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三 六月 27, 2007 11:02 am 发表主题: [ZT] 新一代中国理想主义者奔赴非洲 |
|
|
特稿:新一代中国理想主义者奔赴非洲
DWNEWS.COM-- 2007年6月27日15:10:11(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跨过苏丹南部的边界线,就是埃塞俄比亚的小村庄阿索萨,来自中国河北省的农业大学生孙英涛(音译),正在教授当地的以苏丹难民为主的村民,如何在这片贫瘠土地上获得好收成的技术
被借调到埃塞俄比亚发展部的孙英涛,把时间都用在试图识别出当地各种蔬菜的病害,讨论可能的替代用水,论证播种洋葱、辣椒或者其它零散农作物的利弊
已在埃塞俄比亚工作半年的孙英涛是名志愿者,也是中国向埃塞俄比亚派出的由50名年轻志愿者组成的“和平队”中的一员。这个由中国政府设立的援助非洲的新项目,已经进入第二年,志愿者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进驻埃塞俄比亚、塞舌尔和津巴布韦这三个对中国来说其经济重要性十分有限的国家。
基督科学箴言报6月26日发表文章,向美国读者介绍了这批正在非洲寻找自身价值的中国理想主义者。文章介绍说,2006年,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人,为了能进入这个志愿者队伍中,而经历了一场历时三个多月的申请过程,并为此展开竞争。另一名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医院工作的志愿者刘伟说,尽管这支“和平队”的规模现在还很小,但预计这个项目将会进一步扩大。
在2006年举行中国-非洲合作讨论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中国将会在2009年前向非洲派遣300名志愿者,去从事教授中国家禽技术,以及向当地医院介绍中药治疗等工作。基督科学箴言报说,这些中国志愿者的机票是由政府支付的,此外他们每月还能领到一些津贴补助,但其它的花销都由自己支付。
2006年11月1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迎来一批来自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中国官方媒体介绍说,这些青年志愿者将在埃塞俄比亚展开为期一年的计算机、汉语教学、农业技术推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在国际志愿服务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
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有一所名叫丘吉尔中学,在当地颇有声望,不仅升学率高,还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运动员。两个多月前,来自山东的戚峰和武彬彬作为中国首次派出的体育志愿者,来到这所学校分别担任篮球教练和足球教练。
新华社报导说,戚峰和武彬彬在学校里与1000多名十几岁的非洲孩子同吃同住,一起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一起在没有电的夜晚谈天说地。用戚峰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吃苦不少,感受颇多”。
戚峰和武彬彬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学校无法安排宿舍,他们俩只能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全部家当就是一张破旧桌子和两张床垫,连被褥都没有。此外,学校里除了学生餐厅之外,没有可以烧水做饭的地方,渴了只能到自来水管上解渴。
生活上的困难还好克服,但非洲是疾病多发地区,一不小心被某种蚊虫叮咬,轻则生病发烧,重则有生命危险。武彬彬刚到学校不久,左小腿就被“芒果蝇”叮咬,红肿发炎,高烧不退,幸亏有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及时救治,才脱离危险。武彬彬对此并不特别在意。他说,教体育不可能把身体包得严严实实,蚊虫叮咬自然难免。
皮肤黝黑、身体强壮的武彬彬今年35岁,家中有贤惠的妻子和4岁的小女儿。已过而立之年的戚峰原本打算今年结婚,但不想错过这次到非洲支教的机会。他们都毅然放弃了国内舒适的生活,同其他13名中国青年志愿者一起于1月25日踏上了非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当地人民提供无偿服务。(chinesenewsnet.com)
学校给戚峰与武彬彬每周各安排了4节体育课,每天下午带领学生参加训练。学校里设有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板球、田径等各种体育课程,但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由国家各种体育项目协会和俱乐部派来的教练承担教学任务。
武彬彬介绍说,这里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被选拔去参加各种全国性比赛,包括一些国际赛事。最近,他们所在的丘吉尔中学就有几名学生被世界运动会协会选中,前往美国参加田径比赛。戚峰告诉记者,非洲学生对遥远的中国十分好奇,每逢晚上停电时,学生们就会围坐在两位中国老师周围,听他们讲述有关中国的故事,并很天真地表示,希望将来能到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留学深造。
与其他志愿者大部分被安排到条件较好的大学或学院里教授中文或计算机相比,戚峰和武彬彬的工作环境更加艰苦。但他们告诉记者,付出越多,收获越大。通过从事志愿者工作,他们得到了更多锻炼,也开始真正了解非洲大陆。
据报导,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自2002年启动实施以来,共青团中央、商务部已先后选派了202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到老挝、缅甸、泰国、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塞舌尔、圭亚那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2004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成都女孩李艳语到深圳一家知名企业做起了产品设计,月薪3000元的她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而2006年,李艳语毅然辞掉工作,打起背包到非洲做起了没有酬劳的志愿者。这样的选择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放弃了城市的一切。
2006年9月,李艳语辞掉了工作,同另外16名志愿者一起,远离家乡来到了非洲赞比亚中部省的小村Katongola,一下飞机,他们便被当地的环境所震撼了:“一望无际的空旷,整个人好像要被吸干了。”
一个月只有200美元的补助,住的是简陋的房屋,有时两周没有水。李艳语在日记里写道:“尽管我用了一周才基本适应这里的残酷,但还是有措手不及的时候。”刚来不久,她就患上了疟疾,高烧40度、呕吐不止、全身酸痛。她被其他志愿者从村子背到了镇上治疗,这个坚强的女孩来非洲后第一次哭了。
“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汇集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间,他们是来自各大洲各大洋的年轻人,他们冒着可能失去性命的危险去实现人生中的小小愿望,他们并不伟大,但一定了不起。”年轻的李艳语说,她将把做志愿者作为她一生的事业。
基督科学箴言报说,象所有的其它中国志愿者一样,孙英涛只能讲一些英语,但却不会讲当地的阿姆哈拉语。为此,他只能通过大量的肢体语言来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孙英涛对他的项目没有预算,除了他随身携带的一些费用外,或许只能靠借钱了。
在阿索萨工作期间,孙英涛体重掉了10磅,他一边说一边挽起衣袖和裤子指点着,身上一共被咬了188个包。2007年的中国新春佳节,孙英涛是一个过的,除夕时他给分散在埃塞俄比亚各地的志愿者同事,用手机发去短信祝贺中国的新年。
孙英涛说,不过后来他的心情就变得沉重越来,他目睹了当地的贫穷,他说这让自己变成了一个“伤心的人”。但在被问道中国人进入非洲的意图时,孙英涛有些愤怒了。“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想来这里,”他说,“我回答说,我想了解真正的非洲,来为这里的人做些好事。我们都知道非洲很穷并且干旱,我们来自一个是非洲朋友的国家。我们必须要帮助朋友。”
在埃塞俄比亚联邦教育部教授政府官员文秘技巧的刘女士告诉基督科学箴言报说,“我们是得益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新一代人,我们是热情的一代,我们关心这个世界。”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