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桃熟流丹[桃熟流丹] 桃熟流丹作品集 六品通判 (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注册时间: 2008-11-14 帖子: 126 来自: 中国南京
|
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06, 2009 12:34 am 发表主题: 七绝·甘熙故居之津逮楼 |
|
|
七绝·甘熙故居之津逮楼
故居新景满神州,谁晓金陵津逮楼。
萧索非因游客少,今人几个是书囚?
【附】: 甘熙故居今昔
在南京城南有一古建筑群名“甘熙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是目前中国城市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居民古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甘熙故居”目前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是晚清时南京的著名文人、藏书家,其家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的南京津逮楼,与朱氏秦淮水榭齐名。
据悉,津逮楼是清代甘家建造的一座藏书楼。甘家人仿造宁波天一阁式样,在大板巷盖了一座上下各三楹,坐南朝北的藏书楼,起名“津逮楼”,楼为全木质,是历史上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津逮楼最初的主人为甘福,甘福去世后,津逮楼藏书皆传于甘熙,甘熙也是嗜书之人,还搜罗大量金石彝鼎。当时“津逮楼”所藏书籍、字画、金石彝鼎经甘国栋、甘福、甘熙祖孙三代的搜购,已相当可观。遗憾的是,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津逮楼与后花园毁于兵火,津逮楼只存在了21年,大量的藏书化为灰烬,楼中所藏宋元旧刻及外世难得复本的秘笈自此销声匿迹。津逮楼虽毁于兵焚,但甘氏其他各室仍有不少藏书和各类线装书,连同甘氏自刻木版与刻有“津逮楼藏书”字样的柏木书框,全部捐赠给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大院为何以甘熙命名呢?
甘家历史上名人辈出,战国时秦丞相甘茂,秦上卿甘罗,三国时东吴折冲将军甘宁,晋时于湖敬侯甘卓均为甘家先祖。而名闻南北的拳术家甘凤池、“孝义先生”甘福的名字等也是如雷贯耳,为何单单以“甘熙故居”对外宣传呢?
甘熙是保护南京风貌的功臣”。据考证,清道光中期,南京发生水患,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开后湖(即玄武湖)通长江,甘熙坚持不可这样,他经多方勘察、考证,认为如果通江,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还特地撰写了《后湖水利考》来制止这件事。甘熙不仅是晚清南京著名藏书家,还精通历史地理。他在《白下琐言》中破解了南京很多历史遗案,比如南唐故宫西护龙河的位置在张府园裕民坊一带,正与今人建张府园小区时的发现相吻合;是他考证出三山、聚宝、通济三城门始建于杨吴,明初在旧址重建;如考证乌衣巷旧址在今剪子巷,谢公墩原址不在王安石半山园……
以‘甘熙’为甘氏家族故宅命名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在历史上,特别是对南京历史文化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耗资1.5亿元的南捕厅历史街区二期工程中,津逮楼复建是一项重点,设计工作由东南大学负责。
2007年夏,当津逮楼以及后花园、大板巷42号等工程全部完工的时候,甘家大院首次向世人呈现当年鼎盛时期的完整面貌,成为南京城南明清历史街区保护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其内部功能将做全新的调整。根据专家建议,甘家大院划分成“梨园雅韵”、“津逮书香”、“往日庭院”、“少儿乐园”、“旧影城南”、“金陵工巧”等6大主题片区,游客足不出院,便可尽览老房子、老曲艺、老行当、老游戏、老饮食等种种老南京的民俗文化。
以此为起点,津逮楼将陆续恢复其旧藏,并接受新的藏书捐赠。今后,津逮楼将成为金陵藏书文化和南京地方志、民俗研究的重要阵地。 _________________ 热闹处存冷眼,便省去苦心思。 冷落时存热心,便得到真趣味。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njyya |
|
返回页首 |
|
|
柳上惠[柳生] 柳上惠作品集 一品翰林院大学士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6-03-04 帖子: 5890 来自: 温哥华
|
发表于: 星期二 一月 06, 2009 1:03 am 发表主题: |
|
|
南京古城,名胜多多.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