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剑熔[我还没有昵称] 剑熔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06-21 帖子: 542 来自: 中国陕西铜川
|
发表于: 星期三 八月 25, 2004 4:23 am 发表主题: 回来了,没带什么东西,给大家问好!贴一篇《晋 中 三 题》 |
|
|
晋 中 三 题
作者:李建荣
《晋祠》
秋到晋祠的时候,我也沿着晋水一路寻到了她的源头,来到了晋祠.
晋祠有着 “山西小江南”的美誉。据说,《晋祠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可见,晋祠的风光是多幺的美啊。光那些带着诗意般的景点名,诸如“仙阁梯云”、“望川晴晓”、“双桥挂雪”等等,会让你猜想、品味其中的含义,想象其中的秀美景色。
漫步祠内,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楼阁亭台,树桥相望。每一处景观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晋祠在悬翁山脚下,此山也叫龙山,是吕梁山脉边沿雄伟秀丽的名山之一。难老泉在水母楼前,与周柏、宋塑侍女像齐称“晋祠三绝”。《山海经》有这样的记载:“悬翁之山,晋祠之焉”。其泉从清潭西壁半腰的汉白玉龙口喷涌而出,似白练展姿,如琴筝共鸣。正因了这里的风光美景,唐代诗人李白曾经携带歌妓来到这里,饮酒乘舟晋水之上,吟出“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的千古名句。清代道光年间,晋祠宁鹏也撰书: “昼夜不舍,天地共鸣”.由此可以看出,难老泉的流量是非常丰富的.又因其泉天旱不减,雨涝不增,被冠以 “晋中第一泉”的美誉。
在悬翁山下,难老泉旁还有一座晋祠内最古老、最壮丽的大型建筑圣母殿,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宽7间,进深6间,殿周围26根廊柱,殿前廊柱上雕有8条木质盘龙,殿内供奉着唐叔虞之母邑姜。
“玉虹留落双桥,映水寒花冰不雕。怪道西施失仙佩,琼花历乱挂霜条”。读着清隆年间举人赵谦德这首《双桥挂雪》,便急不可待的想看看这一迷人的景观。从难老泉前行不远,有一座横跨智佰渠的双孔桥,名为“双桥挂雪”。据这里的人讲,每当寒冬到来,遇到大雪飞扬的时候,晋祠里的楼台亭阁以及古树花木呈现出一片银装,唯有难老泉水夏凉冬温,水面之上蒸气如云如雾。大雪过后,晴日里阳光穿过水面上的雾云,双孔桥竟然如粉妆玉雕一般,人行其中,如游走在仙境里一样,其诗意让人品读不尽。
晋祠内还有水镜台、关帝庙、舍利生生塔、晋溪书院等名胜古迹,因了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去成。回归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了刚才当地人讲过的一句话:“到太原不游晋祠,如同外国人到北京没有参观故宫一样遗憾”。不错,这里不但有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三大国宝建筑,还是一处名扬海外的旅游圣地。
走了一趟晋祠,如同走了一趟江南水乡。
晋祠的过去,是一部厚厚的史书,让后人慢慢地品读。
《乔家大院》
我们是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镜头中认识乔家大院的。于是,几乎是踩着坠入西山的太阳的霞光,我们来到了乔家大院,想看一看那壮观的场面。
这里没有水,没有南方的水天一色。这里有的是晋中浓浓的风情。
走进乔家大院,那院落,那结构,那雕刻,那彩绘,那历经沧桑的艺术品确确实实让人大开了眼界。
房,是青一色的青砖垒起的,占地8724平方米。院分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据当地人讲,从高空望下看,整个院落的布局非常像一个大吉大利的双“喜”,而且是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显出富丽堂皇。
一条甬道像一把锋利的大刀,将大院分成南北两排。大院始建于清干隆二十年,以后又多次扩建,虽然经历了两个世纪,但大院的风格却保持了一致,浑然一体。关于乔家,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乔家的偏院外原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棵槐树,长得离奇古怪。乔家选择了这块地皮后,打算移庙不移树。一天夜里,乔全美做了一个梦,梦见金甲神对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怕得罪了神灵,便按梦中的说法去做了,将树移了过去,树果然枝繁叶茂。
乔家漆黑的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从镶在铜底板上的“子孙贤,族壮大;兄弟睦,家之肥”这幅门联可以看出乔家的治家之道和希望与追求,实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乔家是不是风水宝地,我不知道。但那气势的建筑说明了乔家的富有。乔家不仅因为建筑宏伟壮观,还在于一砖一瓦、一木一石的建筑艺术。其门,有单檐砖砌门楼,半出檐门,石雕侧跨门,一斗三升十一踩双翘仪门。其顶,有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或高,或低,或上翘的,或下悬的。其木雕,每个院的正门上都刻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人物。有垂柱麻叶、卡风云子、八骏马、三星高照图等。其砖雕,随处可见。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拦雕。其石雕,十分精细。少有的几对石狮,雄壮威武,形象逼真。其彩绘,内容多是以人物为主,兼以花鸟、虫草等图案。这门,这顶,这木雕,这砖雕,这石雕,这彩绘,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每一处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要幺,人们有“皇家有故宫,民宅有乔家”这个说法呢?
乔家大院,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一颗北方民居建筑的明珠。
《洪洞大槐树》
为的是寻根,我们来到这里。这里有一种树,几乎人人都知道。因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根”,把我们的心拴在了一起。这里由五个普普通通的字组成——洪洞大槐树。
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大槐树被人们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这又是怎幺一回事呢?原来,明朝初期,政府在洪洞的广济寺院设局驻员,集中移民,发放“凭照川资”,因而,寺内的大槐树下成了移民为迁的集散地。据说,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间有18次大规模移民外迁。在洪洞有这样一段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幺,大槐树下老鹳窝”。
如今,走在大槐树公园,除了欣赏那些美丽的秋色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楹联什幺的。古槐迁民遗址门楼就有这样一幅对联:“热土寻根梦魂长如思乡鸟;圣地叙旧情总似古槐根”。
在祭祖堂及门楼我们欣赏到这样三幅对联。一为“开疆拓土筚路蓝缕启山野;报本溯源铭功昭德兴中华”;二是“祭典通四海树荫万里;祖德蔽九州谱归一堂”;再者就是“祖斯古杨槐乡源远流长;根植神州大地枝茂叶繁”。细细品味,这几幅对联不但包含了寻根问祖的思乡情,而且书法写的非常漂亮,让人始终不愿离去。
漫步这块土地,我们听到了“折槐枝和供神树”的传说:说是在我国许许多多的地方,特别是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宁夏、内蒙古等地有一个习惯,人们将槐树视为吉祥树。当这些树长到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后,人们把它看成是“神树”。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经我们一再寻问,这里的人们给我们道出了实情。原来,这个视古槐树为“神树”的习惯与迁民有关。说是当时这里的移民在动身时因难离故土,便拽住古槐树的树枝死死不放,似乎拉住了亲人的双手,虽然他们被官员分散了,却一步一回头地望着大槐树的影子,又看看手中的槐枝恋恋不舍的远去了。到了新迁的地方,他们将树枝栽在新居的院子里精心浇灌着。槐枝在新土上发了芽,移民们也在新迁地安下了心。长大的槐树在新迁地年年开花结果,移民们也在新迁地繁衍生息。从此以后,移民们便把古槐看作是故乡的象征,年年供奉着它,一直传到现在。
古槐的根深深扎在土地里。
古槐的根深深扎在我的心里。
通联:727101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党政办公室 李建荣
电话:0919——682848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_________________ 李建荣 |
|
返回页首 |
|
|
语风万里[爱谁谁] 语风万里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07-19 帖子: 877 来自: Beijing,China
|
发表于: 星期三 八月 25, 2004 4:47 am 发表主题: |
|
|
不错! _________________ 漫是星光,曲水流觞,一肚花雕眼迷茫。
风过回廊,似歌吟唱,半院黄花满院香。
|
|
返回页首 |
|
|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三 八月 25, 2004 4:55 am 发表主题: |
|
|
欢迎剑熔回来.您果然不负众望,此行大有收获.谢谢您让我们分享山西的人文名胜. |
|
返回页首 |
|
|
星子[ANNA] 星子作品集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05 帖子: 13192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三 八月 25, 2004 8:03 am 发表主题: |
|
|
看来需要开辟新栏目栏目 游山玩水 好记住以后回国向下一辈兜售。。。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