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终南隐士——画家樊洲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有声有色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菱子mvp[菱子妹妹]
菱子mvp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10-08
帖子: 572
来自: 中国香港

帖子发表于: 星期四 八月 21, 2008 2:36 pm    发表主题: 终南隐士——画家樊洲 引用并回复

终南隐士——画家樊洲

1.终南缘山之行
只是一场绝妙的缘山之行,双脚刚踏上陕西的地面,坐上车就直奔终南山。一进山门,司机师傅便指着远处山间一座半隐半现的房子说:“那就是画馆。”目测起来,我们距离画馆的直线距离也不出二里地模样,心下起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隐士樊洲所居之处吗?入山二里就能避开繁芜吗?
正思量着,车子已经开始在山路上盘旋了,不过两分钟,窗外的风景已大变,回头看看,早已不见公园大门和人群,我们前后左右就只剩下山、石和满眼的绿。不停的转弯和上坡,钻过长长的穿山隧道,凭直觉判断,我们早已是入了深山了。车子不知盘旋了多久,眼前突然豁朗:一大片平地中挺立着一棵松树,姿态遒劲,树下站着一位大胡子,正是我们寻找的隐士——樊洲。樊洲,何许人也?终南山中国画馆的主人。
以他名字命名的画馆就建在松树旁的一堆乱石之上,画馆外的一切景观均保持着其最原始的风貌,树不曾修,石不曾移,花不曾折。拾阶而上,登上一座无水的石桥,一幢拙朴的汉式建筑出现在眼前,琉璃瓦檐下,是一个巨大的木门,黑色的大门中央,用浮雕刻了四个大红篆字,细细看来是“众里寻他”,黑红对比分明。门的两边,是草书的阴刻,遒劲飘逸的文字,给建筑注入了生命。馆壁用山石堆砌而成,馆内地面也以石板铺之,拙朴而厚重。
等真正见到樊洲本人时,这个方脸浓髯寸头虎眼的大胡子所表现出来的气定神闲和他的轻声慢语,更是让我的心里多了一些问号。而且,樊洲的这种气质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在长达数十米的画卷旁,他是这般的神情;在自己随意书画的小卷旁,还是这样的神情。于是,我开始在心里猜测这个传说中的隐居终南,晨练太极,醉心于琴拳书画的樊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吃过晚饭,天也黑尽。沿着门前的小路,我们一行人和樊洲沿着天池散步,渐渐走入了山径,开始在山间穿行。夜晚爬山也有那么一种无可比拟的趣味,山上的静谧使每个人的落脚声听起来都清晰无比,脚下的路因为黑暗的掩盖而通向未知的远方,时上时下,不知不觉,半山的景色已经落在我们脚下。路渐渐险起来。石阶狭窄仅容半脚,却笔直地一直延伸到夜色的深处,好容易把一段路踩在脚下,却发现一段新的险峻,婉转躲在前面的一块巨石之后,只有攀了上来,才能看得到。太乙峪十八盘,就这样在婉转中险峻着,我们终于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太乙观星。
登临望,秦岭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于月色下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道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进入陕西境内的这一段山脉中,西起武功,东到蓝田的部分,又称之为“终南山”。终南山,有人将它解释为“月亮山”。传说中,那里是太阳和月亮睡觉的地方,在它神秘的群峰中,坐落着天帝在尘世的都城,还有月亮女神的家。于是这里就成了某些人前来试图接近月亮的神德和它的力量根源的地方,因此也就成了隐士的天堂。隐士樊洲的家亦在终南山里。
_________________
读哲学和诗歌书 走思想和正确路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菱子mvp[菱子妹妹]
菱子mvp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10-08
帖子: 572
来自: 中国香港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五 八月 22, 2008 12:06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2.枯木禅
我们跟着樊洲去参观画馆,一进画馆,众人的惊讶便开始蔓延,更多的直击灵魂的惊喜。画馆里满墙的画,满架的书,满桌的壶,满台子作画的器具,角角落落里的小玩意,方方面面的考虑,要是都照顾周全,的确需要花很多心思。
在画馆里,有一处事物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那便是摆放在画馆各处的、插在各式花瓶中的草木枯枝。山间的事物总是以生命的旺盛和鲜活见长,而在这山石之间的画馆中,为何总是会见到这一簇簇的枯枝,质朴、干净,没有花哨的装饰。枯木的存在,似乎是某种生命的强烈表达,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于是我便去问樊洲本人。在平常的谈话中,樊洲很少用深奥的词语来回答问题,只是提到了一个词——枯木禅。
于是,我对“枯木禅”产生了兴趣,去查资料,得知枯木禅源出道教临济一派,唐代黃檗希教导弟子:“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这是较早的有关枯木禅的文字。的确,禅是生命的减法,唐代一家三口坐脱立亡的庞蕴才会说:“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因为只有将“我”、“法”二执一切放下,才能绝后再苏,成就那无一物中无尽藏的风光。
在《五灯会元》里有一段公案:有位老婆婆建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平时都是由一位二八佳人送饭服侍修行和尚。一次,老太婆对女子说:“等一下你去送饭时,抱住他试试他修行的功夫。”少女送饭时依言抱住了和尚,问他感觉如何,那僧人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老太太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我二十年来供养的竟只是一个俗汉!”于是她赶走和尚,一把火将茅庵烧了。
和尚已经修行到“枯木倚寒岩”的地步,无情无欲,然而老太太仍斥之为“俗汉”,就是因为那和尚能“死”而不能“活”。禅家有“大死一番”之言,妄念减尽,然后才能展示真心的妙用。“大死”才能“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只是“俗汉”。枯木逢春才是枯木禅的旨趣。杀人刀、活人剑是枯木禅的两面。妄想分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禅门许多机锋、话头,都是为了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所谓“打念头”,喻如“杀人刀”,让人“大死一番”。然而,打去念头后,如木石一般不思不动,却是禅家最担心的弊病。所谓“打得念头死,救得法身活。”这就是“活人剑”的妙用:以智慧的利刃斩除一切妄想,复活“真性”的妙用。
可见,枯木禅并非一味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泛泛的自性妙用,得大自在。谈禅,更不能不注意到这种跃动性,禅的跃动性必须是本心应缘的呈现,得让人有平等、差别一时并举、一时泯没的体会才行。
此番想来,樊洲的枯木禅也已到了“得大自在”的地步。他隐于山而不脱于世,得名利却克于己,从不去强求什么,只是一心地想要达到“物理天工造物再生元,世人物尽其用创能源”的境界。世间的万物都是天地精华之所在,能够得其一二,便需要好好珍惜。
此刻再去看樊洲所画的枯木禅枝,每一笔都是极简主义,但却跃动、风光尽藏。极简其实只及于禅的外相,寂然与跃动的不可分,才是他的禅画真正迷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
读哲学和诗歌书 走思想和正确路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菱子mvp[菱子妹妹]
菱子mvp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10-08
帖子: 572
来自: 中国香港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五 八月 22, 2008 2:39 p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3.禅悟一味
在樊洲的笔下,动物们都有着清亮且安宁、毫无畏惧的眼睛,即使画的是鹰,它们的眼睛也是善意而温情的。画面上的目光,望着画外的人,似乎还在微笑。
《西山经》云:“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翻译成白话文便是:话说西山的崇吾山上,有一种鸟,长得好像凫(野鸭)一样。但是只有一只翅膀,一个眼睛,2只互相协扶,才能飞翔。这种鸟啊,名字叫做“蛮蛮”,是水灾的征兆。郭璞在《图赞》中写道:“比翼之鸟,似凫青赤。虽云一形,气同体隔。延颈离鸟,翻飞合翻。”原来这“蛮蛮”,就是比翼鸟。《尔雅》称之为“鶼鶼”。想来,当那些文豪们泼墨抒情的时候,又有谁知道比翼鸟的原型,却是这带来大水的凶鸟“蛮蛮”呢?或许,他们心下明白,只是无奈“爱若袭来如潮水”,古今多少英雄,为了美人而折腰啊。
从樊洲的画里,也可读出他是喜爱动物的。樊洲静观动物,但却具有另外一番通达和轻松自在,他笔下的动物有着亮泽的毛发、奔跑的骨骼以及温情的眼睛,洋溢出健康的动物之美。他把野羊、秦川牛、狮虎、大鹰等动物极大变形,用有功力的线条和水墨,以现代构成的章法结合起来,淡定的水墨却温柔地恣肆着,将动物躯体的重量渗入纸背,展示了一种水墨创作的新思维。读他的画,便知道他是关爱动物的,以轻轻佻佻的手法给所爱的它们弹奏了一首接一首的山野情歌,让它们安然又灵动地匿于纸背之中。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被这动物世界所吸引,为它们纯静的野性而艳羡。
提到动物,在进山当日的晚席间,樊洲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野鸭的故事。在他刚入山的时候,有一次与朋友相约进秦岭打猎。他们来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小湖边,湖周围长满了野生芦苇和密密的水草,湖面上是一大群野鸭。看到这样的情景,他当即兴奋起来,一枪下去,野鸭群立马惊飞,湖面大乱。这一枪,竟然打中了两只野鸭,中弹之后的疼痛让它们只能艰难地在水面上扑腾。看到这种情景,他毫不犹豫地脱掉外套,跳进湖里,朝野鸭游去。等他接近野鸭时,却愣住了。两只已被水淹没了大半个身子的野鸭,正直愣愣地盯着他看,小小的眼睛中,充满恐惧,蒙着一层雾气,让人误以为那是它们的眼泪。野鸭眼睛中的亮光渐渐散尽,它们就像垂死的天鹅一样,在伤害了自己的人面前静静地死去了。从那以后,这两只野鸭临死前的眼睛便时不时地出现在他面前,于是他下定决心,从此不再打猎。
梁文帝曾说“泽雨无偏,心田受润”,世间万物均来自于空气、阳光、土地和雨露的恩赐,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何苦总是要以“主人”自居,肆意掠夺别的生命?自此以后,樊洲对与自己相遇的每一个生命均怀着无比的喜悦对待之。他的花鸟画开始有了一种不同的气质,他将自己的关爱渐渐融入自己的画中,物形墨韵,超然物外而可闻花鸟香吟,笔简意赅,对万物苍生的关爱,似近仙人。让每位读他画的人的心灵仿佛都经受了一次洗涤和净化,也由衷地开始关爱动物。

4.煮酒樊洲家
上了钟南山,桌上的菜肴就是山间的野菜,做法朴素,和民间老百姓餐桌上的饭菜毫无二致;下酒的肉菜也是大块的煨炖,盛在大碗里,反倒让人觉得无限亲近。窗外夜色已浓,樊洲和我们这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围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几碗酒下肚后,气氛更加轻松而热闹,不时席间便迸发出一阵阵笑声。
酒后,微醺之下,便有人提议,再在夜晚去爬一次山。樊洲微笑不语,于他而言,任何时候的山都是无比亲近的。一行人出了门,直往风洞走去。风洞位于天池的西边,仿佛是山脉劈开的一条狭缝,上不见天。凭借着手电筒的光亮,一进洞,便感觉到了巨大的凉气盈遍全身,让人不觉打了一个寒颤。洞内狭窄,人只能半弓着身子,在石阶和石块之间前行。走进去一段路程后,没有石阶了,只见一架梯子架在石块边缘,路便在梯子的顶端。洞内的石壁渗出水来,手挨上会感到刺骨的冰凉,这家铁梯也是冰凉冰凉的,让人不敢在一个地方抓太久,只能急急地往上爬。一行人在洞内做了很长时间的自助上升运动后,趁着夜晚的天光,走过一座铁链桥后,由另外一个口出了洞。夜晚温润的凉风吹来,让经历过“冰窖”的我们一时间恍若入梦,觉得头重脚轻,于是决定在能看见月亮的山石上坐下来,细品山间的风。
在风洞的北边有另一个由崩塌石相互堆叠形成的天然石洞,洞内与外部的温差特别大,洞中寒气逼人,即使是盛夏,洞内温度也在零度以下,积冰不化,故得名“冰洞”,也被叫做“夏之春”。洞中的冰块非人力所为,而是翠华山顶上的积雪所结之冰地质迁移来的。冰洞和风洞一样,洞中的道路也是非常崎岖难行,怪石狼牙交错,许多地方仅可容一人侧身通过。再加上我们是夜访小冰洞,几乎是一行人寸步不离,一点点摸过洞去的。如此这般,也别有一番探险的味道。
回到画馆以后,众人酒虽醒了,但余兴未尽,一起聚集在画馆南厅里,听樊洲弹奏古琴。一首《忆古人》,曲起,音韵空灵,灌耳而下,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接下来音韵开始铺陈:青山不减,白发无端,月缺花残。叠嶂层峦,虎隐龙蟠,不堪回首长安;曲调一转,虽地连千里,天各一方,但终究还是有人懂得自己……
曲终寂静,余音依旧在整个画厅中回荡,众人皆已深醉。樊洲自言:“古琴曲中,一首《忆古人》,弹奏者在不同的场景下,便会有不同的基调,任由心中所想而至,琴声可大悲,亦可大喜。”众人颔首。
同行的诗人菱子即刻赋诗一首——《醉酒翠华山》
依稀上翠华,
月斜松肩挂。
朦胧绕山走,
煮酒樊洲家。
说拳太极好,
听曲古琴大。
一首忆故人,
菱子泪珠下。

5.面对群峰独忘我
读画、煮酒、听琴、登山,在山上的这几日,众人似乎已经“悠然已忘我”,深深陶醉在终南山的群峰之中。六百年前有个号“大痴”的人,“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中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为何”,此人就是居“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古语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其实世间何止敬亭这一座会让人想看两不厌的山?
1992年冬,樊洲冒着漫天大雪钻进秦岭,过起了隐居生活,把曾经拥有的荣光、名利全留在了山外。他宿农舍,住山洞,攀山越岭,在人际罕至的密林沟壑中几次与狗熊、野猪狭路相逢,也与深山的隐士和道人促膝交谈。从冬到春,从夏到秋,看雪峰春树,读云舒云卷,听鸟鸣虫吟,乐不思归。能够有此举,是因为此时的樊洲已经明白了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而艺术攀登之路,实际上就是苦行僧求道成佛之路。但作为一个现实的人,要摆脱浮躁谈何容易!考虑再三后,他便毅然决定离开喧嚣的城市,深入山水,去探寻万物之理趣,历炼秉性,不营世俗于胸,吞吐大荒。
樊洲的隐居不是遁世,而是静观自省,跟自己的心灵对话,跟名山大川对话,跟空谷幽泉对话,跟斜阳烟树对话,静观四时之变迁,了然于胸,促成胸中之丘壑。他穿行于终南的沟沟壑壑当中,欣欣然地过起了现代樵夫的生活,打柴、摘果子,不同的是这不是纯粹为了生计,而是为了让心灵变的更加纯粹。只有纯粹的心灵才能捕捉到世间最纯粹的声音。
樊洲钟情山水,是受到他所崇拜的大师黄宾虹的影响。黄宾虹好游山水,少年时即游浙东名胜,并作纪游写生;进入成年返回家乡后,常出新安江至杭州、金华等地,饱游卧看山水,沿途写生不辍。从50岁至70岁的二十多年间,他更是游遍神州大地。他的一生,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游岱岳西湖、富春江和维杨诸胜,一生所积累的速写总有万件之多。大师的这种陶冶性情于山水间的做法深为樊洲所敬服,也成为樊洲进山寻觅心中所想的源动力。
秦岭的月光,能够涤净心灵的尘垢,那月光曾经照映过老子、商山四皓、寒山、拾得、菩提达摩,也曾经照映过李白。就在这样的月光下,樊洲在终南山一住十六年,十六年朝晦夕阴,四时变迁。
樊洲用十六年的时光,凝成了一本题为“终南氤氲”的画册。画册中所收录的这批大山水,多从正面表现,大山顶天立地,充满整个画面,山泉高悬,折落有声,气势豪迈,阳刚壮观。笔墨雄强老健,浑厚苍朴;意境静穆、神圣,迫人眼目,撼人心魄,由不得使人想起一千年前被誉为“百代标程”的北方山水画派的雄风英姿。
细审之,樊洲这批山水画中蕴含的是北方所独有的那种磅礴、崔嵬,既有宋代山水画的细腻,又有秦岭的峻峭与粗犷,不同于李可染蜀山蜀水的“层林尽染”,也不同于傅抱石“雁荡山水石为奇”的南方韵味。一幅幅作品,层峦叠嶂,云烟供养,不单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取材,而是整个广阔的茫茫乾坤。它们是樊洲秦岭系列作品真正的风格,是他在十六年中的所悟出来的大山丘壑和对人生的禅悟。

6.在终南 山为金来水为银
樊洲告诉我们,此次的翠华山之行,我们可以去拜访一位隐居终南的隐士——止俗师傅。止俗师傅在人迹罕至的黄龙洞中独自修行,他也是因为在山中穿行,无意中涉足这个山谷,才得以认识她。
从樊洲的口中我们得知:止俗师傅是陕西榆林人,二十多岁的时候便在寺庙内剃度修行,但一直觉得寺庙生活不够清净,还是会有纷争,于是便来到这隐秘的黄龙洞开始独修,如此一来已有二十余年。这些年中,她便一直生活在这个山洞中,山洞中有水源,但同时这种潮湿的环境也让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只是在最近三四年内,渐渐有人得知她在此修行,便捐资帮她在向阳的地方修了一座瓦顶泥石墙的屋子,使她在寒冷的季节里不用再住在那个潮湿的山洞中。出家人不会轻易向外人倾诉他们所忍受的痛苦。对她本人而言,也早已将这一切当作了修行的一部分,并不觉得苦,而是认为能有这么一个安宁的地方供自己独修,是莫大的幸福。
他们一个是卓有成就的大画家,另一个是早已不问世事的隐居者,两者在心灵上却有着某种共通之处。高山流水的故事在中国依然是对知己的最高诠释,樊洲和止俗师傅之间的这种藏匿于大山之间的惺惺相惜,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有着鲜活的气息,让人羡慕。
七月正是山间草木飞长、葱茏旺盛的季节。通往黄龙洞的小路因为多日不曾有人走过,早已被纠结的植物掩盖掉了,并不好走。跋涉了约两个多小时,突然发觉前面的道路旁的草丛和杂树明显有修过的痕迹,露出的小径弯弯曲曲地在山间延伸至远处。樊洲说:“可能是师傅猜到会有人来看望她,所以将路修了一下。”又跋涉了约个把钟头,终于看见了树丛中露出的一檐瓦顶,传说中的隐士——止俗师傅独自修行的地方到了。
佛有三个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止俗师傅的言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的内心是如此的富有,让我们这些老是挣扎在俗世名利中的人不由得惭愧。对于止俗师傅而言,眼前的山就是金山,隐匿于大山中的小河溪流也都是流淌的金子。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樊洲的画作中也可以感受得到。在他的画中,大山饱满,树木丰硕,溪流总是会源源不绝地流淌着。他的心中和止俗师傅一样,也有金山。他用线条作画,但是却能够画出这般丰硕的大山;他用墨画泉,水流却是这般的清亮。如若说泉为财,潭为盆,那么终南山对他的馈赠会永远如此这般源源不断。
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止俗师傅告诉樊老师:“有空了,我就下山去看你们。”出家人不打诳语,樊洲告诉我们,就在两周前,止俗师傅还曾将自己采摘的一包野生的桃子和野菜送到了他的画馆里。

7.回归与超越
未上终南以前,便得知樊洲有“千面佛”称谓。一直隐居在终南山的樊洲,与中国传统的隐士一样,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修道,于是便以为这是对他所修之道的评价。见到他以后,相处了几天,发现这个称谓和樊洲的真实面目与言语并无太大关系。
于是我去看他的画,才发现樊洲不论画的是何种题材,花鸟也好,山水也罢,绝无两幅是用同一个笔墨程式。他各个时期的作品,包括同一时期,甚至某一个阶段的作品,也丝毫没有因袭、重复之感。这才明白,原来“千面佛”是针对他的作品而言。
在了解中得知,樊洲曾先后拜李西岩、叶访樵、康师尧和石鲁等四位画家为师。到80年代,樊洲的四位恩师先后辞世而去,但把娴熟的技法、扎实的基本功、卓越的艺术观和高尚精神传给了樊洲。大诗人屈原曾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理想,很能反映樊洲的心声。他明白今后的路要靠自己闯了,目标就是:通过道法自然,超越自我,达到“落笔无古人,兴酣欺造化”的艺术境界。
绘画艺术,如果不博采众长,很容易走到千人一面的死胡同中去。樊洲自问:离开了画家的自身超越和解放,离开了画家自身的弘扬和舍弃,画家的作品还会有生命力吗?有了这种的精神积累,樊洲获得了空前的能量,开始在回归与超越的道路上飞速前进。用别人的话说,他“一会儿画这个,一会儿画那个,老是捉摸不透。”这一举动让他有了“千面佛”的称谓。
樊洲说:“千面佛”绝非偶然,是他诵读佛经的心得体会。大乘经籍中记述佛陀有32种相、80种好。据称,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有过550次的转生,或为君王、婆罗门,或为神灵;此外,还曾做过12次首陀罗、10次牧人、还分别做过一次石匠、雕刻工和舞蹈家。中国民间最尊崇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也有28个化身,并拥有千眼千手。佛陀、观世音菩萨的“神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用毕生精力、吃过大苦、经过大难,才获得的大悟。
樊洲作品里体现的人类文化的记忆和隐士生活的经验,把作品更是提升到了哲学层面。艺术创造的本质在于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把握不是对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艺术家通过感性创造活动,来对宇宙、历史及人生进行的深度阐释与意义重建。通过艺术形式,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心理与文化修养,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政治及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看到艺术家对于宇宙、世界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甚至可以看到艺术家所处的整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以及艺术家本人所负担的社会责任。
真正伟大的绘画作品,不是对前人的简单继承与摹仿,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超越,与大自然无限融合,超越前人,超越自己,拥有博大的精神力量,散发独特的内在魅力,从像一家、创一家、达到是一家,从而天人合一的境界,能使欣赏者从中感受到无限的文化底蕴,以及渊深宽广的精神内涵,又能从笔墨交融的绘画语言中,感受到无限的意趣。
如今,中国画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人海云云,各种观念纷呈,各种技法层出不穷,颖智实学、超乎常人者不乏其人;心躁气浮,聪明弄巧者比比皆是。然而身处时代浪潮,如何把握中国文化的“大动脉”在“大道”上徜徉?今天的中国画,如何能体现时代精神?如何对传统的笔墨精神做现代语言的阐述?如何在作品的现代性方面有更深入的拓展?这些疑问我们可以在樊洲的作品里找到若干答案。

8.樊洲中国画馆记
樊洲自云:“终南精华,非翠华山莫属。山崩奇观,环球之内独此一处。天池湖东玉案灵峰耸立,壮阔苍翠;西岸数十步巨石重叠,构架山崩奇观胜景;西峰峭壁映日,恍若金山矗立;沿湖南行,冰洞风洞、水湫甘湫,尝见流云片片,烟雨蒙蒙,其境胜绝。龙人樊洲,与此山有缘。游历十年恋恋不能去。公元贰零零壹年秋,筑屋天池湖侧,名为樊洲中国画馆。”
以樊洲名字命名的中国画馆,就锁在翠华山的巨石和大树之中,半隐半现。画馆周围的花草树丛皆维持原样,乱石堆也不曾更改。樊洲说道:“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自当有它的用处,不可无谓浪费,也不可肆意损毁。”画馆所用石材皆出自于开地掘出的岩石,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画馆建成之时,未留下一块无用的碎石。
拾阶而上,登上一座无水的石桥,一幢拙朴的汉式建筑出现在眼前,琉璃瓦檐下,是一个巨大的木门,黑色的大门中央,用浮雕刻了四个大红篆字,细细看来是“众里寻他”,黑红对比分明。门的两边,是樊洲草书的阴刻,遒劲飘逸的文字,给建筑注入了生命。古人说,文如其人。不见画家,先见其字,你可以看出什么?中国禅宗讲空灵,空生灵,灵是道法自然与天地沟通,这样的作品,摆脱了现实的功利,拂去了惦念的尘埃,化浮躁为宁静,化复杂为单一,化有为无,化我为空,笔下的山川草木、鱼虫花鸟、皆显神来之笔。
樊洲以山为家,远离尘嚣,避开红尘,深居简出,终日作画自乐,陶醉其间,愉悦而轻松,落迹于宣纸,尤如天唱。因此,无论是巍峨山峦,抑或村野小景、流水飞瀑,多似信笔写来,随意点染,却蕴有磅礴之气,意境深远,意趣天成。看樊洲的画,自有一种浑厚深挚的气韵,大自然在他笔下,开始展现其无穷奥秘,给人以高尚隽永的艺术享受。
海德格尔有名句曰:“人,诗意地栖居。”对樊洲而言,能够日日与大山“相看两不厌”,仰观山,俯听泉,竹树云石看遍,早已是诗意地栖居与自己的内心宁静之中了。
_________________
读哲学和诗歌书 走思想和正确路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水泠儿[水里的玫瑰]
水泠儿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10-14
帖子: 879
来自: 巧克力很甜哦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八月 23, 2008 7:22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哇!麦籽能不能施舍一点图片?

这么美丽的文章,忍不住想看看照片~~
_________________
捞起水里的一朵玫瑰
http://blog.sina.com.cn/u/1267556084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Blog(博客) MSN Messenger
菱子mvp[菱子妹妹]
菱子mvp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10-08
帖子: 572
来自: 中国香港

帖子发表于: 星期日 八月 24, 2008 9:52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水泠儿[/b], 这么美丽的文章,忍不住想看看照片~~

照片在这里



http://photo.sina.com.cn/lingzimvp
_________________
读哲学和诗歌书 走思想和正确路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有声有色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