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 作者 |
留言 |
温东华[FAFAFA] 温东华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6-03-30 帖子: 1081
|
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20, 2009 1:23 am 发表主题: |
|
|
| 潘志远 写到: | 吹过心灵的微风(组诗)
潘志远
萤火虫拨亮心的深处
池塘里 蛙代表春天
迎面 打一个招呼
我听见熟悉的嗓音
正变得粗犷而又宽厚
长满火的热情
月的清幽
一条初夏的声带
发育 六月莲荷
多少无星无月的夜晚
我路过 从前的乡村
萤火虫 闯来
拨亮 我内心深处
仰望
一只飞鸟是一柄钥匙
打开一把天空
我又举目
将仰望 送上枝头
惊飞落叶 一巴掌
抽痛自己
许多事物 变得冷静
霜是一位慈祥的老者
我的额头 蹚过秋天
且一直随体弱多病的阳光
微微发热
夜来香的香
夜来香的香 是一只拳头
握着我
不肯出手
我被攥出水来
一股发酵的滋味
忽然 想到另一个名字
心 落满一层凉意
我被夜来香的香
攥在乡村
攥在城市的边缘
久久涅槃
创痛
我听见一片树叶的幽泣
以为 它正受到侵害
内心积压着委屈
或者 突然转身
撕裂了 伤口
抬头 却看见树叶
完好无损
身边有许多同伴
也不显得孤独
风成群结队走过
风是树叶的喉咙吗
喉咙深处
埋着树 不为人知的创痛
树和鸟
一群鸟儿相遇
总让人想到一群少女
叽叽喳喳 叽叽喳喳
春天的场面 热烈如火
也许 它们心里
真的堆满欢喜
也许 像我们一样
覆盖 厚厚的苍白
但它们坚持
不让相逢 冷场
这世上 许多事情
已经够孤独了
树啊 不要再用静默
加重
[个人简介]:潘志远,网名吟啸徐行,又名一蓑烟雨、杨花飘荡,男,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孜孜于文二十余年,在《宣城日报》《鳄城文学》《网络作品》《中国微型诗》《澳洲彩虹鹦》《北美枫文学》《湖南诗人》《九寨沟诗刊》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数十篇。
[诗观]:诗歌是灵魂的孤独旅游,它拒绝喧嚣,独爱幽静;它抛弃嗥叫,倾心呓语。
[通讯地址]: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242052 |
李白很喜欢宣城这个地方,如有机会,我也要到宣城一游. |
|
| 返回页首 |
|
 |
山城子[*****] 山城子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04-08 帖子: 3868 来自: 贵州平坝
|
发表于: 星期五 二月 13, 2009 9:35 pm 发表主题: |
|
|
_如果有评论专栏,我试推荐以下篇什:
通往圣殿的石阶
----在《汉诗》论坛话短诗
[]空灵部落
与其说喜爱里尔克的长诗《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毋宁说更被其短诗《豹》的那种即写实又深入揭示自然生存环境的丧失而带来的冲击所震惊。正如李白的《蜀道难》已名满天下,然却不如“床前明月光”妇孺兼知。是写长诗好呢?还是写短诗好?其实任何一种回答均是错误的。不过没有写短诗之功则发不出写长诗之力。因而对诗歌的短制探索则成了每一个诗人的必由之路。
基于此,我试着在《汉诗》论坛上了一个主贴,以我写的短诗《演变》来抛砖引玉:“一只蜗牛的历史,清晰地/写在摩崖之上。它听到了洗衣女子/在河水与卵石之间,淡泊了她的青春”,以让各路诗友共同探索“短诗要短到何种程度?”先后有20多位诗友积极参与其间,试写出了自己的短诗,或推荐了那些优秀诗人的著名的短诗,我想这将有话可说了。
诗歌有其固有的元素。正如人之为人,是在其生得皮肉骨之外,还有其灵魂,附之以生命力。然而,仅有这些还不足以有存在的意义,她必须与现实和当下的时空构成多维度的紧张关系。诗人非马的《越战纪念碑》就将这种紧张关系推向了极致:“一截大理石墙/二十六个字母/便把这么多年青的名字/嵌入历史/万人冢中/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终于找到了/她的爱子/此刻她正紧闭双眼/用颤悠悠的手指/沿着他冰冷的额头/找那致命的伤口”。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是每一个有正义的人所祈求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母题所在,但要用简洁的文字睿智地表现出来,那还是要经过磨砺而显现真金的。非马写了大量的短诗,常以简约的形式,独到而贴切的比喻,让你惊讶:“原来还可以这样表现啊!”大连诗人左岸在跟贴中也写了三首,贴切地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溶入其中,特别是那首《黑鹰》,现实的描述,让你不知是来自自然的天空,还是现实的社会:“现在我要描述的是一只黑鹰/从二千米高处滑落,对于天空来说/只不过少了一粒沙子/但大地,却多了一块需重新洗牌的夜”。
然而诗歌离不开它的背景和底色,短诗尤其如此。对此,诗友找来了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那是在1986年的诗集《黑眼睛》之中,读者可以在那不堪回首的历史的背景下感知“眼睛”在“黑夜与光明”中的紧张关系,没有那段历史作垫铺,便不足以震撼一代人。但是,从诗的层面上说,这首诗的代价确乎太大了,而没有这首诗,那代价将更为惨烈。只是顾城在人生的层面上并未能有效地擦亮他的“黑眼睛”,而过早地回到了他的“黑夜”之中。北岛的《生活》:“网”是最为诗人所乐道的最短的诗。一个简单而贴切的比喻就让读者完全地折服了。这样的折服并不是北岛有何超人之处,只是用一个动词、名词或形容词均可的多义之词将生活之本质诠释出来,而是在那种将口号作为“诗”的年代,他果敢地想起了还可以这样写诗。如今北岛已经不这样写了,他写出的是《时间的玫瑰》。
“短诗要短到何种程度?”那当是要短到显现出内核的程度。有了这样的内核,它便成为一粒种子,就会在读者的心中生根开花。新疆诗人玫瑰之冢对《爱》见解雪亮:“剑/两面都是伤”。玫瑰之冢擅长写组诗,不过去其繁而呈现出核心意象,也会常有短诗佳作奉献的。如果他要坚持重细节,也会营造出他的细节之美,丰厚而自成一色。素影以她《一个人的感觉》:“空”直抵北岛的《生活》。只是这个“空”更具个人性,仅是现实写照,而没能揭示出当下社会的普遍性。如果标题是《信仰》之类的,所说的紧张关系将会更为突出些。当然素影这样说:“凑热闹一个”,是然,我们何时不是在凑热闹呢?诗人能写,什么都能写,不知敬畏地写,那是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大诗人的层面。但是,我们要知道了什么可以不写,那才到了真诗人的境界。
优秀的短诗,引人思考。温州诗人兰谷蝶泪在跟贴中有一组《几何图形》,其《四方形》就甚显力道:“四面围墙的监狱 死亡/是唯一出口”。不过诗人强调了“死亡”的唯一性,而有意不涉及监狱的教化功能。兰谷蝶泪的选择其实也不无道理,人一旦光顾过这样的“四方形”,现实的意义是即便能够出得来,在常人的眼中其也无异于死亡之存在。聪明的人总是自我嘲讽,聪明的诗人也常用此之法获得读者会心一笑,又让其浮想联翩。福建诗友马兆印送来的《问答》就有这样的效果-----爱人问:“你诗写的这么好/怎么就没人欣赏呢?”//老马答:“我天天和你睡一张床/做梦还梦见别的女人呢!”// 爱人嗔骂:“饿死你们这些鸟诗人!!”//老马晕:诗人和鸟有关联吗?-----的确,当下人们的价值观已经高度地统一,而这样的尺度又百试兼爽。如果按照兰谷蝶泪的思维继续下去,诗歌的出口何在呢?这就是生存与毁灭的问题。好在当下诗人多已解决了生存问题,相信诗人尚在,诗歌就在,诗歌常在,诗人就会层出不穷。
短诗又是特别重技巧的语言艺术。独特的意象能冲击视觉,直抵大脑的兴奋中枢,而最为贴切的明喻或隐喻会让读者在鲜明与深刻之中找到共鸣。诗人瓜地在《父亲的塑像》中的意象便颇有视觉冲击力:“有人指给我看/那山崖——/那额,那鼻梁/多像一个勇士的脸庞//我忽然泪流满面//大地知道/我用尽一生的财富/也塑不出这尊/父亲的塑像”。而短诗也有忌讳,那就是诗对题的解释,最好是能指的对应体所指,其越是陌生越好,它是靠其相互的内在关联所呼应的。水墨真人的《圣者》:“你的头颅并不高贵/但你的思想却点亮了愚者的眼睛”便有这样的张力。浮云的《婚姻》:“两块天然的磁石/互相贴得很紧很快/遇更大的引力也分得开”自有其妙趣。然不少作者在写短诗中想另走捷径,以为哲理是短诗的最高境界,以致于写出警句。其实不然,靠哲理来支撑的诗重在说理,而削弱了意象呈现,由此及彼的曼妙,那些意境与气氛的笼罩生出的曼妙,如火狐的《月夜》:“月光和银子,夜空,/可拣拾星星/无人,脱下衣服和帽子,泳着光明。”
当然,还有不少诗人送来了他心目中好的短诗,也还有诸多可以佐证短诗的精妙之处。雷喑在评论此贴的用意时,作了如下的揣摩:“诗要短到什么程度?/短到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字更不行//我想,空灵之意/在于一个诗者的一首诗而言/而非你我他各自亮出绝活/诗与诗无法横向比较/仅节奏或语感、意境而言/有些语言就必须铺张/而有的就必须/惜字如金。”如此看来雷喑是深得其中奥秘的。写短诗本没有教科书,也不可能有灵验的模具,正如黄永玉说:“科技才有进步,而艺术只能是繁荣。”诗歌的繁荣就是百花争艳。对此,让我们虔诚地精雕细刻这每一块石阶,通往那云端的圣殿。
2009年2月1日于《汉诗》论坛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茶居:http://coviews.com/weblog.php?w=46 |
|
| 返回页首 |
|
 |
山城子[*****] 山城子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04-08 帖子: 3868 来自: 贵州平坝
|
发表于: 星期五 二月 13, 2009 9:50 pm 发表主题: |
|
|
如何使语言新颖起来(《与“和煦的阳吻”诗社谈诗歌语言》节选)
文/山城子
语言的新颖,是指遣词造句的不落俗套,而新鲜别致,而且字里行间能隐藏(颖)着深刻的诗思或情怀的语言特点。下面我们就中间代著名女诗人安琪的《晚风》,来研讨一回。原诗如下:
晚风凉了,夜色刮起秋意,内蒙像一张羊皮慢慢铺开
树的影子凉了
静静站在路旁
夜色刮起,我们在内蒙的秋意里
守着遥远的草原幻想
慢慢进入梦乡
梦是谁家的孩子
一会儿到我心里走走
一会儿到你心里走走
在内蒙的秋意里
我们手拉手
渐渐进入梦乡
生:老师!“夜色”怎么会“刮起”?内蒙就在那里,怎么会“慢慢铺开”?
师:那我们给句子恢复通常的回来。当是“夜色凉了,晚风刮起,秋意慢慢铺开在像一张羊皮的内蒙” 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生:那就不新颖了。
师:对!诗人就是用这开头的新鲜句子把我们抓住的。
生:那“夜色”毕竟不会“刮起”?内蒙也不会“慢慢铺开”呀?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不正常,有悖事理。对吧?
生:对呀!
师:我这样理解:符合事理的叙述,必是司空见惯的叙述。司空见惯就不新鲜,不新鲜就不引人注意,服装一年一换流行色,也是图个新鲜,图人们的眼神。不正常,有悖事理却新鲜起来,别致起来,意想不到起来,反而成了美丽新颖的句子。不是么?
生:是的!是的!明白了。不过这首诗好像就写了秋凉的夜晚他们美美地睡了,还做了好梦。就这么个再也平常不过的事,咋就觉得好呢?
师: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奇异的事,耐人寻味呀!要不,咱们先从修辞学上找找原因?在这仅仅12行的短诗里,诗人都使用了哪些积极的修辞方法?
生:有比喻——内蒙像一张羊皮,是明喻;梦是谁家的孩子,是暗喻。
师:一明一暗,相得益彰,同时没见过有人这样比喻过,只有独创才新颖。
生:有拟人——树会静静地站着,梦会走。
师:这就新颖出来童话的效果了嘛。
生:反复用的多呢!——有“凉了…凉了”,有“夜色刮起…夜色刮起”,有“在内蒙的秋意里…在内蒙的秋意里”,还有“进入梦乡…进入梦乡”,“一会儿…走走”也是哩!
师:用了这么多的反复,应当算作一个特点了。
生:还用了叠词。依次是慢慢、静静、慢慢、走走、走走、渐渐。
师:好我们统计一下:比喻2次,拟人2次,反复5次,叠词6次。
生:一共15次用了修辞格呢,才12行诗。
师:且慢!还有呢,叫“异配”——就是首行两处有悖事理的那种写法,还有“影子凉了”也是。本来影子是无所谓凉无所谓热的,“凉了”不该配在这里,应当配在有凉热的物质性名词的背后,比如“天气、饭菜、茶水”等等。但把它配给了“影子”,致使“影子”仿佛厚实得可以触摸了一样。——不合理的匹配,却能产生很合情的美丽效果,才叫“异配”, 否则就是乱配了。凡合理的异配,都必然成生新颖的阅读效果。
生:那可就18处用“格儿”了,平均每两行用了3个。怪不它这样新颖呢!
师:但“格儿”也不是可以滥用的,要恰到好处,尤其要出新才行。说把内蒙铺开,这就新颖。颖着什么?颖着诗人宽敞的心情。心情何以宽敞?两个人美满呀!反复说秋意,那应是感伤的底色呀?但铺在诗里是反衬两人悠闲自得的愉悦心情,心情何以愉悦?两个人美满呀!又反复说“凉了”,是反衬两人躺在被窝里的温馨,温馨就是美满呀!用了那么多的叠词,作用是舒缓节奏,是一种悠闲的氛围,可以悠缓的享受生活、享受美满。梦的孩子在你心走走在我心走走,没人这样说过,所以就新,而且颖着梦也是美满的,还有什么不美满呢?结句“渐渐进入梦乡”,就进入了悠长的美满境界。如果说她的诗面上仅仅写了“秋凉的夜晚他们美美地睡了,还做了好梦”,那么,透过这个表层,我们就能体会到诗里的“你、我”婚姻的美满。他们的美满婚姻,就是这样用别人没有表达过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的。所以就新颖。
生:这样说,我们今后写诗,是不是要多用修辞格呀?
师:不是这个意思。大凡好诗,都是生活里被触动灵感的浑然天成之作。诗人动笔之际,只有情怀的急迫,是来不及想用什么手法和修辞的。如果太用意雕琢斧凿,就没了诗的天然美了。诚然,不同层次文化底蕴的灵感的感度和表现力也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学习语言如何出新,如何生动、活泼、新颖、形象起来。
生:谢谢老师!我们明白了!
师:谢谢同学们!这样的交流很愉快!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茶居:http://coviews.com/weblog.php?w=46 |
|
| 返回页首 |
|
 |
山城子[*****] 山城子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04-08 帖子: 3868 来自: 贵州平坝
|
发表于: 星期五 二月 13, 2009 9:57 pm 发表主题: |
|
|
【一诗一析】
索桥
何均
火车在深山的四等小站
丢下零星的旅客
蜿蜒到崇山峻岭里去了
旅客过晃荡的索桥时
还能听到火车钻山长鸣的汽笛
清澈的溪水在晃荡
两岸巍峨的大山在晃荡
对岸的竹林和竹林的钟声在晃荡
当世界不再晃荡时
其中一个旅客已坐在
竹林的钟声里静息
台湾女诗人冰夕的赏析:
阅毕。有感真好的诗,巍峨的晃荡
顶真如一列火车穿越胸口的大山、自然界的释放其内心窄视;
似穿针引线的〈索桥〉如斯小心翼翼而艰辛的前行着...。
然在结尾「当世界不再晃荡时」幽然落定的收笔在
「其中一个旅客已坐在/竹林的钟声里静息」
一如尘埃落定
那份惊心的人生、曾殷殷期盼的等候,与失落。
蕴含着一股圆融心境
从容释放于诗末,那潮起潮落的人世际遇而绽放柳暗花明的生机所抚触。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茶居:http://coviews.com/weblog.php?w=46 |
|
| 返回页首 |
|
 |
高梁[FAFAFA] 高梁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6-04-09 帖子: 2772 来自: 秦皇岛
|
发表于: 星期五 三月 13, 2009 7:15 am 发表主题: |
|
|
山城子老师贴着两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过了截稿日期。 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尘土的含义 我只要内在的洁白 |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