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刘功业[一叶随风] 刘功业作品集 九品县令 (一不小心,做了官儿了。)
注册时间: 2005-10-16 帖子: 45
|
发表于: 星期日 十月 16, 2005 7:40 am 发表主题: 关于诗歌的访谈 |
|
|
关于诗歌的访谈
刘功业
谈起中国诗坛的现状和未来,可以用两句话来回答。一是未来有希望。二是现状有问题。
我觉得,中国新诗的未来,有希望走出混沌的泥潭,但其曲折迢遥难以预料。需要诗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而诗坛的现状虽然风光无限,眼花缭乱,七色生香,却可概而言之,即为三多三少,就是:刊物很多,订户很少;作者很多,读者很少;作品很多,佳作很少。就不展开说了,这应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局面。当今的诗坛就像一个虚假繁荣的大市场,天天开张,天天关门。天天振奋,天天痛苦。虚火很旺,底力不足。
透过繁荣虚旺的表象,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我国新诗的创作有些失意,有些迷乱,处于低谷。
创作热,读者冷,作品多而精品佳作少。诗人们自弹自唱,自鸣得意,孤芳自赏。读者却不买帐。
网络诗歌、大学生诗歌、青年人的诗歌都很活跃,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作品深度不够,流云飞莺,追求时尚,不愿独立思考,不舍得下苦功夫,去体味生活的底蕴,挖掘文化的内涵,去切磋诗艺,营造意境。较多的作品,体现出审美趣味不高。
诗歌刊物不少,网络刊物更是层出不穷,却多数难以服众,多是自我勉力维持,惨淡经营。
活跃的诗人往往已经习惯于自戴桂冠,自我标榜,自我吹嘘,而真正被读者喜爱、被群众接受的少,被文坛、诗坛认可接受的更少。
诗歌界的话语霸权,早已进入无主流时代。山头林立,旗帜缤纷,色彩绚烂,声音嘈杂。不信,随便打开一本纯文学刊物,诗歌偏安一隅已是不错的待遇。许多报纸向市场争抢订户的绝招,就是纷纷以取消诗歌栏目为能事,事实证明却并不成功。纯诗歌刊物,更已在不自觉中错位。民间刊物,借着悄然松动,日益灵活的管理机制,终于冲破坚冰,显现出一种超然的活跃。他们多奋力挣扎着,靠同仁捐助,靠编书入集,靠自费组织各类诗歌活动,勇敢捍卫着诗歌的神圣,然多忠勇有余,财力不足,常常捉襟见肘。而官方诗刊,在一统天下的辉煌过后,也终于不得不放下架子,向民间和网络间寻求支持。去年以来 ,《诗刊》创办了下半月刊,四川的《星星》,河北的《诗选刊》和安徽的《诗歌报》都增加了对网络诗人及其作品的关注力度,增加了网络版,努力向受众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和姿态。官方的诗歌活动也日益向民间倾斜,许多过去官方和权威们独享的聚会,开始出现了民间诗人的声音。诗歌阵营扩大了。《诗刊》和朝阳区文化馆联合举办每月诗会,已成品牌。重庆的《界限》,南京的《橡皮》等网络诗刊,也以定期不定期的聚会和诗歌朗诵活动,团结着一大批诗歌作者和爱好者,形成不同的诗歌群落。
时代的发展,在眼花缭乱和一片嘈杂中,给于我们更多的还是信心。毕竟虚假空洞的庆典诗歌少了,虚伪矫情的节日诗人少了,受政治直接干预的所谓的政治抒情诗少了,标语口号式的诗歌少了。但是,这并不是说诗人就可以远离生活,诗歌就可以只是表现内心。生活总是给予心灵最缤纷的滋养。也只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才是诗歌真正的导师。个性的情感总是基于现实的躁动。亲近现实,与亲近心灵一样,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空间。
情感世界的异彩纷呈和复杂难料,心灵空间的生动活泼和意象展示,都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可能,美好的前景。
不可否认的是,那些靠诗来养活情感的现象将逐渐被用情感来养活诗的现象所取代。那些依附于封赐的桂冠和刊物的招牌上到处混吃混喝的诗人将日暮途穷。尽管在一个日益商业化的社会中,诗歌也难免沾染上铜臭和珠光,但从诗歌的根本意义上来说,诗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更多的是倾诉心灵的声音,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它不可能成为一种职业取向而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诗歌是一种神圣的事业而非世俗的职业。
所以,诗人是矛盾的统一体,诗歌也是矛盾的统一体。诗歌需要更多的读者支持,渴望着更多的群众掌声,它却注定曲高和寡,只可能是社会少数人的精神诉求,是一条注定孤独的心路旅程。没有永远青春、永远蓬勃的激情,没有精神上孤独一生的心理准备,诗人对于那些写诗的人来说,就是一个非常茫然的字眼。
诗人的多愁善感,是他或她敏感多思的知性和悟性统一的产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灵是现实的眼睛。诗歌是心灵的歌声.站在四顾苍茫的土地上,诗人脆弱而刚强。感受着与时俱变的生活潮流,诗人痛苦而幸福。诗人个人的悲欢与爱恋,一旦暗和了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大多数民众的心声,就达到了它的最高的美学的、道德的、乃至哲学的境界,成为社会的、民众的声音。
在众多的文学的、情感的表达样式中,诗歌无疑是最情感的艺术。而感情化的诗歌,在活跃的文坛上,更多体现出的却是情感的苍白和道德的虚弱。和社会的发展流向不合拍,和百姓的情感诉求也不合拍。以远离政治为时尚的现代诗歌,以日益走向内心作为多年长久压抑的反拨。感情的真,感情的善,感情的美,为诗人提供了语言广阔的施展空间。作为感情的艺术晶体和语言载体,诗歌逐渐走向纯粹。
诗歌是生活的,又不仅仅止于生活。诗歌是心灵的,也不仅仅止于心灵。对自我情感的痴迷和留恋,对感情世界的过分开掘,也使诗人们沉溺于内心世界而不愿自拔。甘于自我封闭。关注于心灵的通达而忽略了与社会的通达。出现了本应融合却相互极端对立的唯美的倾向和白话的倾向。口语入诗,成为一时近乎革命潮流,这相对于那些冠冕堂皇的空话假话和大话,无疑是一种艺术的进步,时代的进步。然而,说话不是艺术,更不是诗歌。过分的口语化,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个抛弃了美、背离了美的极端,一个以丑为美、以臭为美的极端;一个逃出了话语霸权,又企图以另一种霸权一统诗歌天下的极端。情爱与情欲,性爱与性欲,对人类的高尚美丽的身体的赞美与对动物的感官本能欲望的过分渲染,使茫然的诗歌愈加茫然。无论它是唯美的倾向还是白话的倾向,无论它是知识分子的写作还是所谓民间的写作,漠视权力和功利的诗人们,似乎热衷于在纷争和嘈杂中自相残杀,在自己故意制造的一起起诗歌事件中任意飞短流长,提高声名,制造哗众取宠的轰动效应。而不管是狼籍还是流俗。诗歌是最凝练、最纯粹的语言艺术,用身体写作,用性写作,用下半身写作,其实都是对诗歌这种高雅艺术的歪曲,这使许多所谓诗人们的艺术展示越加短暂,使诗歌的艺术生命越加短暂。它只是又一次地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靠制造噱头的任何急功近利,都是非艺术、反艺术的,都是自我扼杀,都是短命的。身体的歌唱,可以美丽,也可能龌龊。都源于心灵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情感化为语言,语言化为形象,形象化为心灵,心灵化为艺术,艺术化为诗人自己的抒情主人公。精神的光芒,借助语言的表达,消泯着隔膜,沟通着心灵,给予我们恒久的光明。
生活是一种滋养。艺术是一种滋养。历史和文化是一种滋养。自然山川更是滋养。读透生活和读透自然同样重要。所谓“内师心灵,外师造化”,宏观的自然宇宙万物和微观的个性心灵情感都可以读出厚重和深刻。就像读海,越过那些表相的动荡涨落和色彩变换,可以领悟海洋的博大与精深。
诗歌是性格和个性的产物。优秀的诗歌作品,必然是极力张扬个性精神的歌唱。热爱诗歌,不能不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融化于血液中的情感,一种伴随着全部生命途程的追求。爱恨情仇,都是一种源于精神原动力的驱使。一种可以超越世俗物欲功利的天堂的声音。所以,诗人应该是值得让世人尊敬的一种高尚的人。
写诗要甘于清贫,善于积累,勇于开掘,努力创新。诗意的美,首先应当是新鲜的美,形象的美,个性的美。只有下扎扎实实的功夫,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诗歌是心灵真诚的声音。面对一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和功利氛围,那些纷繁的躁动使我们的心灵脆弱而敏感,有时,这是诗歌的幸运。有时,这是诗歌的灾难。坚守一份诗人的真诚,有时显得特别艰难。
学习写诗的起步阶段,或许在乎的只是语言的美,感情的真,进而就会在乎思想立意的深刻和整体的意蕴生动。诗歌纯朴自然、反朴归真的语言风格,往往是和诗人巧妙的艺术构思相得益彰的。言志言情的审美指向,也多是于不经意中悄然流淌出来的。要学习做一个诗人,就先要学习做一个真诚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对真善美有着可以超越物质生命的价值认同感的人。
唯诗而生,唯真而善,唯善而美,唯美而灵,唯灵而有了语言的气韵和诗歌的意境,有了一个作为诗人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为基本的素质和品格。 |
|
返回页首 |
|
|
叶雨[FFFFFF] 叶雨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01 帖子: 3287
|
发表于: 星期二 十月 18, 2005 3:23 pm 发表主题: |
|
|
引用: |
创作热,读者冷,作品多而精品佳作少。诗人们自弹自唱,自鸣得意,孤芳自赏。读者却不买帐。
歌刊物不少,网络刊物更是层出不穷,却多数难以服众,多是自我勉力维持,惨淡经营。
活跃的诗人往往已经习惯于自戴桂冠,自我标榜,自我吹嘘,而真正被读者喜爱、被群众接受的少,被文坛、诗坛认可接受的更少。
|
呵呵,这些都是很让诗人不好受的话阿。好在你说的是事实。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