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二 七月 17, 2007 3:52 pm 发表主题: ZT: 马失途之画蛇更添足-"七篇"作者索引并附"七� |
|
|
ZT前的话: 以前, 转有老马关于熊鉴先生的诗词介绍. 当时有人问, 老马何人. 我也不清楚, 但读了他的几篇介绍之后, 你会有个大致的了解. 从诗词的解读和审美的观点上, 我们相同的不少. 下面转自闲坛(CND)"快递", 大致发表于五月初...
"直觉之三:语言具当代特色。大凡说到诗词,必推唐宋。虽未免有“厚古薄今”之嫌,但唐诗宋词无论如何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若把今人之诗作词作混入唐诗宋词中而分辨不出,也就是说可做到以假乱真,虽与高峰比了肩,但多少有点“膺品”的味道。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语言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应该也能够反映到诗词的载体上来。笔者的体会是,读当代语言,首先就有股子亲切感。 "-马失途
画蛇更添足
•马失途•
此前凡七篇(民间疾苦声/世相万花筒/诗笔写春秋/尘世谁非客/月上柳梢头/山水田园间/寻常细微处),是我近年来的读诗笔记,经归类整理而成。
我的确很喜爱这些诗词。原打算录下来供自己独家欣赏。但我这人有个坏毛病:大凡读到点好东西,总想与人分享。另外,海外诗词爱好者中有人声称当代无诗(指旧体诗),我觉得此说有些偏颇。于是乎整理了这些诗词,加上自己的“朱批”,一并“抖落”出来,也算给泥古倾向者一个回答。
或许有人会问:你所谓的好东西以什么为评判标准?答案很简单:仅凭直觉和阅读水平。也就是说,这些诗词曲我都基本读懂了,并引起了我的共鸣。当然,也可能自以为读懂了,而实际上是误读。
直觉之一:关注现实与民生。这大概与自己卑微的出生和地位有关。并非不喜欢风花雪月。谁能保证,贾府上的焦大对林妹妹就没点小小的意思?只是比较而言,更注重现实和民生些。当然,若社会承平清廉,民众安居乐业,主人翁有主人的架势,公仆们有公仆的姿态,谁还去吹毛求疵寻找所谓的民生疾苦呢?初唐至盛唐,社会处于上升阶段,明君贤相,政治清明。反映在诗中,就少有疾苦之声。及至安史之乱,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精英遭贬流放,人民流离失所,才造就、奠定了杜甫的诗史和诗圣地位。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就文豪,真是一点不假。这或可称作为思想层次上的直觉吧。
直觉之二:真情吐露心曲。诗贵在情真,也难在一个“真”字,尤其在一切都假化了的今天。读那些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的诗作,岂止无味,简直败味、倒胃!更不用说那些阿谀奉承之词了。古代有文字狱,连市井之中都“莫谈国事”,文人墨客就出产了不少应制诗和颂圣诗,但毕竟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之人。如今虽说是人民当家作主,言论自由,但由于几十年来运动不断,特别是反右到文革之触及所有人灵魂的大革命,谁不心有余悸?加之仍有不少禁区、雷区和敏感话题,文人们的口头笔端上几乎都挂着双保险的加密大锁。“祸从口出”更成了座右铭。最近温家宝总理在文代会上号召“在文艺界要提倡讲真话,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鼓励人民去追求真理”(三“真”!),“关心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生活,并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奔走呼号”。不知这把权威(惜非万能)钥匙能否打开文人们心头沉重的大锁?
直觉之三:语言具当代特色。大凡说到诗词,必推唐宋。虽未免有“厚古薄今”之嫌,但唐诗宋词无论如何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若把今人之诗作词作混入唐诗宋词中而分辨不出,也就是说可做到以假乱真,虽与高峰比了肩,但多少有点“膺品”的味道。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语言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应该也能够反映到诗词的载体上来。笔者的体会是,读当代语言,首先就有股子亲切感。
再说说阅读水平。我对旧体诗词“单相思”了这么多年,仍然是一厢情愿。由于古文底子差,限制了自己的欣赏能力(若要找客观原因的话,应归咎于文化大革命。但同辈人中,文学休养好、古文功底扎实者大有人在,可见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主观原因)。欣赏当然应以读懂为前提。凡用字偏“涩”、用典偏“讳”的诗我就读不懂。这必然使自己与许多好诗失之交臂。当然,这里的“偏涩”和“偏讳”是由于自己的文学修养太低而造成的。由此便决定了我只能欣赏那些“通俗”、大众化的作品。
由如此低水准的人来推介当代诗词,真是自不量力。笔者也确有力不从心之感。有人可能会想到“武大郎开店”的说法。但我要不谦虚地说,尽管自己是门外汉,所推介的诗词曲都是难得的(至少是不错的)作品。尤其有关现实和民生的诗作,代表社会正义与良知。在“软骨病”盛行的当今,尤其难能可贵!
其实,通俗和大众化的诗词古来有之。唐代的白居易就是位妇幼皆知的诗人。据说日本人最推崇的中国诗人不是李白,也非杜甫,却是白翁。大概与日人的汉语水平有关。说到李杜,他们的诗句万口千秋传到今天,总的来讲和比较而言,诗仙易读些(个人意见,不代表组织)。尽管诗圣的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叙事诗和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代表的名句都是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最对我的口味。晚唐的小李杜,则杜牧易读些。即便是人称“用典大户”的李商隐,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实这并不矛盾。大家如李商隐,当然会有多种诗风。普通诗词爱好者如我辈,多醉心于这些脍炙人口之作。好读易懂,并不需刻意记忆,几可过目不忘。人不一定往高处走,但水总是往低处流。
一般来说,通俗与典雅是不同的概念。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也有“学院派”和“土工匠”之别。虽说俗到极致便是雅,但人们的社会经历不同,文学修养各异,创作能力和欣赏水平就有差别。开明的做法应是多元化,各取所需。有人爱走阳关道,大道通天;有人却钟情于独木桥,觉得特刺激。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强求一律,不可取,也办不到。
前面提到“厚古薄今”,还有“厚今薄古”之说。这两种说法已斗争了上百年。我虽反对泥古,但决不薄古。或可称为“厚今不薄古”吧。其实,这样广博深澳的问题岂是我这样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意论道的?这正是本篇冠之“画蛇更添足”的原因。
另外,我从网上录诗时,由于疏忽,也为了节省时间,未能同时录下诗作者的名字,尽管大多为网名。有些网友读贴后,强烈要求补上作者们的名号。理由是须尊重作者的创作,纵使是网名,也是名呢。有些网友甚至怀疑我在做“自我推销”。我其实极愿背这个“黑锅”,做梦都想自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但我的脸皮还没厚到这个程度,还不到“爱诗人偷诗不为窃也”的地步。只好“拨乱反正”,让诗词曲“物归原主”。经奋力查找,大部分可“追补”,少数则实在查不到,只好用问号冠之。若有知“情”者,请“举报”为盼。或有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之处,也请一并指正。现追补如下:
题目“瓶酒酿新诗味长”(丁冬)
(一)民间疾苦声
《木兰花•晒谷场上》(伍锡学);《浣溪沙•山乡杂拾》(熊东遨);“秋风十月入衾凉”(小书童);“又逢三九夜”(一条金鱼);“岁暮重登旧站台”(柳村);“游子归来路几千”(?);《夜见流民僵卧》(酒风石雨);《泰山挑山夫》(温文尔雅);《下岗者言》(熊东遨);《鹧鸪天》(剥珉子);“执业无缘店与廊”(苦丁);“天天送晚又迎晨”(剥珉子);“雪峻风凄夜早寒”(小书童);《读当年共赴边疆插队同学来信》(黄心培);“落魄经年满眼荒”(书生霸王);“滴血龙泉头上横”(张剑锋);《炉前值班闻矿难》(咂吧主任);“今日安回天有眼”(?);“衮衮诸公职何在”(山泉)
(二)世相万花筒
“贫困区名榜上标”(许清泉);《送礼》(任我行);《花篮》(文伯伦);《岳阳楼即景》(熊东遨);《塞鸿秋•官家宴会》(懵懂人儿);《鹧鸪天•报载我国公款吃喝屡禁不止且档次趋高花样趋新》(黄心培);《磨刀人》(清江野老);《野渡艄公》(宗庄);《蚊子》(刘庆霖);《臭豆腐》(三月诗人);《甘草子•迎鸡年咏鸡》(懵懂人儿);《陪会》(刘庆霖);《浣溪沙•议抗旱》(风波一叶舟);《七绝•深夜加班写公文烦乱不已偶成》(青衫浪子);《陪某领导看戏》(新手上路);《有感于打麻将》(塞北草);“追赶时髦各出奇”(剥珉子);“自古远亲难比邻”(汪孔臣);《京华杂感》(周伯通);“上下翻飞日万针”(黄梦明);《老公寄存处》(李汝启);《街头竹枝》(耐寂轩主);《腊月竹枝》(耐寂轩主);“抢地呼天泪一瓢”(松花一叶)
(三)诗笔写春秋
《武汉过长江》(熊鉴);“石未成钢树绝根”(熊鉴);“丝瓜花胜菊花黄”(金定强);“怀沙千古痛难忘”(熊鉴);“一代文豪假大空”(熊鉴);“依然冷眼看炎凉”(许清泉);《无题》(宗庄);《七绝•读文革史》(周伯通);“水云奔涌势难收”(熊东遨);《圆明园秋感》(刘庆霖);《“九一八”当天过沈阳帅府》(许清泉);《游达蓬山徐福东渡处》(杨逸民);《七绝•过秦陵》(熊东遨);《清明偶感》(马失途:不好意思,自开后门挤入诗家之列);《德至本世纪末赔款逾千亿马克而日本至今无赔》(马斗全)
(四)尘世谁非客
“偶向沧溟问浅深”(熊东遨);《自嘲》(熊东遨);“欲将心事寄天高”(诗中之侠);“早岁飘零未足悲”(?);《写给父母》(桃花庄主);“黄花霜叶正重阳”(金定强);“宦海商场去弄潮”(熊东遨);《戏聊老伴》(宗庄);《鹊桥仙•天山菊花台路上》(星汉);《临江仙》“寒日将身藏去”(夜光杯);《岁暮和晦窗》(酒风石雨);《新春翻日历》(闲吟客);《沁园春•集《赤壁赋》》(酒风石雨);《含羞草》(熊鉴);《伞》(丑石);《赏金鱼》(陈兆龙);《雨中游赤壁陆水湖同李锐周笃文王澍诸老》(熊东遨);“脚踏三江岁月闲”(杨逸民);《飞机上》(陈显赫);“飞瀑遥倾天上湖”(杨逸民)
(五)月上柳梢头
“莫道相思事已非”(徐不闻);“何物能教万众迷”(徐不闻);“别有情怀似楚骚”(熊东遨);《青玉案》“一封书自天涯至”(蔡淑萍);《七律》“未觉庭前草染霜”(熊东遨);《忆初恋》(杨逸民);《菩萨蛮?生日酒》(伍锡学);《临江仙•长发为君留》(林中小溪);《七律•为妻染发》(剥珉子);《帮妻晒霉》(大木);《临江仙•赠内》(之乎者也);“盼得月圆愁月圆”(我心飞翔);《清平乐•失恋之后》(我是女生);“夏日塘蛙唱夜歌”(寒烟滴翠);《二嫂》(含羞草);《踏莎行•秋晚》(伍锡学)
(六)山水田园间
“嫩寒浅暖未均匀”(空空道人);《春信》(空空道人);“新开小径入园斜”(空空道人);“青苗经雨壮”(无望);《五律•黄昏月亮湾》(林中小溪);“岭上云开雨脚停”(籍忠亮);“一船划破千波碧,众岫堆成万古青”(张梦机);“连朝山貌因云秀,一夜溪身得雨肥”(张梦机);“扑面奇峰叠嶂来”(胡绳);“春雨多情点绿苔”(孟琪);《新竹》(李建明);《试笔》(杨逸民);“绿水眉前漾”(张智深);《立秋》(?);“换却青衫何所求”(若枫);“揖别禅关意未休”(星汉);《入闽途中》(赵乐安);“蟹肥时节小村行”(?);《游格林威治天文台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留影得句》(莫各伯);《水龙吟•黄昏飞越十八陵》(魏新河)
(七)寻常细微处
《清平乐•防汛周年偶忆》(曾峥);《农家小院》(林中小溪);《忆儿时狗伴阿黄》(张智深);《鹧鸪天•寄儿时好友》(一条金鱼);《偷瓜》(许清泉);“初落鸡声月尚高”(塞上白衣子);《山坡羊•闲翁》(一叶轻舟);《山坡羊•采购》(一叶轻舟);“忍看烽烟遍地生”(柳村);《七绝?看球》(许清泉);“九尺红绸腰上扎”(小小明明);《七绝•祖孙乐》(一介愚夫);《城居杂咏》(刘斯奋);《浣溪沙•停电纳凉》(段晓华);“千里车兼日夜程”(熊东遨);《七绝•观洋人唱京剧》(冰涵梦淡);“每到晨昏总误差”(书生霸王);“长街十里柳阴笼”(翟致国);“清早牵牛去犁田”(?)
还想“添足”几句。
在查找作者姓名或网名的过程中,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所推介的一百三十多首诗词曲中,二十多首是从熊东遨晏西征两先生合著之《百家诗词漫评》中“抄”来的(熊晏两先生的诗评精辟风趣,妙语连珠。不可不读)。更有甚者,在推介《木兰花•晒谷场上》一词时,居然都提到了宋代诗人潘大临的“满城风雨近重阳”。不敢称“英雄所见略同”。熊东遨先生是当代名家,我是个门外汉,有天壤之别。其实,我虽然知道“满城风雨近重阳”的故事,但根本不记得潘大诗人的名号,是借用“古狗”在互联网上查到的。
除了熊先生的诗评著作外,熊先生自己的诗词大作也被我“揪”来不少。据“非正式”统计,熊先生(含网名)独占十五首,超过百分之十。不言而喻,熊东遨先生是我喜爱的当代诗家之一。当然,受我这个门外汉的推崇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说不定还徒落笑柄呢?果如此,还望熊先生包涵则个。
□ 寄自法国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行者. on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42 pm, 总计第 2 次编辑 |
|
返回页首 |
|
|
柳上惠[柳生] 柳上惠作品集 一品翰林院大学士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6-03-04 帖子: 5890 来自: 温哥华
|
发表于: 星期二 七月 17, 2007 10:59 pm 发表主题: |
|
|
如果某君能编辑一本当代诗词,一定功德无量. |
|
返回页首 |
|
|
涌流[野人] 涌流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04-09 帖子: 653 来自: 西安
|
发表于: 星期二 七月 17, 2007 11:06 pm 发表主题: Re: ZT: 画蛇更添足-"七篇"作者索引 (马失途) |
|
|
.行者. 写到: | 我的确很喜爱这些诗词。原打算录下来供自己独家欣赏。但我这人有个坏毛病:大凡读到点好东西,总想与人分享。 |
行者兄的这个美德让大家受益匪浅,作揖!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11:05 am 发表主题: Re: ZT: 画蛇更添足-"七篇"作者索引 (马失途) |
|
|
涌流 写到: | .行者. 写到: | 我的确很喜爱这些诗词。原打算录下来供自己独家欣赏。但我这人有个坏毛病:大凡读到点好东西,总想与人分享。 |
行者兄的这个美德让大家受益匪浅,作揖! |
实话讲, 这也是我和老马相似的一面, 拱拳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11:07 am 发表主题: |
|
|
柳上惠 写到: | 如果某君能编辑一本当代诗词,一定功德无量. |
柳上兄, 现在国内可能有. 老马好象在文里至少提了一本(当然是"评本")...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28 pm 发表主题: ZT马失途"七篇"之四:瓶酒酿新诗味长——尘世谁非客 |
|
|
马失途:瓶酒酿新诗味长——尘世谁非客
March 31, 2007
•马失途•
人生感悟亦是诗人们的常咏之题。
有位诗人海中游泳遇险,死里逃生后连作两绝。其一为:
偶向沧溟问浅深,水晶宫冷气萧森。今番不受龙王聘,恐负高堂倚望心。
饱饮海水后,诗人居然能打油一首《自嘲》:
鱼虾贝蟹昔曾尝,一费油盐二费姜。不似这回真叫绝,龙宫活饮海鲜汤。
诗人有如此胸襟,莫说老龙王高官厚禄聘不到,就是“小龙女”亲自来请,恐怕也诱惑诗人不得。
读到“恐负高堂倚望心”句,突然想起令笔者每为感动的今人两首祭母诗。其一为:
欲将心事寄天高,无奈青天万里遥。只把如潮思母泪,凭栏跌作雨萧萧。
另一首读来更叫人哀肠寸断:
早岁飘零未足悲,高堂有母尚堪归。从今只合天涯老,流水行云带恨飞。
好一个“流水行云带恨飞”!不知高堂失母者是否有此同感?
白头之人,尚有父母健在,这是难得的福份。请读白头诗人《写给父母》的信:
每逢外出嘱平安,更记四时嘘暖寒。父母不知儿亦老,白头犹作少年看。
儿女年岁再大,在父母面前总是孩子,总让父母念叨记挂。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位自认为“落拓”的诗人,用自行车“驮”诗,让人想起陆放翁之“细雨骑驴入剑门”。时代不同了,交通工具也各异,但诗人们仍行吟不止:
黄花霜叶正重阳,南海初栖又北翔。笑我生涯真落拓,自行车上挂诗囊。
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有此胸襟,的确不易。当然也不能只顾吟哦,而不顾家庭温饱。高雅如诗人,也摆脱不了俗务的羁绊。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总是生活的底色。
好朋友热衷政治,本非坏事。记得文革前和文革中若被领导鉴定为“不关心政治”,那是了不得的大缺点。你不关心政治,政治还要关心你呢。如今,政治不再是统帅,也不是灵魂了。人们又呼一下成了“经济动物”。政治也好,经济也罢,总是些算计人的勾当。于是,诗人劝好友归隐西湖:
宦海商场去弄潮,岂如林下乐逍遥。且无论你多能耐,总有些人不可交。
真理至今惟马列,自由从古属渔樵。冷泉得两三瓢饮,管甚魔高与道高?
虽未免“消沉”些,但世事如此,又能怎样?总是朋友的肺腑之言。
下面这首《戏聊老伴》让笔者忆起了自己当年住“团结户”的经历。三十多岁晚婚却无住房,只能与合住单身宿舍的同事互为周济。后来终于与校机械厂一青年工人“团结”,即两家共一套两居室。每户一间房,一家得客厅,另一家占厨房。如今年岁大了,住在无电梯的公寓里。从商场购物回来,五层楼梯每每让人腿肚子发软打颤。与诗作者可谓“异”病相怜:年年盼望住高楼,盼到今天了念头。腿脚不为心作主,未曾抬步已添愁。
当然,笔者毕竟住上了“高”楼(幸亏不太高)。比诗作者幸运。
读了下面这调《鹊桥仙•天山菊花台路上》后,笔者也禁不住想去见识一下“锦绣前程”,体会体会闲云野鹤的生活,不知看官然否?
林阴染首,清风爽口,野阔花繁草厚。书生老去眼昏花,直认作前程锦绣。雪山寒瘦,松溪急骤,不尽白云苍狗。变牛作马又何妨,落得个荒原睡够。
看来这“牛马不如”的生活也有其潇洒的一面。
若论“看得开”,下面这调《临江仙》似比上面的《鹊桥仙》更胜一筹:
寒日将身藏去,高山把影伸来。苍然暮色渐铺开。天边星点点,月下雪皑皑。
信步无须循径,开心莫过登崖。尘间万事不关怀。胸中无块垒,随处是蓬莱。
“尘间万事不关怀。胸中无块垒,随处是蓬莱”。词作者大概在太上老君的八角炉里炼过至少七七四十九天,将胸中块垒尽化无遗,否则到不了如此境界。但话说回来,多少人郁闷之气憋于胸中,久之而成“块垒”,继之恶性扩散而至英年早逝。所以忧国忧民之士还须保重“革命的本钱”。
岁末年头,送旧迎新,总让诗人们生出许多感慨。请读《岁暮和晦窗》:
百年过已半,早息是非心。曲听山风起,圆看海日沉。
任由云作态,何碍鸟安林?自把沧浪掬,闲来一涤襟。
已知天命的看官们,读后是否也想倦鸟安林?也欲沧浪涤襟?
还有位诗人《新春翻日历》,翻到第六十次,翻出如下感慨:
喧闹人生大舞台,虚添甲子实堪哀。命途履历只单向,直播每天无彩排。
到目前为止,科技尚无法逆流时间(但愿永远不会)。其实,彩排虽“彩”,但总是演戏。唯有“直播”才是真正的人生。而且不论是皇城官商,还是村野草民,都一样“直播”,全无退路。可见天地万物间,真正公道者,唯时间耳!
集前人的句子成诗,古来有之。下面这调《沁园春•集《赤壁赋》》道不尽人生的感慨和历史的沧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游黄。正天风浩浩,银蟾出谷;烟波淼淼,白露横江。一叶扁舟,一壶烧酒,与客同歌窈窕章。忘情处,似登仙羽化,太极翱翔。
客言碧浪茫茫,映相缪山川尽郁苍。叹当时人物,各怀壮烈;眼前光景,惟剩炎凉。横槊赋诗,乘风纵火,成败何须细品量。千年后,有谁逢孟德,谁见周郎?
此集句岂止是不留痕迹,简直是天衣无缝!苏老夫子若读到这调《沁园春》,大概也无由争夺版权吧?
咏物而言他,也是诗家们的常用手法。
在下面这首绝句中,诗人与《含羞草》“对话”:
问君何故爱低头,一近身边叶便收?不向游人投媚眼,绝无它事可含羞。
的确,只要自己光明磊落,就大可不必含羞。其实,能知羞也算美德。可惜今日社会,“含羞草”是越来越少了。
《伞》的功能只有下雨时方能显示出来,平时则只能作为“储备人才”闲置一旁,所以期盼“与风云会”。人生又何不如此?
犄角安身酷似呆,撑如满月闲如牌。何时得与风云会,一展平生盖世才。
用“风云会”和“盖世才”来咏伞,望文生义,真是再贴切不过。
下面这绝《赏金鱼》,与其说是“赏”,不如说是揶揄:
娇小玲珑世上珍,披纱裹缎入红尘。莫愁身价无人问,自出家门便姓金。
文革初期标榜“血统论”的红五类,似乎可从金鱼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
近年来常听到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议论。下面这绝《雨中游赤壁陆水湖同李锐周笃文王澍诸老》似能给人以某种启发:
也曾青眼对红尘,千面难求一面真。只有湖山无世态,四时晴雨不因人。
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若能象“湖山”一样,唯有风骨,不具世态,社会风气何至如斯?如此笼统地说知识分子,未免打击面太大。所幸,除少数媚权势者外,多数人只要补服些剂量不等的钙片即可。
借“手头宽绰”的乐山大佛来说明世事,也亏诗人想象得出:
脚踏三江岁月闲,手头宽绰惹人攀。全无心肺终无倒,身后当然有靠山。
如今机关算尽者都乌纱难保,而无心无肺之人却成了不倒翁,身后无靠山恐怕难以办到。
人间路不平,天道亦非坦途。在远离尘世的《飞机上》颠簸,诗人“颠”出了如下感慨:
铁臂横空问帝京,惊涛骇浪起无形。人间坎坷寻常见,天道原来也不平!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没带够行贿费用,不就差点取不回真经吗?
还有位诗人看到瀑布无拘无束地从天而降,也欲效瀑布一泄胸襟:
飞瀑遥倾天上湖,雨丝风片满崖珠。心泉也有三千尺,能向秋山一泻无?
当然可以!诗人但说无妨。毕竟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当然,若想把“言论”变成铅字,且内容又涉及“反右”或“文革”等敏感话题,则须经审查批准方可。
□ 寄自法国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30 pm 发表主题: ZT马失途"七篇"之五:瓶酒酿新诗味长——月上柳梢头 |
|
|
马失途:瓶酒酿新诗味长——月上柳梢头
April 7, 2007
•马失途•
诗词当然不只限于现实主义一题。和古代诗人词人一样,当今的诗家词客们也会游山玩水,也咏花鸟鱼虫。自然,也少不了花前月下,男欢女爱。
有位诗人的堂兄以八十高龄应征“红豆”诗赛,已非“豆冠年华”的堂弟以七绝二首戏之 。
其一为:
莫道相思事已非,情场又见老王维。不知一把嶙峋骨,红豆能拈几颗回?
依笔者看,八十多岁的老人应征“红豆”诗赛,不仅能拈回红豆,说不定还能得诺贝尔奖呢。
其二为:
何物能教万众迷?银河今也出跷蹊。牛郎休了天仙配,要到人间娶少妻。
牛郎先离后娶,严格按婚姻法办事,也责怪他不得。如今成功人士们二奶小蜜、妻妾成群,早已堂而皇之,皇而堂之。老牛想吃点嫩草,实在也是“牛”之常情。
上面两绝分别揶揄了老王维和牛郎一把。下一绝则以西湖为题,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公“开涮”:
别有情怀似楚骚,勾心月与断魂桥。若教斗米成西子,不信陶潜不折腰。
爱情的力量的确巨大。估计老陶头也只能与时俱进,拜倒在西子的石榴裙下。前些时,还听说现代超女欲诱惑孔老圣人,不知得逞与否?
上面三绝均拿爱情开玩笑。算不得真正的爱情诗。下面这调《青玉案》读来则叫人柔肠百转。红尘中多少痴男怨女,你我谁又敢说不是?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请读:
一封书自天涯至。认笔迹,依然是。回首悠悠如隔世。绕床竹马,青梅曾弄,多少痴儿意。 江头江尾相思地,绿叶成阴岁华逝。却把轻轻书一纸,久难开启,怕惊动了,如结心中事。
不知看官读《青玉案》后,唤醒了心中曾有的“痴儿意”没有?若还没有,请再读下面这首《七律》:
未觉庭前草染霜,也知寒渐近重阳。无边风雨怜秋晚,有限情怀看蚁忙。
此际花间人影独,去年篱畔酒杯双。何当剪取珠江水,细把离愁一一量。
昔人要剪取西窗烛,羊城诗人却要“剪取珠江水”,并用来“把离愁一一细量”。想象也真够奇特!
初恋总是最令人难忘的。人到中年老年后《忆初恋》,直如老窖的酒,越品越醇:
与汝相亲始惹痴,至今心醉卜邻时。小窗人对初弦月,高树风吟仲夏诗。
梦好难追罗曼蒂,情深可上吉尼斯。浮生百味都如水,只有童年酒一卮。
“浮生百味都如水,只有童年酒一卮”。诗人切莫让太座读到此诗,无论诗中的“汝”是否现任太太。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惹出“中国式离婚”来。
下面这调《菩萨蛮•生日酒》简直是“相思病”一词的注释:
自从那日桥头见,猫抓心底鹰抓面。挑水找锄头,割柴牵牸牛。
今天生日酒,一直难开口。钻戒一枚红,轻丢杯子中。
以前农村求婚订婚时,兴“三转带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能说能唱的收音机。这当然是七十年代的老皇历。如今也兴开了钻戒,可见时代的变化和生活水准的提高。只不知心上的姑娘能否为钻戒所动?
有位女词人欲剪短发,征求夫君意见。遭夫君一票“否决”后,感而记下这调《临江仙•长发为君留》:
欲短青丝君却语:喜她纤似柔肠。无声牵系梦尤香。根根知我意,寸寸用心量。
从此不言轻动剪,今生休换头妆。一根一寸为君长。朝来霞绾髻,夜晚束星光。
剪发或留发?事虽小,然情深。如此贤妻,夫君何幸!下次行使“否决权”时,当慎之。
年轻人构建和谐家庭,老年夫妇也不甘落后。请读老诗人的《七律•为妻染发》:
花落花开减却春,青丝暗换奈何神?无情岁月增中减,有趣涂瞒假下真。
尽道流光去难返,安知颜色老能新。一番打扮仪容变,敢笑东施拙效颦。
免费提一条建议:央视的“夕阳红”节目若能介绍此类诗,并配置相关背景,提高节目品位及收视率应不成问题。
长江流域的黄梅雨季过后,连人身上都长出霉来。另一位老诗人《帮妻晒霉》,也晒出几许情趣:
红阳终解老妻忧,倒柜不分棉与绸。竖架横栏青赤白,积尘霉气刷弹抽。
樟丸入袋工将了,梅酒盈杯意未休。拟袒此身同晾出,腌臜莫使一丝留。
原来帮妻晒霉是假,自洗日光浴是真。只是“透明度”别太高。否则,纵使关在自家的院子里,也有碍雅观。当心“八耻八荣”活动开您的现场会!
夫妻间打情骂俏,也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和润滑剂。请读《临江仙•赠内》:
我是透明鱼一尾,忘形得意江湖。游来游去总舒徐。小心竿影避,醒目网罗疏。
不料后来遭遇你,爱情糊里糊涂。老夫从此变人夫。纵然涸辙下,唾沫可相濡。
此词让笔者忆起六十年代看过的电影《李双双》。影片中仲星火与张瑞芳扮演的小两口“先结婚”“后恋爱”,虽也“糊里糊涂”,然夫妻情趣盎然,与此词颇有相似之处。只是年龄段不同。其实,年老与“涸辙”并无必然联系。只不过老年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含蓄一些罢了。
爱情并非总是花好月圆,也有失恋后的苦酒:
盼得月圆愁月圆,欲寻旧梦总茫然。伊人去后春光少,一树残花看十年。
诗人一片深情兼痴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但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可供等待?若再等下去,春光只会越来越少。既然是两条平行线,那就此题无解!不妨换换思维,退一步海阔天空,繁花似锦。天涯何处无芳草?不信,读读下面这调《清平乐•失恋之后》,观摩一下人家是怎么处理的:
晓风吹送,回首些些痛。燕婉深盟终底用?不过槐安幽梦。
城郊紫陌荒寒,因缘世界三千。扫取颓枝怨叶,烧成一个春天。
“些些痛”总是难免的。但烧掉“颓枝怨叶”,说不定火中就飞出凤凰来。
其实,比起月中老嫦娥来,人世间痴男怨女们的“些些痛”又算得了什么?
夏日塘蛙唱夜歌,蟾光羞照老嫦娥。青天碧海谁同醉?双泪流成万里河。
“青天碧海谁同醉”?这却怪他人不得。邻居吴刚,已痴情“候补”如许多年。虽只一介樵夫,但也是勤劳本分之人,且还有酿酒的手艺。过日子应不输董永、牛郎。而且自己这一哭不打紧,银河陡然水涨,给“七七”相会平添困难。同是天宫“沦落人”,相互间应有些恻隐之心才是。殊知织女近为“谣传”心焦不已,切盼金风玉露,好与牛郎当面锣对面鼓,对簿“人间娶少妻”之说。
还有一位阿庆嫂似的《二嫂》,东西南北都敢“铺排管理”,却拿点“芝麻小事”回家“请示”老公:
二嫂飞来一阵风,铺排南北管西东。却逢多少芝麻事,总说回家问老公。
真正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哄着老公当个挂名家长。而“家长”心里还美滋滋的。
年轻人欲尝初恋,老年人续“夕阳红”,失偶的寡妇当然也有权追求“梅开二度”。下面这调《踏莎行•秋晚》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寡妇夜谈恋爱的情景:
丹桂悬香,落霞燃火,村边稻草堆成垛。牧童经过笑回头,靓妆寡妇挨人坐。 说罢山羊,还谈水果,复言孩子跟谁卧。银河垂地晚风凉,含羞月亮云间躲。
连娃儿跟谁卧的问题都谈安逸了,“火候”总有八九分了吧?只是本次幽会经牧童他娘加点油,添些醋后,怕要成为村里人家当晚的“联播”节目。
□ 寄自法国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33 pm 发表主题: ZT马失途"七篇"之六:瓶酒酿新诗味长——山水田园间 |
|
|
马失途:瓶酒酿新诗味长——山水田园间
•马失途•
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由于有长周末和“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人们游山玩水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多,兴致也越来越高,尽管旅游地点的环境污染和高价“买路费”的确煞风景。留连于山水之间,诗人们的灵感总是憋不住的。
早春二月,“小院风情”不仅逗人,更惹得蜂蝶们急不可耐:
嫩寒浅暖未均匀,小院风情已逗人。才有桃花三两朵,却教蜂蝶炒成春。
一个“炒”字,带来浓厚的时代气息。若用“打造”就更绝了。能把整座秃山漆得“春意盎然”,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所幸,春天既非炒出,也不能打造。节序时令总按固有频率改换流转:
春信高悬杨柳丝,朝霞溅上小桃枝。马蹄怎比东风疾,隔岸相追计已迟。
一夜春风,吹绿千里沃野。《春信》的速度岂是马蹄可比拟的?
盼春天来,春天真的来了,却又担心红杏出墙。好一个叶公好龙:
新开小径入园斜,且引春风到我家。又恐花开出墙去,更移修竹补篱笆。
读下面这首《五律•黄昏月亮湾》,真象赏一幅画,且画外还有音:
雨过风添爽,云闲月未高。莺啼汀上柳,雾笼水边桥。
野蓼藏曲径,渔灯照晚桡。禾塘清浅处,蛙鼓正欢敲。
江南水乡的春天让人既饱眼福,也饱耳福。
春雨虽能“润物细无声”,但受春雨滋润的花枝却耐不得“寂寞”,愣把春光给泄露出来:
岭上云开雨脚停,园乔堤柳各添青。枝头忽听花痕响,泄出春光是此声。
正是:才闻蛙鼓敲,又听花痕响。让我们又饱了一次耳福。
此外,记游漓江的“一船划破千波碧,众岫堆成万古青”和描写春兴的“连朝山貌因云秀,一夜溪身得雨肥”等诗句,似乎也得了前朝诗人的神韵。说到游漓江,华夏网重磅写手乐飞兄最近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游记,相信网友们已读。笔者读后,感慨万端。惜无文采,只好故伎重演,抄他人诗一首跟贴:
扑面奇峰叠嶂来,船行碧水画屏开。山灵为媚游人意,故遣烟云绕半腮。
刘三姐的家乡的确美不胜收。此诗与乐兄佳文对照来读,可谓相得益彰。望乐兄增加些少耗体力的室外活动,吸天地之灵气,定可战胜恶疾。
有一位隐居山间的诗人,不仅来访客人别致,收到的“礼物”也新颖得很:
春雨多情点绿苔,微风几扣湿窗开。闲云也似登门客,送个青山作礼来。
此“礼物”虽有点望梅止渴的味道,但与花篮底下的“文章”比起来(参见第二篇《世相万花筒》),纵使画饼,吃到肚子里也让人觉得放心踏实得多。
无独有偶。下面这首《新竹》则道出了另一位诗人的隐逸情怀:
惬意春风款款摇,绿云新涨半山腰。从今不作居无叹,日傍浓阴试紫箫。
记得文革中语文课所学,不是毛选,就是毛诗。当老师讲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时,把这个封建士大夫狠批一番:逃避火热的现实斗争,寻求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想不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还有人仿效这种“颓废”之举。当然,若为了躲避环境污染,则另当别论。
初春也是诗人《试笔》的好季节:
春风带电到江南,击活溪流击醒山。闪闪繁花初点亮,毛毛细雨半吹干。
诗心渐暖飞窗外,灵感微麻颤笔端。梦片情丝皆导体,书生自笑绝缘难。
梦片情丝不仅是导体,简直是超导体。就别想“绝缘”了吧,您呐!
还有位诗人用望远镜观湖中荷花,观花虽真切,却闻不到荷花的清香,不无遗憾:
绿水眉前漾,红芳眼底开。纵堪移影近,无计曳香来。
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真能造出“千里鼻”来?
读下面这首《立秋》,眼前又呈现一幅初秋画图:
淡入江天初放晴,衔山新月引风清,绵岸芦花听潮晚,一行离雁入丹青。
能吟出此诗的人,必是丹青好手。诗里画,画中诗。让人不知置身于诗中还是画里。
历来咏枫之作无数。且看今日诗人眼中的枫:
换却青衫何所求,霜襟染作一山秋。丹心欲共斜阳醉,嫁与西风不说愁。
人过中年恰如节序之值秋。难得的是一付平和心态。
有位诗人游峨眉山后,下得山来。想到家里灯下的妻儿,欲用“吟袖”和“诗囊”把峨眉的风光“邮寄”回去:
揖别禅关意未休,钟声依旧在云头。俯听霜叶来幽涧,回看寒波挂玉楼。
吟袖广收千点雨,诗囊远括一山秋。莫教灯下妻儿待,裁就风光万里邮。
当然,最好是一家人一起出游。至少也可省下一大笔“邮资”。
乘火车沿鹰厦线的《入闽途中》,有位诗人记下了一路的所见所闻:
报道鹰潭过,方音渐费猜,武夷青北去,闽水碧东来。
橙橘迎风醉,油茶向日开。荡胸迎海气,万里净无埃。
人道福建方言比鸟语还难懂,可见不假。但福建的秀丽风光也是独一无二的。
到了福建,渔家生活当然应该体验一番:
蟹肥时节小村行,渔女停桡带笑迎。忆昔风澜曾打梦,谈今科技倍关情。
网箱养殖鱼能牧,藻带栽培浪可耕。赶海人归天已暮,持螯把盏听潮生。
既“能牧”,又“可耕”,“农林牧副渔”全了。而“渔女”之“忆昔风澜”,莫不是想起了《海岛女民兵》的年代?今天的台湾海峡虽然天堑犹在,但“黑风”已变成了清风,恐怕连麦贤得烈士也有些后悔吧?世事如棋,一点不假(如此解读此律,的确有些牵强附会)。
西洋景也一样能让诗人得句。可见国粹并非只适宜东土气候,亦可“移植嫁接”西方。请读《游格林威治天文台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留影得句》:
红叶如花醉万重,寻诗人没暮烟中。翻身我立天球脊,一脚凌西一脚东。
巧借格林威治的特殊地理位置,吟出“一脚凌西一脚东”的大气概。
若乘飞机上天空,特别是驾驶飞机翱翔于蓝天之上,其气概又不一样。下面这调《水龙吟•黄昏飞越十八陵》就是一例:
白云高处生涯,红尘万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轮居左,月轮居右。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便消磨万古,今朝任我,乱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间无物,小尘寰,地衣微皱。就中唯见,百川如网,乱山如豆。千古难移,一青未了,是谁功咎。正人间、万丈苍茫落照,下昭陵后。
“日轮居左,月轮居右。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地衣微皱。百川如网,乱山如豆”。这样的视野,若无飞行员的亲身经历,纵使集李白苏轼的才情于一身,也无论如何想象不出。
□ 寄自法国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行者. on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35 pm, 总计第 1 次编辑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34 pm 发表主题: ZT马失途"七篇"之七:瓶酒酿新诗味长——寻常细微处 |
|
|
马失途:瓶酒酿新诗味长——寻常细微处
•马失途•
描写日常生活,最见诗笔的细腻。
先请读《清平乐•防汛周年偶忆》:
鞋沾露草,竹杖沿堤捣。迎面电光三两道,笑问对方“番号”。
风吹月逆云行,潮头仿佛持平。忽听指挥车报,洪峰已过江陵。
上面这调《清平乐》也让笔者忆起七十年代初自己的一段防汛经历。大约十人一班,象大雁一样排成一行,从迎水面一直排到背水面的堤角。每人一根竹杖或木棍,夜间加一盏马灯或电筒。用竹杖沿堤不断捣动,以防渗流水被草皮遮住。巡视到与邻单位交界处打转,再往回巡视,如此反复。碰到邻单位的人,交换一下水情,也有人说几句俏皮话,以解夜间之乏。
《农家小院》里,诗人的诗思聚焦于猫扑蝴蝶的动作:
一垄小葱三垄瓜,葡萄上架蔓轻爬。猫娃篱下迷蝴蝶,扑落初开豆角花。
房前房后,种瓜种豆。好惬意的生活!却有猫咪也“招蜂惹蝶”,实在可“恶”!
猫咪虽有趣,狗娃则更好玩。下面这首《忆儿时狗伴阿黄》也让笔者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
哨令催飞草未凋,银铃细雨故园桥。而今多少童年梦,总在阿黄尾上摇。
不仅有阿黄,还有阿白、阿黑、阿灰。雪中追兔,煞是好玩!唉,俱往矣……
狗伴使人记忆犹新,童年的小伙伴更令人难忘。不知看官读了下面这调《鹧鸪天•寄儿时好友》后有何感慨?
记得窗前槐树吗?几回树下过家家。泥巴盘子泥巴碗,塑料摇车塑料娃。
儿时梦,散如沙,争知转瞬即天涯。老房拆了树还在,一到夏天开白花。
这与唐人“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有相同的意境。难能可贵的是,全由口语入诗,却毫不减诗味。
偷也是一种“职业”,尊称为“梁上君子”。专指翻墙走壁入室谋勾当之辈。下面这首《偷瓜》中的几伙小谗猫就该称作“田间君子”了。当年上山下乡知青中有“劣迹”者,对此生活应不陌生:
七月瓜香十里飘,诱来几伙小谗猫。青纱帐里分兵力,调虎离山第一招。
第一招若不灵,后面还有三十五计呢。总之,贫下中农的瓜非偷到不可。
夜宿友人的豆腐房,诗人为我们也磨出了一盘新香的好“豆腐”:
初落鸡声月尚高,起身惯早不辞劳。转山老磨倾银瀑,煮海大锅腾玉涛。
欲净糟渣勤压柄,为存方正稳操刀。小村霞映炊烟起,车送新香走一遭。
中间两联把制豆腐的全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虽夸张,但有理。据说西方营养学家们曾长期困惑不解:不喝奶少吃肉的古代中国人为何聪明(四大发明为证)?殊知蛋白质乃大脑发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后来终于弄清楚:原来大豆饱含蛋白,而中国人爱吃豆腐。
豆腐房老板能“煮海”,“山坡上放羊”的闲翁还能“煮星”。不信?请读小曲《山坡羊?闲翁》:
风中漫步,花前闲赋,退休移往村边住。钓白鱼,种青蔬,逍遥懒问春行处。喜在流溪听乐符,云,不用租;星,随便煮。
好一个时间上和精神上的百万富翁!只是,星虽煮了一锅,却疗不得饥,还得上市场购买“人间烟火”。请读续曲《山坡羊•采购》:
无心闲逛,先听情况,打折还剩葱和酱。买生姜,购熟肠,一瓶白酒纯粮酿。全部拿来公秤量,芹,多半两;瓜,少二两。
少二两瓜,却多半两芹,也算是“堤外损失堤内补”。只是补得不到位,未扯平。其实,短斤少两还在其次,最怕的是水货。如今假货充斥,且“打假”成了“假打”,不知何时才能动“真”格的?
二零零六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无缘入围。但超级球迷们也分成数派,分别为昔日的“八国联军”呐喊助威。连电视解说员也得意忘形,声嘶力竭:
忍看烽烟遍地生,英雄报国守空城。可怜多少凌云志,尽作屏前呐喊声。
可怜没冲出亚洲的“国脚”们也改换角色,当了荧屏前的拉拉队,为他人作嫁衣裳。
对足球赛乃至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比赛,十三亿人思想并不统一。有人凌晨三点起来看世界杯,有人却觉得类似耍猴。可谓见仁见智。请读《七绝•看球》:
进场方知类耍猴,蝉联国脚高俅。同胞多少需温饱,踢去争来是个球。
突然想起山东军阀韩复榘的一件轶事。三十年代某日,省主席莅临篮球决赛。赛事进行中就斥责组织者贪污了比赛费用:为何仅买一只球让十个人争来抢去?为何不买十只,每位球员发一个?
窃以为,提高应以普及为前提,才能避免“峣峣者易折”。而增强人民体质应是体育运动的唯一宗旨。奖牌要争取,但不可强求,更不能花巨资搞“面子工程”。与其栽些装饰门面的“路边花”,不如增加点教育投资,让贫困生父母少卖点血,也是善事一桩。十多亿人口的印度,奥运会与金牌无缘,不也照样经济起飞?
老年人可不管什么世界杯欧洲杯。清晨第一课:公园晨练,雷打不动:
九尺红绸腰上扎,轻歌曼舞似十八。老哥对面凝眸看,可是当年那小丫?
老哥的眼力还不错,认出了当年那小丫。昔年“二0三”首长也是从万马军中慧眼识出一小丫来,演绎出一段缠绵故事。公园晨练,看来也能练出好戏来。
《七绝•祖孙乐》让笔者也跟着美美地享受了一下天伦之乐。不知有把年纪的看官是否有此同感?
两岁孙娃头戴盔,挥枪戏把老翁追。爷爷中弹朝天仰,一日牺牲好几回。
同龄人中早婚早育者怕已“牺牲”无数次了吧?笔者当年响应党的号召,晚婚晚育,不知能否等到“一日牺牲好几回”的那一天?
下面这首《城居杂咏》绘出城市生活一景:
日暖晾衫天,小巷丽如绣。云暗雨忽来,窗窗出素手。
还别说,扯起了万国旗的小巷还真别具风味。比起如今什么什么一条街来,要自然潇洒得多。但为何窗窗伸出的都是“素手”?可见居家生活仍是“半边天”操劳的多。雨来了,要淋湿晾在窗外的衣服。而爷们却“稳如泰山”,照打麻将、照看电视不误。
读下面这调《浣溪沙•停电纳凉》,感觉今天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不少。二十多年前,纳凉与停电无关:
竹凳藤床次第排,黄昏泼水半边街。闲摇蒲扇斗诙谐。
何处临风吹玉管,几家掌火碰牙牌。逐萤伢子不穿鞋。
在长江沿岸任一火炉城市居住过的人或读过池莉小说的读者,对此街景应该不会陌生。
人生有得意的日子,也有扫兴的时刻。日夜兼程赶回家,却吃了闭门羹,家人已去西湖。还有比此更令人扫兴的吗?
千里车兼日夜程,到家先吃闭门羹。西湖此际知何处?央遣黄鹂报一声。
没有飞鸽传书,只好央求黄鹂报信了。家人间也捉“迷藏”,大概是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吧?
“五四”以来,国学大师们常争论“全盘西化”“中体西用”“洋为中用”等等等等。殊不知洋人也能“中为西用”。请读《七绝•观洋人唱京剧》:
鹰鼻峨冠百啭腔,金丝粉墨唱红妆。梨园几派风流蕴,却让夷娘泣断肠。
当年看加拿大留学生大山夷爷说相声,觉得洋人说相声,真是“洋相”出尽。夷娘唱京剧,趣味应更进一层吧?
上下班挤车曾经是中国的一道“城市风景线”。三十岁以上的人(词中的躬背童儿)应该还有印象:
每到晨昏总误差,悠悠晃晃任喧哗。贴身男女粘如饼,躬背童儿团作虾。
咻喘喘,脚酸麻,停车一震尽呲牙。司机回首频呼唤,挤挤后门能上仨。
所幸,这道风景线如今已消失或“稀贵”了。
现如今城市交通发展了,一部分人还购置了私车。但自行车仍是普罗大众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虽然比不上“宝马皇冠”的豪华舒适,但自有自行车的好处。而且这些好处是不能与坐汽车者分享的:
长街十里柳阴笼,又放单车驰晓风。一座独占无挤让,两轮自转享轻松。
纵逢路塞犹能绕,偶遇灯红或可冲。宝马皇冠休比附,能知足即乐融融。
如今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荷兰,自行车也成了短程交通工具。只是国人爱面子,争相比着买汽车,宁愿堵在蠕动的长龙中吸废气。当然,骑自行车的好处也不可过分夸大。路塞时绕一绕还可以,红灯还是不闯为妙。切莫为交警们的“创收”作贡献。
最后介绍一首山歌。山歌当然不大遵守格律,但生活情趣或许更浓:
清早牵牛去犁田,犁田犁到田中间。见妹打伞田边过,黄牛少挨几多鞭!
犁田大哥的眼球被吸引住,嘴角大概还挂着哈利子。而路过的菁妹也没受什么损失,至多身上被扫描的部位提高点温度而已。倒是老黄牛受益最多。
□ 寄自法国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38 pm 发表主题: ZT马失途"七篇"之一(TBD) |
|
|
TBD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39 pm 发表主题: ZT马失途"七篇"之二(TBD) |
|
|
TBD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行者.[头陀] .行者.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21 帖子: 987 来自: 北满
|
发表于: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2:39 pm 发表主题: ZT马失途"七篇"之三(TBD) |
|
|
TBD _________________ 诗坛工匠: 行者无疆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