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在生命诗学中质疑月亮的许多问题》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酷我诗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钟磊0502[钟磊]
钟磊0502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10-22
帖子: 965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五 十月 15, 2010 6:59 am    发表主题: 《在生命诗学中质疑月亮的许多问题》 引用并回复

《在生命诗学中质疑月亮的许多问题》

——读邓万鹏的诗集《时光插图》



受到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冲击,世界诗歌由造神转移到人本时代,直至本世纪,世界诗歌一直处于书写现实的精神状态,停滞在后现实主义写作时期,世界诗歌衍化成多种方向,产生超现实,魔幻现实,解构主义等走势。本土诗歌随着后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应运而生的解构诗潮也席卷本土,在当下,本土诗歌亦带有后现代色彩。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本土诗歌凭借着本土的土壤和气候,生长出了繁杂的灌木,却没有果实,诗歌的能指仍然深藏着深度意图。一方面本土诗歌在颠覆诗歌文化的经典,在消蚀文化的历史苦果中裹挟着各色的存在意义。另一方面在后现代背景下,诗歌和诗学的多重性和多元性转移或救赎着现代美学,致力为现代诗学提供诸多的可能。我在诗歌和诗歌美学的内核里,把邓万鹏的诗歌放在这样的文化背景里解读,使我读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在邓万鹏的诗歌里隐藏的东西,或许与他经历过的本土诗歌的某种传统有关,或许,与邓万鹏的诗歌理想有关,正是这些秘密,使我花掉许多时间,在邓万鹏的诗歌里找到或深或浅的灵性安慰,我也有必要借助邓万鹏的《时光插图》诗集,在所谓的诗歌批评中完成对邓万鹏的诗歌剖析。下面我以博喻、后设、拼贴、缺场、拆散、悬置、乖离、还原等方法考察邓万鹏的诗歌,汲取邓万鹏诗歌的艺术营养。


一、博喻



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彰显出来。在邓万鹏的《时光插图》中,《骚诗:很多月亮都有问题 》这首诗歌,似乎就是一种博喻体的诗歌范本。而这首诗歌在写作中似乎是一种未完成的完成,或许仅仅是局部的完成。诗人在诗歌之外等待没有显露出来的那一部分自己折返回来,而在没有折返回来之前的那个部分依旧隐含着诗歌的意义。月亮这个意象,在本土的古典文化中作为传统文化母题,寄托思乡之情,但在邓万鹏的诗歌里月亮这个意象只是个虚指。在邓万鹏的诗歌里他把月亮都看成了问题,由此,试想一下,我们的文化问题肯定比月亮的问题大得很多,大得在他的诗歌中以多重意象并置,打破时空的界限,把本土改革开放后期以来资源的过度开发,伪文化的泛滥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呈现出来,并且放在自己的内心,在诗人之间和诗人的思想中磨擦出火花。进而在鬼火和体温的相互对位中,以各自的隐喻部分,在广阔的社会平面上暗示出月亮的另一种文化的解码。



《骚诗:很多月亮都有问题 》



居然朝绿叶开火 你们看 油电锯早已经端起来了
痉挛的街道使交通陷入迟疑
泼皮的光向人脸释放正午的白尾蝎
硬着心肠去穿过生活区 灰尘
欺压了我的爱干净的老邻居
烟雾在残枝上升起
对于一个城市的白杨树 你们有什么理由和根据
说它们违反了法律(朋友告诉我
杨树的标准年龄大约二百年)
壮汉子都发出哀叹
秘令往往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喜欢包养绝对利益
在夜里 我们轻松的脚步再也无法轻松
它变得粘呼呼的 甩不掉
类似的沥青
旮旯里肯定有不容易公布的白蚁 鬼火
肯定与中华烟头达成了某种交易
看不清的地方大致上很低 基本在树叶以下
一阵小风就可以摇晃转移
倾向掀动着细菌 一大捆人民币
我想起另外的一个雨天 内部人急于变卖空气
几十年的地基 合订本 大楼偷偷挪动了
无人指出的垃圾 群众返回边缘
月季与眼泪不会说
这就是把戏
是把戏而不是故事 这一切难道与你没有一点关系
椅子坐烂过我们的年华 悲哀啊
似乎没有什么道理 衣服的旧衬里
就是这样子 处理了就不必可惜
体温以及其他的贡献 嗐 算了算了算了
机制和建筑肯定是什么亲戚 海龟
见他妈鬼去 腐烂的道理不喜欢讨论我们的道理
这也不要紧 剩下的茶都是雨前采的 别急
依我看很多月亮都有问题
大家有必要仔细品味



二、后设



后设为英文 meta 字首单字的翻译,后设既为 meta 的翻译,其意义便是关于什么的什么。在文艺创作上后设的文体是以同一文体讨论文体本身的问题,也就是利用诗歌文本创作,探讨诗歌文本本身的问题。后设或许就是诗人布置于本文背面的一种解构装置,既是针对本文书写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辨”“诠释”和“修改”,又是通常用前者的形式来区别“前设”。后设内容包括反省本文的写作动机、语言功能、传达方式、客观效果等,并且与前设的理念产生碰撞摩擦而获得必要的张力。后设既是对前本文的扩写、补充、延展,又是对文本的消解、否决,诗歌文本的后设是越过本文本身,对自身存在的状况进行质疑,从而,揭露出在诗歌的核心腹地隐藏的真实本质。



《编号》



向蓝天发脾气 工友老杨的锤子又飞起来
对着悬在灰瓦松旁大树叉上的一段钢轨 猛烈打击
他对它有宿仇 他不想停下 他想把它打死
打是工作 打是吃饭 他要用他的打
为我们报警(因为我们确实什么都不懂)
空气裂开 有战争爆发 门牌的黑体变红
天空收起云朵和麻雀翻动的操场 操场心一样紧缩
车站混淆的学校 一律朝向一道窄门
波浪逐渐消化 可是在这动荡的九月早晨
你们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悠长的回声
并没有牵引出一列冒烟的火车 抓住轨道上的
矮平房 (我们至今无法确认火车)
单扇门打开书页 和晨风一起进入的编号
对号入座 一溜平房发出整齐的高音
统帅着新编号 那时我们是编号

后来老师磨碎的粉笔铺满整个区域 树木 甬道
白地上一支麦穗放大阴影 指出种子和仓库
那是我们的教室 班长脖子上的钥匙
金闪闪(那上头有皇权!)招惹很多的羡慕
他要起大早为我们开门 点燃一天 升起呛人的蓝色
那样的信号是模糊 消散 形成另外的空气
他坚持把铁炉子烧成第二节的温度
呼呼声发育轰隆隆 滚过教室 从固定的通道
抵押一月的天空 又被虚幻迅速吞没 融化
温暖弥漫着 满屋子半身塑像 耳朵
一个眼神偶然想起自己的远方和地址“溜号!”
老师的目光射来一排针尖 一阵热浪
小女生靠近的红大衣脱了 她的鼻尖渗出小米
含混的夏天就这样试验着偷袭
没人知道 我们继续听讲

城东边最清浅的地方 抓在手里头的泥鳅溜了
小木船上的打鱼人 你抛向暑期那有力的黑网
能把空中的鸟群一网打尽? 河水拐弯处
歇斯底里发作了 现在把太阳的轮子
固定在一个下滑的瞬间 “我想永远十三!”
爆发一声叫喊 群山突然被撞得粉碎
恐惧 碎片 结尾的泡沫被流水带走 不回头
当那样的夜晚覆盖空虚的广场 没有原由
一个人的游行不会休止 教室的玻璃碎裂三角
凉风钻进去授课 红蜘蛛在悄悄上网
当心前面有一个空间 可别让它撞在脸上
粘呼呼的 抹不掉 担心是隐约的(似乎被遗忘)
一个诗人有可能起源于墙里的蛐蛐
奇怪的涟漪奇怪地漾开 谨慎 含蓄的惆怅
在草蝈蝈尸骸上 新的学年开始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54只乌鸦接着也口渴了
“我长大盖高楼 高楼盖到云里头”你的作业完了?
自习结束得很晚 钟声放开一整天绳索 窗外
淘小子踢飞的球已经变成树稍上的月亮
(无尽的夜晚,它始终在原来的地方悬着)
但还是不能回去 你被一道大题绊住
苦恼人的算数 耐心的老师讲过多少遍了
结果还是不对 答案错误 你不知道错在哪里
怨恨太笨 能不能把作业本借给我看一下
你可是有名的三好学生(你的答案早出来了)
可好学生转身不见了 老师 能帮我们再补一补吗
没有回声 现在是什么学校 老师回去了
朝阳窗户的四季还是那样贴紧大玻璃?
云朵和灰尘施加太多因素 当一个人下午的屋子
环顾一群人的屋子 白灰墙上没有车轮滚动
也听不到集体 你只能是困惑的编号
编号排列更多要求插进来的编号



其实编号也是一个哲学的思想命题,但在邓万鹏在诗歌里他以意象和语言修辞完成了这样一个复杂的命题,使我感受到诗人在复杂事物中快捷穿越的速度。当然,在社会存在层面上,诗人以诗歌进入日常琐碎的事物中,把诗性弥散在事物的表象上,以一根针似的诗意穿透日常生活的皱折,表明诗歌的视域囊括的事物是无穷尽的。可是,邓万鹏诗人仍然躲在诗歌文本的背面,以繁复的意象和意象的不定性方向,敛聚着诗性的任何存在,呈现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样貌:一种充满泛宗教情怀、在人性与神性迭合部位,直指人类精神天空的文化品质。如盛夏里的一棵大树,在通往天空的路上遮蔽了自我,湮没了天空。仅就编号而言,诗人已经知道自己活在既定的编号里,已经知道了生命的最终答案。不过,在编号的过程中,也有将人的编号命名为永远难解的问题,也有人找不到自己在编号上对位的结果。人可能一生都在犯错,但到犯下错误多少,谁也不得而知。诗人在这如此大的疑惑中,诗人用庞大的意象群体,书写出一个永恒的不可更改的公式:人一直活在这样的公式里,直到死。在这样一个人也被时间数字化的年代,编号的纵向排列是无处不在的,诗人只能在诗性里寻找自己的横向排列,并且把自己排列在时空中。



三、拼贴



拼贴是从方法论角度看待后现代主义所产生的名词。后现代主义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主张并创立的解构主义,用以重新解读、定义、批判由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索绪尔所开创的解构主义。主要方法共三种:戏仿、拼贴和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强调现代性是一个已经完成、甚至过时的时态,在后现代的语境里所谓进步与发展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伪装,与千百年前相比人类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面貌并无实质上的改观,甚至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倒退的迹象。单纯从诗歌角度来阐述拼贴,拼贴指的是在文本(广义)的创作阶段诗歌作者所使用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从整体上审视它是全新的,但组成它的每个部分却是原有的,诗歌作者的工作便是将这些原有的不同部分尽量巧妙(有时适得其反)地整合在一个段落、篇章或整个文本当中,使其呈现出与原有面貌大不相同的气质。这种整合并一定是各个阶段的堆砌,因为这种做法往往使文本呈现出粗糙的感觉。



《荆紫关》

1

这一回是到时间的南边去 轮轴在高速上发出光亮

闪烁计划 七月释放黄淮平原的玉米棵
翅膀煽动大雁 回到盛夏的集体
快乐没有行政区域 他们甚至情愿粉碎 像一只蜜蜂
在透明度上溅起一团迷离
超过呼吸

2

你们不妨踏一下 那块青色的小石头 你们年轻
一块普通石头的尖锐也的确顶着
三个省的实际
膨胀的一秒钟 两秒钟属于你
于是你笑 得到满足
人类不仅仅是好奇 还有占有欲
这一切我毫不怀疑 可我不必
我确信我的脚下有一个看不见的星球
那里的世界正在爆炸

一群放学的孩子跑过白浪街
被自家的黑门板吸收

3

荆紫关在这里 留下一条街的蛇皮
五里长 我们看云的姿态 花纹 想象马匹
门后 长烟袋冒着青烟
一个傻子愣在那里 看我们
外星人 数码相机 可织女的锦绣仍然没有完成
啪嗒啪嗒 瓦松 雨

老柞木发出的惊疑复盖红嘴唇的惊疑
一个模糊的声音出自石狮子生硬的道理
一个赤裸的孩子捂住嘴 平浪宫 飞檐 兽脊
你能控制住丹江的多少种流水

手机与遗忘的手机号码
没法联系

4

后来我们也确实见到了僧尼 她缓慢地迈下台阶
一角素衣带出一片竹林
这里有我们最不容易看见的隐秘

一只独角仙愿意成为我的痣 后来又在抬高的胳膊上
确定主意 灵泉展开新波纹的天空
一笸箩白果下边顶立的

花岗岩 我们看见的高地



荆紫关这首诗的诗性,可能不是在内心一次释放出来东西。紫荆关的诗性链条应该是通过紫棘关的关口,把现实和诗歌在时间上以缀连在方式重新缀连在一起的结果。荆紫关貌似风景,其实是把诗性遮掩在所谓的风景之下。荆紫关诗性的断裂和游移,其实是诗性在血液里的穿行。当诗人什么都能进入和什么都能化解的时候,诗人已经到达神性的天空。在荆紫关的上面俯瞰荆紫关,诗人已经看穿了什么?诗人在荆紫关上空轻松掠过,表现出一种无为,实际上已经是把诗性和神性载入内心,把诗性和神性置于时间的高地,成为一种金属的象征。


四、悬置



此为胡塞尔的重要思想,悬置在胡塞尔的哲学体系中具有中心思想的意义。其大意是:在宇宙空间里把一个概念或者事物不与任何其它事物概念思想等待相联系,让它真正的独立存在,然后再来分析研究。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悬置 (epoch)原则,将一切有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胡塞尔认为,先验自我是意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核心,同时也是推动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的构成作用及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他指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同世界的过渡,是通过所谓“主体间关系体”来完成的。



《那里就是这里》



打雷的春天来了 一个虚拟国家的画幅从孤山峡开始
展开八里峡 龙凤峡由于细雨的原因而隐瞒了
只好等待诗歌和赞美



山谷的紫槐花 白槐花已经超过传说
我们处于野玫瑰盛大的种族里
花瓣的节日 看起来还要延续一个相当时期

我们顺着索道滑下一溜水珠
扩大三两声燕子



白日梦从整体上醒来 三峡宾馆弯曲的长廊踅出夜晚
大河楼的飞檐上 什么都看不见

这时有人看见了别的
你提出散步 这条生路可以通往一个好的建议
他的低语其实包括了我和你
山峰演绎洼地 香气膨胀着警察
我们从没到过那里



那里就是这里 世界捡到了



丢失很久的收据 消音器的幽暗
云雾发自内部
它们真心拥护原始人
从草叶到药 浮起的鼻子



返回植物 我们的脸大约变得很近
这时水蛇发出胆怯的声音
我在回头时听见了瞬间的声音



回头的声音 不是别的声音

一只山鸡的叫唤概括了宇宙的耳朵
是后来的事 一辆小车从山外拖来变幻的灯光
是后来的事 藏起一只斑鸠
也是后来的事





这首诗意象华美,是在语言是存在之家的哲学命题上来回走动,又仿佛是在一个地点逐步展开。而叠加的多重意象,使诗性在其中慢慢迭起,溢出。且诗意华美,气定神闲。诗歌的前两节使诗很雅致的进入自然之境:在虚拟的孤山峡中,展开诗性的赞美。紫槐花 白槐花及燕子叫声,使视觉,嗅觉,听觉并置在诗歌里,产生巨大艺的术轰鸣。第三节道出了这个使人向往这个自然之地,诗意转承得巧妙自然,在低处,在那里点出了哲学的命题。第四节再次扩展了视觉,嗅觉,听觉的内容,又以传说进入美的听觉,再次点化三两声燕子演变成多重声音的演奏。诗人不得不回头顾盼,同时也听见自己的心跳。第五节将听觉扩大成宇宙的耳朵,宇宙也听见了今天的事,现在的事,后来的事。这些事已经是世界丢失很久的证据,这些证据也被我们捡到。因此说:“观察者就是视野的一部分,观者影响所观景色”。正如阿兰·罗伯-葛利叶在《未来小说的道路》中所说:“甚至最没有定见的观察者也不能用毫无偏见的眼光去看他周围的世界。……每时每刻,种种文化的外围(心理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等)自行强加于事物,掩饰着它们真正的陌生性质”。



五、还原



借助哲学解释还原,还原本身是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通论》指出纯粹认识的一般方法(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胡塞尔的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又统称现象学还原。所谓先验还原,就是排除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对这些科学加括号,先验还原也叫做先验悬置。胡塞尔认为,由于经过这样的排除、加括号或悬置以后,就剩下了先验意识,也就是先验意识的还原,因此他把这样的还原叫做先验还原。所谓本质还原,就是由具有心理特征的经验的一般性,向纯粹本质的还原。由于这样的还原本质直观的还原,所以叫本质还原。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是两种不同意义的还原,是同时进行的。胡塞尔说,“一切原则中的原则’,即完全的明晰性是一切真理的尺度” 。胡塞尔还认为“纯粹自我,没有任何还原可对其施加影响”,又说“体验的自我(即纯粹自我—引者注)不是某种可被看作自为的、并可被当作一种研究本身对象的东西。除了其关系方式或行为方式以外,自我完全不具有本质成分,不具有可说明的内容,不可能从自在和自为方面加以描述:它是纯粹自我,仅只如此。”



《分界线》



你指认:这就是分界线 沿着一阵风的尖端
我们看到的更为茫然
走动的大丽花 牡丹花 变种的月季花
聚集着 漂浮于天空的斜对面
演变流水 一条不可理解的河
通过这个秋天的下午 过去那些一直无法说出的
被提到渐冷的泥沙
这同样是我们不太容易接受的下午
你观察到一朵花 相对沉默
一朵太大的花 急速绽开
连续塌陷 芳香毁灭了
要是流水的暴力从前允许表现明显的虚弱
就不会有脚下的地理
风波与风波的历史从一万年以前就已经书写
相互扭打 并且相互依赖
不解释贯穿的内含 但在这里
也没有人类的粉笔画出一条醒目白线 被称为分界
一块石头站起 说存在就是意义
流水和颠覆 它无意反驳
开阔与平稳 可以从这里集合吗
流动中奠基 好像很早就开始着
我们并不是想在水上修建一个现代别墅
酒后 满足于醉醺醺的打猎
一艘大船已经过来了 那些人有那些人的固定
码头 而我们只在乎我们的流程



分界线,从根本意义上说是诗人指出了人肉体的和精神的分界线。恰如诗人所说:“我们看到的更为茫然|走动的大丽花 |牡丹花 |变种的月季花||聚集着 |漂浮于天空的斜对面||演变流水|一条不可理解的河|通过这个秋天的下午|过去那些一直无法说出的|被提到渐冷的泥沙|这同样是我们不太容易接受的下午。从一个下午,人们或许能够看清人与时间的分界线,人越接近午后,人与自然分界线越来越分明。人自然会越过人的等级界限,越过道德的风俗界限,抵达文化的细微感受之处,到达灵魂的内核。正如诗人的表述:“不解释贯穿的内含 | 但在这里 | 也没有人类的粉笔画出一条醒目白线 |被称为分界”。诗人在元意识中自己分界了自己,但是,诗人在诗歌里把分界限处理得极其高明,把自己分在流水一侧,仅在乎流水的流程。而分界线到底是什么?诗人以分界线为命题,恰恰暗合了胡塞尔所说的:“除了其关系方式或行为方式以外,自我完全不具有本质成分,不具有可说明的内容,不可能从自在和自为方面加以描述:它是纯粹自我,仅只如此。”的哲学命题。

通过对邓万鹏诗集《时光插图》的阅读,在邓万鹏的诗歌中,集中把握住了邓万鹏诗歌的美学威力,我已经看到邓万鹏在诗歌中,以神秘的诗性在弥平时间的缝隙,在邓万鹏的诗歌用实用语言取消歧义,使意义固定或减少歧义发生。邓万鹏的诗歌是悖谬的,可以说是在观念的压迫下,在无意识中的无概念反映,也就是说覆盖观念。邓万鹏的诗歌是在意象之间把内在的相关性强制牵连起来,并且利用强指,以荒谬颠覆词语的本义,将解读权交给读者,导致诗歌整体意义崩溃,进而,造成向无言状态的决绝逼近。因此,诗人把诗歌的意义固定在某一时间段里,把矛盾和运动的语词凝固,把启示和暗示的部分删除,把语言中的歧义瓦解在丢失的意义中。我把这种诗歌写作文本称谓诗歌写作的悖谬状态。与此同时,我又重新认识了生命诗学。过去的本土新诗对生命的弃绝和斫伤,曾经导致本土诗学萎靡。而今,虽然本土生命诗学还没有完全祛除诗歌之外的各种束缚,没有自然地释放出主体生命意识及各种潜能,但是,本土的生命诗学已经形成了与本土伪诗学相悖论的趋势。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大融合,每个诗人都会认识到,只有生命才能经构成生命最高级的存在,生命在不同环境和地域中挣扎的过程,其外部形态基本上是构成肉体和精神存在的两大部分,而生命构成生命的精神体积、形态、质地和重量,也同样构成了不同环境和地域中不同存在,这种精神的存在根植在人的生理心理机能上,同时把外部世界纳入自己意识范畴。这种精神的存在表现为心理情态,并且通过语言介入到自身的生命活动中去,超越生命的可能,使生命存在具有精神的厚度和宽度。这种精神的厚度和宽度,说到底就是精神生命战胜肉体生命,进而求取精神无限可能的道路。

基于上述的观点,我们再回顾一下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学说。在直觉主义在世界范围全面兴起的时期,人类在哲学上和艺术上强化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存在,在上个本世纪八十年代本土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在诗歌领域开始指认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意识已经遍及本土文化的各个角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邓万鹏曾经警觉地说:“其实生活每一天都在不经意的改变和腐蚀着我们的精神和肉体,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开始的时候不感觉,也来不及不去深思,渐渐的习惯和生活本身的惯性是我们逐渐麻木,这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不自觉。但就是这样的小的蚕食改变了我们。”而我们读者如何选择阅读诗人的诗歌作品,这也需要一个筛选和甄别的过程。我之所以能够跨过年龄差异,在众多的诗歌文本中读到邓万鹏的诗歌,是因为邓万鹏的诗歌是本土诗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邓万鹏的诗歌魅力在于:在某种文明的模板下,抛开概念化的诗歌写作,在个体的诗歌写作中,在人文困境中深刻地体现诗歌写作的真实性,以敏感的精神触须,在后工业革命气息和本土文化种种人文心态之上,绕开现实社会文化的困境,潜行在无声的个体诗歌写作中,在本土英雄主义旗帜的背面,在概念化的诗歌话语权下,折射出一种强烈的人道精神,而后,消解掉固有的社会文化成分触摸更为本然的自然生命。



2010-10-13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星子[ANNA]
星子作品集

酷我!I made it!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05
帖子: 13192
来自: Toronto

帖子发表于: 星期一 十月 18, 2010 11:30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生命的奥秘更是能量的奥秘。
_________________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Blog(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何均[我还没有昵称]
何均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06-19
帖子: 973
来自: 中国四川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十月 19, 2010 9:37 p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欣赏。提读。
_________________
何均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酷我诗评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