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吕文艺[没有] 吕文艺作品集 四品府丞 (封疆大吏也!)
注册时间: 2006-04-17 帖子: 309
|
发表于: 星期三 五月 31, 2006 5:48 am 发表主题: 梅花香自苦寒来 |
|
|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看毛银鹏的《故人西辞》
吕文艺
时值甲申年腊月二十七日上午,阳光普照,尽扫前段时间阴雨连绵的沉闷。我和几个文友正在谈毛银鹏获得老舍文学奖一事,突然电话响了,是毛银鹏的声音:“小吕啊,你在哪里?”
“你又在哪里?”我反问,“在北京?”
“我正站在你家门前,敲了门没人应。”
“我在杏花村,你过来,大家正在谈你获奖的事。今天就你请客了!”我说完挂了电话,几分钟后,毛银鹏赶到了杏花村酒店,拎着一个胀鼓鼓的旧黑布包,风尘仆仆。
“刚下火车,就直奔你们家,想找你们聊聊文学。”毛银鹏丢下布包,非常高兴地坐下来,“还是温东华和你有眼光,我的《故人西辞》当初只有你们俩说写的好,没想到现在两次获奖。”
毛银鹏于一九九七年在蕲春县漕河镇创作《故人西辞》。那时,我和温东华就住在蕲春,三人之间时常往来,谈论文章,交换看法,颇有交谊。其时毛银鹏处在生活的艰难时期,心境不佳,可是我们每次去看他,他总是十分高兴,按照他现在的说法是“当时你们像阳光一样照亮我的灵魂”。见面后,我们必先看他的作品,后谈看法。毛银鹏的作品,我们基本上都看过,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故人西辞》了。我的感受是,生活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小说中的寿连、大叔、冬梅、龙保、女邻居、西阳,这六个人物都是毛银鹏身边的真实人物,所写者也全是真实事件,没有半点虚构。他们都处在生活的最底层,饱受生活的艰辛折磨而不幸早早辞世。他们的出生基本决定了命运:贫穷,病弱,死亡。但这一群在艰难中苦苦挣扎的小人物,并没有泯灭美好的品行:如龙保躺在病床上问同学:“现在,老师讲到哪一课了?”教民办的大叔为了节省一点灯油,用镜子集拢月光批改作业,感觉比古人囊萤映雪还长进一些。大叔病死时,他的妻子骂喊:“天啊,遍地的花儿,开着;我哥的花儿,为何谢了?”真是催人泪下,那样一个敬业的苦中作乐的好人儿就这样死了!农家姑娘冬梅酷爱文学,拉不动生活与文学的双犁铧,本可放下一头。但她认为“箭既离弓,就只有奋力前冲了,哪怕没有达到目的,半途夭折,美丽的不仅仅是成果,而多在于奋斗的过程。”这是为理想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农村女性形象。我说不上她有多么高大,有多少才华,但她死后托梦给她姐姐,说她准备去开笔会的细节描写,使人顿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感叹。死了,也不忘文学,也不误笔会,多么痴情的女人啊!还有女邻居、西阳和龙保,也都各有闪光点。这六个人,地位卑微而不卑鄙,身体病弱而精神健康,富于人物悲剧美。毛银鹏能够很好的把握生活,并从生活中准确地选材取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这也是该小说成功的因素之一。
语言比较简洁明快。刚好近日重读《蝴蝶梦》,我惊异于小说的悬念迭出和结构的精巧,但不喜欢罗里罗嗦的景物描写和叙述的混乱。比较而言,毛银鹏在语言上还是下了些功夫,不该说的话不说,不必要的描述不描述,如同他平时跟我谈话一样,直奔主题,绝不绕山绕水。例如写寿连死后,同学们到坟前看他的感受是“这厚厚的土,压在寿连的身上,不闭人吗?”;写冬梅临死前的遗稿“寿龄没足数,磨难没有数,人生莫凑数。”寥寥数语就勾划出冬梅的不甘与无奈性格;写龙保爹到鸡窝找鸡蛋时,是“两只睁圆的大眼中射出两道强光来”,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毫无雍肿拖沓之感。还有挑担卖米甜粑的西阳,谁不记得他的“货真价不实”呢?因为语言直抵人物的心灵深处,《故人西辞》才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是小说成功的第二个因素。
基于以上两点,《故人西辞》两次获奖是情理之中的。
而温东华早在一九九七年九月八日看完初稿后,欣然提笔写了短评,第一个肯定了《故人西辞》。他是这样说的:“九月八日夜,读完《故人西辞》。文章写的非常出色,足以达到发表水平,不必说其朴实、沉着、辛酸,单就其关注小人物的平凡而卑微的命运,就能使那些太平盛世文学逊色十分。由此我们不得不认可作者健康的带有人文色彩的灵魂,此同类文章最出色的莫过于美国作家安德生的《小城畸人》,可以一阅,供借鉴。建议再充实一下人物形象,尽量使之饱满,闪现出光辉,此点不妨读读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语言避免过分地方化。”
春华秋实,七年匆匆过去,重读温东华的评论,毛银鹏更是感慨万千。他认为至今为止,温东华的评论最中肯。根据温东华的建议,他认真地阅读过《小城畸人》和《大地》三部曲。温东华还建议他细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从中吸取精华。为了避免语言的过分地方化,达到人物形象饱满并闪现出光辉的目的,毛银鹏到北京后,逐字逐句地推敲琢磨,前后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来完善《故人西辞》。在修改过程中,完全沉浸在对故人的情感当中,改完后长吁一口气,感到像大病一场,觉得今后再也不敢轻易写作了。
当然,做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这里我不想冠以作家之类的名号),精益求精是他认真创作的必需态度。其时《北京文学》编辑白连春也读过《故人西辞》的初稿,感到非常满意,得知毛银鹏想修改初稿时,用惊讶的语调问:“这么好的文章,还要改?”
“怎么不改呢?肯定要改!”毛银鹏语气十坚决。
修改完毕后,白连春再读《故人西辞》,认为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值得回味把玩,值得推出去。二零零二年二月,白连春将《故人西辞》刊发在《北京文学》上,同年获得北京文学的二等奖,两年后又获得老舍文学奖。掌声终于响起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湖北日报》等国内报刊争相报道,全国各大网站都载有相关的获奖消息。对此毛银鹏没有过多的喜悦,反而为没有写出更好的作品而惭愧——这就是毛银鹏,一个执著、谦虚、刻苦、勤奋的文学爱好者。回顾毛银鹏的创作之路,有欣赏有批评,更多是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看惯了人情冷暖,一颗心随着世俗的流水侵蚀而变得坚硬冷漠。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极少被感动过的人,但与毛银鹏交往后,读他的作品,听他的经历与心灵剖析,我难得被感动了一回。
我感动于他对文学的执著追求。在黄冈,接触过的文学爱好者也不少,但是真正把文学当毕生事业来追求的人却是廖廖无几的,更多的人是拿文学来做敲门砖:混顶乌纱帽戴戴,谋个好位置混饭吃,或以文学为幌子骗几个铜板打打牙祭什么的。他们的所为固有他们的理由,但拿文学做人生的某种交易,则至少有变味的嫌疑。毛银鹏呢,从少就想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作家,在金钱美女的诱惑下不曾动摇过,在世俗的白眼和唾骂中不曾低头过。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毛垸闭门造车,毛银鹏被父母和乡人称为二夹子——文不文武不武的二夹子。当邮递员发火把他大包小包的退稿信当面摔到地下时,他父母说邮递员摔得好,帮了大忙,“这个二夹子,不搞痛他是不会罢休的!”然而搞痛了他的心,他还是不罢休,流着眼泪记日记,常感心绞手颤,大约是绞心的滋味各有不同吧!常在田间地头,把自己的作品读给不识字的乡下人听,征求他们的意见。也常厚着脸上文友的门请教,然后挑灯夜战……当时乡人讥讽他说:“银鹏啊,你要能发表一篇作品,拉泼屎人头高,我也要吃掉!”也有人当面说他是活宝白痴一个,想当作家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在这种环境下搞创作,要承受什么样的精神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毛银鹏还要肩负更多的生活责任,食不裹腹的艰难现状逼迫他走出家门,到武穴、蕲春、北京谋生。学理发、做装璜、卖皮鞋、卖自行车,吃苦负累之余读书,负债累累之中写作,文友交往之际不断探索……我知道,他是用生命来写作,绝非无病呻吟式的矫揉造作和杜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是我在蕲春时对他的鼓励。一个人能够顶着生活的疾风骤雨,不改初衷地前进时,他的精神有着不同凡响的大度与执著。是什么支持着毛银鹏走到了今天?一个执著的文学梦吧。在理想与现实中奋力拼搏的毛银鹏终于扬眉吐气了。
“在毛垸,我是一个不与一般农民相同的怪人;在武穴城,我是个乡下人;在蕲春,我是个外乡人;在北京,我是祖国心中的人!”毛银鹏如是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期待着毛银鹏在祖国的心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二日深夜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四 六月 01, 2006 7:55 am 发表主题: |
|
|
武穴真是藏龙卧虎之地,能否介绍毛银鹏先生和他的作品到酷我来? |
|
返回页首 |
|
|
吕文艺[没有] 吕文艺作品集 四品府丞 (封疆大吏也!)
注册时间: 2006-04-17 帖子: 309
|
发表于: 星期四 六月 01, 2006 8:53 pm 发表主题: |
|
|
高岸 写到: | 武穴真是藏龙卧虎之地,能否介绍毛银鹏先生和他的作品到酷我来? |
可以,等他打电话来,我请他上酷我,他的文章要他自已发上来才好?
另外,高岸先生可否告知真名?
好,谢谢!你问我真名,天大的秘密,不过我将只让你知道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