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沈河:回答杨雄诗歌写作的几个问题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酷我诗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杨继晖[浙东杨雄]
杨继晖作品集

六品通判
(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六品通判<BR>(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注册时间: 2005-01-06
帖子: 117

帖子发表于: 星期四 七月 05, 2007 2:40 am    发表主题: 沈河:回答杨雄诗歌写作的几个问题 引用并回复

提问:杨雄
回答:沈河
时间:2007年6月
地点:沈河在新浪网博客:在闽中

杨雄:一年前,你提出了“生态诗歌”,我注意到,现在你的诗歌对象中还有很多是关于福建当地的自然、人文的。能否以现在的目光,重新定位或诠释当初的概念?

沈河:我从事的是林业工作,而林业工作的重点就是生态建设和保护。“我思故我在”。笛卡儿的这句名言已被视为现代诗人奉为金科玉律。我生活在闽中,到处是山,山中到处是树,树下是一条条清澈、闪亮的小溪流。对于很多人来说,所看到的只是嫩叶成簇和山花烂漫,对于里面的蠢蠢欲动不会过多地注意。正好我从事的是林业工作,由于职业习惯,不仅仅呆在山外眺望深山,还要深入进去,走上弯曲的山路,近距离传到耳边的还有飞刀乱斧的声响和鸟兽被惊吓的啼鸣,见识了坡地上吞噬草木的山火,目睹绿色被翻开后漫起的土尘和裸露的石块。特别我把家安在青印溪岸边之后,体会就更深了,青印溪就像大地上的睛雨表和尺子,可以量测山中的微小变化,若浑浊,说明山上暴露了黄色的伤疤;若水少,说明山中的林木在减少;若鱼死,说明有人往河里倒入工业的毒液。
我创作的视点落在三个地方,都在闽中,一是出生地的香林村,二是居住的青印溪,三是与职业有关的山中。与香林村接近,主要关注农业和农民的命运,挖掘童年的记忆;与青印溪接近,试图进入城乡结合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看生命如青印溪流淌的行程;与山中接近,站在林业的角度,在所处的位置去创作生态诗歌。
我个人认为的“生态诗歌”,是指在生命和生存的体验中要有“生态成份”的进入,也可以说在所处的位置散发隐隐约约的体温和夜深人静时血液的流动,这种体温和流动与生态有关。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在世间多考虑生存环境的是否安逸和利益分配的多少,对于周边发生的变化往往熟视无睹,缺少的是投向自然界的视角和进入事物内部的那一瞥锐利的目光。

杨雄:读了你的2006年诗歌精选,村庄,成了一道特别清新的风景,一种强烈的亲切感扑面而来。不知是童年的成长,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让你如此坚决地挑选了这类题材?

沈河:是的,你说的村庄,对我来说就是我的出生地——香林村。从童年、少年至青年初期的十几年当中,我与那里的草木一同生长,由于沉潜很深,那里许多东西成为我宝贵的写作资源,并且难于用完。为此,对那里的草木留下我的珍爱,它成了诗歌出发的起点。因为那里熟悉,那里居住我的亲人,所写的诗自然形在一道亲切的波纹。
我离开那里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实中的人和事变得模糊,而记忆中的人和事在夜深人静时显得格外活跃,一次又一次撞击我的心扉,不得不拿起笔,记下,成了诗,我才会平静。这一切,我找到旁证。奥登说:成为诗人的必要条件,最好生在农村,如不幸生在都市,必须尽量到山野、海滨去视察自然的生态,学习自然的色彩和韵律。巴金在写给《收获》杂志的一封信中说:我的人生有很多的十年,童年的十年,青年的十年,中年的十年……,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十年间发生的事我都印象模糊了,而童年的十年间却记忆犹新呢?……人生最值得回忆,印象最深刻,最能让你回到从前的岁月的是童年生活。

杨雄:我们常说,笔名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学趣味、性格特点或审美取向,你是一直使用真名写作的?

沈河:错了,沈河才是我的笔名,应该说我一直使用笔名写作的。我的真名叫赖仕嶂,只有少数人知道沈河与赖仕嶂是同一人。这不奇怪,沈河在诗上飞,赖仕嶂在生活里走。沈河,是我读大学时起的笔名,也就是说我从那时开始写诗。沈,是我所在尤溪县的别称,喻为是这里的一条名不见状的小溪,静静地流着,没有半点声张的野心,对于我的生活和诗写也是这样的。

杨雄:可以这么说,从事林业工作,对你诗歌眼界的开阔,是起到了开拓作用的。能否从诗歌的角度,回过头来谈谈日常工作、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些瞬间。这个话题或许太八卦了,但也是在阅读你的诗歌后,希望有所了解的一个层面?

沈河:曾认为当时选择农林大学林业专业是错误的,没能到离家更远、视野更开阔的地方工作。想多了,觉得已形成结果的埋怨是毫无用处的。值得庆幸的是找到展现学识的地方,这地方就是我所在的尤溪县。尤溪县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48个林业重点县之一,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我出入丘陵里,四面是山,表面上我的视线无法抵达远处,但在山中居住,与一草一木相处久了,慢慢地打开了眼界,得到很多的景象进入了我的诗歌。
我平常地度过每一天,此时此刻,此时此地,如今能感动我的人、事和物已经不多,我不追查何因。在世间绝对有很多感动的瞬间,只是我的心灵不知不觉地蒙上一层灰尘。从1999年开始,不是事物感动了我才进入诗写状态。但我不反对感动,感动在诗中的存在是必要的,但不能煽情,用生活的细节触及到人的最深处,估计就在心灵的位置。俄国诗人勃留索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随着时间而流动的。诗歌截取的只是无数感情和不断进行着事件的某些瞬间和场面。”我看重就是瞬间、场面。在行走中,思考时,出现了灵感,也许是一个意象、一个诗题或者是一句诗,来得极其短暂。有了感觉,我就进入了诗写状态。
不必过份追求新的、尚未存在的事象和词语组合,而应当在构思上下功夫。掀掉各种各样的伪蚀,把事物擦拭,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所蕴含的哲理。我更看重心情观照后的细节,如果找到一个好的细节,一首诗可以完成一大半了。诗歌中的细节很重要,要学会用细节讲话。诗歌的细节用得好,比起空洞的抒情和思考要强一百倍,就会得到一种写诗的洞察力。

杨雄:你创作至今,哪些作品是比较能代表你的创作水准的,或者说,你自己最喜欢的有哪些?

沈河:我不知哪些作品能代表我的创作水准的,自觉得都写得不好,被人认可的诗歌有这些:《小鸟走得轻》、《水的位置不能空着》、《微风扫过青印溪》、《一堆口径8厘米的松木》、《一堆口径8厘米的松木》、《听》、《麻楝树》、《空不出位置》、《那边亮,这边暗》、《地址》、《香林村》、《春夏秋冬集于一身》、《我所能做的……》、《拥有》、《午夜》、《行走在周庄的傍晚里》、《空酒瓶》、《草》、《古渡口》等。

杨雄:我觉得你的部分作品应该是纳入乡土范畴的。不知道在你的创作过程中,哪些诗人对你产生过影响?

沈河:很多诗人值得我学习的,对我的诗歌创作起到潜移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喜欢《诗经》,特别里面的诗所采用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三者灵活而巧妙地交织起来,做到不露痕迹,自然天成,使人回味无穷。“兴”和“赋”和“比”都不同,朱熹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我受益多多,尤其学到“兴”的使用,使意象获得了独立性,也就获得了无可比拟的丰富性。
还喜欢王维,是因为他在诗歌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融合的努力,造就我的诗所选取的自然性语言,远离市声,与大自然靠近并进入它们的内部,倾听它们的话语。
还喜欢米沃什,他说“在我的作品中,我首先试图叙述引起我怜悯的事物的重要性,当然是从尊敬、虔诚、热爱的意义谈论怜悯的。我看重这一点。确定一片面包、一把刀子的存在同样是一种怜悯的。我所谈论的怜悯,是对于存在的事物的怜悯。”给了我看待怜悯事物的视角。还有他的言说方式、他的宁静心怀也值得我学习的。
还喜欢加里.斯奈德,他在诗中把禅与道和儒相结合,道提供了对自然界的尊崇,而儒家强调社会组织对保证人与天协调所负的责任。让我知道除了个人顿悟和爱惜一草一木之外,让我的诗歌使利益至上的社会现出人性,寻找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免导致生态毁灭。

杨雄:你诗歌的语言很丰富,而语言是天生的。你的作品跟激愤无关,平淡中自有趣味,请简单谈一下语言、情绪和控制之间的关系。

沈河:我认为诗歌语言是这样的:是求新的、准确的、沉静的、简练的、丰富的,又是生动明亮、富有张力的,反对过度松散的散文化,反对过度偷懒的概念化,反对过度贫乏的粗俗化和过度拼凑的随意化。因为我看重细节的力量,当然这些细节经过了朴素平静的心情所照亮的那部分,就不会试图借助华丽词藻的喧闹以显得似乎铿锵有力,不会这么多浓装艳抹的形容词来削弱诗歌的影响和感染力。诗应该是质朴、直爽的,不在感情上摇曳不定。
在当下的诗歌写作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口水诗,在抄写日常生活中低级下流的语言,既不美,又脏了读者的眼睛;二是非常像诗,以芜杂、晦涩的语言入诗,建一个非常玄虚的世界,叫人透不出气来,不知所云。这两类诗,都不是我喜欢的。我追求质朴、简洁的语言和沉静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直抵生活的内层,写出独特的生命体验。博尔赫斯在晚年时曾经说过,他不明白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为什么在诗歌当中追求眩目和装饰,等到晚年增长时,才明白质朴、坦白才是诗歌最吸引人的境界。

杨雄:在博客里,你以“向下”来表述个人诗观。很明显,这里的“向下”绝不是简单的方向或者视角,可以感觉到其间与“生态”存在相当的关联。也许可以略带夸张的说:向下的每一次创作,都如同一次在生活的厚重中使语言怀孕、直到分娩的过程。请试着梳理“向下”这个诗观是如何产生、发展并对你的诗歌创作带来哪些变化的?

沈河:“向下,是我诗歌内在的走向,与下面的事物结盟,从中获得灵魂的高度。……”这一诗观的提出是相当偶然的。一是出自于我所处在的位置,一直生活在“下面”,只能关注身边的事物;二是出自我诗写的对象,因为多写故乡、土地、植物的根、小人物、伤疤。
诗人、诗评家格式指出:“下面与上面相对。上面是规定性的,程序化的,外强中干的,只涉及存在的表象;下面是踏实的,是活化的,是有根的,才触及存在的真相。上面是文化的,下面是生命的。”我从中得到了诗写的信心。我的创作要指向土地、地下的根和蚂蚁、地面的树和草、地上的底层群体和鸟兽。这一切都在“向下”中进行,“向下” 是对大地的躬亲与合作,直指一种疼痛的弯曲,如同在突如其来的病痛中无意识地弯下身子;“向下”是对泥土深处的照亮,引领它们慢慢地走过;对地面人和事的体察和怜悯,收起他们的热受,释放他们的仇恨,洗刷地面的肮脏,击破地面的腐朽。

杨雄:在你的作品中频频出现一个地名:青印溪。我现在知道这是你正在居住的地方了。是否可以说,这个地方就是你目前“向下”的内在或写作的主要指向呢?

沈河:确实在我的诗中常出现了“青印溪”这个词。青印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存在很久,长久被我忽略。2001年,我把家安在青印溪的岸边,它仍然存在着,到了2003年9月才与它相遇。我常沉溺在岸边,不分早晚,眼睛在望,耳朵在听,鼻子在嗅,脑子在思考,心灵在飞翔。一旦被发现,一旦在精神上清除了遮闭和黑暗,我便获得了一个灵视的世界,有了第一组写青印溪的诗歌:《静与动之间的青印溪(组诗)》,被“诗家园”列为《'03中国网帖诗歌20家》。青印溪成为我诗中重要的一个词。不能小看这个词,对我的诗写起到定心丸的作用,不仅为我打开诗性的空间,而且确定了我诗歌内在的走向:向下,与下面的事物接盟。
其实,青印溪就是青印溪本身,我只是借助它进行种种思考、冥想,甚至是在虚构。它的流淌告示我不能把的诗歌停留在一个地方,我已经说过它只是我的一个视点,如果说我的诗歌是飞翔的“白鹇”的话,那么白鹇的土地就是“青印溪”。

杨雄:采访的最后,请简单介绍一下“三明诗群”?

沈河:三明诗群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学群落,兴起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大浪潮”,已有30余年,经历了拓荒、结社、沉潜和上网等四个阶段。生于三明市或者在三明市生活的诗人都是三明诗群的成员,不求诗歌理念的统一,坚持各自创作的个性。范方去世后,昌政成为三明诗群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下,三明诗群逐渐壮大,他们的诗歌借用《诗三明》这个平台和《三明日报》这张报纸走出了三明。
2002年,橡树(叶来)、沈河和昌政创办了《诗三明》诗歌论坛,成了“三明诗群”为主体参与的诗歌论坛,是一种默默起作用的快速阅读和交流的平台。这个论坛的宗旨是:“以“三明诗群”的写作群体为主,广交天下诗友,共品诗化人生;以真诚的态度进行汉语诗歌写作,以广阔的胸怀包容各种风格,以热情和温馨营造交流氛围。提倡率真、互动、健康、诚挚、向上的写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论坛创办几年来,已编印《诗三明年度诗选》四集,每年重点推出了三位富有实力的青年诗人。
《诗三明》诗歌论坛促进了诗文创作。三明诗群一些很久没写诗的重新写了,一些诗人如沈河、叶来、巫嘎(陈小三)、马兆印、聂书专、张广福、阿满、南方、离开、陈彦舟,等等,因为网络交流而改进了诗风。三明诗群进入了又一个创作的活跃期,作品多次在外地论坛、杂志集体展出,昌政、沈河、陈小三、鬼叔中、卢辉、斯平、赖微、张广福、零度(阿满)、雷贵优、张漫青、马兆印、聂书专、萧龙、温陵子、范尚秀、但影、高漳、南方、罗唐生、离开、卓子、黄兴烽、上官灿亮等人的诗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潮》、《诗林》、《诗歌月刊》、《绿风》、《扬子江》等报刊上发表或在全国诗赛中获奖;橡树(叶来)、沈河、巫嘎(陈小三)、卢辉、离开、黄兴烽的诗作选入全国年度诗歌选本,这些诗,大多首发在《诗三明》诗歌论坛。期间,出版的诗集有:沈河的《也是一种飞翔》和《水向沈河流来》、卢辉的《红色的碎片》、陈小三的《交谊舞》、南方的《重蹈覆辙》、郭翔的《回家》、马兆印的《在铁路上写诗》和《内心的瓷》、邓祖光编著的《沙县现代诗选》、罗唐生的《乡村:1968——1978》、华晓春的《天上的池塘》的《模似一朵桃花的盛开》、连占斗的《田野的钥匙》、陈彦舟的《逃离城市》和《纯洁,孵在心窝里》、林荣发和林春发的诗合集《裂变》等。
从“大浪潮”到“诗三明”,从区域自守到网络互动,三明诗群在发展,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快速发展。
_________________
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ys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帖子发表于: 星期四 七月 05, 2007 7:04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提问精当, 回答内容详实。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Blog(博客)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二品总督总管<BR>(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帖子发表于: 星期四 七月 05, 2007 4:42 p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先谢谢杨雄和沈河先生,回头再仔细读。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Blog(博客) MSN Messenger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二品总督总管<BR>(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帖子发表于: 星期四 七月 05, 2007 5:20 p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可以看出,杨雄先生对沈河先生的诗歌有相当的了解,提出了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沈河先生的这篇答问有独特的参考价值,值得仔细品味。如下面一段:

沈河:我认为诗歌语言是这样的:是求新的、准确的、沉静的、简练的、丰富的,又是生动明亮、富有张力的,反对过度松散的散文化,反对过度偷懒的概念化,反对过度贫乏的粗俗化和过度拼凑的随意化。因为我看重细节的力量,当然这些细节经过了朴素平静的心情所照亮的那部分,就不会试图借助华丽词藻的喧闹以显得似乎铿锵有力,不会这么多浓装艳抹的形容词来削弱诗歌的影响和感染力。诗应该是质朴、直爽的,不在感情上摇曳不定。
在当下的诗歌写作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口水诗,在抄写日常生活中低级下流的语言,既不美,又脏了读者的眼睛;二是非常像诗,以芜杂、晦涩的语言入诗,建一个非常玄虚的世界,叫人透不出气来,不知所云。这两类诗,都不是我喜欢的。我追求质朴、简洁的语言和沉静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直抵生活的内层,写出独特的生命体验。博尔赫斯在晚年时曾经说过,他不明白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为什么在诗歌当中追求眩目和装饰,等到晚年增长时,才明白质朴、坦白才是诗歌最吸引人的境界。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Blog(博客) MSN Messenger
何均[我还没有昵称]
何均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06-19
帖子: 973
来自: 中国四川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七月 07, 2007 5:31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值得好好学习。
_________________
何均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空灵部落[最后的酋长]
空灵部落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三品按察使<BR>(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5
帖子: 747
来自: 中国恐龙之乡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七月 07, 2007 8:01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在《诗三明》读了不少沈河的诗,特别喜欢的就是关于青印溪的诗作!~问好老朋友!`
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酋长:空灵部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6654230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温东华[FAFAFA]
温东华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二品总督<BR>(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6-03-30
帖子: 1081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七月 14, 2007 9:24 p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跟激愤无关,平淡中自有趣味



同样看法。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Blog(博客)
末梵[...]
末梵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二品总督<BR>(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4-08-28
帖子: 1316
来自: 北京

帖子发表于: 星期三 八月 01, 2007 6:50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Smile


-------------------

杨雄:采访的最后,请简单介绍一下“三明诗群”?

沈河:三明诗群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学群落,兴起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大浪潮”,已有30余年,经历了拓荒、结社、沉潜和上网等四个阶段。生于三明市或者在三明市生活的诗人都是三明诗群的成员,不求诗歌理念的统一,坚持各自创作的个性。范方去世后,昌政成为三明诗群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下,三明诗群逐渐壮大,他们的诗歌借用《诗三明》这个平台和《三明日报》这张报纸走出了三明。
2002年,橡树(叶来)、沈河和昌政创办了《诗三明》诗歌论坛,成了“三明诗群”为主体参与的诗歌论坛,是一种默默起作用的快速阅读和交流的平台。这个论坛的宗旨是:“以“三明诗群”的写作群体为主,广交天下诗友,共品诗化人生;以真诚的态度进行汉语诗歌写作,以广阔的胸怀包容各种风格,以热情和温馨营造交流氛围。提倡率真、互动、健康、诚挚、向上的写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论坛创办几年来,已编印《诗三明年度诗选》四集,每年重点推出了三位富有实力的青年诗人。
《诗三明》诗歌论坛促进了诗文创作。三明诗群一些很久没写诗的重新写了,一些诗人如沈河、叶来、巫嘎(陈小三)、马兆印、聂书专、张广福、阿满、南方、离开、陈彦舟,等等,因为网络交流而改进了诗风。三明诗群进入了又一个创作的活跃期,作品多次在外地论坛、杂志集体展出,昌政、沈河、陈小三、鬼叔中、卢辉、斯平、赖微、张广福、零度(阿满)、雷贵优、张漫青、马兆印、聂书专、萧龙、温陵子、范尚秀、但影、高漳、南方、罗唐生、离开、卓子、黄兴烽、上官灿亮等人的诗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潮》、《诗林》、《诗歌月刊》、《绿风》、《扬子江》等报刊上发表或在全国诗赛中获奖;橡树(叶来)、沈河、巫嘎(陈小三)、卢辉、离开、黄兴烽的诗作选入全国年度诗歌选本,这些诗,大多首发在《诗三明》诗歌论坛。期间,出版的诗集有:沈河的《也是一种飞翔》和《水向沈河流来》、卢辉的《红色的碎片》、陈小三的《交谊舞》、南方的《重蹈覆辙》、郭翔的《回家》、马兆印的《在铁路上写诗》和《内心的瓷》、邓祖光编著的《沙县现代诗选》、罗唐生的《乡村:1968——1978》、华晓春的《天上的池塘》的《模似一朵桃花的盛开》、连占斗的《田野的钥匙》、陈彦舟的《逃离城市》和《纯洁,孵在心窝里》、林荣发和林春发的诗合集《裂变》等。
从“大浪潮”到“诗三明”,从区域自守到网络互动,三明诗群在发展,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快速发展。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Blog(博客) AIM Address MSN Messenger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酷我诗评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