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李加建[秋夜独行者] 李加建作品集 五品知州 (再努力一把就是四品大员了!)
注册时间: 2005-05-29 帖子: 271 来自: 四川省.自贡市作家协会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14, 2007 10:18 am 发表主题: 《与古人相遇》之八 陆游的铁马冰河与《沈园》之梦 |
|
|
《与古人相遇》之八
陆游的铁马冰河与《沈园》之梦
李加建
荣县大佛寺西侧山腰,有一个小小平台,岩壁上刻有斗大的《啸台》两个大字。一个中年老师正在向一群学生娃娃讲南宋诗人陆游在荣州的事情。老师说,陆游在荣州即今荣县当 的时候,常到这地方仰天长啸,因此这地方叫做啸台。男女娃娃娃们对这个陆游显然不感兴趣,他们东张西望,几个男生互相探问不久将要举办的艺术节会来哪些歌星?他们熟悉一串串歌星和超女的名字,这就是当代最使人亢奋的、最辉煌的文化。这就够了。只有一个戴眼镜的女生问那老师,这“啸”是怎么个“啸”法?当她弄明白所谓古人的“啸”就是今人的“吹口哨”的时候,也就兴味索然地随着男生们很快离开了这里,留下老师为刚才自己的解释发呆:是呀!满腔悲愤的老诗人,怎么竟在这最容易引发故园故国之思的高处,轻佻地吹起口哨来了呢?于是,开始怀疑这个自已一向崇敬的老诗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并由此看到了自已的光明前途,那就是:以“痴呆症与诗的荷尔蒙”为题,写一本学术著作出版,咱也弄个专家学者当当。为了能得到出版社的承认并体现时代精神,这痴呆的病因嘛当然应归因于陆老先生的性压抑,由此进而对当今真正诗人之奇缺作出合理解释,即:上至大学下至娱乐场所有了物质保障,都有安全套发放了,而且互联网上也有了远程作爱的软件和硬件。解放到如此程度,谁还会有压抑?这种进步,对于减少强奸、遏制不良思想、开发潜在资源、提高GDP值都有良好作用……
其实,这个地方并非陆游经常来“啸”才因此得名的;这《啸台》的命名和另外一位叫做孙登的人才有关。这误会可能来自陆老先生《别荣州》一诗中“啸台载酒云生屦”这一句。意思是说他在啸台这个半山腰的平台上喝酒,云朵从他那麻葛编成的鞋子下面飘浮出来。我想,处在他当时的境况,别说吹口哨,恐怕哭都哭不出来、只好喝闷酒了。
正如前面那位未来的专家学者所揣度,陆游这痴呆症,是从年纪很轻的时候就患上了。岳飞坚持抗金,最终被绞死在风波亭那年,陆游已经十六岁。岳飞能武能文,词写得极好,却犯了一个极低级也是最高级的错误,他要收复失地“还我河山”(这四个字至今还刻在釜溪河崖壁上和我们不少人头脑里)。殊不知,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这河山才是“我”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但“河山”是我的,就连你那条小命也是我的呢!既然如此,为了我这朝廷的稳固大计、大局,我怎么割让国土给别人你管得着吗?你凭什么硬要“还‘你’河山”估倒展干帮劲?
岳飞的死,肯定是给少年陆游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经验教训。我们的国学帮他坚定了忠君爱围的立场。高宗换届成孝宗,皇朝体制依然没变。血气方刚的陆游先生继承了岳飞同志对词语的误读,硬要“还‘你’河山”,其结局自当令人耽心。
不过,和岳前辈比起来,陆先生还是幸运的。他曾经当过镇江府和隆兴府的“通判”(进入了“州一级”领导班子)。可他没有体会皇帝意图的德性,一个劲儿叽叽喳喳吼喊着要“还你河山”吵得人烦心,只得将他撤职(没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已该陆先生“谢主隆恩”了!)
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已经四十六岁的陆游离开家乡,来到夔州(今四川奉节)担任通判。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主战派将领王炎任宣抚使时,邀他入幕府襄理军务。 他曾经去抗金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参加过强渡渭水之战和大散关战斗。关于这段时期陆游的生活,有一个有趣的说法:1963年出版的《文史》第二辑中,载有李淡虹先生写的题为《陆游梦游黄河、潼关、太华诗初探》一文,认为陆游在此期间曾奉命化装深入金人控制下的潼关、华山、中条山和崤山一带,戡查地形、刺探军情,为收复中原的战事作出准备。这就是今天军事情报部门干的活了。这类工作保密制度十分严格,所以,这位古代007归来之后,侭管没有带回来一路绯闻艳遇(我想,如果现在拍陆游的电影,会有人这么干的),但那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情,只好在诗中以“梦”的形式再现了。
不久,王炎被朝廷召回,旋被撤职,王、陆诸人的“还‘你’河山”梦也随之破灭!
乾道九年至淳熙元年(公元1173-1174年)陆游“摄知嘉州事”;淳熙元年冬天,被遣到荣州“摄知荣州事”。这相当于一个副职,是要看着一把手的脸色、不断“体会领导意图”去干活的。好在当时荣县这个地方地偏城小、州政府下属单位不多,企业更少,工作甚是清闲,当然,相应地也很少下去检查工作(主要是食品质量)与收集信封的机会,更没有上至发廊下至洗脚房“祝你身体快乐”的忙累。于是,已经五十岁的陆老同志唯一能老有所乐的,便是登山临水了,《啸台》就是他到过的地点之一。根据我们在前面说过的情况,似乎除了报国无门年华已逝的悲哀慨叹之外,就再没什么能打动这颗老人之心了。其实不然。
读过陆游诗词的人,都记得《钗头凤》和唐琬的故事。陆游二十岁时和唐婉结婚,小夫妻情投意合,日子过得美滿和谐,却偏偏为陆母所不容。陆游的妈本是唐婉的姑妈,要下定决心硬折散这对恩爱夫妻驱逐自己的亲侄女,那是非得“狠斗私字一闪念”不可的。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大义灭亲的革命精神!陆老太太要是能多活八百年,我们定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专”队伍中,发现她臂缠红袖章、挺着青水脸、要武要武地光辉形象的。
陆游不得不遵从国学规范,剜出心头肉爱妻唐婉,作一个“群专”精神前辈的孝子。几年后在沈园,他和唐婉与她的现任丈夫赵士程偶然相遇,唐婉让仆人给他送来酒肴,却已经不可能邀他一起三人相聚共饮了。
《钗头凤》这两阕词便由此产生:
“紅酥手,黄滕酒,滿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说,唐婉后来看到了这两阕词后,也和了一阕。之后不多久就死了!
最珍贵的情爱,往往在心底埋得最深。有一些东西的破灭往往使人痛不欲生。也许这轻生的行动能找到一个崇高的依托?已经四十七岁的陆游孤身冒死深入敌后,在近乎自虐的困难与危险中冲淡一点内心的隐痛,此中酸楚,你能体味到么?但我能。
陆游在荣州任上过了短短七十天,写下了三十二首诗词,其中没有一首是写给唐婉的。他已经把她淡忘了吗?《高斋小饮戏作》诗中“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旧梦残”两句隐隐泄露了天机。亲爱的人呵,我在荣州这个偏僻的地方,像被扣在北海牧羊的苏武一样悄悄地老去,但不论在何时、何地,留存着我们相爱记忆的故乡,总是教我梦绕魂牵呵!七十五岁那年,陆游写下了《沈园》二首;八十四岁那年,在几首《春游》七绝中,有一首又将老年的梦引向沈园: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第二年,陆游死了。
在中国,现实总是以N倍的频率与历史共振。这使我们得以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人相遇、相通。1979年春天,当我在离开故乡二十三年之后重新登上公园里的小山,俯瞰当年辉煌而今破败的剧场,她早已迁到重庆。这山坡、这林子、这湖滨的路和湖上的小紅桥,依稀仍旧有她的影子……呵,你曾经渴望过和我重逢吗?
“别去粘补那吋间、那扯破的帆/且让记忆只留下月光下的海岸/天空是我这样明朗,大海是你那样温柔/你送我去追赶一个梦里的春天//别提起那盟誓、那绷断的弦/海上的风暴早已把乐谱吹乱/我无暇回顾、海岸上你是否向我挥舞过头巾?/二十年航行日志,刻在我疤痕斑斑的脸//一个故事似乎已经在波涛间中止/历史无声地接纳了多少沉船/一滴痴情的泪,早已消融进海水的苦涩/哦!又何必再托起整个大海,艰难地相见?”
我不能告诉你们她的名字(到时候你们会知道的,但那也许要等到我死了之后)。她后来嫁给了一个作曲家、我曾经的朋友。如果在沈园,她这位先生对问题的看法和赵士程同志的态度可能会不一样。
顺便说一句,我母亲挺喜欢她。我说的不是那个女高音长唱不衰的“党呵,亲爱的妈妈”;我说的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李加建 on 星期三 七月 11, 2007 9:45 am, 总计第 2 次编辑 |
|
返回页首 |
|
|
简简柔风[桦皮岭童话] 简简柔风作品集 五品知州 (再努力一把就是四品大员了!)
注册时间: 2006-01-07 帖子: 213
|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15, 2007 6:44 am 发表主题: |
|
|
一直欣赏老师的文字,问安! |
|
返回页首 |
|
|
余清眉[清眉] 余清眉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05-14 帖子: 555
|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22, 2007 9:24 pm 发表主题: |
|
|
[img]http://www.dabaoku.net/zhiwu/hua/taohua/014n.jpg
桃花嫣然出篱笑
祝福叔叔
春天来了
哈哈[/img] |
|
返回页首 |
|
|
余清眉[清眉] 余清眉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5-05-14 帖子: 555
|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22, 2007 9:25 pm 发表主题: |
|
|
|
|
返回页首 |
|
|
星子[ANNA] 星子作品集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05 帖子: 13192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五 二月 23, 2007 8:46 am 发表主题: |
|
|
感叹历史,,,触景生情....好文
很自然的描述. 学习 _________________
|
|
返回页首 |
|
|
laoxu[流浪的老许] laoxu作品集 举人 (中举啦,狂喜中!)
注册时间: 2007-09-02 帖子: 6 来自: 哈尔滨
|
发表于: 星期日 九月 02, 2007 5:28 am 发表主题: |
|
|
在中国,现实总是以N倍的频率与历史共振。这使我们得以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人相遇、相通。1979年春天,当我在离开故乡二十三年之后重新登上公园里的小山,俯瞰当年辉煌而今破败的剧场,她早已迁到重庆。这山坡、这林子、这湖滨的路和湖上的小紅桥,依稀仍旧有她的影子……呵,你曾经渴望过和我重逢吗?
李老师,看了你的文字很受感动。我也是刚从东北哈尔滨来到了重庆这个地方。有机会来重庆,我请你吃火锅! _________________ 推荐一个朋友的连载小说《失踪的上清寺》是重庆的朋友或想了解重庆的朋友都值得来看下。 |
|
返回页首 |
|
|
李加建[秋夜独行者] 李加建作品集 五品知州 (再努力一把就是四品大员了!)
注册时间: 2005-05-29 帖子: 271 来自: 四川省.自贡市作家协会
|
发表于: 星期日 九月 02, 2007 5:57 am 发表主题: 谢谢老许。 |
|
|
谢谢老许。
哈尔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在牡丹江空军某部当兵的时候,几次出差路过那里。
于是,我们有了共同的记忆……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