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六 十一月 11, 2006 10:42 am 发表主题: 来自其它网站对温东华作品与诗评的反应 |
|
|
来自comment.blog.hexun.com/freeangel/comments.aspx?articleid=6391899的评论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1
行者无牙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10 18:05:17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来看看
像登高的局外人
仍然看不清
。。。
[引用] [支持] [反对]
臭美小鸡蛋壳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10 17:09:57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不懂诗
不评论~~
妹妹的评论洋洋洒洒
钦佩!
[引用] [支持] [反对]
红叶无语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9 22:39:34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以下是引用 雨荷绿漪 于 2006-11-9 17:55:47 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肖今 于 2006-11-9 15:54:47 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雨荷绿漪 于 2006-11-9 12:29:36 的发言:
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喜欢!诗歌评论也很好,但是感觉对诗歌的挖掘还不够,还有未开采的韵味——
收入《岸风诗刊——特别推荐》了。
是的。我无法全面地开采,能力有限,这我在文中已说明。
我只在语言艺术方面做一个很自我的认识而已。
像温东华的诗歌都有很深远的历史背景,像我这样的浅学者根本没有法涉入很深。
谢谢雨荷:)
已经很好了,搁我还写不出你的一半水平,只是从感觉上觉得诗歌份量更厚重些。
同意雨荷的看法,很有深度!
[引用] [支持] [反对]
语语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9 19:56:22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的确很有深度,欣赏!也感谢肖今的推评.
[引用] [支持] [反对]
雨荷绿漪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9 17:55:47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以下是引用 肖今 于 2006-11-9 15:54:47 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雨荷绿漪 于 2006-11-9 12:29:36 的发言:
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喜欢!诗歌评论也很好,但是感觉对诗歌的挖掘还不够,还有未开采的韵味——
收入《岸风诗刊——特别推荐》了。
是的。我无法全面地开采,能力有限,这我在文中已说明。
我只在语言艺术方面做一个很自我的认识而已。
像温东华的诗歌都有很深远的历史背景,像我这样的浅学者根本没有法涉入很深。
谢谢雨荷:)
已经很好了,搁我还写不出你的一半水平,只是从感觉上觉得诗歌份量更厚重些。
[引用] [支持] [反对]
肖今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9 15:54:47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以下是引用 雨荷绿漪 于 2006-11-9 12:29:36 的发言:
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喜欢!诗歌评论也很好,但是感觉对诗歌的挖掘还不够,还有未开采的韵味——
收入《岸风诗刊——特别推荐》了。
是的。我无法全面地开采,能力有限,这我在文中已说明。
我只在语言艺术方面做一个很自我的认识而已。
像温东华的诗歌都有很深远的历史背景,像我这样的浅学者根本没有法涉入很深。
谢谢雨荷:)
[引用] [支持] [反对]
雨荷绿漪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9 12:29:36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喜欢!诗歌评论也很好,但是感觉对诗歌的挖掘还不够,还有未开采的韵味——
收入《岸风诗刊——特别推荐》了。
[引用] [支持] [反对]
可可了了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9 10:27:58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的离骚...
[引用] [支持] [反对]
深秋的傍晚
[发送私信]
[加为好友]
于 2006-11-9 8:22:37 发表评论: Re: 浪花般的语言——欣赏温东华《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不错的文章,喜欢,空白置顶了!
[引用] [支持] [反对]
南方论坛http://www.southcn.com/nfsq/ww/sw/
冰在边缘 回复时间: 2006-02-21 21:04
第 3 楼 管理员:小飞
Re:温东华诗辑(一)[原创]
这样大气的诗我是写不了的,学习。
回复
一只断翅的蝴蝶,注定孤独一生!
温东华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59
第 4 楼 管理员:平和
Re:Re:温东华诗辑(一)[原创]
感谢两位。同时感谢各位读者。
我的QQ是409993953
回复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高岸 on 星期六 十一月 11, 2006 11:59 am, 总计第 1 次编辑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六 十一月 11, 2006 10:45 am 发表主题: 来自美国倾向论坛的反应 |
|
|
转温东华杰作: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 [#2141: 2778, 1/5] - 高岸 (11/7/2006 10:32:16 AM)
歡迎高岸,您的詩境很美,欣賞中... [#2144: 0, 0/7] - Melody (11/8/2006 9:33:28 AM)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六 十一月 11, 2006 11:40 am 发表主题: |
|
|
您是本帖的第 26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对未来的倾听----叩响温东华的问鼎长诗《一尖山》空灵部落
UID:221602
等级:东湖新手
发帖:4
精华: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30日楼主
--------------------------------------------------------------------------------
对未来的倾听----叩响温东华的问鼎长诗《一尖山》
本文由空灵部落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对未来的倾听
----叩响温东华的问鼎长诗《一尖山》
文/空灵部落
“唯有时间才能洞悉真理。”这不是大师的冥想,也不是圣人的自叹。这是于20年后的今天,温东华的长诗《一尖山》浮出水面,经我轻轻叩击,一部宏大的诗歌便即刻铜钟般鸣响,久久回荡在时空之中,动人心魄、撞击我灵魂的声音。
天才的影子
即使被布罗茨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茨维塔耶娃认为,诗人不可成为批评家,而且“没有读遍诗人的每一句诗的人是无权评判诗人的。”但是,读到温东华近900行的长诗《一尖山》,你会发现,她的光芒已经笼罩了他的过去和中国新诗的疆域,无论你是否首肯,无论你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这部承载历史使命的文本,无一不会为其天才所折服。
温东华生于1962年的湖北武穴,于23岁就写出了这部问鼎之作。遥想那年月的诗歌作品,能找到一部,或一首诗作能与之比肩的,也许能使我欣慰;再向后梳理,从精神向度到语言的极致,从诗艺的中西融合贯通到视野的开阔度,从诗歌的包容性到历史承载力,从气韵与脉流的呼吸感到时空驾驭与气场的营造,从精道的长诗架构与控制能力到读者的认知度和感染共鸣率等等,多想有那么几部或几首,那该多好,像《诺日朗》,即便翻遍了人文版的《中华诗歌百年精华》(典藏本),于我仍显得无能为力。温东华的长诗《一尖山》是一个壮举、一部史诗、一个巅峰。
但上帝时有错爱。并由此想到了卡夫卡的手稿。
非神性的神性写作
《一尖山》,让我想起了里尔克《杜伊诺哀歌》和艾略特《四首四重奏》。对此,我复读了这两部人类的经典之作,想从中获得一点启示,一个入口,一个用之于剖析大作的秘器。实际上,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要想出一部传世之作,非要有神学背景不可。将具像之物,将所有的运动、相互作用影响上升到精神领域,神性层面,才能打通万象的心灵秘境,普照天下。诗人往往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诗人肉体诞生之地,一个是精神之源。即使像冰雪覆盖的俄罗斯,伟大的诗人也多是东正教信仰者,如阿赫玛托娃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有人曾追本溯源,说明诗与宗教的关系,是以汉语的“诗”字的暗示来佐证:所谓“诗”,即“语言之寺”。那么,温东华,靠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细读其文本,可以发现,《一尖山》的“他要拯救沉沉降落的太阳 /在这蒙昧的年代”的精神向度,就能够穿越时空,抵达终结的内核而流传。将“我”在一尖山的成长史,置于死亡之境:“强暴有力的死亡多次邀请我 /在夜晚,一尖山蔚蓝的天空犹如一张绿色血液涂抹的请帖在它的纸页上,打印了人民卑微的名姓/打印了从泥土上站起来的宋关佑(注:农民起义领袖)/还有我”。于是,“我”便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代替的有血有肉的“符号”;“一尖山”,便呈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任何一块,或整个领土的特质。而其中的断代史,以血的喷洒和顽强的生命力,坚强地抗争着命运,将中国的历史纵向的展示出来,“在这蒙昧的年代”,激活了历史的回旋与人民在卑微中受苦受难的真相,他以沉思探讨着人类的痛苦和寻求拯救的主题。诗人真挚的感情和使命感,以感性的诗作呈现出理性的人文观和价值取向,在历史语境中闪现在场感,并憧憬着她的未来:“一尖山的清明雨一点一点地滋润 /让它的根须布满大地形成稳固的结构/而火红的花朵不断燃烧着将永远永远 /永远在时间的面孔上摇曳/犹如黑海的灯塔”。温东华就是这样从一个真实的点,通过历史的呈现和在不断的拷问中升华了主题,达到了精神层面,揭示了人类传承中的痛与规律,也由此确定了《一尖山》的有效性。
诗艺的成功探索
1985年,温东华创作了《一尖山》。其语言土壤和诗艺支撑,对于新诗来说还远不及如今这样丰富多彩,那时,我们的案头是莎士比亚、歌德、拜伦、雪莱、海涅,是普希金、莱蒙托夫、马雅可夫斯基,是徐志摩、戴望舒,是艾青、李加建、流沙河和台湾诗人余光中等等。对于意象派、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还少有耳闻,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表现主义等尚几无见识,有一部刘勰的《文心雕龙》便成了圣典。
温东华就是在这有限的诗歌视野和不可多寻的诗论中张开了向西诗挺进的风帆,以他特有的悟性和执著,其每一股风都给他以前进的动力。温东华个性的文本语言是不可多得的范本:“她是属于胸脯的裸露/在她颤动的气息里 /诞生了人类第一缕炊烟”。“我敲叩每一根肋骨,每一个山痣/每一个块岩石,或者月光的淡泊 /或者稻田里神龟的甲壳/他们怎样从噪音提炼语言或者音乐/怎样以火焰提炼缜密的结构 /拿什么雕刻甲片和骨骼”。“在他们攀登的脚后/懒懒的原野僵卧着夕阳 /祈祷一缕新鲜的气息,可是 /瘫痪的风打不起精神 /在一枝残留的麦穗上晕倒 /晕倒的/还有破落的烟火,仿佛残花 /一尖山凋零了雄鸡的啼鸣 /和浪花的迸溅” 温东华用词准确有力,极有质感。全诗用大量的意象、以象征性和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形式,以围绕“一尖山”这一核心意象,以诗性的历史真实性,在叙事与抒情中推动,完成了这部杰作。温东华是大胆的,他有一节不知有意识还是在潜意识中使用了绘画的表现,几乎就是印象派画家的笔触,以光与色的变化,将有色彩的若干名词并列,像莫奈手下的一笔笔油彩,构成了名画《干草堆》和《日出·印象》似的《一尖山》:
高昂的头颅,突兀的肚脐
峻峭的鼻梁,庄严的星座
雄伟的落日,青天孕育的蛋壳
平原上烂摊的烛台,由烛泪
下切的深谷,罪恶的渊薮
破碎的马刺,溜滑的石头
泥土幽埋的蚌骨
流水磨牙的声响
密匝的网,函数的绿线
蓝色起伏的诗情,秦吉了清唱的风韵
被鹰隼穿透的山峦,一阵又一阵的
铅灰色闪电,大樟树骑士撑起的
古老的伞盖
摇摇摆摆的倒垂的藤蔓
无限联系着的铁索,风飘残絮的村庄
村庄里翻垦的蚯蚓,勤劳的蜜蜂
悬挂的柑橘花下成熟的乳头
妇女的发髻
从月阴飘来的云朵
姗姗的步伐
被一点红涂抹的嘴巴
衔着的面包,山坡上起伏的麦浪
缓缓移动着木犁的流线
峭楞楞的树木的钢铁,木工的斧头,
刀刃的粮食,我母亲提桶里的黑暗
爸爸咬啮的强硬,一尖山
你与人民同在?
历史的审视
可以看出,温东华在诗歌传承的维度上还没有“影响的焦虑”。但是,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在深入的角度上,特别是在个别关键词上依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之所以神性写作能打破语言的壁垒,与任何不同语系的读者心灵想通,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这并不能就因此削减《一尖山》的高度。正如罗丹的石雕,在细腻的表情,粗犷的线条之外,还有粗糙的底座。不过,我们要始终记得罗丹在《艺术论》中的肺腑之言:“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
值得庆幸的是,温东华没有为上帝的错爱而消沉,也没有被《一尖山》的高不可攀而不敢去冒险,他在20年后的今天,又正以积极的姿态,去完成他的构想:“历史人物系列”抒情诗。我们相信,一个虔诚的诗人是深入骨髓的。其诗来自于心灵的感悟,来自于生命的体验,来自于对真理不息的追寻。我们坚信,好诗在民间,在寂寞的苍穹下对孤灯的思考,在远离“功利诗歌加工作坊”的任何一隅,在生命的延续中呈现杜甫的血性。
历史的镜像为面具争得了“荣誉”;历史的真像,却要通过时间的洗礼,才能越发真切地显现出来。从历史的审视角度来看,即使盖棺定论的历史教科书也一次次被良知所改写。诗歌的历史也不能例外,只要温东华能坚持用生命写作,潜心写作,相信今后在诗歌史中将还原本真,还原《一尖山》的浓墨重彩。我们充满了信心,并在一路读着温东华的诗作中倾听未来。
2006.10.28.于四川自贡丹桂时代家园
附:《一尖山》http://blog.sina.com.cn/u/491d42160100060l
--------------------------------------------------------------------------------
本文由 [空灵部落] 发表,[空灵部落] 如标记为[原创],则与东湖社区依《荆楚网东湖社区文章版权声明》享有相关权利;
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在用于非结集、非出版、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性目的时需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在用于结集、出版、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还需征得荆楚网东湖社区和文章原作者[空灵部落]双方同意;
本帖内容不代表荆楚网东湖社区观点,发贴者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2006-10-30 22:16: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欣凯
UID:69325
职务:论坛版主
等级:五星上将
发帖:6996
精华:22
金币:269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5月24日第 2 楼
--------------------------------------------------------------------------------
本文由欣凯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好好读!2006-10-31 8:28: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欣凯
UID:69325
职务:论坛版主
等级:五星上将
发帖:6996
精华:22
金币:269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5月24日第 3 楼
--------------------------------------------------------------------------------
本文由欣凯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问好!2006-10-31 8:28: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欣凯
UID:69325
职务:论坛版主
等级:五星上将
发帖:6996
精华:22
金币:269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5月24日第 4 楼
--------------------------------------------------------------------------------
本文由欣凯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不知东华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这个评论写得到位。2006-10-31 9:16: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明天2
UID:65350
等级:一星小兵
发帖:146
金币:2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5月12日第 5 楼
--------------------------------------------------------------------------------
本文由明天2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经典之评。
2006-10-31 10:21: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吕文艺
UID:153794
等级:二星士官
发帖:491
精华:8
金币:1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18日第 6 楼
--------------------------------------------------------------------------------
本文由吕文艺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非常不错的评论!
2006-10-31 10:49: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耀旭
UID:13030
职务:论坛版主
等级:五星上将
发帖:6513
精华:42
金币:153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年1月11日第 7 楼
--------------------------------------------------------------------------------
本文由耀旭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写得好.
如果上帝开口言说
那么我就不再言说2006-10-31 13:36: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guode
UID:16336
职务:论坛版主
等级:四星校官
发帖:3765
精华:28
金币:18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年4月17日第 8 楼
--------------------------------------------------------------------------------
本文由guode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好2006-10-31 21:02: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温东华
UID:92313
等级:二星士官
发帖:875
精华:17
金币: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8月15日第 9 楼
--------------------------------------------------------------------------------
本文由温东华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一篇高瞻远瞩的评论文章.严禁,深刻,富有才情.
感谢空灵部落先生光临武穴文坛.
2006-11-1 11:19:00 参加“东湖游戏”压力测试,轻松赚取50-500金币空灵部落
UID:221602
等级:东湖新手
发帖:4
精华: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30日第 10 楼
--------------------------------------------------------------------------------
本文由空灵部落发表在『武穴文坛』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
本贴网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03&id=742973
问好朋友们!~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六 十一月 11, 2006 11:58 am 发表主题: |
|
|
用诗歌奏响时代的强音
[《常青藤》诗刊]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转发到Blog] [关闭] [浏览29次]
--------------------------------------------------------------------------------
用户名: 吕文艺
积分: 37
等级: 工兵
用诗歌奏响时代的强音
——评《辛弃疾:赠诗人高岸》
吕文艺
记得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初读温东华的新作《辛弃疾:赠诗人高岸》,我被一种巨大的声音所震撼,仿佛千万匹奔马踢踏而过,在夜的大舞台上卷起漫天尘土,留下慷慨激昂的马蹄声。夜那么静,我一次又一次的朗读着,禁不住热血沸腾,拍案叫绝!
我们知道,辛弃疾是南宋伟大词人、主战派的中坚。他有一句词是“细思量,古今英雄,三两个而已”。对这样一个才气纵横的历史人物,应从何处来表现他的个性呢?首先是辛弃疾对时代的认识,在辛弃疾看来,“没落帝国的许多节日喜庆是一堆垃圾,时代认可的精英更是一群鸡狗和尘土”。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真英雄才有如此的气魄和胆识!这使我想起*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了,从气概来讲,本诗毫不逊色于*的《沁园春•长沙》。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诗,还是让我们追溯一下辛弃疾所处的历史背景吧!一边是金兵步步进逼,一边是南宋统治者不但不抗金,反而对金输纳岁币、俯首称臣,而且还过着“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沉醉于糜烂的生活中,怎么可能重用真正的人才去抗金呢!围在当权者身边的宠儿——所谓时代的精英,不学无术,拍马溜须,但求保得各自的荣华富贵,哪管芸芸众生的苦难?辛弃疾空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政治抱负,却报国无门,只能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感慨。难怪鲁迅也说:“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辛弃疾纵然雄才大略,处在那可诅咒的时代,又能怎样呢?温东华是这样叙述的:
从北到南,一千条落日的
道路上的愤慨、才华和激情
被大海阻挡在投闲的纸页上
怀才不遇却敢于蔑视现实,敢于否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精英,辛弃疾需要何等的勇气啊!细细想来,那些叫嚣一时、得意一时、风光一时的精英们,有几个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呢?只有在时间长河的冲涮下,永不褪色的精英才是真正的精英!
读史思今,在为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下,多少贪官污吏厚颜无耻地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在倒台前,哪个不是这荣誉那称号的一大堆?不仅自己贪权贪财贪色,而且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荣誉明目张胆地塞给老婆、情人、子女、亲戚朋友,只顾一小撮一小圈的利益,哪里把老百姓放在眼里?这样的喜庆和精英不是垃圾和鸡狗才怪呢!
让我们继续阅读这首诗吧!
酒杯辩言后的沉默
钢铁无声的恣肆横厉
和奇倔盘陀的酣畅淋漓
凝聚于一支开辟洪荒的巨笔
这板斧斫削高山大河
比盘古的神话更富于力量
失望之余,辛弃疾拿起开辟洪荒的巨笔——他的笔就是板斧,他用这板斧斫削高山大河,真是气吞日月啊!相比之下,就是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举也不过如此罢了!看吧:
触摸一滩鲜血
上帝忘记了自己的目的
诞生,死亡,永恒。
在血淋淋的残酷现实面前,英雄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也是极有价值的。从诞生到死亡,短短的生命犹如流星划过黑夜,留下永恒的光芒,然而,这只是诗的光芒。其政治和军事才能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颇有龙困浅滩、虎落平原之感。一个王朝发展到无视人才的时候,那个王朝还有什么可说呢?南宋被元所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今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评说南宋:当真正的英雄和杰出的人才被南宋统治者压在最底层的时候,其灭亡真是咎由自取!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声,乱蝉无数噪斜阳。”《沧浪诗话》的作者严羽的诗使我想到今日诗坛现状。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不少自以为是“诗人”的写作者涌上网络,抖开潘多拉的盒子,语言垃圾满网飞。真正经得起推敲的诗实在不多,能够震撼人心的佳作更是寥寥无几。在这群蝉争噪的混乱中,我有幸读到温东华的诗篇《辛弃疾》,感觉就象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从天而降,精神大为一振。是啊,真正的诗人应该是思想的高歌者,应该用诗歌奏响时代的强音,从而引领时代的先进潮流,给人们带来崇高的精神享受。
作为一名真诚而严肃的诗歌读者,我衷心感谢诗人温东华带给我精神的振奋与喜悦,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理解并欣赏《辛弃疾》。
本贴于2006-10-30 17:04:32在 乐趣园 → 诗歌文学 → 《常青藤》诗刊发表.
[编辑] [删除] [置顶] [设为精华帖子]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转发到Blog] [关闭]
本贴跟从标题:
收藏!反复学习!支持这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文章! 【李丹平】 2006-11-02 08:09:51 (0)
谢丹平! 【吕文艺】 2006-11-03 18:02:00 (23)
欢迎这样带有导读性的正气与理念同在的文章,不妨“挑灯夜读千百回”:)~ 【汉江】 2006-11-02 08:00:13 (0)
谢谢! 【吕文艺】 2006-11-03 18:00:01 (0)
谢!汉江呢? 【吕文艺】 2006-11-01 12:22:36 (0)
外出开会去了。问好。 【白沙】 2006-11-01 13:07:35 (0)
欢迎多贴。 【白沙】 2006-10-31 23:21:58 (0)
读。 【海风1】 2006-10-31 13:32:59 (0)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六 十一月 11, 2006 12:05 pm 发表主题: |
|
|
用诗歌奏响时代的强音
[中国新诗研究所网 & 新诗革命大本营]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转发到Blog] [关闭] [浏览25次]
--------------------------------------------------------------------------------
用户名: 吕文艺
积分: 52
等级: 工兵
用诗歌奏响时代的强音
——评《辛弃疾:赠诗人高岸》
吕文艺
(文简略)
本贴于2006-10-30 16:57:54在 乐趣园 → 诗歌文学 → 中国新诗研究所网 & 新诗革命大本营发表.
[编辑] [删除] [置顶] [取消精华]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转发到Blog] [关闭]
本贴跟从标题:
欣赏一下! 【魏晋风度】 2006-11-01 14:46:10 (0)
谢谢! 【吕文艺】 2006-11-03 18:04:52 (23)
谢惟庄! 【吕文艺】 2006-11-01 11:33:29 (0)
学习古人的气节。 【惟庄】 2006-10-31 13:21:08 (0)
谢谢少慧! 【吕文艺】 2006-10-31 12:34:52 (5
写得很好,我都很想去读温东华的《辛弃疾》 【许少慧】 2006-10-30 17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日 十一月 12, 2006 2:28 am 发表主题: 温东华:诗的批判与创作 ──在武汉大学的演讲 |
|
|
诗的批判与创作
──在武汉大学的演讲
温东华
许多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一路走来、一路批判、一路丢弃。当然,这种批判、丢弃是有条件的,否则,将是一个无知虚妄的自大狂者的瞎胡闹。若想成为一个严肃的而有成就的新诗创作者,恐怕只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除此以外,我真的想不出别的捷径。下面我们将带着这种看法粗略的审视一下汉语新诗。xcZAoY%h!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W_1;RR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日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以诗而发端的。那时,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著名的汉学家马悦然先生就住在中国北京,他目睹了这一时期新诗的兴起及其空前发展的盛况,他为中国新诗奔走呼号,甚至为推举中国新诗健将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不辞辛苦,而不遗余力。而中国文化界也实在雀跃兴奋了一阵。至于那健将该不该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另外一回事,我个人还是赞成中国诗人获得该奖。那个时候能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无可非议的是今天派诗人的创作。FYa->-+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E/;I\[7Q(?
今天派的诞生是很不容易的。共和国一建立,就实现了高度的统一,虽然那个时候香港澳门没有回归,台湾还孤悬在中国东南一角。但并不妨碍国内各种形式的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运动中虽然有人思考中国问题和人的问题,也思考过真理问题,但盲目的崇拜是可以将真理践踏而遗弃到垃圾堆里去。及至邓小平执政初期,中国国门才算打开了一道缝隙,昏昏然的国民仿佛从缝隙中看到了点什么,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早已懂得了什么。此时,今天派诗人借助诗歌来反思中国,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待到他们公开出版诗集的时候,整个北京城几乎沸腾起来了。稍后的是大江南北,华夏西东全部沸腾起来了。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复兴的一种表象,从当时中国文化界给他们诗命名为“朦胧诗”,就知道个中的严重问题。这种命名的无知,就象中国文化界给屈原、李白命名为浪漫主义诗人一样令人作恶。iB"kgqc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mhQ&cb#aULh
今天派诗人,第一号人物自然是杨炼,第二是北岛,第三是顾城,再就是舒婷,江河。比今天派稍早点的是食指和黄翔,这两个诗人姑且算一般吧!舒婷在当时,被看作第一号诗人,顾城被看作第二号诗人,其实这两位的通病是肤浅,其区别是舒婷保留了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新诗的肤浅,而顾城是移植了西班牙语、法语的超现实主义诗歌的肤浅,还有翻译过来的俄语诗的散文化倾向于他的不良影响(这里需要说明白的是早期超现实主义诗是这样的,但洛尔迦的作品单纯而有深致,我们不能视为肤浅。后期有阿莱桑德雷、埃利蒂斯、帕斯等写出深沉有力的作品弥补了这一流派的不足)。北岛诗在当时还算得上深刻、严谨、有力,他吸取了法语尤其北欧诗歌的冷峻。事实上,北岛的深刻严谨都不是那样到位,读完最终还是缺少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一位大诗人其致命弱点是小气、拘谨。杨炼是我认为最有才气的一位诗人,他的《诺日朗》是新诗百年来最好的一篇汉语诗歌,其另外杰作《自在者说》和《与死亡对称》一样有其不朽的价值。在这两组诗中,杨炼企图建筑一个杨炼时空,可惜的是杨炼在组诗的单篇中,为了新奇,为了诗的建筑美,雕塑美,有时词语还不精确,诗句还不自然,往往造成一种断裂感,否则这诗在汉语诗中当属空前绝后的尽善尽美的伟大作品了。今天派诗人,顾城已死。活着的今天派诗人,我最为惋惜的是再没有看到他们创作出好诗。~6W,pj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X,aE]vS'\
较今天派稍后点的写诗者,今天派几乎是一夜成名,万国的荣华加之于一身的奇迹,仿佛一针吗啡注射在他们身上,他们极度兴奋,满心憧憬,不管自己学不到数理化,不管自己学不到经济学和哲学常识,不管自己学不到语文的字词句段,更不用说简单的外语,不管自己考不取大学,反正写诗是没有谁要盘问你有没有文凭和证书,何况今天派诗人就没有上过大学。还有国外马雅可夫斯基也没有上过大学,叶赛宁也没上过大学,高尔基也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也出版过诗集),而且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上过大学的优秀人才更是多如牛毛。他们想到这些,一种无知的自信就象魔咒中的护身符挂在喜气洋洋的额头上,到最后就明目张胆地说“我写作,就是不读书”,以至到“无知者无畏”。所以,那时有旁观者说“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更有人说“文从扯淡出,诗从放屁来”。在那个时候,那些写作者,他们就更不管自己阅读过几篇中国古诗词,几部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几则诗话和词话,更不用说六朝骈文和汉赋了,也不用说《论衡》、《权书》、《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和《日知录》、《明夷待访录》,也不用说《资治通鉴》和前四史了,更不用说先秦的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了。至于大西洋两岸的文史哲,政治、经济、数理更是一无所知。他们也无心去知,反正是黄金满地,甩开赤膊努力干就是。他们来到中国大大小小的报刊和诗社之下,朝着中国诗歌一哄而上,其热闹劲儿比当时深圳股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在这名利赌博场上,许多人输得凄惨凄凉,但他们发表一些小玩意儿还足可以在大街小巷招摇撞骗的;现在,只有少数几个赢家还在这破败的诗坛上四处遛达,过着诗歌名星的日子,尽管他的诗创作已经破产。必须说明,这一时期写诗者也有一批人是中过秀才或举人的。这一时期诗之结束是以海子的死亡作为标志的。`^o-^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I,}{
如果我们把目光再投远一点就知道,中国新诗自其一孕育诞生时,就没有解决好中国古诗遗留的问题。哪些该继承发扬,哪些该剔除摈弃,中国诗作者并没有全面认识。即使局部的认识,如果不站立在今日世界诗史上恐怕也认识不清楚。因此,中国新诗近百年还逃不脱意境说、神韵说、性灵说的魔障,甚至许多人还逃不脱形式上的韵律美学范畴,逃不脱形式上的重歌复沓、句式整齐、字数大体相等而且带有歌的情调的东西。与此同时,中国诗人在接受西方诗歌时只不过在形式上继承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些皮毛,错误地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口语,简单的运用象征手法,而在本质上许多人接受的是十九世纪末期浪漫主义诗歌的冗长乏味,以及机械的模仿苏俄诗和惠特曼的诗,模仿泰戈尔的诗和歌德的诗。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闻一多、朱湘、谢冰心等,我们的文学史给他们大书特书,其实他们只有一两篇好诗,其中差者没有好诗,佼佼者也只不过三四篇好诗。大体上可以说,他们或者是满足小布尔乔亚情调,或者是满足自已成为一个所谓的诗人的虚荣。从今天的角度看,他们的诗作实实在在没有多大的存在的价值。稍后略微可以的诗人是艾青和穆旦,此后到今天派之前几乎没有可提的诗人。今天派过后乃至现在的诗写作者多半是一副窘相,在这里我不想提出名字,因为他们不值一提,如果不相信,翻一翻二十年来的《诗刊》这个部落群的作品就知道。必须指出,这个部落群从前的作品更是不堪入目。他们触及现实不是诗,不触及现实也不是诗。或者是诗,也是浅层次的,浅得几乎叫做贫乏。总之,他们不知道诗存在于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诗怎样写。写诗者如此,而中国知识界也大惑大谬,一是盲目的厚古薄今,一是盲目的凭着个人偏僻之瘾和狭隘的恩恩怨怨乱褒乱贬,好坏不分,颠倒是非,最终是颠倒了诗的价值。一些愚蠢的编辑更是如此,这些编辑中最可怕的是诗刊编辑和教科书编者。尤其是教科书编者,因为他们把大量劣作编入教材,不仅仅是小学初中高中教材如此,就是大学教材也不例外,他们不是毒害一个人,而是毒害一代又一代整个中国的青年,当他们与考试权结合在一起,其毒害之深更是人们难以想象到的。在这种文化环境中走出来的读者,他们对诗的认识是:有点意境,有点朦胧的,有点哲理想象,有点淡淡哀愁,而且语言流畅,音节符合孱弱的娇喘。大体上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他们向诗要求自我原谅,自我撒娇,正面道德价值,既巧慧又脆弱又可怜的小青年情调。有这样的读者,有这样的读者日后成为中国文化精英分子,有这样的读者日后成为诗的写作者,中国诗歌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况且这其中许多写作者还动机不纯。/w*S0(\iR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M"I~`W gS
所以我们对中国现当代诗,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千万不能去跪着读。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有大无畏的勇气去否定它、丢弃它。+1f""!O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h\#
然而,做到这一点与诗歌创作还是很遥远的,即使扬弃了古诗和西洋诗也是如此。因为诗究竟在哪里,并不是我们一眼就能见到的。诗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诗在生活之中,又不在生活之中。之所以在生活中,是因为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诗意。很显然,这诗意来自于人与外物的相遇。诗意很容易获得,然而有了诗意并不等于有了完整的诗篇。诗意有单一诗意和主要诗意之分,单一诗意我们可以叫它为意象,所有的单一诗意相加只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何况许多诗意根本就无法相加;即使有了主要诗意,这与一篇诗的完成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诗不在生活中。一个诗人的创作就是将一些诗意的或脱离整个诗篇而没有诗意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诗篇,诗人要完成一个这样的诗篇,就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可以说创作一篇好诗并不比一个物理学家研究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来得轻松,一篇好诗所蕴涵的能量恐怕只有爱因斯坦才能算得出来。记得贺拉斯说出一句很俏皮的话,贺拉斯说,大山怀孕,满心希望第二天早晨生出一轮红日,然而养出来的却是一只可笑的小老鼠。这话确实道出了诗创作的难处。不然,屈原、陶渊明就不止这么一点作品,白居易说李白、杜甫的好诗每人只不过三四十来篇,这不是贬低李白、杜甫,我们可以相信。古代诗歌创作采用行吟歌咏式,完成一篇诗歌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了。及至现代主义诞生,因为时代更复杂,坚实的理工知识戳穿了传统认为的神奇,发达的科学技术摧毁昔日形而上的诗意,深刻的哲学思想要求人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世界的多元性、丰富性迫使单一性、平面性退出历史舞台,诗在抒情的同时很大成度上是由生活切入、朝着思的方向前进的,所以做一个诗人想高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马拉美、瓦雷里、佩斯、塞弗里斯、埃利蒂斯、艾略特等创作量都不高。如果哪个诗人高产,我真的对他抱以怀疑。诗不是工厂里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诗是人类精神的最高风范,或唤醒或解放,或强化或照亮,实乃人类理想的象征。诗是技巧、语言、精神跃动为生命以致永远的生命──人类借此作自我超越和完善。尼采说“不朽是诗人的标志”,做一个诗人要有使命感,要有严肃态度,要有牺牲精神,要始终如一的高举火把为人类守夜。所以,从事这项事业,绝对不能粗制滥造,诗可以数年不做,一做不可以不精。)ln?_"#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Nqn6u;QxsuE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mg#D
不管怎样看待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优秀诗章,也许初始接触它,似乎觉得它非具体的──其实,它是最具象且最具有概括力的。我们这边的当代许多人理解具体,是把意象和形象定在一个死格上,即使是一个活生生的意象或形象,也非得把它弄死不可。的确,诗不能那样写,如果那样写,诗一定是一个死物。咏物诗、纪游诗——那些绞尽脑汁描摹的诗百者不成其一。他们失败的原因,一是泥于物而不能别开生面进入具象,一是运用虫洞式思维。大千世界,外物比恒河泥沙还多,万物一体又相生相克,其复杂情形自不必言说,若选其中一个花生米来雕成诗章,其失败是可预见的。大诗人写诗并非丢掉那一粒花生米,只不过花生米在其诗中作一个光点而已。诗之章句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采片断和光点,优秀的诗是一系列的光点组成的宇宙流,永远飞翔在存在之上。#k\J9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Y1D!D$Lpdk
我敢断言,只有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写诗才是高手,一些文学史现象都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李白的诗就是如此,他以气象为诗,以情感为诗,天马行空,取材自如;外物作为心灵的意象,需要则拖出来将情绪点缀点缀。此法我们可以命名为拈花而笑法。杜甫知此秘法,稍后苏轼也知道,辛弃疾知道,但他不曾向人公示过,近人王国维也道出个中巧妙。现在我得明白地说出──天才写诗役使意象,庸才写诗巴结意象。Phi|N]sHE~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3A>>_: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agZ`plL
诗应当是一个生命体,而组成这个生命体的细胞——意象也必须是活的。王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说“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又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范仲淹说“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辛弃疾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马致远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高启说“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杨炼说“落日顿悟一片蝉声。”“落日”在他们笔下显现出各自的生命形态。关于这点,从神话、童话、寓言及佩斯的诗,我们可以得知。无论如何,在写诗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将外物肢解,进而注进情感和生命,即使发议论,同样也要注进这些。从前,人们比较唐宋诗,说宋诗主理,故味同嚼蜡,但我们读艾略特《四首四重奏》,难道不能说它是古今中外最重理的诗么,该诗如此之好,只有艾略特自己道出其中之妙,艾略特说:“使思想像玫瑰花一样散发出芬芳。”ZgOCzr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u
必须申明,在给外物注进情感和生命,不是简单地运用比兴和机械地运用拟人手法,也不要在单一的意象和外在形式上,而要在含量丰富的内容上使诗成为生命形态的东西。i8y_V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r\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b|Y?}_
整个诗国大体可以划为两大类别,即以灵感为诗,以生活为诗。以生活为诗,诗则雄浑奔放,以灵感为诗,诗则小巧空灵。但无论怎样说,创作者要懂得诗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诗太实则笨,太虚则假,或者是空洞。?"b4,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u`A
似乎最能表现诗才的是跳跃。想象力可以获得,但跳跃的才能难以学到。跳跃取决于心气和才气,心灵如果是在两极之间摆动,幅度自然大,否则,平静如水或者是一条直线,那样就没有诗。(lY*7;eJ%4TC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NcyNjRn
假如想获得跳跃才能,就要修养自身的气质,因为气质决定情感。NyEK/LAL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jOYU`b0Ns
当今的诗,多是直线式的,无诗才可言。他们顶多只不过表现一点雕虫小技而已,也许其单调、软弱、肤浅之一大原因就在此。]D~G#U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UhwM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UL%?CE_}P
叶燮论诗创作时说:“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况周颐论词提倡“重、拙、大”。诗就写作对象而言一定要抓住情、理、事,就艺术而言不仅要有节奏感、形象感、质感、动感,而且尤其要有力度、硬度、广度、深度。四感四度取决于创作者的精神思想与艺术素养,然而,最终还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根据我的经验: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尤其要少用或者谨慎地使用关联词;多用实物名词,少用抽象名词;句子的结构要紧凑有力,句子与句子要互相咬合互相支持;一个诗篇不可能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是诗意的,或者说它的诗意是沉寂的,但不能视其为无用,许多情形里,只要你找到一个关键句子将其击活,这大体上就是古人说的“振起全篇”吧,如是,诗篇才能在表面看起来的笨拙中实现坚实、坚硬,获得质感。2<P+5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97-5&)N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eaFiuvd
既然对诗创作要求这么高,那么现代口语是否适宜新诗创作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有条件。现代、当代汉语诗坛上所谓的“口语诗”并非正常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诗人,包括那些非诗人的名家,认为口语诗是一种来源且适宜于人们口头上“说”的诗作,这是一个大错误,甚至鲁迅先生谈现代诗亦近似于无知。九十年代的许多年轻人玩弄的一些口语诗更是一种低级趣味,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庸俗下流的俗文化现象。还有稍微早些时候所谓“谣曲”式口语,这种口语只能表达一种盲目热爱和盲目歌颂的情感,当它被认为是一种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时,虽然强调了通俗易懂,但使汉语变得肤浅而无质。总之,这些口语诗中的口语,均不能体现出汉语本身应有的伟大精神和活的思想。真正的口语一旦进入诗中应该是语言说,而不应该是口头说。我提倡一种“语言说”的诗。何谓语言说的诗?最简单的说,就是语言与说的有机结合的诗。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把歌的概念引进来放在一块儿比较,就很容易明白。我们从说与歌的角度,可以把现成所有的诗歌分成四大类别,即语言说、语言歌、口头说和口头歌。《诗经》、《九歌》和汉魏乐府、南北朝的部分曲歌、唐及五代及北宋的词大体上属于语言歌的范畴,除此,中国古代诗歌绝大部分属于“语言歌说”的范畴,只有一小部分土风歌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把《诗经》中的风说成是土风歌谣实为一个天大的错误,朱东润先生在《诗三百篇探故》这本书里做出了惊人而有力的证明)属于口头歌的范畴。古代语言说的诗有,但很少见。中国古诗历经两千余年,其发展速度是极其缓慢的,这固然与社会性质有关系,但本身受歌的束缚也是一个致命的关键。古诗的发展几乎总是走一步后,常常很长时间停滞、衰落。所以,当它历经四言、五言、七言后无路可走时,又与词曲媾和,导致词曲勃兴而本身几近丧失。待到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东传,传统的诗词曲气数已尽,不得不让位于新诗。里尔克说,艺术一旦产生,就势必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诗也不例外。新诗与歌的分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西方现代主义诗的成功在这方面也是一个明证。可是丢掉古代的诗歌来写现代汉语新诗把勉强称得上口头说的诗和勉强称得上口头歌的诗和勉强称得上语言歌的诗搅在一起,必然阻碍其发展,所以新诗近乎百年,真正称得上诗的作品是很少很少的。当下,中国诗界运用一点想象、一点哲理、一定句法、一定修辞法将口语简单地组织起来,然后按照分行的形式予以排列的东西,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口头说的诗;而另外有一部分写作者将仅有的一点可怜的家资与歌词写作搅在一块,其产品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口头歌的诗;还有少量的作者写语言歌的,他们哼哼唧唧地象一只蟋蟀在秋天里吟诵着,但也未见其成功。这三种所谓的诗借助互联网及其它的传媒充斥着中国,有甚于洪水猛兽。他们创作的失败从反面证明:诗绝对不是口头说,绝对不是口头歌,也不应该是语言歌。诗是语言说。诗丢掉歌的成分变成语言说,很显然,不仅要有口语说的属性,而且根本上要有书面语言的特质(在此不论及散文与小说的语言说)。诗进入语言说势必要丢掉口头说上的那些浅薄、平庸、粗劣、粗鄙、没有内涵的简易和流畅,而最终获得的是纯净、纯洁、纯正、上口、明快、高雅,并且表现力极强。诗中的口语这个时候就不再是滑腻的口头说,而是热烈而冷静的语言说。为了救弊补偏,挽狂澜于既倒,我们不仅应该努力创作语言说的诗,而且应该大力宣传语言说的诗。(B`'0LpCpH]W
2006/04/06 04:50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4412字节]
h17001
noavatar
等级: 骑士
信息:
威望: 0 积分: 50
现金: 2183 中诗刀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江苏盐城
发帖: 6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11 时 32 分 53 秒
注册: 2005/01/13 08:35pm
造访: 2006/09/01 03:37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2 楼]
拜读!恳望传首你的诗于坛上,让我们学习领教!顺问好!C
有了的還需要發掘,沒有的還需要探索.對於詩歌,這樣才好,與諸君共努力!
2006/04/06 06:08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76字节]
寒山石
noavatar
等级: 骑士
信息:
威望: 0 积分: 77
现金: 5875 中诗刀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81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30 时 17 分 07 秒
注册: 2005/04/23 10:44pm
造访: 2006/11/12 00:54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 楼]
诗进入语言说势必要丢掉口头说上的那些浅薄、平庸、粗劣、粗鄙、没有内涵的简易和流畅,而最终获得的是纯净、纯洁、纯正、上口、明快、高雅,并且表现力极强。mz+@
2006/04/06 06:21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72字节]
温东华
noavatar
等级: 新手上路
信息:
威望: 0 积分: 9
现金: 1166 中诗刀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0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1 时 21 分 33 秒
注册: 2006/03/27 10:55am
造访: 2006/11/09 06:51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 楼]
下面引用由h17001在 2006/04/06 06:08pm 发表的内容:=Id'E
拜读!恳望传首你的诗于坛上,让我们学习领教!顺问好!PP 1
Q[t.E
照办.©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7$G[
2006/04/07 08:48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83字节]
温东华
noavatar
等级: 新手上路
信息:
威望: 0 积分: 9
现金: 1166 中诗刀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0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1 时 21 分 33 秒
注册: 2006/03/27 10:55am
造访: 2006/11/09 06:51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5 楼]
下面引用由寒山石在 2006/04/06 06:21pm 发表的内容:Q^nK
诗进入语言说势必要丢掉口头说上的那些浅薄、平庸、粗劣、粗鄙、没有内涵的简易和流畅,而最终获得的是纯净、纯洁、纯正、上口、明快、高雅,并且表现力极强。y
<w+A\
感谢你阅读.Gs!'tm |
|
返回页首 |
|
|
空灵部落[最后的酋长] 空灵部落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5 帖子: 747 来自: 中国恐龙之乡
|
发表于: 星期日 十一月 12, 2006 6:52 am 发表主题: |
|
|
存在论坛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域名http://cunzai.netsh.com.cn
存在诗歌论坛
[原创]对未来的倾听 【空灵部落】 2006-10-31/20:56 人气(20) (11KB)
"他要拯救沉沉降落的太阳 /在这蒙昧的年代" 【wohenghaoye】 2006-11-10/19:49 人气(1) (37)
读了,基本感觉上就是聂鲁达的《马楚-比楚高峰》的汉语翻版。 【乾坤】 2006-11-08/01:17 人气(0) (0)
问好空灵兄!评论笔力及视野开阔渐长。 【存在陶春】 2006-11-02/17:02 人气(0) (0)
在寂寞的苍穹下对孤灯的思考,在远离“功利诗歌加工作坊”的任何一隅,在生 【谢银恩】 2006-11-01/22:20 人气(2) (100)
提读空灵兄到位解读! 【秋实】 2006-11-01/21:44 人气(0) (0) 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酋长:空灵部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6654230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日 十一月 12, 2006 8:54 am 发表主题: |
|
|
谢谢空灵部落兄!这些反馈信息很重要。 |
|
返回页首 |
|
|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日 十一月 12, 2006 9:02 am 发表主题: |
|
|
很好。 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温东华诗的影响。 |
|
返回页首 |
|
|
空灵部落[最后的酋长] 空灵部落作品集 三品按察使 (天,你是斑竹吧?)
注册时间: 2004-12-25 帖子: 747 来自: 中国恐龙之乡
|
发表于: 星期日 十一月 12, 2006 9:24 am 发表主题: |
|
|
《新诗代》论坛:
诗歌随笔:对未来的倾听【空灵部落】20:25:10 10/31/06[76] (6K)
嗯,不错,问好兄长。。。【涂灵】18:47:20 11/01/06 (无内容)
远握,老弟!~【空灵部落】20:29:25 11/04/06 (无内容)
来学习:)【郦楹】22:15:21 10/31/06 (无内容)
郦楹好!`【空灵部落】20:28:57 11/04/06 (无内容)
欣赏空灵好文笔【三色堇】21:09:04 10/31/06 (无内容)
问好你呢!~【空灵部落】20:28:34 11/04/06 (无内容)
好文,初识温东华与《一尖山》。【蔡宁】20:56:55 10/31/06 (无内容)
远握,老兄!~【空灵部落】20:27:51 11/04/06 (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酋长:空灵部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6654230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一月 16, 2006 1:32 am 发表主题: |
|
|
dvbbs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恢复默认设置
登录注册 搜索风格博客(Boke)论坛状态论坛展区勋章中心
社区银行
社区功能北方网通我能做什么
>> 诗歌理论、写作观念讨论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中国文学论坛 → 原创园地 → 诗露花雨-【现代诗歌】 → 诗歌态度 → [原创]温东华<大地之怨>
您是本帖的第 4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原创]温东华<大地之怨>温东华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5
积分:4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1日楼主
--------------------------------------------------------------------------------
[原创]温东华<大地之怨>大地之怨
沿着海德格尔的“丛林路”走出,进入河流象血管一样分布其上的广阔的平原,或者走回,再转身穿越遮蔽的峡谷,在崇山峻岭间迂回一阵后登上“山顶小屋”。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我用不着点一支烟来测定哪个方向的风力最大。眼前的花朵竞相吐艳,我不知道它于大地是装点还是侮蔑?而于我是认可还是嘲笑──至少,我此刻没有欣赏它们,倒不是我不愿意欣赏,因为我想绕过传统上的主观和客观的设定,去掉一些现象上的感觉,走进生存的境域,我想用思捕捉到宇宙的声音。
思在大地与时间中穿行。思最终捕捉到宇宙的声音:最遥远最宏大而又最寂静的怨声。人类历经漫长的蒙昧期总算发明、完善了自己的书写符号;用这最少是一个部落或一个民族通行的符号记录怨声的片言只语,一定是诗意的,也一定是语言说的。许多人都说“热爱生活”。然而生活是什么?我们不能把生活想象成什么学科、知识、文化,也不能把它想象成组织的方式、方法和原则,生活本身就是斗争,而且是永远充满着活力的斗争。思与怨就在这斗争之中,它们相互牵挂钩连,它们一旦被语言说出,它们就成为我们通常所称许的杰出的诗,或者是最富于诗意的。
大地永远在怨中前进。怨不断生发,又不断被消弭,但它总是处在此消彼长中。怨成了大地前进的动力。然而,怨处于一种沉沦状态,大地就进入极端的危险期。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状态很少。不过,即使有也不要紧,因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得救。
直至目前为止,大地上的文化都是以生活中的怨作为基础的,没有怨,就无所谓文化。《六经》在怨,《左传》《战国策》在怨,《国语》《越绝书》在怨,诸子在怨,楚辞在怨。怨无所不在。怨召唤思,思决定行,行则健,如是才生生不息。
孔子祖述《六经》,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可见,孔子视怨为存在,但他担心怨出离本身的范畴,因而给怨划定了一个界限、一个原则,即“怨而不怒”。孔子一生忙碌,就是为了重新建立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即一个天下为公、举贤荐能、长幼有序、男女分归、货不藏于己、力不为于己、吃穿住行不用愁的的社会。这个社会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和和谐谐的社会。事实上,中国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社会,即使西洋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和和谐谐的社会。孔子提出他的理想社会,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不理想。他悬一个空想给我们,他很清楚,他实在没有办法,所以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小康社会。孔子说:
今之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和诸侯把世袭作为制度),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用新的礼义作为治事的法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同 “智”),以功为己……是谓小康。
这种小康社会在中国历经三千余年,这种小康社会按照孔子说是可以怨的,而且一开始也真的有人怨。既然有人怨,自然就有人不许怨。那是舜禹启的时代,舜禅让于禹,伯益就怨过。他认为禹会破坏禅让制,会搞家天下,果然,禹临死将大位给了儿子启。从社会发展史高度看,这是空前的进步。禹坏禅让,启继之,当时与启的同宗诸侯有扈氏不服而怨,最后出离了怨,来了个怒而伐(见于《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双方在地名叫做甘的这个地方决战,战前,夏启发布“甘誓”:
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灭亡,故《淮南子》说有扈氏“知义而不知宜也”。按:此说得之。私有制从其产生而言,在特定的阶段有其合理性,尤其是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更不容许低估它的力量;私有制几乎是每个民族不可避免的要走的一条道路,私有制下的家天下自然有其重要意义,只是中国在父传子这个怪圈中斡旋的时间太长了。在此,不妨说说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在论郡县制与封建制的同时,也讨论过家天下与公天下的大体制。一天,秦始皇召集群臣问道:“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在场的博士有七十多人,其中有一个叫鲍白令之的博士回答说:“天下官,则禅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听后,仰天而叹说:
“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
接下来鲍白令之指责秦始皇帝“行桀纣之道……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这一番指责,弄得秦始皇帝羞愧满面,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最终心冷意冷,再无禅让的想法(见于刘向《说苑·至公篇》)。自此以后的皇帝,大概连这个想法也没有吧。
公天下的想法虽然不存在了,但在古代中国却有一个地盘狭小、祚运将近三十年的极富特色的社会──张鲁社会。《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如是记载:
鲁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自首其过。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义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则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
这个社会是宗教和政权结合的产物。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工业上的科学技术的极大的差异,所以,这个社会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社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色彩。欧文是空想,张鲁是现实。目前我们只知道这个社会“民夷便乐”,是一个怨比较少或者是处于沉寂状态的社会,至于它的弊病还真的一点也看不出来。但是,我们不能据此抹杀人类历史上的大地之怨。
夏代一开始在怨,结束时候,据说末代夏桀无道,天下沸沸扬扬的也在怨。商乘怨而起,待到商的末代,商纣执政无道与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天下也在怨。此时姬周抓住机会来一个革命,因此就夺取了政权。在姬周革命时,有一个精彩的小插曲很值得玩味,那就是伯夷的。关于伯夷或围绕伯夷发生的一切,我们不妨称为“伯夷事件”。
伯夷和叔齐是商汤所封的孤竹国的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去世,他俩不就君位。不久,离开故国,西走到姬周,正碰上西伯姬昌归天,武王姬发载着西伯姬昌的牌位东伐商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周武王旁边的武士用兵器打他俩,幸亏姜太公说“此义人也”,才被扶而去之。伯夷俩的性命总算捡回了;武王也战胜了商纣王,因为是胜利者,所以天下宗周。但伯夷俩觉得这是很耻辱的事情,竟然“义不食周粟”,一古脑儿跑到首阳山上去隐居,采薇而食,饿而作歌。
这个伯夷,孔子、孟子、马迁、韩愈赞美他,王安石、黄宗羲指责他,鲁迅奚落他,毛泽东批判他,可见,这个伯夷是相当复杂的。赞美也好,指责也好,奚落也好,批判也好,与伯夷有什么关系呢?大概是伯夷的不同的侧面反射出许多令人深思的此在的境域来吧!曲之以成义,赞之以抒怀,褒之以立说,贬之以逞意,这一切,本身就是斡旋在是与非中的怨。只有姜太公的赞美是例外。仔细想来,姜太公的赞美是最有深意的,甚至是一个阴谋;其不依法律而无罪诛华氏兄弟就是昭昭之证据。由此可知,姜太公的赞美是一钱不值的。
我们还是看看伯夷饿死前所作的歌辞吧: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同“殂”)兮,命之衰矣!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其实,伯夷是抱着大怨的,只是没有达到怨而怒罢了,而且他更不会因怒而革命。我毫不掩饰的说,为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维持,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主张革命的,甚至我还不主张改良、改革。中国古代社会的王朝改良,于国家多半是一种苟延残喘;其改革,于底层,先是啖之以小利,然后是变本加厉的盘剥、压榨、欺凌;至于革命,暂时是斩断了羁绊各种无理的清规戒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促进社会向前跨越一步,但是,不要忘记了,随之而来的所谓的新将是更多的束缚、更多的枷锁、更多的赋税,它让一小撮人或者是一大撮人中饱私囊、花天酒地而把小民埋压得喘不过气来──何况古代社会的革命多是数学形式上量的革命,而没有质上的革命;一个王朝被推翻了,一个王朝在兴起着,如此转圈,就象一个循环小数一样。伯夷说“以暴易暴”,此话讲得太准确了、太有预见性了。
如果说伯夷之怨,还怨出了一点真理的意味,那么,中国古代诗人却怨出了什么意味呢?
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诗作介绍到中国,由于一些人的误读或只鳞半爪式的阅读,得出许多片面的看法,什么反抗社会啊,什么罗漫蒂克啊,什么不修边幅啊,总之诗人就有一大堆恶名就随之而来,接着是所谓的学界也用一种怪异的眼光来看待诗人。好象大名鼎鼎的梁实秋在一篇随笔中以“隔壁诗人”的说法调侃过诗人。还有那个钱钟书,他拒不接见前去拜访他的诗人,其实,做一个诗人哪里用得着去拜访什么“泰斗学者”,哪里用得着读什么《谈艺录》、《管锥编》──那是供一些大学许多讲师、教授混饭吃的玩意儿,别看他谈得天花乱坠,因为对于诗,他实在是个门外汉,他的《诗存》可以做证。所谓名流如此从门缝里窥看诗人,那普通的国民就更不会、也无法理解诗这一最精深、最高雅的艺术的创作者了。流风所及,不仅是现代诗人遭到冷视,就是中国古代诗人也被今人想象的目光拉扯得面目全非。今天,当实用主义泛滥成灾,加之哲学贫困、精神萎缩,诗和诗人被逼到存在的边缘。但诗人并不悲观;诗人一定会坚守自己的职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何况古代诗人给我们做出了楷模。
我常常想,人类文化方面如果有所谓神圣事业的话,那当首推为诗,它肩负起解放我们心灵的重任,使之达到纯净、智慧、崇高和自由的境地。诗与伟大向来就是一对挛生姊妹,或者说,一切真正的诗歌都是伟大的,其伟大的实质在于:它植根于人类的灵魂,反映和呈示着人类灵魂的最深秘密:它不断拯救着人类和启示着人类,使其避免濒于异化的边缘。因此,那些最伟大的诗歌的共同本质是:对人类关爱、对其灵魂不断探索。一切漠视诗歌的人及其灵魂的民族和国度,其诗歌之不发达应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自古至今,那些伟大的诗篇都是人创造的,如果其国度和民族之人民不曾接近和据有艺术,不曾接近和据有艺术峰巅之侧的诗歌,那儿精神状况教人不敢想象。
对于那些热爱和信仰诗歌的人们而言,对伟大诗歌的进入,据有和认同,亦是一桩伟大的事业。我们无法忍受平庸与无聊,也无法忍受精神之卑琐;虽然那样的国度里也放谈诗歌,但他们谈的是伪诗,他们的主题却是平庸与无聊;他们不是为了繁荣诗歌事业,而是对人性光辉的抹灭,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诗是在人类灵魂不甘屈服的时候开始的。那时,人类为了自救和进军创造出充满丰富幻想和神话意境的最早的诗章,就是人类在其智性的黑暗年代的巨大超越。即如今日之诗,也很难逃离此种价值选择。所以诗歌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和生命。因此,我们对严格意义下的诗人要求就非常特别了,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只有那些在世界的黑夜里担当着不断追求真理,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的诗人才是真正的诗人。”
正是那些一个又一个真正的诗人在历史的幸与不幸的年代里,他们始终站在我们前头,高举火把,彻夜不眠,永远将人类歌唱,无论他们的诗使用哪个民族的语言,采取什么特别的艺术方式,其诗之本质是不变的。在西方,自荷马开始,一直到但丁、艾略特,其间经历了莎士比亚、德来塞、弥尔顿、拜仑、雪莱、济慈、普希金、莱蒙托夫、歌德、荷尔德林、波德莱尔、马拉美、尼采、庞德、里尔克、叶芝、瓦雷里等一代大师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后有塞弗里斯、佩斯、埃利蒂斯、聂鲁达、博尔赫斯、米沃什、威廉斯、布罗茨基、休斯、帕斯、沃尔科特等的一再继承与发展,使诗的本质愈来愈深入到共同的归宿。在中国,自屈原以后,经历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最后到达杨炼,在这些中国诗歌的最高巅峰上,他们以其灵魂的最大高度,达到了诗的本质的圣地。
虽然同是达到,但我们仔细考察一番就知道,中西诗人抵达的途径却极不相同。假如说西洋诗人是以思抵达,那么中国诗人则是以怨抵达。中国诗基本上是按“怨而不怒”这个原则进行创作的。恩格思说“愤怒出诗人”,在德国十九世纪有一段情形真是这样的,但在中国,愤怒是不可能出诗人的。从屈原开始,到阮籍、陶潜、鲍照、李白、杜甫等,他们谁也没发过怒,顶多只不过是怨愤;即使岳飞的《满江红》的开头说“怒发冲冠”,也实在算不得是一种怒,我们细读一回,就知道岳飞只是借此传达出本己的豪迈的激情而已。中国诗人不怒与孔子的诗教有关,与封建国家政治有关,还与诗人采用语言歌的形式有关。就我个人阅读和写作诗篇的感觉、经验而言,语言歌的形式比较适宜于写怨,而语言说就要自由得多了;不过,就诗的整体而言,因为诗不能叫嚣,也就是说,诗一般情况下要避开怒,所以诗更多的只能写怨了。这似乎与孔子的诗教不谋而合了;或许是孔子的诗教在我们审美意识里捣的鬼。
翻开中国古诗词,随便抽一篇,恐怕就有怨在其中,姑且不说闺怨宫怨、春怨秋怨,即使叫做“沁园春”、“满庭芳”、“贺新郎”、“齐天乐” 的好听的词牌也莫不如此。正好我手头就有姜夔的《齐天乐•蟋蟀》词,词前还有序文,现一并录入。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这篇词最有意思的有三点,一是名士共饮填词,怨何从兴起?二是词牌标明为齐天乐,而词的内容一点也不乐,相反却是哀伤沁血的悲怨。三是短短的一篇词作,竟然写了这么多人的怨。与西洋诗人相比,中国诗人大多只有怨的月色,而西洋诗人一般都有快乐的阳光,但我们不能被这一道阳光迷惑了,我们读济慈的诗就知道。济慈也写过关于蟋蟀的诗,即《蝈蝈与蟋蟀》:
从不间断的是大地的诗歌:
当鸟儿疲于炎热的太阳
在树阴里沉没,在草地上
就另有种声音从篱笆飘过;
那是蝈蝈的歌声,它急于
享受夏日的盛宴的喜悦,
唱个不停;而等它需要停歇,
就在青草丛里稍稍憩息。
呵,大地的诗歌从不间断:
在孤寂的冬夜,当冰霜凝结,
四边静悄悄,炉边就响起了
蟋蟀的歌声,而室中的温暖
使人醺醺欲睡,我们会感觉
仿佛是蝈蝈在山坡上鸣叫。
乍一读,认为济慈的诗传达的是快乐,其实不尽然。济慈的生活状况比姜夔的更不如意,尤其是他的身体情形就更糟糕,事业方面与姜夔一样是“布衣”。济慈有没有怨呢,他该不该怨?实质上,济慈是有怨的,我们根据思与语词可以相互反射的原理一眼就可看出。然而,济慈的高明是,他把怨作了一番处理,他从思切入,让怨成为快乐的基础,让快乐成为怨的指向和目的。所以怨在他的笔下升华为快乐,并且成为诗的本身,成为给我们生活以坚定信念的积极、健康的艺术品。中国古代诗人也不是做不到这点,应该说是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然而事实就是没有做,我认为这是儒家的观念在诗人大脑中扎根得太深的缘故。孟子提倡君王“与民同乐”,诗人虽然不是人间的君王,但中国古代许多诗人却是良知上的君王;从道理上说,良知的君王更应与民同乐,可是不争气的小民一心埋在油盐柴米里怨,而不知道去乐,因此,诗人也就只有与民同怨了。一代又一代诗歌观念的传承,大略规定了诗人的价值取向,他们一般认为:如果哪个诗人将怨匿藏得太深而近似于无法体认,那么,这诗人就算不得好诗人了;相反,如果哪个诗人将乐漂浮得太浅而近似于空洞,那么,这诗人也算不得好诗人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诗歌传统,新诗写作者自然有继承它的意义,但伪诗人则是另外一回事,尽管有的伪诗人被捧成为好诗人。不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好诗人,问题是前一代的好诗人,到后一代就未必是好诗人。做一个好诗人就意味着与民同乐、与民同怨。
在中国古代,诗人以怨切入,写出的好诗是相当多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歌和后代诗集中的杰作每每如此。一读中国古诗,我就想到古代诗人的不平凡,他们或写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或写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或写出“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或写出“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或写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或写出“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或写出“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或写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或写出“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或写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或写出“自古圣贤尽贫*,何况我辈孤且直”,或写出“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或写出“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或写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或写出“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写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或写出“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或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写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或写出“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又说:“使穷*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以上所列诗句怨出了良知,怨出了提示,怨出了警醒,怨出了解放、怨出了尊严。真所谓陈情展义,长歌寄兴;难道能够缺少吗?
我这不是在张扬怨,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的。诗的极致,无论是以思而抵达,还是以怨而抵达,但我们应当把握好原则:诗人生来就不是为了与社会作对的,诗人是组成社会的一个阶层,诗人有义务为社会的稳定、发展、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文化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创建一个标范。明白地说,我欣赏个性,我认可世间人的怨,我赞成怨百讽一,不赞成怨百讽二,因为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招来许多疑神疑鬼者的无中生有的无聊而荒诞的麻烦;我更不赞成怒,因为怒近于凶器,只有圣人才可以“不得已而为之”;我更反对当代一些时文的堕落和毒害。我说的这话可以质之于神明,因为一个偶然事件曾给我昭示。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早晨五点起床写《大地之怨》,刚好写到孔子关于《诗经》说的“怨而不怒”处,有事出门,来到《武穴人》杂志社程志远工作室。工作室在楼房最底层,与街道、大地相连。我俩坐着闲聊了一会儿,不知怎的,我感觉坐就是乐,很不舒服,就站起来,顺手在身边抽出一本新出版的《武穴人》翻看,时间正是八点四十九分,我仿佛过比较短的木板桥一样,在桥上抖了两抖,这就是当时感觉。我们来到大街上,十来分钟后,街道上的人就很多了,他们议论纷纷,说是发了地震。大概许多人住在楼房高处,真的受到一阵惊吓,而我安然泰然,志远感到奇怪,就问我,我说:
“大地之怨,怨而不怒。”
之后,我就把我早晨写文章的情形告诉了他。同一句话,作为答词,我也送给了远在广州询问家乡情况的古河朋友。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几乎是满脸的恐惧;此后两三天,市民还是惊魂不定。由此,我想到现代人的承受力问题,我想到假如一个社会倘若发地震怎么办,我还想到古代人的坚强,尤其是古代社会的最底层的农民。农民──作为农业社会的遗民,他们的生活状况,我是很清楚的。当他们不是遗民的时候,我们在古籍中常常见到他们──整个农业社会的文明就是建立在他们的怨上,他们象大地一样,只是发一点怨而已,不会来什么“海啸”之怒。
三千年来,大地之怨太多了,谁也无法计算出大地之怨的多少,我只知道怨多得近于混沌、麻木。若给以适当的揭蔽是有所必要的,因为揭蔽可以进入澄明;但过分的澄明不一定是好事。人一般生活在糊涂之中,甚至退避到鸿蒙深处与万物一起生生轮回,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幸福的状态,虽然这幸福带有模糊性,但比苦心钻营、机关算尽地自我丧失要好。而且我还认为,由混沌进入澄明容易,由澄明返回混沌困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正体现了返回的艰辛。现在我不能无限地去揭蔽,我不能再往澄明里深入,因为极度的澄明使我感到彻骨的寒冷──何况现代人的承受力太有限啊!我必须从澄明里返回,返回到我一向所处的遮蔽状态。说句不怕大方之家见笑的话,我一直蜷曲在一尖山与万里长江相交夹的可以极目楚天的一块大地上。我喜欢这块大地,理由并非我的祖人给以选定,而是有高山可以遮蔽;寒潮、烈日、骄躁、虚夸、伪饰、诱惑都被高山挡住,我不受任何干扰,我生活在我黑暗的眼睛中,我用思去看、去听、去说。在这里,我享受着美好的生活,那就是诗。2006-9-19 18:01:00 起伏的花朵
头衔:善之花,恶之花
等级:版主
威望:50
文章:5418
积分:24569
门派:花骨朵
注册:2003年11月5日第 2 楼
--------------------------------------------------------------------------------
很抱歉现在才看到,颇为受益并赞赏其中的精神。
把所有的光给你,哪怕最后剩下我,在暗黑的涡流中一直坠下去.2006-10-22 23:23:00 温东华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5
积分:4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1日第 3 楼
--------------------------------------------------------------------------------
谢谢你啊,起伏的花朵! |
|
返回页首 |
|
|
高岸[我还没有昵称] 高岸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4-06-29 帖子: 4398 来自: 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一月 16, 2006 1:33 am 发表主题: |
|
|
dvbbs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恢复默认设置
登录注册 搜索风格博客(Boke)论坛状态论坛展区勋章中心
社区银行
社区功能北方网通我能做什么
>> 诗歌理论、写作观念讨论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中国文学论坛 → 原创园地 → 诗露花雨-【现代诗歌】 → 诗歌态度 → [原创]温东华<大地之怨>
您是本帖的第 4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原创]温东华<大地之怨>温东华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5
积分:4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1日楼主
--------------------------------------------------------------------------------
[原创]温东华<大地之怨>大地之怨
沿着海德格尔的“丛林路”走出,进入河流象血管一样分布其上的广阔的平原,或者走回,再转身穿越遮蔽的峡谷,在崇山峻岭间迂回一阵后登上“山顶小屋”。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我用不着点一支烟来测定哪个方向的风力最大。眼前的花朵竞相吐艳,我不知道它于大地是装点还是侮蔑?而于我是认可还是嘲笑──至少,我此刻没有欣赏它们,倒不是我不愿意欣赏,因为我想绕过传统上的主观和客观的设定,去掉一些现象上的感觉,走进生存的境域,我想用思捕捉到宇宙的声音。
思在大地与时间中穿行。思最终捕捉到宇宙的声音:最遥远最宏大而又最寂静的怨声。人类历经漫长的蒙昧期总算发明、完善了自己的书写符号;用这最少是一个部落或一个民族通行的符号记录怨声的片言只语,一定是诗意的,也一定是语言说的。许多人都说“热爱生活”。然而生活是什么?我们不能把生活想象成什么学科、知识、文化,也不能把它想象成组织的方式、方法和原则,生活本身就是斗争,而且是永远充满着活力的斗争。思与怨就在这斗争之中,它们相互牵挂钩连,它们一旦被语言说出,它们就成为我们通常所称许的杰出的诗,或者是最富于诗意的。
大地永远在怨中前进。怨不断生发,又不断被消弭,但它总是处在此消彼长中。怨成了大地前进的动力。然而,怨处于一种沉沦状态,大地就进入极端的危险期。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状态很少。不过,即使有也不要紧,因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得救。
直至目前为止,大地上的文化都是以生活中的怨作为基础的,没有怨,就无所谓文化。《六经》在怨,《左传》《战国策》在怨,《国语》《越绝书》在怨,诸子在怨,楚辞在怨。怨无所不在。怨召唤思,思决定行,行则健,如是才生生不息。
孔子祖述《六经》,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可见,孔子视怨为存在,但他担心怨出离本身的范畴,因而给怨划定了一个界限、一个原则,即“怨而不怒”。孔子一生忙碌,就是为了重新建立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即一个天下为公、举贤荐能、长幼有序、男女分归、货不藏于己、力不为于己、吃穿住行不用愁的的社会。这个社会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和和谐谐的社会。事实上,中国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社会,即使西洋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和和谐谐的社会。孔子提出他的理想社会,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不理想。他悬一个空想给我们,他很清楚,他实在没有办法,所以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小康社会。孔子说:
今之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和诸侯把世袭作为制度),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用新的礼义作为治事的法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同 “智”),以功为己……是谓小康。
这种小康社会在中国历经三千余年,这种小康社会按照孔子说是可以怨的,而且一开始也真的有人怨。既然有人怨,自然就有人不许怨。那是舜禹启的时代,舜禅让于禹,伯益就怨过。他认为禹会破坏禅让制,会搞家天下,果然,禹临死将大位给了儿子启。从社会发展史高度看,这是空前的进步。禹坏禅让,启继之,当时与启的同宗诸侯有扈氏不服而怨,最后出离了怨,来了个怒而伐(见于《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双方在地名叫做甘的这个地方决战,战前,夏启发布“甘誓”:
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灭亡,故《淮南子》说有扈氏“知义而不知宜也”。按:此说得之。私有制从其产生而言,在特定的阶段有其合理性,尤其是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更不容许低估它的力量;私有制几乎是每个民族不可避免的要走的一条道路,私有制下的家天下自然有其重要意义,只是中国在父传子这个怪圈中斡旋的时间太长了。在此,不妨说说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在论郡县制与封建制的同时,也讨论过家天下与公天下的大体制。一天,秦始皇召集群臣问道:“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在场的博士有七十多人,其中有一个叫鲍白令之的博士回答说:“天下官,则禅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听后,仰天而叹说:
“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
接下来鲍白令之指责秦始皇帝“行桀纣之道……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这一番指责,弄得秦始皇帝羞愧满面,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最终心冷意冷,再无禅让的想法(见于刘向《说苑·至公篇》)。自此以后的皇帝,大概连这个想法也没有吧。
公天下的想法虽然不存在了,但在古代中国却有一个地盘狭小、祚运将近三十年的极富特色的社会──张鲁社会。《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如是记载:
鲁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自首其过。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义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则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
这个社会是宗教和政权结合的产物。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工业上的科学技术的极大的差异,所以,这个社会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社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色彩。欧文是空想,张鲁是现实。目前我们只知道这个社会“民夷便乐”,是一个怨比较少或者是处于沉寂状态的社会,至于它的弊病还真的一点也看不出来。但是,我们不能据此抹杀人类历史上的大地之怨。
夏代一开始在怨,结束时候,据说末代夏桀无道,天下沸沸扬扬的也在怨。商乘怨而起,待到商的末代,商纣执政无道与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天下也在怨。此时姬周抓住机会来一个革命,因此就夺取了政权。在姬周革命时,有一个精彩的小插曲很值得玩味,那就是伯夷的。关于伯夷或围绕伯夷发生的一切,我们不妨称为“伯夷事件”。
伯夷和叔齐是商汤所封的孤竹国的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去世,他俩不就君位。不久,离开故国,西走到姬周,正碰上西伯姬昌归天,武王姬发载着西伯姬昌的牌位东伐商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周武王旁边的武士用兵器打他俩,幸亏姜太公说“此义人也”,才被扶而去之。伯夷俩的性命总算捡回了;武王也战胜了商纣王,因为是胜利者,所以天下宗周。但伯夷俩觉得这是很耻辱的事情,竟然“义不食周粟”,一古脑儿跑到首阳山上去隐居,采薇而食,饿而作歌。
这个伯夷,孔子、孟子、马迁、韩愈赞美他,王安石、黄宗羲指责他,鲁迅奚落他,毛泽东批判他,可见,这个伯夷是相当复杂的。赞美也好,指责也好,奚落也好,批判也好,与伯夷有什么关系呢?大概是伯夷的不同的侧面反射出许多令人深思的此在的境域来吧!曲之以成义,赞之以抒怀,褒之以立说,贬之以逞意,这一切,本身就是斡旋在是与非中的怨。只有姜太公的赞美是例外。仔细想来,姜太公的赞美是最有深意的,甚至是一个阴谋;其不依法律而无罪诛华氏兄弟就是昭昭之证据。由此可知,姜太公的赞美是一钱不值的。
我们还是看看伯夷饿死前所作的歌辞吧: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同“殂”)兮,命之衰矣!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其实,伯夷是抱着大怨的,只是没有达到怨而怒罢了,而且他更不会因怒而革命。我毫不掩饰的说,为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维持,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主张革命的,甚至我还不主张改良、改革。中国古代社会的王朝改良,于国家多半是一种苟延残喘;其改革,于底层,先是啖之以小利,然后是变本加厉的盘剥、压榨、欺凌;至于革命,暂时是斩断了羁绊各种无理的清规戒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促进社会向前跨越一步,但是,不要忘记了,随之而来的所谓的新将是更多的束缚、更多的枷锁、更多的赋税,它让一小撮人或者是一大撮人中饱私囊、花天酒地而把小民埋压得喘不过气来──何况古代社会的革命多是数学形式上量的革命,而没有质上的革命;一个王朝被推翻了,一个王朝在兴起着,如此转圈,就象一个循环小数一样。伯夷说“以暴易暴”,此话讲得太准确了、太有预见性了。
如果说伯夷之怨,还怨出了一点真理的意味,那么,中国古代诗人却怨出了什么意味呢?
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诗作介绍到中国,由于一些人的误读或只鳞半爪式的阅读,得出许多片面的看法,什么反抗社会啊,什么罗漫蒂克啊,什么不修边幅啊,总之诗人就有一大堆恶名就随之而来,接着是所谓的学界也用一种怪异的眼光来看待诗人。好象大名鼎鼎的梁实秋在一篇随笔中以“隔壁诗人”的说法调侃过诗人。还有那个钱钟书,他拒不接见前去拜访他的诗人,其实,做一个诗人哪里用得着去拜访什么“泰斗学者”,哪里用得着读什么《谈艺录》、《管锥编》──那是供一些大学许多讲师、教授混饭吃的玩意儿,别看他谈得天花乱坠,因为对于诗,他实在是个门外汉,他的《诗存》可以做证。所谓名流如此从门缝里窥看诗人,那普通的国民就更不会、也无法理解诗这一最精深、最高雅的艺术的创作者了。流风所及,不仅是现代诗人遭到冷视,就是中国古代诗人也被今人想象的目光拉扯得面目全非。今天,当实用主义泛滥成灾,加之哲学贫困、精神萎缩,诗和诗人被逼到存在的边缘。但诗人并不悲观;诗人一定会坚守自己的职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何况古代诗人给我们做出了楷模。
我常常想,人类文化方面如果有所谓神圣事业的话,那当首推为诗,它肩负起解放我们心灵的重任,使之达到纯净、智慧、崇高和自由的境地。诗与伟大向来就是一对挛生姊妹,或者说,一切真正的诗歌都是伟大的,其伟大的实质在于:它植根于人类的灵魂,反映和呈示着人类灵魂的最深秘密:它不断拯救着人类和启示着人类,使其避免濒于异化的边缘。因此,那些最伟大的诗歌的共同本质是:对人类关爱、对其灵魂不断探索。一切漠视诗歌的人及其灵魂的民族和国度,其诗歌之不发达应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自古至今,那些伟大的诗篇都是人创造的,如果其国度和民族之人民不曾接近和据有艺术,不曾接近和据有艺术峰巅之侧的诗歌,那儿精神状况教人不敢想象。
对于那些热爱和信仰诗歌的人们而言,对伟大诗歌的进入,据有和认同,亦是一桩伟大的事业。我们无法忍受平庸与无聊,也无法忍受精神之卑琐;虽然那样的国度里也放谈诗歌,但他们谈的是伪诗,他们的主题却是平庸与无聊;他们不是为了繁荣诗歌事业,而是对人性光辉的抹灭,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诗是在人类灵魂不甘屈服的时候开始的。那时,人类为了自救和进军创造出充满丰富幻想和神话意境的最早的诗章,就是人类在其智性的黑暗年代的巨大超越。即如今日之诗,也很难逃离此种价值选择。所以诗歌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和生命。因此,我们对严格意义下的诗人要求就非常特别了,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只有那些在世界的黑夜里担当着不断追求真理,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的诗人才是真正的诗人。”
正是那些一个又一个真正的诗人在历史的幸与不幸的年代里,他们始终站在我们前头,高举火把,彻夜不眠,永远将人类歌唱,无论他们的诗使用哪个民族的语言,采取什么特别的艺术方式,其诗之本质是不变的。在西方,自荷马开始,一直到但丁、艾略特,其间经历了莎士比亚、德来塞、弥尔顿、拜仑、雪莱、济慈、普希金、莱蒙托夫、歌德、荷尔德林、波德莱尔、马拉美、尼采、庞德、里尔克、叶芝、瓦雷里等一代大师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后有塞弗里斯、佩斯、埃利蒂斯、聂鲁达、博尔赫斯、米沃什、威廉斯、布罗茨基、休斯、帕斯、沃尔科特等的一再继承与发展,使诗的本质愈来愈深入到共同的归宿。在中国,自屈原以后,经历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最后到达杨炼,在这些中国诗歌的最高巅峰上,他们以其灵魂的最大高度,达到了诗的本质的圣地。
虽然同是达到,但我们仔细考察一番就知道,中西诗人抵达的途径却极不相同。假如说西洋诗人是以思抵达,那么中国诗人则是以怨抵达。中国诗基本上是按“怨而不怒”这个原则进行创作的。恩格思说“愤怒出诗人”,在德国十九世纪有一段情形真是这样的,但在中国,愤怒是不可能出诗人的。从屈原开始,到阮籍、陶潜、鲍照、李白、杜甫等,他们谁也没发过怒,顶多只不过是怨愤;即使岳飞的《满江红》的开头说“怒发冲冠”,也实在算不得是一种怒,我们细读一回,就知道岳飞只是借此传达出本己的豪迈的激情而已。中国诗人不怒与孔子的诗教有关,与封建国家政治有关,还与诗人采用语言歌的形式有关。就我个人阅读和写作诗篇的感觉、经验而言,语言歌的形式比较适宜于写怨,而语言说就要自由得多了;不过,就诗的整体而言,因为诗不能叫嚣,也就是说,诗一般情况下要避开怒,所以诗更多的只能写怨了。这似乎与孔子的诗教不谋而合了;或许是孔子的诗教在我们审美意识里捣的鬼。
翻开中国古诗词,随便抽一篇,恐怕就有怨在其中,姑且不说闺怨宫怨、春怨秋怨,即使叫做“沁园春”、“满庭芳”、“贺新郎”、“齐天乐” 的好听的词牌也莫不如此。正好我手头就有姜夔的《齐天乐•蟋蟀》词,词前还有序文,现一并录入。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这篇词最有意思的有三点,一是名士共饮填词,怨何从兴起?二是词牌标明为齐天乐,而词的内容一点也不乐,相反却是哀伤沁血的悲怨。三是短短的一篇词作,竟然写了这么多人的怨。与西洋诗人相比,中国诗人大多只有怨的月色,而西洋诗人一般都有快乐的阳光,但我们不能被这一道阳光迷惑了,我们读济慈的诗就知道。济慈也写过关于蟋蟀的诗,即《蝈蝈与蟋蟀》:
从不间断的是大地的诗歌:
当鸟儿疲于炎热的太阳
在树阴里沉没,在草地上
就另有种声音从篱笆飘过;
那是蝈蝈的歌声,它急于
享受夏日的盛宴的喜悦,
唱个不停;而等它需要停歇,
就在青草丛里稍稍憩息。
呵,大地的诗歌从不间断:
在孤寂的冬夜,当冰霜凝结,
四边静悄悄,炉边就响起了
蟋蟀的歌声,而室中的温暖
使人醺醺欲睡,我们会感觉
仿佛是蝈蝈在山坡上鸣叫。
乍一读,认为济慈的诗传达的是快乐,其实不尽然。济慈的生活状况比姜夔的更不如意,尤其是他的身体情形就更糟糕,事业方面与姜夔一样是“布衣”。济慈有没有怨呢,他该不该怨?实质上,济慈是有怨的,我们根据思与语词可以相互反射的原理一眼就可看出。然而,济慈的高明是,他把怨作了一番处理,他从思切入,让怨成为快乐的基础,让快乐成为怨的指向和目的。所以怨在他的笔下升华为快乐,并且成为诗的本身,成为给我们生活以坚定信念的积极、健康的艺术品。中国古代诗人也不是做不到这点,应该说是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然而事实就是没有做,我认为这是儒家的观念在诗人大脑中扎根得太深的缘故。孟子提倡君王“与民同乐”,诗人虽然不是人间的君王,但中国古代许多诗人却是良知上的君王;从道理上说,良知的君王更应与民同乐,可是不争气的小民一心埋在油盐柴米里怨,而不知道去乐,因此,诗人也就只有与民同怨了。一代又一代诗歌观念的传承,大略规定了诗人的价值取向,他们一般认为:如果哪个诗人将怨匿藏得太深而近似于无法体认,那么,这诗人就算不得好诗人了;相反,如果哪个诗人将乐漂浮得太浅而近似于空洞,那么,这诗人也算不得好诗人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诗歌传统,新诗写作者自然有继承它的意义,但伪诗人则是另外一回事,尽管有的伪诗人被捧成为好诗人。不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好诗人,问题是前一代的好诗人,到后一代就未必是好诗人。做一个好诗人就意味着与民同乐、与民同怨。
在中国古代,诗人以怨切入,写出的好诗是相当多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歌和后代诗集中的杰作每每如此。一读中国古诗,我就想到古代诗人的不平凡,他们或写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或写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或写出“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或写出“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或写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或写出“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或写出“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或写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或写出“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或写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或写出“自古圣贤尽贫*,何况我辈孤且直”,或写出“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或写出“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或写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或写出“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写出“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或写出“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或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写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或写出“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又说:“使穷*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以上所列诗句怨出了良知,怨出了提示,怨出了警醒,怨出了解放、怨出了尊严。真所谓陈情展义,长歌寄兴;难道能够缺少吗?
我这不是在张扬怨,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的。诗的极致,无论是以思而抵达,还是以怨而抵达,但我们应当把握好原则:诗人生来就不是为了与社会作对的,诗人是组成社会的一个阶层,诗人有义务为社会的稳定、发展、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文化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创建一个标范。明白地说,我欣赏个性,我认可世间人的怨,我赞成怨百讽一,不赞成怨百讽二,因为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招来许多疑神疑鬼者的无中生有的无聊而荒诞的麻烦;我更不赞成怒,因为怒近于凶器,只有圣人才可以“不得已而为之”;我更反对当代一些时文的堕落和毒害。我说的这话可以质之于神明,因为一个偶然事件曾给我昭示。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早晨五点起床写《大地之怨》,刚好写到孔子关于《诗经》说的“怨而不怒”处,有事出门,来到《武穴人》杂志社程志远工作室。工作室在楼房最底层,与街道、大地相连。我俩坐着闲聊了一会儿,不知怎的,我感觉坐就是乐,很不舒服,就站起来,顺手在身边抽出一本新出版的《武穴人》翻看,时间正是八点四十九分,我仿佛过比较短的木板桥一样,在桥上抖了两抖,这就是当时感觉。我们来到大街上,十来分钟后,街道上的人就很多了,他们议论纷纷,说是发了地震。大概许多人住在楼房高处,真的受到一阵惊吓,而我安然泰然,志远感到奇怪,就问我,我说:
“大地之怨,怨而不怒。”
之后,我就把我早晨写文章的情形告诉了他。同一句话,作为答词,我也送给了远在广州询问家乡情况的古河朋友。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几乎是满脸的恐惧;此后两三天,市民还是惊魂不定。由此,我想到现代人的承受力问题,我想到假如一个社会倘若发地震怎么办,我还想到古代人的坚强,尤其是古代社会的最底层的农民。农民──作为农业社会的遗民,他们的生活状况,我是很清楚的。当他们不是遗民的时候,我们在古籍中常常见到他们──整个农业社会的文明就是建立在他们的怨上,他们象大地一样,只是发一点怨而已,不会来什么“海啸”之怒。
三千年来,大地之怨太多了,谁也无法计算出大地之怨的多少,我只知道怨多得近于混沌、麻木。若给以适当的揭蔽是有所必要的,因为揭蔽可以进入澄明;但过分的澄明不一定是好事。人一般生活在糊涂之中,甚至退避到鸿蒙深处与万物一起生生轮回,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幸福的状态,虽然这幸福带有模糊性,但比苦心钻营、机关算尽地自我丧失要好。而且我还认为,由混沌进入澄明容易,由澄明返回混沌困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正体现了返回的艰辛。现在我不能无限地去揭蔽,我不能再往澄明里深入,因为极度的澄明使我感到彻骨的寒冷──何况现代人的承受力太有限啊!我必须从澄明里返回,返回到我一向所处的遮蔽状态。说句不怕大方之家见笑的话,我一直蜷曲在一尖山与万里长江相交夹的可以极目楚天的一块大地上。我喜欢这块大地,理由并非我的祖人给以选定,而是有高山可以遮蔽;寒潮、烈日、骄躁、虚夸、伪饰、诱惑都被高山挡住,我不受任何干扰,我生活在我黑暗的眼睛中,我用思去看、去听、去说。在这里,我享受着美好的生活,那就是诗。2006-9-19 18:01:00 起伏的花朵
头衔:善之花,恶之花
等级:版主
威望:50
文章:5418
积分:24569
门派:花骨朵
注册:2003年11月5日第 2 楼
--------------------------------------------------------------------------------
很抱歉现在才看到,颇为受益并赞赏其中的精神。
把所有的光给你,哪怕最后剩下我,在暗黑的涡流中一直坠下去.2006-10-22 23:23:00 温东华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5
积分:4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1日第 3 楼
--------------------------------------------------------------------------------
谢谢你啊,起伏的花朵! |
|
返回页首 |
|
|
吕文艺[没有] 吕文艺作品集 四品府丞 (封疆大吏也!)
注册时间: 2006-04-17 帖子: 309
|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一月 23, 2006 4:47 am 发表主题: |
|
|
2006/11/02 08:09:02
老丹 ♂
仗剑天涯
积 分: 104592
主 题 帖: 783-25
回 帖: 8605-11
社区金钱: 152040
注册日期: 2004-08-23
博 客: 进入 >> [转贴]用诗歌奏响时代的强音评《辛弃疾赠诗人高岸》
本帖网址: http://club.bandao.cn/forum.asp?boardid=201&id=670705 复制此地址发送给QQ或MSN上的朋友
从《常青藤》诗刊上读到此文,不禁转来,供大家品评\思考!文章虽短,意味深长!不知诸位同仁以为然否!
================================================================================
童心,良心,谓之诗心!
================================================================================
个人文集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举报主题 回复主题
第1楼
2006/11/02 14:25:49
吴桥 ♂
仗剑天涯
积 分: 87530
主 题 帖: 668-25
回 帖: 15453-21
社区金钱: 352140
注册日期: 2004-07-02
博 客: 进入 >>
谈到辛弃疾,不免使我们血脉贲张,有长诗或者说是好诗的涌出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从引用的部分来看,激昂而沉郁,细品,却更象是富有个性的独白,与诗题关联不大,幸亏有人解释了.
================================================================================
欢迎大家到闲闲书话,原创文学,半岛诗坛来做客,留下你的心声,送你一片温馨,永存一些美好的回忆.
个人文集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举报发言 发表回复
第2楼
2006/11/02 15:37:27
老丹 ♂
仗剑天涯
积 分: 104592
主 题 帖: 783-25
回 帖: 8605-11
社区金钱: 152040
注册日期: 2004-08-23
博 客: 进入 >>
吴桥的眼力让我们佩服!
================================================================================
童心,良心,谓之诗心!
个人文集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举报发言 发表回复
第3楼
2006/11/02 15:58:14
王首白 ♂
无名小辈
积 分: 3046
主 题 帖: 24-1
回 帖: 94-0
社区金钱: 4940
注册日期: 2006-10-21
博 客: 未开通 回复2楼 老丹
引用:
--------------------------------------------------------------------------------
吴桥的眼力让我们佩服!...
--------------------------------------------------------------------------------
本属婉约的辛其疾变为豪放是叫时代逼的
个人文集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举报发言 发表回复
第4楼
2006/11/03 10:16:25
荷东 ♂
仗剑天涯
积 分: 117198
主 题 帖: 345-28
回 帖: 8898-17
社区金钱: 229010
注册日期: 2004-06-15
博 客: 未开通
回头细学习。感谢老丹兄转帖。
[荷东 编辑于 2006/11/03 10:16:55] |
|
返回页首 |
|
|
吕文艺[没有] 吕文艺作品集 四品府丞 (封疆大吏也!)
注册时间: 2006-04-17 帖子: 309
|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一月 23, 2006 5:11 am 发表主题: |
|
|
黎阳转贴
《用诗歌奏响时代的强音》在华语文学网
(正文略)
2006-10-31 08:53 罗熳
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2006-11-2 07:49 山东二黑
呵呵,有力度!时代需要硬气
2006-11-2 15:47 ☆小衣☆
提读再细看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