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晓鸣[自己的敌人] 晓鸣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5 帖子: 9474 来自: 加拿大多伦多
|
发表于: 星期三 二月 03, 2010 2:22 pm 发表主题: 谈谈大学的校友捐赠 |
|
|
最近张磊给母校耶鲁大学捐款八百多万美元的事,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这个事件引起许多人关注捐赠在美国大学的财政运作中的作用。本文在此作一些简单介绍。
捐赠是美国大学富可敌国的原因
美国人向来有捐赠的传统。许多美国私立大学因捐赠而起源,因捐赠而发展。大学对捐赠很看重。许多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和斯坦佛大学)都是以建校早期的主要捐赠者命名的。许多大学的建筑上,只有两类人的名字会被铭刻在大理石上:为国捐躯的校友和重要捐赠者。
为什捐赠对这些大学如此重要? 有别与其它西方国家,美国著名大学大多数是私立。私立大学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直接的财政资助。大学的财政主要来源于学费,捐赠和向社会(包括政府)承担的研究项目。其中捐赠占了很大的份量,越是有名的大学越是如此。以哈佛大学为例,2009年哈佛大学校务支出总共是35亿。35亿是个什么数量?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8年全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其中33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低于35亿。而哈佛大学支出的35亿中,近17亿来自它的捐赠基金。
请注意捐赠基金(endowment)和捐款(donation)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概念。捐赠基金来源于捐款和投资,是大学多年接受捐款的总和,以基金形式存在,投资组合由股票,债券投资,风险资金,房地产等形式组成。全美国的大学2007年一共收到295亿美元的捐款。收到捐款最多的是斯坦佛(8.3亿)和哈佛(6.1亿)。近十几年许多大学捐赠基金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比如哈佛大学在2007财政年度收到的捐款为6.1亿美元,但捐赠基金却增加了57亿。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有80所大学的捐赠基金超过10亿美元。2008年哈佛的捐赠基金为365亿美元,耶鲁紧随其后,为228亿美元。为了保证大学的持续发展,一般情况下每年从捐赠基金中仅抽出5%作为大学当年的运行支出。
形形色色的捐款动机
向大学捐款的人包括校友、公司、非盈利组织,甚至包括外国政府。通常校友捐款占了很大的比例。据2008年的数据,大学捐款30%直接来自校友。即使其它来源(如公司或非盈利组织)的捐款,常常也有校友在其中起促进作用。大多数参与捐款的校友,属于中产阶级的芸芸众生。捐款额不大,不会在学校的大楼上留名,也不会上报纸。他们的捐款动机很单纯,只是出于对母校发展的关心。校友参与捐款的比例以Princeton University和Amherst College最高,达61%左右。
为什么美国大学能吸引这么多校友的捐款? 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对母校的家族感。许多大学,尤其一些私立大学,对学生的关照达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如果你申请大学之前想到该大学看看,招生办公室会有专人接待,安排你直接体验学生生活,在学生宿舍住一晚上,在学生食堂吃饭,到教室旁听课程,到图书馆和实验室参观等等;你刚收到录取通知书,你所在地的校友联谊组织马上会组织聚会,安排与当地校友见面;上大学后如果你设想将来学医,学校会安排你假期在某位当医生的校友家住一个星期,白天带你到诊所旁听,到医院参观,晚上带你去听音乐会,去游览;毕业后找工作,学校会鼓励各地校友会协助;如果你毕业后从事低收入的社会公益活动,你的学生贷款可以延期回付甚至被减免;你毕业后无论到哪里工作,校友联谊会无处不在;甚至将来你的子女申请你的母校,还会有特别的优待,即所谓Legacy preferences。经过这种长期的感化和洗脑,自然而然会对母校心存感激,待机回报。
这种家族般的依附感加上社会上对名校的追捧,自然会派生出一种精神贵族的感觉。美国没有皇室,没有世袭贵族,但从私立名牌大学那里,看得到社会上对于欧洲传统文明的向往。校园建筑总是古色古香,庭院和图书馆总是充满贵族气息。在私立名校中占主流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更是继承了古希腊培养贵族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传统,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甚于专业训练。受这种气息的熏陶产生的荣誉感和母校的兴衰直接相关。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近年的金融风暴虽然重创了大学的捐赠基金(大学捐赠基金普遍缩水20~30%),也让许多校友囊中羞涩,但一些名校参加捐款的校友人数反而有所增加。这使得这些学校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经济资助不减反增。
但并非所有捐款的动机都如此单纯。很多捐款明显带有某种目的,有的为了树立捐款人(或公司)的社会形象,有的为了推行自己的价值观,有的是为了青史留名。大学虽然欢迎捐款,但同时也不得不平衡各种政治和舆论因素。拒绝或退回捐款,或捐款人反悔并追回捐款的事情时有发生。石油大亨 Lee M. Bass 1991年捐款两千万给耶鲁大学,要求该校的课程设计突出西方文明(Western civilization)。这不符合耶鲁重视多元文化的努力,受到教授委员会的抵制。拖了四年之后,耶鲁退回了全部捐款。著名演员Jane Fonda 2001年答应捐款1千2百万给哈佛教育学院建立一个研究所,研究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两年后觉得哈佛没有完全按照她的原意做,她撤回了捐款中还未使用的部分。还有的捐款并不是简单的赠予。印度政府在2008年捐给哈佛大学450万美元,捐给剑桥大学320万英镑,专用于资助在这两所大学就读的印度学生和学者。
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没有人怀疑捐款是善事。应该捐给谁虽然是个人行为,却一直是社会上争论的话题。名校校友捐款率本来就高,而非校友捐款给名校的社会效应大于捐给非名校。这造成美国高校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纽约时报杂志的专栏作家Randy Cohen 近期撰文强烈质疑这种现象的合理性。以黑人学生为主的美国大学中,Howard University算是最富有的。它的学生人数与哈佛相当,但捐赠基金只有哈佛的1.6%。美国一半的大学生就读于社区学院。社区学院中捐赠基金最多的Valencia Community College,学生人数数倍于哈佛,捐赠基金却只有哈佛的0.26%。更遑论数以千计更穷的大学了。
这种高等教育的不均衡现象在美国远甚于加拿大和欧洲。从社会发展来看,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同等重要。虽然有人说“当今科学与文化的火炬是由常青藤大学外加二、三十所名校的师生、校友们来传接的”,但正是数以千计的普通大学,社区学院甚至职业培训学校奠定了美国强大民主的社会基础,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材。雪中送炭的社会意义应该远远大于锦上添花。
道理归道理,人总归是感情的人。一位读者写到,他捐给普林斯顿仅仅因为它是母校,有恩于他。你不能因为这个世界还有穷人就不能送礼物给自己的父母。捐给母校还是捐给更穷的大学,永远是个问题。一些大的基金会(如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也许有余力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游刃有余,而营营众生,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 |
|
返回页首 |
|
|
杯中冲浪[北方狼] 杯中冲浪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08-24 帖子: 2927 来自: 中国泰安
|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04, 2010 9:27 am 发表主题: |
|
|
晓鸣兄的文章,多角度介绍了美国私立学校的捐助,在了解真实之外,更多了许多感慨。相比国内大学,美国大学教育更多了一些知识技能之外的东西,那就是人文熏染。大学不只是大学,不只是建筑和书本,它是活生生的肌体,是包孕着灵魂的生命之体,给人以家的气息和母亲的体温。捐赠,也非字面的词义,内涵和外延更丰富,社会意义更厚重。
美国私立大学的灵魂,中国如清华北大没有,所谓的民办高校更不存在,基础教育如小学初中,也没有。如果非要追寻,我想孔子时,或许有。 _________________ 靠近神的烛光读书 |
|
返回页首 |
|
|
杯中冲浪[北方狼] 杯中冲浪作品集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08-24 帖子: 2927 来自: 中国泰安
|
发表于: 星期四 二月 04, 2010 9:33 am 发表主题: |
|
|
印度政府在2008年捐给哈佛大学450万美元,捐给剑桥大学320万英镑,专用于资助在这两所大学就读的印度学生和学者。
——还有,我本来不怎么看重印度的,这个故事,让我对印度刮目相看了。 _________________ 靠近神的烛光读书 |
|
返回页首 |
|
|
|