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留言 |
主题: 非马小诗三首赏析 |
zmz
回响: 2
阅读: 7720
|
论坛: 酷我诗评 发表于: 星期日 十月 15, 2006 7:13 am 主题: 非马小诗三首赏析 |
高高的父亲山
——非马小诗《山》赏析
文/张明昭
《山》
小时候
爬上又滑下的
父亲的背
仍在那里
仰之弥高
张明昭评曰:
从自然景物的“山”,联想到“爬上又滑下的/父亲的背”,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短短二十一个字,写尽了儿时的天伦之乐,也写尽了重如山的父亲之恩情。在儿子面前,父亲永远都是一座伟岸的高山,因为它不仅仅代表父亲的庄严,还有儿子深如海洋的爱。很亲切,很动人,没有一丝雕凿的痕迹。
最后,以一句“仰之弥高”深化了主题——巍峨的高山,不再仅仅只是父亲的象征,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及崇高理念信仰的象征,是民族的脊梁。读之,令人战颤。
语言浅白,而不流于俚俗;意象深切,而不流于晦涩。虽没有那种大气磅礴、淋漓尽致的抒情,却让人回味无穷。那种亲情,那种感悟,那种自豪,表露无遗——一切尽在不言中。
以最少的文字,负载最丰富的意涵。炼字炼句炼意如此,真大家也!
06.4.18写于木兰溪畔
朋友,你长大了吗?
——读非马短诗《一千零一夜》
文/张明昭
《一千零一夜》非马
听一个故事,杀一个妻
杀一个妻,听一个故事
这样的天方夜谭
幼小的我
竟深信不疑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
诵一段经,杀一批异教徒
杀一批异教徒,诵一段经
这样的天方夜谭
现在的我
才深信不疑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
张明昭评曰——
不敢说“赏析”,这诗太沉重,读之,毛骨悚然,汗不敢出。
“听一个故事,杀一个妻/杀一个妻,听一个故事”,这样的天方夜谭只有单纯幼稚的小儿之心,才会“竟深信不疑”,一个“竟”字,写尽自嘲之味。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显现出诗人成熟之自信。
如果诗人止笔于此,也不失为一首不错的怀旧之小诗,但诗人并没有停止,曲笔一转,给读者带来更大的震撼。
且看,另一则“天方夜谭”——“诵一段经,杀一批异教徒╱杀一批异教徒,诵一段经”。这次,不再是神话,却是几千年来不断上演并仍在继续重复着的悲剧——从历史上十字军的远征,到今天的日本奥姆真理教、本拉登、人体炸弹……血淋淋的悲剧,每一天都在地球上赤裸裸地重演,一幕幕,惊栗着世界。
原来,第一段的神话作者只是用来作衬,托盆而出的一杯酿了几千年的苦酒!两则“天方夜谭”的互相渲染、对比,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样的天方夜谭/现在的我/才深信不疑”,有一丝无奈,更有一丝悲哀,诗人悲悯的诗心显露无遗。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在一丝无奈的同时,更彰现出诗人积极面对磨难考验之刚强!从幼稚到成熟,从成熟到沧桑。这是每个人都要走过的历程,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考验。那就让我们坦然地去面对这一切,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而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其言虽短,其意无穷。冷静之描述,犀利之文字,复沓之对比,如暮鼓晨钟,直抵人心。
06.5.8写于木兰溪畔
小镜头,大空间
——非马微型诗《砖》赏析
文/张明昭
《砖》:
迭罗汉
看墙外面
是什么
张明昭评曰——
三行诗,十个字,极为简洁,意蕴却极为丰富。
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捕捉典型的瞬间,剪裁入诗,使之升华。这是非马先生的强项。该是建筑工人垒砖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灵感——小小的一块块砖,便迭成了罗汉,看墙外气象万千。
小镜头,大空间,充分的留白。让读者在阅读中,去建构属于自己诗歌意境。这是非马先生聪明过人之处。
刘强认为:“此诗体现诗人一种锐利目光,总在最前沿搜索。他富有一种‘大入世’精神,绝不甘落后、停滞,而是恒久地攀登,不断地‘迭罗汉’,拼尽全力。”(刘强《现代“两比”艺术》)
武治纯认为:“‘迭罗汉’的方式,也就是说要踩在许多人的肩膀上才得以从墙里探出头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极为传神地反映了大陆人民在多年封闭后的新时期开放形像,洋溢着海内外华人同胞对祖国开放政策的喜悦。”(武治纯《他站在文学多元化的交汇点上》)
而江慧娟则认为:此诗“显现出非马诗歌作品中极为独特的性质:以小见大,出于无垠意境。诗人于诗歌意涵之创思过程中,并不以墙内的狭小领域为满足,而以外在的大千世界、广阔天地作为引导触发的条件,使诗作极富魅力。叠罗汉,是为了想亲近更广阔的世界,而墙的外边会是什么?就得由读者自行前往探索与发掘了。”(江慧娟《非马及其现代诗研究》)
现在看看非马先生自己的说法:“不知为什么,我总把这首诗当成一首不断生长的诗。对墙内的砖来说,为了看外面,只好拼命往上迭罗汉,但墙也因此越堆越高,于是为了看外面,只好更拼命往上迭罗汉。永无止息。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义吧?”(刘强《现代“两比”艺术》)
好“一首不断生长的诗”,好一个“生命的意义”——不满足于狭隘围墙之禁锢,渴望墙外大千世界之精彩。我却还读出“砖”的另一种精神,勇于攀登,甘于奉献,成功不必在我的团队精神。试问,如果不是有众多的“砖”甘当垫脚石,高高在上的他又能看到什么呢?!
这首诗,还很有建筑美,我试着把诗句按中文传统竖排的形式排列——
《砖》
看
是 墙 迭
什 外 罗
么 面 汉
你瞧:这堵砖墙不正像一个人——那突出的人头,正盯着你“看”呢!
06.5.18写于木兰溪畔 |
主题: 《隧道》 |
zmz
回响: 2
阅读: 4710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四 六月 15, 2006 4:59 am 主题: 《隧道》 |
《隧道》06.6.12
呜——
隧道
嗖的蹿来
张开蟒蛇的巨嘴
一瞬间
列车吞咽
而入
穿梭
在硕大的子宫
阴道的尽头
时隐时现
写满宿命的车头
亮起了
蓝幽幽的灯
漫长的黑夜
车窗剪接梦境
咔嚓咔嚓
碾过了
砰砰的心
前方,一丝
黑蒙蒙的光
在分娩
呜—— |
主题: 再抓 |
zmz
回响: 6
阅读: 6776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日 六月 11, 2006 12:19 pm 主题: 再抓 |
赵福治 写到: | 孩子呀
你浮起又沉下的小手
想抓住什么呢
抓不住风
抓不住雨
抓不住求救的哭声
沉没了
105双绝望的
眼神
。。。。沉重,我也写过的主题。问好。 |
谢赵兄支持! |
主题: 再抓 |
zmz
回响: 6
阅读: 6776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日 六月 11, 2006 12:17 pm 主题: 再抓 |
人性!!! |
主题: 再抓 |
zmz
回响: 6
阅读: 6776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日 六月 11, 2006 12:16 pm 主题: 再抓 |
“社会主义”?! |
主题: 再抓 |
zmz
回响: 6
阅读: 6776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六 六月 10, 2006 12:03 am 主题: 再抓 |
再抓
——沙兰悲剧一周年忌
文/张明昭
06.6.10
黑色的镜头: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宁安突降暴雨引发洪水,淹没了沙兰镇中心小学。因无人救援,造成117人死亡,其中学生105人,另有多名失踪……
一道道
斑驳的泥手印
该早已抹去
抹不去
是左胸口
带血的
疤痕
孩子呀
你浮起又沉下的小手
想抓住什么呢
抓不住风
抓不住雨
抓不住求救的哭声
沉没了
105双绝望的
眼神
扑腾的小手
狠命
那一抓呀
抓不痛
冷冰冰
一堵
硬邦邦的
墙
附:05年写的《抓》——
《抓》(外两首)
一阵阵
痉挛的尖叫
抓——
在墙上
无情的洪水呀
吞噬了
花儿的梦
七零八落的残垣
在风中
裸印着悲伤
泥石流走了
眼泪
还继续流呀
渗血的小小手
抓
裂
十亿人的心
《泥手印》
戳下赭红的血印
举报
良心的死亡
《洪峰》
——为沙兰的105条小生命而作
孩子,你还小
从未梦见
史前的洪峰
也不知道
有一条船
叫诺亚方舟
洪峰真的来了吗
方舟在何方
船长,船长哪—— |
主题: 高高的父亲山——非马小诗《山》赏析 |
zmz
回响: 2
阅读: 4119
|
论坛: 他山之石 发表于: 星期一 六月 05, 2006 4:52 am 主题: 高高的父亲山——非马小诗《山》赏析 |
高高的父亲山
——非马小诗《山》赏析
文/张明昭
《山》
小时候
爬上又滑下的
父亲的背
仍在那里
仰之弥高
张明昭评曰:
从自然景物的“山”,联想到“爬上又滑下的/父亲的背”,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短短二十一个字,写尽了儿时的天伦之乐,也写尽了重如山的父亲之恩情。在儿子面前,父亲永远都是一座伟岸的高山,因为它不仅仅代表父亲的庄严,还有儿子深如海洋的爱。很亲切,很动人,没有一丝雕凿的痕迹。
最后,以一句“仰之弥高”深化了主题——巍峨的高山,不再仅仅只是父亲的象征,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及崇高理念信仰的象征,是民族的脊梁。读之,令人战颤。
语言浅白,而不流于俚俗;意象深切,而不流于晦涩。虽没有那种大气磅礴、淋漓尽致的抒情,却让人回味无穷。那种亲情,那种感悟,那种自豪,表露无遗——一切尽在不言中。
以最少的文字,负载最丰富的意涵。炼字炼句炼意如此,真大家也!
06.4.18写于木兰溪畔 |
主题: 小镜头,大空间——非马微型诗《砖》赏析 |
zmz
回响: 3
阅读: 4461
|
论坛: 他山之石 发表于: 星期一 六月 05, 2006 4:49 am 主题: 小镜头,大空间——非马微型诗《砖》赏析 |
小镜头,大空间
——非马微型诗《砖》赏析
文/张明昭
《砖》:
迭罗汉
看墙外面
是什么
三行诗,十个字,极为简洁,意蕴却极为丰富。
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捕捉典型的瞬间,剪裁入诗,使之升华。这是非马先生的强项。该是建筑工人垒砖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灵感——小小的一块块砖,便迭成了罗汉,看墙外气象万千。
小镜头,大空间,充分的留白。让读者在阅读中,去建构属于自己诗歌意境。这是非马先生聪明过人之处。
刘强认为:“此诗体现诗人一种锐利目光,总在最前沿搜索。他富有一种‘大入世’精神,绝不甘落后、停滞,而是恒久地攀登,不断地‘迭罗汉’,拼尽全力。”(刘强《现代“两比”艺术》)
武治纯认为:“‘迭罗汉’的方式,也就是说要踩在许多人的肩膀上才得以从墙里探出头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极为传神地反映了大陆人民在多年封闭后的新时期开放形像,洋溢着海内外华人同胞对祖国开放政策的喜悦。”(武治纯《他站在文学多元化的交汇点上》)
而江慧娟则认为:此诗“显现出非马诗歌作品中极为独特的性质:以小见大,出于无垠意境。诗人于诗歌意涵之创思过程中,并不以墙内的狭小领域为满足,而以外在的大千世界、广阔天地作为引导触发的条件,使诗作极富魅力。叠罗汉,是为了想亲近更广阔的世界,而墙的外边会是什么?就得由读者自行前往探索与发掘了。”(江慧娟《非马及其现代诗研究》)
现在看看非马先生自己的说法:“不知为什么,我总把这首诗当成一首不断生长的诗。对墙内的砖来说,为了看外面,只好拼命往上迭罗汉,但墙也因此越堆越高,于是为了看外面,只好更拼命往上迭罗汉。永无止息。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义吧?”(刘强《现代“两比”艺术》)
好“一首不断生长的诗”,好一个“生命的意义”——不满足于狭隘围墙之禁锢,渴望墙外大千世界之精彩。我却还读出“砖”的另一种精神,勇于攀登,甘于奉献,成功不必在我的团队精神。试问,如果不是有众多的“砖”甘当垫脚石,高高在上的他又能看到什么呢?!
这首诗,还很有建筑美,我试着把诗句按中文传统竖排的形式排列——
《砖》
看
是 墙 迭
什 外 罗
么 面 汉
你瞧:这堵砖墙不正像一个人——那突出的人头,正盯着你“看”呢!
06.5.18写于木兰溪畔 |
主题: 《风雨夜行人》 |
zmz
回响: 1
阅读: 3055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一 六月 05, 2006 4:46 am 主题: 《风雨夜行人》 |
《风雨夜行人》06.6.4
电闪
雷鸣
瓢泼雨
倾盆
暴戾的狂风
撕扯谁的
心
一路泥泞
摸索着前行
圆睁黑色的眼睛
荆棘 绳索 陷阱
绊倒了
一次次颤巍巍站起
崎岖的山路
弥漫 血腥
一肩风雨
赶路匆匆
脚印
本属于远方 |
主题: 《剪辑》等一组 |
zmz
回响: 9
阅读: 7591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五 六月 02, 2006 4:16 am 主题: 《剪辑》等一组 |
谢谢! |
主题: 《剪辑》等一组 |
zmz
回响: 9
阅读: 7591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五 六月 02, 2006 4:15 am 主题: 《剪辑》等一组 |
尹士林 写到: | 迎送了各路神仙
一切恢复正常
老板与女秘书
谈笑风生
“安全生产”——
那一面飘扬的锦旗
血
一般鲜艳
!!! |
流血的现实——需要大家的关注! |
主题: 《屈原》 |
zmz
回响: 6
阅读: 6543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五 六月 02, 2006 3:55 am 主题: 《屈原》 |
黑马王子 写到: | 坚实,硬朗的诗句,很有张力,画出屈子精魂
“肋骨”令人回味 |
谢王子鼓励! |
主题: 《屈原》 |
zmz
回响: 6
阅读: 6543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五 六月 02, 2006 3:53 am 主题: Re: 不错. |
叶英儿 写到: | 岁岁年年
有粽子飘香
听鼓声点点
看--
一根根肋骨
飞翔
在浪尖
不错. |
谢品! |
主题: 《屈原》 |
zmz
回响: 6
阅读: 6543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三 五月 31, 2006 3:58 am 主题: 《屈原》 |
《屈原》06.5.31
你轻飘飘一跳
跳出千古的高度
石破天惊
冰冷冷的一江春水
便淬火了
华夏钢铁般
脊梁
岁岁年年
敲响
五月的鼓点
笑看——
一根根肋骨
飞翔
在浪尖 |
主题: 《剪辑》等一组 |
zmz
回响: 9
阅读: 7591
|
论坛: 当代诗歌 发表于: 星期二 五月 30, 2006 8:03 pm 主题: 《剪辑》等一组 |
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