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何兆龙[南音] 何兆龙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3 帖子: 961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一 一月 30, 2006 10:25 am 发表主题: 论语开侃之十:随心所欲,岂能有矩? |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果今天我们举行微型自传大赛,孔子这篇一定能获奖。
记载孔子生平最详细的,当数《史记/孔子世家》 。让我们根据史记的记载,来为这篇自传作一个注。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在今曲阜城东南三十公里,有一座尼山,这里就是孔子父母祈祷求子的地方。尼山往西2.5 公里,有一座昌平山,山下有一个鲁源村。鲁源者,鲁国之源泉也,这里就是古时的昌平乡。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丘”和“尼”合起来就是尼丘山,纪念在此山求子成功。
“仲”是“老二”,伯仲叔季,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所以也有人称孔子为“孔老二”。孔子的老爸叔梁纥和大老婆生了九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妾,终于生了个儿子孟皮。不过这孟皮有足病,是个瘸子。为了能生个健康的儿子,六十六岁的叔梁纥与不到二十的颜征在玩起了一夜情,跑到山上野合,生下了孔子。
一代圣人孔子,竟然是个私生子!孔子生下来不久,父亲就死了。叔梁纥是陬邑
大夫,是贵族大家。当初跟颜征在野合后,大概也只是在外面给她租了个房子。叔梁纥一死,这母子俩就没人管了,所以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连老爸的墓在哪都不知道,肯定是家里不承认这个私生子,所以不让他去扫墓。孔子母亲死后,葬到哪里成了问题。女人死后,当然应该葬在夫家的祖坟里,这是个名分问题。可颜征在并没有进孔家的门,所以人家自然不会让她入祖坟。为了给母亲挣得一个名分,孔子把棺材摆在大街上,直到后来打听到了父亲墓地的下落,才把母亲的灵柩运到祖坟与父亲合葬。
既然入了祖坟,这母子两人的名分也就得到了肯定,孔子成了贵族家的少爷。这个时候,孔子大概十五岁左右。我们6岁就上学,为什么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学习,就是这个原因。那个时候,只有贵族家的孩子才有资格学习呢。
二十多岁的时候,孔子做过鲁国权臣季氏的“委吏” (仓库管理员)、司职吏(牧场管理员)、司空(土建项目负责人)等小官。后来得到一个进修的机会,到周朝京城向老子问礼。到京城镀金回来,孔子担任了鲁国的礼官,主持丧葬及祭祀。礼官也是学官,管理王室档案及教授宗社子弟礼仪制度。孔子开始整理典籍、研究鲁史,传习礼教、聚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年,这一年孔子三十岁。齐景公出访鲁国,开始向孔子问政。这说明孔子在鲁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这时他的学校也办起来了,名利双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三十而立吧。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内乱,举用孔子的鲁昭公被权臣驱逐出境,到齐国避难去了。孔子追随昭公到齐国,想在国外找个好工作。齐景公虽然很欣赏孔子,但齐国总理晏子嫌他碍事,总在景公面前说他的坏话,最后在国外也没打开局面,于是成了“海龟”,又灰溜溜跑回鲁国。孔子四十二岁时,昭公客死异国。从三十五到四十二岁这段时间,孔子一直在齐国和鲁国之间两边跑。“或”,就是英文的“OR”,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惑”者,心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不惑”本来是指心定下来了,不再忽左忽右。但从其生平来看,四十岁的孔子,不论身心,都还处在奔波之中,根本就没有做到“不惑”。
鲁昭公死后,定公继位,国家权力旁落。家臣轻大夫,大夫轻国君,“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岁。这一年,季氏的家臣公山不狃占据费地反叛,派人来请孔子,孔子凡心大动:费地虽小,总是一块舞台啊,交给我孔子,一定能在东面再建起一个周朝来。(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连一个小小的叛臣来召他都想去,孔子真有点饥不择食了。这事虽被子路制止了,但从中却能看出,五十岁的孔子并没有知天命。如果真的知天命了,就会听天由命,而不会似他这般不安分,这般蠢蠢欲动。
也是在五十岁这年,孔子在仕途上突然转运了,先是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中都县长),因政绩突出,“一年,四方皆则之。”旋即被调到中央,做了鲁国的大司寇(司法部长)。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以大司寇摄相事。”,做了代理宰相,达到事业的巅峰。
齐国害怕鲁国在孔子治理下过于强大,于是用美人计,离间孔子和定公的君臣关系。从此,孔子带领弟子们,踏上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路。鲁哀公三年,孔子六十岁。在逃难的路上,有一次在郑国,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子贡到处打听,有人告诉他,东门有个人,累累若丧家之狗,挺像你的老师。子贡把别人的话学给老师听,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别人说他像丧家之犬,孔子竟然欣然笑着说:“然哉!然哉!”看来真是到了耳顺之年啊!
孔子五十六岁去鲁,十四年后回来,正好七十岁,也有书说是六十八岁回来的。由于年事已高,孔子再也无心入仕,教书育人做学问,随心所欲了几年,七十三岁就去世了。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本身就很矛盾。既然是随心所欲,就不应该有矩;有矩,就不能随心所欲。孔子一生,克己复礼,他的心,早已被仁义礼智信的城墙围得密不透风,又何曾有一天随心所欲过?
话说回来, 这天底下哪有绝对的随心所欲?在厕所,你拿大顶小解都可以;在大街上, 你拿小手挡着小解也不行。可见任何事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在加拿大,很多人说,这里是民主自由国家,你只要不犯法,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问题在于,法无所不在。所以这话跟没说一样。把你扔到一片雷区里,对你说,你只要不踩着雷,怎么走都行。你敢乱走吗?所以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跟没说一样.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何兆龙 on 星期三 二月 01, 2006 12:11 pm, 总计第 3 次编辑 |
|
返回页首 |
|
|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一 一月 30, 2006 1:43 pm 发表主题: |
|
|
圣人也是凡人。写得不敬些,无伤其大雅。
《论语/孔子世家》应为 《史记·孔子世家》 |
|
返回页首 |
|
|
秋叶[我还没有昵称] 秋叶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4-05-20 帖子: 1633
|
发表于: 星期一 一月 30, 2006 7:41 pm 发表主题: |
|
|
何七公博学,孔子死不眼闭也 |
|
返回页首 |
|
|
正月[正月] 正月作品集 六品通判 (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注册时间: 2005-01-27 帖子: 145
|
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31, 2006 1:57 pm 发表主题: |
|
|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本身就很矛盾。既然是随心所欲,就不应该有矩;有矩,就不能随心所欲。孔子一生,克己复礼,又何曾有一天随心所欲过?’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正月 on 星期一 四月 21, 2008 3:28 am, 总计第 1 次编辑 |
|
返回页首 |
|
|
何兆龙[南音] 何兆龙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3 帖子: 961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31, 2006 3:05 pm 发表主题: |
|
|
哈哈哈哈,正月说的有趣。不过这个心,已经是受禁锢的心,不是天然之心了吧。 |
|
返回页首 |
|
|
正月[正月] 正月作品集 六品通判 (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注册时间: 2005-01-27 帖子: 145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01, 2006 3:27 am 发表主题: |
|
|
哈哈!我的好色之心可是天然之心哟! |
|
返回页首 |
|
|
何兆龙[南音] 何兆龙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3 帖子: 961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01, 2006 11:05 am 发表主题: |
|
|
那是那是,你好色,我好食,都是天然之心 |
|
返回页首 |
|
|
星子[ANNA] 星子作品集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05 帖子: 13192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01, 2006 11:10 am 发表主题: |
|
|
何七公该当仁不让呀。。。。只是美夫人把关。。。哈哈 _________________
|
|
返回页首 |
|
|
何兆龙[南音] 何兆龙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3 帖子: 961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01, 2006 12:19 pm 发表主题: |
|
|
夫人倒是一直鼓励我啊,只是我好的东西太多啊,足球啊,书啊,食啊,都排在色之前啊。所以这个荣誉,就让给正月了。 |
|
返回页首 |
|
|
肖今[King] 肖今作品集 一品翰林院大学士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16 帖子: 5783 来自: Free sky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01, 2006 2:53 pm 发表主题: |
|
|
若无矩,可总有天有地吧!
随心所欲,我还是觉得应该用相对论来概念它。
何老师的课就象是在真空的环境下分析论语,然而绝对的论谈肯定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无穷的欲望也有尽头那就是死亡。一个人心的空间就是自己的空间,不是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嘛。是不是随心所欲,那要看这个人的心胸到底边在哪里。
打个比方,鱼在一个小池塘里,它不会满足,于是游到河里,但它还是不满足,于是又寻找大海,广阔的天空,却令它迷失方向,它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矩,是自己给自己设立的心理栅栏。“性本善”这将限制所有恶的行为。而性本恶,它没有任何限制,无论你怎么做都是对的,因为恶的负无穷极还是恶,恶的正无穷极却是善,善都人喜。因此可见,随心所欲与所设立的界限有关。而且只有在相对论中才能成立“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 ░░破茧成蝶 眼泪,从此不咸░░
NO FOREVER , ONLY LONGER! |
|
返回页首 |
|
|
水九[FAFAFA] 水九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4-12-26 帖子: 1832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01, 2006 8:40 pm 发表主题: |
|
|
孔子对人性、人欲的看法,大抵上是中性的。已欲不等于人伦,人伦不等于天理。“欲”关乎本性,“矩”关乎天理:人的幸福与痛苦,就张在欲望和天理之间。孔子一生,深刻地体验到了、看到了人-天矛盾,而当他晚年乐观地说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候,作为相对之论,恰恰是不矛盾的。即便老子,也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简单地说,“法”的过程,就是有欲之人识矩而最终忘乎其矩、内化于矩的过程。活人没有无欲的,也没有不需要约束、不需要修行的;一个人,一生修行,自然成范,成自然之范,往来而合乎“矩”,这虽属难能,却也是可能的。孔子自信年始七十而得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既说明了它的难能,也说明了它的可能。我相信,在这里,孔子不是自欺欺人的,他说的不是一句酸话、谎话。在欲-矩之间有所作为的人,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是“道”之路,是老子之路;如果反论之,既依于人性,却又无不为而无为,则庶几就是儒之路,就是孔子之路了,也即“从心所欲不逾矩”。“无不为”者,从心所欲是也(比如食色其中……);“不逾矩”者,“无为”之谓也(比如食色其中却未成色狼色鬼饕餮之徒……)。二者所出有别,所归则同。老子之道,似乎可以一弃而成,一跃而至,而孔子之道,以孔子本人为例,则需一生克已,一世践履而始得通。孔子一生以至晚年仍未得随心所欲吗?不;他其实已越过、已包容了狭窄的现实人欲(“从心所欲”的另一个含义是,从心之所不欲),并且,他就是以此臻圣的。圣不在于孔子一生得意,事事能够按个人指标成功,欲欲得以在极限状态下满足,圣恰恰在于,孔子于一生的筚路蓝缕之中,最终化解了欲-矩之间、人-我之间的刚性矛盾,成为了因修身而得自由的典型。孔子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终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生,总之,孔子那一篇可得大奖的微型自传所要解决的,就是欲-矩关系。孔子本人是一个艰苦的、然而精神气象始终恢宏、充沛的现实主义者、探索者、立论者,事实已经证明,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和“矩”的评价坐标中,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天人合一意义上的随其大心成其大愿者。孔子不俗。《论语》无白说之辞。 |
|
返回页首 |
|
|
何兆龙[南音] 何兆龙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3 帖子: 961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02, 2006 12:37 am 发表主题: |
|
|
高论啊. |
|
返回页首 |
|
|
杯中冲浪[北方狼] 杯中冲浪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08-24 帖子: 2927 来自: 中国泰安
|
发表于: 星期五 二月 03, 2006 6:52 pm 发表主题: |
|
|
“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都在讲“人伦”,谈“礼”,也就是说他一生都在探究“矩”,他最后能理清道德规范,在其中自由自在的跳舞,这是他最欢畅的,所以“从心所欲”。我们都是凡人,行走在社会中,我们总怕我们的言谈举止触犯某些定规,因此一直小心翼翼,怕人家说三道四。比如如何给领导送礼,如何给医生红包,用多大的分贝高呼万岁,用多大的分贝窃窃私语,而孔子知道,他应付裕如。所以他快乐,所以他学徒众多。
哈哈,还是多多请何兄写文章,我感觉读你的大作,很长学问。 _________________ 靠近神的烛光读书 |
|
返回页首 |
|
|
肖今[King] 肖今作品集 一品翰林院大学士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16 帖子: 5783 来自: Free sky
|
发表于: 星期日 二月 05, 2006 12:22 am 发表主题: |
|
|
结尾比不改前要说得通多了
既然孔子说了这句话,那肯定也有其积极意义.那应该是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在安逸时得知道有危机四伏,处危时也不需要太慌张绝望. _________________ ░░破茧成蝶 眼泪,从此不咸░░
NO FOREVER , ONLY LONGER!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