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运涛[运涛] 运涛作品集 七品按察司 (我开始管这里的事儿了)
注册时间: 2005-11-17 帖子: 92
|
发表于: 星期三 十一月 14, 2007 1:57 am 发表主题: 看《三国》最神机妙算的人是谁? |
|
|
看到题目,不假思索,会有许多人回答诸葛亮。但如果是细读过《三国》的人,又略一思考,就会否定这个答案。
诸葛亮是《三国》里当之无愧的超一流明星,是不会错的,所谓作者刻画的“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他们是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三个主角。
诸葛亮之智,通过一系列故事表现出来,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识魏延反骨,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记,七星灯,死诸葛能走生仲达,锦囊杀魏延,甚至于国破之前,在邓艾偷袭的路上,也竖一石碣,让这位胜利者不得不佩服一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但他也有许多重大失策,作战计划有错,攻天水中姜维之计;前线用人有误,马谡丢街亭,导致北伐受挫。后人有句谚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人们可以效仿企及,甚至集众人之智也是能超越的。
但在《三国》中,却有一个神机妙算,无有失算的人物,那就是第六十九回中的神卜管辂,“操令卜东吴、西蜀二处。辂设卦云:‘东吴主亡一大将,西蜀有兵犯界。’操不信。忽合淝报来:‘东吴陆口守将鲁肃身故。’操大惊,便差人往汉中探听消息。不数日,飞报刘玄德遣张飞、马超兵屯下辨取关。操大怒,便欲自领大兵再入汉中,令管辂卜之。辂曰:‘大王未可妄动,来春许都必有火灾。’”谋算如此的精确,诸葛亮便未必能预测到,所以在神机妙算这一点上,诸葛亮是不如管辂的,史学家说“管辂之卜筮,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而评价诸葛亮,则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如果说在历史上或是在小说中,管辂与诸葛亮没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比试过,那么还有一个人,却与诸葛亮一生的命运关系重大,并且在世人的眼中,其智慧、名望都不逊于诸葛亮,在民间传说中,甚至说他是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个人共同的老师,他就是“好好先生”,他的神机妙算也是远胜于诸葛亮的。
书中好好先生是在诸葛亮之前出场,并由他引荐了诸葛亮(历史上亦然)、庞统和徐庶。他第三十五回一出场,便道破了刘备的行藏,“玄德教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亢之调。必有英雄窃听。’”刘备的谎话他也一听便知真伪,但他认为‘天命有归’,‘龙向天飞’应在刘备身上,所以告诉他,“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想细问端详时,他却抚掌大笑以自己的标志性语言回答:“好!好!”当夜推荐徐庶往投刘备,偷听了只言片语的刘备再次问及人才的姓名时,他依旧以自己的标志性语言只笑曰:“好!好!”
当徐庶刚为刘备所用,打了一个胜仗,就被曹操骗走之时,好好先生说:“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而当刘备正准备去请诸葛亮出山时,好好先生又早已知道了以后的一切结局,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得其主”是预料到刘备能重用诸葛亮,诸葛亮可以尽展自己才华的。因为诸葛亮在当时社会上在学术界,是不合乎时尚的,汉武帝以“五经”取士之后,学术界都以专心学习《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为正途,无论是“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书”,只有学会学精才能步入仕途,而诸葛亮只观其大略,并不精熟。他自比古代名人管仲、乐毅,别人都笑话他狂妄,也只有与他一起学习的几个书生相信。没有名门望族背景,没有学术学界威望,二十几岁无名小子的他要在政治上出人头地,至少也要奋斗几十年,此时,好好先生的名气已经如日中天,为学术界领袖级人物,他以自己数十年博来的名声隆重给诸葛亮做推荐,就好象武术中顶尖高手把自己修炼几十年的内力转注给别人一样,使诸葛亮一下子越过很多阶梯,跻身高手之列。历史上他是这样对刘备说的:“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他不但一见便知刘备的为人,也深知诸葛亮的才华,更清楚自己一番介绍的分量,所以预知诸葛亮这条勿用的“潜龙”能够“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就是“得其主”。
“不得其时”则是好好先生已预知会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他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是只就“才”而言,但知道不会有其“功”。天下没有给诸葛亮统一的机遇,诸葛亮其后“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种种竭忠尽力,以及在秋风五丈原上那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的叹息,都囊括在这一句“不得其时”之中。而且他对刘备(关、张)说的这句比拟,也是深思熟虑的。管仲、乐毅是中兴之臣,刘备自己还没有什么势力,诸葛亮用管仲、乐毅自比难以打动他,但姜尚和张良则不同,姜尚和张良则都是开国的重要谋士,帮助文王武王和刘邦从无到有建立了偌大江山,这一点刘备是最感兴趣的,也是内心的隐秘之事,他正是什么基业都没有,却想趁末世之乱过过皇帝瘾的,让好好先生一下给说透亮了。同时姜尚和张良又是没有任何野心的忠臣,功成不居,这也能使刘备放心使用。
汉末刘表“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境内无事”,荆州地区汇聚了当时影响颇大的各方人才,形成了后人称之为荆州学派或南阳隐士集团的人才群落。好好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颖川人,当时已经是古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为避北方战乱,他举家迁到南漳,结庐隐居,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均有交往,关系甚密。隐然是南阳隐士集团中的外徙客居士人的首领人物。在一次“说文论世”的酒会上,名人雅士们或歌或咏,很是热闹,司马徽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南阳隐士集团中本地的首领人物庞德公说他,“先生数典如流水,论事如明镜,真乃水镜先生矣。”水镜是说他一生清雅,善知人,此后,“水镜”之名便名扬天下。
那水镜先生怎么又成为好好先生的呢?
明代学者何良俊在《语林》卷十五说:刘表的“爱民养士”并不符实,司马徽“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复议谈”。所以他的好好先生只是做出来的姿态,用来保护自己。他不谈论别人的短处,跟人说话,不论好事坏事,都说好好好。一次,有人问他是否平安,他回答说:“好。”有人向他诉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仍然回答说:“很好。”他的妻子责备他说:“人家认为你有德行,所以才告诉你。你为什么听到人家说儿子死了,反而也说好呢?”司马徽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很好呀!”对于这样的好好先生,就没有人戒备他了,这与孙膑装疯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鲁迅在《立论》的杂文中写的“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h e!he,he he he he!’”也类似于好好先生的做法了。明末伟大的思想家李卓吾评点《三国演义》则说:“世上只有好好先生不好,人何故定欲做好好先生也?然当此世界,却又不做好好先生不得,若不做好好先生,便不好了。好反不好,不好反好,奈何?”也是理解好好先生苦衷的。
三国时代是三国鼎立,缺一不可,蜀汉如果没有诸葛亮只能是子虚乌有的,“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有了诸葛亮,才能“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所以没有蜀国,就不会有三国;而没有诸葛亮,则不会有蜀国;但若没有好好先生的举荐,则不会有蜀汉的诸葛亮丞相,因此可以说,没有好好先生,就没有三国。
好好先生只出现在《三国演义》的三回书中,不能算是书中主要人物,但却是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最神机妙算的一个人物。 |
|
返回页首 |
|
|
水泠儿[水里的玫瑰] 水泠儿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10-14 帖子: 879 来自: 巧克力很甜哦
|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一月 15, 2007 6:13 am 发表主题: |
|
|
恩,四两拨千斤 _________________ 捞起水里的一朵玫瑰
http://blog.sina.com.cn/u/1267556084 |
|
返回页首 |
|
|
主持[Bob] 主持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一月 15, 2007 8:25 am 发表主题: |
|
|
最神机妙算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