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转载】文革前郭沫若"焚书"真相,第一个提出向工农兵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他山之石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南柯舟[南柯舟]
南柯舟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7-02-14
帖子: 615
来自: SHANXI

帖子发表于: 星期一 八月 27, 2007 6:08 am    发表主题: 【转载】文革前郭沫若"焚书"真相,第一个提出向工农兵 引用并回复

对于郭沫若,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简单到以黑白论人,但是大体上有句话,品行很失败,人生很成功。假如他是“品行很成功,人生很失败”,我想大家是不是很合意?大家要的也许是“品行很成功,人生很成功”。文人从政,在中国,自古没有善“终”“善”名。直笔书史的被宫,曲笔书史的叫做奸妄,不直不曲,坐在墙头上坐文人?红楼梦上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用说是文人,连简单到做人也是如此,郭沫若只是中国文人最具有代表的典型,要么就跟当局合作歌功颂德,要么,就是作一个公共知识份子。但是,中国的社会是没有公共知识分子出现的历史和时代土壤的,那么,现在被媒体冠上”公共知识分子”“桂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知识分子。他距离真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究竟有多远?

文革前郭沫若"焚书"真相,第一个提出向工农兵学习。


【转载】文革前郭沫若"焚书"真相


1966年的春天肃杀凝重。政 治 局 势的惊心动魄,已经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了。在“文 革”即将爆发的严峻局势下,郭沫若提出辞去中国科学院院长,并发表了“焚书”声明,在国内外激起了轩然大波。

  郭沫若提出辞职

  科学院党 组 书 记张劲夫接到郭沫若的辞职信后,迅速上报中 央,请示如何处理。1966年1月31日,张劲夫带着有关高层领导的指示,以征求郭沫若对科学院工作意见的名义,登门探视。郭沫若表示,自己的辞职和中科院的工作无关,只是从最近批 判《海瑞罢官》运动开始以后,两相对照,感到自身问题很多,继续担任这些领导职务,怕影响不好。原来也考虑过辞职,最后才下决心写了这封辞职信。对组织没有什么意见。另外住这么大的房子,心中也常常感到不安。自己还考虑过是否应该下去锻炼锻炼,当个中学老师。张劲夫当即表态说:你的问题和吴晗等人性质不同,组织上希望你继续在中科院工作。

  郭沫若的辞呈没有被批准,显然表明党对他是信任的。但是,在大批 判浪潮的挟裹下,许多事态,依然向不利于郭沫若的方向发展。郭沫若的内心依然忧 心 忡 忡。

  郭沫若的紧张状态,以及不少人的批 判意图,被上层获知后,很快成为议论的话题。薄一波曾回忆:“在1966年2月3日的文 化 革 命 五人小组会议上,彭真同志提出了‘放’的方针。同时指出:已经查明吴晗同彭德怀没有关系,因此不要提庐山会议,不要谈《海瑞罢官》的政 治 问 题。彭真同志还说:像郭老这样的人都很紧张了,学术批 判不要过头,要慎重。”

  当时彭真尚未被打倒,为了应付批 判《海瑞罢官》后的政 治 形 势,彭真主持召开文 化 革 命 五 人 小 组会议,搞了一个《文 化 革 命 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提交政 治 局审议。围绕这个提纲准备的材料之中,就有郭沫若的辞职信和许多人要求批 判郭沫若的材料汇编。郭沫若的情况可以说是岌 岌 可 危。

  关键时刻,是毛泽东发话,为郭沫若解了围。毛泽东在听取《二月提纲》的汇报时,指出郭沫若还要在学术界工作,做 一点自我批 评就可以了。这样《二月提纲》中涉及郭沫若的内容,才在定稿中被删去。而且在不同场合涉及郭沫若时,毛泽东多次指出,郭老是好人,功大于过,胡适讲共 产 党 人不懂学术,郭老的古代史研究就很有成就。对于有人指责郭沫若写赞扬海瑞的诗是大发牢 骚,毛泽东为他辩护说,郭老是杂家,写两首诗不算什么。

  但毛泽东只是为郭沫若阻挡了来自于政 治 圈 子的暗 箭,而且毛泽东的谈话只是限于口耳相传,并没有写进文件或公开宣布,一般群众根本不明就里。

  而且,为了对 抗彭真等人的《二月提纲》,由江青、林彪操 纵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很快出笼,并转发全党。

  一些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闹 革 命”的烈火,不可避免地烧到了郭沫若头上。有的撰写揭发郭沫若的材料,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写信,严 厉 质 问和指责郭沫若的反 革 命 动 机。比如,有人翻出历史老账,严厉指责郭沫若:“国 防 文 学”是投 降 主 义 口 号,是王明右 倾 机 会 主 义 路 线,你为什么支持这个口号?更有人挖 空 心 思、上 纲 上 线:你郭沫若《满江红·领袖颂》的诗句“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全国人民都在唱《东方红》,你为什么要说“东方白”?

  诸如此类的指 责,让郭沫若实在是无法安心。“东方白”之类属无 稽 之 谈,可以置之不理。可是支持“国防文学”口号一事,却是人证俱在,郭沫若坐卧不安、心神不宁。经过再三思考,他选择了向秘书诉说这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 治 态 度:

  我在日本时,写过几篇赞成国防文学口号的文章,如《国 防·污 池·炼 狱》、《我对于国 防 文 学的意见》、《苗的检阅》、《在国 防的旗帜下》。那时,日本的便衣警察和宪兵三天两头要来找我的麻烦,写这类反 帝、爱国的文章要担很大的风 险的。这就是投 降吗?向谁投 降?向蒋介石国 民 党 投 降吗?1927年3月蒋介石委任我当他的“总司令行营政 治 部 主 任”,我没有接受,反而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蒋介石下令全国通缉,我亡 命日本时,千辛万苦写了一部《甲骨文字研究》,托国内的朋友找地方出版。许多出版社不识货,不肯出。国 民 党 中 央 研 究 院的傅斯年看了,答应在该院集刊上发表,以后再印单行本,稿费还相当优厚。但我拒绝了,因为中 央 研 究 院是官办的,我便回信说“郭某耻食周粟”,讲的是一点骨 气。抗战爆发后,我便马上回国参加抗 日 战 争,不愿当他们的官,愿在群众性的抗日团体里工作,也有耻食周粟的味道。后来好多同志劝说,特别是周恩来同志的开导,才接受三厅厅长职务,利用这一特 殊 身份和他们斗。这些来稿说“国 防 文 学”是投 降 主 义口号,那是不能服人的。

  “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

第一个提出向工农兵学习的口号。


  在4月14日召开的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第30次会议上,文化部副部长石西民根据《纪要》精神,作了“关于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大 革 命”的主题报告,向与会人员发出警示。郭沫若敏 锐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表态机会,公开畅谈他思虑已久的政 治 态 度:

  石西民同志的报告对我来说,是有切身的感受。说得沉 痛一点,是有切 肤 之 痛。因为在一般朋友们、同志们看来,我是一个文 化 人,甚至于好些人都说我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什么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一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 掉,没有一点价值。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学好毛主席思想,没有用毛主席思想来武装自己,所以阶 级 观 点有的时候很模 糊……

  我虽然已经七十几岁了,雄心壮志还有一点。就是说,要滚一身泥巴,我愿意;要沾一身油污,我愿意;甚至于要染一身血迹,假使美 帝 国 主 义要来打我们的话,向美 帝 国 主 义 分 子投几颗手榴弹,我也愿意……

  郭若沫的这个讲话,经毛泽东亲笔批示后,4月28日,《光明日报》为之拟定了《向工 农 兵群众学习;为工 农 兵群众服务》的标题,全文刊登。他的讲话一出,引起国内外的反响。尤其是在日本,郭沫若享有很高的威望,日本的一些友好人士,如松村谦三、黑田寿男、宫崎世民等人,竟然要求亲赴中国,想当面询问郭沫若“焚书”的真意。

  列席政 治 局扩大会议

  然而,郭沫若却一身轻松踏上了西去巴蜀的列车。这次大西南之行,是以视察、参观成都和攀枝花(当时叫渡口)等地社 会 主 义 建设成就的名义入川的。与他同行参观攀枝花钢铁基地的,还有当时主管经贸口的副总理薄一波。郭沫若每到一地,必有诗词歌赋问世,且紧密联系当前政 治 形 势。在大邑,他又参观了曾经连看三遍的《收租院》泥塑,愤而赋诗:“收租院里三次来,怒彻心脾恨满怀。观众如潮门外涌,五洲震荡激风雷。”在攀枝花,为热火朝天的社 会 主 义 建 设高潮感染,纵情歌颂:“主席思想挂帅,物质精神互变,满望新愚公……”

  这次行程,还有一个微 妙的私 人 意 图,这就是计划回久别27年的老家乐山沙湾镇看看。年逾古稀,又遇险 风 恶 浪,无可奈何之际,“告老还乡”的念头,或许在郭沫若的脑际几经盘旋,借公务之机回乡探视,是否是为最 坏的结局打前站呢?

  正当郭沫若在观望之中准备返乡时,5月1日晚上,接到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 电令,回京参加5月4日召开的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扩大会议。作为一个没有党内职务的普通党员,能参加中 央 政 治 局 会 议,显然表明郭沫若的特 殊 身份。

  这次扩大会议,通过了《中 国 共 产 党 中 央 委 员 会 通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一六通知》,实际上发出了打 倒以刘少奇为代表的所谓走 资 派的信号。在《五·一六通知》公布的第二天,《解放军报》在头版刊发了郭沫若《水调歌头·读〈欧阳海之歌〉》的手迹:

  灿烂英雄象,辉煌时代光。伟大熔炉威力,好铁炼成钢。阶级感情充沛,主席思潮澎湃,滚滚似长江。一气呵成后,锤炼百千方……

  1966年前后因批 判《海瑞罢官》带给郭沫若的政 治 压 力,似乎可以解除了。

  但不管郭沫若理解还是不理解,“文 革”的熊熊烈火,终于按照毛泽东的意志点燃了。 

  1966年6月22日,郭沫若被任命为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这次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他也借这次会议,担当了向外界传达和介绍“文 革”情况的重任。1967年7月5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于7月4日在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上的长篇发言。发言的最后,郭沫若就自己在4月份有关“焚书”的论调,向国内外同行进行了解释和澄清:

  但我把这话传播出去,出乎意外地惊动了全世界。有不少真挚的朋友对我表示了深切的关怀,我向他们致以谢意。但在资 本 主 义 国 家和现代修 正 主 义 国家的报纸和刊物上,却卷起了一阵相当规模的反华浪潮。他们有意歪 曲我的发言,借以反对我国的文 化 大 革 命。有趣的是日本有一位批评家,说我是被 迫 检 讨,要烧自己的书,比2000多年前焚 书 坑 儒的秦 始 皇还要残 暴和傲 慢……作为对人民负责的革命作家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不断地进行严格的自我批评,在我们这里是极其正常的事。

  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结束了在北京的议程后,7月17日,毛泽东在郭沫若的陪同下,在武汉接见了参加亚非紧急会议的各国代表和观察员。

  就在受到毛泽东接见的前一天,也就是7月16日,郭沫若和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代表们,在武汉长江的游轮上,亲眼目睹了伟大领袖横渡长江的壮观景象。这其实是向中外人士宣布,已经73岁高龄的毛泽东,依然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去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果然,7月26日的《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周恩来保护郭沫若

  在毛泽东离京的这段时间,由于一线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等派出工作组,“文 革”浪潮暂时得到抑制。对局势甚为不满的毛泽东,决定亲自出山,领导“文 革”顺利进行。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身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登上北京天 安 门 城 楼,首次接见来自五湖四海的红 卫 兵 。不 分 青 红 皂 白的红卫兵们,把革 命的烈 火 烧 遍了全国各个角落。“八·一八”毛泽东接见红 卫 兵后,斗志昂扬的红 卫 兵 们终于可以合法地宣 泄革 命激情了。“打 倒 反 动 文 人郭沫若”的大字报,不但贴满了前海西街郭沫若府第的大街小巷,更有群情激昂的大批红 卫 兵聚集门前,锣鼓喧天,口号阵阵,勒 令郭沫若老实交待问题。

  红 卫 兵 们给郭沫若罗织了百 般 罪 名,最有意思的是,红 卫 兵 们竟然在郭沫若为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的题签中,看出“海”字是由“反毛泽东”四个字组成。

  造 反 造红了眼的红卫兵们,竟然把抄 家的烈 火 烧 到 了章士钊的府第。在被抄家的第二天,章士钊的紧急上书就到了毛泽东那儿。毛泽东当即指示周恩来“予以保护”。

  接到指令后,周恩来迅速草拟了一个应予以保护的干部名单,获毛泽东批准。在名单上面,特别列出了应予重点保护的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等13位民 主 人 士。周恩来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保护这些最有影响的党外人士。

  早就知道郭沫若艰难处境的周恩来,派得力人员童小鹏来到郭沫若寓所,传达指示:为防止红 卫 兵失控而发生意外事件,郭沫若应迅速携于立群出外避难。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郭沫若和于立群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专为中 央 高 层 领 导 服务的新干六所,避 祸一月有余。

  红 卫 兵揭 批郭沫若,不但对郭沫若伤 害很大,也牵连到了子女。“文 革”初期,在人民大学读书的郭平英(郭沫若小女儿)也参加了红 卫 兵 运 动,因为政 治 意 见 分 歧,被别的激进学生排 斥。这其中也有因郭沫若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她回忆说:“当时有位同学非常真诚地给我提意见说,‘你为什么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有这样的举动,应该好好想一想家庭的因素。你父亲就是在革 命低潮时做过软 骨 头的。’”

  不管怎么样,郭沫若毕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保护。或许,郭沫若再一次感受到了毛泽东一言定乾坤的伟力,他不能不对毛主席的信任和保护心存感念。

  郭沫若毕竟是文人出身,随波逐流本身,对郭沫若就是一种折磨,况且还要言 不 由 衷。“文 革”前夕,郭沫若对现实已经烦透了,他告诉陈明远:

  我一生最 厌 恶 最 憎 恨的就是虚 伪 造 作。不过,我们自己有时也不幸沾 染了这种恶 习。“出污泥而不染”只是形容罢了,像我们这样从污泥中钻出来的人,谁都难免沾染上污泥的。应该不断地冲刷掉身上的肮 脏。当然也不要倾盆大雨似地猛冲下来,冲得个落花流水,叶 败 枝 残……如果大家都回复纯真的童心,那多么好啊。不要有这么多的假 面 具,这么多装 腔 作势 的表演。大家都恢复赤子之心吧!

  严峻的形势,本来就使“赤子之心”可望而不可及。“文 革”的爆发,更是让这点渺然的期望,变成了天方夜谭。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时代,还有什么境界能去追求呢?  

作者:贾振 转自:中华网论坛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可能是一种唯一生活在世间的生命与精神密切交流的暗夜中的幽灵,它是存在活生生的生命的文学体裁,它的眼睛能看到你我的灵魂,并游走在你我精神、魂魄、肉体的四周。 真正的真善美是敢于裸露的,放眼苍穹看去星空,那才是真爱、真善、真美。——南柯舟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Blog(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AIM Address Yahoo Messenger MSN Messenger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他山之石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