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乐思蜀[乐思蜀] 乐思蜀作品集 六品通判 (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注册时间: 2004-08-09 帖子: 125 来自: 浙江省松阳县种子公司(323400)
|
发表于: 星期一 十二月 06, 2004 1:31 am 发表主题: 诗英雄的平庸文本——读伊沙《我的英雄》 |
|
|
诗英雄的平庸文本——读伊沙《我的英雄》
自从在诗歌网上混迹,便时常收到一些诗友寄来的诗集和刊物。网络使我开了眼界,读到了更多的诗文本。当然我还是喜欢到一些书店翻书,《我的英雄》就是在丽水开会的间隙,在新华书店买的。当时的动机,无非是伊沙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他写的诗,总能带给我很多思考的。通读了全书之后,便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了。总体上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好。
第一个感觉是语句粗劣。请看《回头是岸》:“现在我才明白,后半生剃发为僧的路对我来说并不是堵死的……”如此复杂的语言,除非有怪僻,谁会愿意多看?再看“初次见面/如果是我/主动要请/对方吃饭/这个人/必在日后/成为小人/如果对方主动/则会成为朋友/难道说/我的饭/专养小人吗/也许吧/点菜时/我爱点肉”,这首《今后我就有经验了》,全诗几乎都是在平铺直叙,语言毫无生气,且“必在日后”、“则”这样文不拉叽的词,在其中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再看《三少女》“A与B有隙/而C与两人关系/都很亲密”一节中,“有隙”这个词,我记得是《史记》有关鸿门宴的片断中,刘邦在问项羽时曾用过的一个词,用在这里,节约了字句,但读的人需要些修养。其实,这类诗作在这本书中是最常见的。如《武松说明》、《命名的艰难》、《飞机上的仓央嘉措》、《局部的韩东》等,不想一一列举。要说伊沙的诗比较通俗,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因为诗句中古奥的文字不多,一般的诗人都读得懂。但如果说这些诗用的是口语,恐怕会有人摇断脖子。事实上,这些诗中更多地运用了中性语言,即口语可以这样说,书面语里也常用的语言。如果单单是这样倒好了,作者还时常用一些非常绕口的书面语,使整个表达变得凌乱不堪,使语句读起来不够顺畅。
其次是行文拖沓。在连续读上几首伊沙的诗后,我总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他在追求一种“完整”的表达。如《三少女》,开头“三少女ABC/大学同一宿舍的/三名女生//A与B有隙/而C与两人关系/都很亲密”,先交代了三少女的关系。接下来说上个星期A与B差点打起来,A找自己中学时的男同学报复B,代价是跟那男同学睡一次,C把A的计划告诉了B,B就去找A的男友D,他也是B的同学,然后对A说,我强奸了你的D。结果是两人终于打了起来。C把故事讲给“我”听,“我”哈哈大笑。C怪“我”太不严肃。至此全诗结束,每个情节各用去一到两节。作者用去两页多,就为了讲这样一个完整故事。除了故事中的打打闹闹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故人张》一诗,无非是说自己与一个“内心卑贱”的人断交,且看是怎样进入的。“那是很多年前/一个夜晚/我们在一家酒店/二楼的餐厅坐着/透过四面落地的玻璃/欣赏这家酒店的风格/月光下的草坪/一望无际……”扯得太远了。《鳄鱼和老水手》、《通缉犯》、《学会沉默》、《行头》、《原子弹》、《咖啡馆之诗》……这些诗都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就像老太婆拉家常,唠叨个没完。我并不希望诗写得像谜语,让人猜,但写得过于直白,跟讲故事似的,就失去味道了。直接的结果是,诗失去了余味,让人读过就忘,或者让人在阅读时一点脑子都不用,成为真正的文字快餐。
再次是内容缺乏新意。通读全书,似乎很少给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凡文本必有所表达,伊沙到底表达了些什么呢?总的说来,家庭、情人、父母、明星、凶手、往事、时事、做爱、争论、报复、影视、交往、写诗、喝酒、出国、上网,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这很好,文学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但我认为,对生活的贴近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如果是这样,要作家干什么?要诗人干什么?要写作干什么?任何有关文学艺术的工作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创造必得出新。写作的人都知道,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写得好就能成为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诗作上看,伊沙应该属于有头脑的人,不然诗中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鬼点子”,但很遗憾,他始终没有给读者提供一些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明清茶楼的下午》用了四页不到一点,把一帮诗人一起聚会的事好好说了一通。《命名的艰难》就讲了自己想破脑袋给自己的长诗(估计是《唐》)命名。《灵山岛》讲了旧时的一次游岛经历,以及人生的感慨,最终只是觉得遗憾,没有在这样的仙境里做爱。《武松说明》讲了武松为自己杀人行为做的一通说明。《三少女》就说了几个大学里的女学生闹小矛盾,争风吃醋。《耿耿于怀》不过是说了爷爷在非常年代里受到了迫害(这种东西,大家都听得耳朵生茧了)。更有甚者,在《上菜语言》一诗中,直接抄袭了相声段子,无非加了一个“牛鞭”(也许,那个相声本来就想有牛鞭或者什么鞭,无非是因一些众所周知的禁忌而不得不删去)。阅读当中我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作者本身生活的无聊,直接导致了他作品内容的空乏。《我更怀念上一次打架》、《中国少年》、《春天,大概是九二年》、《关于我诗的一点发现》、《本命年》、《勇敢的心》、《塔曼果》、《旧社会》、《血疑》,无非是在写生活中一些并不有趣的事件,一些老电影的片断,一些小感慨。总而言之,诗集中很多作品,除了生活琐事,还是生活琐事。这也是造成语句粗劣,行文拖沓的最主要原因。在描述琐碎的大前提下,文本便根本无从节制。道理也简单,要讲三少女的故事,还不得从头说起,还得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否则故事就不完整了,别人也看不懂。
还有一点是过度的调侃。调侃已经成为口语诗的一大特点,在下半身和垃圾派的诗作中更是常用的手法,伊沙的诗中当然也不缺这东西。《天才回到故里》调侃了生活中高姿态的文人;《热》说的是一个人聊自己在炼钢炉边的做爱经历,迷倒了一个老头;《惠州行》给苏轼配上手机,却老是联系不上皇帝老儿;《乌鸡》成了鸡里的黑人;《上周末我在北京》把豪华酒吧点蜡烛想成了塔利班开会;《小公务员的情感变化》把那些去省府上访的人写成了无聊的人,是为了满足表达欲才去那儿的。我一直认为,适当的调侃也可以增加艺术的感染力,让诗更有生活味,让诗更有幽默感。但在这些诗中,我却发现了过度的调侃的弊病。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全当做玩笑,并引入诗歌,其结果是使诗歌本身变成了玩笑,诗味全无。像这样一些生活题材,如果写成生活小品,放到报纸副刊倒是适得其所。放到诗歌中,加上毫无节制的叙述,加上本身了无余味,这对于题材本身,对于诗歌,都是一种糟蹋。
当然,这本诗集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比如《寻隐者》:“在去太白山的路上/有一处隐者的旧居//那是三年前的夏天/我寻到了这里//唐朝的隐者/他的诗名已达长安//隐居的木屋/为何建在这里//不在山顶/也不在村庄边缘//长路漫漫/他在路的中间//留一半通天/另一半留给//如我这般/寻隐者的方便”,这首诗把一个隐者密不告人的心理刻画得相当精确,“留一半通天”更是绝妙的双关语,通哪个天呢?神仙之天,还是现实权利之天?古今所谓隐者,无非如此。《9.11心理报告》:“第一秒钟目瞪口呆/第2秒钟呆若木鸡/第3秒钟将信将疑/条4秒钟确信无疑/第5秒钟隔岸观火/第6秒钟幸灾乐祸/第7秒钟口称复仇/第8秒钟崇拜歹徒/第9秒钟感叹信仰/第10秒钟猛然记起/我的胞妹/就住在纽约/急拨电话/要国际长途/未通/扑向电脑/上网/发伊妹儿/敲字/手指发抖/‘妹子,妹子/你还活着吗?/老哥快要急死了!’”通过得知9.11事件以后的人一系列反应,表现了人性的中可贵的亲情和幸灾乐祸的卑贱心理。其它还有《对眼》、《鸽子》、《诞生的秘密》、《无关红颜也无关知己》、《对世界做出妥协》、《交警和车夫》、《寻杜甫不遇》、《鸽子》、《原则》等,都是不错的。尤其是《鸽子》,可以说是我一两年来看到的最值得一读的文本。当然,我仍觉得这些诗作的文字尚有可以简化的地方。《寻隐者》一诗,我会改成:“去太白山的路上/有一处隐者的旧居//唐朝的隐者/诗名已达长安//隐居的木屋/为何建在这里//不在山顶/也不在村庄边缘//长路漫漫/他在路的中间//留一半通天/另一半留给//如我这般/寻隐者的方便”,因为作者去过隐者旧居,已在最后一节点明,不必说去年夏天到过这里。如果我们把诗集中优劣文本放在一起细心比较,会发现优秀的文本总是显得表达精炼,留有余味,而差的文本总是语句拖沓,一白到底的。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这本诗集中也有这么一些优秀之作,犹如清丽的山花,但在丛生的杂草之中,它们显得势单力薄,憔悴不堪。
论诗的好坏,我认为最可靠的是感觉,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无需多言。过多地分析文本,研究个别词句,是舍大而取小,往往造成良莠不分。但只说好不好,又难免有武断之嫌,所以我又不得不说一说为什么不好。其实我说好说坏,都是有比较的。这半年多时间,我常在诗歌网上混迹,天天看作品,也几乎天天发现好作品,包括好的口语诗作。比较而言,伊沙这本诗集中的多数作品从语言、构思等诸多方面上说,在网上只能属于一般之作。读完这本书,我只感觉到一个诗歌英雄(有人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属于伊沙,姑且以此称之)神话的消失。当然,他也写出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这充分证明他的创作力还是平稳地保持着,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不过,作为伊沙这样有成就的诗人,应该注意不要滥用自己的才华,保持作品的水准。
话说回来,一个诗人,即使是像伊沙这样的大诗人,写点平庸之作也不算啥。谁规定他只能写杰作呢?诗人不是生活的强者,在这个饿死诗人的时代,作为快被饿死的那些人,调侃世事,发发牢骚,写些平庸之作,本无可厚非。其实我也不烦伊沙,他的诗好,我看,我学习,他的诗不好,我只需少看点就可以了。我烦的是,我看一边看着伊沙这些并非上乘的文本,一面却总是听到很多别有用心的家伙肉麻地说,这是多么伟大的作品啊!当不正常的声音时时飘进耳朵的时候,我有权表示我的反感,也应该站出来表明我的态度。我愿意做那个众所周知的童话故事里的那个孩子,在人们海潮般地欢呼皇帝的新衣如何华贵的时候,站出来说:他其实什么也没有穿啊!我知道我这样说要担怎样的风险,但我尚未泯灭的童心让我这样做了。
我写此文的目的,绝不想贬低伊沙,也不反对他的创作模式。相反的,我一直推崇诗非诗主义,认为诗创作可以更加自由和宽松,文体的限制可以进一步打破。但我坚持诗文本应该简约、纯粹,反对堆砌词句,玩弄文字,造成诗意和美感的流失。我一直希望中国能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诗人,出现伟大的诗作,当然也希望伊沙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希望他能像他写的那一只《鸽子》(在此我略作简化):“一只白色的鸽子/穿过冲天大火/飞成了一只黑鸟/也许是它的影子/它的灵魂/继续在飞 也许灰烬/也会保持/飞翔的形状”。我同样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诗人能像这只鸽子,坚持严肃认真的创作精神,在利欲大火的重重围困中奋力穿出,即使化成灰烬,也能保持飞翔的形状。
最后说明一点,我一向认为批评应归于文本,不应闲扯其它的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客观公正。我这篇东西只限于我所看到的《我的英雄》一书,对于伊沙的其它作品均未曾述及,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保留一个良好的愿望:有一天能读到伊沙更好的诗。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一 十二月 06, 2004 8:32 am 发表主题: |
|
|
不迷信权威,精神可贵! |
|
返回页首 |
|
|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一 十二月 06, 2004 9:01 am 发表主题: |
|
|
读这种具体的分析,不管同不同意,都让人受益.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