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黎阳[王者之风] 黎阳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07-12 帖子: 547 来自: 中国天津
|
发表于: 星期六 十月 29, 2005 8:25 am 发表主题: 常青藤-阿红的患难情愫(情感访谈) |
|
|
常青藤-阿红的患难情愫(情感访谈)
附件: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常青藤-阿红的患难情愫(情感访谈)
——黎阳VS阿红 相距44年简单的对话
一对烛燃在风里雨里阳光里月光里
袅袅的焰灼灼的光你映着我
我映着你生命着就映着生命着就映着
我映着你你映着我灼灼的光
袅袅的焰一对烛燃在风里雨里阳光里月光里———阿红《金婚志》
常青藤,植物的本身具有蓬勃向上、坚韧不拔、自由自在以及生命力顽强的特性,它外表柔弱却拥有刚毅的内质(不起眼却内蕴着坚强的生命力)。因此,用常青藤象征着一种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代表了一种崇尚自由、深沉含蓄,不动声色却又执着向上的精神或者是具有这样的坚毅、忠贞性格的人是贴切不过的了。
在《情诗》季刊主编见闻(陈剑文)委托我写一个诗人关于情感的访谈的时候,我开始犹豫不决,我认识的诗人不多,文笔也不是很好,最难得的是我现在生活压力比较大,无暇有过多的时间去联系和查找这样庞大的个人资料。如果是网上随机的访谈还好些,可以随着聊天、切磋的过程调整目的和思路,寻找核心亮点。可是大家都很忙,很难约好谁坐下来谈感情的事情,毕竟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后来还是见闻突发奇想,也确实是个好想法,因为我不日要到沈阳出差,正好可以拜访老诗人阿红。于是开篇的诗歌进入了我的眼帘。因为在我的心理一致认为阿红不是壮年,至少也不会很老,金婚,是怎样一个概念!
知道阿红是从《诗人的自白》那本书开始,那时侯我年龄还很小。也正是那本书让我认识了更多的诗人和他们的诗观,这些对于后来我在诗歌路上的探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后来通过一直在全国第一所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即《鸭绿江》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学习文学的胡连海手中获得更多《鸭绿江》的函授教材,使我在文学的海洋中,获得了第一批最有价值的学习资料。《鸭绿江》文学创作函授中心的创办人,就是阿红。
阿红,原名王占彪,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1930年1月20日生于陕西华阴县一个中药世家。童年时,随父母到安徽颍上定居,父亲以经营中药材为生。1948年考取中央大学哲学系,解放后,转中文系,南京(原中大)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短篇小说集《长命和清明》,诗集《绿叶》,《阿红短诗选》,《诗文岁月》,诗歌评论集《漫谈诗的技巧》《探索诗的奥秘》等著作30余部,为海内外诗人作家撰写序言三百余篇。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率先创办文学函授,他率先创意“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合流”的诗观,他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一等)。原任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鸭绿江》编辑部副主任《当代诗歌》主编等职。
2005年10月23日上午,我提前和阿红先生通了电话,然后乘252路公交汽车,到达沈阳泰山小区。阿红先生精神矍铄的迎出来,在阿红先生的书房里我们开始愉快的交谈。
大陆超文本实验很少见,诗人阿红可算一个。在朦胧诗大争论的年代,他曾尝试用电脑进行随机诗实验。他把许多诗歌词语都输入电脑,然后让它们随机排列,创造新的诗篇。不管成功与否,荒诞与否,这种实验总应该在我国超文本文学实验史上写上一笔。
“只要是诗,真正从实在肺腑流泻出来喷薄出来,‘懂’是诗,‘不懂’也是诗,‘口语化’是诗,‘非口语化’也是诗。极力把某种风格推崇到颠峰境界,是一种偏执”。 (阿红语)在我们谈论诗人的情感历程之中不能不谈及诗人的诗歌和诗论。阿红在谈到物异变为意象,以物代人时说:“异变为人,也就是把物拟人化,作人思、人言、人行。在诗人的灵视里,物常常是人。在诗人的诗里,也常常以物代人。”
黎阳:“有人说:成功的阿红身旁,站着一位默默奉献自己的伟大女性。您能不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站在您诗歌后面这位伟大的女性?”
阿红:我很爱我的妻子,并且曾经在一篇日记中这样形容过她,她作为妻子跟着我,忠诚、体贴;她作为主妇跟着我,勤俭、周到;她作为旅伴跟着我,支持、安慰;我在山,她在山,不说山路苦:我在水,她在水,不说水渍身:我在喜,她在喜,给我做好吃的;我在愁,她在愁,用柔情化解皱眉。
黎阳:根据我的了解,金婚对于形容您的婚姻已经很不准确。50岁是金婚,60岁是钻石,如今62年过去了,用什么词汇来形容您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爱的执着!
阿红先生笑而未语。
* * *
阿红: 对于男人,诗是魔女,对于女人,诗是魔男。就这样大家都被魔来。 对诗的理解应是...诗人不是先知,不是布道者,不是头上有一层灵光的圣人。诗人是凡夫俗子,他想凡夫俗子所想,行凡夫俗子所行,但唯一不同的是...
黎阳:您是怎样把爱和诗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呢?
阿红:我初中毕业就结婚了!那年15岁,我的妻子吴士瑛那时侯17岁,是个典型的双方父母包办的婚姻。我当时根本不懂结婚是怎么回事,但父母之命岂可违背! 解放后我国新《婚姻法》的公布,不少包办婚姻的家庭都破裂了,而我的家庭却依然稳定。因为不能离婚,离了婚我好办,而妻子只能回娘家。在那个时候,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已婚女,一个颇要自尊的女人,谁还能同她结合,无法想象她此后的岁月会怎么过。虽然我们在事业上不能沟通,但妻子是称职的妻子,是一个勤俭朴实的好妻子,是一个事事唯家的好妻子,是一个处处为丈夫着想的好妻子,我不能同她分手。夫妻贵在真爱、贵在和谐。”这就是我的夫妻观,也是我一生的家庭观。
黎阳:是不是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有了患难与共,有了风雨兼程,即使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也会获得幸福,有了感情基础的婚姻也未必能长久,正所谓世事无常。我曾经在个人问题上也很矛盾,爱和被爱都是需要无私的付出,无悔的付出,只有真诚的付出感情,才能拥有无悔的回报。
阿红:坚持初衷,不要在人群中迷失自己。遥远的不是爱,是自己还不能明白,为什么要去爱,和付出爱。
* * * *
黎阳:漫天风雪夜 ,风雨同舟路, 您能不能介绍一些您比较详实的情感历程?
阿红:我的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乡愁\是一只旋转的陀螺\愈抽\转得愈口。(“口”,本地俗语,厉害的意思。)诗情是什么呢?是在一个特定境遇里,一个人的心灵受某种或某些特定事物的冲激,不禁情绪漾动,神飞意驰,有所思,有所悟。诗的感情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感受、理解和思考。感受来自生活,一定要从生活中提炼,要虚实结合。
黎阳:哦!
阿红:1954年“反胡风”运动期间,我因小说集《长命和清明》是在被认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把持的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读书时又选修过被认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路翎”的课,有人指控我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派到东北的特派员”。运动期间,连续开了三天的批判会,解释无用,申辩无用。每天早上从家哭到单位,晚上又从单位哭到家。妻见我哭,跟着哭,孩子见父母哭,也跟着哭。妻子还是坚强的,哭过了,抹了抹泪水就去做饭,做成了端到面前,央求着吃,说:“总不能说啥就是啥吧!咱不是,总不能说是,你要是把身体哭坏了,往后咋办?”听着妻子的话,看着妻和依偎在一起的孩子,我只好揩了泪端起饭碗。
黎阳: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阿红:1957年,全国“反右派”,我在关于辽宁作协的报道里,就有“右派分子”字样。所幸最后没有被定为右派。当时作协在确定右派分子名单时,著名作家、作协党组书记马加出于对干部的关怀爱护,在会上说,只要右派人数符合上级要求的5%,自阿红以后就不要再定了,我由此而幸免。但出于当时运动要求,全家下放到北镇县常家屯村劳动锻炼。
黎阳:世间,正义的人善良得人还是很多,后来您还特意为铭记这个事情还创作了一首诗歌送给马加先生。
阿红:是呀,滴水之恩,这比滴水之恩还要重! 1958年1月19日,我又携家带口从沟帮子火车站出来,搭上屯里来接的马车,迎着漫天风雪,来到落户的农民家。那是三间土房,房东住西间,我住东间,当中是两家共用,做饭烧炕。安排我住的那间,有门框无门板,一进门,南炕北墙,北墙上挂半截子白霜。与爱人只能带着孩子偎在炕上取暖。我把褥子钉在门框上,下面用砖压住,以抵御寒风侵袭。
黎阳: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恶劣。每个人都在缝隙中生存。我祖父也是那个时候离开辽宁,去黑龙江寻求生存!
阿红:第二天,进城,买了扁担、挑筐、簸箕、铁锹、麻绳,然后一副担子两只筐,挑着这些东西,急忙往家里赶。那天是阴天,北风呼啸,夹着飞雪,雪刺在脸上,落在心里。四华里的路仿佛是万里征途,两眼茫茫,不知何处是路的尽头。我的理想幻灭了,见不到一丝前途的光亮,走不动了,实在走不动了,放下挑子,走到路旁小树林里,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路在脚下走了一圈又一圈,当时最后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一瞬间,或许是心灵的召唤,或许是妻的感知,或许是天这么晚了,丈夫走一天尚未回来,妻气喘嘘嘘赶来了,她看见了路旁的挑子,向树林冲去,她抱起我的头,失声痛哭道:“要死咱一起死,可咱俩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难道孩子我们可以不管吗?”妻说完挑起挑子,拽起我说:“走,回家!” 在常屯,妻挑起全家生活重担,洗衣做饭,烧炕拾柴,侍弄园子,妻的坚强深深感染着,影响着我对生活信念的执着。
黎阳:如果没有您的夫人,中国诗歌史上就会少了一个著名的诗人。
阿红笑笑:1959年春,一家又回到作家协会。 “文化大革命”,又再次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次是到昌图县金家公社万宝四队。有“反右”下乡经验,这次生活贫苦,但情绪坦然。两年后,因“充实基层”,被安排到铁岭市新华书店创作组,后来又把创作组改属地区文化局,成立文艺创作办公室。在这里,我又凭其热情,创办了辽北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文学刊物《辽北文艺》并培养了大批文学骨干。
黎阳:这个就是文人对社会和生活的支柱呀。
阿红:因工资低,生活依然很困难。妻为了家里生活,毅然去为一位汽车司机家带孩子。1978年秋天,接到组织调其回省作家协会工作的通知,才结束了艰难的日子。
黎阳:或许因为您拥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才能让您更清澈的看到世界的变化和游离。这些对于您在分析诗歌创作诗歌起带了很重要的作用。
* * * * *
黎阳:就诗歌的技巧方面,请您谈谈初学写诗的人易犯错误
阿红:初学写诗的人易犯两种错误:把对生活的认识赤裸裸地写出,表现的是一种概念或说教;对生活的认识拘泥于现实,描写生活表象,不注意超越。
黎阳:请您就什么样的诗歌感受、理解和思考才是真实独特的,说说。
阿红:诗人对生活的这种感受、理解和思考,必须是真实而独特的。
(1)感情必须真实,普遍意义上的真实;
(2)感受必须独特,普遍意义上的独特。“人人心中都有”而“人人笔下皆无”。
诗的语言必须高度精炼。
(1)弹性;
(2)跳跃性;
(3)修辞手法大量运用。
比喻、象征、拟人(拟物)、通感、反衬、反复、蝉联、排比、借代、摹拟
诗的形象性最强。
(1)抒情主人公形象;
(2)意象(人、事、物、景);
(3)“变形”。
诗必须要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诗的表现,是诗的深度。
(1)联想: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2)想象: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诗要有节奏感。
(1)节奏:内在节奏和外部节奏。
(2)内在节奏:情绪缓急、意象疏密等;
(3)外部节奏:音顿、押韵、平仄等。
诗要分行排列。
试比较: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朱湘《采莲曲》(节选))
黎阳:有了您上面的讲解,希望对年轻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起到打磨和锤炼的作用。
阿红:明辨手法,披文入情。
诗的表现手法是为表情达意、表达内容服务的,常用的手法又“比”、“兴”、“拟人”、“夸张”、“对偶”、“衬托”、“象征”、“联想”等等,分析表现方法有助于披文入情诗。
黎阳:您可以举个个人的例子吗?
阿红:《雪水河》一开始把雪水河比作太阳和雪花的女儿,富有人情味。“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这出奇的想象使“雪水河”成为一个美丽的艺术形象。“雪水河”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她集激情、纯洁、勇敢、坚毅于一身,是我心目中完美人格的象征。
阿红深情地说:“爱心包容很广,作为诗人,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写诗,首先要学会做人,诗格人格不可分,要多读书、多领悟,要多写、多改,这些都很重要……”“真纯的情,是灵与灵的融汇”,“沸热着广阔的爱心,靓丽着光彩的思想。
黎阳:是呀!我们经常说文格就是人格。诗人没有完整的人格就是写出来,或者写出过象样的作品,也无法真正的带上无冕之王的桂冠。
黎阳:曾有一位“海棠花样的女子”向您示爱,那是一位丰姿绰约、光彩照人的现代女性!您为什么拒绝?
阿红笑笑:我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不能伤害自己的妻子和家人。
黎阳:如果您共历苦难的妻子有一天向您说:“我想回老家,回去就不再回来了,你再找一个能帮你干事业的。”您会怎么办?
阿红当即断言:你这说到哪里去了!夫妻几十年风雨过来,苦难过来,而今,生活稳定,儿孙绕膝,她不能离开我!”
黎阳:如果您的夫人说“我拖累你一辈子,我不忍心呀!”
阿红:“不!不!———十五的月亮,她一半我一半!”:“一个诗字,我写的‘言’她写的‘寺’!没有她这一个‘寺’,我就不能‘言’!我出版的几十本书,有她一半的功绩!你不能胡想!”
离开阿红先生家,已经接近中午。走在路上,提着老人赠送的书籍和字幅,感觉很重。这种重,不是质量上的重,就象我和老人开玩笑说,象您这样的前辈都已经成为国宝级人物,也是后辈取之不完的知识矿藏。想想一个旧社会的包办婚姻,一对反差如此之大的夫妻能如此相濡以沫。在外人看来,这个家庭不会维持长久,而阿红的家庭却依然稳定,足能窥见阿红夫妻品德的全貌。为情,为人,能够坚贞,守一而不悔,并且焕发出青春的光芒。
附件:
[删除]
[删除]
注:本文部分内容,得到阿红先生亲笔润色。为了保证资料的详实,先生还提供了部分书籍和照片,同时对所涉及的文字\文章的作者一并感谢。 _________________ http://liyangwlp.blog.sohu.com/
http://blog.sina.com.cn/u/1220651345 |
|
返回页首 |
|
|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五 十一月 04, 2005 2:22 pm 发表主题: |
|
|
风雨同舟.感人! |
|
返回页首 |
|
|
黎阳[王者之风] 黎阳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07-12 帖子: 547 来自: 中国天津
|
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10, 2006 1:56 am 发表主题: 问好 |
|
|
这个是为情诗季刊写的,同时在黑龙江《北方文学》06年第一期发表了 _________________ http://liyangwlp.blog.sohu.com/
http://blog.sina.com.cn/u/1220651345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