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东海一枭[东海一枭] 东海一枭作品集 四品府丞 (封疆大吏也!)
注册时间: 2005-04-06 帖子: 380
|
发表于: 星期五 七月 14, 2006 12:22 am 发表主题: 东海草堂开讲之:“亲亲相隐”对不对? |
|
|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读经札记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这一章涉及伦理与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问题,也是孔子最为愤青愤老及法治主义者垢病的地方之一。
叶公对孔子夸耀老乡“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正直品德,孔子则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本身就具有了“直”的品格,父子之间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是直。儒家将直的道德纳入“亲亲”的范畴之中,“直”从“孝”和“慈”中体现。父慈子孝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最真实的情感,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情况下,不能违背这种父子天性,伤害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孔子“亲亲相隐”这一思想当时就为一些诸侯国采纳并贯彻于司法实践中。最早将“亲亲相隐”原则应用于法律的是秦律:“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勿听。而行告,告者罪。”这被认为是中国早期“亲亲相隐”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至汉代,“亲亲相隐”制度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容,并且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
汉宣帝曾下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尤蒙死而存之。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特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一诏令首次从人类亲情的本性处发解释了容隐制度,首次用允许隐匿的形式肯定了妻、子、孙为夫、父、祖隐在法律上的正当性(范中信《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
自汉以后各代各王朝均承袭沿用这一原则并制度化,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伦理高于法律或曰伦理等同于法律。
前不久,女大学生王静向中纪委举报父亲包养情妇。十年砍柴网友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认为:父亲违犯了党纪国法,自有公共机构出面收拾,王静这样做不仅伤了父亲的心,而且破坏了世上最朴素最宝贵的东西。她的做法置律法于“天条”之上,使家庭关系变得畸形。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都得以遵循,没有哪个王朝鼓励儿女去告发父亲,因为这样便破坏了维系整个社会最重要的纲常伦理。纲常伦理当然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但有些原则依然有跨时代的价值。
其实,“亲亲相隐”也是现代西方法律普遍确定的个人权利和政府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有个发生于澳大利亚的经典司法案例曰:父亲贩毒,女儿知晓父亲毒品藏处,警方逼女儿交代未果,以包庇罪对其女儿起诉,法官却判决无罪。理由是,一个社会人伦和亲情受到伤害,其危害性远大于刑事犯罪。警方可以借助其他刑侦手段获取证据。
当然亲亲相隐也应有个度。万一至亲长辈堕为大奸极恶,犯下了危害极大的重罪又无法加以阻止和补救,怎么办?主动告发、“大义灭亲”不可以,“亲亲相隐”包庇伪证也不宜。那么,如果晚辈不能以身代之,就只能采取沉默或逃避的态度了。好在这种难题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碰上,而且真正的儒门中人是不可能堕为大奸大恶、不可能故意制造违仁悖义的罪孽的。
2006-7-10东海一枭
首发2006、7.12《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 |
|
返回页首 |
|
|
星子[ANNA] 星子作品集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05 帖子: 13192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五 七月 14, 2006 5:03 pm 发表主题: |
|
|
在一个度的掌握....
错也有一个度,包容也有一个度.... _________________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