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搜索到 214 个符合的内容
酷我-北美枫 首页
作者 留言
  主题: 〈〈医风〉〉
三界神尼

回响: 2
阅读: 2984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日 二月 13, 2011 3:19 pm   主题: 〈〈医风〉〉
欢迎揭露白衣魔鬼
  主题: 鹧鸪天 · 恭贺新禧
三界神尼

回响: 5
阅读: 4147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日 二月 13, 2011 3:19 pm   主题: 鹧鸪天 · 恭贺新禧
胡宗南的诗不错Very Happy
  主题: 五律 咏兔
三界神尼

回响: 1
阅读: 2502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日 二月 13, 2011 3:18 pm   主题: 五律 咏兔
看起来不错嘛
  主题: 七律-回望2010
三界神尼

回响: 17
阅读: 11370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10, 2011 12:21 am   主题: 七律-回望2010
鼓励一下Very Happy
  主题: 七绝.澳门赌王众妻争财产
三界神尼

回响: 5
阅读: 4728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10, 2011 12:20 am   主题: 七绝.澳门赌王众妻争财产
这叫什么人啊,公然三妻四妾,国家还认可,还鼓励,还请区当政协委员。
  主题: 七绝.宋高宗泥马渡江
三界神尼

回响: 10
阅读: 6700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10, 2011 12:19 am   主题: 七绝.宋高宗泥马渡江
就这么叹一下?Surprised
  主题: 七绝.广场感事
三界神尼

回响: 8
阅读: 6394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10, 2011 12:18 am   主题: 七绝.广场感事
能否解释下怎么回事。
  主题: 麻将
三界神尼

回响: 1
阅读: 2270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10, 2011 12:17 am   主题: 麻将
还是不错嘛,有山歌风味。
  主题: 七绝·南昌起义
三界神尼

回响: 5
阅读: 5110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二 十月 13, 2009 7:32 am   主题: 七绝·南昌起义
谢谢楼上三位欣赏,我把诗文再改改
  主题: 七绝·南昌起义
三界神尼

回响: 5
阅读: 5110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日 十月 11, 2009 11:38 pm   主题: 七绝·南昌起义
我把诗改成这样好些:


介公纳叛又招降,

钓誉沽名楚霸王,

万里江山何处断,

南昌城外魏文长。
  主题: 仄韵七绝.某官
三界神尼

回响: 3
阅读: 3133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日 十月 11, 2009 11:34 pm   主题: 仄韵七绝.某官
啥是双陆象棋啊?是不是就是中国象棋?
  主题: 七律·罪苦何曾少一毫
三界神尼

回响: 2
阅读: 3267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日 十月 11, 2009 11:33 pm   主题: 七律·罪苦何曾少一毫
柳上惠 写到:
高深.

谢谢欣赏
  主题: 七绝·南昌起义
三界神尼

回响: 5
阅读: 5110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日 十月 11, 2009 11:27 pm   主题: 七绝·南昌起义
国共内战的那点事儿(一、南昌起义的叛将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82年前的那场南昌起义,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几乎都来自影视作品,其场面是何等的壮烈,其精神又是多么地令人振奋。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8位元帅、4位大将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此后不久发生在起义军内部的那些事情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与这场起义有关的其它名人呢?



话说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在庐山得知南昌起义的消息后,吓得手足无措,召集诸将前来开会。可是武汉方面军事力量虽然并不次于南京的蒋介石政权,而汪精卫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却远不及老蒋。老蒋的部队都是自己的黄埔弟子统领,有师生情谊做纽带,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武汉方面军队虽多,却都是各统兵将领的私人财产,汪精卫根本指挥不动他们,实质是一盘散沙。于是汪精卫咆哮一通后,张发奎等诸将沉默无语,都想保存实力,谁都舍不得拿自己的军队去和贺龙作战,亏了算谁的呀?最后把汪精卫逼得实在没办法,只好下了个笼统的命令,命各将“速速剿灭叛军”。其实这个命令是一纸空文,下不下这个命令都是那么回事。将领们嘴里斩钉截铁地回答“是”,可各有各的心事,都光喊不动,站在桥头看流水,看汪精卫的哈哈笑,置身事外,谁都不去执行。惟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第十师师长蔡廷锴。



我军著名的军旅作家刘秉荣同志收集了大量的翔实史料,撰写了《贺龙全传》,为我们重新复原了当年蔡廷锴先投机革命后又脱离革命的整个过程。



原来蔡廷锴系广东罗定人,屡立战功,平步青云,一直当到师长。为人城府极深,轻易不表露自己的观点。和叶挺交情莫逆,叶作为他的广东老乡,曾经以“把部队带回广东,脱离汪精卫,自己打天下”为掩护试探过蔡的态度,争取过蔡,而蔡并不急于表态,不露声色,让叶始终对自己抱有幻想。



没想到蔡尚未被叶争取过来,南昌起义就爆发了。八月一日当天蔡廷锴正随汪精卫在庐山开会,听闻自己的第十师被叶挺也给带到南昌参加了起义,顿时坐不住了。那等于是他蔡记公司的资产,却被姓叶的给擅自拿去做了生意。部队没了,等于本钱没了,自己就分文不值,以后还怎么在社会上混?因此与会者中只有他是真的对南昌起义着急上火。散会后即连夜赶往南昌,当然,他的目的不是为汪精卫平叛,而是打着“同去革命”的幌子去投机革命,妄图伺机把自己的本钱给骗回来。



南昌起义诸雄都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人物,象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周逸群、诨代英等等,可当时毕竟年轻,听说蔡廷锴来了,都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惟有谭平山认为此人“态度暧昧,立场模糊”,应该乘机将其扣留。而叶挺是个仗义的人,绝不肯这么对待好朋友,当即表示反对,为蔡大包大揽,还认为随便扣留了来参加革命的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周恩来觉得叶挺说得有道理,表示见了蔡之后再做决定。



于是当年这位可以和梁朝伟争夺影帝桂冠的超级演员蔡廷锴先生就出场了,他当着各位的面,闪着激动的泪花,紧紧握住恩来的手演起了戏,嘴里不停地说着仰慕的话,埋怨大家起义为什么事先不叫上他,说自己这次匆匆赶来就是为了投身革命,哪怕是当一小卒,为大家牵马坠镫也愿意。一席话真的就把诸位给感动了,恩来同志这么聪明的人,竟也对蔡完全信任。任命蔡为左翼总指挥,进入军事委员会委员,成为七个委员之一。让蔡暗自庆幸的,是周、叶、贺把第十师仍旧交给他指挥,由蔡任师长。这正是蔡求之不得的,他做梦都想不到事情办的这么顺利。万幸的是,他发现第十师保存得还相当完整,自己的本钱在南昌起义后还没遭到太大的损失。



处理完蔡廷锴的事情,起义军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这时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离开南昌,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江西地区建立根据地,中策是占据南昌,而起义军却神差鬼使地选择了下策,抱着要去潮汕地区争取外援的想法,决定南下群众基础薄弱的广东。更要命的是,还选择了一条难走的小路,结果大军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仅大炮缁重无法搬运,而且供给跟不上,无粮无水,一路病饿而死的不计其数,开小差的不计其数,其惨状非笔墨可以形容。



如果说这是错上加错的话,那么更昏的一招就是进军的第一步,让蔡廷锴当开路先锋。这等于是白送给了蔡廷锴叛变革命的一个绝好机会。蔡廷锴正愁第十师被裹挟在其它起义部队之中,没有脱身的机会,如果轻举妄动,势必引起怀疑。现在正遂所愿,暗自窃喜,当部队八月三日起程,八月四日入进贤县时。蔡见前后左右均无其它部队,机会难得,便立即和心腹密谋,叫十师三十团放下武器,列队听他训话,成绩将其中的几个中共党员“礼送出境”,犹如龙归大海,鸟出樊笼,重获自由,一溜烟带着部队拐了个弯逃往福建东部,投靠蒋介石去了。



读书至此,不仅掩卷感慨。想想这些中国的军人,真的感觉有点象被人贩子拐卖的无知村妇差不多,人贩子不必用骗术,叫她往东就往东,叫她往西就往西,直到卖给了别人,也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而这些大老爷们似乎也不比村妇强多少,没有一点自我的认识,枪口指向完全听命与将领。将领要投身革命了,他们也就拼死卖命,视死如归。将领要叛变革命,他们也象羊群一样老老实实跟着走。要在美国,无论将领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命令士兵为其个人政治目的去作战,士兵可能听命吗?



几乎与此同时,贺龙二十军的参谋长也带着一批部队脱离了革命,这两大损失使起义军三停去了一停。消息传到南昌,恩来叶挺等人气得吐血,叶挺颜面尽失,恩来觉得自己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也会上蔡廷锴的当,犯这种极低错误?气得一病不起,以后去广东都得人用担架抬着。可是二人受此教训结果则不同,叶挺依旧是性情中人,不会吸取这个教训,为了个“义”字,以后还得吃亏。搞政治绝不能讲“义气”,历史上多少英雄吃亏上当就在这义字上面,死无葬身之地,项羽这么大本事,吃亏也吃在这上面,叶挺也一样。而恩来同志吃一堑长一智,从此学乖了,上了这次当以后再也不会上当了。假使再让蔡影帝来他面前表演,他当然不会学谭平山那样把人扣起来,给自己带来“杀降”“拒绝别人革命”的恶名,但在考验蔡之前绝不会轻易委任重要职务。而是给个无权的闲职,看起来地位挺高,但又掀不起什么风浪翻不了天,比如以后给“和平起义”的傅作义一个水利部长,给陈明仁一个副职,给投降过来的更多国军将领来个参事的虚职,这才是成熟政治家的表现。



跟随蔡廷锴一起叛逃的还有他的外甥区寿年,此人后来被蒋介石重用,官至第十三兵团司令,在解放战争中的睢杞战役中被俘。不过这人有个好后代,据说前国足门将区楚良区国门就是他的孙子。



还有个姓欧的叫欧震,不仅是叛变革命,更是反戈一击。欧震是叶挺独立团营长,因蔡廷锴叛逃后,将行军路线等军事机密公布报端,使薛岳、陈济棠得以在起义军前面做好埋伏,当两军相遇拼死相博之时,欧震阵前倒戈,使南下广州的南昌起义部队遭重创。此后欧震深得老蒋重用,抗战时期一直跟随薛岳,也官至兵团司令。



这么看来,老蒋并不是传说中那样只偏重自己的黄埔弟子,对愿意投靠他的人,哪怕原来是对方阵营的,也不管这人是不是魏延这种脑后长反骨的反复小人,他都予以重用,动不动就把几十万部队交这些人手里,让其独当一面。这也说明老蒋做人也是有点感情用事,不如恩来老练,无论老蒋建立多少军统中统,他自己性格有缺陷,在这上面吃亏是迟早的事。事实也证明了这点,他招降纳叛,对这些人放松警惕,吸收了不少象吴化文这样的“三姓家奴”帮他打仗,在关键时候这些人又总出卖他,搞得他狼狈不堪,最后身边都是间谍尽向对方出卖军事情报,还浑然不知,能不被赶到台湾去吗?



有诗为证:



介公纳叛又招降

怎可沽名学霸王

万里江山何处断

南昌城外魏文长




在南昌起义担任贺龙二十军的警卫团的侯镜如,据说在起义受伤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官方史料称其之后“历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军三十师参谋长、第三十师八十九旅旅长。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37 年任第九十一军参谋长。”这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吗?和党失去了联系,没有向老蒋宣誓效忠,没有公开和党决裂的言行,你一个早就知名的共军将领,没有什么表示,老蒋就随便允许你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大官?把几十万部队交给你,当兵团司令去独当一面?



南昌起义失败时,连给周恩来抬担架的民工都扔下病中恩来同志跑了,最惨的时候只剩下恩来、叶挺、聂荣臻哥仨,手里武器只有一把小手枪了。完全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还想尽办法化装逃到香港,再寻找党组织。没说失去党组织就一定得在国民党里当官的呀,起码隐身在民间总可以的吧。比如贺龙带着警卫员也成了光杆司令,但还能隐藏在民间跑到上海重新寻找到党组织,重新前往湖北开辟了洪湖革命根据地。



因此明眼人一看就觉得里面有蹊跷,侯镜如一定是用某种方式,做过某种举动让老蒋相信他已经叛变了革命,才得以重用。当然,有的人会说,这一定是我党有意安排他打入敌人内部,但这种说法不可信,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党组织的联系,怎么可能接受任务呢?而且在官方对他生平介绍中,对此却讳莫如深,突然语焉不详起来,从来没有过这种交代。这不能不让读者感到蹊跷。



那为什么官方有意为他掩盖这其中的细节呢?我估计是官方认为侯镜如功大于过,这些往事已经不必追究了。原来,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辽沈战役,要是没有侯镜如起作用,战役的结果可能正好相反。



当年林彪率东北野战军主力扑向锦州时,忽闻老蒋已在葫芦岛增兵组建东进兵团,顿时打消了继续进攻锦州的念头,想回去打长春,因为他知道他实在无力在塔山挡住东进兵团,如果锦州没有打下来,敌人东西兵团对进,自己起码得被包围六个主力纵队,那么战役的结果可能正好相反,东北问题将朝国民党极为有利的方面发展,国民党将在东北留下五十万的战略预备队挥师南下,继而决定整个解放战争的最后结局。



所以塔山之战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可塔山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防御阵地,塔山并不是山,只是一些滩涂高地,无险可守,无论从兵力、火力和地形哪方面讲,国军攻克塔山易如反掌。正当林彪准备撤退时,中央给他的电报给了他吃了“定心丸”,让他重新树立了打锦州的决心。因为得知老蒋点将点的正是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做主帅攻打塔山。而恩来同志早在47年就秘密书信联系侯镜如,心知侯必定在此关键时刻“打假球”。所以放心大胆地去锦州,只动用了四纵前去塔山阻截葫芦岛的敌人,四纵打残了再派一个十一纵,连总预备队第一纵都没派就解决了问题。果然,侯姗姗来任,等共军从容挖好工事后才发动进攻,并在部队中散布悲观情绪动摇军心。当初次进攻受阻,部下建议改变进攻方案时,却坚持用最笨的方式进攻,等于是原来打四四二能成功的,他偏要打四三三。他悬赏进攻的士兵五百万金元券,凡后退的必枪毙,逼着他们朝狭窄的方向,面对共军几百挺机枪迫击炮去送死,结果国军损失巨大,连日不克,直到五十四军等被打残,锦州也被林彪攻克,败局已定,大势已去。



正如史料中所说,侯镜如才是塔山之战共军的功臣。恩来同志心知肚明,求之不得,当然不想再追究他南昌起义以后的那些事情了。如此说来,老蒋也是一个容易感情用事的人,从政还是有性格缺陷,也是毁在一个“义”字上,过于相信别人,同样的错误不知道吸取教训,不如毛、周那么成熟,差一点就走到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毛周也是人,也会感情用事,也会失算,但能吸取教训,上一回当就够了,今后学乖了,不会再犯错。这正是所谓“性格决定一切”,心慈带不了兵,讲仁义就搞不得政治。
  主题: 七律·罪苦何曾少一毫
三界神尼

回响: 2
阅读: 3267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二 七月 28, 2009 6:45 am   主题: 七律·罪苦何曾少一毫
誓愿洪深道德高,
慈悲度拔未辞劳,
明珠照摄虚空界,
锡杖摧开铁围牢,
忉利天尊殷切切,
幽冥业障势滔滔,
只看佛祖涅磐后,
罪苦何曾少一毫?

各位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中午好!


末学读佛教的书至今仅数月,持念《地藏本愿经》三遍,默看也有多次。只是末学读经和别人有所不同,末学生来喜欢刨根问底,关注细节,于细微之处找寻真相。不是那种久读不悟,读了一万遍依旧人云亦云、混囵吞枣、大而化之、概念混乱的人,末学觉得这样才可能从中得到了些感悟。现在就向大家作一个汇报。末学的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从来就和别人的都不相同,希望大家见仁见智,若有疏忽不确之处,还请指出。末学这次讲的题目就叫做《地藏菩萨究竟是怎样修成菩萨的?》


大众称地藏菩萨是释迦之后弥勒之前的代理佛,都赞叹地藏证十地菩萨,功德广大。地藏菩萨是怎样修行成菩萨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查看地藏三经,即《地藏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均无详细记载。


释迦修成佛,佛经中有详细的记载,从出生为太子,到出家六年苦行,再到喝乳糜后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发大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49天后,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终于开悟。观音菩萨因持大悲咒从初地速证八地,普贤菩萨也有一些修炼过程中的故事流传下来。其它菩萨证果,也得行“六度” ,有一个信、行、解的过程。而地藏菩萨却没有。但《地藏本愿经》并未告诉我们地藏如何精进、如何布施、如何忍辱、如何持戒、如何禅定、如何般若的,没有详细的修炼过程,也没有流传的故事,


有人说,《地藏本愿经》里不是有几则地藏前生的故事吗?但这几则故事能让我们知道地藏吃了哪些苦,念的哪些经,修的什么法而成的菩萨的吗?只是介绍了四次地藏发大愿的来龙去脉而已,为什么不象介绍释迦修道那样详细呢?那么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这四个故事的种种细节吧。


忉利天宫会上,文殊师利首先请求佛“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佛先讲了第一个故事,说“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是一个大长者子。当时有佛,号“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而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长者子而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接者佛又讲了第二个故事。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死后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估计其母一定堕在恶趣,在一寺中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而“倍生敬仰”,“垂泣良久”,求佛告诉其母去了何地。这时候,就听见空中传来“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声音,叫她回去端坐思维如来的名号,就能得知。在打坐的过程中,婆罗门女见到了鬼王无毒,先给她看了地狱的惨状,又告诉她因为其“为母设供修福”,非但其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婆罗门女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我们再来对比这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第二个故事发生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明显第一个故事要远远早于第二个故事,相距的年份已经不可计数,因为一劫就是多少亿年,何况相距不可思议的劫?也就是说,在第一个故事发生后,地藏并没有成菩萨,依旧是辗转轮回为凡夫,否则也就不会有第二个故事的发生。第一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有佛住世,所以可以和佛直接对话,而在第二个故事中,虽也“时世有佛”,但处于“像法之中”,人就不能轻易见到如来了,只能在佛像前至心供养,才能从空中听到声音。


可贵的是,人若转生轮回一次,前世的记忆早就消失,谁还记得以前发的愿?可地藏在久远之后还能发出一样的愿望。不能说这是偶然的。为了证明这个大愿确实已经铭刻在地藏生命的深处,接着又发生了两则故事:


在“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中,定自在王菩萨又出来问佛: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了什么愿,让世尊您这么殷勤赞叹呢?佛说,在“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前,有两个国王为饶益众生而发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那位发愿早成佛者,后来就是一切智成就如来。而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的国王,就是后来的地藏菩萨。


那么是不是发了愿马上就能如愿呢?还不是的,因为又有第四个故事发生,说明过了很久,这国王还是一个凡夫并未立即成菩萨,又转生成光目女了。此时是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应该比第三个故事中的“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离我们更近。那时“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有一个罗汉见光目女在为亡母“设食供养”。罗汉入定为她观察,发现其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告诉光目女塑画“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形象供养。后光目女果在梦中看见清净莲华目如来佛身,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不久其家的婢女果然生下一子,不满三日就会说话,并告诉光目女,自己就是她的母亲,因“杀害、毁骂二业受报”在地狱受苦,现在蒙光母女的福力,暂时受生,但只能活十三岁,还得下地狱。光目闻说,啼泪号泣,对空发誓说:“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似乎越到后来,凡人越难和佛交流,第三个故事没有提及,第四个故事中,光目女只能见到罗汉,不能象第二个故事那样听见空中佛的声音,只能梦中见佛,至发出这个大愿,才能听到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回答。这时听见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声音:“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光目女就是后来的地藏菩萨。


四个故事讲完,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地藏究竟是怎么修行的,只是看到四个发愿的过程而已。如果确有修行过程的,我想佛在回答文殊菩萨和定自在王菩萨时应该可以滔滔不绝地继续讲下去才对。就如同讲述其它菩萨的经历一样,告诉大家地藏究竟是依六度苦修,或持咒,或观想,或诵经而成功的。


那么地藏最后是怎样成菩萨,证得十地的呢?要照我看,发愿就是修行了。地藏靠的是佛力,直接由佛将其证为菩萨。佛凭什么这么做?凭的是地藏的愿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第四个大愿,并非是向某一尊佛发的,而是明确向“十方诸佛”发出的。这个愿感动了诸佛,诸佛都觉得这个愿“很好”,就直接让地藏修成了菩萨,赐予了地藏不可思议的超能力,并非是一两个佛就能拍板决定的。我们在《地藏本愿经》中,很多次看到地藏菩萨开口说话,无论是向普贤菩萨讲述地狱名号,还是向大辩长者介绍修功德的好处时,总是先说:“我今承佛威神”或“承佛威力”,这不是在说明其能力都来自于佛吗?


《地藏十轮经》也说:“此善男子!曾过无量无数大劫,于过数量佛世尊所,发大精进坚固誓愿;由此愿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种子,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随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皆悉生长。药谷、苗稼、花果茂实,成熟润泽,香洁软美……地藏菩萨……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可见地藏凭的就是愿力。只要这个大愿被诸佛认可,就能成就大菩萨。


因为地藏的大愿,是必须具有超能力才能去实现,否则怎么去救拔罪苦众生,怎么去震开地狱之门?这和普贤十大愿不同,普贤的十愿,如礼敬诸佛、忏悔、供养、赞叹、恒顺众生、常随佛学等等,是凡夫也能做到的。因此学普贤发了十大愿修行的人,不会象发了地藏大愿一样,未经修行就有超能力。所以《普贤行愿品》的十大行愿几乎就是佛教徒应该如何行为、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发菩提心的准则,是先行然后才能成菩萨,众生可以依照这十个大行愿修行。而地藏的情况特殊,过程正好相反,先成菩萨,再来履行大愿,行愿合一。当然这得十方诸佛都同意,因此这种修法不适合一般的人,所以大家只听说如何念“地藏名号”去被地藏救度(尽管人们管这就叫修持了“地藏法门”),而从没有听说谁可以去学地藏那样修行。


那么是不是我们谁也如此这么发个愿,马上也能象地藏菩萨那样神通广大了呢?要这么想就太不严肃了,从地藏第一次发愿,到第四次发愿,相距无数劫,转生无数回,而地藏志向一直不变,诸佛经过严格的考察,才确认这个愿不是开玩笑,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足以证明“誓愿坚固”。大家想想,连地藏这么至诚的誓言,都得如此严肃的考验,一考验就考验了无数劫。而现在的凡夫,说出的话言不由衷、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信口开河、随心所欲,今天说了明天就忘。佛怎么可能相信?怎么可能让人“立地成佛”呢?


“志当存高远”,愿就是志,现在的人的志向,顶多想出点名,生意做得大些,或者保平安,生个儿子。自己心甘情愿永远当一个神佛保佑的可怜众生,在他们眼里这些“志向”都是比天还大,重要得不得了的大愿,实际在佛看来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现在的人连成佛的念头连想都不敢想的,还怎么可能去发地藏象这样的愿,去担负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使命呢?没有伟大而正确的愿望,行动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刻苦踏实的具体行动,愿就会成为空谈。现在的人既没有愿也没有行。和地藏发的愿相差太大了,把现在的人当地藏那样来对待根本不现实,佛怎么会轻易相信他们的脑袋一热发的什么愿?这些就是末学现有的部分认识。
  主题: 七律·道眼禅心
三界神尼

回响: 4
阅读: 7487

帖子论坛: 古韵新音   发表于: 星期四 七月 02, 2009 7:40 am   主题: 七律·道眼禅心
司马策风 写到:
有禅意和哲理!

谢谢欣赏 Very Happy
 
1页/共15 前往页面 1, 2, 3 ... 13, 14, 15  下一个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转跳到: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