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转帖]关于原创文学加精的构想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诗动态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严家威[老W]
严家威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10-09
帖子: 552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三月 21, 2009 9:43 am    发表主题: [转帖]关于原创文学加精的构想 引用并回复

编者按:《扬中热线论坛》文学编辑魏国同志,2009年1月21日再次提出关于原创文学加精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好,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每一位文学编辑深思。并引述四川诗歌评论家尹才干、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傅希春的文学评价标准,供大家学习。今全文转发于后,欢迎大家讨论!
<转帖>

关于原创文学加精的构想
《扬中热线论坛》文学编辑 魏国

2009-1-21 19:42 发表于《扬中热线论坛》http://bbs.212200.com/thread-9093014-1-1.html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可以说是很难统一的,俗话说,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我们原创文学板块对帖子加精的标准是什么?不怕朋友们笑话,在这个板块做版主也有半年了,但是我至今都没有弄明白官方所持的态度是什么。也许以前有人把点击率作为一个硬性的指标,也许有的版主是根据个人的感觉,比如说根据作品篇幅的长短,或者根据是否结集作为评价和加精的参照。而对于单篇的作品,特别是短小的篇什却很难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想这样会埋没很多的佳作。那么如何正确地去评价原创文学论坛上的帖子呢,究竟该如何给优秀的作品加精呢?书生以为,应该尽早出台一个加精的细则才好,这样我们也可以更方便的操作和管理。
为了方便官方对文学作品加精的决策,现在大致整理一下当今文学界,特别是网络文学界对文学作品评价的一些理论和观点。


《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中国诗歌)》
尹才干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诗歌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发表在各种网络媒体上的诗歌近千首。写诗之人,社会各阶层都有。一方面,他们带来了不同地区、行业、学科、层面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经验,给现代诗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诗歌好坏的评价,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尺,在诗歌的认识、实践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些网络编辑出于种种原因,乱编滥发,结果读者不认可,以至于读诗的人数不但没有显著增加,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为了让现代诗歌走出读者缺失的难堪境地,诗人、评论家、读者都来讨论一下现代诗歌评价的相对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为千百万母语读者喜闻乐诵的诗歌应该具有如下评价指标。

立意新。
所谓“立意新”,就是指所立之意,要新颖独到,唯陈意之务去。就是要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与改革实践,充分融汇时代精神与社会蕴涵,积极汲取域外优秀文化元素,大力进行具有本质意义和时代特征的诗歌创新。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准时代脉搏,知晓大众心律,融入大众,营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崭新的诗之境界。

感情深。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诗歌所抒之情,要真,要深。无论是“山水诗”、“土豆诗”、“三指诗”、“波波诗”,还是“立根诗”、“先锋诗”、“后卫诗”、“QQ 诗”、“梦幻诗”、“流浪诗”都应抒真情。同时,抒发的感情要深刻,要对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和五彩缤纷的人类生活,深刻抒发大众内心的喜、怒、哀、乐,赋予抽象情感以具体的形式,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感染读者的情绪,与读者产生共振。

道理正。
诗歌作品内容健康,见解独到,论述精湛,积极向上,引人向善。讴歌真、善、美,鞭打假、丑、恶,从而使大众的心灵在诚信中净化,灵魂在正直中提升,思想在审美中开启。

颜色鲜。
诗歌的语言要新鲜,诗歌呈现出的整体色彩要鲜明。要大量使用传统语言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大量运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一切鲜活的流行话语,积极汲取域外优秀语言元素,充分反映时代精神,揭示社会蕴涵,力求做到隽永、清新、和谐、流畅。

态式宜。
所谓“态式宜”,是指诗歌呈现的内、外部形态(形式),要适宜延续中华四千年诗歌传统,适宜当今改革开放社会,适宜民族千百万母语读者。进一步讲,就是要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主”,为“根”,适当嫁接外来文化优秀的“枝枝叶叶”,只有这样创新出来的作品,才符合“中华民族千百万大众的共同心理结构、认知能力、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等特点”,为千百万大众喜闻乐诵。具体地说,就是诗歌的字、词、句的排列形式和诗歌内容的选取,要适宜本民族千百万大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和审美要求。
“外在形式”要表现“汉语言的韵律”;而“外在形式”无韵的诗,其“内在形式”也应有汉语言的韵律、节奏,无散文化倾向。不给字词穿上生僻的外衣,不给句子缭绕晦涩朦胧的迷雾。语句间跳跃的峡谷宽度适当,并让思维的彩虹隐约关联。语意的花蕾半开半闭,开着的为实,闭着的为虚,虚实参半。诗意清新,不浑浊。(详见尹才干《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

趣味浓。
文风独特,颇具个性,读来别有一番艺术趣味:或言近旨远,意彼言此,别有一番情趣;或音律和谐,抑扬顿挫,余韵悠悠,令人回味;或清新俊逸,心旷神怡,妙不可言;或幽默诙谐,妙语解颐,令人午夜梦回仍要偷笑几声;或巧喻明理,豁然开朗,令人遐想;或含蓄蕴籍,深沉有味,耐人咀嚼……(详见尹才干《文趣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总之,一首诗歌所包含的“意、情、理、态、色、趣”这六大诗歌评价指标的优劣,决定着诗歌作品的成败。这六大诗歌评价指标,它们以“意”为中心,“情”、 “理”、“态”、“色”、“趣”逐层包围,显现出两组递进关系:第一组是在“意”的基础上产生“情”,在“情”的基础上悟出“理”;第二组是在“态”的基础上品味“色”,在“色”的基础上产生“趣”。“意”、“情”、“理”,是三个抽象的幻体,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是复杂的感受、抽象的思维,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去感知,去体验。而“态”、“色”,是有形的,它通过交流的通道、中介、符号——语言文字,把感觉和想象,这两种大脑的活动、同一属性和层面的东西,沟通和融合。如此,读者通过诗歌的“态”、“色”和作品发生和弦共鸣,产生无限的阅读乐“趣”。


《文学作品的艺术评价》
  傅希春(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文学作品是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而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渗透、有机统一。
构成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因素和条件主要有作品的语言、情节结构和艺术技巧。我们讨论和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离不开这些内容。
首先,必须在与作品内容的联系中考察其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成败和优劣;要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个角度,从总体上评估其艺术形式是否与作品的思想内容谐和并充分地展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说这部作品的艺术性高。离开作品的思想内容专淡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技巧,难以得到科学的结论。当然,我们在外国文学课程学习中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多是世界文学名著,在这些作品中,其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不谐和的情形,一般是见不到的。
评价文学作品艺术性必须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作品的语言。对包括作家叙述的语言、人物对话等各种语言因素,都应细致分析研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作品中借以展示一切的,主要是语言。作家的意图、风格,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整个作品的倾向,都离不开语言。
评价文学作品艺术性必须关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作品的情节结构。作品的情节是由书中人物活动过程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凝成的,是作家用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结构是作品的组织原则和存在形态,对展示作品的内容同样重要。一部叙事作品,其艺术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情节结构方面。文学作品情节结构的形态多种多样,因为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情节结构的形态,与作家的经历、个性,他所展示的题材和主题,也有内在联系。巴尔扎克要描写法国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他采用了人间喜剧那样的结构,把几十部作品的情节连在一起。屠格涅夫偏爱爱情故事,这与他个人的经历和他表现的题材及主题有关。评价一部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不仅要注意它们跟书中的人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要注意它们跟作家的联系,还要注意它们在文学史上纵向和横向上的联系。
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自然不应忽略艺术技巧的问题。高超的艺术技巧是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保证条件,它体现在作品语言的运用、情节结构的设计,以及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一切方面。艺术上的独创性与高超的艺术技巧,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艺术技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发展的,不断丰富的。要在文学史的背景上评析艺术技巧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应当说到的,是艺术技巧不是孤立的。它与作家的生活积累、世界观、艺术观点以及他所展示的题材和主题,都有必然的联系。离开具体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是不存在的。它们的运用都会因一定的文学思潮、作家和作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类的例子,无处不在。比如,在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暴露、讽刺、批判,是各国作家共同的技巧。但它们在各国文学中占有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比如,俄国文学中的讽刺就更加强而有力。在同一个国家的作家中,对同一种技法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俄国作家果戈理的讽刺,强烈而集中,且与夸张相结合。而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笔下的讽刺却是另一种样子,在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讽刺,一般不与夸张相联系。他们主要是用写实的方法达到讽刺的目的,即,他们通过描写那些饱含讽刺意味的人物、事件、场面来达到讽刺的目的。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也与艺术技巧的运用有关。表现政治主题和饱含理论分辩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就多,象屠格涅夫的《罗亭》(1856)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1863)等就是这样。所以,评价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艺术技巧,不能就技巧论技巧,而是要把它蒙恩特定的文学思潮、作家、作品联系起来考察,并注意他们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进而评价其优劣高下,以及他们在文学史或某一思潮、某位作家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另外,书生以为还可以参照一些博客圈博友的评价,特别是一些文学专业博客圈的意见,这对于提升文学帖子的质量应该是有帮助的。

点击查看原文
_________________
我把魂儿放出 /让他在天地间漫游 /多年以后 /你习惯性以为 /我还在那转悠
http://第三条道路.netsh.com.cn
新浪博客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诗动态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