淡的炊烟起了又落,落了又起,一切是那么宠辱不惊的淡定、安详,那么缓慢、悠长。悠长得眼珠放慢了转动,心神也慢慢朦胧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汽车开始爬坡了,那山道是从黄土里切出来的,九曲回肠,攀缘上升,路边是高大的黄土岩壁,被切削的溜光镜平,寸草不生,浩浩荡荡的铺开一面大墙,仰脸使劲上看,才看得见岩头那些草木簇拥着往下张望,感觉被压得喘不上气,好象那墙随时会拍下来,把这路、这甲壳虫一样的汽车拍成粉齑!——然而,多少年了,它没有委顿,也没有剥落或泥石流,就那么静静地立着、听着,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那黄土黄得碜人,象一张患病的脸。
汽车终于喘息着爬上山顶,呵!放眼望去竟是一马平川,望不到边的呆板的平面,平凡的白杨树零零星星地散布着,倒还真是这里最浪漫的点缀了。这就是塬——山顶上的平原!那深深的河谷只是这些平川撞击时留下的巨大的裂痕,它切割了塬,也抬高了塬。
黄土谷,黄土塬,浑然一派黄茫茫的,深刻得触目,广阔得惊心,这就是信天游的家,它生在这片黄土地上,它必须质朴,质朴得和这黄土一样,它必须高吭、明亮,穿越深谷,跳上高原,在孤独的天空中无碍地飞翔,才可以传给黄土一样质朴的人……,此时此地,最叫人动心的就是:在远远的黄土坡上,骤然响起一声悠长、高亢的信天游: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儿爱了一个三哥哥,他是哦的知心人。
人说咱二人天配就,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那揪心的长调,一下子便会哗然扫去满身疲惫和满眼的苍茫,忽悠悠把心送上云尖尖……
二
导游姓韩,名字叫朵朵,是个地道的陕北女子,一唱起陕北民歌,它俩眼睛立刻忽闪忽闪的 ,那歌声仿佛领着她透过现代文明,回到了昨天……,也着实为这漫长的行程平添了一份悠悠的情思!
陕北民歌中情歌占了绝大部分,它们是寂寞的,也是独立的,往往是一个人在漫长的揽羊道上,在空旷的庄稼地边儿,单调机械的劳作之余,放声一歌,抒发那孤独的思念和惆怅,所以,它没有伴奏,也不需要伴奏,不象现在的某些流行歌,萎靡、病态的歌声依附在一堆电声乐器之上,仿佛一棵牵牛花必须攀缘某些支撑物一样,一但那些支撑物倒了,便立刻花钿委地,目不忍睹了。它必须独立地完成孤独的自我抒发,站立歌唱,无复旁依,它必须衔接流畅,气韵贯通……就象那相思的泪蛋蛋,滚热地洒落:
羊(个)肚肚手巾(哟)三道道蓝,
咱们见(了)面面(那)容易(哎哟)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呀)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哟)招一招(哟)手。
望得见那村村儿(哟)望不见那人儿,
(我)泪(个)蛋蛋抛在(哎哟)沙蒿蒿林。
陕北民歌中大量使用重叠词:“羊肚肚”“三道道”“见面面”“拉话话”,这种陕北方言的表达形式加上结尾轻微的儿化音显得那么切近、那么自然,透出一种儿童般的纯真、质朴。大量衬字的使用,使歌唱变得灵活自如,这大概相当于戏曲里的过门或伴奏吧,它大大增加了歌曲的独立性。此外,在方言俗语中间或跳出来一、两个文绉绉的文言词儿,象“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它不说“洒在”而说“抛在”,不是“沙蒿蒿丛”或“沙蒿蒿窝”,而是“沙蒿蒿林”,听起来别有意趣。这些重叠词、文言词、大量衬字错落有致,演绎出一股灵动跳脱的神韵,一片苍凉古老的深情,恰如导游朵朵说的:它是种在西北人心里的歌,是西北人的魂儿,只有“哦”西北有!
呵!这到底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啊?
三
陕北地处河套中部,属河南地儿,土质深厚,沟壑纵横,耕牧皆宜,攻守两利,自古就是西北和中原之间的交通要道,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经略西北都必须首先占得此地以为依托,因此,这里长期都是军事要冲,雄关雾列。匈奴人、突厥人、党项人、蒙古人等,都曾铁骑突入,与中原王朝殊死争夺这块地方,多少次烽火照甘泉,多少次羽书惊长安!谁能说得清楚呢?所以,这里虽属“边”,但是并不“远”,许多像范仲淹、种师道这样的重臣名将被派驻此地,为国干城。同时,为了实边,也有不少贬官迁客谪居这里。使陕北得兼四面风情,得汇八方风雨!
一次次残酷的战争,成就了几多猛将名帅,也留下了多少灾难荒芜?“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带血腥!”元好问的这两句诗就是对这种民族纷争的最深沉、也最无奈的嗟叹了!腥风血雨之中,那些猛将名帅依次走过三川,而血泊里无数残留的遗孑却不得不重建家园,他们不分种族、不讲政治,以眼泪抚慰眼泪,以疼痛安慰疼痛,仿佛一夜之间就看透了战争与和平对于上层和下层的天壤之别,他们相识、相处、相知、相融了……,当地人常夸“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那里正是这样长期冲突、交汇的地区,想来除了陕北的小米养颜的传说之外,更主要的怕要归功于长期的民族融合吧,正是这种民族融合使他们跳出近亲、近邻婚姻的遗传劣势,使他们的儿女们质朴而强悍,刚柔并兼,同时,也正因为继承了不同血脉,所以也继承丰富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对异性格外有吸引力!
这个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过程,各族的语音、语汇、甚至某些语法都汇集到汉语之中,他们因此具有了文化统一感、归属感,同时又有了无限的丰富性、多样性。它们似原质,又不是原质,而是在原质基础上的升华——清澈、明亮、鲜活、生动的时代语言,这,就是陕北民歌的根!
同样,一次次政治风云,也带来多少达官显贵、贬官迁客,他们不断地将内地的风尚、习俗,新的文化观念带入陕北,他们的地位和学养足以使之显赫一方、影响一方,这些影响不断地对原有文化进行渗入、冲洗、打磨、整合,从而使得后者更加丰厚、异彩纷呈。
在这样一片厚土生长出来的陕北民歌,溶入多样的血液和气韵,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苍凉激越、情深意绵、赤裸而不失委婉。它就是那一方水土滋养的信天游,是陕北人的悲欢、眼泪和叹息,是陕北人心中最美丽的蓝花花儿:
青线线(滴)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儿,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数那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呀,数数那个蓝花花好!
四
从壶口上来,汽车继续在塬上不紧不慢的溜着,归途好象更漫长了,满耳朵的黄河涛声在懒懒的阳光下渐次退却,信天游委婉的调子依旧那么悠长,满目黄土在夕阳的照射下金黄金黄的,黄得耀眼……
我睁大眼睛搜寻原野上的蓝花花——应该是一种随处都能生根的淡兰色的野花吧!导游听了,嘿然发笑,说那也就是个说法而已。我又问及山丹丹花,她说那倒是真的有,只生在某些很高的峭壁上,而且离地方就死,无法移植!在繁华景区和喧嚣的路边根本无法看到的!要看它得春天时到山野里去!
看来,下次我下次得在春天来了……
2005-8-8 _________________ 云外野鹤:原名杨光黎,1960年生,祖藉河南。
通讯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外国语中学(原第三中学)(焦作市太行路79号)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邮编:454000)电话号码:13523911160
欢迎到野鹤小巢听风 |
|
返回页首 |
|
|
叶柄[FFFFFF] 叶柄作品集 九品县令 (一不小心,做了官儿了。)
注册时间: 2005-10-17 帖子: 14
|
发表于: 星期一 十月 17, 2005 10:12 pm 发表主题: |
|
|
好文
学习 |
|
返回页首 |
|
|
若愚[ruoyu] 若愚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03-11 帖子: 748 来自: 江西吉安
|
发表于: 星期三 十月 19, 2005 9:51 am 发表主题: |
|
|
这片厚土里滋养出来的血液和气韵,也是中华民族的魂。 |
|
返回页首 |
|
|
紫竹[FFFFFF] 紫竹作品集 九品县令 (一不小心,做了官儿了。)
注册时间: 2005-10-19 帖子: 18
|
发表于: 星期四 十月 20, 2005 9:26 am 发表主题: |
|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朴的民风,孕育出淳朴的文化.凝聚成民族的精神.
好文章.拜读啦.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