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吴红旗[九华浪子] 吴红旗作品集 七品按察司 (我开始管这里的事儿了)
注册时间: 2006-01-09 帖子: 82 来自: 安徽省青阳县国税局
|
发表于: 星期三 四月 05, 2006 7:49 am 发表主题: 重育那朵莲花 |
|
|
九华山最北端,有一座海拔一千零四十八米的莲花峰,常年风云弥漫,神秘莫测,“莲峰云海”列为九华山十景之一。这里自古就是道佛两家修炼的重地,堪称九华之北一朵奇葩。莲花峰顶至今澄静着当年葛洪炼丹的那池仙水,莲花古洞遗留着古代道士的石床和灶台,观音洞存有一尊据说是唐代的石雕观音像,莲花庵址孑立的高大石柱上,阴刻的佛家咒语仍然清晰可辨……这些都昭示着莲花峰这朵“古莲”昔日的繁华。岁月潮涨潮落,“古莲”几度绽放后,又进入漫长的凋萎。岁月徐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垂危老汉结缘莲花峰,重育了自己生命的莲花,也使那朵“古莲”重放异彩。他就是道士方大彪。
一、艰难的回归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中午,莲花峰上乌云翻滚,雷鸣电闪。观音洞北边的魔王洞内,方老汉苏醒过来,口渴得厉害,忍不住喝了几口洞内哗哗流淌的雨水,肚子极饿,翻开身边的布袋,大馍已长了很深的绿毛。他记不清在洞里睡了几天,没想到这一睡还能够醒来,他是从上海的医院偷跑出来的。当时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中听执班老医生说,这种病哪能治好,除非住到哪座高山上,或许能多活两年。他是刚从武汉长航总部医院转来的,一道转院的有三位,已经死了两位。他的右肺已经全部烂掉,左肺已穿孔。但他不想尾随那两位病友而去,不忍心抛下妻子儿女。他从小在莲花峰下长大,经常上山砍柴放牛,莲花峰的仙境他非常熟悉,也特别喜爱,如今听老医生这么一说,心里立即想到那里,并暗暗拿定主意。可这时要求出院,医院肯定不会同意,他就乘医护人员没有注意逃离医院,又怕家人阻止,就连家也没回,强撑着爬上了莲花峰。进了魔王洞,再也支撑不了,一觉睡下。
老方这时特别恍惚,思维很杂乱。他不禁回想起此生所历经的坎坷。儿时放牛,不慎打碎了东家的瓷面盆,东家恶训之后说,这是景德镇的瓷器,这边买都买不到!倔强的他就在心里发誓,要去景德镇买一只赔人家。到了景德镇钱早就用光。有位热心人见他可怜却聪明机智,就带他跑徽州做黄烟生意,很快因遭遇亏本而散伙。他便到山里当了伐木工人,有一次抬木料,不幸从二十多米高的悬崖跌落,工友们都以为他必死无疑,谁知崖底长满厚厚清苔的斜面只让他受了点轻伤。他撑起万幸之躯,心中忽然放下了一切。这时,又逢江西富铜矿招工。当上矿工后,因为精明又厚道,他很快当上安全科长,继而调到供应科负责采购。他却没有因这肥差而得福。那次到江北无为县跑采购,正值饥荒,饿殍遍地,刚往饭店一坐,饥民就一拥而上,老方见状,强烈的悲悯心使他再也无法顾及后果,分光了菜饭,又索性把身上的公款和粮票全部散尽。交不了差就干脆上莲花峰出家!老和尚却说,看他面像命中该有妻室儿女,真要出家也在二十年之后。下山来到铜陵,在港务局食堂找了份工作,成家后生育四男一女。为多争点工资,他主动要求到了一线。终因条件艰苦而积劳成疾。如今回家只有等死。他耳边又回响起老医生和老和尚的话。算一算,至今刚好到了二十年,看来只好认命。
不过先得处理两件事,一是办理提前退休,让大儿子忠孝顶职,二是做说服妻子。他实龄不到五十,忠孝虚龄才十八,光这两道坎就够他跨越的;为了不把包袱撂给妻子,他准备带孩子上山,可来自扬州妻子担心孩子的上学,又不放心老方的身体,更对大山有着根本的恐惧,这三座山妻子也万难攀过。但老方心意已决,想天法也得办。事情到底是解决了,只是第二件事解决得很无奈——离婚。妻子小他十六岁,决不能拖累她!纵然她坚决不肯,最终还是硬不过老方。
一九八一年二月的一天,老方搞来两部板车,一部自己拉,绑好的什物上面,坐着十四岁的忠义和十二岁的忠国,另一部就让十六岁的忠良和十八岁的腊梅拉着。一场特殊的家庭大迁徙,就以原始的运输方式启程,从城市迁往百里以外的高山。拉到木正天就擦黑,到青阳县城夜已深,一家老小就在青阳汽车站走廊里投宿。第二天赶到莲花峰下华阳村,寄住亲戚方长根家。第三天,就带孩子们上山熟悉环境,同时分批搬运什物上山,布置新的家园——清理观音洞。半个月后,什物运毕,就告别亲友,正式迁居莲花峰,当起现代“山顶洞人”。
这番迁徙,可说是老方无奈的回归。为了回归,他不得不抛开半个家庭。但他承担的又太沉重,从此,一个重病之身要独挑全部家庭重担。
二、从穴居到定居
观音洞高约一丈四,宽深各一丈二,高大空阔,夜风不拒,雾气难挡,被子经常潮湿,实在不宜久住。而且,在洞内垒灶做饭,日子久了,老方担心炊烟熏坏了观音菩萨像。他就把观音洞南边两个小石洞清理出来,上面的住宿,下面的作厨房,炊宿分离,免得日日烟熏之苦。上面的洞口旁刻有“各一所”三个字,可见,古时候就有人居住,且似与观音洞有分庭之意。每天下午,老方在“各一所”里堆积柴草焚烧,除去洞内的寒湿之气,晚上再把成捆的竹枝排在洞内当床。尽管如此,山高夜寒,下半夜总是冷得直哆嗦。
瞅着孩子受冻,老方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琢磨着,除了南边还有个绀毛洞外,再也没有洞适宜居住,那绀毛洞太偏僻,洞内又有慧安禅师的墓塔。要改善住宿条件只有重开山洞。
新洞址选在观音洞北边的山坡,洞口朝南。开山洞是利用冬闲时间。他找山下的查铁匠打了几把钢钎和铁锤,工程就启动。山体全是麻菇石,举手凿石特别耗力,父子四人就轮番作业,无论天晴下雨从不间断,连干两个冬天,终于开成口径两米深三丈的新洞。住进了冬暖夏凉的新洞府,老方终于松了口气。
可很快又发觉洞内湿度太大,久住不利。这时,他不再围绕山洞打主意,要在山上永久居住,让孩子们住得安全舒服,应当建一座房子。高山建房,若从山下购运材料太贵,不如就地取材,山上有的是花冈岩,干脆造一座石屋,免得采用钢筋和砖瓦。老方跟孩子们宣布后,就到山下请来几位石匠采集石条。经过三年的开采,石料备齐。石屋开工,凭着当矿工积累的工程经验,老方自己规划,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安排工程。这可不同于一般建房,石料巨大沉重,无法使用脚手架,他就采用堆土方的办法,堆一层土筑一层墙,最后再堆土成穹形,在上面筑顶。四年后,石屋终于造成,一九九五年四月,迁出山洞,住进新房。孩子们再也不用担惊受冻,老方这才开心地笑了。
石屋造得宏伟又牢固,高山之上,它比通常的庙宇更显得协调和古道。有位建筑专家上山参观后赞叹:这种结构,大卡车从屋顶压过也没问题。石屋的落成,更为荒败的莲花峰新添一道别致的景观。莲花古寺和古莲花庵,早就毁于古代兵燹,仅存残垣断柱。如今,老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莲花峰谱写出崭新的一页,更领着孩子,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穿越了人类从穴居到定居漫长的探索过程。而正是这种穿越过程,使老方一家回归到原始本真的生活状态。也正是这种原始本真的生活,使老方生命的败莲得以神奇的重育。
三、生命的回报
回归大山,纵然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超人的意志,老方内心却很明白,这实质是同命运进行一场赌博。没想到仙境般的莲花峰,果真给他带来了奇迹。起初病魔缠身,走路都十分困难。可不到三年时间,他就不再咳嗽,人越来越精神,气力越来越足,到第四年,就能挑一百多斤下山。去青阳县医院一透视,左肺的穿孔已经钙化,右肺也开始长出新的肺叶,老方惊喜得不知说什么好,赶紧买菜回家庆贺,让孩子们好好地开心开心。
老方明白,莲花峰已经给予他第二次生命,他定要用生命来作回报。他在心中发愿,要重兴莲花峰古道场,让这朵沉睡的“古莲”重新大放异彩。
才上山,老方就注意到观音洞的石顶过重,而且呈下滑趋势,仔细一看,发现观音像的上方已被压崩一块,这是九华山唯一的石雕观音像,应当赶紧采取措施保护。他下山请来八位石匠,凿铣洞顶的赘石,用了半个多月,终于给观音洞成功减负,并在洞顶合理地凿开几道排雨槽,凿下的石料,在洞内两侧砌好坚固的石墙,使天然的观音洞,呈现出天人合一之态。一九九七年,青阳县邮政局刘妙兵先生捐献四千元钱,九华山慧庆、圣富二法师捐款三千五百元,老方欢喜不已,第一次为观音菩萨像装了金,又在洞内供上千手观音并装金。素来讲究大气的老方,还在观音洞口设计了三孔拱门,一来护卫洞顶,二可完善观音洞道场。虽因经济不足,拱门尚未竣工,但四截巨型的石墩,已透出不凡的气势。
由于长期风雨侵蚀,观音洞四周排水不畅,混乱不堪。老方就带领全家着手清理。首先,在洞南边开一条水沟,导入随地乱流的溪水。然后进行降坡,观音洞南边原先很狭窄,经过降土三尺,并平填洞前谷地,如今已经开阔平整。降坡过程中清理出不少文物,老方都小心地分类,除污并妥善保存。把断落两处的明代莲花碑记清洗好并到一起。又发现一座陵墓塔基,老方几番下到谷底,才寻得滚落的塔身,经过仔细修复,终于还原了明代高僧鉴广和尚的陵塔
当然,回复莲花峰古道场,决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各种机缘。老方可不想消极等待,他自有奇妙的思路——开荒种茶。上山第二年,就带领孩子们开展了 “大生产运动”。
高山荒废太久,荆棘丛生,乱石遍布,垦荒十分艰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水;炎夏一身盐霜,严冬含冰裹雪。特别是冻土坚硬如石,就先砍倒荆棘焚烧,待土质稍松软才可垦挖。锄头极易损坏,过十天半月,就要挑一担坏锄头下山重锻,据山下查铁匠回忆,方家开辟茶园用过的锄头足有一百六十多把。十年艰辛,终于换来一百多亩高山茶园,从下莲花峰一直到上莲花峰,长约两公里荒山带,一晃变成郁郁葱葱的茶园,山下老乡见了,无不深深感叹——莲花峰换了一个天地!
以前产茶量小,就在绀毛洞口搭锅炒制。如今,茶园全面生效,年产茶叶二百多斤,再不能靠小锅小灶。老方又建造一座石屋当厂房。为保证茶叶加工,他还作出惊人的设想——发电。一九九五年,买回一台柴油机发电,并给观音洞通了电。接着购买两台制茶机,开始了现代化作业。因常年有云雾滋养,茶园管理采用原始方法,方家的茶叶品质稀罕,被誉为“仙茶”,客户都纷纷上山争购。这情景让老方兴奋不已——茶叶行情越好,越能早日实现自己的宏愿。
就这样,老方在莲花峰获得新的生命,又将新生命的全部能量回报给莲花峰。他带领全家发扬愚公之志,二十年如一日,维护观音洞,清理古庙基,保存古文物,更将荒山变为茶园,使那朵凋零已久的“古莲”,重新发出娇艳的新芽。
四、家教刚严
上山后老方既当爹又当妈,他一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而且着重三个方面——勤奋、坚强、厚道。
起初,一家五口仅靠他六十一元月退休金,日子难熬可想而知。但他从不会向困难低头,上山一安顿好,就带领孩子们垦荒。不分晴雨,也无论寒暑。按时耕种,辛勤管理,很快改善了生活面貌。冬闲时节开山洞凿石条。常年的劳作,使孩子们培养出勤劳朴实的品质、团结互助的精神,更尝到劳动的喜悦。
为恢复莲花古道场,老方颇费了一番心事,莲花峰自古就是道佛两家重地,恢复莲花峰古道场必须二者兼顾,且更应侧重于道教,但他对道教知之甚微。一九九四年,茶园开发完毕,他就把杂务交给孩子们,自己去了江西龙虎山,皈依了道教,法号“恩德”。一年后,老方头束道髻,身穿道袍回到莲花峰。从此,生活注入新的内涵。观音洞后面的山峰,有一亩大的平顶,老方就辟为练武场,并在周围栽了一圈黑松作挡风墙。天不亮就叫醒孩子们,热身过后跑步上练武场,教其练功,不管天寒酷暑,孩子们不仅练出了过硬的功夫,也培养出坚强的意志。生活在高山,这当然很有必要。
老方更为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上山第二年,有一天在观音洞南开荒,老方不慎踩到钉钯上,六寸长的齿钉,一下刺进脚板,脚背皮被顶起多高。老方坐到地上,使劲拔出钉钯,顿时血流如注。孩子都吓哭了。老方却忍着痛,不要紧!不要紧!自己硬是跛回了家。晚上睡觉疼得厉害,就用被子蒙着头呻吟。孩子们急得爬起来探问,老方却坐起身,脸上堆着笑说,没事!没事!你们睡吧!五天后,就强撑着起来走路。
老方心里清楚,自己就是几个孩子遮风挡雨的房顶,是孩子们通往成人道路上的独木桥,决不可以倒下!更要让孩子学会坚强。
老方的家教特别注重厚道。他常教育孩子要待人宽厚。平时,山下的乡亲上山放牛、砍柴或挖药,都招待以饭菜,在那个艰苦的年月,往往是给人家吃了,自家就得挨饿。开始孩子们不懂,他就教育说,在家里什么都好办,而人家来到山上很不容易,应该多给以方便。多年来,前山后山的乡亲,常常得到方家的接济。方家虽独居高山,却得到山下人普遍的赞誉。因此,方家人下山办事,从来用不着锁门。方家有事需要帮忙,如整修观音洞、开采石条筑石屋、茶季管理等,乡亲们都一请就到,而且都知道方家的处境,从来不提起工资。
随着时光推移,孩子们长大了,都陆续下山回铜陵安家。腊梅上山后第四年就嫁回市里,忠良和忠义先后回城上班成家。只有老五忠国上直陪父亲经营着大山。
二00三年腊月二十四,老方悄然走完长达二十五年的第二生命历程,终年七十五岁。他临终时再三嘱咐孩子们,山上的事业要光大;茶叶效益好了,一定要支付乡亲们的报酬;要永远记住“厚德载物”。
为继承父志,并让弟弟忠国下山成家,老三忠良毅然放弃工作,安顿好妻子和孩子,就重返莲花峰,接管父业,并誓为实现父亲的遗愿而终生努力。忠良完全遵照父亲的遗训,和善待人,诚信处事。若是乡亲们无意谈及当年为方家做过事,忠良都要问个明白,立即兑付工资并作出道歉。忠良偿还十年前的父债,从不索要任何条据,但凭着对父亲的孝心,凭着对乡亲们的感激,凭着自己的诚意。
如今的莲花峰,一派欣欣向荣,让人留连忘返。但发人深思的,还是观音洞后那座高高的坟墓。因为那决不标志方道士生命的终结,而是标志着方道士精神的永恒,也标志着莲花峰古道场重兴的起点,她更将永远以独特的方式昭示人们,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就应当适度地回归,简单自然,才是真正的生命状态。
所以,那决不是一座普通的坟墓,她恰似莲花峰上一朵含苞欲放的娇荷。
皖青阳县国税局
吴 红 旗
2006年3月20日 _________________ 适时回眸,但决不回头! |
|
返回页首 |
|
|
若愚[ruoyu] 若愚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03-11 帖子: 748 来自: 江西吉安
|
发表于: 星期六 四月 08, 2006 10:11 pm 发表主题: |
|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老人执着的信念是生命里永不凋落的花朵。 |
|
返回页首 |
|
|
吴红旗[九华浪子] 吴红旗作品集 七品按察司 (我开始管这里的事儿了)
注册时间: 2006-01-09 帖子: 82 来自: 安徽省青阳县国税局
|
发表于: 星期二 四月 11, 2006 8:09 am 发表主题: |
|
|
非常感谢三品若愚,谢谢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适时回眸,但决不回头!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