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希希小子] 迪拜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6-06-07 帖子: 852
|
发表于: 星期四 三月 01, 2007 1:27 am 发表主题: ----倾听"水鸟的声音",----看世界未来 |
|
|
仔细读着何均先生的诗歌,不是眼睛瞥一眼,而是,慢慢的,一个字一个字,轻轻地用嘴唇小声地念着,心中很多复杂的情绪会渐渐地平复下来,在平静中,有一点点音乐会升起来,声音不是很大,也是轻轻的,旋律在耳畔轻盈地飞舞着,你,希望要些什么呢,再慢慢地读这些嘴唇边的文字,然后,你就得到了.
读着他的诗歌,最先想到的名字,是"陶渊明",觉得,那么的相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句子,也起不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它,绝对是你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一种心情",我,读着它的时候,就是如此,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里,在电脑旁边,享受着便捷与辐射的时候,忽然,感到,有了大自然,无限地延伸.
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文化中,能与"陶渊明"接近的,是唐代的"王维",是同样的"山水意境",但是,"王维"比不了"陶渊明","王维"就是一个"山水诗人","山即山,水就是水",而,"陶渊明"不一样,是"中国文人终身追求的人生目标","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文人没有被污染之前唯一拥有的东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中国文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中能够留存的梦想".
曾经,有批评家批评过陶渊明的诗歌,数量少,有接近"口水歌"的嫌疑,但是,没办法,中国诗歌文化,中国百姓以"第一"的姿态,接纳了他,使"陶渊明"这个名字成为一个独特的"坐标".
其实,诗歌本来就没有不变的评判模式,惊叹于"李白",景仰"杜甫",赞赏"李清照",叹息于"辛弃疾",但,无一不是以"心灵"为核心,发自内心,则,无须太多的技巧,如果,失去了"心的感应",技巧也就成了多余的累赘,决不会讨得欢心.
切入文本,我们先来看何均先生的<水鸟的声音>:
水鸟的声音滑进梦想
脚叛离土地
种籽在头上发芽
目光啃噬孤独的背
回到树巢。修筑小木屋
与穿草裙的土著女人
过狩猎日子。水鸟盘旋
翅膀拍打。岩石空鸣
木屋四周的地下水
滋养森林,汇流大海
水鸟的声音响彻远方
路的远方指向大海
土著女人的草裙
长出青草。儿女成群
鱼咬碎天空和飞翔
水鸟的声音滑进梦想
这首诗歌,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诗人使用了一个"具有无限拓展时间,空间功能"的名词"穿草鞋的土著女人",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不是有过"灵光乍现"的瞬间,这个名词,首先把我们的思绪拉到了"美国西部,印第安群落","土著"在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起码,对于"澳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我们都立刻能够勾勒出若干画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第一感性一定是"美国的印第安部落",这是由美国的历史发展,美国的文化给予世界的冲击造成的,"印第安人的血泪史"是后世对于"土著文化"遐想的根源.
有时候,觉得,"美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0多年的建国历史,实在短暂,面积,也不是世界第一,就是这样的状况,却在"文化与艺术"的领域里,能带给全世界以"时间的无限纵深,空间的无限宽广"的一种"心理定势",独有的"土著文化"形成了"时间上的无限延伸"的心理态势,而由好莱坞创造出的"西部",则对人的想象空间进行了改造,"美国西部"对于文学艺术的"空间性"贡献,远远地超过了"中国辽阔的山山水水",大概,中国的山水太秀丽了,反而,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在心理上大气",禁锢了思维的自由,不像美国西部,满目苍凉,"一泻千里"的气势瞬间就能"凝固你的灵魂",如"科幻片的星球移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身在哪里.
全诗写的是一种"原生态"生活,也可以说,对于现代人,就是"梦境",这个梦境,怎样实现的呢,诗人没有大费笔墨,而是,巧妙地使用了两种"感官功能",而这,几乎就是"人之初,即具备的"--听觉和视觉,这是人一开始感知世界就有的要求,是"直观而完备的",对于"心灵",是愉悦的,是一种欣赏,是一种满足.
在诗中,诗人用"水鸟的声音"来赞美大自然,多么美丽的环境,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由天空,现代人都清楚,对于大自然,我们破坏得太多,我们毁灭的,已经让自己麻木不仁,在人类的双手下,还能勉强保存下来的,还有多少呢?我们的耳朵,终日里欣赏高雅音乐,聆听着钢琴,小提琴的激情演奏,不断的迷醉于流行歌曲,跟着空幻的分贝跳动,可是,我们越来越难以听到来自"真正大自然的一声脆响","水鸟的声音"已经与我们相隔了多少"遥远的记忆"?
在"水鸟的声音"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什么,"种籽","树巢","木屋","青草",哪一样,不是我们在心灵深处所渴望的,其实,在现代社会高节奏,"方便面"模式的生活压力下,我们经常会渴望这些,遥想这些离我们越来越模糊的影子,那一片清新,那一种怡然,我们最想在那里坐一下,脑子里一片空白地闭目片刻,听风徐徐地吹过,也许,有母亲的摇篮曲轻轻响起.
而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在今天收获了什么呢?
2006--2007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已经是一个事实,整个欧洲盼望下雪成为梦想,美国倒是下了雪,结果暴雪成灾,莫斯科的冬天最低温度是摄氏0度,对于习惯了极度低温的人们来说,简直是灾难,再看中国,气象学家发出警告:未来20年内,长江流域会越来越干涸,现在,黄河已经基本断流,靠着先进技术,全中国都希望饮用长江水,但是,在人类的"贪婪,肆无忌惮"面前,长江将何去何从?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曾经在<我的祖国>中唱道"一条大河......",然而,在人类的生存面前,真的不希望,"只有一条大河,而且,越来越干涸".
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很容易地听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声"水鸟的鸣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