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转贴:关于高中政治“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的研究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教育探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山城子[*****]
山城子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二品总督总管<BR>(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04-08
帖子: 3868
来自: 贵州平坝

帖子发表于: 星期日 一月 14, 2007 9:08 pm    发表主题: 转贴:关于高中政治“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的研究 引用并回复

关于高中政治“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的研究
西南师大硕士研究生 陈 瑶

目录:
引言
“自学互教”模式的产生、实验步骤及影响
我对“自学互教”模式的接触及研究的必要性
“自学互教”模式的学案编撰及临场指导
“自学互教”模式的教学程序及实施简介
“自学互教”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研讨
“自学互教”模式的教育成果及评价
“自学互教”模式的教育价值及推广
结语
后记

引言
经济是基础。中国起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体制的变革,逼使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一切领域都不得不变革。尽管被动滞缓,远远落后于经济的脚步,但各自比之先前,毕竟都有了质的飞跃。教育质的飞跃,在于上个世纪末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行的全面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兴起,目前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散的自觉的探索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则是统一的强力推行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的交界点,当是1997年九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首届素质教育经验交流大会”,当时的中央教育行政领导系数参加,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素质教育在不久的将来还应当有第三个阶段,但目前的实践形态多种多样,理论研究尚跟不上去,因此第三阶段现在还是可望不可及的远处的风景。无疑,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广大的教育科研人员的开拓进取、勇往直前,不懈地努力。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就是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之于普通教育,就是注重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发展个性。全面发展的思想,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无可置疑;主动发展的思想,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也是无可置疑的;发展个性的思想,不仅是对我国古老的因材施教原则的复归,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个性人才不可回避的客观要求,因而更是无可置疑的。这是素质教育的大理论,至于素质教育的分支理论,诸如素质教育的体制、模式、机制、管理、评价等等,也不乏有研究者基于各自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尽管其说不一,没有形成公认的系统理论,但无疑都是很有益的。
我以为,教科研当然还是要从基础做起,从普教的第一线做起,从中小学生的课堂做起,从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涌现的缤纷绚烂的创新教学做起。翻开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我们会看到全国普教战线创新的各式各样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其新鲜活泼生动乃至出其不意,实在是令人咂舌赞叹拍案叫绝而兴奋不已,以致不能不产生欲求其理的冲动来。
说“创新的各式各样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其中就包括了高中政治课“自学互教”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所以决定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开始并非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因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来自我的母校,出自曾教过我的老师和我下几届的校友们。诚然,一经决定细想起来,这还真是个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必须脚踏实地地走进“自学互教”,从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探讨,从而去发现它的闪光之源。

第一章“自学互教”模式的产生、实验步骤及影响
1-1 产生
1992年秋季,高中政治课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启用新编试验教材。这套教材的特点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原理进行编写,因而每个框题都增加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使课本的总字数照比原先的教材要多出三、四倍。通读课文,等于一位最好的教师(课文的编撰者)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很精辟的讲解。面对这样的教材,任课教师也许照本宣科,就足以完成授课任务了。但照本宣科决不是好老师,那样学生也没有兴趣听,加之本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教学,就更难进行了。实际上所有的政治任课教师,都面临教材改革所带来的困惑——原先的教材课文简单、理论化,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新课文却已经很精彩地给包办代替了,教师站在讲台上重复课本内容,自己也显得尴尬,仿佛不是那么回事了。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任教高中政治课的李德贵老师,当时欲极力摆脱他所遇到的困惑。他回忆说,当时把原先用过的教学方法轮换着用,但都不理想。因为原先的方法最适合于原先的教材。这不言而喻——从物质上说不同的原材料需要不同的工具加工,用刨木料的刨子去刨钢材,肯定就不行了。事实上那时学校已经很注重升学率了,如果不及时地找到适合于新编试验教材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保证不拉高考的后腿,作为有良知的教师是于心不忍的。——这是当时高中政治课教材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个人的心理背景。可以说如果没有教材的改革,就不会有李德贵老师“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的产生。
机会不会错过有充分准备的人。两个线索在头脑中的碰撞,终于碰出了火花。一个线索是在同事之间的闲谈中扑捉到的。一位湖南籍的同事说他认识的一位教高三政治的老师,在湖南取得了高考政治单科平均成绩全省第一名的业绩。其诀窍是每节课前三分钟,轮流让一个学生登台“讲演”一个重点题目。另一条线索来自个人的积累——李老师广泛浏览各种教育期刊,曾记得河南某中学一位任教初中数学的老师,在课堂上穿插让学生到台前讲题的做法。第一个线索他当即就决定引入,立即拟定让学生进行演讲的题目。题目还没有拟完,第二个线索就从记忆的底层浮了出来。事实上一课时的政治课(完成一个框题)也就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概念或者一个基本原理展开的几个知识点。既然新教材的编撰相当于一位教师的讲解,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明白之后,不也可以分分知识点,到台前进行讲解么?
这个想法让创立者欣喜不已,连夜进行策划、设计,并想好了说服校长允许进行实验的理由。于是,这个有悖于传统的全新的“自学互教”教学模式,就呼之欲出了。
两条线索相碰,爆出的火花是连续不绝的——就是说那晚一夜无眠的设计,使其一夜之间成型。跃跃欲试的心情,第二天就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于是当周就纳入了实验。这与坐落在山沟里的企业子校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有关,也与当时那位校长对老教师的信任有关。倘若在地方改革一项教学,肯定要打报告,还要进行科学论证,还要报请上级批准——不定哪个环节就会出问题而夭折。而如果校长信不过教师——理由会很充分,哪有教师不讲课反而让学生上台讲课的呢?古今中外没有先例呀!别胡闹了——这样态度的话,“自学互教”的教学模式也就被厄死在摇篮里了。
有幸,李老师的设计很快就得到了实施,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1992年10月开始,他从未间断地一直坚持到2005年7月(退休之后又返聘了两年),前后送走了8届高三毕业班。
1-2 实验步骤
“自学互教”的实验,是从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四个班同时开始的。由于此前学校使用的是贵州省教材,亦即高一是《青少年的修养》,高二是《政治经济学》,高三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而全国统一启用的实验教材高一是《经济常识》,高二是《哲学常识》,高三是《政治学常识》。这样高一新生当然要使用《经济常识》,高二因为在高一学的是《青少年的修养》,升到高二也要使用《经济常识》。于是,这两个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形同于四个平行班同步实施了“自学互教”的实验。
李老师说:在此之前,未曾有过关于“自学互教”的实践与认识,对这种全新的教学过程都是陌生的。从陌生到不陌生,从未曾实践到已然实践,从未曾认识到终于认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无疑是要一步一步来的。
从时序上来说,“自学互教”可分五个阶段。五个阶段,就是五个步骤。
步骤一:启动实验阶段;
步骤二:教师引领阶段;
步骤三:学生轮值阶段;
步骤四:分组承包阶段;
步骤五:主导复习阶段。
步骤一的实施,是从与新一届学生见面,就开始了。先是上见面课。见面课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自愿地也做自我介绍;之后,教师讲个人的教育观,再讲学习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好处,最后讲怎么样学习政治课,为什么要这样学习。之后就直接进入教学了。就是“手把手儿地教”。第一课时教师示范。接着就是牵着手儿上路了。
每届第一学期后段的将近三个月时间,步骤二。叫“教师引领”阶段。具体说,主要是在“互教巩固”课上,组织教学的任务仍然由教师一手包办。课前提问、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依次上台讲解、对每位学生讲解的评价与补充、当堂的练习巩固或总结,还有每一单元结束后设置的复习课,都是教师主导做的。
步骤三是设置课堂主持人,即将步骤二教师在课堂做的事情,全都移交给学生轮流来做。当然这要体现在我这个“主持人”组织教学的一个个环节上。
步骤四是升上高二年级,将主持与讲解的教学任务承包到个学习小组。这是更科学、更全面、更富有“自学互教”特色的全体“学生小组”交替轮值的承包。
步骤五是主导复习阶段,任课教师重新回到讲台,指挥学生进行多种多样主动参与的复习。
3影响
“自学互教”的全新教学模式,尽管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但在李老师坚持这整整十三年的过程中,在教育界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就在1992年十二月下旬,有关红湖学校高中政治课进行“自学互教”新教学法实验的文章,已经率先出现在《贵州教育报》上了。至1993年6月,又有简讯见诸于《中国教育报》的版面。之后几年间,先后有《人民教育》、《政治教育》、《航空普教》、《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政治课》、《教育智慧》、《现代教育》、《希望报》、《贵州航空报》、《安顺教育通讯》等10余家报刊杂志,累计刊登30余篇有关“自学互教”的论文或报道;
1994年4月上旬,李德贵老师应贵阳市教科所邀请,向全市政治课教师作了关于“自学互教”新教学法的研讨汇报;
1994年4月中旬,应贵阳市教科所邀请,李老师又带高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为全市高中政治课教师作公开教学课;
1994年5月,贵州省教委所属电教馆,派人到红湖学校录制“自学互教”的课堂录像;
1997年11月,安顺市教科所及安顺地区部分学校领导,到校听“自学互教”课,并作了专题研讨;
1998年5月,安顺市教科所组织地区部分学校教师,到校听“自学互教”课,课后李老师作了专题汇报;
李德贵老师介绍该教学法的论文《我的单科素质教育尝试》(载《人民教育》1996、6期),获得全国“苏育达杯素质教育百家言”征文一等奖;
该教学法的实践文章《高中政治课“自学互教”法的实践探讨》(载《政治教育》2000、5期),获得“创刊20年 迈向新世纪”全国政治课教学论文征文一等奖;
介绍“自学互教”具体方法的论文《高中政治课素质教育方式方法初探》,获得第五次全国政治课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并获贵州省同次评选一等奖;
关于“自学互教”不同角度的论文及报道共九篇成果集结,获贵州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
有8篇关于“自学互教”的论文,先后被国内20余家出版单位,收入教育改革方面的文集;
以创立“自学互教”新教学法为主要内容的李德贵老师的个人传略,先后被国家人事部人才管理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10余家辞书编撰单位出版的专家大辞典收入;
方成义先生以“自学互教”为主要内容,撰写的人物通讯《执着于教改》,被《中国航空报》、《贵州工人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等8家媒体采用。
李德贵老师以创立高中政治课“自学互教”新教学模式为主要事迹,于2003年春被评选为平坝县和安顺市的优秀教师。
上述这些事实,说明“自学互教”新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特别是李德贵老师获得全国“苏育达杯素质教育百家言”征文一等奖的那篇文章,《人民教育》编辑部是在北京邀请了16位有声望的教育专家分别打分投票评选出来。该次征文历经一年,收到来自全国各类学校和教科研单位的5000余篇论文,该文最终排列第五位而获一等奖。李老师被免费邀请到烟台领取由中央教委领导颁发的奖状,并参加由宋庆龄全国儿童基金会出资安排的“教师之家”夏令营活动,受到当时李岚清、钱正英等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接见并合影留念。

第二章 我对“自学互教”模式的接触及研究的必要性
1接触
我在母校读书时,还是1992年之前。待我回到母校任教,李老师已经开始了“自学互教”的实验。但由于不在一个学部,也不教一个学科,学校也不宣传,两三年的时间里,我对“自学互教”一无所知。直到1998年初夏,看见有许多人来我们学校听课,才听同事说是安顺教科所组织部分校长和政治教师来听我们高中政治课,研讨李老师的“自学互教”新教学模式来了。那时听了也就听了,总觉与自己无关,并没引起我的注意。
2000年我们学校换了新校长,上来就狠抓教研,要求青年教师都要创新教学教法,规定都要上优质公开课,大兴研讨交流之风,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老教师则要求上创新示范课。同时学校对教师的听课次数有定量考核的安排,提倡跨学科跨学部相互听课。我这才有机会接触到“自学互教”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
第一次去听“自学互教”,实在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进教室没看到李老师(后来发现他坐在一个学生的位置上,手里拿只笔,书桌上摊开着一本教案,正在边听边记录。)但见台前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后来我知道那是“课堂主持人”——闻所未闻,课堂教学还设主持人。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呢?这老师也太清闲了不是?
我正疑惑,那位女生主持人开始讲话,对前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并请老师们多多指教,课后留下宝贵意见。接着向全班同学宣布开始课前提问。女生提问了两个哲学基本概念,每个概念都要求全班一起来回答。那位男生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题,是两道单选题。待全班集体回答完两个概念时,男生的题目恰好写完了,说请同学们看黑板,先思考一下,看谁愿意到前边来选择,并说一下为什么要这样选。——两人配合默契,还真像两个小青年老师。
接下来导入新课,是男生主持者通过对选择题的小结而引入新课的。——原来主持人把老师组织教学的一套都熟捻于心了。那么,他们是什么时间学的呢?这会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呢?
导入新课后,先后有四个学生依次登台讲解了四个问题。交接之间,两位主持人轮换用简短的语言,评价讲解人的讲解,并衔接下一个问题,请下一个讲解人上台讲解,还提醒大家欢迎。事实上每个学生讲完,坐下同学都会响起掌声——这是规定呢?还是自然形成的呢?当时我不得而知。
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登台讲课,所用的讲解方法又不大雷同,有的用提纲举例说明,有的勾画了一个简介的图示进行讲解,有的讲两句一提问让下面同学回答——那么看来,他们还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把握这些属于教师应当把握的方法,这不是给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了吗?再说他们是不是先由老师单独给讲课的学生讲了一遍呢?
最后大约八分钟的时间,课堂进入练习巩固环节,仍然由两个学生主持人组织指挥。一个进行口头提问,另一个负责点评或补充。不知道所提的题目是老师规定的呢?还是主持人自己拟出的呢?若是后者,教师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编拟题目。
我觉得很新奇——从来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完全由学生主宰的课堂教学。
后来我又去听过几次课,课堂步骤大同小异,主持人和上台讲解的学生,又换了一批。与李老师交谈,才知道他们是全班学生实行大循环轮值担任课堂主持人和讲解人。
2000年之后,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我曾向李老师请教。他说“自学互教”教学模式,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实施。尽管他早在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明令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前,就开始了“自学互教”的实验。他说当时它也不知道这就是素质教育,但他经常阅读教育报刊杂志,到1995年已经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些了解,他边阅读边探讨,觉得自己的做法很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于是就开始总结。他写出了《我的单科素质教育尝试》一文,并寄给了《人民教育》,应“苏育达杯全国素质教育百家言”征文大赛。据说这次征文接到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5000余稿件。凡被《人民教育》刊登出来的文稿,就是被初选上了。李老师的文章被刊登在1996年第六期《人民教育》上了。《人民教育》编辑部在北京邀请了16位有声望的教育专家分别打分投票最终评选出来。李老师说他想不到他的文章排在第五位,获得一等奖。并由组织大赛部门出自资到烟台领奖,由当时国家教育部普教司司长李连宁亲颁获奖证书,同时应邀免费参加了“教师之家夏令营”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李岚清、钱正英,及国家教育行政领导人的集体接见并合影留念。李老师说能获得这样规格的奖励和荣誉,说明“自学互教”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上很好的实现,并得到了多数教育专家的认可。
听了上述事实,我对“自学互教”教学模式有了很深的印象,加之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觉得“自学互教”确实处处都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原则和理念。
2-2 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我对“自学互教”教育模式的调查、访谈和阅读资料,越来越觉得非常有必要将其作为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研究了。理由如下:
其一,“自学互教”教育模式从它的创立之初直到现在,就在普教界不断地产生并逐渐扩大其影响。既然这一教学模式已经被专家及教育媒体广泛地认可为素质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上的实现,那么就有必要通过研究来论证“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确实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上的实现。通过论证而认证这一教育模式,有助于一线教师学习借鉴,以促进创新课堂教学。
其二,“自学互教”教学模式非常新颖,新颖得一反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古今中外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一成不变的模式。诚然,这里说的一成不变,非指教师讲授方式方法,讲授的方式方法也有许多变化。但变来变去教师还得是讲授。“自学互教”就课堂形式而言,教师不再讲授,甚至于也不上讲台了,坐到学生的位置上去。我觉得这样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也绝无先例。这样绝无先例的教育模式,它所以能够产生并实施,特别是在现有中国考试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之下,何以连续坚持了13年之久(如若不是创立者退休,就会依然坚持下去),其道理何在?这就非常有必要加以研究了。
其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乃至商业大潮的汹涌澎湃,一直无法缓解。尽管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也不奏效。“自学互教”教学模式,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们已经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为零了。这就是实施“自学互教”他们取消了传统的课后文字作业。不仅不留作业,在任课教师权限内,也从来不进行测验和考试。我们知道,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是课后文字作业留得太多,作业压力大;二是考试测验太频繁,精神压力大。“自学互教”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将其一笔勾销了。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如果各科对此都能借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不就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了吗?所以“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特别有研究的必要。
其四,“自学互教”教学模式,任课教师不再依照传统进行备课,他不再上台讲课,不“备”上台讲课的“课”就是自然的事了。同时因为没有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自然也就不必改作业——无作业可改了。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普教教师,最累的就是备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评不完的试卷。目前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备课还必须是写详案,就更其苦不堪言。而独独“自学互教”教学模式却能使教师从繁忙的教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博览群书,研究问题,提高自身素质,作育人教书的佼佼者,而不是困于写教案、改作业、评试卷的教书匠。这无疑是值得研究的——倘若上千万的中国中小学教师都成为教育战线的佼佼者,真乃中华民族之大幸了。
其五,“自学互教”教学模式,最令人青睐的是“自学”。“自学”的实施自然要有自学的方法,在不断的实施中又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自学的习惯与方法终身受用。我们知道,大学毕业,抑或研究生毕业,所把握的知识,仍然是人类知识总量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欲厚积薄发,还必须不断扩展知识面,“做到老学到老”这句俗言,最适于现代社会了。但只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把握了良好的自学方法,学到老才不是一句空话。就这点而言,“自学互教”教育模式,绝对有研究的必要。
其六,“自学互教”教学模式更值得研究的是“互教”。学生互教的过程,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课堂巩固”环节相当。所以他们称之为“互教巩固课”。这个让学生自行组织并登台讲解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致使学生多少能力得以开发?组织指挥的能力、备课讲课的能力、板书设计的能力、选择讲解方法的能力、拟题解题的能力、同学之间协调配合得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随机处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已尽在其中了。现代社会需要知识与能力齐备的综合型人才,那末“自学互教”教育模式是否最适宜培养此种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呢?这就很有必要加以研究了。
其七,“自学互教”教学模式实施了十三年之久,且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至今没有发现有别校甚至红湖学校本校的教师直接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的。贵阳和安顺两地教科所都曾组织过听课和专题研讨,但最终也没能推广出去,原因何在呢?据李老师个人分析,一个是观念的问题没有解决,再一个是教师本身素质,特别是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个人气质与风格等等综合性因素有关。换句话说,实施“自学互教”教育模式,对任课教师的全面素质是应当有个基本要求的。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
其八,李老师个人认为,“自学互教”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高中政治课,也是合于高中语文、历史等课。只是他已经没有机会去实验语文或者历史了。他还说在前几届的学生中,后来有从事教师行业的,他们不论在哪里教书,首次给学生上课是一点也不会紧张的了,而且备课讲课设计板书拟题巩固等等这一套早已熟捻于心了。李老师说其实这一教育模式不妨移植到师范教育上去。能否移植到别学科教学?能否移植到师范院校教育?这都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第三章“自学互教”模式的学案及临场指导
“自学互教”教学模式,废除了传统的教案,而改为编撰学案。学案的编撰,李老师基本上都是假期从容完成的,待开学时已经编印成册,统一发给学生人手一册。
3-1 以指导阅读为中心编撰学案。
李老师说:大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受益者。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册新书在手,一页页读下来,从中去发现,去体会,去接受,最终间接地取得前人或今人的直接经验,就变成了自己的知识。对学生却不能这样简单地从事,因为他们的理解力还不强,主动性也还不够,所以需要引导。
李老师的引导是明确地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应当读明白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说就是新的基本概念,新的原理和新的常识。是依据教材内容的顺序,依次拟定的。
例如:经济常识(上册)第一课 第一节 第一框题“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依次拟定的是:
提示:你知道什么是物品和劳动产品吗?
基本概念:什么是商品?
请看书上的图示,弄清物品、劳动产品与商品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基本常识:商品是怎样产生的?
基本概念:什么是商品经济?
你知道吗?(补充常识):与商品经济并列的经济形态,是哪两种经济?
一般常识:“商人”这个称谓是怎样来的?
理解名言:第6页给出的马克思的名言,如何理解?
请思考:第7页的“想一想”。
在“阅读自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先将全框题通读一遍,然后再按着应读明白的问题,一个题一个题地读明白——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是“阅读自学”环节的主脉。主脉中难免藏有暗礁——那些对多数学生陌生的词语。扫除暗礁的办法是加注,就在那个问题的后边,注释在( )内。
例如:应该读懂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货币?其本质是什么?”这之中有“本质”一词。就在后面的括号内注明“质——是指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本质在这里的含义是:它本来是什么事物。”
又如:应该读明白的基本原理“什么是价值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这里的“规律”一词,是哲学的基本概念,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到。“规律”一词本身的定义中,也有陌生的词语,连锁解释起来很烦,但又不能回避。学习了价值规律,却不明白规律本身的含义,学生如何能彻底懂得什么是价值规律呢?所以需要解释一下,尽可能地浅显。括号内的解释为:“规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不可改变的关系。在商品经济这个事物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要素,商品价值也是一个要素,两者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是不可改变的关系。——可以暂时这么理解,规律的定义到高二再学习。”
主脉当中也有漩涡——那些难点问题,学生不易理解,教师需要给他们配上图示。图示线条清晰直观,加上简约的连线对照比较说明,就有了化难为易的功效。
例如:扩展常识性的思考题“你知道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什么能够克服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吗?”
这在先前的教材上本是个难点问题,也许因为难,现在使用的教材已经把它含混地回避了。因为回避的含混,反而会使学生糊涂,所以李老师就以“扩展”的名义把它再补充上,当作一般常识性问题处理。但需要配个图示说明一下。
图示为:
(价值规律起作用:自动配置资源、促进企业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市场调节——有弱点与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 克
计划调节——有强点与优势:自觉性、计划性、瞻前性——抑制经济危机。 服
(宏观调控起作用:制定金融政策和宏观计划、规划大型工程、三项调控手段)
再如:应读明白的基本原理:“请从根本上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材上的黑体字说“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但而后的具体说明,却离开了理论的东西,只是在具体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部分地区没有根本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中,带出一句“但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学生是很难从理论上弄懂的。于是李老师在题后加了个图示。
图示为:
生产力水平从高 至低
适 工业金融交通邮电等、农业及乡镇企业等、饮食服务等、手工业等 发
应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私有制 个体所有制 展
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的性质(公有或非公有)

为帮助学生自行突破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学案还要给学生以具体的提示和具体的思维方法。
例如:要求理解的问题:“既然农业是国民经济大厦的基石,为什么它还薄弱呢?”(提示:基石,在这里仅是比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毕竟这个基础地位上的农业,是由农业的具体状况构成的,不是原本很牢固的石头构成的。)
又如:要求理解的基本原理:“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请同学们联系具体的农业现象来思考理解本题的5个要点:①联系土地承包制度、关于农业的中央文件等;②联系农村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人才现有状况;③联系农民种田或养殖要花钱,兴修水利也要花钱;④想一想农民种的甘蔗,其实是可以进行蔗糖的加工和销售的;⑤联想一下凡是乡镇企业办得好的农村,人均收入就高,集体积累也高,各方面的投入就多,就小康了。)
简而言之,学案的编撰就是指导学生阅读自学的方法,就是依据教材内容给出应当读明白的问题,再视具体题目的需要进行添加注释、制作图示、给与必要的提示、指给具体的思维方法。这就象机加工人按着图纸(工艺规程)进行加工机件是一样的。给出的阅读自学指导资料,亦即学案,就相当于机加技术员编制的工艺规程,学生按着要求进行阅读和思考、理解并记忆,就相当于机加工人加工一个机件了。
3-2学案,还要辅以指导学生相互研讨和整理笔记。
相互研讨和整理笔记,是“阅读自学”课后半个课时的两个环节。
这两个环节,其实是更偏重程序。因为作为方法,是简单的。相互研讨,就是同学之间展开研究和探讨,你一言他一语就将事情做了。整理笔记,就是将所学得的新知记录在册罢了。而作为教学的程序(也是自学的路径),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在进入正式教学之前的准备课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既然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路径,就必须从理论上给学生说明白,让他们喜欢,乐意走上这个路径。
李老师说:为什么要设置“相互研讨”这个环节呢?因为这是学生心理上的要求。因为前个环节是“阅读自学”,已经在那儿闷头又读又思地闷一阵了,特别是性格外向的同学早就憋不住嘴巴了。(实践中自然有憋不住的学生,才读了一点,就悄悄与同桌嘁嘁嚓嚓了;那时走过去,听他们在讲什么,如果与所读有关,也不制止。这个环节的时间把握本应该灵活一些,提前进行研讨也没什么不好。)既然憋不住了,就大家说说话吧!
但要带出一句别的(与课文内容无关的话),可就得立即刹车。大家只能在研究与探讨的范围内说话。同样是说话,同样可以在沉闷之后生动活跃一下自己,当然是不离开主旨更有益处了。
也许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个人的知识积累、认真的程度、思维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理解的程度,乃至学习习惯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差异。同桌间,或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为什么有差异,各抒己见(进入研讨),就将所学彻底搞明白了。
彻底搞明白问题是结果。但他们不仅仅要结果,他们还要过程,要这个相互研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辨、交流、分析、综合、表达等多种能力的过程。李老师说:如果说结果是硬件,那么过程就是软件。若只取硬件,传统的灌输方式也可以给与学生,但更重要的软件就得不到了。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优势所在呀!
充分地阐明了“相互研讨”的意义之后,不可能一劳永逸。后续的当课需要教师不时地提醒或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同时根据当课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指定他们就什么问题展开探讨。如果有适合辩论的问题,还引导他们当场辩论,不顾忌下一个环节被挤掉,因为“整理笔记”的环节可以更灵活地把握。
他们的学案设置了“整理笔记”这个环节。
他们取消课后的文字作业。(这个宣布,每届学生都特别欢迎。)但要求每人都预备一个本子,叫做自学笔记。
为什么要作自学笔记呢?
李老师认为作自学笔记,是一个整理过程,整理所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将自己在自学时的分析、联想、比较、区别、综合的思维形式,再有序地重复一遍。这样的有序重复,对所学不仅能够加深理解,更有利于记忆。只有理解了,又记住了,所学才能内化情感,进而自觉地运用于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其教学功能应当远远超过课后的文字作业,无疑也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笔记。
传统的“课堂”笔记,最差的一种情形是老师从教材搬到黑板上,学生再从黑板搬到笔记上。再一种较差的是教师明令学生凡是老师让记的都必须一个字不差地记下来,没让记的不许记。比较好的是教师强调学生自己认为需要记的就记。但不论好或差,都不过是个抄写的过程,至多有点练字练速记的意味。这与在自学的基础上整理笔记不可同日而语。
课后文字作业本来是为了巩固所学,但因课业负担过重,作过语、数、外、理、化作业之后,轮到政治就不上心了,翻开课本大致地抄写一遍了事。下节课提问时,还是答不上来。有的老师说让他抄写一遍总比不抄强。但李老师认为还是解放一下更有利,就干脆取消了。取消课后文字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并因而对政治课产生的好感,其实是实施“自学互教”教于模式的感情基础的有益组成部分。不错,应当说这是舍小利而求大利的别一种措施呢。
当然如何整理自学笔记,教师也必须事前给学生说清楚。
这里强调的是整理笔记的目的。这就是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及方便以后的复习。有了这三项目的,就有了达到目的的方法。目的一样,方法却可以各异。弄明白了一个原理,但学生因为是自学,他们弄明白的途径与根据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提示不忘,记到笔记上的文字也必然不一样。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与习惯,李老师主张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兴趣和坚持好的习惯。打开笔记本自己想咋样记就咋样记。喜欢美术,尽可以往笔记上画画,喜欢制作图示,尽可以将问题都制成图示,只要这画这图示能提示自己对所记问题的理解与记忆,能方便日后复习就成。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通过整理笔记,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李老师说:我们爱说文如其人,事实上笔记也是如其人的。认真的学生记的也认真,懒惰的学生也难免草草了事。球迷喜欢用球赛是来理解哲学问题,歌迷愿意加些歌词来提示道理。多数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显出个性来。
3-3以指导课堂讲解为中心编撰“互教”学案。
“互教”是在“互教巩固”课上具体实施的。“互教巩固”课型的教学程序,尽管不同学期有不同的流程,但有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是必备的。这就是“分题讲解”和“课堂巩固”。这两个教学环节都由学生相互配合来完成,谓之“互教”。
“分题讲解”,从形式上看,相当于传统教法的“讲解新课”。但由于我们在“阅读自学”课上,学生已经基本读明白了课文内容,就不能算是新课了,而是在通过这种形式巩固自学的成果了。
“分题”是教师的事,“讲解”是学生的事。
教师分题是根据教材内容的顺序,依次给出参考讲题。这是学案编撰的另一的重大内容。
例如,“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个框题学案上的参考讲题,是这样拟的:
① 价值规律是如何自动配置资源的?(3--4分钟)
② 价值规律为何能使企业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3--4分钟)
③ 谈谈优胜劣汰。(3--4分钟)
④ 举例说明价值规律的三方面作用是同时发生的。(5--6分钟)
前三个讲题是基本原理题,最后一个题是扩展性理解题。后面标明的时间,是对学生讲解时间的限制。
学生讲解,不能推给学生就不管了,教师要管的是讲解的方法。
普遍的指导,放在启动阶段的准备课上。只选几种容易把握的基本讲解方法。就是“举例说明法”、“设例说明法”、“图示解析法”、“提问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等。这些方法其实是各学科教师常用的讲解方法,给学生说明一下,再让他们回忆一下各科老师给他们讲课的情形,他们就能把握了。
后续的指导,是个别时间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指导。个别指导主要偏重根据讲题内容而确定讲解方法的指导。
例如讲解“企业的作用”这个基本原理题,恰好赶上一位本厂子弟来讲,他有点畏难,李老师当即提醒他最好用“举例说明法”,就举我们厂民品分厂的例子来说。“民品分厂生产什么,出售给谁?他们生产要不要购买原材料?要不要购买工具?他们的设备是不是一流的,有时别单位来求援,还要协助人家?把这些方面的事具体一下不就是例子了吗?”
关乎讲解的事,确定方法最重要,但又不仅仅有方法就成了。还有板书的问题,语言组织的问题,表情动作配合的问题,也都要给学生说明白。
板书强调简明工整,省时间。如果内容多,就事前提醒他们在上课之前,先在黑板上写好。板书的形式,是根据讲解的方法决定的。用举例说明法,最好采用提纲式的板书;用图示法讲解,就必须有图示在黑板上出现;列表法就要在黑板上列出表格来。
语言组织,要求流畅,进而生动活泼;教态端庄大方,自然从容。这方面的问题,是在“自学互教”的启动阶段,设置“师生评课”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事后”指导的。
实际上学生初次登台,大多数学生都有紧张感。因而也难免制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形来。不敢面对座下同学自始至终低头看讲桌,或者看天花板或者斜着身子看窗外的有之,一说话就脸红手没处放或止不住笑的有之,照事前准备好的讲稿一口气读下来的有之。每届学生都有这样的必经阶段,借着同学们窃窃的笑或是全班的哄堂大笑的当儿,教师就顺便说几句应当如何如何,也提醒座下同学轮值讲解时,要尽量避免。有的学生语速过快,有的学生声音太小,有的学生加了太多的嗯嗯声,也要在评课的时候指出来。这时候的个别指导,其实也是对全班学生的指导。经过一个阶段,学生就能进入比较正常的状态了。
3-4 指导“互教”还要配以指导课堂巩固环节。
课堂巩固是传统的教学环节。在“自学互教”教育模式中,可以依然保留,不过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并组织完成罢了。
但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却不是这样。因为第一个学期不设课堂主持人,课堂巩固的任务是由任课教师来做。
教师作课堂巩固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 提问巩固: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简单的直接提问。每提问一个问题,给适当的思考时间,要求学生回答不许照书念。
② 总结巩固:抓住当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选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精炼地分析说明,力求使学生都达到举一反三的理解程度。
③ 研讨记忆:要求学生就所学进行记忆,然后让学生讲出各自的记忆方法;教师以总结评价的方式,肯定好的记忆方法,同时提出自己的记忆方法,供学生参考。
④ 图示巩固:由教师在黑板上边画图示边进行概括总结。
⑤ 列表巩固:由教师画好表格,填好项类,之後让学生到黑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再让座下学生检查是否正确。
⑥ 集合实例:就重点或难点问题,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想具体事例,然后一一说出来。教师当场评价所举是否正确无误。
⑦ 联系热点: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几个热点问题,让学生用当课所学基本原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最后由教师评价。
⑧ 分组讨论:针对所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分组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然后找出讨论较好的组,到台前总结。
一般到高一下学期,他们开始设置课堂主持人。到高二年级,实施分组承包“互教”任务时,谁做主持人就是他们组内自行分工的事了。课堂主持人一般设两人,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课前提问、组织互教讲解、简评和课堂巩固的任务。
这时任课教师会将所用过的课堂巩固方法,向学生说明一回,让他们参照去做。对于初当主持人的学生,及时地询问和叮嘱,如有困难就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同时鼓励他们自己主动创造出新颖有趣的巩固方法来。
实际上,对于课堂巩固环节的方法指导,教师就做这么一点点工作,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性是很强的。他们大多都能两个同时站上讲台,或一个读题一个找人回答,或一个板书一个主持,或一个读题提问一个评价总结,或一个面壁击鼓一个目击传花,搞得有声有色。
课前提问环节,是上次课课堂巩固的延续。课前提问一般限制在5分钟。开始允许学生选用成品题进行提问,然后逐步过渡到自己拟题提问。
总之,学案的编撰,实际上是文字指导,再加上教师随时随地个别的口头指导——是未成文的学案了。有了成文和不成文的学案,学生就可以实施“自学教”了。

第四章“自学互教”模式的教学程序及实施简介
“自学互教”有不同的课型,大体分三:
一是“阅读自学课”,
二是“互教巩固课”,
三是“引导复习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程序。其程序自然也是由不同的教学环节构成的。
4-1 阅读自学课型的教学程序及实施简介。
其程序为: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相互探讨---整理笔记---落实讲题。
这个教学程序是由以下(1)—(6)教学环节构成的,简介如下:
(1)指导阅读:通过文字或口头的方式,告诉学生应当读明白什么问题。就是提出阅读的目标、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还要用文字资料或板书或口头方式,注释、解释学生可能陌生的词语。
(2)阅读教材:学生按着教师的指导,各自阅读当课规定的学习内容。要达到“初步读懂”的要求。在这个环节进行时,教师随时执行个别答疑的任务。
(3)相互探讨:这个环节包括两个阶段的施行。第一阶段是各自阅读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请教一些简单的问题;第二阶段是由教师宣布,给几分钟的时间,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一下,是否读懂了内容,也可以深入探讨一回。
(4)整理笔记:要求学生都必须有一本自学笔记。在自学读懂之后就可以开始整理。整理笔记的原则是:有利于理解,有利于记忆,有利于日后的复习。要求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笔记风格。
(5)布置讲题:教师要事前拟好供学生选择的讲解题目。讲题依照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适当拟出拓展型和深化型的题目。可以书写于黑板,也可事前打印材料发给学生,不单独占用时间。
(6)分配讲题:有自愿报名、临时指定、事前排名、承包到组等多种分配形式。第一种用于启动阶段,稍占一点课堂时间,后三种不占用课堂时间。
阅读自学课的教学程序,就是指导学生自行阅读学习的课堂步骤。其中最后一步是由“布置讲题”与“分配讲题”两个环节构成的。
阅读自学课一般要完成两个框题学习任务。学生是按着教师在指导自学的学案上的要求进行阅读的。学生如有不明白处,可以随时询问教师。
学案是事前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的。
例如:第一课时:阅读第一、二框题,并随手作笔记。
◆ 第一框题 国民收入的分配 请读明白:
什么叫社会总产品?什么是社会总产值?(产品:指劳动产品,例如工业、农业产品。)
什么是国民收入?他最终可以分作那两个部分?(净产值:扣除消耗的纯产值。)
(消耗的生产资料) ( 新付出的劳动)
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怎样理解积累与消费?(积累可称为积累基金,消费可称为消费基金)
①扩大再生产;(建工厂、修铁路、垦荒、修渠等。)
积累 ②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等)
③ 社会物资储备;(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收入 ① 公共消费:(国家行政管理、国防、科教文卫、社会保障)
消费 ② 个人消费。(指国内所有消费者的消费。)
何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① 两者都应增长;(既不能挫伤积极性,也不能分光吃光。)
理解要点: ② 两者必须与物质构成相一致;
(积累==生产资料;消费==消费品。)
③ 还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国家、企业都需要积累,个人需要消费。)
◆第二框题 财政收入和支出 请读明白:
怎样理解财政?他是怎样实现的?(收入和支出都是指资金的入和出。)
什么是预算?由哪两级组成?包括那两部分?
什么是财政收入?可分为哪几种?
① 税收收入;(占90%以上。)
财政收入:②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纳税之后又交的部分。)
③ 债务收入;(用借贷的方式得到的。例如国库卷。)
④ 其他收入。(国家机关收取的服务费、罚款等。)
什么是财政支出?为什么要把收入的资金分配出去?分配到哪些方面?(可记忆为:经科教文卫,管防债保补。)
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赤字
财政


教师直接提供学案,就是“指导自学”的环节,不占用课堂时间的。学生上课就自觉地进行阅读自学了。20—25分钟后,转入后面的步骤。
4-2互教巩固课型的教学程序及实施简介。
该课型他们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程序,形成如下三种。
课前提问---分题讲解---师生评课---练习巩固---课堂总结;
课前提问---分题讲解---质疑答疑---练习巩固;
课前提问---分题讲解---练习巩固---课堂总结
这三种教学程序是由以下(7)—(13)七个教学环节的相互搭配构成的。
(7)自行备课:这环节的实施,由承担讲解任务的学生和承担主持任务的学生,自行安排。理论上教师要求在阅读后的整理笔记时间完成,但有学生愿意在课后另找时间进行准备,当然更好。
(8)课前提问:这是“互教巩固”课的首要环节。由课堂主持人课前自行拟好题目,原则上要提问上次课的重点内容。用时控制在5分钟之内。
(9)分题讲解:由课堂主持人组织讲解过程,按“阅读自学”课上分配的讲题依次进行。每讲完一个题目,主持人要做个过渡性的小结,然后请下一位同学上台继续。讲解过程中,主持人有权维护课堂秩序。
(10)师生评课:讲解人讲解完题目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其讲解的内容以及讲解方法,按着我们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论,指出优缺点,最后由教师做最后评定。
(11)质疑答疑:这个环节要在课前分配质疑任务。一般安排2—3人进行,或者轮流承包到小组。承担任务者,须在“阅读自学”课上就开始准备,或是对教材上的观点、概念提出不同看法,或是自行设计难题,请讲解人来回答。讲解人回答不出,可自行请教同学或老师。
(12)课堂练习:由课堂主持人承担此项环节的完成。主持人的课堂练习设计,在阅读自学后开始,当堂课完不成可在课后继续完成。练习题的题型、提问的方式不限,完全由主持人自主设计完成。
(13)课堂总结:启动阶段由教师承担,第二学期由所设的课堂主持人来承担。任务是对当课内容进行整合概括,方式力求多种多样。
有任务登台讲课的学生,在阅读自学课上的“整理笔记”环节就开始“自行备课”了。如果学生愿意在课外时间备课,是他们自己的权利。
此种课型的教学程序,可引用他们的课堂简录来体会。
例如:
简录1)
教学内容:事物发展的原因。
时间:1993年12月16日,下午第一节课。
班级:高二(1)班。
当课的文字指导材料(摘要):
明确概念:内因——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事物外部的矛盾。
把握原理:事物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 内因是根据(根本、根源),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决定作用;
② 外因是重要条件,起重要作用;
③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④ 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内、外因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两者缺一不可。
教材例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① 基点是依靠本国的资源求发展;
② 开放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③ 开放能争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④ 自力更生实施改革与对外开放引入外资同时存在同时进行,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两方面相辅相成。
教学任务安排:
课堂主持人:王东东;
新课讲解人:石 俊;
质疑的同学:杨成仁、张平兰、徐炎、杨光琴、彭 遥、刘 梅。
教学过程简录:
课前提问:
(王东东到台前)
① 怎样判断新、旧事物?(刘昀回答,正确)
②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张俊回答,正确)
③ 世界上有否一成不变的事物?(梁松的回答有些故意,说能量的本质是不变的。杨光琴起来主动为他纠正说,能量是可以变化的,如火力发电,是热能变化为电能了。)
④ 怎样正确理解发展的概念?(张平兰答)
⑤ 怎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陈云华、杨杰、姜荣先后回答并补充)
⑥ 请小结一下,我上述的提问是关于什么观点的提问?(陈倩主动要求到台前做小结。)
主持人评价陈倩的小结,就此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石俊登台。)
采用的方法是:图示举例提问法。
板书图示,然后讲解(举例讲解过程略)

图示:

种蛋

胚胎(内因) 温度(外因)
根据 条件

小鸡

提问:
① 什么是内因?(田仁飞回答)
② 什么是外因?(杨成仁回答)
③ 两者的关系?(杨成仁回答)
④ 为什么说外因是条件?(徐炎回答)
⑤为什么说内因是根据?(张平兰回答)
⑥请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解释美国航天飞机的爆炸。(彭瑶回答:内因是飞机内部有毛病且有巨大的速度,外因是发射后空气的摩擦。起飞前没有摩擦,不爆炸;起飞后有摩擦但如果没有毛病,也不爆炸;有毛病又有摩擦就爆炸了。)
主持人小结,并转入——
(三)质疑答疑:
① 杨成仁问:勤奋是内因、还是外因?
② 张平兰问:石头发展吗?咋样发展?
③ 徐炎问:牛顿第二定律,说外力是第一因素,这对不对?
④ 张平兰再问:拔苗助长含什么原理?
⑤ 杨光琴问: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
⑥ 彭瑶问:168页上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末医疗事故咋解释?
⑦ 刘梅问:油价、粮价上涨,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
(讲课人石俊在答疑中,仅③、⑥两题答的不正确;③ 题由主持人纠正了;⑥ 题由教师解答了。)
(四)概括总结(主持人承担。略)
简录2)
教学内容:事物发展的趋势
时间:1993年12月23日,下午第二节。
班级:高二(2)班
当课指导资料摘要:
明确本框两个重要概念:
新事物——指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指日趋灭亡的事物。
讲课人要讲明白3个问题:
一是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就事物?
二是新事物的成长为什么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三是我们怎样对待前进中的困难?
提示:讲第一个问题,认清事物发展具有前进性;讲第二个问题,认清事物发展又有曲折性;两者合起来,就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亦即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原理。讲第三个问题,则是对这个原理的应用了。
主持人:程堰
讲课人:蒋琳
质疑人:杨美隽、王赟、史俊、周莉、杨蔚兰。

课堂教学简录:
课前提问
(程堰到台前)
① 什么叫量变、质变?(黄管才会答)
② 请解释适度原则;(杨光平回答)
③请举例说明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徐晟举出一个烂苹果为例说明)
④ 我们要想达到共富该咋办?(刘向前回答)
⑤ 135和531,为什么是两个不同的数列?(陈熙回答)
主持人对提问进行小结并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蒋琳上台讲课,先板书框题。
她采用的是提纲举例法,每列一个提纲要点,就举出一个例子,讲解一个要点。
它陆续写出的提纲如下:
(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① 符合客观规律;
② 生命力,优越性;
③ 发展前途符合人民利。
(2)新事物发展是曲折的。
① 由小到大;
② 旧事物不自行消灭;
③ 人民群众的力量。
(3)怎样对待困难?
①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② 准备走曲折的路;
③承认困难,战胜困难。
讲课中的举例摘记:
其一,一粒种子种如土壤,发芽,放叶,开花;
其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5000多万人;
其三,电影《闪闪的红星》,老百姓给红军送盐;
其五,反动的东西,不打倒它,它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其八,外语比较难学,但只要努力,就会学好。
质疑答疑
杨美隽问:如何认识前苏联的解体?
王赟问:新旧事物是否可以互相转化?
史俊问: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吗?
周莉问:家庭联产计酬责任承包制是新事物吗?为什么?
杨蔚兰问:康梁变法应当是新事物,为什么失败了呢?
答疑简记:苏联解体,康梁变法两个题,最后由主持人请教师解答,其余的题目,讲课人都能做正确回答。
练习巩固
主持人准备了选择题若干,组织提问,直至下课。(略)
从以上这两节简录,不难看出大体上是第二种教学程序的展示。
李老师说:这两节课,在教学环节上突出的是“质疑答疑”。这个环节的设计并实施,成为学生在“互教巩固”课上最为投入的一个环节。轮值到质疑的学生,其心理上总是想把讲课人、主持人,乃至任课教师问倒。再就是将原先的“分题讲解”环节,变化为“讲解新课”——就是由3——4个学生分题讲解,变化为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讲解任务。这样可以提高讲课者总体把握通盘设计的能力,是能力培养与锻炼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4-3 引导复习课型的教学程序及实施简介
此种课型按不同的复习目的不同的复习法,有如下几种常用的教学程序:
指导方法---复习内容---轮流举例---评论总结;
指导方法---复习内容---分组拟题---互问互答---评论总结;
布置辩题---分组准备---进行辩论---总结讲评;
指导写作---布置文题---选题审题---当堂写作;
闭卷答题---开卷对照---讨论疑难---集中答疑。
这些教学程序是有以下(14)—(19)个别环节穿插组成的。具体是:
(14)指导方法:这个环节主要用于启动阶段和复习阶段。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或用资料,或用板书,或是口头,指导“阅读自学”、“互教巩固”、“综合复习”等课型的学习方法和操作规则。
(15)分组讨论:我们将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复习课上,对时事热点问题、教材重难点问题、综合性知识问题、容易混淆的问题,组织专门的讨论。形式是分组进行,然后各组推荐本组代表,到台前集中发言。
(16)拟题提问:有别于课前提问,主要用于复习阶段。教师限定拟题的内容范围,并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限定不同的题型。先分组进行准备,要求集体讨论着拟题,同时拟出参考答案。之后各组在教师组织下进行轮流提问和解答。
(17)撰写论文:用于复习阶段。由教师课前拟好论文写作的参考题目,每个题目都要对应一个要复习的基本原理。课上教师作具体的指导后,学生任选其一,当课完成。
(18)专题交流:用于活动课。教师事前布置活动内容,并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指导,要求学生在活动后撰写活动总结,或调查报告,或专题采访,或评论文章。然后再安排时间进行交流。
(19)集中答疑:用于复习课的练习课。主要是处理外购试卷与自拟试卷。过程是闭卷回答客观题,开卷回答主观题,同学相互对照答案,答案不同就当即讨论,最后教师集中答疑。也可以事前布置学生每人都预备一个自己觉得疑难的问题,由教师集中解答。
他们的引导复习课型很多,现简介如下:
复习课型之一 ——整体俯视课。
这种复习课型用得不多,一个学年才用一次,一次只用一个课时。所以排在复习课型之首,因为它是进入学年总复习的标志。万事从头始。这是政治课分类学科(亦即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学常识)总复习的第一节课。
所谓“整体俯视”,就是从宏观上总揽这个单一学科的全部知识的整体面貌。比如是一株大树,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枝一个枝学过来的,现在就是从树上跳下来,往后撤个十米八米,这样就可以看清所抚摸过的那些枝桠,各自处在大树的什么位置,都哪枝与哪枝互有交叉什么的。可一目了然。
所以产生了这样的复习课型,纯粹是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出来的。说起来这也是高考指挥棒作用的结果。九十年代中期,高考政治试题开始活泼起来了。其特点就是个“活”字,直问直答的事不存在了,代之以给出各式各样的材料,也就是各式各样的社会现象,让学生透过现象去指出其本质或者规律(亦即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并加以说明。如果只停留在“一象一理”这个命题形式上,也好还好说,问题是一年一变,变成了“一象二理”、“一象多理”,变成了“一题两点”、“一题多点”,且这两点、多点的知识已经不在一个章节之内,甚至可以不在一册书上了。于是学生的审题就发生了困难与偏差,顾此失彼,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的情况,就不可能不失分了。
正是发现了这样的新情况,他们才想出了这样新的复习方法。
有了整体俯视的训练,就等于给学生以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审题的技巧;让学生把握了不同课节知识之间的联系(交叉),就可以防止学生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其三的错误发生了。
可见,这样的复习课型,他们基本上就是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出发而设置的。或说,“自学互教”是素质教育的方式,怎么也搞起“应试”来了?李老师说:其实“应试能力”不等于“应试教育”。何况,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各种能力,其中也包括“应试能力”。在我国考试制度没有走向消亡之前,实际上“应试能力”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这与单存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无关。
复习课型之二——列举说明课。
这是系统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常用课型。通常采取按着教材的顺序进行。主要用于高考前的第一遍复习。
复习的直接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把握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识记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
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热烈发言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同方面的良好习惯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一事当前,积极地进行思维并热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思维敏捷的人,同时也容易成为周围同事喜欢的热心人。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作什么工作,具备这样一种外向型人文性的气质,非常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无疑更利于自身身心健康地发展。
从个人的人生经验看,不善于表达的内向型人,总是令周围的同事不好接近,也让领导不好捉摸,一旦成为独来独往的孤独的怪人,不论你埋头作了多少工作,也难于获得公正地承认,即或你取得了一定的甚而至于是很大的成绩,人家也是默然视之,至多也是敬而远之。这实在怨不得别人,问题在于自己的孤僻。——可见李老师不愿意让他的学生当中,也出现这样的人。所以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一个可以改变沉默寡言不良气质的平台。
这样的复习课操作简单。先给学生一点点时间回忆要复习的概念和原理,然后让学生齐声回答出来。之后,针对概念,让学生列举外延;针对原理,让学生列举含有这个原理的现象。
复习课型之三——编制图示课。
对于图示的应用,“自学互教”中是比较广泛的。李老师先将其列为记忆的方法之一,在启动“自学互教”之初就教给学生了。然后又在介绍讲解方法的时候,将其列为讲解的方法之一。最后引入复习,就形成了编制图示的课型。
图示主要以方框(□)和箭线(→)为基本组合图形。方框里边装的是概念、原理名称和具体内容的缩写;箭线上面以简要词语标出表明所连方框之间的关系。以这种方法画出的图示,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可将其整体构成直观地映入人脑,所以非常有利于记忆。用于讲解,则以板书的形式出现。讲解人依图构成的顺序而讲,思路清晰,非常易于听讲着的深入理解。
作为记忆或讲解的图示,一般只针对一个框题或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因而图形比较简单。例如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原理,有两个方框和两条箭线就足够了。而用于复习,则是可以扩展到一个知识单元或两个单元作成一个很大的图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期末复习或者高考前的复习,看中的就是制作这样的大图示,没有对一个或两个单元知识构成明晰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是办不到的。那么要想制作出一幅理想的图示,学生必须对要求复习的一个或两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条理分明的整理。这个整理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对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开动脑筋,如何把大面积的知识作直观扫描的过程。
复习课型之四——选题写作课。
学会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政治课教学应当完成的任务之一。鉴于教材上没有具体的安排,就处理为在复习阶段来完成。一方面把该复习的内容复习了,同时也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论文写作的训练。
这种复习课即可用于课堂,也可以放在假期。两者的实施操作因时间地点略有不同。放在假期,一般是在学年末;用于课堂,是在高考复习第一轮结束之后。放于假期,是以印制指导资料的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假期里分别完成;用在课堂则是当课指导并当堂完成。
这种复习着眼于教材上的重点内容。可将一册书或上下两册书作为选题的范围。一般要选十个题目以上——将书上的重点进行排队依次而取。所以要选这样多的题目,就是有意覆盖教材上更多的重点部位,做一次重点复习。同时也是有意为与之连锁的选题演讲课做好准备。
无论是材料指导还是口头指导,都必须结合议论文写作的常识进行。指出论点就是那个原理(结论)本身,论据则是能够说明这个原理的社会现象(事例和事实)。至于论证过程,提倡一律采用正面论述。还要作些技巧方面的指导。要求尽可能多用成语,多用术语,让语言严整厚重起来,专业起来。要多用一些排比、排偶、反问的修辞格,来争强行文的力量。
这样的复习课,要用两个课时连上。
第一课时,由教师进行指导,然后给出写作命题(不超过15分钟)。一个选题只给一个参考命题,但鼓励学生按照选题自行命题。剩余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回忆或浏览所有选题的原理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把握程度确定个人选择撰写哪一个命题。
第二课时,学生开始撰写论文,要求当堂完成。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复习课型之五——选题演讲课。
演讲课的必要在于巩固写作课的成果。因为写作课的复习,对每个学生来说,真正得以深入复习的只限于他自己选择的那个题目。因此,拿出一个课时的时间来交流一下,就等于全面地复习了一遍。
为加强交流的效果,每个学生演讲完毕,教师都要把所论及的原理,加以简要的强调与说明。
自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参加演讲,而是要在每个选题中挑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这点教师在写作课上就已经给学生讲明,激励他们各自努力写好,争取参加演讲。)
演讲课的间接目的,当然是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应当看到,社会上(也包括学校)通常组织的演讲比赛,事实上大家在那比的不过是背诵和表演的能力,连手势与表情都是事前设计好的,因而未免生硬造作。那实在算不得真正的演讲能力。为此,李老师要求学生不要背写好的这篇文章,而是把文章的要点熟捻于心,用自己的口语自然地表达出来。
还有“专题辩论课”、“综合分析课”、“拟题提问课”、“练习研讨课”、“时事研讨课”。这里就不一一分析说明了。
4-4 设计不同教学程序的原则
不同的课型,是由不同的课堂目的和不同的实施方法决定的。不同的方法,就产生不同的教学程序及实施。
首先,是教学内容变化的实际需要:
例1)“论文写作”课
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教学大纲上提高能力的要求之一,必须选择适当时机,安排这样的课程。
这样的课,他们一般是安排在总复习阶段,结合重点内容的复习进行的。
先要指导写作的方法,并将要复习的重要原理,从不同角度拟出供学生参考的文题。令其自行复习原理内容,确定自己文章所侧重的论点,广泛联系社会实际例子,并从中选择论据。然后进入写作。
这样产生的课堂模式是:指导方法---自行复习---确定文题---进行写作。
例2)“时事学习”课
关心国内外新发生的大事件,培养和增强明辩政治是非的能力,他们还要适当插入时事学习课。
处理这样内容的课,采取挑选优秀学生分题讲解的方法来完成的。
教师必须对承担任务的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要在课前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就简单一些了,不过是:分题讲解---小议---总结。
其次,是课型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需要。
例3)“综合复习”课
这是高考前第二轮复习时常用的课型,是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与当年时事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的复习课。
上这样的课,首先要向学生说明进行的方式方法,并且指定教材上有关重点内容的重要原理。先要求学生回忆该原理的具体内容,对照教材是否正确无误,然后要求联系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的实际,列举含有这一原理的具体现象。学生最终论不清的地方,由教师来分析说明,并进行总结。
这样产生的课堂教学程序是:指导方法---布置内容---自行复习---轮流举例---教师总结。
例4)“练习研讨”课
这个课型,是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专门处理成批试卷而设置的。
所以搬到课堂上来,就是不把试卷发给他们回家去做,而是在课堂上练习与研讨。
教师规定客观题在规定时间内闭卷完成,然后开卷作主观题,再后相互对照答案,答案不同就相互探讨,最后探讨也不能统一的,最后由教师集中解答。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课型独特的课堂教学程序:闭卷答题---开卷对照---讨论疑难---集中答疑。
第三,是教学目的性发生变化的实际需要。
例5)“大综合渗透”课
这种课的教学目的,除了它原本的目的外,加入了使学生适应“大综合高考制”的目的。
大综合考试,是将理、化、生、政、史、地六个学科,综合拟制在一张试卷上,大凡不同学科理性相通的地方,或相互渗透的地方,都可能用同一材料综合或分别拟题。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必然能产生适应的能力。
高二年级学的哲学常识,由于其本身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而,它的所有概念与原理,都蕴含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地理各门学科在内的一切事物当中。他们在教学上主动采取渗透的方法,能较好地使学生适应这种高考。
这样就形成了又一种课堂教学程序。就是:课前提问---分题讲解---分题渗透---评价总结。
总之,“自学互教”没有绝对固定的课堂教学程序,只有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化的教学程序的实施。

第五章“自学互教”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研讨
5-1关于创立者的自行理论探讨。
“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李德贵老师,对于自己多年的实践,不是没有做过上升理论的探讨,读过他发表在红湖校刊《绿塬》上的总结《关于新教学法“自学互教”的实施汇报》。其中第四部分就是他个人的理论思考。其分标题为“顺应学生心理,符合教学与认识规律。”下面摘录如下:
“自学互教”法所以能坚持二十多个学期而从未间断,是因为它从不同侧面,顺应和符合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功,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地遵循或暗合了客观规律的结果。
创立之初,我就注意到了这种方法最受学生们欢迎。这不仅是因为我一开始就宣布取消课后文字作业及教师权限内的一切测验考试使他们非常高兴,更是因为我设计的所有课型,都等于为他们表现自我、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常设舞台。因为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具有独立性,自我表现的欲望强烈,主观能动性活跃。而“自学互教”法,恰恰是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状态,符合了心理学意义的客观规律。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教育界早就认同的规律,虽然应试教育趋势下,未能很好利用,甚至被误解,但也依然被认同。“自学互教”法,则完全诠释了这一规律。我是通过设计各种适宜的课型并指导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及操作程序,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真正的主体,因为无论什么课型,都是他们在主动地活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永远是导演,只有必要时,教师才登台做个示范,而演出正剧的则永远是学生。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其实学生学习过程就是认识过程。认识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自学互教”法,则请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增长能力以汲取知识,再以知识内化情感。这是与认识论的规律相一致的。认识论的观点还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过程,本来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而“自学互教”的全过程,也正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最主要的教育规律,当是认识论的规律。
综上所述,“自学互教”法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是遵循了客观规律。
李老师的自行探讨,简炼而中肯,只是没有展开,没有展开就不易说得很透。现在我有幸来专门探讨这个问题,李老师欣然支持。但我之所论难免有不周之处,不过我做为昔日的学生,老师自然是不会介意的。
5-2理论基础之一,暗合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原理。
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惟一正确的答案;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构建的过程;个体的认知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实现的,特别是在此必然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认识不仅仅可以看成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包括有个体、群体 (社会环境)和外界这样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9.10.11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自学互教”教育模式的全部三种课型来看,不论是“阅读自学课”还是“互教巩固课”,乃至各式各样的“引导复习课”,其创造的学习环境,无疑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如果说“阅读自学课”,教师还度步于学生中间,如果说某些“引导复习课”,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指挥或引导,那么“互教巩固课”就完全交给学生自己了。教师限于教学管理秩序,当然还要进入教室的,不过是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往教案本上作课堂简录罢了。
从对李老师的访谈中,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去贵阳市参加教研活动,李老师不找教务处调课,而是找到课代表,交待一下第二天的课他不到课,如有不正常的事情发生,请如实纪录下来向他汇报。这种事每学期都要碰上两三次,从来没有发生什么事。更奇的是李老师那年任教两个年级五个班的课,每周有16个课时,教导处编制课表的人疏于核对,竟将两个班的一节政治课排在了同一时间。李老师觉得这对自己来说是减轻了一个课时,于是秘而不宣。对学校秘而不宣,对这两个班的学生却直言不讳,而且对高二的那个班明确说,这个课时我只能在你班打个照面,因为相比之下高三老大哥们更为重要。李老师说学校自始至终也不知道有过这样的事。——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了。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我们从“自学互教”教学模式教师的活动来探讨,教师的主要活动就是指导、指挥和引导。从指导上看,一个是文字指导——就是编撰学案,学案上不仅指导学的方法,还编制或创建课堂教学程序;不仅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指导教学的方法。一个是口头指导,课上或课下,集体或个别。指挥亦即组织、主持课堂体,体现在启动阶段和复习阶段。这样的方式方法,这样地教,这样地学,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反传统”,就是“全新的”,是“古今中外仅见的”。但在我看来,尽管古今中外罕见这样的教育实践,但从理论上说,其还是暗合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不论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还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都相当地符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实践。
需要说明的是李老师原是工人出身,35岁改行从教,45岁拿到中文函授本科文凭,没有机会接触到建构主义的理论。这点李老师坦诚相告。所以我在这里说是“暗合”。
5-3 理论基础之二,植根于教育民主化理论。
教育民主化理论要求 “教师的职责己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讨论、激励、了解、鼓励。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的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12]
“自学互教”教学模式创立之先,创立者就已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入了教育民主的成分,只是还没有达到“化”的程度。比如对学生“一视同仁”,主张“一碗水端平”;比如主张“师生互相尊重”,反对“关起门来是皇帝”、“金口玉牙,说啥算啥”,当班主任时不排座位,让学生自行选择,置许多要求坐在前边的“条子”、“口谕”、“指示”于不顾,让学生无记名投票决定是维持现状(自行选择座位),还是重新由班主任排座位。结果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投票,仅有1票同意重新排坐,两票弃权(未交票),其余学生都同意维持现状。李老师将票交给校长说,恕我尊重多数学生的意见,就不能遵从您的指示了。(自然,后来他就再也没有机会担任班主任了。)——这是“自学互教”创立者民主思想的具体写照。正是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局部实践,一旦“自学互教”之“水”来“到”时,“教于民主化”之“渠”就“成”了。
这首先体现在启动阶段的见面课上。
请看李老师在有关文章上的叙述:
——关于师生平等,我是从他们在初中学习的有关公民的知识提起。我说老师学生同是共和国的公民。因此,首先在政治上我们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们都一样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都一样地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因此,在法律上师生也是平等的。而最明白不过的是:老师是人,学生也是人。既然大家都是人,人格就是天然平等的。
——我强调平等,当然是准备与学生真诚地平等相处。这不仅是个师德的问题,更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我相信,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技术性和方式方法的问题了)。当然我还有后面的目的,就是按着平等的理念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师生之间必须恪守“相互尊重人格”的原则。我承诺,在任何情况之下,我决不首先伤害任何同学的自尊心;同时也要求学生不能伤害老师的自尊心。要互相尊重。老师尊重学生就是要热情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指引、指导和教导,认真地负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操作任务和课外的活动等等。
从上述的资料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反复强调与学生平等,特别是人格平等。这正是实施民主教育的思想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他才可以与学生融洽相处,才可以在平和的气氛中相互探讨问题,才可能走上民主教育的新路。
其次,体现在指导“自学互教”的过程当中。
在“阅读自学课”上,学生什么问题都可以问的,教师奉行是“有问必答”。有的学生专门问怪题,怪得出格了,李老师也不怪学生,反而与学生展开热烈的探讨。有高一的学生问,当年加拿大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的时候,阿拉斯加是不是商品呀?李老师想了想说,其实应当是商品,有卖有买还不是商品么?学生说“应当”是什么意思呀?李老师说“应当”就是“不应当”——按着教材上给出的商品定义,阿拉斯加不是劳动产品,就不应当是商品——可他们居然进行了买卖,进行了交换,正在被交换的那个东西,当然应当算作商品了。最后他们讨论的结果是修改商品的定义,设法将类似阿拉斯加这种情况的被买卖的东西囊括进来。有高三的学生问:某同学家是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可她父亲又是共产党员。请问她父亲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呀?李老师回答说,这位同学的父亲先是有神论者,后来变成了无神论者。学生说那她父亲应当宣布退出伊斯兰教!李老师说我们党的宗教政策是将宗教信仰变成个人的私事,将宗教组织变成爱国组织。现在假设你是党中央总书记,你要不要在少数民族中发展组织?而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是全民族信仰某个宗教,那么你是要求他们退了教之后再加入共产党,还是不必退就加入进来好呢?你还需要他们为你做工作不是?哪个更有利?
学校要求各学科都要上多媒体教学课,他们“自学互教”也要上。“阅读自学课”老师制作课件,老师主持课堂;“互教巩固课”由学生制作课件,学生主持课堂。但制作课件必须提前一亮周的时间,而学生还没有自学如何做呢?于是李老师决定提前给担任任务的小组现“吃小灶”——提前讲解。李老师有关文章有这样一段:
两天后,我给另一个班的承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的小组进行先期讲解和布置制作任务。刚讲清了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长就说,老师后面的我们回去自己看吧,我们会看懂的——每次自学课上不也是我们自己看吗?事实上他说得没有错,因为他们手里都有我印发的导学资料——在“阅读自学课”上,不是所有学生都找我解答疑难,每次不过是少数人问一些个别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自行读明白的——毕竟已经有了高一时一年的自学经验了。于是我说,好吧——碰到问题及时找我。——是为半次小灶。我没有预料到,有了这个“半次”,排在后面的两个小组,就都主张自己看书而不让我开小灶了。我想,不开就不开,那样的小灶还得退回到传统的灌输方式去,本来就与我们的“自学互教”有点不对劲了。这样好,以后有条件课课都这样“电化”,各组都提前自学提前制作就行了。
从以上这些事实中,我们看到了教师确实是“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讨论、激励、了解、鼓励。”尽管“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的创立者,自己没有作关于“民主教育理论”方面的总结,但他却已经自觉地实践了民主教育的理论。
再次,体现在师生融洽的关系当中。
这融洽的关系,不仅来自人格平等,更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理解和激励、鼓励。请听李德贵老师自己有关这方面的介绍:
例如在第一个学期,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论流登台讲课。每次在学生报名之前,我都要因情制宜地进行现场激励。我说看咱们班都谁在第一次课上就走到台上来?这不仅仅是个敢不敢的问题,更是个锻炼自己在公众场合在众人面前发表见解的能力的最好机会呀。这时我还要察言观色,有些学生很想报名,却又没勇气说出来——那种眼神是犹犹豫豫地望着我,我知道我得帮把手。我赶紧走过去俯身问你想讲那个题目?这就成了。
针对一部分想讲又怕讲错的同学,我就说不要怕讲错了,其实你也讲不错的,即或万一讲错了老师也会纠正的,而当我纠正的时候,一定是你记忆最深刻。这样你既锻炼了能力又记得最深刻——多好的事呀!
记得九四届的一个班,开始的两次课报名很热烈,但全都是男同学。到第三次课报名的时候我就有意逗起女同学的兴趣说,咱们班好像没有女同学,或者说咱们班的女同学在这方面,面对男同学就甘拜下风了。女同学立刻就说话了,说老师我们是让着他们哩,你要这么说,这次和下次的课,我们女同学全包了。我们还要比他们讲得好!好痛快,说包就包,一个跟一个地站起来,就把讲题给分完了。
题目分了,还要激起认真备课的兴趣。我在不同的阶段激起学生的不同兴趣。
我说咱们前两次课大家都采用了读讲稿的方式进行了。这可不像老师讲课,你见哪个老师端着讲稿给你们讲课了?看咱班谁第一个做到脱离讲稿讲课?看谁第一个利用黑板借助板书进行讲解?——这是激励争当“第一个”的兴趣。后来就出现了许多的“第一个”。
我说咱们不能老用那几个常用的方法讲课。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智慧,设计出新颖别致的讲解方法来。比如你擅长绘画,比如你擅长表演,比如你擅长讲故事,比如……反正我们必须优秀起来,活跃起来,把我们的“互教巩固”课提高一个新水平。——这是激励他们开拓创造争当优秀的兴趣。
我说咱们整理自学笔记,一定要摒弃千篇一律的形式,一定要摒弃大段抄书的笔记习惯。那既是你自学过程的记录,也是体现你个人兴趣爱好乃至个人风格的作品。同学们记住不是你通常理解的笔记,是作品呀!我要定期检查,你得让我看到一个聪明智慧的你,一个精彩别致的你,一个气质不凡的你,而不是一个弱智儿。——这是激励学生认真做好自学笔记的兴趣。
我说担任质疑任务的同学,看谁能就教材本身提出问题?如果教材上提不出问题,就看谁联系实际提出能难住讲解人的问题?谁能提出来,谁的思维就得到了开发,就会敏锐起来智慧起来。——这是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兴趣。
我说充当主持人可以锻炼我们策划和临场指挥调度的能力,更能锻炼临场发挥语言功能的能力。我说也许将来我在电视上能看到有我们哪位同学主持的电视节目,那太欣慰了!——这是在第二学期我们决定设立课堂主持人之前,激发他们参与锻炼主持能力的兴趣。
李老师说:同兴趣激励一样,赏识激励也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
随时随地进行,这个原则从与学生的最初接触中就开始了的。普遍的接触是在见面课上。我介绍完自己,通常要给学生安排时间也向老师和同学做自我介绍。有的学生在介绍中说他的课外爱好是绘画。这就给了我赏识他的机会。我说这个爱好很高雅,将来当个画家是令人羡慕的。我说相信你一定会把你的绘画特长,体现在我们今后的“自学互教”中,比如用在讲解的板书中,或者用在你的自学笔记中,一定会很有特色的。有的学生说他是个电脑迷,正在自学动漫的技术。我说这可太好了,以后轮到你讲课,你可以制作课件,咱们来欣赏你的动漫。
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孩子,发达国家的孩子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地与你说出来。我们的学生却传统得含蓄和腼腆,不大敢言声。但被想法指使着总要诉诸于表情与动作。这很需要我们留心发现,说不定就又碰上一个赏识他的机会。这种情形我教每一届都能有所发现。情况一般都出现在“阅读自学”课上。因为这种课型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灵活地支配。这时我一般是在课堂上走来走去,一面准备给提出问题的学生解答疑难,一面观察他们的自学状态。状态可以一目了然,全在我的视线之内。就有个学生摆弄他的日记本——我知道那是语文老师布置他们写随笔的专用本子。他翻一翻看一看,又合起来,见我走过来就放到桌面上,眼睛还要在我的脸上睃巡一下而闪开。我知道他肯定写了一篇好的随笔,于是就停在他身边,说这个可以给我看一看吗?他就赶紧点头了。倘若我装作看不见,就太让他失望——还说与我们交流呢!这看的本身就是赏识他了,他当然高兴,若是写得果然精彩,我为他发表在校刊上或者推荐到我熟悉的上级刊物上发表,那他就更高兴了。有了这种以赏识为开头的交往,他在“自学互教”中无疑是要积极起来的。
“阅读自学”课的后半节,总会有大部分学生很认真地做笔记。有的学生做得很有特色,不仅形式多样,提纲式、图表式、结构式、图示式、图画式,而且很有创意地画了许多漫画。我在做自学笔记的指导中,其中一条说,自学笔记是个自学过程和方式,复习时自己翻一翻,是给自己看的。因此,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我走到那位学生身旁,问他画的是个什么意思,他就很兴致地给我解说。我立刻就明白了他画的是什么了。还真是那么回事。我就说,你这本笔记在毕业前,可以赠送给我吗?他说为什么?我说我想给新一届的学生留个“标准件”呀!他说可以呀!后来,它的笔记记得越发好了。尽管他考的是理科,但对学政治一直都有兴趣。后来读大学放假的时候,还到我家来和我探讨哲学和国际大事。
李老师说再就是通过讲评进行激励。学生讲课,应当说最注意听讲的就是我了。一般情况下,我都要做简洁的听课笔记。其中最重要的是记学生表现出来的特色、风格、创新和精彩的部分。因为这是给他们以激励的最好材料了。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我列举了实施“自学互教”的第一和第二两届共十一位学生的讲课情况,其中有七名学生都是某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当时我都是怀着很激动的心情进行讲评并给以极大的激励的。
记得第一个脱稿讲课的学生谢薇讲完后,我是第一个为之鼓掌的人。当然我一鼓掌全班学生就都跟着鼓掌了。我在讲评中说,我们从有稿讲课到无稿讲课,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也是我们实施“自学互教”取得初步成功的一个标志。我说我佩服谢薇同学的勇敢,我们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个“第一个”等着我们去做,不知道有多个“第一次”等着我们去突破。对个人来说,谢薇同学的“第一次”已经实现了,但对更多的同学来说,还没实现——这不能怪同学们,是我担心你们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可能多余的了。索性就取消撰写讲稿的规定,希望下次课大家都能做到脱稿讲课,我期待着。——我这样说,就把激励的范围扩大到了全班。果然,从那以�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茶居:http://coviews.com/weblog.php?w=46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Blog(博客)
星子[ANNA]
星子作品集

酷我!I made it!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05
帖子: 13192
来自: Toronto

帖子发表于: 星期三 一月 17, 2007 10:44 p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我在讲评中说,我们从有稿讲课到无稿讲课,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也是我们实施“自学互教”取得初步成功的一个标志...

这样的锻炼很好,多方面能力的较量.

我参加讲演俱乐部两年,15次讲演,一次也没带讲稿...对自己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_________________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Blog(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教育探索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